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课程PPT (1)
合集下载
第五章课程标准精品PPT课件
一、课程标准的概述 1、课程标准的概念 课程标准是确定学校教育一定阶段 课程水准、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的 纲领性文件。
一、课程标准的概述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 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 同时,也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 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 法定的性质。
一、课程标准的概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 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第五章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概述 ✓课程标准目标的陈述方式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一、课程标准的概述 如果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 的核心,那么,课程标准则是整个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中的核心。
我们正面对一场标准驱动或基于标 准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
要求教师一是要有“标准意识”, 即要有对标准的敏感与自觉;二是 要有行动,基于标准去行动。这就 要求我们深刻理解标准,把握标准。
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规定: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 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 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 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
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 评价。
历史学科通过主题的方式,让学生 具体地感受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脉 络,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繁杂的 历史知识, 如《义务教育历史与社 会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了 解鸦片战争前世界格局的变化,分 析中国逐渐落后的原因。
《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实验稿)》: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 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 据,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
一、课程标准的概述 2、课程标准的特征
(2)课程标准是国家(有些国家是地方) 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 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毛概第五章第一节》PPT课件
“‘ 文化大革命 ’ 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 头。中国吃苦头不止这 十年,这以前,从一九 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 们就犯了‘ 左 ’的错误。 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 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 纲,忽视发展生产力, 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 主义的初级阶段。”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 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精神文明
邓小平指出:“社会 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 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 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 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 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 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 来制订规划。”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提出 概念
首次 论述
系统 阐述
丰富 内容
再次 强调
再次 重申
十一届六中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2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 阶段或低级阶段
1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 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1.马克思理解的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阶段(低级阶段) 第二阶段(高级阶段)
2.列宁理解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 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富裕程度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仍有近2亿贫困人口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 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地区差别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 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精神文明
邓小平指出:“社会 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 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 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 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 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 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 来制订规划。”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提出 概念
首次 论述
系统 阐述
丰富 内容
再次 强调
再次 重申
十一届六中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2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 阶段或低级阶段
1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 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1.马克思理解的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阶段(低级阶段) 第二阶段(高级阶段)
2.列宁理解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 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富裕程度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仍有近2亿贫困人口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 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地区差别
幼儿园课程-第五章-1-2节-常见幼儿园课程类型的设计精品课件
补:综合主题课程分类
以时间为单元的主 题活动。 eg:节日、年龄 、 四季
以知识为单元的主 题活动。 eg:动物、植物
以技能为单元的主题活动。 eg:我真能干
补: 活动设计流程
1.列出单元的名称,选择这一单元主题的理由以及 需要的时间;
2.确定单元活动总目标; 3.拟定单元活动纲要; 4.逐一设计每个活动; 每个活动的设计框架仍然是:活动的名称、目标、
的组织结构,包括教学、游戏、日常生活、和其他 活动等。
C、主题在多个层面实现了幼儿园课程的综合 ,包括:幼儿发展层面,学科领域层面以及各类教 育资源的综合。
补:主题来源
• 源于幼儿和社会及自然两方面 • 幼儿方面主要是兴趣、需要、动机、水平
和经验等 • 社会及自然方面主要是发展目标和当时、
当地社会文化、科技发展水平,自然环境 、天气等 • 主题目标分为:身体健康、人格发展、认 知发展
a、内核所蕴涵的内容应该是多维的,具有可置换性,在不 同的情境下,不同主体前内核中的有些部分是可更换的。
b、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经验变化、兴趣需要、反馈信息等对 主体活动的扩展链进行延长、增减或替换。
4、活动形式多样,使幼儿学习具有建构性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游戏、生活及其他形式,比如 实践活动,并鼓励幼儿通过个别或小组探索、游戏等 方式进行学习。
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围绕某一个主题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 动,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主题 ”有机地连接起来,让幼儿通过该主题的学习,获得与该中心 相关的比较完整的经验。
2、主题活动的理解 a、知识观是事物本位。 b、持续阶段是灵活的、弹性的。 c、终级目标是促进幼儿发展。
二、主题活动的特点、优势及局限
二、主题活动的特点、优势及局限
经济学基础课程PPT:第五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L(雇佣工人数) TP总产量 AP平均产量 MP边际产量
0
0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
2
46
3
72
4
92
5
100
6
90
2
3
I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 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
总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短期生产中可变要素投入的 合理区间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又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 生产要素投入到几种固定的生产要素上时,一开 始总产量会增加,边际产量也是递增,但是当达 到一点时,边际产量开始递减,到最后升值出现 负值,从而使得总产量也减少。
思考:那这是否意味着生产的产量越多越好,规模 越大越好呢? 规模越来越大会引起成本上升
1 第一节 企业的形式与目标
生产的主体是厂商。厂商也可以称为企业,是指 在市场经济中为生产和销售商品而进行决策经营的营 利性组织。
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按照 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三类: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
(1) AC的最小值对应的产量是收支相抵点,也称为盈 亏平衡点产量,P小于AC则亏损。
(2) 平均可变成本(AVC)的最小值对应的产出量是停 止营业点也称为关门点,P小于AVC,企业停止营业。
案例
一天中午,小赵走进一家餐馆吃饭,却发现里面只 有两三个顾客。看起来,该饭馆现在的收入基本上不可 能弥餐馆的经营成本。小赵很奇怪,生意这么冷淡,为 什么餐馆还要开门呢?
