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教学设计5: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特征和主要成就。
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共同的(精神、意识、品质、文化素养等),但具体表现又有所区别(学科领域、时代);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这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教学难点:教师如何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迹,概括主题思想,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1.京张铁路修建开始的时间1905年,结束的时间1909年。
总工程师是詹天佑。
2.京张铁路全线通车的意义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3.揭开制碱奥秘的化学家是中国的侯德榜。
他的制碱方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4.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编有《海国图志》一书,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5.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译有《天演论》一书。
书中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6. 列举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明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与诊断,以了解学情,为课堂上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
课内探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上陡坡、陡桥时该怎么做?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与初二物理知识点相关,注意了学科之间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说课稿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说课稿李伟江一、教材分析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主要介绍的是中国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赶超西方进而无数中国仁人志士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主要介绍的是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修建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施工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过程,其中主要讲到在施工时遇到的困难,及取得的成就,设计了人字形路轨减缓了坡速,从而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第二部分解开碱奥秘的侯德榜,主要介绍的是中国人在与现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碱这一化工原理方面的成就。
第三个部分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主要介绍的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属于洋务派的魏源和维新派的严复。
二、学前分析近代的科技成就及思想文化的发展对学生来说还是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他们比较希望看到在当时国弱民困的情况下中国人自强不息,取得的世界性的成就以满足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
因此学习本课要注意学生民族自信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及运用,使民族民族自豪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同时在学习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取得这些成就的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及艰苦奋斗的学习态度,可以说这些对学生的一生都是影响比较深远的。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詹天佑、侯德榜及其代表性成就,魏源和严复的主要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思想目标: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赶超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侯德榜、魏源、严复的成就。
理解他们这些成就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随着鸦片战争我们中国的历史进入到近代社会。
在中国近代虽然即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又受到封建主义的影响,但是中近代的科学在前人的不断努力之下却得到了一定发展。
那么这一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启发学生思考,近代中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第21课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3.认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二、学案导学
1、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西方传入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等,新闻报纸、出版事业也在中国出现)
2、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洋务运动时期:《申报》;B、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C、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南风报》(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D、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E、五四运动期间:《京报》、《晨报》等)
过程与方法:挖掘教材比较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2.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C
• 2.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 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中魏源的思想主张是( ) B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 夷” C.民主共和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61.中国近代有一部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历 史、地理的书籍,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 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而作。”此书是 ( D ) A.《中外纪闻》 B.《天演论》 C.《四 洲志》 D.《海国图志》 • 11.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天演”、“淘汰”、 “物竞”、“天择”等术语铺天盖地见诸于当时的报 刊杂志。这反映了哪位历史人物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 响?( )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 D 启超 D.严复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
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
詹天佑
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 景
詹天佑用过的工程测绘仪器
京张铁路建成典礼
二、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侯 氏 制 碱 法
你知道吗?
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 闯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侯德榜 成为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世界制碱工业的权威。
设计京张铁路 侯氏制碱法,《制碱》 《海国图志》 《天演论》
《狂人日记》《孔乙己》
冼星海
郭沫若
《愚公移山》 《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屈原》
练习
• 选择题 1、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下列那位皇帝有关( A ) A.光绪帝 B.道光帝 C.同治帝 D.宣统帝 2、下列有关京师大学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B.洋务运动留下的唯一结果 C.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D.他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A ) A.《申报》 B.《光明日报》 C.《热血日报》 D.《中外新报》 4、中国科举考试被废止的是( C ) A.1900年 B.1901年 C.1905年 D.1912年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ppt课件
202X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学习目标:
了解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主张;掌握魏源的《海国图志》;掌握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的科技成就; 通过对魏源等四位历史人物的学习,找出他们共有的优秀品质,培养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并学习四位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 通过魏源的主张与什么运动相关联、举例说明“物竞天择”等例子培养同学们联系相关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人﹄字形路轨
﹃﹄
如图所示,京张铁路从图的右下角向左上角通过1、3之间的高山。 经过此路段的早期列车都有前后两个车头,首先北行列车从1进入2,也就是青龙桥站,然后车头变车尾,车尾变车头,倒着驶入3。
这样的设计可以将线路的坡度降低至28‰,隧道也由原测的1800米缩短为1091米,而且工程费用还可节省10万两白银,施工的强度和难度也相对降低了。
4.(2010•广东中考)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最早实践“师夷长技” 思想的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是哪一部书的观点 (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三国志》
技术
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温故知新
简要概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曾作出哪些尝试,经历了哪些变化?
