1950年以来我国传染病统计资料流行病学分析
1977_1993年我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_宋薇
.
阮 5 七
一 3)
一 ~ 11
,
”
l
年 才 有病 例 报 告
,
GH
由 于有症状 和 无
,
新己 自治 区 性 病 监测中 心 新获 三 城 市性 病 流 行 状 况及 漏 查 漏 报 调 查 分 析 性 病 情 况 简 报 1 9 9 2
,
,
,
6
症 状 的患 者 不 一 定 都 去 就 医 其 确 切 的 流 行
, ,
。
疫 情 报 告 纳 人 了 法制 管 理 的 轨 道 之 后 的几 年 性 病疫 情 呈 持 续 稳 定 增 长 的 态 势
19 9 3
总之 我 国 性 病 再 次 出 现 以 来 的 流 行 情 况 是 严 峻 的 由于 性 病 疫 情 报 告 网 络 主 要是
被 动 监 测 而且 缺 乏 完 善 的制 约 机 制 疫情报
,
自
、
19 7 7
年 报 告 首发 淋 病 后 许 多 省 ( 区
, ,
。
北 和宁 夏 的 发病 率 仅 为
0 万 地 区 差异 很 大 1
,
1
6 八 9
0
万和
3
.
14 /
市 ) 陆续 报 告 了 新发 性 病 病 例 至 1 9 8 8年 3 0 省 ( 区 市 ) 均有 了 性 病 病 例 报 告 1 9 7 7 一 1 9 9 3
。
地 区 的 发病 率上 升 幅 度高 于沿 海地 区
关 健词 性病 流行病 学
, ,
:
性病 患 者
解 放 前 性病 在 我 国 流 行 猖撅 患 者近 一
] [ 千万l
,
解放前我国传染病流行状况PPT课件
其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其清除时,病原
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
性感染。
7
传染病感染谱冰山现象
海平面
1
2
1+2 表示临床医师的视野
3
4
1+2+3+4+5 表示流行病学
医师的视野
5
1.医院报告病例 2.医院漏报病例 3.不就诊病例
4.隐性感染者 5.病原携带者.
来自禽流感,而其余六个是人甲它的8个基因节段均类似于
1950年在人群中流行HINI亚型病毒。 80年代上海甲肝大流行 1993年后中国HIV的流行呈高速增长。几年前的输血传播. 90年代下旬,O157:H7大肠杆菌江苏,山东等省的流行. 1997年香港禽流感流行. 2003年SARS大流行.
病原体停留和转移必须依附于各种生物媒介 和非生物媒介物(如水、空气、食物、苍蝇、 手、日常用品等)。这种参与传播病原体的 媒介物,称为传播媒介或传播因素。
13
传播途径(续)
经空气传播
经飞沫传播 是指病人喷出的飞沫直接被他人吸入 而引起感染。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弱的病原体,如脑 膜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百日咳杆菌等引起 的疾病,常经此方式传播。
疫水接触传播
经食物传播
流行特征:①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的历史,不食者 不发病;②如系一次大量污染,在用餐者中可呈现 爆发。③当停供污染食物后,爆发即可很快平息
16
传播途径(续)
经接触传播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
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
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综述◆简介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借以探讨病因,阐述其流行规律,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他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研究”的方法包括监测、观察、假设检验、分析研究以及试验等。
“分布”涉及被研究人群的时间、地区、不同人群的分析。
“决定因素”指影响健康的所有物理、生物、社会、文化以及行为因素。
“健康状况”包括疾病、死因、行为如吸烟、对于预防措施的反应以及健康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情况。
“特定人群”指的是那些有某些特征的人群,及、即研究所关注的人群。
“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指明了流行病的研究目的—促进、保护和恢复健康。
作为宏观方法学,流行病学不仅对如何防制具体疾病方面贡献突出,一些重要医学理念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流行病学的贡献,如健康观念、多病因论、医学模式、医学服务模式等。
在过去50年中,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从早期仅研究传染病扩展到研究与人群健康的所有现象。
其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疾病的研究,而且适用于预防医学中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卫生等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因此,作为重要的医学方法学之一,流行病学在以预防为导向的社区保健实践中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
社区保健面临众多的健康问题,既要有个体层面的服务,更须有群体层面的规划。
例如明确了社区人群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原因,才能合理地拟定社区保健计划;当对目标人群实施了某种医学干预措施后,也需要对其效果予以科学评价,以便作出更换、改进或推广的决策。
在社区保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无论是社区诊断还是对医学干预措施的评价,共同点都需要从宏观意义的群体层面看问题,因此善于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常用方法和工作步骤很重要。
◆流行病学发展史●学科形成前期(~18世纪)科学是由于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古代人们与疾病流行作斗争中,逐渐积累起对疾病流行的认识并试图加以解释。
从古代起,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都可有大规模的发生,但传染病的流行危害更大,所以观察较多的是传染病的流行。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篇一」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2]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
[3]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58.9%[4]三间分布: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
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餐。
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此次调查中发病与年龄、性别、班级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5]症状和体征:病人诊断标准:(1)、学校食堂就餐史;(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3)、实验室检验[6]食谱调查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1.用餐地点与罹患率2.用餐情况与罹患率3.午餐种类与罹患率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讨论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
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明显聚集性。
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
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哪些流行病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哪些流行病大事1、亚洲流感1957年2月,新中国刚刚成立8年,在贵州发现甲型 H2N2 毒株,这是新中国第一次遇到的大型流感病毒。
这种病毒传染性极强,在我国先后爆发两次。
3 ~ 4 月间便席卷了整个中国,5 ~6 月袭击了日本及东南亚各国,7 ~ 8 月流行于中东、欧洲、非洲,美国在 9 月也开始流行,苏联、加拿大在 10 月也未幸免。
由于当时我国的国力还不行,加上群众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对疫情的认识不足,疫情控制的不太理想。
2、香港流感1968年,香港爆发“香港”流感。
顾名思义此次流感源于香港,最早在香港发现。
1968 年 7 月香港开始暴发流行性感冒,疫情逐渐由香港传到内地,由南方传到北方,后期疫情迅速传播至印度,以及澳大利亚北部和美国等地方,疫情从1968 年持续到 1969 年。
由于当时时代背景,内陆对此次流感预警不是很充分,导致流感在 1970 年再次爆发。
不过这次流感病毒死亡率不高,对我国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3、2003 年非典型肺炎2003 年流感是距离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最近的一次疫情。
2002 年12 月初在广东发现病例,被称为非典型肺炎。
