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和第22课思想文化 学案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word教案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word教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特点和要紧成就掌握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范例教学依照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挖掘教材比较概括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取得成就的缘故是共同的(精神、意识、品质、文化素养等),但具体表现又有所区别(学科领域、时代)讨论探究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久值得我们学习思想意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进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阻碍教学难点使学生把握基础知识与概括主题思想兼而习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忆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 年代]以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什么缘故会发生庞大的变化?(从西方传入电报、以及照相、电影等,新闻报纸、出版事业也在中国显现)2、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洋务运动时期:《申报》;B、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C、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南风报》(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D、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E、五四运动期间:《京报》、《晨报》等)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报刊差不多上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的产物,对近代中国文化的进展起过重要作用。
事实上,比这些报刊更早研究西方文化的思想家魏源早在鸦片战争期间就差不多显现了。
近代史上,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作出了杰出的奉献。
21课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导学案
七、拓展延伸:
分点? 学(教)后记:
1.《制碱》一书的作者是() A、詹天佑 B、侯德邦 C、魏源
D、严复
2.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是( ) A、詹天佑 B、侯德邦 C、魏源 D、严复 3.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是在( ) A.、1901 年 B、1905 年 C.1909 年 D.1911 年
4、新式学堂最早出现在是(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洛川 D、辛亥革命后 5.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是在 ( ) A、1860 年 B 、 1898 年 C、1905 年 D 、 1911 年 6、不属于解放区文艺作品的是 ( ) A、 《小二黑结婚》 B、 《李有才板话》 C、 《狂人日记》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7、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是谁的名言 A、鲁迅 B、郭沫若 C、 陈独秀 D、徐悲鸿 8、严复被鲁迅称为中国 19 世纪最敏感的人,因为他() A、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 C、提出“自强” “求富”的主张 D、宣扬“物竞天择”的观点 9、清政府建立去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新式教育体制的标志是 A、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B、 《奏定学堂章程》的拟定 C、科举制的废除 D、新式学堂的创办
6。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是
二、.预习成果展示(自主进行:小组展示、组间交换矫正、评价)′ 三、课堂探究、展示、评价′
学
案
内
容
学习随笔 (教法、学法)
四.教师反馈与点拨、师生小结 五. 整理学案(根据情况有重点的看书或背诵) 六. 当堂达标(小组交换矫正、评价) (一)选择题
重点 难点
重点难点:魏源,严复 鲁迅,徐悲鸿 难点:对艺术的欣赏。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 新人教版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附: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第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学案
第1页(共2页)第21、22课 科技与思想文化 学案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学习目标】1.掌握:詹天佑、侯德榜的典型事迹、魏源、严复的思想主张、近代新式教育开端、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2.尝试运用表格归纳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成就,培养梳理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感受:近代杰出科学家、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自主学习(18分钟)认真阅读教材,包括小字、图表等,疑难问题写在“我的疑惑”处。
(一)自学教材 15分钟1.鸦片战争后,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成为一股进步的思想潮流。
请回答:性的文学艺术成就。
3.新式学堂的开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⑴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开端的时间: ,标志: 。
⑵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什么?它的创办有什么意义? ⑶京师大学堂的开办有没有使国家得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为什么?为此清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p117(二)自主检测2分钟 请迅速识记第1题表格内容并对桌互查。
(三)我的疑惑 1分钟二、合作探究(15分钟) 先独立思考并写下答案,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选派代表班内交流展示。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图“学”历史】(1)京师大学堂是什么时候创办的?它和北京大学之间是什么关系?第2页(共2页)【史料“话”历史】材料二 《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课时及课程:(2)结合你的课程和课时,概括说明与材料二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探究“得”启示】材料三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蔡元培(3)从蔡元培的名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然后结合前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
三、当堂训练(10分钟)仔细审题,规范书写,独立完成!1.科举制被废除的时间是( )A.1860年B.1903年C.1905 年D.1910年2.“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第21课教育和科学技术第__22课思想文化
孔乙己
徐悲鸿(1895-1953)
中国画家、美术 家。江苏宜兴人。 少时即刻苦学画, 后留学法国。善 油画、国画,尤 精素描,以画马 驰名中外。
八骏图
群马图 奔马
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的小提琴和弓
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
郭沫若(1892-1978)
姓名 詹天佑 侯德榜 魏源 严复 鲁迅 徐悲鸿 聂耳
“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 3、魏源著书的目的( )。 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作业:
• “记记”: 蔡元培的办学方针。(P127页)
• “记记”: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P128页) • “记记”: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的 名称和通车时间。(P129页) • “记记”:候德榜在制碱领域的卓越贡献( P130页) • “记记”:学习宣传西学的代表人物魏源和严复的 著作和主张(P132-133页)
进 士 第一名 状元 殿试(三年一次)
贡 士 第一名 会元
二甲赐进士出身 第一名 金殿传胪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名 金殿传胪
授 官 任 职
会试(次年举行
又称春闱)
举 人 第一名 解元 乡试(三年一试 又称秋闱) 生 员 (秀才) 第一名 案首 童 试 院↑试 府↑试 县↑试
明清科举考试 选官简图
童
2. 戊戌变法时期
(京师大学堂1898年)
京师大学堂 是中国近代第一 所国家建立的最 高学府,表明中 国教育改革迈出 了重要一步。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 试。至此,历时1300多年科举制度 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京师大学堂毕业文凭样张 (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北京大学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
生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教案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科举制的废除。
著名的文学、艺术家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及其主要成就。
指导学生归纳本课文学艺术成就,提高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近代文学艺术成就取得的原因和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采用演示图片、播放录音、录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填写《中国近代重要文学艺术成就表格》,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条理清楚。
