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方法一及题画诗鉴赏题自主回归检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题画诗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题画诗一、题画诗概念: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
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二、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大致有三种:(一)化静为动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是一首题画而是一首写景诗。
(二)变无为有由于受画幅的限制,画面不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绘画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面对画面,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应有而没有的景物。
而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这一不足,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例如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画面实景,又有想象之景。
(三)借题发挥诗歌就是来抒发思想情感的,当然,题画诗也不例外。
不否认有个别题画诗的作者悟透了画作的意蕴,用诗歌来表达画作的思想情感。
大部分的题画诗还是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借题发挥。
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
借画咏志,使画面更具生命力。
例如明人徐渭自题《墨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人买,闲抛闲掷野藤中。
”自己题自己的画作,当然,诗意与画意浑然一体。
作者把自己一生的怀才不遇,人生的不平、郁勃之气,通过笔墨宣泄出来。
读完此诗,再看画作,那点点撒落的,不知是墨还是泪。
例如元诗人王冕自题《墨梅》诗:“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借诗表达了自身淡泊名利、一身正气的思想。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鉴赏方法一及题画诗鉴赏题
• • • • • • •
一、教学目的 明确古代诗歌鉴赏的考试内容: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方法: 分层探究法
• 题材分析法 • •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 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景)抒怀 诗等几种类型。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 相似的。为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 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 (一)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 [应用体验] •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 流 莺 [注 ] • 李商隐 •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 (2)词人“不成眠”的原因是什么?“不成眠”与“残月照吟鞭”有什 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 ①不成眠的原因:夜寒;思乡心切;久别将归的兴奋与激动。 • ②词人因为夜不能寐,所以索性早起,在残月之下扬鞭赶路。 • (3)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一句,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运用 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
[诗歌鉴赏]
• 《流莺》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托物寓 怀的诗篇,借流莺暗喻自身,寄托身世之感,抒写自己漂泊无依、抱 负难展、佳期难遇的苦闷之情。首联描写了流莺的漂荡无依;颔联指 出流莺内心的苦闷,未必有良辰佳期;颈联写流莺为了“本意”不管 何时何地都在“巧啭”,艰辛备尝;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 春”正意,明写流莺,实寓自身,读来既像是诗人对无枝可栖的流莺 处境的关心,又像是诗人从流莺哀啼声中听出的寓意,更像是诗人自 己的心声,语意措辞之精妙,可谓臻于化境。全诗咏物抒情,风格轻 倩流美,情思深婉。
高三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简单赏析: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
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 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 、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 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 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C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
于简淡中见新奇。(评价诗歌)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
上大部分的篇幅。(描写画面)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类 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 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 画面的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是一 首题画而是一首写景诗。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诗歌鉴赏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 王安石对惠崇的画很是推崇,在观赏其弟王纯甫收藏的惠崇山 水画卷后,深得诗的启迪,特地写下这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 者对惠崇艺术成就的欣赏,以及对惠崇的赞叹之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首咏画诗中,作者对画家惠崇进行了高度评价,并流
2023届诗歌鉴赏——题画诗专题练
2023届诗歌鉴赏之题画诗专题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王右丞①山水障①二首(其一)张祜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
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注]①王右丞:王维。
①障:屏障,此处指屏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议论,借题画以寓志,用王维的山水画寄托自己的志趣。
B.颔联写画中主要元素“日月”“江湖”,观者坐于厅堂之上便可感受自然之美。
C.颈联描绘夜晚雾气凝成露珠,润湿了整个房间,一泓秋水倒映在寒冷的墙壁上。
D.尾联“昔人意”指王维的心境,“诗思残”意为虽懂画家心境,却难以用诗句表达。
2.诗人是如何表现王维画作之高妙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伏笔和铺垫:以“咫尺匠心难”为后文写画作高超做铺垫。
①侧面描写:颔联通过观者的感受表现画作之高妙。
①联想与想象,化静为动:颈联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赋予静态画面以动态美感,以此说明画作境界之高妙。
①反衬:尾联以“诗思残”反衬画作技艺高超,难以用言语表达。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
C.诗歌颈联是虚写,化静为动,是诗人的想象之景。