2003 年 1 月迅速传播,后经疫源地易感人群外传至香港地区,又由国外经商往来人士转输越南进行交叉传染,随后疫情蔓延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并传至东南亚、美国及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引发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三个多月,同年 4 月 2 号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全面合作,4 月 21 日将我国疫情的发展与世界卫生组织同步接轨,促进疫情防控与治疗。
7个月后,疫情在我国得到控制。
4、新冠病毒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对我国造成了重大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界称为重大疫情爆发。
流行病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流行病学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3题,每题1分,共103分)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A、统计分析B、人群筛查C、普查D、抽样调查E、对比分析正确答案:E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易感性降低的因素?A、新生儿增加B、计划免疫C、应急接种D、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E、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正确答案:B3.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A、信息偏倚B、选择偏倚C、观察偏倚D、混杂偏倚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4.一项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应用之间关系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共计 63 对,病例和对照两组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 27 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 4 对,病例组暴露而对照组未暴露者 29 对,其余为对照组暴露而病例组未暴露者。
据此计算 OR 值为:A、2.24B、1.24C、4.47D、10.67E、9.67正确答案:E5.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有:A、发病率、出生率、病死率B、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C、死亡率、缓解率、流行率D、患病率、生存率、感染率E、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正确答案:B6.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A、发病率B、死亡率C、病死率D、患病率E、罹患率正确答案:C7.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专率B、时点患病率C、发病率D、期间患病率E、罹患率正确答案:E8.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A、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C、对诊断试验或方法进行评价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E、A 十 B 十 C 十 D正确答案:E9.自病原体侵人机体到临床症状最早出现的一段时间称为:A、前驱期B、隔离期C、传染期D、潜伏期E、发病前期正确答案:D10.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长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A、个案调查B、典型调查C、爆发调查D、问卷调查E、现况调查正确答案:E11.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是:A、患病B、转化率C、病死率D、相对危险度E、死亡正确答案:A1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最确切的含义是:A、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B、针对疫情出现后的措施C、针对传染源的措施D、指疫情未出现时,针对病原体可能存在的实体或可能受病原体威胁的人群所采取的预防措施E、针对疫情存在时的措施正确答案:D13.某地结肠癌的患病率是 12/1,000,在该地进行一项结肠癌的筛检,若该检查的灵敏度是 70%,特异度是 75%,则阳性预测值是:A、33%B、3.3%C、66%D、45%E、96.7%正确答案:B14.在一项有 500 名病例和 500 名对照的研究中,分别在 400 名病例和 100 名对照中发现可疑病因因素。
流行病学练习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练习题及答案1、2000年我国开展了一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
该调查将全国各地区划分为东。
申、西和京津沪地区,并按有无结核病控制专项项目分为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在上述各地区中按1 : 3125的比例,随机抽取257个调查点,每个点的人数约为1500人。
调在发现,我国的活动性脚结核、涂阳(检涂片阳性)肺结核和菌阳(痰培养)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122/10万和160/10万,且农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高于东南沿海,非项目地区高于项目地区。
该研究可以反映我国结核病A、感染谱B、患病情况C、地区分布不同的原因D、新发和再感染情况E、发病情况答案:B2、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A、具有冬春季节性升高现象B、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时强度的重要因C、在未经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量周期性升高D、在未经免疫的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即被感染E、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答案:E3、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宜选用A、相对危险度B、归因危险度百分比C、绝对危险度D、人群归因危险度E、特异度答案:D4、对于共源性暴发A、可从流行曲线的前部向前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是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B、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C、可从流行曲线的尾部向前倒推二个常见潜伏期来推你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D、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最短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E、不能用潜伏期来推算是露日期或时间范围答案:B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最佳选择是A、自觉症状病例B、新发病例C、典型的重病例D、死亡病例E、现患病例答案:B6、某地发生的大规模不明热流行中,当地的农民罹患率高,参加过支农劳动的国家职工发病若亦甚多,在寻找病因时,主要利用下列哪种逻辑思维方法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排除法E、以上都不是答案:A7、某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中,对照组平均年龄高于病例组,P<0.05. 0R=3 (P<0. 05),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两组均衡性不好B、实际OR值<3, 不能认为吸烟与肺癌有联系C、实际OR值>3,吸烟与肺癌的联系强度相当大D、不能下任何结论,研究完全失败E、吸烟对于年龄较大的人危险性较小答案:A8、对儿童接种易感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A、罹患率、患病率B、抗体阳转率、保护率C、死亡率、病死率D、有效率,治愈率E、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答案:B9、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A、主动监测B、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C、哨点监测D、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E、被动监测答案:E10、特异度的大小A、与实际有病者有关B、与实际无病者有关C、与实际无病者无关D、与实际无病者无关E、与实际有病无病者均无关答案:B11、一项食盐量与高t压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经分析后获如下数据: x=12.26, p=0.01,0R=3.4。