课堂思考:
你是否曾经走进一家餐馆吃饭,却发现里面几乎没有顾客?看起 来,饭馆现在的收入基本上不可能弥补餐馆的经营成本。你不禁要问 为什么餐馆还要开门呢?
第五章 商务交谈礼仪 《商务礼仪》课程PPT
注重谈话技巧的商界人士在规劝与批评他人时应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温言细语
内外有别
一分为二
五 拒绝与道歉
(一)拒绝
1.直接拒绝
• 直接拒绝,即将拒绝之意当场明讲。采取此法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应避免 态度生硬,说话难听。
2.婉言拒绝
• 婉言拒绝,即运用温和而委婉的语言来拒绝。与直接拒绝相比,它更容易被 接受,因为它在更大程度上顾全了被拒绝者的尊严。
(一)祝贺 2.祝贺的时机 祝贺的时机需要审慎地选择。对商界人士而言,适逢亲朋好友结婚、生
育、乔迁、获奖、晋职、晋级、过生日、出国深造、事业上取得突出成 就之时,应及时向其表示自己为对方而高兴;否则,就有疏远双方关系、 心存不满或嫉妒之嫌。碰上节日时,出于礼貌向亲朋好友道贺,一般也 是必要的。
CHAPTER
TWO
第二节
听者礼仪
一 聆听的好处
1.能更好地了解人和事 2.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3.能改善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4.能使紧张的关系得到缓和
5.把握好聆听的技巧能密切和别人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
二 聆听的礼仪
1.注意力集中 2.积极反应 3.不轻易打断对方谈话 4.不轻易下断言
CHAPTER
05
第五章 商务交谈
礼仪
CHAPTER
ONE
第一节
交谈的基本礼仪
一 恰当的态度
与人交谈时的态度与谈话的内容一样重要。善于交谈的人,总是 会在与人交谈时保持一种恰当的态度,通过自己恰当的态度来正 确传递信息,同时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谈话的态度包括声调、 姿态、眼神、笑容等。 (一)声调 (二)姿态
03
表现和谐
Hale Waihona Puke 一 恰当的态度(四)笑容 4.笑的禁忌
温言细语
内外有别
一分为二
五 拒绝与道歉
(一)拒绝
1.直接拒绝
• 直接拒绝,即将拒绝之意当场明讲。采取此法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应避免 态度生硬,说话难听。
2.婉言拒绝
• 婉言拒绝,即运用温和而委婉的语言来拒绝。与直接拒绝相比,它更容易被 接受,因为它在更大程度上顾全了被拒绝者的尊严。
(一)祝贺 2.祝贺的时机 祝贺的时机需要审慎地选择。对商界人士而言,适逢亲朋好友结婚、生
育、乔迁、获奖、晋职、晋级、过生日、出国深造、事业上取得突出成 就之时,应及时向其表示自己为对方而高兴;否则,就有疏远双方关系、 心存不满或嫉妒之嫌。碰上节日时,出于礼貌向亲朋好友道贺,一般也 是必要的。
CHAPTER
TWO
第二节
听者礼仪
一 聆听的好处
1.能更好地了解人和事 2.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3.能改善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4.能使紧张的关系得到缓和
5.把握好聆听的技巧能密切和别人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
二 聆听的礼仪
1.注意力集中 2.积极反应 3.不轻易打断对方谈话 4.不轻易下断言
CHAPTER
05
第五章 商务交谈
礼仪
CHAPTER
ONE
第一节
交谈的基本礼仪
一 恰当的态度
与人交谈时的态度与谈话的内容一样重要。善于交谈的人,总是 会在与人交谈时保持一种恰当的态度,通过自己恰当的态度来正 确传递信息,同时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谈话的态度包括声调、 姿态、眼神、笑容等。 (一)声调 (二)姿态
03
表现和谐
Hale Waihona Puke 一 恰当的态度(四)笑容 4.笑的禁忌
第五章三大检索(SCIEIISTP)(1)精品PPT课件
选择分析记录数、显示结果数以及排序方式
例:按作者分析
按作者分析的结果
查看分析出的结果
被引参考文献检索(引文检索)
4.选择时间范围
例:查找张立同院士课题组2000年以后发表的论文被 引用的情况
如果不显示标题,说明该论文 未被SCI收录(只是被SCI论文 引用)
不是张立同院士的论文! 原因:引文检索时,不能加入被引作者单位
WOS使用基于Web of Knowledge (WOK) 检索系统 可通过主题(topic)、作者 (author)、来源刊名(source title)和 作者单位(address)等途径检索,可进行被 引参考文献(cited reference)检索。通 过WOK平台,WOS可实现与其他数据库的 链接访问地址:
例:查找张立同院士课题组2008年发表论文被SCI收录情况
加入作者单位,确保 检索结果的准确性
单击标题,显示论文全记录
检索结果输出——标记记录
检索结果输出——标记记录
打印格式输出
第二节 SCI和ISTP检索
SCI和ISTP均在Web of Science综合性文摘数据库 中进行检索。 Web of Science(简称WOS)是基于ISI Web of Knowledge (简称WOK)平台的综合性文摘索引 数据库,由7个子数据库组成,即3个引文数据库 (Citation Databases)、2个会议论文引文子数据 库(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Databases)和2个化学数据库(Chemistry Databases)。
EI简介
EI(The 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 创 刊 于 1884 年 , 由 美 国 工 程 信 息 公 司 (Th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 编辑出版,是一部综合性报道世界工程技 术领域文献的著名文摘检索刊物。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桑代克迷箱(Puzzle Box)
