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
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高校教推进素质教育
孙宝惠 ( 承德 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承德
070) 6 0 0
【 要】 加 强和 改进 大 学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 工作要 以科 学发展 观 为指 导 , 理 好 继承 传统 . 与时 俱进 、理 论 学 习、加 强 实践 .加 强 摘 处 引导、强化管理 、课 堂教 育、校 园文化之 间的关 系, 坚持贴近 实际 、贴近 生活 ,贴近 学生 的原则, 高思想政 治工作的针对性 , 强说服 提 增 力, 扩大影响 力, 不断探 索和谐视 野下的思想政 治工作的新特 点 , 把握新 规律 , 索新途径 , 探 创造新思路 、新方法 , 营遣新环境 , 构建新机 制 ,
素 质教育不 只是针对具体学业与学科的水 教育真正 成为教学 工作的重要 组成部分 。 平, 更是 其 思想 品德 、行为 规范 、个性 心理 13 以学生 自律为主体 , . 有效开展学 生 自我教 等 方 面 的 综 合 素 质 ,正 确 的 世 界 观 、人 生 育 观 、价值 观的 确立 对学生 崇 尚真知 、 追求真 建立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学 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 生组织 , 检查评比评估制度 ; 使学生成为管理的 要影 响 。思想 教育 工作 对青 少年综 合素 质的 主人 。让 学生 自己动 手营 造 良好 的校 园文 化 培养和学校整体工作具有正确的 引导作用和积 生 活 , 学生 自主策 划 、 自己组 织 、 自觉 检 让 极 的推 动 作用 。要 把对 学 生顽 强意 志 , 拓 查 、 自我评 估 。 开展 师生 互 评 活 动 把 教 与 开 进 取 、 自强不 息 的精 神 以及 勇于 创新 、善 于 学 、 师 与 生 和 谐 统 一 。 合作的 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综合素 质 考 核的基 本 内容 。思想 教育 工作应 体 现在教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 育 工作的 各个环 节 中 , 是全 面实施 素 质教育 、 处理好四种关系 全 面提 高 教育 质量 的重 要举 措 。 2 1 既要继承 传统又要与 时俱进 . 在 教育工作 中 , 情景 引导法榜样 教育法等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 都 是高校 做好 思想 政治教 育的 宝贵 经验 。教 育 环境 的 日新 月异要 求 我 们必 须 解放 思 想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胆 创新 。包 括 思想 政治 教 育 工 科学 发展观 是我 们党 解 放思 想 、实事 求 与 时俱 进 , 是 与时 俱进 , 索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 义发 展 作 的 观 念 要 创 新 、 内 容 、机 制 要 创 新 、途 探 道 路 的 最 新 理 论 创 新 成 果 。 第 一 要 义 是 发 径 与 方 法要 创 新 。 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 可持 2 2 既要 理论学习又要加强 实践 . 实践是 检验 真理 的唯 一标 准 。理论 学 习 续, 根本 方法是 统筹兼顾 , 其外 延全 面 、内涵 深 邃 , 有极 强 的现实 方法 论意 义 , 科学 、 制 度 化 、经 常 化 、 规 范化 。还 需要 客 观 实 具 是 有效 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必须坚持 践 的有 力说 明和积极 支持 , 事实 更具说 服 力。 的基本原则。 要 有 目的 、有 计划 地组织 、安排 学生利 用假 通过亲 身 在工作 中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 期 或者社会实践 课程积极投 身社会 , 接触和认识 了解社会 , 获得充分的感性认 观 念 出现 的新 情况 、道德 观念 的 新变 化 , 深 体会 , 入探索思想 道德建设的新规 律 , 努力适 应学生 识 , 有利 于 大学 生 形成 、树 立 科学 的 理想 信 身心特点和接 受能力 , 积极研 究新时期 思想教 念 、增 强价 值 认 同 度 、 历 史 责 任 感 。 . 育工 作新 的 环境 、 任务 、特 点 和规 律 , 力 努 2 3 既 要加强 引导又 要强化管理 由于 人 生 经 验 、社 会 阅 历等 方 面 的 限 探索青少年 思想教育工 作的有效运 作机制 , 拓 宽德 育工 作的渠道 , 加强 德育在各学科 教学环 制 , 生的思维方式 、人生态 度 、行为 习惯具 学 节的渗透 , 并融合于学校各项工作中 ; 通过卓有 有 不成熟性和 未完善性 , 外在影 响使学生在 心 成效的思 想教育工作 , 带动 和促进素 质教育的 理 、认识 以及行 为上往往具有情绪化 、自我中 深化和教 育质量的全 面提高 。 心化和随 意化等特 点 , 要进行正面教育 , 积极引 1 1 以 “ 观”培 育为 中心 , 实加强 马克 导 , . 三 切 要循循善诱 , 以理服 人。引导学生 进行 自我 思主 义革 命理论教 育 教育 , 充分发挥学 生主动精神 和创造精神 。 . 正 确的 世界 观 、人生观 、价 值 观是 做人 24既要注重课堂教育又要发挥校园文化作用 继续发挥课堂教育继续作为主渠道的重要 之本 、素 质教育之基 , 学校 应以 “ 三观 ”培 育 为 中心 , 实加 强马克 思主义 革命 理论 教育 。 作用 , 切 还要发挥校 园文化导 向、 育人 、 凝聚、 开 加强对 青少年学生进 行爱国主 义、集体 主义 、 发等重要功能 。 优秀的校 园文化 与高校思想政 社会主义 的思想教育 , 抓关 键环节 、抓 教育契 治教育之 间关系密切 , 优秀 的校 园文化 为提 高 机 , 成教育热潮 。 形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实效性 创造 了积 极的 文化 氛 1 2 以课堂教 学为主渠 道 。 . 持续进行 思想政治 围 。 教育 在课 堂教学 中进 行思想政治教 育 , 具有时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 空大 、载体 多、方法新 、效果好 的显著特 点。 坚 持 “ 三贴近 ”原则 把课堂教学建设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 3 1贴 近实际 , . 体现 时代性和时效 性 道 , 求教师要 深入钻研教 材 , 要 深入挖掘教材的 由于 学生 生活 环境 的 变化 、外 来思想 文 思想教育因素 , 确立能力培养点和情感教育点 , 化 、校 园周边环境、网络的影响 、招生就业制 建 立起一个 完整的思想 教育 目标体 系 �
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学⽣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学⽣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号:团发[2004]5号(2007年1⽉修订)⽇期:2004年9⽉15⽇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顺应社会与时代的需求,以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为重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导向,探索建⽴⼀个科学、系统、可操作的素质教育实践体系,切实加强和改进我院素质教育⼯作,特制定本实施⽅案。
⼀、确定科学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全⾯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级专门⼈才,发展科学技术⽂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华⼈民共和国⾼等教育法》)、⾼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产、建设、管理、服务第⼀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标,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为本和科学理性,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向,落实党的教育⽅针为根本,全⾯提⾼我院素质教育的整体⽔平。
⼆、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标任务以加强⼤学⽣的政治素质、品德修养、业务能⼒、技能⽔平为宗旨,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流⾼级技能型⼈才为⽬标,遵循教育⽅针,遵守教育科学,尊重教育规律,开展多层次、全⽅位、⾼质量、有实效的素质教育活动,使学⽣学会做⼈、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提⾼学⽣全⾯素质。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措施(⼀) 发挥“两课”主渠道作⽤,培养学⽣树⽴正确的“三观”利⽤“两课”教育(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的爱国主义精神;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法论,帮助学⽣分析解决在校期间遇到的问题;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学⽣的⾃觉学法、守法、护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忠于职守、热爱劳动的品质;配之以⽇常的学⽣党建活动、团⽇活动、班集体活动、校园⽂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双⽂明”活动等,增强学⽣的社会责任感,全⾯推进学⽣综合素质的培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它能促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经过不懈努力,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既重视硬建设,也重视软建设,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了我校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全面繁荣。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成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分设施建设、环境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建设和制度建设五个方面进行。
(一)设施建设近两年,学校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先后建成综合办公楼、校园文化广场、德育长廊、畅想园,改建了植物园、校园围墙,基本建设体现中西合璧、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传统中寓于现代,科学中蕴含人文,为校园文化建设搭好了骨架。