卫生健康年鉴2015:中国主要年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统计(1950-2014
中国主要年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统计(1950-2014)(一)年份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注:①2005年起.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调整为丙类传染病.②2009年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③2013年11月1日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至丙类.统一纳入流行性感冒进行监测.摘编自《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发病率1/10万死亡率1/10万病死率%发病率1/10万死亡率1/10万病死率%发病率1/10万死亡率1/10万病死率%发病率1/10万死亡率1/10万病死率%163.37 6.7 4.090.680.2535.652139.6918.430.860.0147.832448.357.470.310.010.0154.390.160.33 3501.3618.710.5364.710.01 2.2561.840.230.38 7061.867.730.110.019.6232.230.150.45 5070.277.40.150.070.1585.150.220.26 3254 6.290.191000.020.4572.20.190.27 3816.78 6.510.1771.430.260.020.89103.20.190.19 2373.07 4.860.250 1.60.02 1.3892.390.180.2 2067.38 4.390.2175 3.550.04 1.09103.540.190.18 2079.79 3.760.1866.67 4.160.030.66111.470.180.18 1884.43 3.510.19 3.840.040.96106.010.210.19 1532.85 3.160.2166.67 1.40.010.6991.570.210.22 1302.95 2.680.2160 1.780.010.6472.440.180.25 1043.22 2.590.25 1.630.010.5767.870.20.29 874.82 2.410.2833.330.630.01 1.1376.680.220.29 725.91 1.970.2737.5 1.040.010.7697.270.20.21 558.74 1.830.3333.330.520.62108.230.230.21 465.89 1.490.3266.670.670.01 1.23132.470.190.14 339.26 1.260.37500.51 1.03113.110.150.13 297.24 1.170.40.01 2.70.060.78117.570.160.14 284.50.870.2933.30.02116.870.140.12 235.910.550.2313.890.040.47109.120.110.11 189.490.470.2516.670.950.01 1.2888.770.10.12 196.120.460.2450 2.960.030.9273.520.090.12 176.370.340.190.950.010.9363.630.090.14 166.10.330.20.01 4.20.310.9963.410.080.13 199.290.430.210.1 2.5466.050.090.14 204.390.410.219.050.970.02 2.1265.780.070.11 204.440.410.1838.460.42 1.0871.680.060.09 192.590.360.190.020.790.150.664.910.070.1 191.090.360.190.01 5.560.220.5365.460.060.09 182.250.390.210.010.0500.7566.10.080.12 192.180.480.257.690.020.4168.550.080.12 244.660.550.220040.910.0200.4188.690.080.09 268.310.760.2800300.0700.4191.420.090.1 266.830.810.300.010 1.26102.090.10.1 272.390.990.360500.01108.440.090.08 268.010.940.35001000.01106.540.080.07 263.52 1.120.4200250.01107.30.080.07 238.69 1.070.450028.570.0198.740.070.07 241.44 1.140.47001000102.340.060.06 238.76 1.240.52001000.01102.480.060.05 225.8 1.20.5300 1.8992.450.050.06 226.98 1.190.5200100090.250.040.04总计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
第十章传染病流行病学详解
致死,这是世界上第一例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疯牛病, 它打破了人类了常规认识,使人们更加重视新发传染病 的传播方式。
5.病死率高,社会危害大
➢ 埃博拉出血热、军团病、禽流感等疾病的病死率 很高。
➢ 据我国国家统计局预算,2003年SARS疫情导致内地
➢ 近几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SARS、艾滋病等的 病原体都是病毒。
➢ 细菌、原虫等的防治技术日益成熟,而病毒性疾病的特效治 疗和疫苗相对未成熟,可能是新发的传染病中病毒成为主要 病原体的原因之一。
➢
细菌及病毒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大及速度加快使得新发病 原体不断增加,新发传染病的流行成为可能。
Ⅱ类:以显性感染为主,少数死亡 举例:麻疹病毒
Ⅲ类:大部分死亡
举例:狂犬病病毒
隐性 轻型 中型 重型 死亡
3 第三节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病原体
细菌 病毒
一、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寄生虫
宿主
途径
得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能在 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 例如,甲型H1N1流感原是猪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艾滋病原是非 洲灵长类动物的疾病,疯牛病是食用换疯牛病的牛肉引起的, 埃博拉出血热是非洲猎人吃了得病的野兽肉后换上的,尼帕病 毒脑炎是在马来西亚由带病毒的蝙蝠传给猪又传给人引起 的。
2.病毒和细菌是新发传染病主要的病原体
➢ 1972年以来新确认的48种新发传染病,有30种疾病的病原体 是病毒。
分类
➢ 空气传播 ➢ 经水传播
➢ 食物传播
➢ 接触传播 ➢ 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 土壤传播
全国重点传染病2011年疫情分析及2012年预测和建议 20120211
报告死亡率(1/10万)
1.18
1.14
3.10
2011年全国报告发病/死亡前10位病种
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发病 病种 发病数 乙肝 1093335 肺结核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流行性腮腺炎 梅 毒 痢 疾 丙肝 淋 病 流行性感冒 953275 836591 454385 395182 237930 173872 97954 66133 手足口病 1619706 死亡 病种 艾滋病 肺结核 狂 犬 病 乙肝 手足口病 丙肝 出 血 热 梅 毒 甲型H1N1流感 乙脑 死亡数 9224 2840 1879 637 509 125 119 75 75 63 病死率(%) 病种 鼠 疫 人禽流感 狂 犬 病 艾滋病 流 脑 新生儿破伤风 脊 灰 乙脑 钩 体 病 出 血 热 病死率 100.00 100.00 98.02 45.11 10.96 6.62 5.00 3.88 1.26 1.10
病原学特点
• 2例病例的呼吸道标本均分离出禽流感H5N1病毒。 • 2株病毒分别与我国近年来从禽类(A/duck/Zhejiang/213/2011(H5N1)) 和环境中(A/environment/Guizhou/2/2009)分离的病毒高 度同源。 • 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2株病毒的各种分子标记物均为禽源 ,未发现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重组或重配的证据,提示 其感染人的风险没有提高。
全国重点传染病2011年疫情 分析及2012年预测和建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2
全国疫情总体形势
1950-2011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
300
发病率(1/100,000)
发病率( 1 / 1 0 万)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50-2015_年中国布鲁菌病空间流行病学分析
