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单元测评:第4单元 大江东去 (B) Word版含解析.docx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守仁亲率锐卒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②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A.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B.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C.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D.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答案】C【解析】C.第二处的“守仁”属于后句的主语整体为“守仁因俗化导” 排除A、B 是“伐木为屋”的状语意思为“纷纷伐木造屋” 句子翻译为王守仁刚正地上奏章营救戴铣在朝廷上杖责王守仁四十杖龙场万山丛生草木苗夷人欢喜让王守仁居住【答案】B【解析】B.“文中指声讨敌人的文书”错文中指征调福建【答案】C【解析】C.“趁宁王以金宝犒劳其群臣时发动突袭”错误尽出金宝犒士”指王守仁拿出全部金宝犒劳将士正确表述应为“趁宁王正在晨朝他的群臣时【答案】①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假装退兵俘虏斩获七千多人②朱宸濠的船搁浅仓促换船逃跑参考译文王守仁余姚人因而取名云有个不寻常的人抚摩他于是他就能说话了王守仁访游山海关二十岁乡试中举更加喜好谈论军事考中弘治十二年进士王守仁条列八件事奏上刘瑾逮捕给事中御史戴铣刘瑾发怒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苗、僚杂居王守仁根据习俗加以引导纷纷伐木造屋正德十一年前巡抚托病避去知道左右多有贼寇的耳目仆隶不敢隐瞒令他暗中侦察贼寇于是传檄令福建讨伐贼寇假装退兵俘虏斩获七千多人平定为患数十年的大寇贼正德十四年王守仁急往吉安传诏书揭露朱宸濠的罪行再次战斗王守仁斩杀先退却的人叛贼又大败拿出全部金银珠宝犒劳将士朱宸濠正在晨朝他的群臣王守仁用小舟装载柴薪焚毁朱宸濠的副船仓促换船逃跑叛贼被平定众大臣震惊担心被王守仁知道强迫王守仁射箭三发三中张忠在皇帝面前扬言说王守仁一定会造反日晏时坐在僧寺说“王守仁是学道之人?”王守仁后来病得很重走到南安就去世了灵柩经过江西王守仁天资十分聪明在阳明洞中建筑房屋应当自己求之于心专以培养良知为主世上于是有“阳明学”的说法率领众书生扫除多年的贼寇文臣用兵【解析】①佯假装捣进攻句子翻译为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出其不意发起进攻②胶浅搁浅仓卒仓促句子翻译为朱宸濠的船搁浅王冕手下的士兵追赶捉住朱宸濠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评论这首词“敛雄心变温婉成悲凉”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作简要分析A. 词人游山招山而不得于是内生责怪青山傲慢之情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B. 词中的“唤”字奇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山多情寒冬腊月太孤单而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C. 下阙着重写山中明月叙写明月从“来”到“去” 皆因词人而起展示了物、我、景、情相互交融D. 这首词题作《独游西岩》实为西岩夜读用笔轻灵奇思妙趣最后浅浅着笔卒章显其志【答案】A【解析】(1)A项“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错误词人并非真的怨山只是从侧面表现出自己孤寂的情怀【答案】(2)①运用拟人(衬托、用典)手法描绘了一幅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相陪听词人默默诵读《离骚》的和谐画面此情此景词人似乎敛去了昔日的雄心豪情②词人夜不能寐只能独自诵读《离骚》此时孤独的月亮静挂高天似乎只有她懂得词人的高洁与孤独默默陪伴氛围显得温婉柔和③词人借用《离骚》的典故以屈原自况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与无奈情感变得悲凉与伤感【解析】(2)辛弃疾的这篇词作感情充沛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最后两句中“入”“听读”赋予青山、明月人的情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相陪听词人默默诵读《离骚》的画面在这幽静、和谐的情境中词人的内心无比平和似乎敛去了昔日的雄心豪情正所谓“敛雄心” 作者诵读《离骚》寂静的夜晚似乎只有月亮懂得词人的高洁与孤独默默陪伴他画面温婉柔和正是“变温婉” 宋孝宗淳熙八年冬天辛弃疾被诬陷罢官此后他长期闲居在信州上饶城北带湖边上西岩是上饶城南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首词作便是辛弃疾闲居西岩时的纪游之作词人巧用屈原被放逐写成《离骚》的典故以屈原自况蕴含着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与无奈所以“成悲凉”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在访谈中舒晋瑜是如何逐步深入地对叶永烈进行采访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A. 关于小时候读什么书及读书对创作的影响的问题叶永烈表示他中学时代爱读科普书籍所读的这些科普书籍对大学时代的创作有益处B. 被问到是否了解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时叶永烈大致按照时间线索梳理了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脉络并指出其两个高峰都与社会背景有关C. 面对中国科幻小说影响巨大的问题叶永烈主要从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等外部因素给出了答案D. 关于科普作品选入教科书的问题叶永烈表示非常支持但他特别强调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造但一定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答案】D【解析】(1)D项“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造”无中生有叶永烈只是强调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并没有说科普读物内容可以虚构编造【答案】C【解析】(2)C项叶永烈反感被称为“科幻作家” 并不是因为他谦逊而是因为他已经彻底离开科幻小说【答案】(3)①舒晋瑜首先问叶永烈小时候读的书从而引出科幻小说的话题②接着回顾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③然后引出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影响力的话题④最后引出了在教科书中选入科普作品的话题所提问题是步步深入从简单到复杂从宽泛的话题到专业领域【解析】(3)在访谈中舒晋瑜的提问步步深入刚开始是一个宽泛的问题问叶永烈小时候读的书从这个简单问题引入到叶永烈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的回顾接着舒晋瑜聚焦中国当今科幻小说影响力的提高引出了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从而联系到科普作品引入教科书的问题舒晋瑜的采访从简单到复杂从宽泛的话题到专业的领域体现了一位优秀记者的提问技巧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今传统手工工匠不重要了而需要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了B. 工匠精神包括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等多个内涵其中创新精神是其核心C. 庖丁精神蕴藏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使其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D. 只要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就能深刻把握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答案】B【解析】(1)A项“传统手工工匠不重要了” 把原文中不确定的内容理解成确定的原文为“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C项“使其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有误应是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D项表述绝对化故选B【答案】A【解析】(2)A项“先阐述新工匠的种类”分析不正确应是先阐述形势的发展需要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第一段的重点是第二句【答案】C【解析】(3)C项原因分析不合文意原文是“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5.(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第一空“凝望”指目不转睛地看而“仰望”指抬头向上看或敬仰而有所期望应选“凝望”第二空“吊”有悬挂之意“挂”指借助于绳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即将脱离枝条飘落到地上的形态第三空“兴高采烈”是指兴致高情绪热烈“兴高采烈”更能写出春天万木争相吐绿第四空“转化”“变化”都有“改变”之意但“转化”只能作动词可作名词故选B【答案】①原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幼芽比作珍珠、晶莹“缀满”更能突出幼芽之多【解析】先看改写后的句子是直接描写了幼芽也没有在词语上有突出的特点使用比喻的修辞、晶莹从而写出了饱含雨水的幼芽既多、密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答案】寒风猛吹吹不散你对春天的思念尘封不了你对春天的记忆冻结不了你对春天的热情【解析】本题中能作为基准句的句子是第一句“寒风猛吹然后分析另外两个句子可知“地冻三尺” 则是地冻三尺大雪纷纷因此可得答案答案(1)B(2)①原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幼芽比作珍珠、晶莹“缀满”更能突出幼芽之多(3)寒风猛吹吹不散你对春天的思念尘封不了你对春天的记忆冻结不了你对春天的热情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下面这份邀请函的正文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对应语句序号并给出修改意见亲爱的校友你好!①2020年是母校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一年②在这一年我们将迎来母校三十诞辰③为了弘扬××精神凝聚校友力量总结办学经验分享成功喜悦④学校决定于2020年12月26日(周六)上午10点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建校三十年校庆庆典活动请你务必准时参加⑤昔日你以母校为荣今天母校以你为傲我们真诚地邀请你届时莅临⑥你将荣幸地受到我们的热情接待××学校2020年9月6日【答案】②修改将“诞辰”改为“华诞”④修改删去“请你务必准时参加”⑤修改将“莅临”改为“光临”⑥修改删去“荣幸地”【解析】②诞辰一般用于所尊敬的人这里指学校应用“华诞”④这是邀请函不能说“请你务必准时参加” 并且与后面的“邀请你届时莅临”的语意重复所以删除⑤莅临一般用于长辈、上级的光临这里是回母校用“莅临”不恰当应用“光临”⑥荣幸谦辞用于自己表示谦虚不能用于他人所以删除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在经典艺术作品中寻求精神共鸣②用自己独特又有创意的方式守护着历经时光沉淀的人类精神财富③是当下很多青年人热衷的事④然而当下市场提供的传统电视剧或网播剧精品内容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⑤同时经典电视剧故事、人物有重新激励大家共鸣的特质⑥网友有发言欲望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剧⑧具备故事性和文学性⑨观众看后能留下思考和启发⑩能提升自己的生活与文学审美【答案】④将“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修改为“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⑤将“激励”修改为“激发”⑥在“网友”前加上“让”或“使”⑩在“文学审美”后加上“能力”【解析】④“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句式杂糅应修改为“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⑤“激励”与“共鸣”搭配不当将“激励”修改为“激发”⑥偷换主语在“网友”前加上“让”或“使”⑩成分残缺在“文学审美”后加上宾语“能力”。
