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1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25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25

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下图能正确表示7月份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单位为hPa)分布及P地风向的是( )解析:7月份,亚欧大陆受热快,气温高,形成低压中心,太平洋形成高压中心,风由海洋吹向陆地,P地盛行东南风。

答案:D读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第2~3题。

2.此季节,南亚盛行( )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3.当图中甲气压中心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华南地区,其所控制地区的天气状况应为( )A.高温晴朗B.阴雨连绵C.高温多雨D.低温晴朗解析:第2题,图示季节亚洲大陆形成低压中心,为北半球夏季,南亚盛行西南风。

第3题,当甲高压中心西伸到我国华南地区时会形成伏旱,华南天气为高温晴朗。

答案:2.A 3.A读某月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完成第4~5题。

4.该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5.影响23°26'N纬线上气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差异B.纬度高低C.海陆分布D.距海远近解析:从图示看出该月份亚欧大陆形成低压中心,最可能为7月。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其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答案:4.C 5.C6.下面为某区域等压线图(单位:hPa),若A点数值为1 012,B点数值大于1 020,那么关于C、D两地风向正确的是( )A.C地常年盛行东南风B.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C.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D.D地常年盛行东北风解析:此图为北半球夏季,D地此时吹西南风。

答案:C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完成第7~9题。

7.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8.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9.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B.正值1月份左右C.C地形成高压中心D.B地寒冷干燥解析:第7题,根据海陆轮廓判断,A位于中国东部,1月盛行西北季风。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题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题

. 必修1: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B .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C .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D .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2、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B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南侧是信风带C .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D .极地东风的实际风向是东北风3、关于近地面的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B .地转偏向力能改变大气运动的方向和速度C .如果没有摩擦力,则大气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垂直D .如果没有地转偏向力,则大气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平行 4、如图中,A 、B 、C 、D 、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5、下列辐射按波长由短到长的排序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 B.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C.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D. 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6、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的是下列中的 A .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B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C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D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2002年春,上海市在进行取消统购粮后的城市新规划设计时,决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大搞植树造林。

读下图回答7~9小题:7、根据城市环流原理,上海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在A .农村B .近郊C .郊区D .市区 8、造林重点区对上海市的作用是A .涵养水源B .保持水土C .降低噪声D .净化空气 9、上海的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A .气温高,气压低B .气温低,气压高C .气温低,气压低D .气温高,气压高据南通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10~12题:10、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 .反气旋造成B .气旋造成C .冷锋造成D .暖锋造成11、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A .气流下沉造成B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12、此系统易造成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13、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 .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C .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14、下图是关于气旋、反气旋示意图,正确的说法有A .天气系统①在北半球叫气旋,在南半球叫反气旋B .图②是反气旋,出现在南半球C .图①④分别是北半球的反气旋和气旋D .图③强烈发展可成为影响我国的台风15、下列关于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B .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6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6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①____________。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部分被大气②________或③________,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④________和⑤________。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⑥____________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⑦________。

4.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⑧____________。

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⑨____________。

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⑩____________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3.由于⑪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⑫________的形式。

4.地面⑬____________,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就会减小,形成⑭____________,上空的空气聚集起来,密度增大,形成⑮________;地面⑯__________,近地面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聚集起来,密度增大,形成⑰__________,上空的空气流出,密度减小,形成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B.②和③较小C.③和④较小D.③和⑤较小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B.①大③小C.③小⑦大D.④大⑥小知识点二热力环流读图,回答3~4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二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二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最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2—27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高层大气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C.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D.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3.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1题,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能够吸收紫外线,导致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第2题,对流层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底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极光出现在电离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

第3题,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距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故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2.C3.D甲图为南昌附近的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据此完成4~5题。

4.乙图中()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5.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

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月至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4题,由乙图可判断出,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②表示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③表示大气逆辐射,白天和夜晚都存在;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是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3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3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读图,完成第1~2题。

1.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①B.增强②C.减弱③D.增强④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解析:第1题,图中①~④的含义分别为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人造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