同时投资建设了两个微机室、两个语音室、两个书库、三个学生阅览室、一个教师阅览室,改建了一个微机室、一个电子阅览室,新购图书两万多册,保证了师生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为教学现代化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环境建设我校环境建设以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浓厚、恬静雅致”的校园环境为目标,遵循“设计科学、规划合理、经济实用、整洁舒适”的原则,通过学校建筑物造型、绿色植物造景、人文景点设置,来塑造校园的整体形象,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试题及答案1
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试题及答案1辅导员技能大赛基础知识试题题库(一)填空题1.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2.高校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学生工作部门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
院(系)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
4.《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5.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6.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
7.凡受警告以上(含警告)处分的学生,取消当年所有评奖评优、申请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资格。
8.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
应当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9.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10.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一般应由有关校领导,_学生工作_、组织人事、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
11.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1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_敬业奉献_。
1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14.《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 __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15.班级、党团组织是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_自我管理_、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
安庆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安庆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真正把我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现提出如下意见。
1、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
我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理科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体现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3、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体现,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或分类。
因此,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师生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明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进而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4、当前,加强我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高的人文修养、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高素质的大学生。
5、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是: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有关名家、名著、重大历史事件及当代科技发展趋势。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舞蹈美育课程设置
Qu ly-oine d c t ni ie s is ai ・ re tdE u ai Unvrie t o n t
Z u P n — ig h e g— pn
舞蹈美育课程随着近年来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 开展 化素质 , 提高教 师 的文 化 素质 , 提高 大学 生 的文化 品位 与格 调。因此 ,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强调渗透 到专业教育之 中 , 强 调贯穿于人 才培养的全过 程 , 调通 过教 学过程 的整 体化 强 来 实现 , 注重潜 移默 化的 熏 陶和 知识 的 内化 过程 , 视课 内 重 外、 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实践 , 这些做 法有利于推进高 等学校人 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 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精神 。 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的养成和提 高也具 有重要的作用。文化 素质 教育一方面为学生 学好业务 打好 文化基础 , 有助于学 生理解 专业 知识 , 掌握专业 技能 , 另
高校 文化 素质 教 育 中 的 舞 蹈美 育课 程设 置
朱鹏屏
( 南京理工大学 体育部 , 江苏 南京 209 ) 104
摘 要 : 蹈 是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中 的 重 要 内 容 之 一 , 化 素 质 教 育 在 高 校 中 具 有 重 要 作 舞 文 用 , 蹈 蔓育 课 程 设 置 要 与 文 化 素 质 教 育相 一 致 的 目标 , 蹈 美 育 课 程 设 置 在 实现 途 径 的 多 舞 舞
维普资讯
17I 7
全国中文 I JJ 术百家2 6 第l 总第8 期 核, - 艺 ) T  ̄I 0 年 0 期 7
HUNDRED CHOOL N S S I ART
口
文章编号 :0 3—90 20 叭 一 17— 2 10 14(06) 07 0
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正文】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应当说进行素质教育我们已有很好的基础,我们从1995年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在高校中开展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几年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在促进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高等学校正在落实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仍应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以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指导和推进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使之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根据《决定》精神,以及几年来高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的经验,当前贯彻全教会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必须着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它特殊的内容。
我们一开始就提出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进行包括文史哲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修养、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教育。
对理工科学生主要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近年来,随着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又提出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应包括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格调。
这三个提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人才培养质量、师资保证和育人环境方面赋予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新的内容,成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们抓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和经验来看,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
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和具体方式涉及了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
各校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都积累了许多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有效做法,为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教育部16号文件解读
教育部16号文件解读1、16号文的全称及国家出台16号文的目的16号文全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这个文件的目的是正确引导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切实把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