高中语文第4单元大江东去13段太尉逸事状课时演练语文版必修2
13 段太尉逸事状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泾.州(jīng)釜鬲.(lì)徜徉.(xiáng)强.词夺理(qiǎng)B.邠.州(bīn)老躄.(bì)瓮.牖(wèng)前仆.后继(pú)C.戢.士(jí)晡.食(bū)击柝.(tuò)力能扛.鼎(gāng)D.寂寥.(liǎo)封识.(zhì)覆校.(jiào)较短量.长(liáng)解析:A项,“徉”读“yáng”;B项,“仆”读“pū”;D项,“寥”读“liáo”。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率以.货窜名军伍中A.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B.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C.太尉自州以.状白府D.以.乱天子边事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介词,用。
A项,介词,因为。
B项,介词,以……(的身份)。
D项,连词,表目的,来。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乱天子边,欲谁归罪B.汝将何以视天地C.邠人偷嗜暴恶者D.非汝,谁与成之解析: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
泽性刚毅,读书举大略,不事章句,才干过人。
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至元十四年,元帅唆都下兵闽、越,见泽,与语而合,即辟元帅府提控案牍。
十五年春正月,还击潮州,守将马发备御甚固,泽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多壁垒,为之援应也。
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
”乃分兵攻其一大垒,破之,余垒尽散走,二旬而潮拔,马发死焉,唆都还军福建。
夏五月,诏立行中书省于福建,以唆都行参知政事,泽行省都事,从朝京师,命知兴化军,赐金织衣,赏其善谋也。
继改兴化军为路,授泽行总管府事,民歌舞迎候于道曰:“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二练习: 2.5杜甫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
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
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解析:选B。
B项,“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有误,其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
2.“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老杜以诗酒为生涯,写过许多与酒有关的词句,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B.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选C。
C项,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3.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__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___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的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_。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_____的风格。
答案: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秋风扫落叶大江东去雄迈雄浑开阔慷慨低沉沉郁顿挫4.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精选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语文版必修2
第四单元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历史时空,说复杂很复杂,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大有一种让人读一辈子都读不完的望史兴叹。
说简单又很简单,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后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而已。
换句话说,假如历史的时间向度可以转换为空间存在的话,那么商周之交和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乃是处在同一个历史空间里。
就好比一个圆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
由于在时间上的漫长,在书写上的重重叠叠,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而像一座由冗长的唠唠叨叨编织成的言语迷宫。
无论是本国的阅读者还是来自西方的研究者,迷失在这座迷宫里的人物之众多,与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相得益彰。
对于本国的史家来说,孔子像一堵墙。
司马迁也罢,司马光也罢,史家们大都被孔子的史见和孔子删定的经典挡在历史真相之墙外。
有关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最大盲点,在于把专制读成中国历史的传统,把孔子读成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
好像中国是个天然的专制国家,仿佛中国文化与生俱来就是从孔子开始的。
当人们强调所谓中国的国情时,其言下之意,无非就是专制在中国是天经地义的。
而所谓的新儒家的理直气壮,又在于标榜只有孔儒才是中国文化的正宗传承。
哪怕新儒家承认专制的政治制度需要变革,也要坚持与专制政治相应的专制伦理却是亘古不变的。
君不见,就连在美国的中国城里,所竖立的象征性雕像,都是孔夫子而不是老子或者其他圣贤。
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的专制迷宫里流连忘返,已经成了一种古怪的学术乐趣和奇特的心理情结。
以至于有人只好把中国文化比作一个大染缸,掉进去就变色。
换句话说,一走进中国历史,一头扎进中国文化,就会在人为的迷宫里迷失。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忒修斯依靠阿里阿德涅公主给的线团,走出了迷宫。
走出中国历史或者中国文化的迷宫,也有一根阿里阿德涅之线。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大江东去 12 淝水之战课时演练(b)语文版必修2语文版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大江东去 12 淝水之战课时演练(B)语文版必修2语文版12 淝水之战一、根底稳固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年二十已.下B.不闲.军旅C.兵甲无阙.D.悔.无及也解析:A项,“已〞通“以〞;B项,“闲〞通“娴〞;C项,“阙〞通“缺〞。
答案:D2.以下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为晋兵所杀B.知秦已败C.胡彬闻寿阳陷D.此乃持久计解析:A、B、C三项都是被动句。
D项是判断句,用“乃〞表示判断。
答案:D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B.栅.淮以遏东兵C.欲不战以老.秦兵D.草.引露.宿解析:B项,名词用作动词,设置栅栏。
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惫。
D项,名词作状语。
答案:A4.以下句子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B.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C.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D.为晋兵所杀解析:D项,“为〞是介词,被;其余句中的“为〞是动词,担任。
答案:D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
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
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
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
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
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
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①。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
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
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
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
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那么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K12学习]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语文版必修2
第四单元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历史时空,说复杂很复杂,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大有一种让人读一辈子都读不完的望史兴叹。
说简单又很简单,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后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而已。
换句话说,假如历史的时间向度可以转换为空间存在的话,那么商周之交和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乃是处在同一个历史空间里。
就好比一个圆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