[收稿日期]2020-07-28 [修回日期]2021-03-11[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才重点项目(gxfxZD2016143)[作者简介]丁言稳(1999-),男,学生.[通信作者]贾贤杰,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E⁃mail:xjjia@[文章编号]1000⁃2200(2024)03⁃0362⁃05㊃公共卫生㊃1950-2015年中国布鲁菌病空间流行病学分析丁言稳,刘 婷,蔡 奔,贾贤杰(蚌埠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安徽蚌埠233030)[摘要]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趋势,包括地区和空间分布特征,为布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㊂方法:采用Excel2010构建1950-2015年布病数据库,绘制60年间布病发病率㊁死亡率和月平均发病例数趋势图作趋势分析㊂通过Arcgis 10.2软件空间统计工具,对2000-2015年布病发病率作空间自相关分析㊂结果:1950-2009年60年间,中国共报告布病发病927987例,死亡5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012(1/100000),年平均死亡率为0.0003(1/100000);布病发病率较高的为内蒙古㊁黑龙江㊁山西㊁新疆等省㊁自治区;2008-2013年中国布病发病情况的全局空间分布关系为离散模式(Moran′s I <0,P <0.05),2014-2015发病情况的全局空间分布关系为随机模式(P >0.05);高高空间关联模式存在于山西㊁新疆和宁夏,高低空间关联模式多存在于内蒙古和山西㊂结论:中国布病发病呈现全局空间负相关关系,高低空间关联模式多存在于内蒙古,高高空间关联模式多存在于山西㊁新疆和宁夏,应加大对这几个省和自治区布病的监控和防治㊂[关键词]布鲁菌病;中国;时间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中图法分类号]R 516.7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24.03.018Analysis of the spatial epidemiology of brucellosis in China from 1950to 2015DING Yanwen,LIU Ting,CAI Ben,JIA Xianjie(School of Public Health ,Bengbu Medical University ,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c trend of brucellosis in China,inclu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and spatialdistribution,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arly prevention of brucellosis.Methods :A database of disease from 1950to 2015wasconstructed using Excel 2010to draw the trend chart of brucellosis incidence,mortality and monthly average cases for analyzing the trend.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of brucellosis incidence from 2000to 2015was performed using the Arcgis10.2software spatial statistical tool.Results :In the 60years from 1950to 2009,a total of 927987cases and 547deaths of brucellosis were reported in China,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of 0.2012(1/100000)and mortality of 0.0003(1/100000).The incidence rates of brucellosis in Inner Mongolia,Heilongjiang,Shanxi and Xinjiang were higher.The glob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rucellosis incidence in China from 2008to 2013and from 2014to 2015were discrete mode (Moran′s I <0,P <0.05)and random mode (P >0.05),respectively.The high⁃altitude spatial association pattern in Shanxi,Xinjiang and Ningxia were found,while the high⁃altitude spatial association pattern mostly in Inner Mongolia and Shanxi were identified.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brucellosis in China shows a negative spatial correlation,with high⁃altitude spatial correlation pattern mostly in Inner Mongolia,and high⁃altitude spatial correlationpattern mostly in Shanxi,Xinjiang and Ningxia.The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of brucellosis in these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should be strengthened.[Key words ]brucellosis;China;time distribution;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model 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菌群侵入机体后通过淋巴途径传播到血液,再通过血液导致全身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㊂该病病人负重骨关节最易受累,脊柱最常见,其次是髋㊁膝㊁骶髂㊁肩和踝关节等,同时可累及神经系统[2]㊂急性期以发热㊁多汗㊁乏力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可重复感染或转为慢性,严重者可致残疾㊂同时布病发病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鉴别难度大,易发生误诊误治[2]㊂21世纪以来,我国布病发病率持续上升,自2006年始,布病稳居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前10位,布病疫情呈现由北向南从传统牧区㊁半牧区向农区扩散,成为危及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3]㊂本文在空间流行病学基础上回顾性分析1950-2015年布病趋势,通过总结布病趋势分析,以期加深临床医生对布病认知,减少误诊率,做到早诊断㊁早治疗,改善预后,降低布病慢性化比例[4-5],减轻群众健康的损害㊂现作报道㊂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数据资料来自国家人口健康共享杯服务平台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1950-2015年布病数据“㊂使用资料内容包括1950-2009年全国各年㊁各月布病发病人数㊁死亡人数㊁发病率和死亡率;2010-201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㊁直辖市)布病月发病率㊂1.2 方法 采用Excel2010构建1950-2015年布病数据数据库,并绘制60年间布病发病率㊁死亡率和月平均发病例数趋势图作直观分析㊂通过Arcgis10.2软件空间统计工具中的聚类分析模块,对2000-2015年布病发病率作空间自相关分析,其中,空间自相关分析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㊂1.2.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该分析是对整个区域属性值空间特征的描述,表示同一个变量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相关性[6-7]㊂本文通过全局自相关分析描述全国各省(区㊁市)布病发病的总体分布情况,反映指标为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 ,其取值一般在-1~1,>0表示正相关,<0表示负相关,=0表示不相关;Moran′s I 值越趋近于1,总体空间差异越小,值越趋近于-1,总体空间差异越大[8]㊂Moran′s I 计算公式如下:I =n ∑ni =1∑nj =1w ij (x i -x )(x j -x )∑ni =1∑nj =1w ij ∑nj =1(x i -x )21.2.2 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反映指标为Local Moran′s I ,能够反映区域单元属于高值集聚或低值集聚的空间分布,空间关联模式可分为4种类型:高高关联㊁高低关联㊁低高关联和低低关联[8]㊂Local Moran′s I 计算公式如下:I i =n 2(x i -x )∑nj =1w ij (x j -x )∑nj =1(x i-x )2=1nz i ∑n j =1w ij z j 式中n 是参与分析的空间单元数,即全国各省市数;x i 和x j 分别表示在i 省(区㊁市)和j 省(区㊁市)的发病率,i ≠j ;w ij 