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课程设计(0001)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报告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报告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描述一份生产计划的课程设计报告。
生产计划是制定和实施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活动计划,以确保产品按时完成并满足质量标准。
本报告将介绍设计的目的、方法和结果,以及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2. 设计目的生产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合理规划和组织生产活动,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和顺利进行。
具体而言,设计目的如下:•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计划和安排,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确保产品质量:将质量标准纳入生产计划,以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期望和要求。
•控制生产成本:通过有效的计划和资源分配,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优化产能利用:考虑设备和人员的利用率,优化生产能力的利用,以满足项目需求。
3. 设计方法为了实现设计目的,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和步骤:3.1 确定项目需求在开始制定生产计划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
这包括产品规格、交付日期和质量要求等。
3.2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项目需求,我们制定了生产计划。
这涉及以下方面:3.2.1 任务分解将项目分解为一系列可管理的任务和活动,确定每个任务的时间和资源要求。
3.2.2 时间估算对每个任务进行时间估算,考虑到资源可用性、任务依赖性和风险等因素。
3.2.3 资源分配根据任务的时间估算和资源可用性,分配适当的资源(包括人力、设备和材料)。
3.2.4 优化排程根据资源的限制和任务的优先级,对任务进行排程,以最大化资源利用率和满足交付日期。
3.3 监控和调整在生产执行过程中,我们将不断监控生产进度和质量,以及资源利用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生产计划的有效实施。
4. 设计结果经过以上步骤的设计和实施,我们成功地制定并执行了生产计划。
以下是设计结果的主要方面:•合理的任务分解和时间估算:通过任务分解和时间估算,我们能够准确地安排每个任务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并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
•有效的资源分配:根据任务的需求和资源的可用性,我们合理分配了人力、设备和材料,以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生产计划课程设计目录第一章:原始资料和数据 (5)1.1原始资料 (5)1.2 详细资料 (6)1.3 设计任务 (8)第二章:设计过程 (10)2.1编制201号产品的投入产出计划 (10)2.1.1计算生产提前期和投入提前期 (10)2.1.2应用累计编号法编制出产计划 (11)2.2车间工段设备重新布置 (12)2.2.1绘制零件的综合工艺图 (12)2.2.2:绘制原零件加工的从至表和改进后的零件加工从至表 (14)2.3 制定三种产品的物料需求计划表.. 182.3.1 计算三种零件的批量和生产间隔期 (18)2.3.2 零件进度及机床负荷 (18)2.4编制物料需求计划—MRP (21)2.4.1 产品结构树 (21)2.4.2 编制物料计划表 (22)第三章设计结果 (24)3.1 编制201产品的投入产出计划.. 243.1.1 201型产品的投入产出计划表 (24)3.2 车间改进工艺流程图和从至表 (24)3.2.1零件移动距离计算表 (24)3.2.2 原始的和改进的从至表 (26)3.2.3 原始的和改进后的工艺流程图 (27)3.3 零件进度和机床负荷表 (32)3.3.1零件进度和机床符合进度表. 323.4 物料需求计划表 (33)参考文献 (34)生产计划课程设计第一章:原始资料和数据1.1原始资料该公司主要产品201型机械的有关资料如下:⑴该产品2008年度各月出产计划如表1所示:⑵该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生产周期如图1所示:图1 201型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生产周期平均日产量的求法可用投入(出产)期起到该批产品出产期为止的各月产量的总和除以投入(出产)提前期。
注:平均日产量=从投入(出产)期起到该批产品出产期为止的各月产量的总和/投入(出产)提前期⑶该产品的投入批量为月批,投入间隔期为30天,每月按标准日历时间30天计算,暂不考虑保险期,上年度出产累计编号为2210号。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编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3. 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制生产计划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控制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调度、监控与调整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生产管理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产管理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讲解生产计划定义、分类及作用,分析生产计划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生产计划概述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介绍生产计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和常用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计划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 生产控制策略:讲解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生产控制策略4. 生产计划与控制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探讨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5. 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介绍常用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如ERP、MES 等,分析其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资源分配。
2. 学生能够掌握生产进度控制的方法,了解生产调度的主要策略。
3. 学生能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理解它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关联。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制定简单的生产计划,并对生产过程进行初步控制。
2. 学生能够运用生产调度策略,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生产实际,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生产计划与控制过程中与他人沟通、协作。
3. 培养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企业运营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企业生产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生产计划的定义、类型、作用;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与步骤。
2. 生产控制基本原理:生产控制的含义、目的、分类;生产控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3. 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的方法、工具;生产进度调整的策略与实践。
4. 生产调度:生产调度的概念、目标;常见生产调度策略及其适用场景。