由于在时间上的漫长,在书写上的重重叠叠,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而像一座由冗长的唠唠叨叨编织成的言语迷宫。
无论是本国的阅读者还是来自西方的研究者,迷失在这座迷宫里的人物之众多,与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相得益彰。
对于本国的史家来说,孔子像一堵墙。
司马迁也罢,司马光也罢,史家们大都被孔子的史见和孔子删定的经典挡在历史真相之墙外。
有关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最大盲点,在于把专制读成中国历史的传统,把孔子读成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
好像中国是个天然的专制国家,仿佛中国文化与生俱来就是从孔子开始的。
当人们强调所谓中国的国情时,其言下之意,无非就是专制在中国是天经地义的。
而所谓的新儒家的理直气壮,又在于标榜只有孔儒才是中国文化的正宗传承。
哪怕新儒家承认专制的政治制度需要变革,也要坚持与专制政治相应的专制伦理却是亘古不变的。
君不见,就连在美国的中国城里,所竖立的象征性雕像,都是孔夫子而不是老子或者其他圣贤。
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的专制迷宫里流连忘返,已经成了一种古怪的学术乐趣和奇特的心理情结。
以至于有人只好把中国文化比作一个大染缸,掉进去就变色。
换句话说,一走进中国历史,一头扎进中国文化,就会在人为的迷宫里迷失。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忒修斯依靠阿里阿德涅公主给的线团,走出了迷宫。
走出中国历史或者中国文化的迷宫,也有一根阿里阿德涅之线。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诗句最适合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的一项()A.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B.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C.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D.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意境特点的能力题干中提到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东坡对王维诗画的评价现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A.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是琵琶女自叙身世不属于景物描写B.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交代的是赤壁古战场在故垒西边没有对古战场进行景物描写不符合题干要求C.出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用典作者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不属于写景D.出自李清照《声声慢》描写黄昏时分雨打梧桐的寂寞景色能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按顺序插入文中最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成都是中国最具体育活力的城市之一也是率先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城市之一经济进一步发展深居内陆的成都已发展成为新一线首位城市其实力在很多方面不低于一线城市成功获得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对于成都而言意义深远办好大运会有助于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有利于四川建设体育强省达到走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目的①同时②随着③甚至④也⑤以【答案】①也是, ②经济, ③不低于, ④有利于, ⑤达到【解析】虚词可使文句更工整使文意更严谨“同时”表示并列放在“也是”前面比较合适“随着……发展”搭配合理所以“随着”放在经济前面“甚至”放在“不低于”前面更严谨更能突出其“实力” “有助于”“有利于”并列在“有利于”前加“也”更能体现逻辑关系“以”意思是“为了” 放在“达到”前面合适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你认为两首诗中的“满”字哪个用得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2)两首诗都写了“菊花” 请简要分析其异同【答案】(1)郑诗中的“满”是用来形容“香”的可以理解为化无形为有形.黄诗中“满”与“城”相连用来形容菊花的多像满城黄金甲用了比喻.由此切入较好.【解析】(1)郑诗中的“满”是用来形容“香”的可以理解为化无形为有形.黄诗中“满”与“城”相连用来形容菊花的多像满城黄金甲用了比喻.由此切入较好.【答案】(2)两首诗都是咏物诗手法相同但情感不同.郑诗主要表达的是高洁黄诗表达的是战斗情怀这就决定了同样是菊花但内涵有鲜明的不同之处.答案(1)学生无论答哪首诗炼得好或两首诗炼得都好皆可只要能自圆其说.示例① 郑诗炼得好.“满”字形象贴切缕缕幽香飘满池岸沁人心脾.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示例② 黄诗炼得好.“满”字极写菊花盛开之色彩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想象奇特设喻新颖.赋予菊花农民起义将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2)①相同两首诗都托菊言志运用象征手法将菊花人格化.②不同郑诗中的菊花高洁、清幽、不求高位、不慕荣利是文人雅士铮铮傲骨的化身黄诗中的菊花怒放、霸气是农民起义领袖翻天覆地、扭转乾坤精神风貌的写照.【解析】(2)两首诗都是咏物诗手法相同但情感不同.郑诗主要表达的是高洁黄诗表达的是战斗情怀这就决定了同样是菊花但内涵有鲜明的不同之处.答案(1)学生无论答哪首诗炼得好或两首诗炼得都好皆可只要能自圆其说.示例① 郑诗炼得好.“满”字形象贴切缕缕幽香飘满池岸沁人心脾.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示例② 黄诗炼得好.“满”字极写菊花盛开之色彩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想象奇特设喻新颖.赋予菊花农民起义将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2)①相同两首诗都托菊言志运用象征手法将菊花人格化.②不同郑诗中的菊花高洁、清幽、不求高位、不慕荣利是文人雅士铮铮傲骨的化身黄诗中的菊花怒放、霸气是农民起义领袖翻天覆地、扭转乾坤精神风貌的写照.4.(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3)这首诗写于百年之前但我们今天读来仍觉新鲜并有所感悟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把抽象的“一念”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读者的?A. 诗人由所居之地的名字忽然想到家乡之景区区的心头“一念”之间便跨越了时间和空间B. 诗人借地球、月亮、星球等宇宙大观意象层层铺垫反衬“一念”这超乎寻常的情感C. “忽在/忽在”两句诗人将思维延伸到美国留学之地形象地表述了思维的自由和奇异D. 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赞美相思的“神速”超过其他客观事物意在表明文学比科学更为迅捷【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3)①选取典型意象用地球、月亮、星球、无线电等人们都知晓的意象的速度来衬托”一念”的快速化抽象为具体②用奇特的想象夸张的笔法引起读者的联想如临其境【解析】5.(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下列诗句没有体现诗人这一主题的一项是()5.(3)有人评价杜甫咏物诗“超越形似而达到神似的境界” 请从《房兵曹胡马》《病马》中选择一首分析作者对马的吟咏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A. 《房兵曹胡马》是杜甫看到房兵曹的胡马时所作体现了诗人对胡马的赞颂之情B. 《房兵曹胡马》前四句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C. 《病马》颈联两句用先扬后抑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D. 《病马》这两首诗通过对马的吟咏反映了杜甫青年和晚年两个时期的不同心态【答案】C【解析】(1)C项“先扬后抑的手法”错误颈联两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答案】B【解析】(2)“穷年忧黎元” “致君尧舜上”是杜甫诗歌表现的重要主题这实际上表明一种有忧愁的内容表明诗人忧国情怀和深沉的爱民思想B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明内心的喜悦之情【答案】(3)示例一《房兵曹胡马》前四句正面写马通过描写马的骨相、双耳和奔驰状态写出马的神清骨俊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这里既是写马奔驰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写照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这首诗使得马超越形式达到神似的境界示例二《病马》颔联承接首联两句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诗人卖力尾联马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杜甫在这首诗里借马以自况抒写了对病马的怜爱表达了与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令人如见到一个漂泊秦州的老人形象【解析】(3)解答本题需要把握这两首诗歌的主要意蕴从不同角度进行重点分析即可第一首诗感情基调是激昂向上的写此诗时诗人正值人生壮年雄姿英发、气宇不凡“骁腾有如此”写马纵横驰骋的非凡的本领既是对房兵的殷切鼓励也蕴含着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第二首诗感情基调是抑郁低沉的诗人此时弃官西行颠沛流离饱经战乱诗人以病马自喻表达了对君国的一腔赤诚之心感动沉吟之中更寄予着无尽的辛酸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6.(1)“1886年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终于在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一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2)在评价托尔斯泰时文中提到了哪些不妥或错误的做法?6.