17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 S-R之间的联结。 他说:“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联结 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是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 的联想或联结,联结的形成无须观念为媒介,人生来就具有 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 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
学习的过程: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
18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规律: 早期观点:
三条主律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 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 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 次。 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 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训练前:US -UR 训练中:CS- US-UR 训练后:CS-CR(UR)
人和动物的一切智慧行 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 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 的条件反射。
6
7
巴甫洛夫的程序
8
9
(三)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应用
华生关于恐惧形成的实验:
“Little Albert”实验: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 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 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4
(一)人物简介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 (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 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 义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 心理学导论》、《行为主 义心理学》、《行为主 义》、《婴幼儿心理教 养》。
17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 S-R之间的联结。 他说:“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联结 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是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 的联想或联结,联结的形成无须观念为媒介,人生来就具有 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 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
学习的过程: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
18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规律: 早期观点:
三条主律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 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 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 次。 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 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训练前:US -UR 训练中:CS- US-UR 训练后:CS-CR(UR)
人和动物的一切智慧行 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 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 的条件反射。
6
7
巴甫洛夫的程序
8
9
(三)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应用
华生关于恐惧形成的实验:
“Little Albert”实验: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 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 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4
(一)人物简介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 (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 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 义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 心理学导论》、《行为主 义心理学》、《行为主 义》、《婴幼儿心理教 养》。
5.1.1从算式到方程(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一元一次方程。
三要素:
(1)整式方程;
(2)一元:一个未知数;
(3)一次:化简后未知数的次数是1。
3. = 1000和 = 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 − (1 − 0.52) = 80的解?