5. 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生产计划基本概念、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与步骤。
第二课时:生产控制基本原理、生产控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第三课时:生产进度控制方法、工具及生产进度调整策略。
第四课时:生产调度策略及其适用场景。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和关键要素。
2. 引导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中时间、资源、效率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生产问题。
3. 帮助学生了解生产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到生产计划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计划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编制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生产计划制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产计划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念,认识到生产计划工作对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成果将对企业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注重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初步分析能力的年级,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此基础上,课程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分析:本课程要求教师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生产计划的定义、作用、类型及相互关系。
2. 生产计划编制流程:市场需求分析、生产能力评估、生产任务分配、生产进度安排等。
3. 生产计划关键要素:时间、资源、效率、质量、成本等。
4.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甘特图、网络图、线性规划等。
5. 生产计划案例解析:分析典型企业生产计划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6. 生产计划与企业管理:探讨生产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分析生产计划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生产计划和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和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了解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生产计划的编制工作,具备一定的生产调度能力。
2. 学生能运用生产控制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共同解决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生产计划与控制工作严谨细致。
2.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共同为提高生产效率而努力。
3. 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对生产管理的兴趣和热情。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生产管理学科特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有所收获,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讲解生产计划的定义、作用和类型,使学生了解生产计划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章节一:生产计划概述- 内容:生产计划定义、作用、类型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介绍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 章节二:生产计划编制- 内容:编制流程、方法、技巧3. 生产控制原则与方法:讲解生产控制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和应用实例,培养学生分析生产过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章节三:生产控制- 内容:生产控制原则、方法、应用实例4. 生产计划与控制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过程的控制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开设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 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相关工具软件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计划与控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定义和作用(2)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原理(3)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环节2.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1)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2)生产控制的方法和技术(3)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技术3.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流程(2)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技能(3)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4.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案例分析(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典型案例分析(2)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问题解决(3)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案例讨论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技能。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过程。
2. 实验操作: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演示和实验教学。
3.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4. 教学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应用和操作。
生产计划编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编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了解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和主要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生产计划编制的原理和方法,独立完成一份简单的生产计划。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产计划工作的重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概念:生产计划的定义、目标和原则。
2.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生产计划编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生产计划编制的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
