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沈理工完美版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报告报告正文一、设计目的这次课程设计是《生产计划与控制》这门学科的实践环节,是学习《生产计划与控制》课本理论知识后的实际操作性锻炼。
通过这次课设,要能够掌握生产与运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并且对设计对象的情况,问题和材料有较好地了解,可以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设计思想生产作业计划可以分为大量流水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量生产三种类型,本次课程设计为大量间断流水线设计。
其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工艺过程封闭;工作地按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生产对象在工作地间单向移动;各工序生产能力平衡;生产具有节奏性;各工作地间有传送装置连接。
流水线具有高度的连续性、比例性、平行性。
生产组织方式有两种,以工艺为中心和以产品为中心,以工艺为中心生产,是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
在生产单位内,集中着同种类型的生产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只完成产品的部分工艺阶段或部分工序的加工。
一般与订单生产方式,小批量生产结合在一起。
以工艺为中心生产,是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
在生产单位内,集中着同种类型的生产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只完成产品的部分工艺阶段或部分工序的加工。
一般与订单生产方式,小批量生产结合在一起。
所以本次设计将采用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生产作业计划的设计要在工厂、车间布置满足生产过程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资源、设备以及人员的利用率,车间作业系统方便人与机器的操作,缩小设备与人员的占地面积,避免相互交叉与迂回运输,缩短生产周期,节省生产开支。
三、基本原理根据设计内容,我需要对四个不同型号的零件进行车间作业系统的设计设计合理的大量流水线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1)按产品形状、尺寸或材料对产品的不同生产或工艺特点进行分类。
(2)计算流水线的生产节拍。
(3)计算各工序的大量系数,从而确定生产类型。
(4)计算每个流水线的设备数量和负荷系数。
(5)绘制流水线布置示意图(—,L,U,O,S型)。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编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3. 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制生产计划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控制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调度、监控与调整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生产管理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产管理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讲解生产计划定义、分类及作用,分析生产计划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生产计划概述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介绍生产计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和常用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计划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 生产控制策略:讲解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生产控制策略4. 生产计划与控制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探讨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5. 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介绍常用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如ERP、MES 等,分析其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资源分配。
2. 学生能够掌握生产进度控制的方法,了解生产调度的主要策略。
3. 学生能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理解它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关联。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制定简单的生产计划,并对生产过程进行初步控制。
2. 学生能够运用生产调度策略,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生产实际,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生产计划与控制过程中与他人沟通、协作。
3. 培养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企业运营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企业生产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生产计划的定义、类型、作用;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与步骤。
2. 生产控制基本原理:生产控制的含义、目的、分类;生产控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3. 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的方法、工具;生产进度调整的策略与实践。
4. 生产调度:生产调度的概念、目标;常见生产调度策略及其适用场景。
5. 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生产计划基本概念、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与步骤。
第二课时:生产控制基本原理、生产控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第三课时:生产进度控制方法、工具及生产进度调整策略。
