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含义;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否定之否定原理;1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4.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5.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9.人的价值原理.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革命本性及其现实意义一、思辨的、直观的和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纳入哲学并使之成为核心概念,不是马克思的创造。

在马克思以前,康德、费希特,以至青年黑格尔派的契希考夫斯基、赫斯等,都已这样做了。

但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他们所讲的实践和马克思讲的并不是一回事。

说到底,他们都在精神范围建构实践,把实践归结为意志的活动。

这种唯心主义实践观,已为大家所熟知。

但是,还有一种实践观,它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却似乎也很难归入唯心主义实践观一类。

比如费尔巴哈,他把实践理解为纯功利的行为,是琐碎的生活和利己活动,其典型形式,就是“卑污的犹太人的赚钱活动”。

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实际上是一种直观的实践观。

他把当下的实践形式,即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视为实践的总体。

因此,他认为实践在本质上是排斥理论的。

为了维护理论的权威,更为了其人道主义理想,费尔巴哈断然把实践排除在哲学的视野之外。

他的这种理论失误,人们通常只将其归结为对实践的偏见,即对实践作了价值上的否定判断;而对他的直观的实践观本身则并不注意。

这样,当此种实践观改换面目出现时,就甚至可能会大受欢迎。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

这些原理的核心思想是以阶级斗争为基本矛盾,驱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世界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统一整体,主张对事物进行辩证地、全面地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唯物性,认为真理来源于实践和物质世界的发展,并强调主观能动性。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所驱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因素对社会变革的决定性作用,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最后,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和理想社会,倡导建立无阶级社会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追求社会财富公有化、生产力高度发展和大众民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认识现实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指导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然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我们应该不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并结合具体国情进行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共同创立的一种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理论体系。

以下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力量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的演进是一种客观规律,经济关系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迁。

2.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奠基于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冲突的结果。

矛盾的存在和解决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进化的过程中矛盾的对立推动社会的变革。

3.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分析之一。

他认为,工人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4.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结构中存在阶级对立。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他认为,最终会有一个无产阶级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5.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公有制,实现经济的公平分配,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6.暴力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不会自愿放弃权力,无产阶级需要通过暴力手段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这一观点体现在马克思的著作《共产党宣言》中。

7.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它的存在和形式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在社会主义阶段,国家将逐渐消亡,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状态。

8.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国际工人阶级的团结,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全球性的。

他们倡导国际主义,反对民族狭隘主义和帝国主义。

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期和地区有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也出现了多样性和变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三大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

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一,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二,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三,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第二,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四,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用世界观来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4个原理)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原理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1、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劳动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原理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观: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它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原理。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当代的重要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

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使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立开始,到列宁、斯大林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再到毛泽东主义的形成,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世界上一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下,会有不同的上层建筑,从而推动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本机制。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追求自身利益,这是社会矛盾的一种表现。

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对当代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通过对剩余价值、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等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存在的矛盾和危机,进而为推动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觉醒与解放。

作为一种批判性理论,马克思主义提倡无产阶级觉醒和团结,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最后,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无论是对贫富差距的关切、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马克思主义都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

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

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

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科学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结构,即社会生产关系运动中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辩证地运动着的。

“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

”“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但是,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过程三要素。

人们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

因此,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首先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后才能同自然界发生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唯物论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辩证唯物论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能能动的认识世界(表现为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和改造世界(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表现为: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表现为: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力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整个原理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3、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辩证唯物论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有其规律)、客观的(表现为: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改造和改变;有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要遭受惩罚;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

人可以在认识合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合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4、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C、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8.人的价值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1)、世界物质性原理P13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同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P33(非原句)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P26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P26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一、引言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由列宁等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其内在矛盾,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

二、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就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

在这个观点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推动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不断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而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具有独特的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关系。

三、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和对立。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

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四、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剖析。

该理论认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相比是不成比例的。

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通过剥削工人获得的剩余部分。

这种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体现,并且使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平等现象越发显著。

五、社会主义革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

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可以夺取生产资料的控制权,并将生产资料变为社会所有。

这样可以彻底摒弃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实现社会财富的公有化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六、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它强调通过科学调查和分析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其与其他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区别,它的理论观点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的验证和指导来实现。

七、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成果不仅影响中国,还深深地影响了全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哲学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即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认识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

1. 辩证唯物论中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2.认识论主要包括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以及认识和时间的关系,科学理论与时间的关系;3.辩证法主要包括联系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果关系),发展的观点(质变与量变、前景性与曲折性),矛盾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原理总结