第2题,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量,不增加或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1.D 2.D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关系为(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D.甲>乙>丁>丙4.若图中甲、乙为近地面,图中的环流表示的是黑夜的山谷风,则表示山坡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第3题,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甲地有下沉气流b,而乙地有上升气流d,则说明甲地相对较冷,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而乙地相对较热,气流上升,使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同高度的甲地低,因而甲、乙两地的气压关系为甲>乙。

甲、乙两地上空的丙、丁两地,由于b、d垂直气流运动使丙处气压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低,而丁处气压则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高,故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丁>丙。

又根据同一地点随高度升高气压递减的原理,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乙>丁,所以选D项。

第4题,若图中表示黑夜的山谷风,山坡夜晚气温低,气压高,风从山坡吹向山谷,所以表示山坡的是甲地。

答案:3.D 4.A5.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

这种风是因为在不太高的寒冷高原上的严寒空气,受暖海面上暖低压的吸引倾泻而下的一种极严寒的地方性风。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27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27
师:若考虑公转这一因素,三圈环流所造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何变化呢?试结合教材图2.11进行归纳。
生:地球公转→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 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三)课堂总结、点评
方法
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应用知识分析气候的多样性、复杂性,树立应用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念。
教学
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
教学
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
课型
新课
主要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
模式
参与式
教学手段与教具
PPT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补充修改
(一)引入新课
讲述故事:“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大家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学习本节知识,帮大家解开这个迷。
师:将地球的半面展开,形成一个地平面,再将它转为水平放置,那么请大家看看这个图与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热力环流图有何联系呢?
生:图中的赤道就是我们所说的A点,两极相当于B、C两点,那就是一个简单的热力环流了。这个就是地球大气环流的基础。综上所述,赤道和极地间形成了“单圈环流”。
过渡:但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地球是不断转动的,去掉地球不自转的假设条件,仍假设太阳直射点不移动、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10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10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2.1.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使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4.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

5.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3.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难点】12【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设计】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学生回答:因为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是物质的和运动的,所以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一(学生回答: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惟一确知有生命物质的天体)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探讨地球上的大气。

【板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介绍】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29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29
(2)单一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A.所属热量带:温带;该气候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较差较小。
B.总结:该气候终年在盛行西风(大气环流)的影响下,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mm之间,且全年分配较均匀,终年温和湿润。(结合教材案例一图2.16的伦敦直方图,分析其气温、降水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特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那么,日本的氢气球炸弹可以漂洋过海到美国的原因大家应该非常清楚,由于日本部分与美国大部分国土位于北纬40°到60°之间,处于西风带,而日本在美国的西面,因此日本的氢气球炸弹可以飘到美国,对其造成威胁。
B.特征: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暖多雨。
C.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主要分布区: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端等地。
D.有哪些代表性的城市?--------罗马、雅典、伊斯坦布尔、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墨尔本、帕斯、好望角、开普敦等。这是唯一一种夏干冬湿的气候类型,大家要认真理解记忆。
师:我们在描述气候特征的时候,若在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单一,其气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样”来描述;若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复杂,气候特征可用“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来描述。
(1)单一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问: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即南北纬10度之间的广大地区,气温会有怎么样的特征?
2.2气压带与风带教案
编写时间:年月日学期总第课时授课者
课题
气压带和风带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主备人
集体备课教师




知识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7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7

2.1 热力环流教案一、教学准备:(一).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普通全日制高级中学,学生原初中地理的学习乃至高中其他文科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学习存在较多的问题高一新生的物理基础知识还不是十分好,要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必须掌握物理学习中有关“大气受热不同对气压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常言道:“牵牛要牵牛鼻子。

”要突破教学难点,就要抓住关键,搞好关键知识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和例子的分析来理解“热力环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教材分析热力环流的学习过程中,既要用物理知识来理解环流的形成过程中气温、气压的关系,又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来理解气温、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教材的编写明显是建立在初中物理之上的,且是建立在对气温与气压关系已掌握的基础上的。