4.生产计划编制的实践应用: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生产计划编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产计划编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通过模拟生产计划编制的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产计划编制相关章节的内容。
2.参考书:提供生产计划编制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生产计划编制的过程和方法。
4.实验设备:提供模拟生产计划编制所需的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的生产计划编制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一次生产计划编制的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1. 引言生产计划与控制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涵盖了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过程控制以及生产效果评估等多个方面。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能力,具体目标包括:•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学会使用各种生产计划工具和软件;•熟悉生产过程控制方法;•能够评估生产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3.1 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定义和作用;•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制造业中的地位。
3.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制造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生产计划的区别;•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流程;•生产计划编制中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3.3 生产计划管理软件•常用的生产计划管理软件介绍;•生产计划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生产计划管理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
3.4 生产过程控制方法•生产工艺控制方法;•生产质量控制方法;•生产成本控制方法。
3.5 生产效果评估与改进•生产效果评估指标的选择;•生产效果评估方法和工具;•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生产改进意见。
4. 课程教学安排本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第二周: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第三周:生产计划管理软件;•第四周:生产过程控制方法;•第五周:生产效果评估与改进。
每周理论学习占课程时间的70%,实践操作占30%。
实践操作包括使用生产计划管理软件进行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的模拟操作。
5. 课程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学生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学生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40%,主要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考察。
期末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6. 参考教材•《生产计划与控制》(第二版),作者:XXX,出版社:XXX,年份:20XX。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工具,掌握生产计划和控制的流程和技术,并具备解决实际生产计划和控制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本课程分为以下几部分:
1. 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1.1 生产计划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生产计划的目标和要素
1.3 生产计划的原则
2. 生产计划的方法和工具
2.1 生产计划的方法:排程方法、批量方法、发放方法
2.2 生产计划的工具:Gantt图、PERT图、关键路径分析、网络分析等
3. 生产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3.1 生产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
3.2 生产控制的流程和环节
3.3 生产控制的目标和要素
4. 跟踪和评估生产计划和控制效果
4.1 生产计划和控制效果的评价指标
4.2 生产计划和控制效果的跟踪方法和技巧
4.3 生产计划和控制效果的提高策略和途径
三、设计要求:
1.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相衔接,形成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2. 本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应具有实际性和针对性。
3. 本课程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学生讨论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本课程的评分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编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了解生产控制的过程、方法及其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与其他企业管理环节的关系,如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独立完成生产计划的制定与调整。
2.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控制原理,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生产管理,提高其对生产计划与控制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对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等方面的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管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可能对生产管理实际操作缺乏了解。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3.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与类型:包括生产计划的定义、作用、类型(如长期、中期、短期计划),以及不同类型计划的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生产计划概述2.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详细介绍甘特图、网络图、里程碑图等生产计划编制工具,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工具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与调整。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 生产控制原理与过程:阐述生产控制的定义、目标、原理,以及生产控制的过程和方法,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3. 能够运用各种工具和软件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际操作;4. 在实际生产管理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二、课程内容1.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3. 生产计划编制与排程4. 生产作业控制与协调5.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将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各种工具和软件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技能。
