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学生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仅仅依靠班主任个人和少数班干部是不能完成教
育教学任务的。
必须依靠全体学生,增强每个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个体能动性。
这就是德育的新观念理论:注重道德内化,促进社会道德要求向个体道德需要的转化。
一、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德育新观念之一是要注重道德的内化,内化即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
必须明确的是,纪律是不可少的,但又不是唯一的,重要的是激发需要,培养主体性,尽快地实现内化,自主自治才是德育的终极目的。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之一,是启发、引导、促进、加速学生自己思想内部矛盾的运动,即充分调动学生中蕴藏的巨大的自我教育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自我认识的能力,是指个体在自我教育中能正确地认识自已,了解自已,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品质;正确理解和掌握社会道德和道德的要求。
优良的班集体,它能向自己的成员提出严格的要求,不仅促进其成员互相帮助,自己教育自己,而且也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互相认识,了解每个成员的社会活动能力。
因此,培养优良的班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是培养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自我鼓舞与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我鼓舞与激励的能力,是指个体由道德认识、道德思想和信念在情感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部驱动力。
自我鼓舞与激励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理想是否远大。
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成才与社会主义大业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去追求内心真、善、美的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使道德修养成为自己的精神需要。
组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观看好的影片、优秀文艺作品,并开展影评、书评,是引导学生追求内心真善美的重要方法之一。
3、培养学生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的能力
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的能力,是个体为了实现外部道德的需要,自觉地控制与调节
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动方式,克服种种困难,在意志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内部力量。
自我教育过程,就是认识和情绪体验的过程,也是一意志过程,最后表现为行为,即所谓“知、情、意、行”的统一。
一个人自我教育能力水平的发展,是受环境影响、道德规范约束
和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下,由低级到高级,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依赖到独立自主的发展过程。
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有的班主任整日辛辛苦苦,起早贪晚,但班级工作却并不十分理想,而有的班主任并不整天围着学生转,班级却管理得井井条。
原因就在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强调学生道德内化中的主体性,通过其主体性的发挥,引导学生德行的发展,是学生主体性在正确方向上得到不断升华的保障。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主要以道德需要的培养为实现道德内化的核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培养学生以班级主人翁的精神管理班级,在自我管理中增长才干。
一般说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管理能力;二是学习管理能力;三是日常生活和活动管理能力。
目前,我们学校无专职班主任,都是任课教师兼班主任工作。
他们除了班主任工作,还有大量的教学任务,要上课、批改大量的作业,搞科研,还有业务提高和更新知识的问题。
班级管理工作要做好,教学任务又必须保质保量完成,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班主任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主管阶段。
班主任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和影响力,把学生紧密团结在自已的周围,逐渐以班主任为核心内聚成一个集体。
(2)师生共管阶段。
这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阶段,这时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以班长为核心的管理机构,班级的一切事情不能由班主任一人决定,除了个别重要问题的决策外,一般性的班级日带事务,由班长和班干承担,班主任要放手培养,使用班干。
(3)学生自管阶段。
一般是在班级领导核心己经形成的时候,此阶段的班级管理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全班大多数学生在参加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增强主人翁,能力得到锻炼,思想品德得到提高。
此外,实行干部定期轮换制也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行干部定期轮换制可以克服两个弊端:首先,多数不任班干部的学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班级工作关心的程度往往不如班干部。
这不利于调动全班学生创建优良班集体的积极
性,也不利于学生参政意识的培养。
其次,有些学生不担任班干部,他们的才能得不到发挥。
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上进心、参政意识受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