2、教育部16号文也称“新九条”,其主要内容分别为:(1)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3)关于专业改革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4)关于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5)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6)关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7)关于师资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8)关于教学评估: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9)关于领导保障: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3、16号文件的“一个重点”、“两个要求”、“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一)、一个重点: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二)、两个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三个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1)、实践基地建设6个“要”:①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③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④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⑥要力争进入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点专业领域。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2004-12-13教社政[2004]16号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2)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
(3)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4)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文件[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文件[1]加强校园文化宣传的有关文件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依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为进一步浓厚校园学术文化氛围,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根据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结合侨校的实际,制定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文件。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和原则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校是继承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是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窗口,是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摇篮,校园文化是学生情感熏陶、心灵塑造、人格提升的主要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和理想、信念与追求的集中展示,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任务,格守“品行兼修,知行统一”的校训,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培育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整合创新功能,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民族文化和国际文化的统一,夯实民族文化基础。
要有计划地在校园重点传播中华历史文化,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滋养校园,同时积极引进生源地等国家和地区有特色的国际文化,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宝贵精神同人类一切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成果结合起来,扩大交流,博采众长。
二是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学术主导的原则。
以实施学术创新、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把崇尚科学、探索规律、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以人为本、关怀人性、明德求善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师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提升尊重人、关爱人、服务人的层次和水平,积极营造科学严谨自由的学术氛围。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要注重“三提高”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要注重“三提高”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示我们,在当前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重“三提高”,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自身的文化品位。
这是我们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1.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主要是指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文化品味和人文素质。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考和探索。
多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重理轻文思想,理工科院校只讲授本专业知识,文科学生也是只学专业不涉他类,造成许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的状况。
中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先生讲了一件发人深省的事情,他说80年代在美国时,有些华人教授给我提了一个意见,说大陆的教育有缺陷,培养出来的学生ABC很好,XYZ也不错,也懂得美元英磅,就是不太了解长城、黄河,不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知道《史记》、《四书》,这种人能不能为中国服务呢?能不能为中华民族出力呢?这使杨先生感到震惊,认为这种对生养自己的祖国的地理、历史知识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深厚感情的人,不是我们培养的对象。
而一些大学生的情况更是令人担忧,如有些学生只讲实惠不讲道德,只讲索取不讲奉献。
这些现象的产生当然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文化素质不高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从国际这个大的环境来看,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也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探索的热点。
据讲,1988年超过2/3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上发表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寻找孔子的智慧。
这句话很值得深思。
孔子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我们有的人把他忽视的同时却引起世界范围内许多教育家的高度重视。
现在世界上有些高度发达的国家,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日趋衰落,整个社会危机四伏。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当前,高校教育偏于重视科技素质的提高,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社会发展呼唤人文素质教育的回归。
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重视人文课程建设,加强学习儒家经典的引导;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优化人文环境;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校园文化以人文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
基于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高校人文教育的偏失有着密切的关联。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整合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求得实效。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从整体上看,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目前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育认识不到位,教育机制不健全当前,一些大学的行政管理者在对待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上,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很少有把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放到战略高度来思考和定位。
部分大学管理者认为“人文学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或者认为“人文学科教育在科技人才培养中无足轻重,充其量只是知识面的扩展,远非人才素质的必备要素。
”这种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使得部分大学管理者对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强调,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一些大学虽然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成立了人文素质教育领导机构,但由于缺乏经费和人员保障,加之在工作中没有形成科学的考评机制,致使工作开展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