是空间权重矩阵,表示i 省(区㊁市)和j 省(区㊁市)的邻近关系[7]㊂2 结果2.1 1950-2009年布病发病及死亡分布 1950-2009年60年间,我国共报告布病发病927987例,死亡5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012(1/100000),年平均死亡率为0.0003(1/100000)㊂其中1950-1979年间布病发病率波动幅度较大;1980-1998年间布病发病率较为平稳,无明显的升高或降低;1999-2009年间布病发病率持续上升(见图1)㊂死亡率方面,1950-1999年间我国布病死亡率相对较高;2000-2009年间虽发病率升高,但死亡率较低㊂其中布病发病致死较严重年份包括1957年(0.002)㊁1960年(0.002)㊁1964年(0.001)㊁1967年(0.004)㊁1973年(0.001)㊁1976年(0.001)(见图2)㊂2.2 2000-2015年布病发病率地区分布 通过2000-2015年全国各省(市)布病发病率标准化处理结果可见,我国布病发病率地区分布总体趋势较为平稳,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为内蒙古㊁黑龙江㊁山西㊁新疆等省㊁自治区,其次为吉林㊁河北㊁河南㊁辽宁等省,发病率较低的为安徽㊁江西㊁湖南㊁广东㊁广西㊁贵州㊁云南㊁四川等省㊁自治区㊂2.3 布病的空间分布 2.3.1 布病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基于Arcgis10.2统计软件空间分析功能,计算2000-2015年全国布病年发病率全局Moran′s I值,结果显示, 2000-2015年我国布病发病率呈现空间负相关性,其中2008-2013年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其发病情况的全局空间分布关系是离散模式;2000-2007年㊁2014-2015年我国布病发病情况的全局空间分布关系则为随机模式(P>0.05)(见表1)㊂表1 2000-2015年布病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年份Moran′s I E(I)sd(I)P 2000-0.016-0.0330.075>0.05 2001-0.027-0.0330.052>0.05 2002-0.082-0.0330.054>0.05 2003-0.142-0.0330.073>0.05 2004-0.11-0.0330.064>0.05 2005-0.1-0.0330.044>0.05 2006-0.107-0.0330.049>0.05 2007-0.11-0.0330.05>0.05 2008-0.124-0.0330.05<0.05 2009-0.11-0.0330.042<0.05 2010-0.101-0.0330.039<0.05 2011-0.103-0.0330.037<0.05 2012-0.158-0.0330.061<0.05 2013-0.196-0.0330.078<0.05 2014-0.105-0.0330.083>0.05 2015-0.046-0.0330.082>0.052.3.2 布病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对2000-2015年我国各省(区㊁市)布病发病率进行聚类和异常值分析,结果显示,高高空间关联模式存在于山西(2000年)㊁新疆(2014-2015年)和宁夏(2014-2015年);2002-2003年㊁2005-2013年内蒙古均存在高低空间关联模式;2001-2003年㊁2013-2014年山西存在高低空间关联模式;2004年西藏存在高低空间关联模式(见表2)㊂3 讨论 布病是由布鲁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9],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我国布病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0]㊂本研究通过时间㊁地区和空间三个维度探究我国布病流行趋势,着重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描述我国布病发病的空间分布状况㊂结果显示,我国1950-2009年60年间,共报告布病发病927987例,死亡5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012(1/ 100000),年平均死亡率为0.0003(1/100000), 1999-2009年间我国布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年平均增长率为0.2321(1/100000),2009年发病率高达2.6969(1/100000)㊂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论一致,LI等[11]明确从1999年开始我国布病发病急剧上升;白永飞等[12]研究指出,国家相关干预政策与布病疫情发展有关,影响布病的危险因素虽持续存在,但居民就诊意识和医疗机构报告敏感性提高,导致布病报告发病率迅速上升㊂我国布病报告发病例数平均每月约370例,1-6月逐月上升,6-11月逐月减少,布病发病高峰期是3-8月㊂这与杨丽等[13-14]研究一致,布病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可能与季节放牧㊁羔羊接生等季节性活动有关㊂ 表2 2000-2015年全国各省(区㊁市)布病发病率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年份空间关联模式P省(区㊁市) 2000高高关联高低关联<0.01山西西藏2001高低关联<0.05山西2002高低关联<0.05山西㊁内蒙古2003高低关联<0.01山西㊁内蒙古2004高低关联<0.05西藏2005高低关联<0.01内蒙古2006高低关联<0.01内蒙古2007高低关联<0.01内蒙古2008高低关联<0.01内蒙古2009高低关联<0.01内蒙古2010高低关联<0.01内蒙古2011高低关联<0.01内蒙古2012高低关联<0.01内蒙古2013高低关联<0.05内蒙古㊁山西2014高高关联<0.05新疆㊁宁夏高低关联<0.05山西2015高高关联<0.05新疆㊁宁夏 本研究显示,2000-2015年我国布病发病率地区分布总体较为稳定,其中布病发病率较高的是内蒙古㊁黑龙江㊁山西㊁新疆等省和自治区㊂这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如LIN等[15]在文章中指出我国北方布病发病率较南方高;同时有研究[16]基于2009年全国布病检测数据指出内蒙古㊁山西省位于我国布病发病率前2位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布病发病呈现全局空间负相关性,高低空间关联模式多存在于内蒙古,高高空间关联模式多存在于山西㊁新疆和宁夏㊂ZHANG等[17]对我国布病2004-2010布病发病率进行空间分析发现,高风险地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地区及其周围以北的一些省份,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㊂本文采用的数据为全国布病(粗)发病率,无发病人群信息并且有部分数据缺失,这会导致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时存在一定偏倚,使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㊂此外,本研究采用的Moran′s I统计量容易受空间聚集区域大小的影响[18],可能会对真实结果的计算带来一定影响㊂今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完善布病病例数据,如性别㊁年龄㊁职业等指标;同时考虑布病患病相关因素,如温度㊁湿度等生态指标对布病发病的影响㊂[参考文献][1] 林代华,韩腾伟,王加熊,等.2012-2017年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35(9):847.[2] 李瑞利,宋文艳,李宏军,等.19例布鲁氏菌病的MRI诊断及特点分析[J].北京医学,2019,41(6):479.[3] 章文强,李斯怡,李选,等.简阳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0(4):551.[4] 徐鑫巍,高玉敏.呼伦贝尔市某医院布鲁菌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25. [5] 魏新梅,崔永彪,李晓梅,等.2005-2016年德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11):1935.[6] ZHANG HY,YANG LP,LI LP,et al.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and,foot and mouthdisease from2010to2015in Shantou,Guangdong,China[J].BMC Public Health,2019,doi:10.1186/12889⁃019⁃7329⁃5.[7] 高风华,何家昶,张世清,等.安徽省现症血吸虫病病例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J].中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杂志,2019,37(4):1.[8] 郭培军.山东省烟台市2009-2014年结核病流行及空间分布特征[D].济南:山东大学,2017.[9] 卞建军,杜喆.2013-2017年天津市某地区布鲁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9):11. [10] 刘维量,寇增强,陈保立,等.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自相关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22(9):897.[11] LI YJ,LI XL,LIANG S,et al.