第四课时:生产调度策略及其适用场景。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1《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工业工程专业使用)魏永合编写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二零一零年五月1、课程设计的目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密切的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理论与方法,还要求让学生对生产管理系统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通过两周《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对一个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按科学生产管理要求进行设计、分析与评价。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集体讨论、共同探讨,分工协作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培养其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要求针对一个具体的制造业企业,根据其具体的销售、生产等数据,按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完成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具体要求如下:1、根据课程设计的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
2、合理安排进度,选择合理的步骤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3、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各环节对数据进行分析、设计和计算,并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
4、设计出企业一系列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
5、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
6、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包括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态度)综合打分。
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优秀人数一般不超过总人数的20%。
三、课程设计的具体步骤与方法1)资料收集与分析: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收集和分析一个制造业企业与生产计划相关的数据;2)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选用适合的需求预测方法,预测下一个计划期产品需求。
要求详细论述选用需求预测方法的理由,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误差分析;3)采用适合的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测定和生产能力的综合平衡工作;4)制定企业综合生产计划及优化工作;5)选择企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产品进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6)根据主生产计划,选择产品的主要零部件进行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7)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设定各有关主要期量标准并编制各个工艺阶段的生产作业计划;8)选择企业中的关键设备或车间进行生产任务的排序工作。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一、课设背景生产计划与控制是制造型企业重要的管理环节之一,其目的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交付时间的前提下,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佳效益。
针对此种情况,本次课设选取一家工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了解其生产管理过程,找出痛点并提出优化方案,最终为公司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和提升。
二、数据收集为方便对该企业的生产管理情况进行分析,需首先收集该公司一段时间内的相关数据。
具体数据收集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 审查现有系统和档案收集和审查现有系统和档案,了解公司的生产流程和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实行的情况,搜集一定的数据。
此外,也要了解公司的质量标准和交货期限,为后续优化方案的制定做好准备。
2. 对关键制程进行调查和逆向工程根据生产线的情况和生产计划时间表,寻找关键制程的控制节点,对其逆向工程,了解其构造、原理和运作方式,收集有关数据,并记录影响该制程的因素。
3. 统计原始数据通过实地考查、记录、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包括生产时间、生产数量、人员工时、设备工时、设备故障时长等数据,并进行汇总,形成公司生产数据的基本情况。
三、数据分析与处理1. 产能分析和瓶颈识别产能分析主要通过产品生产的数量和生产所需工时,计算出各制程的平均生产效率,再与同行业生产效率比较,找出制程生产效率的相对优势与劣势。
并通过对各制程生产效率的比对,识别出产能瓶颈所在。
2. 生产计划调整通过对数据分析,确定公司应在何处进行调整,即何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可加以增强以及哪些制程需要调整。
分析生产计划,发现一些生产批次划分不合理、生产时间与工作安排矛盾等问题,进而指出生产计划的调整方案。
四、优化方案设计针对上述分析,设计以下生产计划调整和控制优化建议:1. 最大化利用现有产能在生产计划的制定中,应将产线因素和生产工艺因素综合考虑,并充分考虑人工管理。
此外,制程效率的提升需要客观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要确保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最大化开发设备的潜力,适当提高生产计划时间表的弹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
生产计划和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和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了解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生产计划的编制工作,具备一定的生产调度能力。
2. 学生能运用生产控制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共同解决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生产计划与控制工作严谨细致。
