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合集下载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3、2001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合作 组织”属于
A、区域经济集团 B、军事合作组织 C、区域政治集团 D、具有广泛合作领域的区域合作
组织
4.下列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哪一项 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
A、独立自主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对外开放
5、当前,我国政府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关 系的只要战略意图是( )
新时期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外交环境的变化 外交思想的变化
外交政策的 变化
1984年邓小平接见尼日尔元 首赛义尼时说: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 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 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 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问题:中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他 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什么关系?为 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
2004年11月 APEC第12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在智 利首都圣地亚哥举 行。
2005年11月, 在韩国釜山举行 的第13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
2003年,APEC 第11次领导人 非正式会议在泰 国曼谷举行。
2002 年 APEC 第10次领导人 非正式会议墨 西哥举行。
2001年10月,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 中国上海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课堂讨论
《辛丑条约》签定
从清政府的“量中 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 心到”孙中山的“凡清政府与外 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再到今天中国奉行“和谐外交 ”的政策,多次向世界郑重宣告: “中国永远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是世界的威 胁,而是世界的机遇。
通过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 论?谈谈你的看法。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与斯大林在莫斯科合影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总理(左3)举行会谈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等步入日内瓦会场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1955年4月17日)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国际形势 的变化
邓小平的科学论断
国内形势 的变化
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
1、维护世界和平 2、为现代化建设 外交目标 争取和平的国际 环境
①主要因素: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内社会主 义建设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②国际因素:从国际形势的发展看,趋向缓和,多极 化趋势出现。欧共体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世界 力量不断壮大,有力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阅读材料: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和 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 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 情势。„„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 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 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请回答:联合国最根本的宗旨是什么?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中国为什么要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 外交活动?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不结盟)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 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对霸权主义 。通过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 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从而为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和平 稳定的国际环境。
C、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 C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5.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是 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历史
随堂训练
编者选题表 题号
知识点
外交政策的调整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 、2 3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综合
4
5
6
历史
一、选择题 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A.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B.不结盟 C.改革开放 )
历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关系怎样?这种关系对中国有
何影响? (2)21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又有何新的发展?其出发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世纪在中俄关系的改善过程中,俄罗斯在哪些方面体现
出其诚意。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俄)关系的演变。第(1)问据“《中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可判断中苏为同盟关系,这对于成立初受到西 方封锁敌视的新中国有保障国防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第(2)问据
他们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努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 的新时期,外交事业也进入了全方位的外交时代。下面我们就一起领略改革 开放以来的外交风云。
历史
课前预习
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 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 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通史坐标:
历史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以下史实中能体 现的是( 力 )
①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做出了积极的努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3

学以致用
古人云:“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 高一新生,初来乍到的你,如何与来自各地, 性格各异的同学相处呢? 友情提示: 1、多交朋友,少树敌
5、自尊和尊重他人 2、求同存异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和平共处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一)
序 时间 号 1 1949 年 外交成就 历史意义 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打破了美国 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巩固了中苏两国人 民的团结。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促进中国 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中国维和部队所到之处都以严明的纪律,高 尚的风格和高超的技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 “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资料:1985年中国宣布单方面裁军100万, 1997年又裁减50万。2003年江泽民在国防科技大 学庆典活动时又宣告到2005年再裁减20万,至今 中国共裁军173万。
重要论断:
和平与发展是当 代世界两大主题。
一、外交关系的调整
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改革开放后,中国面临着怎样的新的内 外形势? 2、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有哪些方面? 3、如何理解中国对外关系方针的调整与国 内工作重心的转移之间的关系?
1984年邓小平接见尼日尔元 首赛义尼时说:
6
7 8 9 10 11
1972年
1972 1978 1979 2001 2001
改善了中美关系,打开了中国 中美《联合公报》 外交的新局面。 中日《联合声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建交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改善了中日关系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 安全与稳定。
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强与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 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图1:新中国初毛泽 东与斯大林握手
图2:20世纪70年代 图3:2000年9月联合国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1)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三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状况怎样?
“一边倒”。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 生的人民政权巩固。 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长期以 来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 一超多强;出现多极化趋势。
(5)对外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出发点
二、外交成就
(一)活跃的多边外交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3、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1)参加 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成就 阐述中国关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 加强联合国作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立 场;中国倡议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历史上首 次会晤,发表会晤文件。 4、影响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 对 外 关 系
新中国成立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 “一边倒” 针和实践 《中苏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日内瓦会议 走向国际舞台 万隆会议 重大突破之一 ——重返联合国
外交关系 的突破
重大突破之二 ——中美关系解冻 重大突破之三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调整依据(背景)
(1)国际形势的发展 (2)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调整内容
(1)对战争与和平做出科学判断是确定对外关系出发点 (2)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