(3)请从托尔斯泰的作品内容方面概括作者说“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的原因【答案】本句运用了比喻用“花朵”比喻托尔斯泰的作品突出了托尔斯泰作品的伟大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法兰西对俄罗斯艺术的期盼、惊喜、赞赏【解析】这句的表现手法很明显用了比喻的手法在解答该题时要将本体和喻体都找出来然后说一说比喻这种手法在这个句子中达到的表达效果即可抓住“美妙”“花朵”“终于”进行分析写出托尔斯泰作品特点影响意义【答案】①认为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是借鉴的结果他的伟大与魅力源于他的思想②只是从文学的角度赞赏作品没有全面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③把托尔斯泰的复杂思想纳入狭隘的宗教的或政治的范畴去评论【解析】从文中看主要有“他思想中的精华是汲取其他作家的”或者“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 (第④段中的原句略有改动)单是赞赏作品本身不知道我们生活在作品中间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的作品了(第⑤段中的原句略有改动)人们愿意效法他人以个人的党派观念去批评托尔斯泰(第⑥段中的原句略有改动)【答案】①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热烈的生命青春的心②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博爱与和平的追求③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坚持正义④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世界、生命、理性的认识【解析】①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热烈的生命青春的心(从“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青春的心”概括)②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博爱与和平的追求(从“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的梦想”概括)③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坚持正义(从“对于文明的谎言加以剧烈的攻击”概括)④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世界、生命客观、理性的认识(从“由于他苦笑的幻灭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与死的纠缠也由于他的现实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由于他具有大自然的气息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的感觉由于他对于无穷的灵感”概括)7.(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7.(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画线语句体现了陈原和胡适治学中哪些不同的风格7.(3)陈原先生为什么被称为“通才”?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7.(4)陈原作为一位通才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通才的看法A. 陈原所说的“万金油”是指无论什么知识都要懂一些但不必深究浅尝辄止足矣这体现了他独特的治学风格B. 陈原迷恋各种字典、词典不仅反复读而且改正词典中的错误这为他编写字典、词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C. 作者运用丰富的数字和大量的事例表明陈原阅读广泛及其刻苦的钻研精神使得读者对陈原的治学精神有直观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了解D. 文章将作者自己对陈原的评价、别人对他的高度评价以及陈原对自己的谦虚的评价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向读者展现出一个相对矛盾、复杂的多面争议学者形象E. 文章先从陈原的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入笔再从多个方面表现陈原的贡献最后联系现实体现了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特点【答案】B,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项“不必深究浅尝辄止足矣”错原文中的“浅尝辄止”是陈原对自己成就的谦虚之辞.D项“相对矛盾、复杂的多面争议学者”说法有误其形象应是“丰富多面”.E项文章未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答案】①陈原治学勤奋刻苦胡适治学随性安逸②陈原不惧怕新的研究领域胡适喜欢独钻一行③陈原博览群书胡适研究专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要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基本能力.解析理解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明白其具体含义如句中的“酒”比喻什么“烈”“多”“畅快”和“温”“少”“和润”分别指二人治学的什么特点.还要联系全文找出二人治学的对比性语句如第⑤段的最后就体现了二人治学的不同风格.【答案】组织参与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多部词典的编写修订会多种语言一生译作丰富将多部外国文学艺术、地理作品介绍到中国给多本杂志写评论参与社会语言学研究著作涉猎辞书学、翻译学、语言学、地理学等多方面.【解析】本题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通才”的含义是在各方面都出色的人才然后需要筛选文中的相关信息找出他在各方面的杰出贡献.需要注意的是本题只涉及贡献才能不谈他的思想个性不要混淆概念.从“他从头到尾读完了一本旧《辞海》一本旧《辞源》一本第5版的《简明牛津词典》做了四卷笔记.面对陈原狂览群书的疯劲胡适也自叹弗如”“陈原先生‘六门外语’ 出国演讲、写作都不用翻译”“70年代开始社会语言学研究著述丰厚 1998年辽宁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陈原语言学论著》(共3卷)达130多万字”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答案】①从社会发展来看通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正需要陈原这样踏实、善于钻研、学贯中西的通才来掌握全局②从心性完善来看成为通才需要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当今人心浮躁的环境中更需要人们静下心来潜心钻研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充实与快乐③从文化传承来看民族文化的血脉延续需要有多种才华的通才这样文化发展才会有一个长远的基础④从与其他行业的联系来看通才因研究领域较多可以让人与各行业保持联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该题一方面要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另一方面也要写出自己的感悟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能联系材料分析原因即可.解析探究要结合社会现实可将陈原作为通才的精神与浮躁的社会风气加以对比论证通才的时代意义.8.(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3)促进我国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哪些非技术因素的支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A. 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这是国内三大运营商计划建设5G的重要背景虽然他们还处于4G领域投资的成本回收周期B. 5G网络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物联网时代家庭智能化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始终要依托5G网络C. 大量建设小基站将不可避免只有这样才能基本解决SG频段高、覆盖难的问题使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得到明显改善D. 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本国学生的欢迎他们可以在这座被誉为欧洲“生活实验室”的城市里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答案】B【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1)B(2)D(3)①行业合作上倡导政府部门与企业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消除运营商的投资顾虑③人才培养上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人才优惠政策【解析】9.(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9.(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9.(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曼殊与贾宝玉都出家为僧了解了苏曼殊的经历就等于读了《红楼梦》B. 《傲慢与偏见》在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方面强于《镜花缘》但其意旨的广度比不上《红楼梦》C. 小说中的石头是有寓意的其“由玉变石”象征了小说的意旨之一即欲望之斗争与生灭D. “红”就是指贾府众多的女孩子“楼”就是指人工建成的大观园“红楼”是“实”的而“梦”则是“虚”的【答案】B【解析】(1)A项应该是“以‘情僧’角度来看的人” 了解苏曼殊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C项“由玉变石”只能体现欲望之灭“由石变玉、由玉变石” 才能体现欲望之“生灭”D项原文意思是“红楼”代表现实世界但不一定拘泥于某种特定的人或事物故选B【答案】B【解析】(2)B项文章没有详细阐述《石头记》的优点【答案】A【解析】(3)A项通过第二段可以看出文章对于《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这三个书名的阅读角度是不赞成的很难体现这部小说的真正主题“读不尽的《红楼梦》”与这五个书名的关系在文中也没有体现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1)文段中画横线的四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10.(2)在文段中两处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注意修辞特点每处不超过30个字10.(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成“人在好文字面前是词穷的如心意相通的两人无须言语” 有什么表达效果?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1)C项【丙】句中问号使用有误应使用逗号“庾信的《哀江南赋》好在哪里”充当句子的宾语当含有疑问词的语句充当句子中某种成分时句末不用问号【答案】(2)①仿佛粼粼碧波一路流啊流流了几千年②若移至书架关上玻璃门在远处观望则是艺术【解析】(2)第①处根据下文“流到当下”可知此处将古雅的汉字比作水一类的事物第②处根据上文“脱离了庸常”和下文“隔着的不仅仅是一道玻璃门还有一双双审美的眼”可知所补写的句子应包含“玻璃门”“看/望”“艺术”等相关信息【答案】(3)句式短小灵活语句大体工整节奏鲜明语意上强调“词穷”“无须言语”【解析】(3)从句式上来说修改后的句子采用了短句的形式句式更加灵活相对应的语句字数差不多大体工整采用短句的形式使节奏更加鲜明“无需言语”由定语变成了谓语在语意上更加强调“词穷”“无须言语” 使人能更好地抓住句子的侧重点。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大江东去单元检测 语文版必修2
第四单元大江东去(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始于世博会“一切始于世博会”,是人们对世博会云集了各个时代最先进的文明成果和最新潮的产品及概念模式的由衷赞叹。
每一届博览会,无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文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国参与世博会与日本同步,但没有日本学得彻底。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与其效仿西方创办博览会,促进生产改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无关联。