= 2000
习题解析
1. = 1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 B )
. 1 − = 2
. 2 − 1 = 4 − 3
1.本节课我学到了关于方程的哪些知识?
2.按照研究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研
究什么?可以如何开展研究?
对于变式又该怎么解决呢?
课程讲授
2.一个梯形的下底是5cm,高是5cm,面积是40cm2,求上底.
思考:
(1)这个问题中涉及哪些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这
些量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变式: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cm,高是5cm,面积是40cm2,求上
底.
对于变式是否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呢?
课程讲授
1.我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其中男生48人,我校有多少学生?
思考:
(1)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试一试。
(2)这个问题中涉及哪些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这
些量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若我校学生数用字母x表示,如何用x表示这个问题中相关的量?
如何用x表示这里的相等关系?
变式:我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我校有多少学生?
7.已知代数式 = 3 − 2 − + 2 .
(1)化简M;
(2)如果 + 1 2 + 4 −2 − 3 = 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
三要素:
(1)整式方程;
(2)一元:一个未知数;
(3)一次:化简后未知数的次数是1。
3. = 1000和 = 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 − (1 − 0.52) = 80的解?
= 2000
习题解析
1. = 1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 B )
. 1 − = 2
. 2 − 1 = 4 − 3
1.本节课我学到了关于方程的哪些知识?
2.按照研究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研
究什么?可以如何开展研究?
对于变式又该怎么解决呢?
课程讲授
2.一个梯形的下底是5cm,高是5cm,面积是40cm2,求上底.
思考:
(1)这个问题中涉及哪些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这
些量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变式: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cm,高是5cm,面积是40cm2,求上
底.
对于变式是否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呢?
课程讲授
1.我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其中男生48人,我校有多少学生?
思考:
(1)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试一试。
(2)这个问题中涉及哪些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这
些量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若我校学生数用字母x表示,如何用x表示这个问题中相关的量?
如何用x表示这里的相等关系?
变式:我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我校有多少学生?
7.已知代数式 = 3 − 2 − + 2 .
(1)化简M;
(2)如果 + 1 2 + 4 −2 − 3 = 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
第五章智力障碍儿童ppt课件
龄< 6岁) p 极重度:IQ在20以下(对成人而言,智龄<3
岁) p 其他智力落后 p 非特异性的智力落后
(2)我国2006年的分类
智力水平 重度
中度 轻度
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智商 (IQ)
<20
20-34
35-49
50-69
适应行为 (AB) 极度缺陷
重度缺陷
中度缺陷
轻度缺陷
2.按支持程度分类(AAMR-9,1992)
• AAMR2002(第十版)的定义 :智力落后是一种障 碍,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
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实践性适应技能
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注意:
p 使用智力障碍定义需要谨慎,必须有以下的 前提:
• 当前功能的限制必须置于个体同龄伙伴有代表性的 社区环境背景以及文化中加以考虑;
(2)先天获得性异常 p 先天获得性异常是指胎儿非遗传性所获得的异常,主要
包括以下因素: • 胎儿期感染:当孕妇受到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侵袭而患感