四、课程评价学生的综合考核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课堂互动、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将来从事生产管理领域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协调和调度,从而确保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概念和原理,掌握现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在实际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在课程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将学习关于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他们将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整个生产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并从中建立起对其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这将使他们能够理解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以应对各种现代生产环境中的挑战。
另外,课程还将围绕着生产计划与控制过程中主要的具体工作展开。
学生将学习生产计划的编制与排程,了解生产调度和资源分配的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生产计划的时间表和生产资源的使用,以确保生产的高效进行。
主生产计划课程设计
主生产计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主生产计划的概念,掌握其组成部分及重要性。
2. 学生能描述主生产计划制定的过程,包括需求预测、资源分配和进度安排。
3. 学生能掌握主生产计划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并了解其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主生产计划编制,包括确定生产量、安排生产时间和分配资源。
2. 学生能够运用案例分析,分析主生产计划在现实生产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主生产计划的讨论和优化,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主生产计划,培养对生产管理工作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主生产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树立合理规划、高效执行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一部分,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主生产计划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知识基础,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在实际生产管理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主生产计划的核心内容,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主生产计划概述:介绍主生产计划的概念、作用和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其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地位。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2.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讲解主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包括需求预测、资源分配、进度安排等环节。
教材章节:第二章 主生产计划3. 主生产计划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企业主生产计划的实施案例,使学生了解主生产计划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主生产计划案例分析4. 主生产计划优化:探讨主生产计划的优化方法,包括资源平衡、生产调度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 主生产计划优化5. 小组讨论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
生产计划课设
目录一.实际产品的生产工艺路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生产方式的经济分析与比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制定综合生产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生产能力粗平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制定主生产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制定MRP、CRP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MRP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CRP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画出生产能力,装配能力的柱形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生产能力精平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 .零件工序卡编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产品装配工序卡编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飞轮电池生产计划的制定一.实际产品的生产工艺路线分析:根据零件图和加工要求,可得出加工工艺路线如下表所示:1.实际产品的生产工艺路线分析:对各个零件的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二.生产方式的经济分析与比较对问题选择生产方式:Level Capacity与Matching Demand 进行比较分析方案一:Level Capacity根据以6为倍数的生产产量和月最小库存为8的条件来确定生产批量n的值。
所以可得如下表:So the average monthly demand of (12+18+36+30)/4=24 units. 根据每月的生产量画出坐标图,如下图所示:方案二:Matching Demand:根据每月所需的生产量可得下表:根据每月的生产量画出坐标图,如下图所示:24 12每月按20天算,每天正常工作时间为8小时。
对两种生产计划进行分析得下表:对以上两种方案所需要的费用进行计算与比较得下表:So to slect the matching demand.三.制定综合生产计划:matching demand:四.生产能力粗平衡:由已知机械加工生产能力和装配能力以及加工一件产品所需机械时间装配时间可得:1.每月最大可生产量=每月机器生产能力/每件成品需机器生产时间=12325/425=29件。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计划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2. 学生能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了解影响生产计划的各种因素;3. 学生能运用生产计划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制简单的生产计划;2. 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对生产计划进行优化;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生产计划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生产管理的兴趣,增强对生产计划工作的认同感;2. 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提高对生产效率的认识;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生产管理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生产计划编制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产基础知识,但尚未系统学习生产计划相关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生产计划的定义、作用、类型;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在制品定额法、提前期法、累积法等;3. 影响生产计划的因素: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等;4. 生产计划优化:数据分析、生产效率提升、库存控制;5. 生产计划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产案例,提炼生产计划编制和优化的经验;6. 团队合作与沟通:生产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沟通与问题解决。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生产计划基本概念、类型及作用;第二周:生产计划编制方法及案例分析;第三周:影响生产计划的因素及应对策略;第四周:生产计划优化方法及实施;第五周:团队合作与沟通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第六周:综合案例分析及总结。
