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大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大全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的作用。
2.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现象,如物体的变形、颜色、光的传播等。
3.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单元一:科学与生活教学内容1.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的作用。
2.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的作用。
2.概念讲解: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的作用,并与学生探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学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并撰写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
5.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讨论一些有趣的科学问题。
2. 单元二:物体变形教学内容1.简单物体的变形和恢复。
2.物体变形的原因和规律。
3.练习观察和描述物体变形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场景或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对物体变形的好奇心。
2.概念讲解:讲解物体变形和恢复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物体变形的过程。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变形的过程,并总结物体变形的原因和规律。
4.学生实践:学生们自己找一些实例进行观察和描述,增强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5.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学习的知识。
3. 单元三:物体的颜色教学内容1.物体的颜色和光的反射。
2.颜色的构成和变化。
3.实践观察和描述物体的颜色。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对物体颜色的兴趣。
2.概念讲解:讲解物体的颜色和光的反射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颜色的构成和变化。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描述物体的颜色,并通过实验总结颜色的构成和变化。
4.学生实践:学生们自己找一些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加深对物体颜色的认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1. 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光合作用等;2. 动物的分类、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3. 天气的观测、气候的特点、人与自然的关系;4. 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认识到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关注生物多样性,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 使学生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提高观察自然、适应环境的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质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适应性、天气与气候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分类、天气观测、物质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天气符号卡片、实验器材等;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温度计、湿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2. 例题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动物分类方法、天气符号的认识、物质的性质;3. 随堂练习:绘制植物生长图、动物分类表、天气记录表、物质性质实验;5. 课后实践: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天气现象,记录并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2. 动物的分类与适应;3. 天气与气候的关系;4.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植物的生长过程图;(2)制作动物分类表;(3)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分析气候特点;(4)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图: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2)动物分类表:哺乳动物、鸟类、昆虫、鱼类等;(3)天气记录与分析:晴、多云、阴、雨等,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干旱、湿润等;(4)物质性质实验:金属硬度大,非金属硬度小;酸碱盐的溶解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 学生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培养科学素养;3. 延伸学习:开展植物种植、动物观察、天气研究等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小学科学三上全册教案(教科版)课题: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科学探究能力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手段】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策略】小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总是感到新鲜有趣,总是爱寻根问底,这种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十分可贵,因为任何有效的学习都是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我努力提供尽可能多的观察实践机会,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能力和体验。
【教学资源】校园内的各种树木,课本的插图。
【教学活动】一、引言1、师:朋友们好!生:老师好!生:科学老师你为什么不说:同学们好呀?师:以后我就是跟你们一起研究科学的伙伴,和大家一起研究科学、学习科学。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教师的亲切的引入,渗透了科学是我们大家一起合作才能学习、才能研究的意识。
让学生有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和意识。
2、师: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要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师:请大家看课本第2页的片,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预设:树叶很绿,树冠很大,树干很粗等。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
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
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
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
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
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
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
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
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
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
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小学科学课程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案将以全册内容为基础,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介绍和分析。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丰富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一单元《生物世界》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植物和动物,观察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同时,可以开展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第二单元《物质的状态和变化》重点介绍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真实的物质变化过程,如水的沸腾、冰的熔化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思考。
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各种物质状态变化时的现象,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他们对物质状态和变化的理解。
第三单元《水的重要性和利用》介绍了水的重要性以及水的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查学生家庭的用水情况,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同时,可以开展节约用水的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水器具、观察水质净化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水资源的认识。
第四单元《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主要介绍了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对物体性能的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工程设计活动,让他们尝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他们的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光的传播和阻挡》重点介绍了光的传播和阻挡。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的思考。
可以让学生观察光的衍射、折射等现象,并进行小实验,增加学生对光传播规律的实际体验,加深他们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第六单元《声音的传播和变化》介绍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教案课题: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阅读教学教材: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教材中的科学知识。
2.能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思考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1.能够独立进行实验和观察,并能够理解并解释实验现象。
2.能够通过对教材的正确阅读,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导入前课知识,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具体教师提问回顾上一节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30分钟)1.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讲解,重点解释教材中的科学概念和实验原理。
2.引导学生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并作出合理解释。
