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庆版《微生物学》的PPT的第一章

合集下载

齐鲁工业大学 周德庆微生物学 课件 第一章原核生物

齐鲁工业大学 周德庆微生物学 课件 第一章原核生物

短杆菌
链杆菌
大肠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
双歧杆菌
螺旋菌
细胞弯曲成弧状或螺旋状,根据弯曲的不同可以 分成
(1)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状 。霍乱 弧菌
(2) 螺旋菌:菌体弯曲多,2—6环,两端鞭毛, 菌体有坚硬的细胞壁。 产甲烷螺旋菌。
(3) 螺旋体:螺旋6环以上,菌体无鞭毛,体 柔软,有收缩运动的轴丝,无细胞壁或薄。是介 于细菌与原生动物之间的单细胞生物。 梅毒密
螺旋体。
霍乱弧菌
螺旋菌
螺旋体
螺旋体-2
古细菌的形态
在显微镜下,古细菌与细菌具有类似 的个体形态,但它们多生活于一些生 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例如 厌氧、高酸、高碱、高盐、高寒等
所谓的极端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
一、细菌的个体形态和大小 2、细菌的大小 细菌的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直接测量。一般直径
直接相连
肽聚糖整体 结构示意图
1.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肽聚糖 (peptidoglycan)的结构
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肽聚糖结构的不同点
G+
G-
位置
细胞最外层
外膜层之内
厚度
20—80nm
2-3nm
层数
约40层
1-2层
肽桥
有(5个甘氨酸) 无(直接连接)
肽尾第三个氨基酸 L-赖氨酸
M-二氨基庚二酸
(一)细胞壁
细胞壁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50-90%)
磷壁酸质<50% (阳性菌所特有) 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5-10%)
脂多糖 (阴性菌所特有) 磷脂 蛋白质
酞 聚 糖
壁膜间隙
质 膜
类脂壁酸(质)

第一章 微生物

第一章 微生物

原核生物类:
细 菌
放线菌
蓝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真核生物类:
酵母
非细胞生物类:
病毒引起
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一)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酿酒; 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 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
微生物学的分支
基础微生物学
按微生物 种类分 细菌学 真菌学 按过程或 功能分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态学 分子微生物学 细胞微生物学 微生物基因组 学
应用微生物学
按生态环 境分
土壤微生物学 海洋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 水微生物学 宇宙微生物学
按与疾病 的关系分
免疫学 医学微生 物学
按技术与 工艺分
作为模式生物;
基因与基因组的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
(4)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
汤飞凡:沙眼病原体的分离和确证 陈华癸:根瘤菌固氮作用的研究
高尚荫:创建了我国病毒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 第一个微生物学专业
抗生素的总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两步法生产维生素C的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
泉生热孢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二)微生医药业等
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 鼠疫;天花;梅毒;小儿麻痹症; 肺结核;麻疯病;感冒;脑膜炎; 艾滋病;疯牛病;非典;禽流感
鼠疫杆菌 结核杆菌
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
小儿麻痹症病毒
HIV
二、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生物、 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通称。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出来,并可在 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与原始病原微生物相同。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1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1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诺卡氏菌幼年菌落的典型菌丝体
2. 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的放线菌
小单孢菌属 Micromonospora
小多孢菌属 Micropolyspora
3. 具有孢囊并产生孢囊孢子的放线菌 游动放线菌属,孢囊链霉菌属, 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 )
荚膜(capsule)
糖被 粘液层(slime layer)
菌胶团(zoogloea)
荚膜
菌胶团
粘液层
(2)鞭毛(flagellum) 是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
质附属物,具有运动功能。
鞭毛基粒的结构
Mot 蛋白 Fli 蛋白 (motor switch)
(3)菌毛(fimbria) 是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 蛋白质附属物,具有附着的功能。
第1节 细菌Bacteria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 多以二分裂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细菌
细菌,包括“三体” 蓝细菌 放线菌
一、细菌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一)细菌的形态和染色
1. 细菌的细胞形态
球状
杆状
最基本的三大类形态
螺旋状(包括弧状)
有附属物
丝状
Coccus
球菌
Bacillus, rod
E. coli 的扫描电镜照片
(4)性菌毛(pilus, pili) 构造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每个细胞仅1至 几根。具传递DNA的作用;RNA噬菌体的特异吸附 位点。
(5)芽孢和其他休眠体 (5.1)芽孢(endospore, spore)
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抗逆性强的 休眠构造。
第1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一章4ppt课件