教材没有解释空气受热就上升、冷却要下沉的根本原因,特别是新教材,对热力环流的描述不到二百字,文字基本是对结论的阐述。

上课时如不把温度与空气运动方向的关系;温度、高度与气压的关系给学生讲透,学生学的过程就会云里雾里。

(三)、设计理念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教学目的,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等。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运用热力环流实验来观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2、过程和方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自主学习或是与他人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37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37

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分析】这是课程标准中“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一条标准的要求。

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1、阅读图表资料,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周期,并据此归纳各时期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2、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3、根据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不必具体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但在教学中要强调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加剧作用。

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并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1、教材的顺序是:(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以阅读的形式解释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2)图文结合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以“活动”的形式预测其它可能影响。

(3)以角色模拟的形式说出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2、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学生认知规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组教学的顺序——先由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欲望,探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推测其可能影响,最后寻找解决措施。

【三维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知道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5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5

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学习目标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原理,掌握风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某地风向。

一、水平气压梯度力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①____________,只要它存在于水平面上,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②____________流向③____________的力,这个力称为④____________。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1.大气的水平运动叫做⑤____,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⑥__________________。

2.促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离的力,叫做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⑧______________,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⑨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知识点一水平气压梯度力1.下列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B.由低压区指向高压区C.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平行D.运动方向与等压线斜交2.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因素是( )①地转偏向力②摩擦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惯性离心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知识点二大气的水平运动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是( )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 )A.a b c d B.a b d c C.b a d c D.c b a d5.图中决定风力大小的力主要是( )A.a、d B.c、d C.a、c D.b、d方法技巧练一、风力大小的判读1.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方法技巧风力大小的判读,可从以下方面分析:①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38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38

2.4全球气候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概念。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教学设计】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近代气候变化。

2.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特点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

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从地区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从季节分布看,我国冬季增温最明显。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全球变暖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是海平面上升,并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和整个水循环过程。

如下表所示: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如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21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21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过程与方法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锋面系统。

(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2.低压、高压系统。

(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和差异教具、资料电脑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放最近三日学生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选择我国受冷锋活动影响的天气预报)。

引出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

板书:一、锋面与天气画图并介绍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的概念。

学生观察思考:①雨区的位置?②降水为何发生在冷、暖空气相汇处,而不单纯发生在冷空气或暖空气控制的一侧?让学生对比冷暖气团的气温、气压、湿度和密度。

俗话说“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是大气的运动,你能否从大气的运动这一角度来分析?总结学生分析的结论,形成锋面示意图:学生根据这两幅图的信息,讨论:①冷暖气团的位置关系②两幅图的锋面各向哪个方向移动?③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异同。

④在锋面附近会出现哪些天气变化教师讲述:生活当中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移动,雨区也随之移动。

补充锋面示意图,形成对比的两幅冷、暖锋示意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①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暖气团都在锋面之上做上升运动,当暖气团的水汽充足时,锋面下面常有阴雨天气。