与学生共同赏析近代著名文学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文艺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水平反映了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教育要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并服务于社会。
中国近代涌现出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平和辉煌的文艺成就,不仅在革命斗争中起了鼓舞人民斗志,揭露、鞭挞敌人的作用,而且在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有的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重点和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难点:郭沫若的历史剧。
鲁迅的文学成就。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近代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詹天佑、侯德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们的卓越成就填补了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些空白,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另一些人为了拯救中国于危难,从思想方面进行了探索。
其中,魏源和严复即是两位突出的代表人物。
在中国近代,还有一些人拿起了文学的武器和画笔,同反动势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今天我们学习新式教育的开端①新式学堂的出现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教师首先运用电脑演示《大学堂》图片,并概述教材引言)。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诏书中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关于建立京师大学堂的内容。
后来,光绪皇帝又两次下旨,督促有关部门尽快拿出具体方案,并把京师大学堂的创办视为“特例”,凡与此有关的问题,有求必应,大开绿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1、22课 科学技术羽思想文化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7-21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导学案中学八年级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魏源、严复学习西方的主张和詹天佑、侯德榜的事迹以及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2、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3、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重点难点】重点: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事迹又要兼顾到基础知识【学法指导】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己修筑京张铁路,委任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在施工过程中,詹天佑碰到了哪些难题?而他又是怎样逐一克服的?这反映了他一种什么崇高品质?“人”字形路轨是怎么回事?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根据课本比较近代两位杰出思想家2、比较近代的两位科学家二、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上述材料是谁的言论?(2)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材料二:“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1)谁说的?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你受到哪些启发?【归纳小结】1、一个铁路工程师:2、一个著名化学家:3、两位思想家:、【当堂检测】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A.滇越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凇沪铁路2、20世纪上半期,在制碱工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詹天佑 B.李四光 C.侯德榜 D.茅一升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康有为4、严复翻译的著作是()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四洲志》 D.《天演论》5、魏源和严复的主张的共同点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学习西方的长处,改变中国的现状 D.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课后反思】1、学后收获:2、学后疑问(错题集锦):3、我的大胆尝试:4、今天我主动学习了吗?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7-22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导学案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第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二) 导学案
第21课《科技与思想文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特征和主要成就,掌握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
2. 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习过程:㈠自主学习导学1、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铁路,任命为总工程师。
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定线,然后同筑路员工一起,克服、、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
2、为了,詹天佑设计出,以减缓坡度。
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和的第一条铁路。
3、“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这是说的。
4、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出。
他还撰写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碱业的垄断。
他继续钻研,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
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
5、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先后有和。
6、魏源生活在时期,参加过,目睹侵略军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
他主张设立,制造、,兴办;学习西方,用装备军队。
7、魏源强烈批判政策,对派自甘落后,把西方科技视为“”的愚昧言论,加以猛烈抨击。
他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
”为此,他编成了一书,系统介绍了、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8、严复是时期的家。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他以很大的震动。
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推行。
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影响最大。
书中和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严复还在书的按语里,激励人们“”,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9、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
10、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的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创办表明近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1、洋务派大臣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问题。
提高学生对歌曲艺术欣赏水平。使学生认识到歌曲产生于民族危难的抗战时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设疑:《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抗战时期,为什么把它作为今天的国歌?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国歌今 天仍然鼓舞着中国人民为国家强盛而 奋勇拼搏。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编演短剧,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 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科举制度废除;近代文艺成就。
难点
知识点杂乱,头绪多;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思想性。
学法
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
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讨论法,活动法。
板
书
设
计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一、新式教育开端
1.新式学堂出现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2.新式教育评价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民国时期文学艺术
教学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导入
新课
《考生看榜图》
展示:《考生看榜图》,设疑:该图反映了什么?并对此做一简要评价。导入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观察思考
回答问题
激发兴趣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
上,有一位杰出
的科学家,他为
祖国的化学工业
事业奋斗终生,
并以独创的制碱 从课本上找出有关
工艺闻名于世 侯德榜的信息,自
界,他就像一块 我提炼知识要点。
坚硬的基石,托
起了中国现代化
学工业的大厦,
这位先驱者就是
被称为“国宝”
的侯德榜。
被侯德榜创新和爱
揭开制碱奥秘的
国的精神所感染, 纷纷畅谈自己的理
侯德榜
新易铁路是中国 不足、机器短缺、
人自行设计、施 技术力量薄弱等困
工的第一条铁 难,出色地完成了
路,但它的经济 居庸关和八达岭两
意义不大,而且 处艰难的遂道工
不是铁路干线。 程。为了确保行车
教师:下面我们 安全,詹天佑设计
看詹天佑修建京 出“人”字形路轨,
张铁路的有关资 以减缓坡度。1909
料。(媒体显示) 年,京张铁路全线
教师:从材料中, 通车,这是中国人
我们能看出詹天 自行设计和施工的
佑身上具备了哪 第一条铁路干线。
些值得我们学习
的地方?