必修一专题五3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复习)

必修一专题五3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复习)

⒋背景(依据、形势)? ⑴国际:形势变化的结果
80S美苏缓和,第三世界壮大,90S两极 格局终结,新旧转换,多极化趋势发展。
⑵国内:改革开放、社建设的需要
⑶认识: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 题的科学判断
外交活动的成就 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跃的多边外交 江泽民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 表现: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活动
“三” ⒈开展活跃的多边外交
以联合国为中心
⒉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以亚太经合组织为标志
⒊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以上海合作组织为标志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 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表现在 ①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 动 ③在APEC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④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6日上午在纽约 联合国总部开幕,160多个国家的 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会。
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合影
外交活动的成就 ⒈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跃的多边外交 论坛性地区经济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出席《上海合作组织 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区域集团) 签字仪式的与会国元首签字后举杯庆贺。(中俄哈塔吉乌) 表现:
1993年出席首次亚太经合领导非正式会议,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第九次领导非正式会议 2001年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五国机制到区 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大小共倡、 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2004年APEC峰会在智利举行,智利推出的民族服装源自智利的 1993年,首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召开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第九次领导非正式会议 “牛仔披风”,每件衣服需要巧妇连续工作四个月时一边倒——全方位” ⒈二个坚持的原则? 独立自主原则 重意识形态——重国家利益 重安全——重发展、重和平、树形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 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三 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推行国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 外交
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调整 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A、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B、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
C、促进第三世界国家团结
D、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下列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中, 哪一项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 A、独立自主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专题三第三节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思考: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际、国内 形势的变化
国际上美苏争霸战略态势改变,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经济、科技成为国际关系中关键 因素 我国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需要稳定、和平环境
国家实力
国家利益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
D、对外开放
4、2001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合 作组织’属于 A、区域经济集团 B、军事合作组织 C、区域政治集团 D、具有广泛合作领域的区域合作 组织
1)国际 A:美苏争霸,相对均势 B:多极化趋势出现 2)国内 改革开放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 2、依据:(出发点) 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 这几年我们 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判断 仔细地观察了形势 ,认为 世界战争 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 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但真正大 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有两 个,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 问题。 ——邓小平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基础:
和开展多边外交;
2、成就:
1)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上海五国机制”到上海合作组织 补 3)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充 4)加入WTO (2001)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26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26张)

2.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材料一:中反国永对远霸不权会主称义霸,,永远不会欺侮 别人,永远维站在护第世三界世和界平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材料二: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
自主的,是真正不的结不盟结政盟。策中国不打美国牌,
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材料三:任何一个国家,孤立起来,闭关自守
OVER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中国积极参加世界维和行动
活动2.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成员国:6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 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总面积:达3018.93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面 积的3/5; 人口:14.8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4,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多极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材料一 (1984年)我们曾经谈到战争危险,现在我 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点变化。我们感到战争危险 仍然存在,仍要提高警惕,但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因 素在增长。 材料二 (1985年)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 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卢敏
课程标准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 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 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 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新时期对外政策的调整
新时期,新中国面临着怎样 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
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
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推行新型的区域合作

第三课时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因.

第三课时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因.
材料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 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材料三:任何一个国家,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 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发展
美苏激烈争夺
二、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1)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上海合作组织 A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 B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 C推动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材料一: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 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 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Hale Waihona Puke 2001年 推动“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 6月 织——上海合作组织。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2001年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 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 共同繁荣”。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 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
1996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0年6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 月 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月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中法俄英美首脑历史性会晤
新时期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活动大事记
1993年 江泽民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6年 中国等五国元首上海会晤并确立“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 中国第一次举行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亚太经合 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完整版)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完整版)