高中地理复习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高中地理复习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高中地理复习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试题高中地理复习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地区地壳最厚的地方位于 ( )A.西太平洋岛弧链 B.夏威夷火山岛 C.东非裂谷带 D.青藏高原2.由外力作用形成岩石是 ( )A.花岗岩 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石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各大洲间的距离今后将逐渐扩大的是 ( ) A.非洲.欧洲 B.亚洲.北美洲C.非洲.南美洲D.南美洲.北美洲2.下列岩石属沉积岩是( )A. 玄武岩B.砂岩.页岩C. 大理岩D.花岗岩5.下列地形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黄土高原 B.东非大裂谷 C.桂林的石灰岩溶洞D.塔里木盆地的戈壁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A.氧.铝 B.硅.铝 C. 氧.硅 D.硅.镁7.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 )A.海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化.风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8.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水汽 B.氮气 C.臭氧 D.二氧化碳9.读下表,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该地某工厂78米高的烟囱烟尘扩散的是( )某地气温垂直变化表(单位:℃)ABCD20米16.321.020.915.240米16.621.020.814.860米16.820.920.614.780米17.020.920.214.9100米17.121.020.015.210.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 )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B.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D.晴天的夜晚大气水汽含量大11.大气运动的能源来源于(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12.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C.获得太阳辐射少D.获得地面辐射少1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地面冷热不均 B.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C.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D.太阳辐射差异的作用读右面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14~16题.14.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15.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 )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C.出现台风D.寒冷天气16.当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市吹( )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17~19题.17.图中a.b.c三地的气压相比较( )A.Pa>Pb>PcB.Pa<Pb<PcC.Pb>Pc>PaD.Pb<Pc<Pa18.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暴雪19.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太阳耀斑爆发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于6:00升起 D.太阳直射北半球20.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图中数据表示纬度,读图后完成21~23题. 21.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2.下列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23.此时,开普敦的气候特点为( )A.高温多雨 B.温和多雨C.炎热干燥 D.寒冷干燥读右图,回答24~26题.24.6月份武汉的月降水量超过200毫米,该月的降水类型主要是( ) A.地形而 B.锋面雨C.台风雨 D.对流雨25.当武汉正值图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月份时,常受下列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26.位于同一纬度的开罗,降水量和蒸发量均与武汉相差悬殊,其原因是( ) A.开罗位于山地背风坡,受焚风影响B.开罗深居热带大陆内部,潮湿气流很难到达C.开罗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开罗附近海陆热力差异小,没有季风形成27.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 )A.黄河进入枯水期B.鄂毕河发生凌汛C.青尼罗河水量大增,造成尼罗河泛滥D.亚马孙河进入汛期28.珠江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雨水 B.冰雪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29.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储存在( )A.大江大河 B.地下含水层C.南北两极地区D.平原地区30.哪幅图表示我们家乡的气候类型( )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试题答题纸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 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1.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A______ C______(2)在地貌上B表现为,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的汾河谷地按成因属于图中的处地貌(填字母).(4)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地地铁,则地铁遂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AB两处中的______ 处,理由是.(5)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那么石油一般储存在某些方面A.B两处的______处. 2.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请在图中画出一条脊线.(2)图中西北方向的气压中心,其中心气压值约为____百帕.该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该地区为______气团.(3)在A.B两条锋线中,A代表___锋(冷或暖),B代表___锋(冷或暖).这两条锋线与该处的低压中心合为一个大的天气系统,称为_________.(4)在此季节内,若A锋面的推进速度很快,我国北方地区常会出现___(选择填空).A.暴风雪天气 B.连阴雨天气C.沙尘暴天气D.晴朗天气3.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洋流a.b.c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属于风海流的是______和______,它们分别是______风带和______风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2)③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______渔场,它位于a和______的交汇处.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日本沿海附近的______渔场等.(3)若①海区有一巨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表明保护海洋环境需要__________________.4.读〝沿60°N亚欧大陆温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的左右两侧标出东西方向.(2)此时是北半球的___(季节).(3)ABC三地气候分别是:A______;B______;C______.(4)此时控制A地的气压中心是______,此时A地是北半球的______中心.(5)B此时受______影响,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6)C此时盛行______风.5.读锋面天气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B地是: (冷锋或暖锋天气)(2)锋面推进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锋面 __ 小时后到达A城市上空,A城市的天气状况是(3)这种锋面天气若发生在我国7月,它的分布地区应该是:()①华南②东南沿海③江淮地区④华北地区6.下图中横线表示纬线,曲线表示表层海水等温线(1)根据纬线判断该海区在(南.北)半球.(2)经过A处的洋流按性质分是流.(3)根据纬度和温度判断,若该海区在太平洋中相应的洋流名称是.(4)该洋流使气候.7.甲图和乙图(沿30_ordm;N)表示的是相同季节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b表示的气压带是,e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是.(2)此季节洛杉矶的气候特征是,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填序号).①a→b②b→c③e→f④f→e(3)a.b.c.d.e.f六处中,降水最多的是;多气旋.锋面活动的是.(4)当b处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低空等压线向(高空或近地面)凸出,亚欧大陆上等温线向(南或北)凸出.(5)c处与e处同为上升气流,但两者成因不同,试分析c处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C 4.B 5.B 6.C 7.C 8.C 9.C 10.C 11.A 12.D 13.B 14.A 15.D 16.C 17.A 18.C 19.B 20.A 21.B 22.B 23.C 24.B 25.B 26.C 27.C 28.A 29.C 30.C二.综合题1.(1)背斜(2分)断层(2分)(2)山岭 (2分)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3分)(3)D (2分)(4)A (2分) 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岩层较稳定),又能引导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少渗漏事故.(不易积水)(4分)(答背斜岩层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量较小,也可降低工程成本也可.)(5)A (2分)2.(1)(在图中西北部的高压中心处画脊线,向西.东北.东南三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画都属正确)画图略(2)1040 亚洲高压域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极地大陆(3)冷暖锋面气旋(4)C3.(1)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 a c 中纬西风东北信风(2)纽芬兰拉布拉多寒流北海道(3)加快了海水污染的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国际协作4.(1)B处为西C处为东(2)冬季(3)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4)亚洲高压寒冷(5)西风温和湿润(6)西北季风5.(1)冷锋 (2) 24小时温度降低,大风.阴雨天气(3)④6(1)北 (2)寒流(3)加利福尼亚寒流 (4)变得寒冷干燥7.(1)副热带高气压带印度低压(2)炎热干燥②④(3)a c(4) 高空北(5)c处为来自低纬的暖湿气流和来自高纬的冷干气流相遇抬升而成;e处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题 2 分,共 44 分)(2017 ·京西城区期末北 )图 1 地域整年酷热干旱,日夜温差大。