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历届世博会对促进各国技术创新、扩大贸易、加强国际合作,从而带动整个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
然而,在根本意义上,世博会的功用不单是单纯的经济和科技交流,而且还是范围更为广大的整体性人类文明交流。
博览会以娱乐休闲、交流沟通为特征,体现着民族和谐的理念。
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就宣布藉由博览会实现全体人类之间和平与高尚的竞争,促进彼此相互了解,以增进人类福祉。
这成为日后各国举办博览会的正当理由。
博览会是一种以教育民众为主要目的的展览活动,它详细罗列了人类满足文明需要拥有的手段,展示人类活动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前景。
它传播技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根据以往的经历或者借助未来的曙光来启发思考。
此外,促进交流和巩固各民族之间的和平是博览会的另两个目的。
博览会一方面提供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的展示与比较,互相学习充实,另一方面有助于接受他人的差异,更好地寻求谅解。
世博是未来发展的平台。
1974年斯波坎国际博览会将环境问题作为主题。
1982年诺克斯维尔国际能源博览会,首次以能源问题为主题。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以人为本,建设科学的城市是上海世博会展示的理念,该世博会首次以城市问题为主题,将成为展示21世纪“和谐社会”、体现“和谐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
博览会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能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新的空间,为新技术核心产品的营销开辟新市场,为人类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新动力。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1)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________1.(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________1.(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________1.(4)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________【答案】清明(寒食)节【解析】“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称为“新火”【答案】元宵节【解析】由句中“万灯明”、“正月中旬”可知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答案】重阳节【解析】这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由“登高”【答案】中秋节【解析】“一轮满”“千里明”指的月明“平分秋色”正好是中秋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2.(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引导曾皙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人的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答案】(1)莫春者, 春服既成【解析】(1)根据“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可推知答案注意“既”的书写【答案】(2)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解析】(2)根据“孔子引导曾皙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人的志向”可推知答案注意“伤”的书写【答案】(3)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解析】(3)根据“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可推知答案注意“喟”的书写3.(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声写声表现出乐声的变化“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形写声渲染了乐声的美妙动听3.(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气势磅礴、瑰丽浪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红白相映画面鲜明生动【答案】(1)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解析】(1)由“描写江面美景和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推知答案注意“露”的正确书写【答案】(2)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解析】(2)由“以声写声表现出乐声的变化”“以形写声渲染了乐声的美妙动听”可推知答案注意“凤凰”“蓉”的正确书写【答案】(3)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解析】(3)由“动静结合、红白相映画面鲜明生动”可推知答案注意“辕”“掣”的正确书写4.(1)《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 ________”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4.(2)《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绘声绘色地刻画出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答案】(1)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解析】(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答案】(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解析】(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答案】(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解析】(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5.(1)_______________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5.(2)_______________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5.(3)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5.(4)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5.(5)_______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5.(6)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_______________》)5.(7)仕途不顺的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揽天下贤士所建的幽州台时看茫茫人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发出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感叹【答案】(1)苔痕上阶绿【解析】(1)注意“阶”的书写【答案】(2)谈笑有鸿儒【解析】(2)注意“儒”的书写【答案】(3)会当凌绝顶【解析】(3)注意“凌”的书写【答案】(4)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解析】(3)注意“缘”的书写【答案】(5)山重水复疑无路【解析】(5)注意“疑”的书写【答案】(6)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解析】(6)注意“作”的书写【答案】(7)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解析】(7)根据“仕途不顺的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揽天下贤士所建的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感叹”可推知答案注意“怆”的书写6.(1)《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6.(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6.(3)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解析】(1)根据“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樵”的正确书写【答案】(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2)注意“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摧”的正确书写【答案】(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3)根据“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鉴”的正确书写7.(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规律和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7.(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3)《(论语》十二章》中阐释学习与思辨二者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4)《峨眉山月歌》中明写月映满江的美景暗写秋夜行船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解析】(1)根据“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规律和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可推知答案注意“残”的正确书写【答案】(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解析】(2)根据“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寄”的正确书写【答案】(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解析】(3)根据“阐释学习与思辨二者辩证关系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罔”的正确书写【答案】(4)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解析】(4)根据“明写月映满江的美景暗写秋夜行船之事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羌”的正确书写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8.(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8.