科学技术
魏 源
侯德榜
严 复
詹天佑
思想文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魏 源
生活时代
代表作品
思想主张
鸦片战争时期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课件
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3、批判“闭关锁国”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近代著名 启蒙思想 家、翻译 家严复
1、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
2、翻译大量外国思想家著作, 第一部译著为《天演论》
3、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 进社会。
“物竞天泽,适者生 存”,你能举几个例 子吗?
重点回放
科学 技术
科学 詹天佑 (铁路工程师) 技术 侯德榜(化学家)
与 思想 文化
思想 魏源 文化 严复
畅所欲言
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 四人在不同的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 贡献,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哪些精神。你最 崇拜或欣赏哪一位?
连线题
请把相关人物与其相关内容连起来:
詹天佑
《海国图志》
侯德榜
京张铁路
魏源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
侯氏制碱法
轨,以减缓坡度。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碱[堿](jiǎn减)本作“鹸(硷)”旧称“盐基”。通常 指在水溶液中电离给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例如,氢氧化 纳(NaOH)、氢氧化钙[Ca(OH)2]等。共同性质为溶液具有 涩味、腐蚀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以及与酸中形成盐和 水等。广义的碱是任何能够接受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 氨分子(NH3)获得质子而成铵离子(NH4+);碳酸根离子 (CO32-)获得质子而成碳酸氢根离子(HCO3-)和碳酸 (H2CO3),因此氨分子及碳酸根离子都是碱。
侯德榜
著名科学家,杰 出的化工专家, 我国重化学工业 的开拓者。他于 20年代突破氨 碱法制碱技术的 奥秘。
侯德榜在制碱,打破欧美各国碱业的垄断; 2. 撰写《制碱》一书; 3. 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40%
学案1: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学习目标】1.准确记忆魏源、严复学习西方的主张和詹天佑、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2.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总结历史知识,并分析比较四位文化名人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
3.认识并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2.学习难点: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之。
【自主学习】1.京张铁路修建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
总工程师是詹天佑。
2.京张铁路全线通车的意义这是。
3.揭开制碱奥秘的化学家是中国的。
他的制碱方法被命名为。
4. 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编有一书,目的是。
5. 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译有一书。
书中有“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6.列举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达标训练】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A.滇越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凇沪铁路2.20世纪上半期,在制碱工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詹天佑 B.李四光 C.侯德榜 D.茅一升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康有为4.严复翻译的著作是()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四洲志》 D.《天演论》5.魏源和严复的主张的共同点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学习西方的长处,改变中国的现状 D.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6.学习过中国近代史后,有的同学认为我国目前的对外开放就是魏源《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御外国的侵略)的现代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海国图志》是一本什么书?(2)魏源编《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反映了当时哪一类人的什么思想倾向?(3)上述思想与严复译作的《天演论》里的思想有何不同?(4)上述同学的看法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BDC6.(1)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的著作。
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C ) A.滇越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淞沪铁路 2.20世纪上半期,在制碱工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科学家是( C ) A.詹天佑 B.李四光 C.侯德榜 D.茅以升 B ) 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康有为 4.严复翻译的著作是( D ) 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四洲志》 D 《天演论》
民国时期
《制碱》
魏源
鸦片战争 《海国图志》
思 想
严复
戊戌变法 译著《天演论》 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 方先进社会,榜、魏源和 严复四人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是什么?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 相同点: 强烈的创新的意识 良好的道德品质
都接触了西方先进的文化
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御外国的侵略
——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师夷长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时代背景: 戊戌变法时期 成就: 译著《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严复 影响: 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 西方先进社会,也打 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时代背景: 清末民初 成就: 京张铁路 “人”字形路 轨 影响: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 第一条铁路干线
5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详尽的介绍西方的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四库全书》 (A ) C.《天演论》 D.《四洲志》 6.下列关于严复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C.翻译了《天演论》,是著名生物学家 D.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研究和活动的领域不同 不同点: 生活的时期不同 接触西方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原创2: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成功时间 代表作
主要成就
20世纪20年代 《制碱》
比欧洲制碱成本低40%
知识链接
碱为何物?有什么用处? 用途十分广泛,在化学实验中,除了用做试剂以外,由于它有很强 的吸湿性,还可用做碱性干燥剂。烧碱在国民经济中有广泛应用, 许多工业部门都需要烧碱。使用烧碱最多的部门是化学药品的制造, 其次是造纸、炼铝、炼钨、人造丝、人造棉和肥皂制造业。另外, 在生产染料、塑料、药剂及有机中间体,旧橡胶的再生中,都要使 用大量的烧碱.