生产计划与制造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制造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制造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关键环节,培养学生制定生产计划和进行生产调度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生产计划与制造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编制方法。
2.了解生产制造的过程、和控制。
3.熟悉生产调度原则和方法。
4.能够运用生产计划与制造的基本原理,制定简单的生产计划。
5.能够运用生产调度方法,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产计划与制造工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与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计划与制造的基本概念、编制方法、生产制造过程、生产调度原则及方法。
1.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编制方法。
2.生产制造的过程、和控制。
3.生产调度原则和方法。
4.生产计划与制造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生产计划与制造的基本概念、编制方法、生产制造过程、生产调度原则及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生产计划与制造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生产计划与制造的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生产计划与制造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播放相关视频,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生产计划与制造模拟实验所需的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生产计划创新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创新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过程,熟悉现代生产计划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生产计划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生产计划的编制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产计划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1.生产计划概述:介绍生产计划的概念、作用和重要性,分析生产计划的类型和特点。
2.生产计划编制:讲解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资源配置、生产能力评估等。
3.生产计划执行:介绍生产计划执行的过程和措施,包括生产调度、生产监控和生产改进等。
4.现代生产计划发展:探讨现代生产计划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
5.实践案例:分析典型企业的生产计划案例,让学生了解生产计划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企业的生产计划案例,让学生了解生产计划的应用和实践。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生产计划软件的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生产计划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配置生产计划软件和相关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学号:**********指导老师:***班级:13131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贸易阻力的不断增加,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因此,企业能快速反应市场又能控制存货等经营风险成了摆在管理者面前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生产计划与控制作为管理的依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生产计划;需求预测分析;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rade resistance increasing,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growing. Therefore, the enterprise can rapid response market, control inventory management risk into before managers a crucial question.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as a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key words: production plan; Demand forecast analysis; Master production plan; requirements planning目录一、性质和目的 (4)二、时间安排: (4)三、设计任务及选题要求 (4)四、设计依据 (4)(一)产品资料 (4)(二)、零件工艺过程,工时定额及设备类型 (7)(三)、设计任务 (8)五、生产单位 (9)(一)、生产类型 (10)(二)、设备需要量 (10)六、车间生产配置 (12)七、编制作业计划 (13)八、课程设计的体会 (18)一、性质和目的生产管理的目的在于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地安排物流、设备、人力资源和资金等,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期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使生产系统实现最优化的功效,最终满足顾客的需求。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
加减班后期末库存Eli
500
400
350
500
400
300
正常人工成本(元)
5916000
1020000
1056000
1050000
810000
960000
1020000
合计:5941500
综合比较
成本项
策略一追逐策略
策略二平准+减班策略
策略三外包+减班策略
策略四加减班策略
正常人工成本(元)
变量关系:
(1)每天工作天数已知;
(2)可用生产时间=每天工作天数*每天工作小时数*月份;
(3)实际生产量=取上整数【可用生产时间/单位产品加工时间】;
(4)外包件数:如果生产需求量>实际生产量,则外包件数为生产需求量-实际生产量;否则外包件数为0;
(5)外包成本=外包件数*每件的外包成本;
(6成本*每月工作天数。
1600
1700
需求预测量Dfi
1400
2200
1800
1200
1700
1800
月末库存量Eli
500
60
20
500
400
300
缺货成本(元)
0
0
0
0
0
0
0
安全库存量
500
400
350
500
400
300
多余库存量
0
0
0
0
0
0
多余库存成本(元)
0
0
0
0
0
0
0
正常人工成本(元)
844800
1452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零件号:34015;30065;19110;39014设备利用率:90%废品率:4%《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报告班级:08工业工程二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0-12-26报告正文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与《生产计划与控制》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