2.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共同为提高生产效率而努力。
3. 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对生产管理的兴趣和热情。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生产管理学科特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有所收获,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讲解生产计划的定义、作用和类型,使学生了解生产计划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章节一:生产计划概述- 内容:生产计划定义、作用、类型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介绍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 章节二:生产计划编制- 内容:编制流程、方法、技巧3. 生产控制原则与方法:讲解生产控制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和应用实例,培养学生分析生产过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章节三:生产控制- 内容:生产控制原则、方法、应用实例4. 生产计划与控制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1. 引言生产计划与控制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涵盖了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过程控制以及生产效果评估等多个方面。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能力,具体目标包括:•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学会使用各种生产计划工具和软件;•熟悉生产过程控制方法;•能够评估生产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3.1 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定义和作用;•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制造业中的地位。
3.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制造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生产计划的区别;•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流程;•生产计划编制中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3.3 生产计划管理软件•常用的生产计划管理软件介绍;•生产计划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生产计划管理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
3.4 生产过程控制方法•生产工艺控制方法;•生产质量控制方法;•生产成本控制方法。
3.5 生产效果评估与改进•生产效果评估指标的选择;•生产效果评估方法和工具;•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生产改进意见。
4. 课程教学安排本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第二周: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第三周:生产计划管理软件;•第四周:生产过程控制方法;•第五周:生产效果评估与改进。
每周理论学习占课程时间的70%,实践操作占30%。
实践操作包括使用生产计划管理软件进行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的模拟操作。
5. 课程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学生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学生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40%,主要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考察。
期末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6. 参考教材•《生产计划与控制》(第二版),作者:XXX,出版社:XXX,年份:20XX。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生产计划与控制题目:某机械厂2016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专业:工业工程班级:工业12-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起止日期: 2015年6月22日—2015年7月3日目录1 课程设计任务书 (1)1.1 设计题目 (1)1.2 设计任务 (1)1.3 设计要求 (1)1.4 设计具体内容 (1)1.5 原始数据 (1)2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4)2.1 综合生产计划概述 (4)2.2某机械厂2016年度策略分析 (5)2.3 综合生产计划的决策 (8)2.4 综合生产计划的优化方法 (8)3 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测定 (11)3.1 生产能力概述 (11)3.2 生产能力测定(计算)分析 (11)4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12)4.1 主生产计划概述 (12)4.2 主生产计划编制分析 (12)5 十张订单在单台机器作业排序 (14)5.1 作业排序概述 (14)5.2 作业排序规则 (14)5.3 十张订单作业分析 (14)1 课程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某机械厂2016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1.2 设计任务1、编制主流产品的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全年);2、编制机加工车间甲、乙、丙三种主要产品(零件)的生产作业计划。
1.3 设计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并在2周内独立完成1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1.4 设计具体内容1、编制综合生产计划,运用三种策略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2、计算设备组的生产能力;3、编制主生产计划。