(相互校正一下答案)
合作探究
依据“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完成表格
生活时期 代表作
主要内容 目的
鸦片战争时期
《海国图志》 介绍南洋、欧美的历史地理
师夷长技以制夷
动动脑
依据《海国图志》的内容,能解释《海国图志》的书名意思吗?
海外之国即世界各国 地理 历史
你言我语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用来抵制西方国家的侵略。
相关时间 鸦片战争
时期 戊戌变法
时期 1905-1909
20世纪20 年代
主要著作 《海国图志》
突出成就或观点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天演论》 《制碱》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人”字型路轨
比欧洲制碱成本低40%
生活中,哪些方面会用到“碱”?
七嘴八舌
侯德榜为打破西方对制碱业的垄断,撰写了《制碱》一书 后公诸于世,你怎样评价他的这种做法?
依据“思想家—严复”,完成表格
生活时期 代表作
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时期
《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考考你
你能列举出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例子吗?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课件
在近代史上,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 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 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
• 1.知识与能力: • 记住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 演论》等有关基础知识;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 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 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 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 2.过程与方法: • 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 型事迹,让学生以此为范,自主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 史实;各抒己见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 理。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认识 到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 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 谁?
答:魏源和严复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材料一和材料二 的核心主张。
答: 材料一:要想抵制西方,必须 了解西方并学习西方技术; 材料二:效法西方,实行维新改革。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作者在学习西方 的问题上有何差异?你认为出现这种差异的 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
• • • •
1.魏源;《海国图志》; 2.洋务派; 3.严复;《天演论》;维新派 4.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大自己的国 家,抵制外来入侵,保卫自己的祖 国。
• 魏源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 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方购买船炮, 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 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 胜。他强调指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 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 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提 出了一系列具体做法。 • 请回答: • (1)在魏源的思想推动下,19世纪60到90年代, 在我国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这项运 动是什么?此运动是由什么阶级领导的? • (2)在魏源的作品中“师夷”的内容有哪些? • (3)有的同学认为我国目前的对外开放就是“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现代版,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为什么?
教学设计1: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 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掌握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
能力:挖掘教材比较概括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情感:学习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1、詹天佑、侯德榜主要成就。
2、魏源编纂《海国图志》和严复译著《天演论》。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迹,概括主要思想。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展示图片:纪念京张铁路肇建百年邮票。
同学们,这是纪念京张铁路创建百年邮票,2009年是京张铁路一百年纪念。
图片中人物是谁?(詹天佑,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有课文《詹天佑》,学生能知道)。
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修建了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这条铁路在今天来看,不算什么,但在100多年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下,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的开通,这是十分了不起的。
在这里我们最不应忘记的一个人就是当年指挥修建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
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像詹天佑那样的爱国知识分子不惧困难,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探究一下近代知识分子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赶超世界潮流而做出的努力。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通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小组相互讨论完成。
1、比较近代的两位科学家2、比较近代两位杰出的思想家3、思考:近代史上四位文化名人他们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由此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三、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燕山铁龙振国威展示:材料一、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八上第2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重点回放
人物 詹天佑
成就 著作(思想主张)
设计修建京张铁路
评价
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侯德榜 魏源 严复
撰写《制碱》
著名的化学家
发明“侯氏制碱法”
编写《海国图志》
近代开眼看世界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第一位思想家
翻译《天演论》主张 戊戌变法时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启等蒙思想家
活动与探究
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人有什么共 同点,有什么不同之处?
魏源;学习国外的先 进技术,反过来应对外 国的侵略
修建京张铁路,确实困难重重。地势险要,坡
度很大,悬崖峭壁,居庸关、八达岭两处遂道工程 尤其艰巨。詹天佑坚持工作在施工第一线,他和其 他技术人员以及广大筑路工人一起,战胜了数不清 的困难,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因而不到两年, 便打通了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当时在詹天佑 手下工作的都是他的同学和学生,但是每次在测量
2.《制碱》一书的作者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严复 D.魏源
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是 哪一部书的观点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三国志》
激活思维
1.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 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谁说的? 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你受到哪些启发?