教师:下面请同
学们讲一讲詹天
佑的故事,长短
不限。
教师小结:辛亥 自由发挥。
革命后,詹天佑 学生:1.具有崇高 培养学生总结问题
为了振兴铁路事 的爱国精神。
的能力。
业,和同行一起 2.强列的创新意
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③著作:《海国图志》-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严复
①戊戌变法时的启蒙思想家。 ②主张: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③著作《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 今”,结束语中,激励人民“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教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媒体显示:本课知识结构,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师生共同完成) 填充表格内容。
教学设计2: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再到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
2.了解在中国近代后期,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代巨匠。
3.认识晚清政府迫于形势的压力,终于艰难地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4.认识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新式学堂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再到科举制被废除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2.通过对先进的文艺工作者的成就的思考,培养学生对重大问题的提炼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联系旧有知识,使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进步科学,反对落后迷信;追求人民民主,反对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教学重点1.新式教育的开端。
2.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一个社会是否进步,教育制度是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中国近代在政治、经济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教育制度也受到了冲击。
那么,中国新式教育是怎样迈开第一步的呢?新式教育“新”在哪里呢?让我们共同走进22课《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二)》。
[板书]第22课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二)[板书]一、新式教育的开端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诏书中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关于建立京师大学堂的内容。
后来,他又在一个月里两次下旨,督促有关部门尽快拿出具体方案。
然而,这些部门无人懂得如何创办大学,最后找了康有为和梁启超。
梁启超对兴办新式学堂早有研究,仅用几天时间就起草了一份京师大学堂建校章程,很快得到光绪帝的认可。
凡涉及京师大学堂开办的问题,光绪帝都有求必应、大开绿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优选学案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京师大学堂,科举制度的废除,文学、艺术家们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分析近代文学艺术成就取得的原因和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二、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难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概括主题思想兼而习之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清朝沿用的教育制度,学校以为教材,国家通过选拔人才。
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
2、时期,创办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时期,创办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学府。
它的创办表明中国近代迈出了重要一步。
3、洋务派大臣奏请停止科举,普遍兴办学校。
清政府拟定,建立起包括、、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
清政府于年宣布废除了科举制。
4、填写表格。
(二)合作交流1、中国近代文学家、艺术家你最佩服谁?你能向大家讲讲他吗?2、假如没有废除科举制,你能想象现在的中国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吗?(三)巩固小结1、梳捋本课知识线索和知识要素。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119页连线搭配题(指出此类题目只要前几项连对了,最后一项必然是正确的。
如果最后一项有问题,就应检查前面内容)。
(四)巩固练习:1、北京大学的前身,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翰林院D.清华大学2、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在()A.1905年B.1912年C.1919年D.1949年3、“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这首发出中华民族抗日的怒吼,震撼一代中国人心扉的《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4、小华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不可能从《鲁迅全集》中看到的作品是()A.《狂人日记》B.《阿Q正传》C.《孔乙己》D.《子夜》5、《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宣传了同样的主题,此主题的核心是()A.歌颂祖国山河B.宣传抗日救亡C.追求革命理想D.反对黑暗统治。
学案2: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学目标: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2、了解中国近代后期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3、了解近代后期进步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人物及成就。
教学难点:人物多、知识杂记忆难。
自主学习:1、我国近代前期的新式教育体制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2、近代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是什么?3、清朝晚期为什么要变革教育制度?4、对照《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里的课程,课时与今天课程、课时设置,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这种不同?5、出示鲁迅《狂人日记》中的一段,播放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看他们各主要怎样的主题思想?达标检测:1.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变革中进步。
我国近代教育改革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中华民国初期D.颁布《奏定学堂章程》2.北京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有着悠久的历史。
下列叙述与北京大学历史不符的是()A.其前身是京师大学堂B.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C.是近代著名的五四运动的发源地D.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3.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4. 我国现行学制把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这是一种法定学制,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能随意增删。
这种以教育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开端于( )A.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B.民国政府的法律规定C.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D.京师大学堂作出的规定5.被严复评价为“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的废除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被废的科举制存在的时期是( )A.唐朝——清朝B.隋朝——中华民国C.隋朝——清朝D.三国两晋南北朝——清朝6.毛泽东曾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导学案正式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特征和主要成就,掌握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2、过程方法:主动学习几位科学家思想家的史实;挖掘教材比较概括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共同的(精神、意识、品质、文化素养等),但具体表现又有所区别(学科领域、时代)3.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侯德榜的“侯低制碱法”;魏源和《海图志》;严复《天演论》难点:分析四位文化名人取得成就的共同愿望。