4、计算1-3月每周的现有库存和待分配库存;5、十张订单在单台机器作业顺序的安排1.5 原始数据1、该公司主要产品主流型机械的有关资料:⑴该产品2016年度各月出产计划预测量(见表1);⑵该产品的投入批量为600,期初库存为400,设备组车床数15台2、机加工车间主要产品甲、乙、丙、丁四种零件的有关资料:⑴四种零件结构、工业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月产量分别为200,300,400和100件。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doc 10页)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doc 10页)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课程设计报告2007 级专业班级课程名称生产计划与控制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高光章,王永成职称讲师二О一О年五月三十日1课程设计简介德国NA公司是一家制造啤酒、饮料瓶盖的专业厂家,具有年产“王冠盖”15亿只的生产能力。
产品的主要用户为国内啤酒、饮料著名品牌生产企业。
该公司设备先进,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规模、专业化程度、企业信誉等方面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该公司在进行年度生产计划及其方案选择时有独到的做法,如下即是NA 公司于1997年度制定的三个均衡生产方案图表:表1年均衡生产计划方案表表2季度均衡生产计划方案表表3需求均衡生产计划方案外协加工量,充分利用生产能力,使生产成本最低。
本次课程设计任务是对NA公司1997年度(分月)生产方案的分析,并且选择最优方案。
2各方案下生产计划成本核算计算方法:当Pi>Pmax时:须加班,加班费成本为增加1元/万个(C1=1元/万个)当Pi<Pmin时:设备不能充分利用,每少生产1万件需增加0.5元的能源及人工成本,即设备不能充分利用造成的损失费(C2=0.5元/万个)库存租金及管理费(C3):现有库房储存能力为2000件,超出时需向外租借(租金0.35元/万个+搬运费0.20元/万个)。
C3 =0.55元/万个库存产品占用资金利息(C4):C4 = 388.8 /万个×1.08%=4.20元/万个外协加工费(C5):当生产需求量超过计划产量时须联系外协加工。
C5 = 36元/万个。
2.1方案1成本核算C3=0.55*28769=15822.95C4=4.2*43509=182737.8C5=36*2973=107028C=16360.3+182737.8+107028=306126.1 2.2方案2成本核算C2=0C3=0.55*7521=4136.55 元C4=4.2*22609=94957.8 元C5=0C=8988+4136.55+94957.8=108082.35 元2.3方案3成本核算C2=0.5*1217=608.5C3=0C4=4.2*1883=7908.6C5=0C=5551+608.5+7908.6=14068.13综合评定生产计划各方案3.1基于满足销售需求方面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三个方案最终都满足了销售需求,但各自的方法不一样,现在总结如下:方案一:通过采用外协加工及大量的库存来满足销售需求方案二:通过大量的加班及较多的库存来满足销售需求方案三:满足销售需求方面做得最好,而且库存方面做得最好,但是却是以出现了设备空闲或有时严重加班的情况来满足的总的说来,三个方案均满足了对销售需求的要求,评定方案中较好的应该是属于第三个。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工具,掌握生产计划和控制的流程和技术,并具备解决实际生产计划和控制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本课程分为以下几部分:
1. 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1.1 生产计划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生产计划的目标和要素
1.3 生产计划的原则
2. 生产计划的方法和工具
2.1 生产计划的方法:排程方法、批量方法、发放方法
2.2 生产计划的工具:Gantt图、PERT图、关键路径分析、网络分析等
3. 生产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3.1 生产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
3.2 生产控制的流程和环节
3.3 生产控制的目标和要素
4. 跟踪和评估生产计划和控制效果
4.1 生产计划和控制效果的评价指标
4.2 生产计划和控制效果的跟踪方法和技巧
4.3 生产计划和控制效果的提高策略和途径
三、设计要求:
1.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相衔接,形成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2. 本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应具有实际性和针对性。
3. 本课程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学生讨论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本课程的评分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编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了解生产控制的过程、方法及其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与其他企业管理环节的关系,如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独立完成生产计划的制定与调整。
2.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控制原理,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生产管理,提高其对生产计划与控制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等方面的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管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可能对生产管理实际操作缺乏了解。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3.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与类型:包括生产计划的定义、作用、类型(如长期、中期、短期计划),以及不同类型计划的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生产计划概述2.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详细介绍甘特图、网络图、里程碑图等生产计划编制工具,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工具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与调整。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 生产控制原理与过程:阐述生产控制的定义、目标、原理,以及生产控制的过程和方法,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3. 能够运用各种工具和软件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4. 在实际生产管理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二、课程内容1.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3. 生产计划编制与排程4. 生产作业控制与协调5.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将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各种工具和软件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技能。