(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A. “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 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 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 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答案】B【解析】(1)B项“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有误原文“人远凫鸭乱” 是说人离得还远野鸭已经纷乱但并未指出是“岸边的野鸭” 也并未描写“乱入河中”的景象【答案】(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解析】(2)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画面再总结画面特点如“山色远寂寞”一句“山色远” 可见眺望苍茫旷远令诗人顿生空寂之感“江光夕滋漫”一句“江光”是江水在夕阳余晖中的反光“滋蔓”二字说明江水满溢带来水天浩渺之感因而山水在此处都显出空旷辽远、辽阔壮美之感【答案】(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解析】(3)诗歌前十二句写山行所见美景有“绮丽”“壮观”“寂寞”“滋漫”等词展现出诗人观赏美景的喜悦之情而后四句着重抒发诗人情感应仔细品读“伤时愧孔父” 指生不逢时为自己所学儒学不能经世致用而感到愧疚“去国同王粲” 用王粲避乱离开长安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离开国都的飘零之苦“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此句不仅是感叹自己身世飘零“所历”二字包含了自己飘零之苦的根由即国家战乱不息不知何时才能平定的内涵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9.(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9.(2)有人评论本诗尾联“总束全篇归结今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A. 本诗首联以问句发端语气强烈却问而不答对句用冷清画面坐实出句“凄凉”二字B. 本诗颔联将建业今昔对比从“江山大”到“社稷空” 表达了对亡国巨变的无限慨叹C. 本诗中“中”“风”“空”“匆”“翁”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节律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D. 本诗写得苍凉而悲壮展现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后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答案】D【解析】(1)D项“展现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后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表述错误本诗讲述了由于外族入侵造成建业城满眼“凄凉” 而君王又不能任用铮臣之事作者以嘲讽的口气表达了自己的坚守之意及失落之情【答案】(2)①尾联中的“乾坤颠倒”将前三联中建业的凄凉、龙蹲虎踞、马去牛来、千人诺诺、百岁匆匆等内容都涵盖在内收束了全篇极富概括力②时局“乾坤颠倒” 而有“孤舟”在诗人意欲垂钓江海以了残生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哀痛与无奈以及对心志的坚守【解析】(2)解答本题需紧扣尾联“总束全篇归结今情”的特点作答“总束全篇”主要从结构角度进行鉴赏和分析“归结今情”则需要落实到“今情”的具体内涵上来进行鉴赏和分析诗歌首联描写出建业如今满目凄凉的景色颔联通过“龙蹲虎踞”“马去牛来”交代建业满目凄凉的原因之一——外族入侵兵革之祸颈联中“千人惟诺诺”“百岁更匆匆”交代建业满目凄凉的另一原因即君王不能任用铮臣用人惟庸而尾联的“乾坤颠倒”则直接收束全篇对前三联进行概括总结诗歌尾联诗人写道时局动荡但还有一叶孤舟能让“我”漂荡江湖伴着渔翁了此残生国亡已不可挽回诗人只得本着庄子的精神隐遁渔樵扁舟一叶独钓江湖此虽为逃避但其气节及终身之憾恨却与天地共存表达了诗人孤寂坚守的决心以及经历亡国巨变之后内心的无奈与哀痛之情。
高一语文人教必修4单元测评:第二单元测评(B)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二单元测评(B)(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词,作为一种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的产生可追溯到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摆脱按曲拍谱词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宋词的发展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
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不仅俘其国主,掠其财富,而且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四方执艺之精者皆籍中”(《文献通考·乐考》)。
宋太祖赵匡胤更在“杯酒释兵权”时,劝开国的武将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置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或竞蓄歌伎,或流连坊曲,竞相填写新词;朝野上下,均以能词为荣。
宋初的词人,作品主要是自然清新的小令。
这期间,王禹偁的《点绛唇》,清隽旷远,优美明快;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胸襟空阔,雄杰俊逸,别有韵致;林逋的作品,以及欧阳修的《采桑子》等清隽、疏朗、质朴、自然。
它们或掀两宋词的帷幕,或开豪放词的先河,使人读之如闻空谷足音;或具有敦煌曲子词中某些民间词的风味,使人耳目一新。
但是,无论内容或形式,对两宋以及后来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李煜和柳永的词作。
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
尤其是成为阶下囚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被称为“神秀”之作(《人间词话》);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复堂词话》),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
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最宝贵的遗产。
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宋代许多词人,范仲淹《渔家傲》气魄宏大、苍茫浑成的风格,柳永词大开大合、寄托感慨、意境深远的铺叙手法,苏、辛浑然一体、气象阔大的豪放词风,晏殊、欧阳修、李清照等语出明净、宛转天成的特色,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响。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 学案:第四单元写作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单元写作学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随着滚滚的长江,历史在不断前行,我们的今天也将成为历史,逝者已矣。
流逝的岁月再也不能复返,但那些美依然留存,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留给我们古老民族的文化意蕴,永远留存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底。
开启你的内心,让那些古老又美好的东西流淌在你的笔端。
本单元名为“大江东去”,讲述的是那些逝去的历史,岁月流逝,美还在,引用那些历史,让那些历史的意蕴美呈现在你的作文中。
巧引典故添神采一、以典言事叙事角度与描写方式巧妙灵活,是为作文增色添彩的一种策略。
让历史故事穿越时空走进现实叙事之中,应该是较为有效的一种策略。
如《课前小插曲》写的是冬日的课间时分,同学们在室外跳大绳接长龙,课前出现了这样一幕:语文老师身披大氅,手执教案,昂然向东而来。
他推门入室,不由得大跌眼镜:眼前除了墙壁、桌椅之外就是空气。
“怎么连门口那个一见我就勤于发问的小个子女生也不见了?”他扶正眼镜,细看课表,并没有错。
“难道今天要上演一出《新空城计》不成?好,今日我定要生擒诸葛,改写历史!”这段描写,堪称一段趣味的链接。
让妇孺皆知的“空城计”走进教室,且有“生擒诸葛”的“续集”。
原本平淡的生活中顿时有了“戏”,而且“戏”中藏“戏”,奇趣顿生。
二、用典明“志”很多时候,直陈心曲往往会陷入直白浅陋,让人索然无味。
变换一种方式,则可以让平淡的事件摇曳生姿。
几则典故的“引进”,习作《丑女日记》便因之而生动活泼,兴趣盎然,令人忍俊不禁。
××××年×月×日星期一晴也许是因为和同学们的关系还不错吧,他们便越发放肆起来,竟然暗地里给我起了个外号——“丑女”!两天前,我还对这个外号嗤之以鼻,不过,今天我却“茅塞顿开”,欣然接受了它……其实,原因很简单:语文课上,我研读了《种树郭橐驼传》,终于明白了“名人是这样炼成的!”郭氏,驼背,人们戏称他为“郭橐驼”。
他不仅承认自己的缺陷,还把名字改成了“郭橐驼”……真是“能忍人所不能忍,必能成人所不能成”呀!课后,我对着镜子照了半天,终于发现自己的“缺点”。
(新人教版)新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 语文版必修2【提分必备】
第四单元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历史时空,说复杂很复杂,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大有一种让人读一辈子都读不完的望史兴叹。
说简单又很简单,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后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而已。
换句话说,假如历史的时间向度可以转换为空间存在的话,那么商周之交和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乃是处在同一个历史空间里。
就好比一个圆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
由于在时间上的漫长,在书写上的重重叠叠,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而像一座由冗长的唠唠叨叨编织成的言语迷宫。
无论是本国的阅读者还是来自西方的研究者,迷失在这座迷宫里的人物之众多,与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相得益彰。
对于本国的史家来说,孔子像一堵墙。
司马迁也罢,司马光也罢,史家们大都被孔子的史见和孔子删定的经典挡在历史真相之墙外。
有关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最大盲点,在于把专制读成中国历史的传统,把孔子读成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
好像中国是个天然的专制国家,仿佛中国文化与生俱来就是从孔子开始的。
当人们强调所谓中国的国情时,其言下之意,无非就是专制在中国是天经地义的。
而所谓的新儒家的理直气壮,又在于标榜只有孔儒才是中国文化的正宗传承。
哪怕新儒家承认专制的政治制度需要变革,也要坚持与专制政治相应的专制伦理却是亘古不变的。
君不见,就连在美国的中国城里,所竖立的象征性雕像,都是孔夫子而不是老子或者其他圣贤。
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的专制迷宫里流连忘返,已经成了一种古怪的学术乐趣和奇特的心理情结。
以至于有人只好把中国文化比作一个大染缸,掉进去就变色。
换句话说,一走进中国历史,一头扎进中国文化,就会在人为的迷宫里迷失。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忒修斯依靠阿里阿德涅公主给的线团,走出了迷宫。