三、自主学习,看书总结知识结构:(一)、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及成就:年,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全线通车,它的设计督建者是。
他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路轨,以减缓坡度,确保行车安全。
地位:这是。
(二)、化学家侯德榜及成就:(时间),我国著名化学家,制出纯碱,并撰写__ 一书,公布制碱奥秘。
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
1、背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2、代表人物:和。
四、合作探究1、魏源和严复两位思想家,有哪些不同之处?2、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 詹天佑针对外国人对京张铁路修建中的挖苦,他说:“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
”这种思想,表达了詹天佑的()A. 对外国的蔑视精神 B. 民族自强精神C. 以中国为荣精D. 立志报国精神2.20世纪初,世界上最畅销的纯碱是“红三角”牌纯碱。
为中国的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张謇B.詹天佑C.侯德榜D.邓稼先3.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整体落后,但仍然出现了跃居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这一技术产生在()A. 农业科技B. 文化教育C. 电子工业D. 化学工业4.“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学习主题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教育和科学技术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12月24日
【学习目标】
1、了解从新式学堂的出现到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事实;掌握詹天佑带领中国铁路员工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候德榜发明了“候氏制碱法”
2、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候德榜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分析、比较、综合、慨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詹天佑和候德榜的卓越成就,认识到中国人具有杰出的创造发明才能,体验到成功的欢悦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树立献身科学、为国争光的信念。
【预习导学】
一、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1、 __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_______ 。
洋务派兴办的新
式学堂,打破了_______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了西方近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2、维新变法时,1898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______________,开了中国____________的先河。
3、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为_____________。
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后,奉行“”
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 ___ 的中心和 ___的发源地。
4、________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历时 _____年的科举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_____________是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回国后设计了大桥,并成为参加国际性学术团体的第一个中国人。
詹天佑主持修建了 ____,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第一条铁路。
三、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
中国化学家 _破解了制碱的秘密,他研制的 ____牌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并被誉为 ____________,他的制碱法被称为
______ ,把世界制碱技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赢得了国际化工界的极高评价。
第22课思想文化
【学习目标】
1、知道林则徐、魏源、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记住魏源写的《海国图志》;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严复的观点和译述的《天演论》,鲁迅及其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知道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近代艺术家的特点和成果,以及他们的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2、提高分析、归类和认识比较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对徐悲鸿作品的欣赏,培养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讴歌民族独
立,反抗外来侵略,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预习导学】
一、魏源和严复
清朝后期,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涌现出一批主张学习西方、抵御外侮的先进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
1、魏源编成《 _____》一书,目的是,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并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严复译述了《》,介绍了“”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进步理论,对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 _ 》和《 _ 》二、鲁迅:鲁迅是伟大的文学革命家。
他的小说集《 _ 》、
揭示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他撰写了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杂文,痛斥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他是 _____ 的开拓者。
三、艺术家
1、徐悲鸿是中国杰出的 ___ 画家,创造了中西结合的独特风格,擅长国画,尤其擅
长画马,国画有《》、《 ____ 》,油画有《 _____ 》。
2、聂耳创作了《》、《》和《 ___ 》等抗日救亡
歌曲,特别是 _ 作词、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对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起了重要的作用。
3、冼星海创作《》等歌曲,周恩来赞誉他 _______ ___ 。
【迁移应用】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请回答: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出现的进步思潮有哪些?同时分别指出在这些进步思潮指导下的重大社会实践活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最终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3)民主革命时期(1849——1949)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对你有何启示?
答:(1)①“师夷长技”思想:洋务运动;②维新思想(或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戊戌变法;
③三民主义思想(或民主共和思想,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
④实业救国思想——创办近代民族工业;⑤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或工农武装割据)成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建立了新中国)。
(3)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中国人民具有不懈探索的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胜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