四、课程评价学生的综合考核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课堂互动、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将来从事生产管理领域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协调和调度,从而确保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概念和原理,掌握现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在实际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在课程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将学习关于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他们将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整个生产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并从中建立起对其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这将使他们能够理解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以应对各种现代生产环境中的挑战。
另外,课程还将围绕着生产计划与控制过程中主要的具体工作展开。
学生将学习生产计划的编制与排程,了解生产调度和资源分配的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生产计划的时间表和生产资源的使用,以确保生产的高效进行。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适用专业班级:工业工程专业,工程0801-02 共 70 人。
学时数: 2周一、性质和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与《生产计划与控制》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
在完成《生产计划与控制》理论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际操作性锻炼。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设计对象的情况、问题和材料有较好的了解,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时间安排:2011年11月(第11、12周)三、设计任务及选题要求本课程设计选题围绕《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面向工业企业和服务企业,充分体现本课程的特点,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设计任务分为以下几类:(详细设计内容附后)题目一、服务业设施规划设计题目二、螺杆泵产品生产组织与计划管理设计题目三、采用MRPⅡ/ERP软件编制物料需求计划题目四、企业生产现场优化设计题目五、网络计划技术的实际应用题目六、装配流水线设计与平衡选题要求:学生可在以上题目中自行选择设计题目或由指导老师指定选题。
四、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1、每位学生应认真选题并严格按任务书要求完成设计任务。
2、课程设计报告项目要齐全。
一般应包括:●封面:写明报告名称,班级、姓名、学号及完成时间;●设计任务书●目录●报告正文:●参考文献3、报告中应包括设计目的、设计思想、基本原理、分析与设计过程、结果分析,有关说明等。
报告应说明设计思路、依据、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课程设计报告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设计方案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选用的资料、数据必须真实。
4、课程设计报告统一用“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课程设计用纸”完成,按统一格式、统一顺序装订(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5、课程设计报告严禁出现雷同,凡有雷同者一经发现,相关学生课程设计成绩均按不及格处理。
五、指导教师及分组指导教师:于彦凤、卢伟宏、刘彦辰、潘晓明题目一、服务业设施规划设计目的:熟悉服务业设施选址与布局的基本原理,应考虑的因素,掌握服务业设施选址与布局可采用的方法及技巧。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课程简介:《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一个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生产计划和控制原理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现实生产环境中。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生产计划和控制领域的专业能力,并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第一章:生产计划与控制简介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现代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章将介绍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学生将了解生产计划和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
此外,还将介绍生产计划和控制的主要步骤和相关术语。
第二章:生产需求计划生产需求计划是制定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基础。
本章将介绍生产需求计划的概念和目的,并详细讲解相关的方法和技术,如市场需求预测、库存控制和销售计划制定。
学生将学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组织资源来制定有效的生产需求计划。
第三章: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计划编制是将生产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生产计划的过程。
本章将介绍生产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生产能力评估、生产调度和任务分配。
学生将学会如何根据生产需求和生产能力来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以实现组织的生产目标。