国内
材料一:1988年邓小平会见外宾说:“世界上现在有两 件事情可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 国际经济新秩序。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 导国际关系的准则。我们向国际社会推荐这些原则,这 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赞成的人会有不少,但只有高度 的智慧和战略的胆识,就一定可以完成。” 材料二 :(1984年)我们曾经谈到战争危险,现在我 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点变化。我们感到战争危险仍 然存在,仍要提高警惕,但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因素在 增长。 材料三:(1985年)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 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表现: 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 2、影响: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的 建设性作用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基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和开展多边外交
2、事例:
(1)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自1989年11月成立以来最高级别的会议 (2)2001年10月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举办: 10月,上海 2001 年102001 月2 年 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
2. 调整的基本依据
1
制约战争的 力量有发展
3
维护世界和 平有希望
2
不发生世界 战争有可能
4
和平与发展是 时代的主题
3.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01 02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奉行真正不结盟政策(具体体现)
03
坚持对外开放
探究
中国外交关系的方针调整与国 内工作重点转移有何关系? 调整是国内工作重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的要求和反映
1985年5月,邓小平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 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北京会晤,在经过近三十年的波折后中苏双 方宣布关系实现正常化。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活动大事记
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
1981年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 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0年6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 月 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01年 12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 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 中国始终( )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 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 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 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 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 经济改革 •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 结盟政策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 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 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 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点拨】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 问题看法的改变,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其他三项发生时间 与1985年不符合。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高瞻远瞩地对世界局势 作出正确判断,这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理论,不仅极大地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而且也为我们正 确处理我国在21世纪的建设与安全问题上提供了理论指导。本题 中ABD三项都可以逐一排除,A项美苏关系全面缓和说法与事实 不符;B项说法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 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改革开放的方针确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 全会。据此,本题选C项这一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正确理论思想, 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 环境。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加强联合国作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立场;中国倡议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历史 上首次会晤,发表会晤文件。
4、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基础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和开展多边外交
•2、参加、召开亚太经合组织 (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前提)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活动大事记
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
1981年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
意义
①丰富了有中俄创始的以结伴而不结盟 为核心的新型的国家关系。
②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 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的区域合作 模式。
③对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前提)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3、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1)参加
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成就
①阐述中国关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民主 化、加强联合国作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 原则立场;②在中国倡议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 举行历史上首次会晤,发表会晤文件。

高中历史 专题5 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精美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5 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精美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问题思考 1.为什么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 为什么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 提示 联合国的宗旨、 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 外交政策相一致; 外交政策相一致;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有助于稳 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1993年11月,中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1993年11月 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 西雅图 出席亚太经济 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10月 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10月,中国 上海 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该会议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该会议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2.推进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概况:1996年 中国、 (1)概况:1996年,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在上 概况 海会晤,形成了“ 海会晤,形成了“ 上海五国机制”;在中国推动 下,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 2001年 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 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 上海五国机制” 为区域性的多边合作组织—— 为区域性的多边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 答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地参 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组织的活动。 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组织的活动。在历届 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会议上, 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会议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的和平外交政策。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 国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 国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 解决而积极努力; 解决而积极努力;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作出自己 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 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关多边国 际机构中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 际机构中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并采取了 一系列促进裁军的积极行动, 一系列促进裁军的积极行动,作出了真诚而有效的努 力;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还积极地为建立公正合 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 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奋斗, 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奋斗,提出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 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的主张。 济新秩序的主张。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五六十年代)
三大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走向国际大舞台 重返联合国 中美建交 中日邦交正常化
现 代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外交关系的突破 (六七十年代)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改革开放后)
外交政策的调整 成就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 体表现( ) A、改革开放政策 B、不结盟政策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活动大事记
1971年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 位得到恢复
1973年 1980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 议;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 代表权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1年 1984年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 组织,建立于1989年,中国于1991年加入. 该组织的宗旨和 目标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 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目前共有21个成员国,拥有世界世界人口的45%,国 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55%,贸易额为世界总额的 46%。每年一届部长级年会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多边外交 联合国有四个主要宗旨
(一)、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1、维持世界各地和平; 2、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江泽民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3、帮助各国共同努力,改善贫困人 民的生活,战胜饥饿、疾病和扫除 文盲,并鼓励尊重彼此的权利和自 由; 4、成为协调各国行动,实现上述目 标的中心。
2.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 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毒品走私、非 法贩运武器和其它跨国犯罪;