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一章4ppt课件

2、在液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
在实验室对放线菌进行摇瓶培养时,常可见到 在液面与瓶壁交界处粘贴着一圈菌苔,培养液清而不 混,其中悬浮着许多珠状菌丝团,一些大型菌丝团则 沉在瓶底。
四、 Reproduction of Actinomycetes
1、分生孢子 2、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pore) 3、菌丝片段
High Magnification of actinomycete spores
2、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有的放线菌由菌丝盘卷 形成孢子囊,其间产生横隔,形成孢子。孢子囊成熟后, 释放出孢子。
1-孢子囊形成初期 2-孢子囊继续生长,囊内形成横隔 3-成熟孢子事,孢囊孢子不规则排列。
1、分生孢子:放线菌长到一定阶段,一部分气生 菌丝形成孢子丝,孢子丝成熟便分化形成许多孢 子,称为分生孢子。
Stages in the conversion of a streptomycetes aerial hypha into spores (conidia)
放线菌孢子丝的类型
Several spore-bearing structures of actinomycetes: Streptomyces.
Important members of microbial family
section1、Bacteria
一、Definition of bacteria 二、Shapes and size of bacteria 三 、Bacterial reproduction 四、Bacterial incubation characteristics 五、Some bacteria in production
形态构造示意图

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一章1

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一章1
5〕细菌细胞活泼发展时,复制先于细胞割裂而细 胞内常常有2~4个核区,低速发展时可见有1~2个 核区
❖重要功能:纪录和传递遗传信息

管理始于训练,止于训练。21.7.321.7. 3Satur day , July 03, 2021

严格要求安全在松松垮垮事故来。10:35:1410 :35:141 0:357/3 /2021 10:35:14 AM
E、硫滴
4、核糖体〔Ribosome〕
〔1〕为多肽和卵白质合成场合, 70颗粒,有50S 和30S 2 个亚单位构成
〔2〕化学成份为卵白质和核酸 〔3〕原核生物中游离于细胞质中
The peptidyl transferase center
Proteins are mostly loc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ribosome
• Pili(性毛〕 • Fimbria(菌毛〕
〔一〕Cell wall (细胞壁)
• 1、Definition • 2、Function • 3、Chemical composition • 4、Gram stain 〔革兰氏染色〕 • 5、Difference between G+ and G• 6、Principle of Gram stain

事故与侥幸相伴,平安与谨慎相随。2 021年7 月3日 星期六1 0时35 分14秒1 0:35:14 3 July 2021

小问题、要重视,老毛病、要根治。 上午10 时35分1 4秒上 午10时3 5分10:35:1421 .7.3

安全纺织幸福的花环,违章酿成悔恨 的苦酒 。21.7.3 21.7.31 0:3510:35:141 0:35:14 Jul-21

微生物学1 绪论(1)

微生物学1 绪论(1)

第 一 章 绪 论
杆菌的平均长度和宽度:2μ m和0.5μ
m
3000个杆菌首尾相连= 一粒大米的长度 10-100亿个细菌加起来重量 = 1毫克
第 一 章 绪 论
针 尖 上 的 细 菌
第 一 章 绪 论
比面值=面积/体积
任何物体被分割得越细,其单位体积所占的
表面积就越大;
Eg. 人比面值= 1;
13
46 10 12
25
30 30 30
8.2×103
7.0×1013 1.0×103 4.1×103
小球藻
念珠藻 * 硅藻
7小时
23小时 17小时
3.4
1.04 1.4
25
10.6
25
20
2.1
2.64
草履虫
10.4小时
2.3
26
4.92
* 为念珠蓝菌属 (Nostoc) 的旧称,与细菌同属原核生物。
微生物学
生命科学学院 郑 颖
zy05@ 672898
最终成绩组成:

平时成绩 占 40% 考勤 平时表现 作业等

考试成绩
占 60%
教 材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编,2011年,高等教 育出版社,第三版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周德庆主编,2013年,高等 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周德庆
第 一 章 绪 论
19世纪中期到晚期,微生物学得到
很大的发展,主要因为人们将注意
力集中到那个时期生物学和医学普 遍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 1.生物是自然产生的吗? 2.传染性疾病的本质是什么?
奠基期 (1861 ~ 1897)
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科赫) 1、微生物学开始建立 2、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 基本研究方法 3、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 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 4、 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 5、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 黄金时代

微生物学_ppt课件

微生物学_ppt课件

(一) 体积小、面积大
病毒——﹤0.2 m
杆状细菌——0.5×2.0 m
}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0.2~0.5 m
衣原体
放线菌——菌丝直径﹤1 m
霉菌——菌丝直径 2~10m
酵母——1~5×5~30 m
比面值 = 表面积/体积﹦4 π r2/4/3 πr2 =3/r
个体微小,其体积必然很小。一个典型的球菌 (直径0.5mm左右)体积仅1μm3,每个球菌都有 其相应的表面,它所拥有的表面积要比同体积其他 生物所拥有的表面积大得多。因此说,微生物体积 小、面积大。
微生物的“生物界之最”
个体最小 数量最多 形态最简 变异最易
‘胃口’最 抗性最强 食谱大最广 休眠最长 繁殖最快 种类最多
分布最广 起源最早 发现最晚 界级最宽
四、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 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一) 害 在人类历史上微生物给人类带来很多大灾难。 (二) 益 微生物对于人类“益大于害”,生产、生活都离不开
1996年美国P.H.Raven等的六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真细菌界; 古细菌界。
6、三总界五界系统
我国学者陈世骧(1979年)等按生物历史发展的三 个阶段的不同将生物分为来分三个总界,再按生理、 生态特性的差别分五个界。
Ⅰ.非细胞总界(SuperkingdomAcytonia)
3、四界系统
1938年Copeland提出四界,1956年成熟: 植物界; 动物界 原生动物外除; 原始生物界 包括原生动物、真菌、部分藻类; 菌界----原核生物界(Monera) 包括细菌、蓝细菌。
4、五界系统
1969年Whittaker提出了五界学说,五界系统包括: 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二版)(1)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二版)(1)

3. 工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 水的
4. 含量。
P (教材P 93)
P0
5.农业土壤中的aw一aw般= 在0.9—1之间。
2021/6/18
24
一般:0.90—0.98 细菌
嗜盐菌:0.75(约5.5M NaCl)
生长最低 aw 酵母菌
一般:0.87—0.91 高渗酵母:0.61—0.65 鲁氏酵母:0.60
代时(G):1个细胞分裂为2个所需要的时间。
2021/6/18
14
影响指数期微生物代时长短的主要因素: 1. 菌种 2. 原核比真核短,小的真核比大的真核短。 3. 营养成分 4. 营养物浓度 5. 生长限制因子(growth-limited facter) 6. 4. 培养温度(教材表6-1)
2021/6/18
18
三、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1. 连续培养的目的
2. 长时间地保持微生物的对数生长状态以提高 经
3. 济效益。
2. 连续培养的方式
单级
3.
恒浊器多级
单级
4.2021/6/18
恒化器多级
19
2021/6/18
20
2021/6/18
21
3. 连续培养的利弊 4. 利:高效节约,自控,产品质量稳定 5. 弊:菌种易退化,易污染,营养物利用率低于
单 6. 批培养。 7. 4. 连续培养时间是有限制的 四、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
自学教材P159-160
2021/6/18
22
第3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因素 有4个:水分、温度、氧气和pH值。
2021/6/18
23

微生物课件(周德庆)第一章Part 3 细胞的特殊结构

微生物课件(周德庆)第一章Part 3 细胞的特殊结构

第一节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细菌的特殊结构糖被菌毛和性菌毛芽孢(一)、糖被(glycocalyx)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1、糖被的定义2、糖被的成分一般是多糖,少数是蛋白质或多肽。