第四章:生产控制与监督生产控制与监督是确保生产计划顺利执行的关键环节。
本章将介绍生产控制与监督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生产进度追踪、资源调度和质量控制。
学生将学会如何监督和控制生产过程,以确保生产计划的实施和达成组织的生产目标。
第五章: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是支持和推动生产计划和控制活动的信息系统。
本章将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实施过程。
学生将了解现代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特点,并学会如何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系统来支持生产管理。
结语:通过《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理解和应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能力。
他们将成为组织中实施和改进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人才,为组织的生产运营做出贡献。
同时,本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物流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它是领域内最重要的实践性课程之一。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熟悉物流系统,更好地应用数学工具管理物流系统,了解物流系统的运行机制,实现物流系统的有效运行,建立更好的物流系统管理体系,促进物流系统的更高效率。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主要围绕物流系统的设计、分析、优化、控制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在设计方面,该课程涉及到物流系统的建模,把问题表达成数学模型;分析方面,该课程主要是分析物流系统的工作状况,增进对物流系统状态的认识;优化方面,该课程主要是研究物流系统的各方面运行,按照系统运行的状况,找到更好的优化方案;控制方面,该课程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精细化的控制,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调整错误的行为,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
学习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并不难,但是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并且要把握好重点。
首先,要建立起系统的学习思想,做到对物流系统有个整体的认识;其次,要多完成一些题目,掌握数学工具运用、模型建立、分析结果判断、优化控制等基本技能;最后,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知识,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把握重点,运用技巧,努力寻求精确的解决方案。
学完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可以更好地利用数学工具处理物流系统中所遇到的问题。
学生可以更加熟悉物流系统的结构,运行机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综合运用现有技术,建立、完善自己的物流系统管理模式。
同时还能够分析和控制物流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更好地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操作性,促进物流系统运行的顺畅性、灵活性和安全性。
学习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可以更好地应用在世界范围内的物流系统中,让物流系统更好地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环境影响的变化。
同时,也可以把它用到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领域,促进企业顺利实现全方位的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和技术变革,加上全球化带来的越来越大的竞争,使得企业在企业经营上所面临的挑战愈发强大。
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以更有效的方式实施生产计划和控制。
生产计划和控制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也是企业与其他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生产计划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以及能够迅速地做出相应的激烈竞争之策略和决策。
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内部订单量、原材料储备、产量变化等情况,有效地安排企业的生产,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实施生产计划和控制的过程中,企业要制定周期性的计划,规定员工的配置及时间、原材料的采购及交付、生产及交付、库存的储备及监控等方面的计划,以及把控质量的检查和管理等,以保证实施生产计划和控制的有效性。
同时,在实施生产计划和控制的过程中,还要合理配置人力和资源,掌握和把控重要资源的效率,提高资源密集度,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另外,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完善企业的服务,以确保企业的服务质量符合客户的期望。
有效地实施生产计划和控制,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所以在进行生产计划和控制之前,必须先确定企业的管理体制,以确保实施生产计划和控制的有效性。
企业应将生产计划和控制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紧密结合,把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作为一种战略行为,以改变企业的战略方向,使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核心竞争力。
生产计划和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实施更有效的生产计划和控制,企业应该为其提供足够的投资,建立相应的团队来负责策划、实施和管理生产计划和控制,以便更有效的实现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的潜在价值。
鉴于生产计划和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实施技巧以及把控方法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全部知识。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生产计划与控制是关键的生产活动,对于工厂的运作至关重要。