2.课程设置不规范,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设置对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许多大学开始的《中国语文》《中国传统文化》等人文课程种类偏少,课时不多,不能满足大学生个体精神文化的需求;课程设置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适合大学生使用的人文课程类教材极其缺乏;教学管理缺乏长远规划,没有规定课程的具体学分要求,因人设课,随意性大,等等。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高校素质教育进程
2012年第24期总第326期前沿Forward Position No.242012Sum No.326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高校素质教育进程王延鹏李昕南(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132012)[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了影响高校发展,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方面。
如何进一步认清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意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
文章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进行详细地阐述,并对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高校素质教育进程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12)24-0210-02[作者简介]王延鹏(1970—),男,吉林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法学硕士,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昕南(1984—),女,吉林长春人,东北电力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在高校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反映着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和行为规范,是一种特有的团队意识和精神、人为氛围,以及各项活动具有的校园特色的主导性与多元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稳定性与可塑性等相结合的文化类型。
作为高校育人环境综合体的校园文化,它从思想、文化、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与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高校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同时承担着文化的传播、创造、发展和创新,校园文化既与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社会主导文化相适应,同时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在新的时期,校园文化这个概念已经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它广泛渗透于学校思想与教育、教学与科研、生产与生活及师生参与的各项科研、文化、体育等活动中,其中重要的是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
关于1998年我省高教改革的几个问题
关于1998年我省高教改革的几个问题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一年。
1998年我省高教改革要有大的进展,工作中要做到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动力,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分析我省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主要矛盾和问题,坚持以教育思想改革为先导,积极推进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两课”改革要抓出实效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包括许多方面,关于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省高校工委还要专门研究。
在这里我着重讲一下“两课”改革的问题。
“两课”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在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高校能否建设好“两课”,是关系到高校能否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年青一代和党的基本路线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重大政治问题。
因此,高校的各级领导和广大“两课”教师要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认识“两课”教学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把“两课”教学当做一件关系到高等教育、教学全局和国家未采前途与命运的大事来抓并抓出实效。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并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这为“两课”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改革内容。
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两课’’改革。
为此,要加强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的“两课”建设,引导学生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更好地做人、做事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要大力推进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有效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要加强“两课”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省、校两级培训网络。
教育厅关于加强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通知
教育厅关于加强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通知各位院校领导、教师、职员及学生: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全面加强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我教育厅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与要求,特此通知如下: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支持。
各职业院校应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师资的培养与选拔,确保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人文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与学生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职业院校应依据学生培养目标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教育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素质。
同时,要注重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设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职业院校要创设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培养综合素质的机会。
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社会经验。
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为了确保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职业院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考评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动态变化,避免简单地以成绩论英雄,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
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与支持。
职业院校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机制,引入社会资源,举办多样化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
通过与社会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六、加强宣传与督导职业院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宣传,推动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1.03.16•【文号】教社政[2001]1号•【施行日期】2001.03.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1年3月16日教社政〔2001〕1号)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性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要怎样培养有素质的人才
大学要怎样培养有素质的人才未来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集中表现在科技和文化上,而科技和文化的竞争必然依赖于人才的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高水平文化知识的人才,而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乐于奉献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担负着这一历史使命,所以要转变教育观念,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出一批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标签:素质;人才;大学;文化;教育作为当今大学生的一代人,他们是青年的主体,是未来社会前进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理所当然会受到国家和社会更多的关注。