染性疾病时,影响严重的可导致胎儿的智力落后。病原 体主要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二 型)、弓形体及梅毒螺旋体等。 • 药物毒性损伤:当孕妇因流感、高血压而大量服用四环 素、降压灵等药物,或者服用反应停、激素类药物、安 眠类药物、抗癌药,或者摄入食物中的残留农药及食品 添加剂,等等,均会影响胎儿智能的正常发育。 • 放射线和化学毒物的损害 • 吸烟与嗜酒 • 其他:孕妇内分泌失调、妊娠剧吐、营养不良、长期情 绪不佳、先兆流产以及父母年龄过大都可能导致胎儿发 育不良和引起智力障碍。
三、智力障碍的成因与分布 (一)智力障碍的成因 p 形成智力障碍的原因十分复杂,涉及范围也
岁) p 其他智力落后 p 非特异性的智力落后
(2)我国2006年的分类
智力水平 重度
中度 轻度
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智商 (IQ)
<20
20-34
35-49
50-69
适应行为 (AB) 极度缺陷
重度缺陷
中度缺陷
轻度缺陷
2.按支持程度分类(AAMR-9,1992)
• AAMR2002(第十版)的定义 :智力落后是一种障 碍,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
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实践性适应技能
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注意:
p 使用智力障碍定义需要谨慎,必须有以下的 前提:
• 当前功能的限制必须置于个体同龄伙伴有代表性的 社区环境背景以及文化中加以考虑;
(2)先天获得性异常 p 先天获得性异常是指胎儿非遗传性所获得的异常,主要
包括以下因素: • 胎儿期感染:当孕妇受到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侵袭而患感
染性疾病时,影响严重的可导致胎儿的智力落后。病原 体主要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二 型)、弓形体及梅毒螺旋体等。 • 药物毒性损伤:当孕妇因流感、高血压而大量服用四环 素、降压灵等药物,或者服用反应停、激素类药物、安 眠类药物、抗癌药,或者摄入食物中的残留农药及食品 添加剂,等等,均会影响胎儿智能的正常发育。 • 放射线和化学毒物的损害 • 吸烟与嗜酒 • 其他:孕妇内分泌失调、妊娠剧吐、营养不良、长期情 绪不佳、先兆流产以及父母年龄过大都可能导致胎儿发 育不良和引起智力障碍。
三、智力障碍的成因与分布 (一)智力障碍的成因 p 形成智力障碍的原因十分复杂,涉及范围也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5章复数1复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复数的几何意义课件北师大版必修第二册
虚数不能比较大小,但它们的模表示非负实数,可以比较大小. (2)几何角度理解:表示复数的点 Z 到原点的距离.|z1-z2|表示复数
z1,z2 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
思考2:复数模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提示: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Z,r表示一个大于0的常数,则满足 条 件 |z| = r 的 点 Z 的 轨 迹 为 以 原 点 为 圆 心 , r 为 半 径 的 圆 , |z|<r 表 示 圆 的 内 部,|z|>r表示圆的外部.
C.(0,0)
D.(-1,-1)
3.向量a=(-2,1)所对应的复数是
A.z=1+2i
B.z=1-2i
C.Z=-1+2i
D.z=-2+i
(A ) (D )
4.已知复数 z=1+2i(i 是虚数单位),则 z =___1_-__2_i _.
[解析] 因为 z=1+2i,所以 z =1-2i.
5.已知复数 z=(m2-2)+(m-1)i 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则实数 m 的范围为__(_1_,___2_)_.
[分析] 根据复数与点、复数与向量的关系求解.
[解析] (1)两个复数对应的点分别为 A(10,7),B(-6,1),则 C(2,4).故 其对应的复数为 2+4i.
(2)①由复数的几何意义知: O→A=(1,0),O→B=(2,1),O→C=(-1,2), 所以A→B=O→B-O→A=(1,1),A→C=O→C-O→A=(-2,2),B→C=O→C-O→B= (-3,1),所以A→B,A→C,B→C对应的复数分别为 1+i,-2+2i,-3+i.
[解析] 因为复数 z=(m2-2)+(m-1)i 对应的点(m2-2,m-1)位于 第二象限,所以 m2-2<0,且 m-1>0,所以 1<m< 2.
z1,z2 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
思考2:复数模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提示: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Z,r表示一个大于0的常数,则满足 条 件 |z| = r 的 点 Z 的 轨 迹 为 以 原 点 为 圆 心 , r 为 半 径 的 圆 , |z|<r 表 示 圆 的 内 部,|z|>r表示圆的外部.
C.(0,0)
D.(-1,-1)
3.向量a=(-2,1)所对应的复数是
A.z=1+2i
B.z=1-2i
C.Z=-1+2i
D.z=-2+i
(A ) (D )
4.已知复数 z=1+2i(i 是虚数单位),则 z =___1_-__2_i _.
[解析] 因为 z=1+2i,所以 z =1-2i.
5.已知复数 z=(m2-2)+(m-1)i 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则实数 m 的范围为__(_1_,___2_)_.
[分析] 根据复数与点、复数与向量的关系求解.
[解析] (1)两个复数对应的点分别为 A(10,7),B(-6,1),则 C(2,4).故 其对应的复数为 2+4i.