重在表现王维绘画造诣之高,诗人夜观屏障,看到画中仿佛凝结雾气,瞬间秋意弥漫。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诗歌借对王维画的观感,通过侧面描写、铺垫、化静为动、联想想象以及衬托等手法,表达了对王维绘画技艺之高、境界之深的赞美。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是说把自然之妙付诸于笔端文字容易,但是在咫尺大小的画作之中确实非常难。
首联起笔,交代了文写容易,绘画难,为后文表现“山水障”画的精妙做了铺垫,埋下伏笔;“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是说画中有日、月、山、水。
咫尺之间表现如此多,如此宏达的景象,而且通过画作,即是观者坐于厅堂之上也可感受到自然之美。
极言画作之惟妙惟肖,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题画类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题画类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画像(节选)【宋】王安石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①。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②。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注】①不见收,不被朝廷重用。
②伊周,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名臣。
酬孝甫见赠【唐】元稹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借“青衫”指出杜甫官职低微,杜甫官职低微还要被他人呵斥,可见其处境困难。
B.“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两句写出了处于动荡年代的杜甫困顿的生活。
C.王诗的最后两句巧妙地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D.元诗写杜甫为人率直,说话直截了当;善于学习古人的智慧,不违背圣贤的准则做事。
2.两首诗歌都以杜甫为题材,却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对杜甫的仰慕之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②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③。
绦镟④光堪摘,轩楹⑤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所作。
②(sǒng):挺立。
③愁胡:发愁神态的胡人,胡人眼色深碧。
④绦镟(xuàn):绦,丝绳,用来系鹰;镟,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
⑤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霜起”写画鹰的周身环境,肃杀之气扑面而来,画鹰的气势得到烘托。
B.颔联描写画鹰生动形象,“身”“侧目”写其神态,“思狡兔”写其心理。
C.颈联写绳环被摘下,画鹰凌空振翅,再现了画鹰栩栩如生、气势非凡的形象。
D.“何当”表明期望,“凡鸟”指平庸之鸟,“击”体现了作者对“凡鸟”的态度。
2.本诗句句写画鹰,但托物言志,“怀抱俱见”,请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方法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方法诗歌鉴赏作为近些年高、中考出现的新题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受到阅读面和理解力的限制,文学鉴赏能力普遍较弱,中考时鉴赏题得分率较低;另一方面是中考在即,短时间内诗词量的积累已不允许,如何能更好地寻求方法,尽可能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下面,小编就针对诗歌鉴赏题型解题技巧做一些解说,希望对大家解题有帮助。
中考时的诗歌鉴赏题,大多选用课外短小精悍、写景抒情的绝句,而考查的内容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语言的赏析;二是艺术形象的赏析;三是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赏析;四是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赏析。
它一般采用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重在检测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一、捕捉诗歌深邃的意境美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
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将诗的语言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进而唤起自己的情感。
这样将“画”与情融为一体,诗的奇妙意境也就捕捉到了。
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图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
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女弹奏一段,描写细微生动,比喻新颖精妙,使飘忽易逝的声音如在读者耳际萦绕,这一段的末尾用“东船西舫俏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描写听者如梦初醒的意态,更加烘托出琵琶女奏技的妙绝入神。
成功的音乐描绘反映出琵琶女的感情,也反映了作者的感情,融情入景,加深了对读者的感染。
再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看来明白如话,似乎没有什么难懂之处,但我们若用心体味一下,便觉得这是千古绝调,其中感情浓烈真挚,诗意含蓄深沉。
前一句写送别的环境,点明了地点、时间和景色,此中有何寓意?我们可以想一想,面对着如此春色,在客舍送别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春雨沾湿了地上的尘土,也沾湿了作者的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1 之一:整体理解诗歌1、从诗题入手:20xx年全国卷I:《题竹石牧牛》并引,从题目,你可以初步判断出这是一首题画诗。
“竹石牧牛”是画名,也应该是画面内容的概括。
2、从诗人入手:近年来,考察“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较普遍,解读时既要从诗人入手,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从注释入手:借助注释,对诗歌的理解就轻松多了。
4、从诗句入手:这是关键,前面的三项,都是为此效劳的。
之二:理解手法风格诗歌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诗歌常见的风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飘远闲逸、沉郁顿挫等。
知道这些术语有助于在进展文字表达时到达“雅”的要求,但就高考而言,整体理解诗歌,做到“信”和“达”才是关键。
之三:掌握常见意象诗歌常见的意象,表现离别和游子情感的有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等;表现思乡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现田园风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烟等;表现凄凉悲愁主题的有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2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
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
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分析^p ,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活力,奠定昂扬的基调。
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
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E、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2〕“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答案一、〔1〕答B3分、E2分、D1分〔A、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是推陈出新,蝴蝶是实有之物,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语文诗歌如诗如画,但是它也是我们得分上的拦路虎。