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and risk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human brucellosis in China[J].BMC Infect Dis,2013,13(1):547.[12] 白永飞,帖萍,闫昌福,等.山西省2008-2017年人间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热带医学,2019,19(8):758. [13] 杨丽,毕振旺,寇增强,等.山东2005-2012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4. [14] 王青芳,靳祯,王仲兵,等.山西省2005-2012年人间布鲁菌病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7,18(12):910.[15] LIN Y,XU MH,ZHANG XY,et al.An exploratory study of factorsassociated with human brucellosis in mainland China based ontime⁃series⁃cross⁃section data from2005to2016[J].PLoS One,2019,14(6):e0208292.[16] 满腾飞,王大力,崔步云,等.2009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分析[J].疾病检测,2010,25(12):944.[17] ZHANG JH,YIN F,ZHANG T,et al.Spatial analysis on humanbrucellosis incidence in mainland China:2004-2010[J].BMJOpen,2014,4(4):1.[18] 张冰冰,姜祥坤,张世英,等.空间自相关分析在探究疾病分布热点区域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0(5):129(本文编辑 卢玉清)。
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
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发表时间:2018-08-28T10:37:58.06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作者:张彩云[导读] 分析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张彩云祁阳县疾控中心摘要:目的分析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肠道传染病相关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950—2015年66年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7种,109896例,死亡240例,年均发病166.80/10万,年均死亡率0.45/10万,病死率0.22%,肠道传染病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代改变,总体呈递减趋势,肠道传染病以菌痢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94%。
2010—2015年以手足口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1.47%,除手足口病外,21世纪后,肠道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消除。
结论祁阳县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传染病疫情出现了新的特点,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应制定和完善肠道传染病防制对策,加强防病工作基础建设,提高肠道传染病预防和监测水平。
关键词:传染病;肠道;流行;分析肠道传染病有相同的传染方式,一般通过“粪-口” 途径传染,水和食品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重要媒介,可直接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所引起,容易在集体供餐、供水的学校或其它单位发生暴发、流行。
控制肠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治本措施”是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食品。
因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卫生工作方针,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预防措施的落实,使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消灭,其流行特征有所改变,但受世界性新的疾病肆虐流行和老牌疾病的卷土重来,疾病控制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有时甚至会出现暴发、流行,给人民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为全面了解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以便进一步完善肠道传染病管理,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防止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现将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疫情资料来源于原祁阳县卫生防疫站及现祁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法定传染病月、年报及疫情资料汇编,人口数据由祁阳县统计局提供。
辽宁省1950~1998年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文章编号:1001-0580(2001)01-0071-01辽宁省1950~1998年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辽宁省卫生防疫站(沈阳110005) 李 丹 刘 敏 门兆捷 郭军巧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B从新中国建立自今,我省传染病的防治一直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
继1955年消灭天花后,1993年以来再未检出本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已进入脊灰消灭的证实阶段。
现通过对我省1950~1998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征以及引起因素的分析,探讨流行趋势和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 结果与分析111 传染病发生概况 1950~1998年我省共发生甲、乙类传染病29种,累计发病1486072例,死亡9549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4213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6105/10万。
112 发病率的变化 49年中,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仍有波动,共出现4个发病高峰期,自进入80年代起,发病率则一直呈下降趋势,发病率最高的是1964年为3786117/10万,最低的是1996年为176142/10万。
4次发病高峰期分别是:1953~1959年出现第1次发病高峰期,这期间的年发病率在810138~2327178/10万之间波动,平均发病率为1247.83/10万。
从分类构成来看,呼吸道传染病占主要地位,占同期各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5185%;病种中占首位的是麻疹(72134%),其流行与大流行的隔年发生,造成总发病率的隔年起伏波动。
1962~1966年出现第2次发病高峰期,这次流行来势最凶,年发病率在1517175~3786117/10万之间波动,平均发病率为2181149/10万。
从分类构成来看,呼吸道传染病(66167%)仍占主要地位,但肠道传染病(25139%)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8195%)也有大幅度的上升,病种仍以麻疹(46148%)为主。
1964年麻疹的大流行不但形成这次高峰期的峰顶(麻疹的发病率为2125104/10万,占当年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6113%,同时也形成了这49年来传染病发病的最高峰。
1950年以来我国传染病统计资料流行病学分析
1950年以来我国传染病统计资料流行病学分析锦州市卫生防疫站锦州铁路中心卫生防疫站 吕 慈 于英丽王占东 韩雨凯 1950年以来,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现就中国卫生年鉴传染病统计资料,分析研究其流行特点,试为我国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一、我国传染病流行的特点1.我国的传染病自60年代随着疫情报告制度的不断完善,发病率逐年上升,70年代达到高峰后开始迅速下降,1994年降至203.68/ 10万(附图)。
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疟疾、黑热病等具有特异预防措施的传染病,已经消灭和消除,或得到控制,但肝炎、伤寒副伤寒、痢疾等无特异预防措施的传染病,发病率维持较高水平,危害依然严重〔1,2,3,〕(附表)。