虽说如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罕有资源,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获得优厚的待遇,但是,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拥有高水平的文化知识等这些特点仍使很多大学生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另眼看待。
可是,冷静思考,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所谓的特点已不再是大学生的优势,难道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文化知识就一定能成为人才吗?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我们培养的学生数量提上去了,但是否能很好地保证质量,真正为国家建设输送人才呢?我想,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本世纪之交,我国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了新世纪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把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近几年,“素质教育”更是被频繁提及,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高等学校又将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呢?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这是对”素质”一词经过几年来的探讨和实践,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一种界定。
首先,作为心理品质,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
其次,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知识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但只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较高的素质。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面对新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示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2、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导读:本文是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希望能帮助到您!春节前夕,连续发生了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排名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将母亲打死;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中学两名初三学生因勒索钱财将一同学砍死;还有河南省安阳市一学生家长,因其子未被评上“三好学生”和未当上少先队大队长,竟带人打了班主任等多起事件。
这几起事件,我们一方面既感到震惊、痛心,同时也使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工作进行深刻反思。
这几件事从表面看是偶发的刑事案件,但从深层次看,它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一种反映。
具体讲,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欠缺,特别是法制教育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知识教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倾向还很严重;社会教育的大环境还存在一系列刻不容缓的问题,宣传武打、凶杀等暴力内容的小说、光盘、杂志依然充斥着市场,电影、电视媒体也时常播映带有这些内容的节目,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家庭教育问题更为突出,家长们自身存在的狭隘教育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陈旧的人才观导致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和能否升学,不关心思想品德等其它方面的教育,教育方式、方法又失之于简单,因此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由于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不仅要学习学校的课程,而且课外还有繁重的额外负担,结果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未能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反而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甚至产生了许多悲剧。
由于我国人口多,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多,社会就业压力大,这种就业压力过早地在学校引发了升学竞争,尽管我们采取了诸如扩大招生规模这样的措施,但很难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高屋建瓴,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强决心和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切与期望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钟 秉 林提 要 本文根据作者1999年9月27日在教育部召开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全教会精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
共分三个部分:第一,进一步提高对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第三,进一步做好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建议和要求。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文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作 者 钟秉林,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教授 在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在这个会议上江泽民同志等中央领导作了重要讲话,会后正式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这个决定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求真务实,是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第三次全教会的召开,为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今年高等教育战线上的大事比较多。
元月1日《高等教育法》正式实施。
今年上半年经过国务院审订批准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第一批经费已经到位,教育部各有关司局正在围绕着这个行动计划进行具体的项目论证。
在这种情况下,又召开了第三次全教会。
这些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期。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是我们贯彻全教会精神的重要任务。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可以说从1995年开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试点阶段,在52所高校进行了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
各个试点院校积极探索,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部在试点情况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在去年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之后正式颁发,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二阶段是推广阶段,以去年的成都会议为标志。
我们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聘请了一批专家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工作。
在高等学校建立了32个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现在这些基地的工作已经正式启动。
另外,我们借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机会,各个学校结合修订新一轮的教学计划,使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进入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与此同时,我们提出了文化素质教育要做到“三提高”,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味和格调。
实践证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这次会议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研讨会,主题是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就此我想讲下面三个问题。
256/1999 高等教育研究一、进一步提高对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习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认识。
首先,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促进社会协调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当今世界科技日益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财富也迅速增加,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巨大改善。
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危机和问题。
像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曾经指出的,现在的许多教育过高地估计了提高才能的重要性,而损害了其他更有人性的品质。