在完成《生产计划与控制》理论教学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际操作性锻炼。
通过本环节的锻炼,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能对设计对象的情况,问题和材料有较好地了解,并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设计任务:车间作业计划系统设计车间作业计划系统设计一:对车间生产的产品(零件)进行分析鉴定分析所用资料车间的年生产大纲和零件图纸及工艺过程文件等。
可得本次设计所用零件的详细资料,如下表零件号零件名称材料零件重量外形尺寸年产量技术要求型号种类毛重(kg)净重(kg)3401 5 离合器外壳HT15-33铸件55 550*380*472000较高3006 5 转向器壳QT40-1铸件9.5 180*350*202000较高2911 0 球头肖HT20-4热轧元钢0.2 Φ30*80 6500一般3901 4 动力输出45#热轧元钢5.8 Φ55*700 5000较高轴二:确定生产类型和划分工段1:计算节拍(单位:min)采用三班制,年工作天数为250天计算公式:r=Fe/N Fe:计划期内的有效工作时间N:计划期内的生产任务的数量(含废品量)零件号年产量Fe(min) N 节拍r(min/件) 34015 20000 324000 20834 15.630065 20000 324000 20834 15.629110 65000 324000 67709 4.839014 50000 324000 52084 6.32:计算工序的大量序数和设备负荷率,所需设备数公式:K f = t i / r t i为各工序的单件时间Kα =∑K f /n n为总的工序数零件:34015工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ti(min)13 11 26 10 12 20 7 7 7 6 5 3Kf0.840.71 1.670.650.77 1.280.450.450.450.380.320.19设备负荷系数84% 71% 100% 67% 65% 77% 100% 28% 45% 45% 45% 38% 32% 19% 所需设备数 1 1 2 1 1 2 1 1 1 1 1 1Kα = 0.68零件:30065工序号 1 2 3 4 5 6ti(min)8 13 32 17 7 11Kf0.520.83 2.05 1.090.450.7152% 83% 100% 100%(加班) 100%(加班)45% 71%设备负荷系数所需设备数 1 1 2 1 1 1Kα = 0.94零件号:29110工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i(min) 3 1 3 23 1 1 2 1 1 3 2 2 1Kf0.630.210.63 4.80.210.210.420.210.210.630.420.420.2163% 21% 63% 100% 100% 100% 100% 80% 21% 21% 42% 21% 21% 63% 42% 42% 21% 设备负荷系数所需设备数 1 1 1 5 1 1 1 1 1 1 1 1 1 Kα = 0.706零件号:39014工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i(min) 4 3 10 4 7 5 9 8 3 2 4 5 3 Kf0.640.48 1.590.64 1.120.79 1.43 1.270.480.320.640.790.4864% 48% 100% 59% 64% 100% 12% 79% 100% 43% 100% 27% 48% 32% 64% 79% 48% 设备负荷系数1 12 1 2 1 2 2 1 1 1 1 1所需设备数Kα = 0.833:根据工序做出车间布置图,看管周期内的作业指示图标,和周转占用量变化情况(1)零件号:34015车间布置图为做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批示图表已知看管周期120分钟生产线名称轮班数日产量节拍看管周期加工离合器外壳3 80件15.56 min/件120min工序号班任务时间定额(min)工作地号负荷率(%)工人号监管工作地号每一看管周期内的工作指示图标看管周期产量123456789111127 12 27 11 0270.72 73 27 26 03100 3 5467 4 24 27 10 0564 5 0875 27 12 0677 6 76 27 20 07100 7 5828 5 0527 27 7 0944.78 178 27 7 144.78 0979 27 7 1144.79 1270 7 2 11 1 275 1332 11471 2 273 1418.71137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批示图表绘制周转占用量变化情况图:周转占用量的最大值Zt=ts(Se/te-Sl/tl),式中Zt为周转占用量的最大值;ts为相邻两个工序同时工作的时段长度;Se,te,Sl,ts分别为前、后工序的工作地数目和单件时间。
计算过程如下:工序号工序时间(min)周转占用量形成地点看管周期初周转占用量(件)最大周转占用量20 40 60 80 100 1201 13 工序1,2之间2 11 工序2,3之间3 26 工序3,4之间4 10 工序4,5之间5 12 工序5,6之间6 20 工序6,7之间7 7 工序7,8之间8 7 工序8,9之间9 7 工序9,10之间10 6 工序10,11之间11 5 工序11,12之间12 3周转占用量变化情况图(2)零件号:30065 车间布置图为生产线名称轮班数日产量节拍看管周期加工转向器壳3 80 15.56 min/件120min工序号班任务时间定额(min)工作地号负荷率(%)工人号监管工作地号每一看管周期内的工作指示图标看管周期产量123456789111121 27 8 0152 1 0672 27 13 0283 2 73 27 32 03100 3 44100 4 44 27 17 05100 5 75 27 7 0645 1 0176 27 11 0771 6 7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批示图表工序号工序时间(min)周转占用量形成地点看管周期初周转占用量(件)最大周转占用量20 40 60 80 100 120 1 8 工序1,2之间2 13 工序2,3之间3 32 工序3,4之间4 17 工序4,5之间5 7 工序5,6之间6 11周转占用量变化情况图、(3)零件号: 29110车间布置图为生产线名称轮班数日产量节拍看管周期加工球头肖 3 260 4.8 min/件120min工序号班任务时间定额工作地号负荷率(工人号监管工作每一看管周期内的工作指示图标看管周期12345678911112(m in)%)地号0 0 0 产量1 8 7 3 01631 222 8 7 1 01211 223 8 7 3 02632 224 8 7 23 0313 5414 5515 5616 5787 17 45 8 7 1 08218 09 226 87 1 09218 08 227 8 7 2 1429 12 228 8 7 1 11211229 8 7 1 12219 10 221 0 873 11631221 1 872 134211221 2 872 134211221 3 871 0928 08 22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批示图表工序号工序时间(min)周转占用量形成地点看管周期初周转占用量(件)最大周转占用量20 40 60 80 100 1201 3 工序1,2之间2 1 工序2,3之间3 3 工序3,4之间4 23 工序4,5之间5 1 工序5,6之间6 1 工序6,7之间7 2 工序7,8之间8 1 工序8,9之间9 1 工序9,10之间10 3 工序10,11之间11 2 工序11,12之间12 2 工序12,13之间13 1周转占用量变化情况图(4)零件号: 39014 车间布置图为生产线名称轮班数日产量节拍看管周期加工动力输出轴3 200 6.3 min/件120min工序号班任务时间定额(min)工作地号负荷率(%)工人号监管工作地号每一看管周期内的工作指示图标看管周期产量123456789111121 6 4 064 1 177 12 67 3 0248 2 173 67 10 03100 3 11459 4 74 67 4 0564 5 175 67 7 06100 6 16712 7 0826 67 5 0879 7 07177 67 9 09100 8 12143 9 1268 67 8 11100 114127 9 1 42 09 67 3 1348 1114171 0 672 1432 1113171 1 674 1564 12171 2 675 1679 13171 3 673 1748 1417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批示图表工序号工序时间(min)周转占用量形成地点看管周期初周转占用量(件)最大周转占用量20 40 60 80 100 1201 4 工序1,2之间2 3 工序2,3之间3 10 工序3,4之间4 4 工序4,5之间5 7 工序5,6之间6 5 工序6,7之间7 9 工序7,8之间8 8 工序8,9之间9 3 工序9,10之间10 2 工序10,11之间11 4 工序11,12之间12 5 工序12,13之间13 3周转占用量变化情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