首先,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目标是合理组织资源,以实现有效制造。
其次,它实现了两个基本功能:计划和控制。
生产计划通过规划和组织各种生产资源,实现生产活动的有效安排和协调;生产控制则通过测量、调整和改进现有生产方式,达到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有效的生产计划和控制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生产管理的宏观框架,以便创建一种有效的生产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可以实施有效的生产计划、进行质量控制、实现设备投资管理和科学安排生产时间。
其次,要采用有效的计划技术和管理技术,实现计划的精确性、高效性和灵活性,为计划和控制提供一个有效的基础。
最后,还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技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调整,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此外,现代生产计划与控制面临着一些挑战,特别是在计划和控制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资源、实现有效的计划、控制和评估等。
因此,技术和方法的改进是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通过实施新的技术和方法,可以为生产计划和控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比如,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技术可以用来分析生产数据,快速收集和分析大量生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支持生产计划,使计划更加精确、实时和灵活;在生产控制方面,智能控制技术可以自动调节和控制生产参数,从而实现可靠的生产控制。
同时,还可以尝试有效的计划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以及基于互联网的生产仿真技术等,都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综上所述,生产计划和控制在现代企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计划和控制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生产活动,提高生产质量、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可以实现成本的最低限度。
因此,有必要尽可能深入地研究生产计划与控制,以挖掘这一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目录第一章. 企业简介 (2)第二章. 需求预测和生产能力平衡 (6)第三章.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和优化 (14)第四章.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 (17)第五章. 物料需求计划 (19)第六章. 成批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 (23)第七章. 作业排序 (29)第八章. 课程设计的体会 (36)参考文献 (37)第一章.企业简介1.1企业简介:上海凯贸实业有限公司(松江分公司)是生产及经销贸易为一体的综合型进出口企业,系台湾CPC、台湾HIWIN、台湾TBI、台湾ABBA、韩国SBC、日本KSS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优秀代理商。
公司主要生产及代理进口线性传动产品:如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直线光轴、直线轴承、箱式单元、圆棒滑轨、模组滑台、X-Y工作台、螺杆支撑座、双轴心式滑轨、交叉滚柱导轨、空心轴等;1.2产品简介:滚珠丝杆是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转化为回转运动的理想的产品。
滚珠丝杆由螺杆、螺母和滚珠组成。
它的功能是将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这是滚珠螺丝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这项发展的重要意义就是将轴承从滚动动作变成滑动动作。
由于具有很小的摩擦阻力,滚珠丝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和精密仪器。
1.3产品结构组成及工艺:精密滚珠丝杆副主要由丝杆、螺母、导珠管、定位键、压板等组成。
经过毛坯、机械加工、装配三个环节组成成品。
其中自制件有:丝杆、螺母、导珠管、定位键、压板、导珠管等零件。
1.4工作日安排:每月的有效工作日为25天,每日8小时工作制。
1.5调查数据资料:经过调查得到如下与生产有关的资料:[资料1] 滚珠丝杆的结构组成(两种产品结构相同,零件具体形状不同)[资料2]零件工艺过程,工时定额及设备类型3.导珠管加工工序及工时表5.压板加工工时序表[资料3].生产能力设计规模两者产品在2002年-2011年的订货情况:[资料4]. 生产能力设计规模年生产能力为15000件/月,DFS系列产品的计划产量为9000件/月,SFU系列产品的计划产量为6000件/月。
生产车间及设备普车台数=(9000*1.8+6000*1.9)/(25*8*12)=11(台)铣床台数=(9000*1.1+6000*1.0)/(25*8*12)=7(台)镗床台数=(9000*1.2+6000*0.8)/(25*8*12)=7(台)磨床台数=(9000*1.2+6000*1.0)/(25*8*12)=7(台)检验台数=(9000*0.5+6000*0.5)/(25*8*12)=4(台)第二章. 需求预测和生产能力平衡2.1需求预测需求预测有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两种。
其中定性预测法包括专家会议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德尔菲法;定量预测又包含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因果分析法五种方法。
需求预测是对企业开发与设计产品的市场需求数量进行预测,它是制定生产计划的前提条件。
简单平均法也叫算术平均法,是把过去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全部相加再除以资料的期数,求得平均值,以这个平均值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这种方法实际没有考虑不规则的季节性的变化,如果产品需求起伏变动较大,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动或具有长期增减趋势时,使用这种方法预测结果的误差较大。
移动平均法是对历史数据按顺序逐点分段移动平均,以反映产品需求的长期变化趋势。
常用的有一次平均移动法和二次移动平均法。
加权移动平均法是对时间序列中各期数据加权后再进行平均的预测方法。
因果分析法是将需求作为因变量,将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通过对影响需求的有关因素变化情况的统计计算与分析,来对需求进行预测。
指数平滑法是从移动平均演变而来的,是将现在实际值和上一周期指数平滑值加权平均。