根据糖被有无固定层次和层次的厚薄,将糖被分为四类:v(大)荚膜:在壁上有固定层次,且层次较厚,厚度:>0.2µm。

v微荚膜(microcopsule):在壁上有固定层次,但层次较薄,厚度:<0.2µm。

v粘液层(slime layer):粘液物质松散,没有明显的边缘,可向周围环境中扩散, 未固定在细胞壁上。

v菌胶团(zoogloea):包裹在细胞群体上的胶状物质。

菌胶团荧光显微镜负染色荧光显微镜下的荚膜5、糖被的生理功能1、荚膜富含水分,可保护细胞免于干燥;2、能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3、为主要表面抗原(K抗原),是有些病原菌的毒力因子;4、能保护菌体免受噬菌体和其他物质(溶菌酶和补体)的侵害;5、是某些病原菌必须的粘附因子;6、贮藏养料,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的储备物质。

6、糖被与生产实践的关系应用:²肠膜状明串珠菌的葡聚糖糖被已用于生产代血浆的主要成分——右旋糖酐和葡聚糖凝胶制剂;²从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糖被提取的黄原胶,不仅是优良的食品添加剂,又是石油开采中的钻井液添加剂;²用产菌胶团的菌进行污水处理等;²通过糖被的血清学反应进行细菌的分类鉴定。

6、糖被与生产实践的关系—危害★增强某些病原菌的致病力:如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更易引起人的肺炎;肠致病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肠毒素单独不足以引起腹泻,必须依靠其酸性多糖荚膜粘附于小肠黏膜上皮才能引起腹泻。

★造成严重龋齿:1998年统计,5岁儿童的龋齿率在农村为78.28%,城市为75.69%。

★给食品工业和制糖工业带来危害:食品工业中的粘性面包、粘性牛奶,都是由于污染了些类细菌引起的。

微生物课件(周德庆)第一章Part 2 细菌的一般结构

微生物课件(周德庆)第一章Part 2 细菌的一般结构

第一节细菌九、细菌的细胞结构v一般构造(基本构造):是一般细菌都有的构造,如:v细胞壁v细胞膜v细胞质v核质体v核糖体等v特殊构造:部分细菌具有或一般细菌在特殊情况下才具有的结构,主要有:v鞭毛v菌毛v性菌毛v荚膜v芽孢等(一) 细胞壁(cell wall)(一)细胞壁(cell wall)1.定义是位于细胞最外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有固定外形和保护细胞等多种功能。

2. 功能Ø固定细胞外形Ø协助鞭毛运动Ø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Ø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Ø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可阻拦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通过。

Ø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3.成分细胞壁中的几种特殊成分:v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

v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v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①肽聚糖(peptidoglycan)肽聚糖单体结构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A Peptidoglycan MonomerThe peptidoglycanmonomer in E. coli,most gram-negativebacteria, and manygram-positivebacteria. Thesemonomers jointogether to formchains and thechains are thenjoined by cross-links between thetetrapeptides toprovide strength.G+菌肽聚糖单体G ˉ菌肽聚糖单体肽聚糖单体的结构G+、G-肽聚糖单体组成的不同肽尾第三个氨基酸不同G+:L-赖氨酸G-: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肽桥G+:5个甘氨酸组成肽桥G-:没有氨基酸组成的肽桥,直接由肽键连接G+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例,G-以大肠杆菌(E. coli)为例。

微生物学 周德庆 第一章2

微生物学 周德庆 第一章2
(1) shape: 杆状,0.5× 1.0~3.0µm,革兰氏阴
性,能运动或不运动,运动者周生鞭毛。 (2) Colony characteristics:固体培养上菌落为白 色,边缘整齐,湿润,光滑,均匀扩展,肉汁 培养基中混浊,产生大量灰色沉淀,不生成醭。 (3) Application: 常用于生产谷氨酸脱羧酶、天 冬酰胺酶和Asp、Thur 、Val等;同时也是 食品业和饮用水卫生检验的批示菌。
伴孢晶体
鳞翅目幼虫口服
伴孢晶体在肠道迅速溶解(中肠 pH 为9.0-10.5)
吸附于上皮细胞,引起渗透性丧失,肠道穿孔
肠道中的碱性溶液进入血液,后者 pH升高,昆虫全身麻痹而死亡
Bacillus thuringiensis viewed by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 The vegetative cells contain endospores (phase bright) and crystals of an insecticidal protein toxin (delta endotoxin). Most cells have lysed and released the spores and toxin crystals (the structures with a bipyramidal shape).
The End!
1、 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杆菌,简称大肠杆菌)
Caption:
Photocomposite - E. coli on the surface of human skin and hair follicle.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 Gram-negative, facultatively anaerobic, rod prokaryote. Part of human and animal microbiota. E. coli can caus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traveler‘s diarrhea(腹泻)