(2)①由复数的几何意义知: O→A=(1,0),O→B=(2,1),O→C=(-1,2), 所以A→B=O→B-O→A=(1,1),A→C=O→C-O→A=(-2,2),B→C=O→C-O→B= (-3,1),所以A→B,A→C,B→C对应的复数分别为 1+i,-2+2i,-3+i.
[解析] 因为复数 z=(m2-2)+(m-1)i 对应的点(m2-2,m-1)位于 第二象限,所以 m2-2<0,且 m-1>0,所以 1<m<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以来,“法”与“法律”并用。
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
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法律的整 体。狭义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一 般把所有法统称为法律。 在西方,“法”、“法律”不仅 有“法”的意思,而且都兼有权 利、公平、正义等含义。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行政法法律部门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 系,对行政活动过程,特别是行政权力运 行过程,加以规范,监督与救济的法律规 范和法律原则的总称。 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民商法法律部门
民商法
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 而是以《民法通则》为核心法律, 辅之以其他单行民事法律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的部门
宪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
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 地方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部门
统治阶级整 体意志,非 个别意志, 也非个别意 志简单相加
不是统治阶 级意志的全 部,仅是上 升为国家意 志的那部分
马 克 思 主 义 对 法 的 本 质 的 揭 示 和 概 括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社 会 物 质 生 活 条 件
地理环境
人口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根本因素
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什
么 是 法 律 体 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科 学 性
国家正式制度的设计和推行应当多考虑 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可能的契合点,寻求其支持; 同时也必须在非正式制度的演变中不断反思 正式制度自身的合理性, 探索法律现代化不同样式存在的可能性, 以使法制更切近中国的国情和民情。
二、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五)社会法法律部门
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 社会保障和 社会福利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刑法法律部门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犯罪指危害统治阶级利益 和统治秩序,依法应受刑 罚处罚的行为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刑法法律部门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 实施的、 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决定的 统治阶级意志 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 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 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 行为规范体系。
马 克 思 主 义 对 法 的 本 质 的 揭 示 和 概 括
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开始有了法
国家机关、 社会组织 公民个人
行使权利
承担义务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法律遵守 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规定国家权力的
归属,规定国家权力的职责分工,权力 行使的方式和程序 确认国家制度,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国 两方面主体 家的根本制度,规定国家的基本经济政 治制度 确认和规范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保证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证人民依 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两层含义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所有法律都不得与 宪法相抵触,与宪法相抵触为无效
(一)法律的词源
我国第一部文字工具书《说文解字》汉 语“法”古体是“灋”。“灋,刑也, 平之如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 去。”
古代文献中,“法”除与“刑”通用外, 也往往与“律”通用。 《尔雅· 释诂》中,秦汉时期,“法”与 “律”二字同义,都有常规、均布、划 一的意思。《唐律疏议》中,“法亦律 也,故谓之为律”。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家要求 体现继承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 要求 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的层次 行政法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二)法律执行
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中央和地方各级 政府 各级政府享有执法 权的下属行政机构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三)法律适用
国家司法机关 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 的专门活动。 司 法 机 关
人民法院 国家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三、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四)法律遵守 1、宪法的特征: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 两方面主体 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 力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 法律更为严格 两层含义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权 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社会经济权
文化教育权 特定主体权利
三、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其他义务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应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法律的实施内容
科 学 性 与 先 进 性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
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 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不断提高。
法律监督机关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法律遵守
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 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 会 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犯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三、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家主席
国 务 院
中 央 军 事 委 员 会
最 高 人 民 法 院
最 高 人 民 檢 察 院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
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 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活动,是法律运行的 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法律是如何 制定出来的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二、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政治文明建设 物质文明建设
对外关系的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 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法律体现的意志 ——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与全体人民的意志 和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并非自发形成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逐步形成的共同意志
二、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法律的实施内容
二、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法律的实施内容
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
科 学 性
(一)发挥后发优势, 做好法律移植,实现法律的本土化。 (二)在法律本土化的过程中, 迎接法律全球化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法律的实施内容
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
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 的 历 史 类 型
( 三 ) 法 律 的 历 史 发 展
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二、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从法律体现的意志来看
2、从法律的实施内容来看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二、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 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决定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对 法 的 本 质 的 揭 示 和 概 括
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 刑罚的法律。 承
担 刑 事 责 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与非诉程序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