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 景
青龙桥站西“人” 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景 为了克服陡坡的困难,保证列车能安全地爬上八达岭,詹天佑 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从青龙桥起依着山腰设计了一 条“人”字形轨道,来降低坡度。这样做,减少了隧道的长度。 列车在这里用两个车头,一拉一推,保证了列车安全爬上陡坡, 这是詹天佑在铁路史上的一大创举。
课件3: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背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
家认识到改变 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生活时期:鸦片战争时期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成就:编写《海国图志》一书,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生活时期:戊戌变法时期 主张: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成就:译著《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影响: 1、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
什么是碱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碱是指有别于工业用碱的纯碱(碳酸钠)和 小苏打(碳酸氢钠), 小苏打是由纯碱的溶液或结晶吸收二氧化碳之后的制成品,二者本 质上没有区别。食用碱呈固体状态,圆形,色洁白,易溶于水。食 碱并不是一种常用调味品,它只是一种食品疏松剂和肉类嫩化剂, 能使干货原料迅速涨发,软化纤维,去除发面团的酸味,适当使用 可为食品带来极佳的色、香、味、形,以增进人们的食欲。食碱大 量应用于食品加工上如面条、面包、馒头等。
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2、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国图存,
反对外来侵略。
严复
重点回放
人物 詹天佑 侯德榜
魏源
严复
成就
评价
设计修建京张铁路 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撰写《制碱》
著名的化学家
发明“侯氏制碱法”
编写《海国图志》 近代看眼看世界的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一位思想家
翻译《天演论》
戊戌变法时期的启 蒙思想家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八达岭长城脚下, 蜿蜒着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沿途的青龙站上, 矗立着一座青铜像, 伟大的工程师 詹天佑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课件2: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 200千米。在1905年9月4日开工,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车,施工时 间比原定缩短了两年;而建造成本亦比原来预算(700万两白银)节省了200万 两白银。这是中国人的一次飞跃。
侯德榜
二、侯德榜,(1890年8月—1974年8月), 字致本,名启荣,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 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 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 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 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被称为”中国 制碱业的先驱“!
四、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后改名复,汉族,福 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世阐时严 人述,复 ,自在在 推己每翻 行的张译 维观下《 新点面天 变,加演 法警按论 。惕语》
一、詹天佑(1861年3月-1919年4月),他主持下修筑了中国第一 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是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有 “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小故事
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 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 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 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 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 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 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 第一条铁路干线。
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碱业的垄断
思 魏源 《海国图志》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 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师把学生分成三组,以刚才教师的讲述为范例,来介绍后面的三个人物。
要求:
①讲清时代背景
②讲清成就
③感悟品质
2、在学生讲述期间,教师可强调:
①侯德邦一一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碱业的垄断。
"侯氏制碱法”,《制碱》。
②魏源一一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参加过抗英斗争。
以“师
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编写《海国图志》一书。
分组合作,收集材
料,整理归纳。
合作
成果展示
侯德榜:a.19世纪
中期,欧洲人已经能
制造纯碱,但欧美各
国垄断方法,密不外
传。
一战期间,纯碱
运不到中国,许多民
族工业被迫停产b.
侯德榜写出《制碱》
一书,将制碱的奥秘
公诸于世,打破了碱
业的垄断。
他又探索
出制碱的新工艺,比
欧洲的制碱法,降低
成本40%。
为表彰他
的贝献,这种制碱法
被命名为“侯氏制碱
法”。
侯德榜成为中
国近代工业的奠基人
之一。
C. 勤奋、创
新和爱国的精神。
魏源:A.生活在鸦
片战争期间,参加过
抗英斗争。
B.主张
设立工厂,制造轮
船、枪炮、兴办民用
工业。
主张学习西方
的练兵方法,用新式
武器装备军队。
强烈
批判锁国政策,对封
建顽固派自甘落后,
把西方科技视为“
培养合作意识,通
过收集与讲述更深
刻的体会名人功
绩,学习其高尚品
质。
锻炼表达能力,体
会学习乐趣,感情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