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一章精品文档

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一章精品文档

01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微生物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微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微生物学的历史与发展微生物学的起源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等工艺,但对微生物本身并没有深入的了解。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17世纪的列文虎克首次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微生物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医学、农业、工业、环保等多个领域。

微生物学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对环境保护的影响02微生物的类群与形态结构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肽聚糖、磷壁酸、外膜等细菌细胞膜的组成与功能磷脂、蛋白质、脂质等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真菌的形态与结构01藻类的形态与结构02原生动物的形态与结构03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感染与传播病毒的增殖方式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基本特征立克次体的形态与结构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支原体的形态与结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衣原体的形态与结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生物螺旋体的形态与结构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微生物其他微生物简介03微生物的生理代谢与遗传变异Chapter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与培养基营养类型培养基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与产物代谢途径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是将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等;合成代谢则是利用分解代谢产生的能量和简单物质合成细胞组成成分的过程,如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等。

代谢产物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包括有机酸、醇类、酮类、酯类、抗生素、维生素等。

这些代谢产物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与基因表达遗传物质基因表达微生物的变异可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两大类。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染色体变异则涉及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如染色体重复、倒位和易位等。

微生物课件(周德庆)第一章Part 4 放线菌和三体

微生物课件(周德庆)第一章Part 4 放线菌和三体

放线菌的孢子丝和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波曲、直、钩状、螺旋 状、轮生等,是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 孢子:形状多样:球状、椭圆状、杆状、圆柱 状、瓜子状、梭状、半月状等,颜色丰富,表 面纹饰各异,刺突多样。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二、分布
主要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和呈微 碱性的土壤中(泥腥味的原因),少量分布在 食草动物肠胃中(助消化)。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Streptomyces lividans 1326
Lawn of aerial hyphae
放线菌的菌丝
光镜下的放线菌:视野 中有一些未萌发和开始 萌发的孢子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五、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放线菌的繁殖
无性孢子(主要)
菌丝片段
分生孢子
孢子囊孢子
横隔分裂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横隔分裂方式形成孢子
1.孢子丝形成横隔; 2.沿横隔断裂而形成杆状孢子; 3.成熟的孢子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v
v
v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蓝细菌
Ⅰ藻体的一部分

周德庆版《微生物学》的PPT的第一章

周德庆版《微生物学》的PPT的第一章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四)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40年代后,微生物自身的特点使其成为生物学研究的“明 星”,微生物学很快与生物学主流汇合,并被推到了整个生命科学发展 的前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微生物学与生物学发展的主流汇合、交叉, 获得了全面、深入的发展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五)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
汤飞凡: 汤飞凡:沙眼病原体的分离和确证 陈华癸: 陈华癸:根瘤菌固氮作用的研究 高尚荫:创建了我国病毒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高尚荫: 和第一个微生物学专业 抗生素的总产量已耀居世界首位 两步法生产维生素C的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 两步法生产维生素 的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 泉生热孢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t 生物智慧的发展; 微生物自身特性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例如降解性塑料,分解纤 基因水平转移---细菌DNA的主动分泌与摄取 特性: 特性:微生物具有其它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例如可在其他生物无法 维素、生产单细胞蛋白等。 t聪明的黏菌 生命起源的研究; 生存的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繁殖,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代谢途径和
功能,反映了微生物极其丰富的多样性。 借助(利用)微生物特点的基因工程产业:利用微生物生产原本 t 极端环境的微生物的研究; 它们不能生产的药物、疫苗等。 t 微生物产业的开发;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四)20世纪的微生物学
开设的微生物学专业课: 开设的微生物学专业课: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学技术 工业微生物学 微生物生态学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分类学 免疫学 病毒学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五)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微生物是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中的理想实验对象, .微生物是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中的理想实验对象, 对微生物的研究促进许多重大生物学理论问题的突破 对微生物的研究促进许多重大生物学理论问题的突破 t 基因和酶关系的阐明及“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基因和酶关系的阐明及“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遗传的物质基础的阐明; 1941年Beadle和Tatum用粗糙脉胞霉进行的突变实验 年 t 遗传的物质基础的阐明; 和 用粗糙脉胞霉进行的突变实验 t 基因概念的发展; 基因概念的发展; 使基因和酶的关系得以阐明,并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 使基因和酶的关系得以阐明,并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断裂基因” 跳跃基因” “重叠基因”的发现, t 遗传密码的破译; 遗传密码的破译; “断裂基因”、 “跳跃基因”、“重叠基因”的发现,