图 2 为“大气受热过程表示图” 。

读图,达成 1~ 4 题。

1.该地域整年酷热,原由是图2 中的 ( )A.①强②弱 B .①强③弱C.③强④强 D .②强④弱2.影响该地域天气的风带或气压带是( )A.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高压带C.西风带 D .东南信风带3.能表示该地域日夜温差状况的是( )A.散热、防风沙 B .驱寒保暖C.接受“日光浴” D .衣着和运动以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天等温线散布图” ,读图回答5~ 6 题。

5.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邻近大陆西岸B. 40°N 邻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邻近大陆东岸D. 40°N 邻近大陆东岸6.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致使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焚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域高空等压面表示图” ,据此达成7~ 8 题。

7.相关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选项是()A.① >③ B .① <②C.④ <② D .④ >③8.此季节 ()①我国北方地域多沙尘天气②我国南方地域多雷雨天气③我国西南地域地震灾祸多发④我国台湾滑坡、泥石流灾祸多发A.①③ B .②④C.①② D .③④如图为部分大气环流表示图,读图达成9~10 题。

9.图中代表东北信风的是()A.甲 B .乙C.丙 D .丁10.相关 R、 Q、 P 三地降水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R 处为锋面雨B. Q 处为对流雨C. P 处降水少的原由是气流下沉增温D. R 处降水多的原由是受高气压控制11.(2017 ·头金山中学期末汕)读“三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三个城市共同的天气特色 ()A.夏天高温多雨 B .终年高温多雨C.冬天严寒干燥 D .整年平和润湿(2017 ·西原平期末山 ) 读“ 北半球天气系统表示图”,据此达成12~ 14 题。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22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作业测试试卷(42份) 人教课标版22

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课时作业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盛行西北风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D.30°~40°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7月份、夏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3.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50′S,31°2′E 海拔5 m)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气压带代表()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5.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题图说明亚洲1月、7月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

(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六地风向的形成原因中,主要因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有_______________。

(3)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地区形成的面积较大的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比较其气候特征的主要不同点。

(4)简述南亚季风对水稻种植业的影响。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

1.此时亚洲东部盛行()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2.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下表是某地的气候资料。

读表完成3、4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3、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教学重点】
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应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

解释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作用下风的形成和风向变化。

【教学难点】
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

热力环流系统中地面与高空气压关系。

三力作用下风向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发思考】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学生讨论)
山上温度比地面低,这说明了什么?(设问)
【学生回答】略
【讲解】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大气的热量来源。