附图 1950~1994年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率变化趋势附表 建国后我国主要法定传染病发病率(1/10万)病 种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4天 花11.220.340.010.0004000000麻 疹44.08701.23157.511265.74450.47273.33114.8840.737.717.54白 喉 3.979.7423.0913.69 3.34 4.18 1.000.140.0380.01百日咳—133.8287.77188.79152.03198.4862.8214.22 1.800.69脊髓灰质炎—0.26 2.40 4.06 2.560.860.760.150.460.02流 脑 1.94 1.94 6.9171.5920.9725.2323.4410.730.890.56乙 脑— 2.30 2.1813.3618.029.74 3.31 2.81 3.43 1.70疟 疾—1027.731553.85905.242961.10787.34337.8354.3910.56 5.60黑热病—9.460.230.400.300.100.0040.0140.0230.01病毒性肝炎——47.5361.8432.2386.00111.4776.68117.5776.83伤寒付伤寒—8.6937.7516.069.969.7411.948.3510.328.77痢 疾—319.42438.88424.89352.151018.93568.99316.72127.4476.83猩红热——0.100.430.41 2.04 3.1210.02 3.66 5.73狂犬病—0.250.030.140.180.230.690.400.320.23霍 乱———————0.0060.057 3.062.在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率统计中,城市传染病的死亡率1957年为56.6/10万,1994年降至2.27/10万,死因顺位由第二位退居前十位主要疾病之后,农村传染病死亡率1975年为23.82/10万,1994年降至9.21/10万,死亡顺位由第八位退居第九位〔1,2〕3.在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统计中,城市传染病1955年占9.43%,1994年降至6.12%,其顺位由第四位退居第六位,农村传染病1965年占16.93%,1994年降至8.53%,其顺位由第二位退居第四位〔1,2〕。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试卷第8套
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试卷(8)(卷面100分,占总成绩_____%)考试日期:200年月日考试时间:考试方式:闭卷题号得分登分人一二核分人总分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A型题】1.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DA.临床试验B.干预试验C.人群现场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防制实验研究2.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AA.描述性研究B.分析性研究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E.流行病学方法研究3.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AA.疾病、伤害、健康B.病人、高危人群、一般人群C.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D.死亡、患病、伤残E.以上均不对4.流行病学的最重要研究方法是EA.实验室方法B.临床诊断方法C.统计学方法D.实验法E.观察法5.疾病年龄分布中的出生队列分析方法是EA.不需要随访B.观察--时间断面的死亡率C.将同一时期同一年龄的人划为一组D.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E.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组的死亡率的变化6.时点患病率在理论上是无长度的,但实际上以不超过多长时间为度CA.1天B.1个星期C.1个月D.6个月E.1年7.描述疾病时间分布的特征不包括CA.短期波动B.季节性C.间断性D.周期性E.长期变异8.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出当地的BA.高血压发病率B.高血压患病率C.高血压罹患率D.高血压死亡率E.高血压续发率9.“流行”是指EA.发病率超过5%的状况B.发病率超过10%的状况C.在较大范围都发生了新病例D.某病的发病率明显地超过邻近地区的发病波动范围E.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例年发病率水平10.抽样误差最小的抽样方法是C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E.双盲法抽样11.能够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的方法是AA.普查B.抽样调查C.生态学研究D.纵向研究E.个案调查12.欲调查某市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应采用哪种调查设计方法EA.所有医院病例报告B.生态学研究C.全市住院或门诊病人普查D.全市住院或门诊病人抽样调查E.现况调查13.某地区为调查中,小学生近视率以及在不同年级,城乡中的分布状况,在全区60所中,小学中进行抽样调查。
法定传染病流行动态分析
法定传染病流行动态分析分析自1956年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以来,蓬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流行规律,探讨当前传染病防控形势和措施。
方法对1956—2009年蓬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蓬莱市1956—2009年法定传染病年均总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由1956—1959年的4289.82/10万、40.27/10万和0.94%,下降到2000---2009年的150.64/10万、0.31/10万和0.20%,发病率最高达7521.35 /10万〔1957年〕,最低至103.48/10万〔2007年〕,死亡率最高达55.81 /10万〔1958年〕。
各类传染病发病比例和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病种均发生明显变化。
20世纪50—60年代,以呼吸系统传染病为主,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流感、麻疹、百日咳、流脑和肝炎,80年代后,以肠道传染病为主;2000---2009年排在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肝炎〔65.86/10万〕、肺结核〔31.50/10万〕、痢疾〔26.13/10万、〕淋病〔13.63/10万〕、梅毒〔7.6/10万〕,死亡以肺结核、艾滋病为主,且连续2年出现狂犬病死亡病例。
1978年〔包括1978年〕实施方案免疫后,方案免疫疫苗针对的麻疹、脊髓灰质炎〔脊灰〕、百日咳、白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等6种传染病总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比实施方案免疫前下降了97.90%和97.21%。
结论:1956—2009年,蓬莱市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下降,病种发生明显变化。
为了解和掌握蓬莱市传染病发病规律及流行特点,探讨当前防控形势,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1956—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蓬莱市1956年以来传染病发病与死亡统计?记载资料、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蓬莱市统计局年鉴。
1.2 报告病种及分类1990年以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规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类25种。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二次疫情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二次疫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一共发生过12次疫情,每次疫情出现,都会带走一大批人的生命。
但最后,中国人民都战胜了疫情,度过了劫难。
第一,1949年的肺结核。
肺结核,在西方国家凶名赫赫,在中国被称为痨病,“十痨九死”,基本上是无药可医的绝症。
1949年,我国的肺结核患者高达2700万人,每年有138万人死于肺结核。
直到后来链霉素问世,人们才逃出肺结核的魔爪。
第二,1955年的鼠疫。
鼠疫又叫黑死病,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它可以通过飞沫传染,一旦感染,发病的速度非常快,死亡率极高。
1955年,鼠疫爆发最典型的察北地区,一个村子69人感染,仅有三人活下来。
此次鼠疫传播范围广泛,波及了20个省500多个县城。
直到疫苗出现,疫情才得到控制。
第三,1957年的亚洲流感。
亚洲流感学名为甲型H22流感,这是我国当年面临传播速度最快,危害最大的一次疫情。