为了更好的拿到该得的分数。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真题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真题解析从诗歌体裁、诗歌内容主题和主观题考查方向三个方面,梳理全国卷(含新高考)近五年的诗歌鉴赏真题,具体如下:8高考题考查内容7年份试卷篇目内容主题主观题考查2018全国Ⅰ卷李贺《野歌》(唐诗)写自己困顿中仍不失豪迈气概,对未来仍充满希望。
分析诗句含意与情感全国Ⅱ卷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宋诗)写自己醉中写草书,仿佛看见山河万里清平气象。
分析意象的作用全国Ⅲ卷王建《精卫词》(唐诗)赞美精卫(鸟)的精神。
分析形象与情感2019全国Ⅰ卷陈与义《题许道宁画》(宋诗)评价一幅画有诗意,意境深远。
分析诗句含意与情感全国Ⅱ卷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唐诗)展现真实才学,表达远大心志。
分析场景描写作用全国Ⅲ卷刘禹锡《插田歌(节选)》(唐)描绘热闹欢快的农家劳动场景。
分析语言风格2020全国Ⅰ卷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唐诗)叙述自己的教书生活,期待与友人相聚。
分析思想感情全国Ⅱ卷王安石《读史》(宋诗)认为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有差距,读史时要有批判精神。
分析诗歌道理与启示全国Ⅲ卷陆游《苦笋》(宋诗)借苦笋赞美魏征那样的正直有节操的人。
分析意象与情感关系全国Ⅰ卷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唐诗)送别友人,表达对先贤庞德公的仰慕。
分析意象与情感关系2021全国Ⅰ卷辛亦疾《鹊桥仙·赠鹭鸶》(宋)与鹭鸶对话,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分析语言特色全国Ⅱ卷陈师道《和南丰先生之作》(宋)赞美曾巩放弃隐居,出山做官。
分析诗歌内容新高考Ⅰ卷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唐诗)劝勉被贬友人白居易不要对仕途灰心。
分析内容与情感新高考Ⅱ卷陆游《示儿子》(宋诗)要求子孙读书躬耕,心怀国家。
分析内容与情感【总结】从上表可以看出,所选择诗歌基本上是唐宋诗词,而且多是名家的非名篇。
多集中在酬唱、咏物、题画、劝勉、评论等方面诗词,主题正面、情感积极向上,或体现理性思考的诗歌。
即便有离别思念,也是饱含劝慰;即便有厌世归隐,也是透出积极入世情怀;即便有困顿失意,也是失意中透着豪迈与希望;即便有批判,更多是理性思考……总之,近五年全国卷的诗歌已然没有被贬万里的失意思乡,没有生离死别的离恨情愁,没有人生失意的愁景悲情,所选择的诗歌材料也必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
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一.诗与画的关系珠联璧合相映生辉1.重形象(塑造形象) 用语言文字用色彩线条2.重意境(营造意境) 意就是主观情志境就是客观物象二.诗与画结合的方式(一)因诗而作画——诗意画(二)因画而题诗——题画诗三.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一)画写物外情(区别于照相)诗传画外意(区别于解说)(二)不即不离(既不脱离画面的内容,又不拘泥于画面)虚处传神(取长补短,从画的空白处补充升华)四.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一)化静为动动静相生绘画是空间艺术,它是以色彩、线条为造型语言来表现生活的,因此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静止不动的;而诗歌是时间艺术,它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来塑造艺术形象,因此它可以对审美对象进行动态的描写,以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
化动为静、动静相生,正是题画诗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化实为虚虚实相映前人论诗曾有“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的说法。
所谓实,就是指具体的景致物象;所谓虚,就是指抽象的思维活动。
(三)借景抒情抒怀咏志“作诗者徒言其景,不若尽其情,此题品之津梁也。
”此语道出了题画诗创作的个中三昧:诗人只有将自己浓郁的主观情感渗透到画面所表现的客观景物中去,使其“皆着我之色彩”,才能写出情景交融的题画佳作。
(四)正侧相映睹影知竿好的题画诗往往语约义丰,写法灵活。
或起承转合,舒卷自如;或背面敷粉,正侧呼应。
构思极尽腾挪变化之致。
(五)寓理于物启人心智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会变成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
——歌德(六)象外传神形神兼备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核心是讲求“气韵生动”,无论是诗文还是绘画都力求表现客观物象内在的神韵,脱略形迹,象外传神。
诗词鉴赏分题材鉴赏之题画诗
诗词鉴赏分题材鉴赏之题画诗教学目标:1、梳理识记题画诗的相关知识。
2、借助练习,揣摩理解题画诗的题材特征和常见情感。
一、期中考试后的温馨提示: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二、概念解析。
题画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题画诗是指根据画面内容而作的诗,既包括画家直接题于画面之上的诗,也包括欣赏者观画后有感而发所作的诗。
狭义的题画诗的创作者基本上是画家本人。
题画诗是以绘画艺术和艺术品为题咏对象,或者是摹写画面,再现画境;或者是称誉画家,品评画艺,阐发画理;或者是抒写观画感慨。
题画诗在诗中再现画面,传达画意,使诗画艺术互相辉映,渗透,互补,诗情画意竞芳菲,不仅达到了诗画融通的新境界,而且表现出了诗人的情感倾向和观点态度。
三、考情分析。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题,题画诗有出现,分别是06 年全国Ⅰ卷《题竹石牧牛》、08 年宁夏海南卷《题李世南画扇》、11 年辽宁卷《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16年全国Ⅱ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18年全国二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19年全国Ⅰ卷《题许道宁画》。
四、把握题画诗的特点,了解题画诗的设题方向。
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题画诗是诗坛画苑中一束绚丽花朵。
题画诗作为诗歌的一类,既有诗歌的共同特点又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准确地把握它们的特点,是我们学习鉴赏这类诗的前提。
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大致有三种:一、化静为动,二、变无为有,三、借题发挥。
(一)化静为动类试题。
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
如:题侯明明先生《雨过山色清》图一川烟雨过渔矶,减瘦山围水漫圻[qí] 。
白鹭低飞知羽重,花红乱坠润人衣。
考题再现:2006年全国卷Ⅰ的诗歌鉴赏题: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答题总那么: 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根本规律 :1、如果问“写了什么〞,那么必答内容( 可翻译后概括) 。
2 、如果问“怎样写〞,那么必答手法和内容 ( 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 。
3、如果问“作用( 效果或好处 ) 怎样〞,那么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 注意 : 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那么必答内容 ( 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 ) ,还要从结构上答复 ( 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 。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那么可按 2 的方式答复。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设问方式: 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2 、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根底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