3.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三、练习(20分钟)1.配合教材,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
2.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的错误。
四、总结(10分钟)1.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应的作业,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学习了重要的科学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清楚每一个实验操作的步骤,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在练习环节中,重点检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教学结束后,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过程一、理解小动物师:同学们,第一单元植物,观察认识了很多植物,归纳总结了植物的共同特点,。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单元动物,一起走进动物的世界。
说说你们认识哪些动物?生边说,师边板书(注意区分大、小动物)谁来区别一下哪些是小动物。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访小动物。
(板书课题)1.寻访小动物。
2.在我们附近还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呢?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估计一下或是猜猜,在花坛、草地等地方,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猜猜会有多少种?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栖息和活动着好些小动物?如果要进行一次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留意哪些地方?三、寻访活动的准备如果进行一次寻访小动物的活动的活,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先让学生讨论,再结合教材背景图提示进行完善)1.我们要寻访小动物首先应该设计一个调查计划,你们认为应该怎么调查呢?小组重点讨论调查方案:1)关于寻访的地点安排和小组内部人员的分工,需带哪些工具;2)记录表设计。
2.在观察调查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重点讨论1)不知名称的小动物怎么记录?2)一些难接近的小动物怎么观察呢?3)在寻访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比如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哪些小动物有可能伤人?我们观察的小生命跟我们人一样,你应该怎样对待他们?)(1)安全问题(2)怎样关注和爱护小动物(3)怎样保护观察调查地的环境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1.学生分组寻访。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各种科学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习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
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三、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1 科学课始业教学我们看到了什么2 校园的树木大树和小草3 水生植物植物的叶4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5 寻访小动物6 蜗牛7 蚯蚓蚂蚁8 金鱼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9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那些材料硬10 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11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砖瓦和陶器、瓷器12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13 水14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5 谁流得更快一些比较水的多少16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吗17 空气有重量吗18 学期复习19 学期复习20 学期复习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水第1课时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点】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教学难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展示图片)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教师点拨: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教师小结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展示示意图)4、活动体验(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②对一只手吹气③甩动一只手(2)活动手册(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二、探索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教师点拨: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③晾干衣服④吹干湿发……三、模拟实验1、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3、实验(1)(1)实验过程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①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②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3)研讨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
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4、实验(2)(1)实验过程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②放置一段时间③观察盒中变化(2)研讨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第一章:自然界的奥秘1.1节:植物的生长;1.2节:动物的生存;1.3节:天气的变化。
第二章:生命之源2.1节:水的作用;2.2节:空气的成分;2.3节:土壤的特性。
第三章:力的世界3.1节:简单机械;3.2节:力的作用;3.3节: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天气现象,认识水、空气、土壤等生命之源,理解简单机械和力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简单机械的原理、力的作用。
2. 教学重点:水、空气、土壤的作用;动物与环境的适应;天气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天气现象的实物、简单机械模型、力的演示装置等。
2. 学具:放大镜、土壤、水、空气成分测试仪、摩擦力测试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植物生长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4. 例题讲解:以天气变化为例,讲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身边的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6. 知识拓展:介绍简单机械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力的世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植物生长过程、水的作用、空气成分、土壤特性、简单机械、力的作用。
2. 板书形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突出重点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它们生长的过程。
(2)分析身边的天气现象,说明其形成原因。
(3)举例说明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教科版
摘要: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
正文:
在三年级上学期的科学教学中,我们根据教科版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内容。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科学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四个方面。
科学探究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生命科学部分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现象;物质科学部分涉及物理和化学的基本原理;地球与宇宙科学部分则让学生认识地球和宇宙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主要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部分科学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引入、教学内容、学生实验与讨论和总结与拓展四个环节。
引入环节通过趣味性的问题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环节由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实验与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知识,并进行讨论;总结与拓展环节由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
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二.学情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二个班。
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全册教学分析本册书25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最新说明:本文整理了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内容涵盖了上册的所有单元,主要来源多年教学工具中的精华部分,与所有同仁分享。
目录一、学情分析 (3)二、教材分析 (4)三、教学进度 (5)四、第一单元《水》教案 (6)五、第二单元《空气》教案 (31)六、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56)三、教学进度四、第一单元《水》教案一、揭示课题冬天河里的水结冰,天热了冰化成水的故事情节图片导入,加入水三态变化相关的图片。
1、提问:冰融化成水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冬天河里的水结冰时,水发生了什么变化?2、提问:思考:妈妈在晾衣服时,衣服慢慢的晒干了。
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小结:水真的不见了吗?其实衣服上的水经过太阳的暴晒(加热)后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3、提问:水的哪些特点发生了变化?那么它还是水吗?4、课件出示纸和橡皮泥等物品的图片,生活中的变化有很多,比如说纸、橡皮泥的变化,此时呈现纸制品和橡皮泥制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图片中的物品发生了哪些变化?5、揭示课题:《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探索:纸和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1、活动要求:①学生能把活动手册上的表格边实验边记录下来,②能在分析中得出实验结论。
五、第二单元《空气》教案4.空气有质量吗第(二)单元第 6 课第 1 课时课题 6.我们来做“热气球”作课时间作课内容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34-35页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2.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3.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并对类似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案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案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 、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科学记录本【教学过程】一、看看课文插图。