环境微生物学01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环境微生物学01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98727
高限 1217 42 1500 2500 23100 68939 30000 127298
*本表参考Whittaker, R.H.et al.Biolog-y Data Book, 2nd ed.,Vol.1,1972.P.52289。
Culturability determined as a percentage of culturable bacteria to total cell counts*
• 真核类:
真菌 原生动物 单细胞藻类

• 非细胞生物:
病毒 类病毒
进化地位低
朊病毒
-
10
一、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2、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研究微生物的科学。
细胞 在 群体 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
分子
形态结构 生理代谢 遗传变异 生态分布 等的基本规律, 分类 进化
并将其应用到发酵、医学卫生、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
其主要任务是发掘、利用和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
改造有害微生物。
-
11
一、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微生物学的分科
按基本生命 规律分 按应用领域分
按研究对象分
基础微生物学(General Microbiology)或 微生物生物学(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分类学
十四章 微生物的研究方法(以- 实验为主)
4
第一章 绪论
一、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二、微生物的一般特点 三、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
5
一、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什么叫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 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 要算是微生物学了。”
—— 日本学者尾形学在“家畜微生物学”(1977)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一)微生物的发现
t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 t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 t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 t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 t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 t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 t公元九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 t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法卡城之战(靼坦人-罗马人); t16世纪,古罗巴医生G.Fracastoro: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 的生物(living creatures)引起的; t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也提出“戾气”学说;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六)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 1.微生物自身的特点(共性和特性)将会更加受到关注和利用
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代谢、 共性:t 以微生物为研究材料继续对一些基本生命现象进行研究; t 生物进化方面的研究; 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等,甚至其基因组上含有与高等生物同源的基因 ,充分反映了生物高度的统一性。 t 性别分化的意义; 在微生物基因组上进行的考古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三)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t1892 Ivanovsky 提供烟草花叶病毒是由病毒引起的证据; t1867 Lister创立了消毒外科; t1890 Von Behring制备抗毒素治疗白喉和破伤风; t1928 Griffith发现细菌转化; 1928 t对其机理的研究导致DNA是遗传物质的确证; t 外源遗传物质导入各种细胞的基因重组技术的建立; t1929 Fleming 发现青霉素; t1944 Avery等证实转化过程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t1953 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t1970~1972 Arber、Smith和Nathans发现并提纯了 DNA限制性内切酶
贡献:
彻底否定 了“自生说”学说
“曲颈瓶”实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 免疫学 免疫学——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 2.柯赫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土豆切面 → 营养明胶 → 营养琼脂(平皿) 营养琼脂(平皿)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 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 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 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上 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 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 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 会员。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四)20世纪的微生物学
开设的微生物学专业课: 开设的微生物学专业课: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学技术 工业微生物学 微生物生态学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分类学 免疫学 病毒学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五)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微生物是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中的理想实验对象, .微生物是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中的理想实验对象, 对微生物的研究促进许多重大生物学理论问题的突破 对微生物的研究促进许多重大生物学理论问题的突破 t 基因和酶关系的阐明及“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基因和酶关系的阐明及“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遗传的物质基础的阐明; 1941年Beadle和Tatum用粗糙脉胞霉进行的突变实验 年 t 遗传的物质基础的阐明; 和 用粗糙脉胞霉进行的突变实验 t 基因概念的发展; 基因概念的发展; 使基因和酶的关系得以阐明,并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 使基因和酶的关系得以阐明,并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断裂基因” 跳跃基因” “重叠基因”的发现, t 遗传密码的破译; 遗传密码的破译; “断裂基因”、 “跳跃基因”、“重叠基因”的发现,