走出中国历史或者中国文化的迷宫,也有一根阿里阿德涅之线。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单元测评:第4单元 大江东去 (A)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四单元测评(A)(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②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⑤反队,遂弑之⑥太尉判状,辞甚巽⑦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⑧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⑤⑥⑦C.③④⑤⑥⑧D.①②④⑤⑧解析:①“闲”通“娴”,熟悉。
②“倍”通“背”,违反。
④“不”通“否”。
⑤“队”通“坠”。
⑥“巽”通“逊”,谦恭。
⑧“陈”通“阵”。
③⑦没有通假字。
答案:D2.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东郭偃臣崔武子②吾得兄事之③欲不战以老秦师④请自刃于庙⑤见棠姜而美之⑥日群行丐取于市⑦率精锐继其后⑧常以身翼蔽沛公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B.①④/②⑥⑧/③/⑤/⑦C.①④/②⑧/③⑦/⑤/⑥D.①④/②⑥/③⑤⑦/⑧解析:①臣,名词用作动词,做臣子。
②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③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惫。
④刃,名词用作动词,用兵刃杀。
⑤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⑥日,名词作状语。
⑦精锐,形容词用作名词。
⑧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A.沛公居山东..时B.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C.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D.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解析:A项,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C项,古义:脸面。
今义:面貌和面子。
D项,古义:大体上,大抵。
今义:出去和进来,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
答案:B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不觉屐齿之折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乃”字相同。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乃”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乃”字不同。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大江东去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2
第四单元测评(B)(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4·云南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韩愈、柳宗元是继司马迁之后最大的散文作家。
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做出了典范。
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
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适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
②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并兴,二者是互为影响的。
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因而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因而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
韩愈、沈亚之都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的。
他们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
③但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
原来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
但是骈、散文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分界线。
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词俪句固不必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以为“文之异在气体之高下,思致之深浅,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寄李翱书》),就是说,文章重在思想内容,不在骈散的形式。
完全从形式着眼来反对骈文,意义是不大的。
裴度还批评韩愈“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就是从韩愈古文的内容来批评的。
古文运动当时所以发生广泛的影响,是和韩柳文内容的深广有密切的关系的。
韩柳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不仅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无法挽回,而且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道统的宣传既无补于统治阶级的没落和崩溃,士大夫振作有为的希望,也渐趋破灭,后起的古文家乃不得不把古文引上狭小、琐细的道路,古文便成为少数隐者之流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
最新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 语文版必修2(考试必备)
第四单元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历史时空,说复杂很复杂,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大有一种让人读一辈子都读不完的望史兴叹。
说简单又很简单,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后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而已。
换句话说,假如历史的时间向度可以转换为空间存在的话,那么商周之交和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乃是处在同一个历史空间里。
就好比一个圆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
由于在时间上的漫长,在书写上的重重叠叠,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而像一座由冗长的唠唠叨叨编织成的言语迷宫。
无论是本国的阅读者还是来自西方的研究者,迷失在这座迷宫里的人物之众多,与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相得益彰。
对于本国的史家来说,孔子像一堵墙。
司马迁也罢,司马光也罢,史家们大都被孔子的史见和孔子删定的经典挡在历史真相之墙外。
有关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最大盲点,在于把专制读成中国历史的传统,把孔子读成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
好像中国是个天然的专制国家,仿佛中国文化与生俱来就是从孔子开始的。
当人们强调所谓中国的国情时,其言下之意,无非就是专制在中国是天经地义的。
而所谓的新儒家的理直气壮,又在于标榜只有孔儒才是中国文化的正宗传承。
哪怕新儒家承认专制的政治制度需要变革,也要坚持与专制政治相应的专制伦理却是亘古不变的。
君不见,就连在美国的中国城里,所竖立的象征性雕像,都是孔夫子而不是老子或者其他圣贤。
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的专制迷宫里流连忘返,已经成了一种古怪的学术乐趣和奇特的心理情结。
以至于有人只好把中国文化比作一个大染缸,掉进去就变色。
换句话说,一走进中国历史,一头扎进中国文化,就会在人为的迷宫里迷失。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忒修斯依靠阿里阿德涅公主给的线团,走出了迷宫。
走出中国历史或者中国文化的迷宫,也有一根阿里阿德涅之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测评(B)(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4·云南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韩愈、柳宗元是继司马迁之后最大的散文作家。
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做出了典范。
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
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适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
②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并兴,二者是互为影响的。
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因而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因而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
韩愈、沈亚之都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的。
他们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
③但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
原来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
但是骈、散文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分界线。
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词俪句固不必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以为“文之异在气体之高下,思致之深浅,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寄李翱书》),就是说,文章重在思想内容,不在骈散的形式。
完全从形式着眼来反对骈文,意义是不大的。
裴度还批评韩愈“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就是从韩愈古文的内容来批评的。
古文运动当时所以发生广泛的影响,是和韩柳文内容的深广有密切的关系的。
韩柳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不仅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无法挽回,而且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道统的宣传既无补于统治阶级的没落和崩溃,士大夫振作有为的希望,也渐趋破灭,后起的古文家乃不得不把古文引上狭小、琐细的道路,古文便成为少数隐者之流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