在一些发达国家,掌握高科技或者是生活在高科技社会当中的人,由于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往往造成素质上的缺陷,个性发展上的畸型,导致精神空虚,人格堕落,人际关系冷漠,甚至异化为所谓“经济动物”、“科技奴隶”或者是“智能强盗”,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影响社会的协调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教育家、科学家以及国际教育组织纷纷发表谈话、宣言,大声疾呼要加强人文教育,呼吁重视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
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富尔曾经提出要把学会关心作为21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强调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等等。
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高等教育要使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传播和发扬光大,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在去年北大百年校庆举办的国际大学校长论坛上,很多著名大学的校长在展望21世纪人才培养战略以及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时,都强调要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
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告诉我们,在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正在建设现代化的中国,为避免重蹈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当中的一些挫折,少走弯路,就必须从现在起,高度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促进高科技和高素质的统一,培养出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质量的人才。
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发挥先导性的作用,促进我国社会的协调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江泽民同志还特别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大作用。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的人才。
尤其是对于强化青年一代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等学校既是培养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摇篮,也是科学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基地。
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一方面是要学习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传播和继承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是要促进知识的创新,发展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这两个方面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等学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在继承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弘扬和塑造我们的民族精神,建设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高等学校的重大历史任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应有的内涵,有利于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
另外,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强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历史悠久,在教育方面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优势,这些都是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宝贵资源。
而通过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能够使这些宝贵资源在人才培养中发扬光大,并且与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以及时代的精神完美地结合。
这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使我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们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对于推动高校改革,特别是在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高26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等学校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应该把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以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推进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和第三次全教会决定中所强调的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要重视影响他们一生轨迹的人格的培养。
因此,高等教育要面向社会,坚持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的统一。
这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相统一的体现。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素质教育思想,并以此指导高等学校的改革,就能使我们的高等教育面向未来,走向并适应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现实和未来的维度。
今天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既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要适应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使我们的高等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当中重要的一部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更大的程度上适应未来社会的特点和需求。
如果我们经过努力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所讲的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就会得到历史的证实。
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第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是为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能够跟上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关注人才素质培养的改革发展趋势。
这几年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确实起到了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作用。
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它特殊的内容要求和独特的价值。
江泽民同志今年元月31日视察内蒙古大学时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很重要,应当好好抓,理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人文方面的知识,文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既是对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肯定,同时又明确指出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开始时,就明确指出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即在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大学生学好专业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包括文史哲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修养、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教育,对文科学生还要加强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从而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随着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又提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应该包括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味和格调。
这三个提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人才培养质量、师资保证和育人环境等方面赋予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新的内涵,成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方方面面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这项工作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从我们这些年抓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和经验来看,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和有效方式。
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求、实施途径和具体方式涉及了高等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院校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当中都积累了很多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有效作法,为高校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