1.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3.马克思两大理论发现4.辩证唯物论(包括‘五观’: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践观、意识观)5.联系观和发展观6.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7.人与自然的关系8.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过程和规律9.真理的含义,属性和检验标准10.历史观基本问题: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划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2.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重要动力及“有力的杠杆”)13.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4.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等15.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16.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领域的关系等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实质18.经济全球化19.垄断资本的本质20.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产主义1,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凡是认为物质具有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就是唯物主义;二认为意识具有第一性,意识决定物质,这就是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属于唯心主义,都把精神、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但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是这个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它吸收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自然科学成果。

它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事物的运动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遵循规律,不违背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7、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既要参加实践,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认识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内容:正确认识的形成总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回到实践不断上升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10、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基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阶级斗争为纲领,以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具有自己特定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它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过程,是一个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它主张从事物的物质性质与发展演进规律去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

它认为世界是由矛盾斗争推动前进的,事物是由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矛盾的普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强调矛盾的发展与解决是推动事物变革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彼此对立的利益关系,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超过自己生存所需的价值,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得到实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剥削的根源,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劳动者的解放,消除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目标与实践指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占有和剥削是社会不平等的关键因素。

马克思主义倡导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公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消除阶级和剥削。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对于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方法论,指引着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无始无终的运动和变化的整体。

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因果联系的过程,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基础。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发展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关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包括技术、劳动力等)的发展和进步,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与现存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的冲突与矛盾。

5. 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是一个无阶级社会,人们按需分配资源,劳动不再受剥削,人与人之间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

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指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览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览表

同的,因而彼此可以比较。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本质上体现生产者
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 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一种物 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 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2. 劳动二重性原理
3.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6.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7. 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览表
一、哲学原理
1.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④真理的价值性与客观性的原理;
⑤价值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原理;
⑥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5.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6.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17. 辩证思维方法、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③要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生课外实践报告——大学生假期生活的调查与分析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建筑学1002班学号:10403300215姓名:黎垚目录实践报告 (6)调查问卷 (7)调查数据 (11)摘要: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

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

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

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

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

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

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

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

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湖南大学20名,中南大学10名,湖南工业大学10名,湖南商学院5名,湖南理工学院5名。

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

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

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

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

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

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

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

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

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

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

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

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

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

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

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

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

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

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1、你是否赞成大学生实习、打工或是兼职很赞成()在不影响学习的概况下赞成()不赞成()2、你参加实践的目的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赚取生活费()3、你会在何种时间参加实习或是打工假期()没有课的时候()周末()其他时间()4、你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打工或做兼职()三下乡支援农村建设()其他()5、你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是()否()6、你参加过何种实践兼职()暑期工()实习()从未参加过()7、你参加兼职或打工的类型家教()网络的实习实践()派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餐厅服务员()其他()8、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完全不符()不相符()基本相符()完全相符()9、是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能()不能()10、在实习或工作中是否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满意()不满意()11、你认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素质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括号内为百分比 括号外为 人数1、你是否赞成大学生实习、打工或是兼职很赞成(40)19 在不影响学习的概况下赞成(60)31 不赞成 (0)1020304050很赞成不影响学习情况下赞成不赞成2、你认为参加实践的目的以后求职做准备(12)6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64)32 赚取生活费(20)10其他(4)23、你会在何种时间参加实习或是打工假期(56)28 没有课的时候(30)15 周末(12)6其他时间(2)14、你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52)26打工或做兼职(40)20 三下乡支援农村建设(0)其他(8)41020304050企业实习交流打工或兼职三下乡其他5、你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 是(90)45 否(10)55101520253035404550参加过未参加过6、你参加过何种实践兼职(56)28 暑期工(20)10 实习(14)7 从未参加过(10)51020304050兼职假期工实习未参加过7、你参加兼职或打工的类型家教(14)6 网络的实习实践(6)3派传单 商品促销(22)10 校园销售(14)6 餐厅服务员(8)4其他(36)16-55152535458、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完全不符(40)18 不相符(36) 16 基本相符(12)6 完全相符(12)5-55152535459、是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能(38) 17不能(62)2851015202530354045能否- 11 -10、在实习或工作中是否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满意 (66) 30 不满意(34)15051015202530354045满意不满意11、你认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56)28 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22)14 素质拓展(12)6职业生涯规划(12)61020304050实习机会假就业体验素质拓展生涯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