通过上一单元学习,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一切能量之源。

太阳的辐射能量是怎样把能量传递给大气的?
【板书】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讲解】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图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一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者反射,大部分能够到达地面,并且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

近地面的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以后增温,又以对流、
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可以对地球起到保温的作用。

分析结果
A: a、b、c过程是大气增温的变化过程,大部分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使地面增温,地面又以长
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近地面
空气吸收了地面辐射后,又以对流、传导等方
式层层向上传递能量。

B: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得少而对地面长
波辐射吸收得却很多。

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长波辐射
课本p29活动:
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向地面输出能量,对地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保温作用。

地球表面及大气层里保存着这部分热量,是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众多自然现象及其过程的能量源泉。

有大气的地球,白天一部分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全部到达地面,使地面温度不致上升太高。

夜间大部分地面辐射被近地面大气吸收,然后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层层上传,使大气温度不至于降的太低。

更重要的是大气在吸收热量的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使地表夜间的降温速度减慢。

正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得地表温度变化比较缓和。

没有大气的月球,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面,使月面温度迅速升高。

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球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速度很快。

所以月面温度昼夜变化比地球剧烈得多。

【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具有选择性
平流层的O3:紫外线
对流层的CO2、H2O:红外线
天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就越强。

(大气保温作用)
夏天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很高;冬天多云时,晚上
的气温不会太低。

接收遥感信号应选择无云天气。

相对地球而
言,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
实质是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而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辐射。

【提问】无云的晴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
【学生讨论】略
【讲解】这是散射现象的结果。

清洁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太阳辐射波长小得多,蓝色光波长短,散射作用强度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成蔚蓝。

【提问】晴朗的白天和多云的白天,哪个温度高?
晴朗的夜晚和多云的夜晚,哪个温度高?
【学生讨论】略
晴朗的白天和多云的白天,哪个温度高?晴朗的白天
晴朗的夜晚和多云的夜晚,哪个温度高?多云的夜晚
【转承】
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不同性质的地面温度是不同的,同纬度,海洋和陆地就有温差。

【板书】二、热力环流
观察现象,哪种情况会更符合事实?(铺垫,只问不答)
【讨论】在自然状态下,在青藏高原上煮饭为什么会煮生?
【讲解】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

在所有条件都一直的情况下:
1、同一水平面气压没有差异。

2、等压线(面)相互平行,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升高递减。

若地面冷热不均,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少,则A地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的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

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

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这种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特征:
1、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2、近地面与高空的高低气压相反。

3、高低气压是在同一水平面比较而言,在垂直方向上,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升高始终下降。

4、等压线在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活动:课本p30
白天陆地温度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

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

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起到增温的作用。

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讨论】有人说“乡下的风,城里的雨”,看“城市风”示意图,加以说明。

1、城市风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何不良影响?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样对策? (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卫星城、绿地)
【讲解】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这种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了差异。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叫气压梯度。

空气会从高压流向低压,这种驱使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它的作用系,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了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它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如果没有其他的力影响,风向将和力的方向一致,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但是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1010
1008 (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大气只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运动,近地面的大气还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气最终是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这三个力作用下达到平衡的。

在三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小结】
(北半球
)
1010
(北半球)
随堂练习 诸葛亮火烧葫芦峪
话说三国后期,农历六月的一天,晴空万里,暑热 难耐,真乃火攻之良机,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父子围困 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正当大火冲天,一场大 雨不期而至。

……
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这这场雨真得是天降?
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
( )
答案:②③
热力环流

下列4幅海陆风示意图,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
【教后记】
本节内容较为紧凑,可以用一课时来讲,如果时间紧张也可以用两课时的时间。

热力环流系统中地面与高空气压关系,不同地点同一水平面气压的比较,两个知识点,学生容易出错,但是放在课堂里过多讲解有可能影响课程进度,可以在随堂练习里以题目的形式出现,再给学生加以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