该疫情于二月在贵州爆发,三月份传到河南、安徽,四月份传到香港,只用八个月时间就席卷全球,直接导致100至400万人死亡。
后来,美国微生物学家莫里斯·希勒曼带队研发出亚洲流感疫苗,才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第四,1958年的血吸虫。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血吸虫的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引发的疾病,不及时治疗,就会对人体的内脏造成损伤,肝硬化,肝腹水导致肚子肿大如孕妇。
后来,人们发现血吸虫病是人们食用丁螺造成的,就消灭丁螺,控制水源,切断了病情传播的源头。
第五,1961年的天花。
天花是一种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老病毒,连顺治皇帝也是感染天花而死的。
天花的死亡率高达30%左右,侥幸活下来的人也会留下眼瞎耳聋等严重的后遗症。
历史上始终没有找到灭除天花的办法,新中国成立后,仅用11年时间,就彻底消灭了天花。
第六,1966年的流脑。
流脑全称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这是一种脑膜炎感染之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青少年是易感染人群,平均每十万人中就有400多人发病,1966年,全国共有300多万人被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0年以来我国传染病统计资料流行病学分析
锦州市卫生防疫站
锦州铁路中心卫生防疫站
吕 慈 于英丽
王占东 韩雨凯
1950年以来,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现就中国卫生年鉴传染病统计资料,分析研究其流行特点,试为我国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一、我国传染病流行的特点
1.我国的传染病自60年代随着疫情报告制度的不断完善,发病率逐年上升,70年代达到高峰后开始迅速下降,1994年降至203.68/ 10万(附图)。
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疟疾、黑热病等具有特异预防措施的传染病,已经消灭和消除,或得到控制,但肝炎、伤寒副伤寒、痢疾等无特异预防措施的传染病,发病率维持较高水平,危害依然严重〔1,2,3,〕(附表)。
附图 1950~1994年我国法定报告
传染病的发病率变化趋势
附表 建国后我国主要法定传染病发病率(1/10万)
病 种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4天 花11.220.340.010.0004000000麻 疹44.08701.23157.511265.74450.47273.33114.8840.737.717.54白 喉 3.979.7423.0913.69 3.34 4.18 1.000.140.0380.01百日咳—133.8287.77188.79152.03198.4862.8214.22 1.800.69脊髓灰质炎—0.26 2.40 4.06 2.560.860.760.150.460.02流 脑 1.94 1.94 6.9171.5920.9725.2323.4410.730.890.56乙 脑— 2.30 2.1813.3618.029.74 3.31 2.81 3.43 1.70疟 疾—1027.731553.85905.242961.10787.34337.8354.3910.56 5.60黑热病—9.460.230.400.300.100.0040.0140.0230.01病毒性肝炎——47.5361.8432.2386.00111.4776.68117.5776.83伤寒付伤寒—8.6937.7516.069.969.7411.948.3510.328.77痢 疾—319.42438.88424.89352.151018.93568.99316.72127.4476.83猩红热——0.100.430.41 2.04 3.1210.02 3.66 5.73狂犬病—0.250.030.140.180.230.690.400.320.23霍 乱———————0.0060.057 3.06
2.在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率统计中,城市传染病的死亡率1957年为56.6/10万,1994年降至2.27/10万,死因顺位由第二位退居前十位主要疾病之后,农村传染病死亡率1975年为2
3.82/10万,1994年降至9.21/10万,死亡顺位由第八位退居第九位〔1,2〕
3.在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统计中,城市传染病1955年占9.43%,1994年降至6.12%,其顺位由第四位退居第六位,农村传染病1965年占16.93%,1994年降至8.53%,其顺位由第二位退居第四位〔1,2〕。
・
38
・ 中国卫生统计1997年第14卷第4期
二、我国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1.建国以来,建立健全了防疫机构,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但是不同于发达国家,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经济、文化水平均较低,安全饮水、卫生食品、卫生教育、住房条件、卫生环境并未解决。
《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后,监督管理还没有步入有序执法轨道。
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些政策还未及时调整,防疫经费投入减少,专业人员素质下降,防治措施不能落实,局部地区免疫覆盖率降低或出现空白。
传染病的发病率仍处于抓一抓就下降,松一松就上升的被动状态,且常有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
如1982年山西太原、辽宁锦西出血热,1988年上海甲肝,1987年新疆非甲非乙肝炎,1989年江苏伤寒,1995年山东临朐钩体病等暴发流行〔3〕。
2.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增加,对传染病的流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由于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饮食卫生条件均差,饮用水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又缺少预防、医疗服务,防疫措施不能落实,一旦发生传染病,又极易扩散,近年我国霍乱、出血性流行性结膜炎的流行均与流动人口有关。
3.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后,由于卫生设施破坏,水源污染、环境卫生恶化,病媒传播机会增加,人群易感性增高。
常见有水传和媒传传染如痢疾、疟疾等发病率的升高甚至暴发流行。
另外艾滋病、军团菌病等的传入,淋病、血吸虫病死灰复燃,及输血后肝炎的医源性传播,均构成了严重危害。
三、我国传染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1.综上所述,虽然建国以来,我国的传染病发病大幅度连续下降,有特异防治措施的疾病基本消除和控制。
死因顺位后移,但是,由于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环境与条件广泛存在,有些传染病发病率仍然很高,处于波动状态。
在住院疾病构成中,传染病仍占一定比重,其危害并未消除。
传染病的防治仍是我们的一项艰巨的较长时期的工作。
2.今后要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政府要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履行职责,加强领导,纳入日程,及时调整有关政策,保证防疫资金的投入。
稳定和加强预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人员整体素质。
制定规划,逐步改善和解决安全饮水、食品卫生、卫生教育、环境卫生等问题。
铲除传染病的流行因素。
3.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组织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传染病监督队伍,不断完善传染病的法制管理。
组织制定和落实各项疾病控制措施,认真执行《消毒管理办法》,严格血源管理制度,阻断医源性传播。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落实基础预防工作,消除其高危因素。
进一步提高计划免疫的覆盖面和覆盖率,消灭免疫空白。
加强传染病监测系统建设,通过监测,连续、细致地研究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不断研究改善措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降低发病率。
另外,加强传染病防治领域的科学研究,为传染病的控制提供科学的、有效的服务。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防疫人员的努力,传染病控制工作会进一步得到加强,一定会彻底得到控制。
参 考 文 献
1.崔月犁.等,中国卫生年鉴.(1985~1989年).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
2.陈敏章.等,中国卫生年鉴.(1990~1995年).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
3.戴志澄,王贺祥.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1991:7(增刊);20
・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