实质上是对各期数据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不同分别给出具有指数变化规律的权数求出加权平均值。
以此为基础进行的方法,是一种权数特殊的加权平均法。
常用的有一次指数平滑法和二次指数平滑法等。
因为指数平滑法综合了了简单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的优点,根据该企业生产这两种产品的特点,这里选用指数平滑法。
故选用指数平滑法对本产品2012年的销售量进行预测。
二次指数平滑法相关公式如下:]1[1]1[)1(--+=t t tS S ααχ ]2[1]2[)1(--+=t t tS S ααχ]2[]1[2ttt SSa -= )(1]2[]1[t tt S S b --=ααTb a y t t T t +=+根据公式计算这类产品在不同α下各期的预测值如下表:根据上表对不同α值的预测值进行误差分析,以确定较准确的α值,相关误差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平均相对误差(MD ):nF AMD i i∑-=)( 平均绝对误差(MAD ):nF A MAD i i ∑-=平均平方误差(MSE ):nF AMSE i i∑-=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 ):∑-=iii A F A nMAPE 100追踪信号(Ts ):MADF ATs i i∑-=)(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得到不同平滑系数下的误差值如下表:根据上表可知在7.0=α时的误差值均小于2.0=α和5.0=α时,故当7.0=α算得的预测值较准确,更接近真实境况。
根据公式计算得:2011a = 149902011b =228预测方程为:Tb a y t t T t +=+=14990+228TDFS 系列产品2012市场预测需求量为: Tb a y 552012+==14990+228X1=15218(件)为了便于计算,2012年得市场需求量分别为15000件。
2.利用移动公式(其中n 取5)根据公式计算得:a 11= 2M 11[1]-M 11[2]=2x14522-13978.4=15065.6b 11=2 [ M 11[1]-M 11[2]]/(n-1)= 2(14522-13978.4)=271.8 预测方程为:T b a y ttTt +=+=22914+2717.5TSFU 系列产品2012一年市场预测需求量为:Y 2012=15065.6+271.8x1=15337.4(件)为了便于计算,2012年得市场需求量分别为15000件2.2生产能力的测定生产能力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和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最大可能的量。
由于该企业生产多种产品,而且各产品在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相似,因此选择的代表产品,它能代表企业的专业方向,且该产品总劳动量为最大(产量和单位劳动量乘积)。
代表产品与具体产品之间通过换算系数换算,换算系数为具体产品与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的比例,即:K i =T i /T o式中:Ki —产品i 的换算系数;Ti —i 产品时间定额(台时);T o —代表产品时间定额(台时)。
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在单一产品生产情况下,设备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为:M=Fe X S/T式中:M—设备组的年生产能力;Fe—单台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h);S—设备组内设备数;T—单台产品的台时定额(台时/件)。
在多品种生产情况下,当设备组的加工对象结构工艺相似时,采用代表产品计量单位来计算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根据[资料1]和该企业车间资料确定三个主要车间的设备情况如下:(1)毛坯车间热处理炉(2台)处理产品的台时定额为: DFS系列:0.8小时/台 SFU系列:0.8小时/台。
Fe=8*25*12=2400小时(每天8小时,每月工作25天)(2)加工车间普通车床组(12/台)加工产品台时定额为:DFS系列:1.8小时/台 SFU系列:1.9小时/台。
铣床组(7台)加工产品的台时定额为:DFS系列:1.1小时/台 SFU系列:1.0小时/台。
镗床组(7台)加工产品的台时定额为:DFS系列:1.2小时/台 SFU系列:0.8小时/台。
磨床组(7台)加工产品的台时定额为:DFS系列:1.2小时/台 SFU系列:1.0小时/台。
Fe=8*25*12=2400小时(每天8小时,每月工作25天)(3)装配车间由于两种产品的构成一样,因此装配工时DFS系列:0.2台时/件 SFU系列:0.2台时/件,由人工装配完成,批量为50。
2、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1)毛坯车间:选择DFS系列产品为代表产品,它能代表企业的专业方向,且因为DFS系列产品的计划产量×台时定额为最大劳动总量,故选DFS系列产品。
热处理炉组:代表产品DFS 系列产品生产能力 120008.042400F =⨯===TeS M换算系数:K DFS =1; K SFU =1;代表产品换算为具体产品的计算过程表:加工车间:选择DFS 系列产品为代表产品,它能代表企业的专业方向,且因为DFS 系列产品的计划产量×台时定额为最大劳动总量,故选DFS 系列产品。
普通车床组:代表产品DFS 系列产品生产能力 146678.1112400F =⨯===TeS M换算系数:K DFS =1; K SFU =1.06;代表产品换算为具体产品的计算过程表 :铣床组:代表产品DFS 系列生产能力152731.172400F =⨯===TeS M换算系数:K DFS =1; K SFU =0.91;代表产品换算为具体产品的计算过程表:注:⑤=②X ④ ;⑥=SFe/1.1 ; ⑦= ⑥ X ( ⑤/∑⑤ )X 1/④ ;镗床组:代表产品DFS 系列产品生产能力 140002.172400F =⨯===TeS M换算系数:K DFS =1; K SFU =0.67;代表产品换算为具体产品的计算过程表:注:⑤=②X ④ ;⑥=SFe/1.4 ; ⑦= ⑥ X ( ⑤/∑⑤ )X 1/④ ;磨床组:代表产品DFS 系列产品生产能力 140002.172400F =⨯===TeS M换算系数:K DFS =1; K SFU =0.67;代表产品换算为具体产品的计算过程表:注:⑤=②X④;⑥=SFe/1.3 ;⑦= ⑥ X(⑤/∑⑤)X 1/④;(2)工段(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通过以上设备组的确定,根据具体分析,可以确定车间的生产能力,为了便于计算取如下数据:毛坯车间生产能力:12000 台;加工车间生产能力:15000 台;装配车间生产能力:15000 台;(3)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企业生产能力取决于各个车间生产的成套程序,进行综合平衡后企业的年生产能力15000台,并且满足设计要求。
其中DFS系列:9000台,SFU系列:6000台。
第三章.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和优化综合生产计划又称为生产大纲,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资源,对企业计划期内的出产的内容、出产的数量以及为保证产品的出产所需劳动力水平、库存等措施所作的决策性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