第三节 新时期外交与成就

第三节 新时期外交与成就
参加万隆会议
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恢复在联合国合 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法席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空前提高 中美《联合公报》改善了中美关系,打开了中国外交的 新局面。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二)
序号 时间 7 8 9 1972 1978 1979 外交成就 中日《联合声明》 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建交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历史意义 改善了中日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1、原因
国际因素:国际秩序中多极化趋势出现 主要因素: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工作重点转 移到经济建设——最主要原因
2、调整表现: (1)邓小平提出新论断 认识到和平 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外交任务变化:为建设创造和平 环境 (3)实行不结盟政策(新时期中国的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4)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出发点
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
介绍: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
简称APEC,成立于1989年,亚洲太平洋 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 1993年出席会议(自89年成立以来举行 的最高级别的会议) 2001年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
P97——三点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一)
序 时间 号 1 1949 年 外交成就 中苏建交 历史意义 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打破了美 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巩固了中苏两 国人民的团结。
2 1953 年 3 1954
4 1955 年 5 1971 年 6 1972 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促进中国 项原则 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945-50年代中期的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
1、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 ◆雅尔塔体系、奠定两分天下基调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 ◆1947年9月,共产党与工人情报局建立 ◆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提出 ◆1949年1月,经互会成立 ◆1949年4月,北约建立 (1955年5月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1955年5月,华约建立—两极格局形成
三、70、80年代的国际局势与70年代的中国外交
◆从尼克松主义(战略收缩)里根主义(对苏强硬) ◆勃列日涅夫由“和平共处”到“积极进攻战略”、军备竞赛和对外 扩张到“戈氏新思维”。 ——70年代美苏关系趋向缓和、80年代则趋向对抗升级——
◆中苏交恶(缓和) ◆1971年10月,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9月,中日建交 ◆1979年1月,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从1970-1975年,有近60个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兴起了与中国建 交的热潮
史料二:周恩来万隆会议上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 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 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亚1非)绝根大据部材分料国并家结有合共所同学的知历识史,遭指遇出,中应国在与尊苏重联各签国订差友异好的同基盟础互上助加条 变约强化的合:目作由的,“。即一“边求倒同”存发异展”为。“求同存异”,扩大了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范围。 意( 维义2护:)国不史家仅料独保二立证表与了达安万了全隆周,会恩巩议来固的怎新顺样生利的政召外权开交;,思且想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 ( 落3实)“根一据边史倒料”一和、“二另,起我炉国灶的”外的交外方交针方有针何;变化?具有哪些意义? 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 维护和平;
历史概念:
1、“雅尔塔体系”
2、“冷战”及“冷 战”时期
3、杜鲁门主义、马 歇尔计划、华约
4、两极格局、多极 化趋势
5、“一超多强”…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外交
49年-50年代中:美苏‘冷战’下的中国外交
50年代中-60年代末:国际环境恶化下的中国外交
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下的中国外交
80、90年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下的中国外交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 政》中宣布新中国将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 平民主阵营的外交方针
◆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也1是95新4年中,国参成加立日内后瓦的会外议交从意识形态 ◆的1外95交5年开,始参走加向万隆国会家议利益的外交时期
◆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3年12月14日 -1964年2月29日,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欧14国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外交
二、阶段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 1.世界形势: 美苏争霸、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美关系 继续对立。
2.外交策略: “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革命外交)与“一大片” (反对苏联和美国霸权主义、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关系)
主旋律:美苏两极主导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主要内容: 1、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分天下” 2、美苏“冷战”——两‘极’对峙的主要形式 3、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两极格局
90年代后的世界格局
主旋律: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局部动荡、恐怖主义依然存在
主要内容:“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欧共体建立
◆而1中959国年的6月外20交日苏与军新单中方面国撕初毁期了国的防形新势技术相协比定更,拒加绝严提峻供原,子既弹要样品反和美生产技术 ◆(1帝960),,苏联又在要新反疆挑苏起(边修境冲)突;事同件,时中与苏广关系大恶亚化非。 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二、50年代中-60年代的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
◆赫鲁晓夫上台后,一改斯大林时期的强硬态度,提出“三和”外交方针
◆艾森豪威尔上台后,提出实行“新面貌”的外交战略,提出“大规模报复政策”。
◆这1一959时年期,美:苏举行戴维营会谈,这是战后两国首脑的第一次会谈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美于1苏守963之势年间。,美的但苏对在签抗美署了有苏部所 争分缓 霸禁止和 下核, 出试现从验的了总条多体约极来化看趋,势美(国资处本于主攻义势阵,营苏的联三处 ◆足肯鼎尼立迪、局约面翰、逊时新期兴:民“以族实国力家求和的平独”立的与外交不战结略盟和“运灵动活的反应兴”起军事等战)略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外交
一、阶段一:1949~1955年 1.世界形势: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 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 2.外交策略: “一边倒”到“和平共处”“求同存异” (意识形态) (国家利益) 3.外交成就:与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步入国际舞台
史料一: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 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 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 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 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与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外交
新中国初期 50S中-60S
70年代
中国外交
新时期
1945 1945-1955年
1960S-19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
1991年—
通史构建,专题突破
二战后-91年
国际格局
“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主要 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的。
二战后—90年代初的世界格局
这是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和战后初 期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出现时期。
2、中国外交
◆中1国94从6年国11民月政南京府国的民屈政辱府外与交美国走签向订独立 《自中主美的友和好平通外商航交海,条新约中》国开始走向国 ◆际舞19台49年时3期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提出“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客” 的外交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