这些古文虽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毕竟不够深广,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也就自然地不为人所注意了。
这样,形式主义的骈文就轻易地恢复了统治地位。
④北宋初期,柳开、王禹偁、姚铉、穆修等,都标榜韩柳古文,反对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到了中叶,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以欧阳修为首,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
由于欧、曾、王、苏诸古文大家在创作上的努力和成功,从此韩柳古文遂成为新的传统。
明代唐顺之、归有光等的古文和清代“桐城派”的古文,都是以韩柳为首的唐宋古文新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这个古文新传统,支配中国文坛一千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才被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语体散文所代替。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1.下列各项不属于“韩愈、柳宗元继司马迁之后最大的散文作家”的理由的一项是()A.他们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B.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
C.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
D.他们把散文的适用范围推广了。
解析:A项,该句的陈述对象应该是“古文运动”,而不是韩柳。
答案:A2.文中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下列对这种说法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提倡古文,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
他认为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惟陈言之务去”,努力摆脱陈言俗套。
B.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的做法,裴度是反对的,他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
C.裴度的反对意见也包括对韩愈的古文的内容的批评。
D.裴度之所以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持反对意见,关键是他认为韩愈不应该只从形式上加以变革,而更应该在思想内容上加以革新。
解析:B项,“他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不当,文中无此信息。
答案:B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文运动获成功,不仅由于韩愈在理论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由于韩、柳写出了许多富于个性、才力和创造性的佳作。
B.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彼此促进,共同繁荣,韩愈、沈亚之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并注意把二者统一起来。
C.韩、柳之后,古文成为少数作家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
由于这些古文没有反映一定的社会内容,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渐趋没落。
D.宋代以欧阳修为首的一批作家再一次掀起的古文运动与唐代韩、柳提倡的古文运动是一脉相承的。
解析:C项,文中说这些古文“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只是“不够深广”。
答案:C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4~5题。
(12分)茶瓶儿[宋]李元膺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①。
歌罢花如雨。
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
回首青门②路。
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注:①《金缕》,即《金缕衣》,是一首曲调柔媚的歌曲。
②青门,古长安城门名。
4.这首词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词句分析。
(6分)解析:作答时,首先要概括出诗的上片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女性形象),然后再概括其特点(娴静妩媚而善歌),最后结合词句分析。
参考答案:上片勾勒了一个娴静妩媚而善歌的女性形象。
春深时节,海棠花下,女子轻歌慢吟,曲调柔美,歌罢落红点点,点缀在翠衣上。
春景的美丽烘托了女子的美好。
5.请从“虚”与“实”的角度对全词进行赏析。
(6分)解析:上片词人回忆去年此时在深幽清寂的庭院中,遇到了女子,女子在花下浅吟低唱,与海棠花融为一体,美丽非凡,是虚写;下片是实写眼前景色,感叹物是人非。
全词虚实结合。
参考答案:①上片是虚写。
写去年此时在深幽清寂的庭院中,词人遇到了女子,女子在花下浅吟低唱,与海棠花融为一体,美丽非凡。
②下片是实写。
词人写眼前景物,感叹物是人非,回看通向都城的大道,红英乱落,飞絮满天,像是要追寻着东风远去。
③本词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昔日情人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逝去的叹惋。
(意思相近即可)知识窗古代诗歌中的“虚”与“实”“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情感。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19分)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
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
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善.,欲同奖王室耳,岂与汝同恶邪!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汝州梁人也,素以义勇闻。
上知抱真已薨,遣中使第五守进往观变,且以军事委王延贵。
守进至上党,缄称抱真有疾不能见。
三日,缄乃严兵诣守进,守进谓之曰:“朝廷已知相公捐馆,令王延贵权知.军事。
侍御宜发丧行服。
”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守进召延贵,宣口诏令视事,趣.缄赴东都。
元仲经出走,延贵悉归罪于仲经,捕斩之。
诏以延贵权知昭义军事。
秋,七月,壬申朔,以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名虔休。
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闻虔休为留后,意不平,表请以磁、邢、洺别为一镇。
昭义精兵多在此三州,谊厚赉以悦之。
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
临洺守将夏侯仲宣以城归虔休,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州;定蕃帅其众二千叛归谊,正卿退还。
诏以谊为饶州刺史,谊不行;虔休自将兵攻之,引水以灌城。
九月,王虔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一》)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诣:指使。
B.吾与乃公厚善.善:交好。
C.令王延贵权知.军事知:主持。
D.趣.缄赴东都趣:催促。
解析:诣:往,到……去。
答案:A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B.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C.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D.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答案: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缄为了继承节度使的职位,不仅没有将父亲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反而伪造了父亲的表章。
王武俊为人正直,不肯与李缄狼狈为奸,并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B.王延贵本是昭义步军都虞侯,当德宗知道李抱真已死,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
李缄害怕了,交付了重要物件。
第五守进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主管事务。
C.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
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愤慨不满。
石定蕃也素不满王虔休,于是,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归降元谊。
D.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
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水淹灌州城。
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解析:“石定蕃也素不满王虔休”,于文无据。
答案:C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5分)(2)昭义精兵多在此三州,谊厚赉以悦之。
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
(5分)参考答案:(1)听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你竟敢不等待朝廷的任命便擅自继位,还敢告诉我,况且有求于我!(2)昭义的精锐兵马多数驻扎在这三个州,元谊给与丰厚的待遇,以便取悦他们。
德宗屡次派遣中使晓示他,但他不肯听从。
参考译文:六月,壬寅朔(初一),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去世。
他的儿子殿中侍御史李缄,与李抱真的表外甥元仲经谋划,先不将李抱真去世的消息公告于众,伪造李抱真的表章,请求将节度使的职务授给李缄,还伪造他父亲的书信,派遣副将陈荣前往王武俊处借用钱财。
王武俊生气地说:“我与你父亲深深交好,是为了共同辅助朝廷而已,怎么会与你狼狈为奸呢!听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你竟敢不等待朝廷的任命便擅自继位,还敢告诉我,况且有求于我!”他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是汝州梁地人氏,平素以见义勇为知名。
德宗知道李抱真已经去世了,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将要把军中事务交付给王延贵。
第五守进到上党时,李缄声称李抱真重病在身,不能接见。
过了三天,李缄才全副武装地去见第五守进,第五守进告诉他说:“朝廷已经知道李相公去世了,已命令王延贵暂且代理军中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