肌肉的糖酵解
酵母菌乙醇发酵
本质上的同一性
维生素
生长因子
相同的化学本质
多种辅酶的前体
辅酶为细胞代谢所必需 (一切生命系统在代谢水平上具有相同的本质)
“生物化学的同一性”
生化突变
细菌基因水平转移
微生物遗传学
对动植物起作用的遗传机制同样适用于微生物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病毒重组实验 噬菌体感染实验 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三)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t1977 Woese提出古生菌是不同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特殊类群 Sanger首次对φ×174噬菌体DNA进行了全序列分析; t1982~1983 Prusiner t1982 1983 Prusiner发现朊病毒(prion); (prion) t1983~1984 Mullis 建立PCR技术; t1995第一个独立生活的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团组序列 测定完成; t1996 第一个自养生活的古生菌基因组测定完成; t 1997 第一个真核生物(啤酒酵母)基因组测序完成;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四)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40年代后,微生物自身的特点使其成为生物学研究的“明 星”,微生物学很快与生物学主流汇合,并被推到了整个生命科学发展 的前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微生物学与生物学发展的主流汇合、交叉, 获得了全面、深入的发展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五)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
汤飞凡: 汤飞凡:沙眼病原体的分离和确证 陈华癸: 陈华癸:根瘤菌固氮作用的研究 高尚荫:创建了我国病毒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高尚荫: 和第一个微生物学专业 抗生素的总产量已耀居世界首位 两步法生产维生素C的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 两步法生产维生素 的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 泉生热孢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以及基因结构的精细分析、基因组测序等。 以及基因结构的精细分析、基因组测序等。 60年代 t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 年代Nirenberg等人通过研究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质合成体系 年代 等人通过研究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质合成体系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 及多聚尿苷酶,发现了苯丙氨酸的遗传密码, 及多聚尿苷酶,发现了苯丙氨酸的遗传密码,继而完成了全部 Jacob等通过研究大肠杆菌诱导酶的形成机制而提出操纵子学说, 等通过研究大肠杆菌诱导酶的形成机制而提出操纵子学说, 等通过研究大肠杆菌诱导酶的形成机制而提出操纵子学说 t 生物大分子合成的中心法则; 生物大分子合成的中心法则; 密码的破译,为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开辟了新的途径。 密码的破译,为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开辟了新的途径。 阐明了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为分子生物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阐明了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为分子生物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微生物学
生物技术系
第1章


生物技术系
一、微生物与我们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三、微生物的类群与特点
一、微生物与我们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t 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 10 12 吨; t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万个; 万个 t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t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 1.巴斯德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 (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 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生命从何而来?“自生学”、“生生说”、“神创论” 免疫学——预防接种 罐头食品 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其他贡献 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 2.柯赫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 b 年获诺贝尔奖) (1905年获诺贝尔奖 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著名的柯赫原则 1、 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 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动、植物 的生命活动规律
(四)20世纪的微生物学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
适用于结构大大简单的 微生物学:鉴定病原菌、
微生物

研究免疫学及其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寻找化学治疗药物、 分析微生物的代谢活性。
普通生物学:细胞的构造及其在繁殖和发展中的作用、
植物和动物的遗传和进化的机制。
功能,反映了微生物极其丰富的多样性。 借助(利用)微生物特点的基因工程产业:利用微生物生产原本 t 极端环境的微生物的研究; 它们不能生产的药物、疫苗等。 t 微生物产业的开发;
DNA → RNA → 蛋白质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五)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贡献 . 细胞的人工培养; 细胞的人工培养; 突变体筛选; 突变体筛选; 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 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 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 3.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作为模式生物; 作为模式生物; 基因与基因组的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 基因与基因组的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