在此根底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请赏析这首诗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表达,侧面衬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 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景物形象〔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3、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物象?作者借它表现什么?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先准确把握诗歌所写的物象,再进一步体味这些物象给人的主观感受,还要弄清物象所表达的时令、方位特征。
诗歌鉴赏方法一及题画诗鉴赏题60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诗歌鉴赏方法一及题画诗鉴赏题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诗歌鉴赏答题步骤及常见答案
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诗歌鉴赏] 这首词被后人评为“痴人痴事”。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 常事;用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结语 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 语,令人称绝。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下片承 “千里念行客”,写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以寄托,故而流泪。 全词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了感情发展的历程,用笔甚曲, 下字甚丽,婉转入微,味深意厚。
•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 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 答: • 解析:这两句实际都是考查理解前后词句的关系。“就砚旋研 墨”的意思是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书写别情。而用来研墨的是前句 “临窗滴”下的“泪”。同样,正是前有“泪”的“滴”下,才有 了后文的“红笺为无色”,虽有夸张,却情真意切。 • 参考答案: • 关系:“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 原因: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 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诗歌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一及题画诗鉴 赏题》自主回归检测单
• 1.(2015· 全国卷Ⅱ)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 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 员的冠饰。
• [诗歌鉴赏] •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而作,当时唐朝已亡,旨在抒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 开笔处写出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他乡为客,居于旅馆之中, 于是使诗人忆起阔别久远的帝京——长安。一提起长安,自然使诗人想起被昭宗信任, 作翰林学士时的得意情形,又自然地想到为朱全忠排挤,落魄异乡的失意遭遇。这难 言的种种味道,一时涌上心头。“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仰望绿暗红稀的树 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着水沫,像是吹着柳絮 游玩。颈联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有无限的悲苦,说不尽的怨恨, 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诗来表达悲愤的情怀。尾联写诗人这时清 醒地认识到:诗也好,酒也好,都不能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想起往日在朝时的官帽, 悟出了一条真理,他要好好地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言外 之意是决不作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从中看出诗人的气节。全诗由“旅舍”“残 春”总起,颔联承“残春”,颈联承“旅舍”,尾联收束来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 络清楚。
• 3.(2013·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 • •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丛生苹草的小河)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
•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其一)
李商隐
•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皆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 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十岁裁诗走马成, 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 2.(2012· 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 思远人 晏几道 •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 有什么作用?(5分) • 答: • 解析:联系词作的题目和“千里念行客”等词句即可归纳出作者流露 出的情感。抒情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在这 首词中该句是首句,有起兴作用。综合以上分析即可作答。 •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 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 的思念情怀。
•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 答: • 解析:颈联的意思是,诗人以写诗抒发内心的悲愤,躁动只 能依靠参禅降伏;愁肠百结,欲借酒为兵,来冲击愁阵。句中的 “愁”字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感情。尾联的意思是,保存好官帽不 要让它遭受污损,擦拭干净朝簪等待明天到来。借助动作描写表 达了作者对大唐的一片忠心。
•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 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 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 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进 行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 赏析。(5分) 答: 解析: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 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 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 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 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参考答案: 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 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 却又显得非常自然。(答出①的,给3分;答出②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