1 、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2 、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 、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2、学生交流,师板书。
3 、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 、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
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 、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 、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1 、知道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2 、能够用自己可以表达清楚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大树,学会与同伴交流;会拓印树皮;会写树的观察记录。
3 、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树木的兴趣,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描述一棵大树。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科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科版标题: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科版引言: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科学教案对于教师教学的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的内容,为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熟悉科学概念: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含义,拓展科学知识。
2. 学会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积累基础概念: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1. 单元一:科学的概念和实验的基本步骤教学内容:(1) 科学的概念:科学是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事物的方法。
(2) 实验的基本步骤: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实验、总结结论。
教学活动:(1) 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2)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组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2. 单元二:太阳系和地球教学内容:(1) 太阳系的概念和成员:太阳、地球、月球。
(2)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活动:(1) 观察太阳系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成员。
(2) 通过模型或实际观察,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
(3) 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制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3. 单元三:水和空气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和用途:水是液体,可以用来洗衣服、洗碗、浇花等。
(2) 空气的概念和用途:空气是我们呼吸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吹风、助燃等。
(3) 水和空气的运动:水可以流动,空气可以吹动。
教学活动:(1) 进行简单的水和空气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探索水和空气的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水和空气的用途和重要性。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涉及第一章《走进科学》的1.2节《观察与描述》。
具体内容包括: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描述事物;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观察和描述的重要性;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运用感官观察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与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和描述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和描述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和描述的方法,以及其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与描述,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显微镜、放大镜、尺子、天平、温度计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观察物品(如树叶、石头、昆虫等),以及记录用的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盒子,让学生猜测里面是什么物体,引导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与描述。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个树叶,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纹理等方面进行观察与描述。
讲解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强调观察要全面、细致,描述要准确、清晰。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观察物品,运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与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观察与描述。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各小组展示观察与描述的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与描述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还观察到哪些有趣的事物?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描述?六、板书设计1. 观察与描述方法:用感官、工具要点:全面、细致、准确、清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描述。
答案示例:我观察了一只蝴蝶,它的翅膀是黄色的,上面有黑色斑点,翅膀边缘呈波浪状,身体细长,有六条腿。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教学设计
学年度第一学期姓名:班级:XXXX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
2.了解校园安全隐患,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愉快的假期结束了,欢迎同学们重新回到学校,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笑脸,老师心里真高兴啊!在新的学期,你有什么新的打算?愿意和老师同学们分享吗?二、新学期要求(一)行为习惯1.要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对我们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具体规范要求。
遵守社会公德,与同学和睦相处,不打架、骂人,言行要文明。
2.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上下楼梯靠右轻走,严禁在楼道走廊里奔跑追逐,严禁翻爬扶栏等危险区域。
3.礼貌待客,学校来客人时主动问好。
4.爱护花草树木,不攀折花草,不践踏绿地。
5.同学有困难时要热情帮助,不欺负弱小。
6.不摸、不动灭火器材、电线、各种开关;为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除实验室外,所有教室及其他场所严禁违反规定使用明火。
(二)学习习惯1.课上专心听讲,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2.课前做好预习、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
3.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认真。
4.自觉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做摘记。
(三)生活习惯1.积极主动做好值日,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
2.体贴父母,帮父母做扫地、擦窗、刷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3.不乱扔东西,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三、课堂小结。
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好品质。
规范的遵守需要大家的参与,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举手投足的细微之处做起。
如果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老师。
新的学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好更优良的环境!安全教育第一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在学校的规范要求,能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有质量吗1教案教科版(精选五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有质量吗1教案教科版(精选五篇)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有质量吗 1教案教科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和空气空气有重量吗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过程与方法: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
三、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四、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
五、教学过程:(一)空气有重量吗? 1.师: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
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
(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
)4.小天平调平。
(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
(分组实验)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a: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方法。
b: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坪学习三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计划(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板书设计: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第三课大树和小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小草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樟树狗尾草茎颜色软硬粗细质地叶颜色形状软硬大小气味果实颜色形状大小多少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第五课植物的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