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梳理与分析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整理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体 系,规范市场秩序,拓宽投资渠道,创造有利于使公民财 富保值、增值的政策环境,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 公民的合法财产。
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 ⑤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 信誉和形象。
• ⑥熟悉规则,按规则办事,利用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 权益
•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 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 序。
• 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问题。 •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经济的发展。
什么是财产性收入? 一般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针对我国出口产品 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 ①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育我国名牌产品,树立我国产 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 ②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符合国 际标准的产品;
• ③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④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
7、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因素也会影 响消费。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转变居民的消费 观念,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增加有效供给等,通过多 种方式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 +(消费观)
人民币升值利弊
• 弊:1、不利于出口;(但从变压力为动力的角度,有利于促进 我国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转变出口结构)
经济生活高考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高考知识点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济生活成为了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而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也成为了高考中的一大重点内容。
在备考中,我们应该掌握一些经济生活的基本知识点,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求关系的平衡与调节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
供给方是指生产者将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市场的数量,而需求方则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
了解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我们做出合理消费和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当供应量超过需求量时,价格会下降,反之则上升。
这一点在购买日常用品时非常明显,例如季节性水果。
在丰收季节,水果供应充足,价格相较于其他季节会更加优惠。
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况,即一定数量的货币可以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减少。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
经济学家通常将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性通胀和成本性通胀两种。
与通货膨胀相对的是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即一定数量的货币可以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增加。
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下跌,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
过度的通货紧缩可能会导致萧条和经济衰退。
三、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和变化。
它通常包括了经济扩张期、繁荣期、经济下滑期和萧条期。
经济周期的波动主要由供求、物价、产出和财富等因素共同作用产生。
在繁荣期,经济活动达到高峰,物价上涨和就业机会增加。
而在经济下滑期和萧条期,经济活动逐渐减弱,物价下降和失业率升高。
了解经济周期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判断经济走势和预测市场变化,对个人和企业的决策非常重要。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税收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或者抑制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则是指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运行。
《经济生活》知识点的整理、梳理及分析共50页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Leabharlann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1、结算方式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梳理与分析
关于《经济生活》知识点的整理、梳理与分析注:整理、梳理与分析的立足点:立足于经济学专业人士的视角;立足于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立足于应用能力的提升(解释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对《经济生活》的整理基本上是基于经济学的逻辑,而非严格按照教材顺序。
一、货币理论1.货币职能理论(第一课第一框第二目)。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货币在其中充当的作用或职能(如刷卡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
2.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课第一框第二、第三目)。
该理论是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货币流通规律针对非金属货币也是适用的,它只是用来计算货币需求量,应把这些理论与宏观调控理论放在一起复习);能够运用该理论及宏观调控理论分析有关通货膨胀等问题(我国去年年末以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与2009年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有关)。
3.货币形态与信用工具理论(第一课第一框第三目,第一课第二框第一目)。
能够初步了解不同形态的货币及信用工具所具有的典型特征、优点;初步了解各种信用工具在使用方面的要求及其功能。
(如纸币容易导致通货膨胀;信用卡的发放对象,使用支票的前提条件)二、价格理论1.商品需求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商品供给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第二课第一框第一目)。
要能够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生活实践中商品价格的干预问题,以实现政府的干预目标(如何通过影响供给与需求来影响价格,能够识别哪些政策措施能够增加或减少供给,能够增加或减少需求)。
2.商品价值理论(第二课第一框第二目)。
要掌握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影响。
3.商品价格变化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课第二框第一目),即需求法则;商品价格变化与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课第二框第二目),即供给法则。
要能够正确运用图形展现这个两个规律及能够正确表述这两个规律(不要轻易说成反比与成正比);能够运用图形表示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价格现象(主要是掌握曲线本身的移动与沿着曲线的移动,最难的是问:房地产价量齐升是否意味着需求法则在该行业失效);能够运用图形识别均衡价格现象及运用均衡价格实现政府干预目标(实际上就是前面的(1));能够运用识别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经济生活》主干知识总结
《经济生活》主干知识一、价格变动1.原因:(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影响:(1)对生活:一般情况;替代品;互补品(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汇率变动及影响:人民币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利于进口,对外投资(旅游等)。
+++++二、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收入、物价、消费心理、宏观调控(恩格尔系数:越小,消费水平越高,消费结构改善)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①消费推动生产的发展②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如:旅游业);③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④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三.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结合“又好又快发展”)四.就业(措施:政府、企业、个人等)略五.社会公平:A.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B.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工资)C.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财政补贴、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制度等)。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六.宏观调控:(1)原因:A.市场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B.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公有制、共同富裕)(2)手段: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手段(立法、执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七.又好又快科学发展(1)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高考政治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一.供求影响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具体(间接)因素: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
②直接因素: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2.商品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供不应求,商品短缺,“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买方市场。
二.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意义: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高于处于不利地位。
[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生产者的启示。
三.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价格收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四.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五.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影响,主要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越大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④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能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六.理智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一、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在高三政治课程中,经济生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的概念是基础中的基础。
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则是一种经济体制,它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生产和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价格机制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以及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企业根据价格信号来调整生产,从而实现供需平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结合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旨在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是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
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引导市场发展,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同时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生产、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传播的加速发展,它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机遇在于市场扩大、资源优化配置、技术进步和文化交流;挑战则体现在对国内产业的冲击、环境污染和文化冲突等方面。
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它包括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拓展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开放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以实现互利共赢。
四、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个人收入分配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但政府也需要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进行调节,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整理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利用价值规律,促进经济发展——结合价格变动材料,分析价格与供求关系 (2)一、何谓商品的价值?P5 价值由什么决定?与什么无关?P11 (2)二、何谓价值规律?其表现形式是什么?P11 (2)三、何谓价格?哪些因素会影响价格涨跌?价格涨跌有何影响?如何防止物价大幅波动? (2)★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数据图表,分析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2)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确立该制度有何依据?如何坚持? (2)二、在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地位如何?体现在哪里?国有经济作用如何?体现在哪里? (3)三、在国民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如何?有何重要作用?P33 (3)★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结合数据图表分析收入分配制度 (3)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确立该制度有何依据?如何坚持和完善该制度? (3)二、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何要重视公平?如何促进分配公平? (3)★企业经营与劳动就业—结合案例分析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劳动就业的意义 (3)一、何谓企业/公司?企业/公司如何经营才能走向成功? (3)二、为何要重视劳动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 (4)★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案例,分析国家经济调控措施 (4)一、何谓市场经济?市场如何调节?市场调节有何利弊?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4)二、何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基本特征?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三、何谓宏观调控?为何要宏观调控?用何手段调控?达成什么目标? (4)四、何谓国家财政?财政收入有哪些来源?受什么影响?有何作用? (5)★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结合材料,提出发展生产,扩大消费的措施 (5)一、何谓生产力?为何要发展生产力?如何发展生产力?P30 (5)二、何谓消费?为何要扩大消费?哪些因素影响消费?如何扩大消费/内需? (5)三、如何理解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生产与消费各有什么作用?P28 (5)★坚持和完善的制度、体制和政策——总结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建设 (5)★结合材料,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途径 (5)★结合对外经济发展案例材料,分析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 (5)★结合对外经济案例,分析汇率变动的影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P10 (6)《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利用价值规律,促进经济发展——结合价格变动材料,分析价格与供求关系一、何谓商品的价值?P5 价值由什么决定?与什么无关?P11二、何谓价值规律?其表现形式是什么?P11三、何谓价格?哪些因素会影响价格涨跌?价格涨跌有何影响?如何防止物价大幅波动?1.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作为高考中较为重要的一门科目,经济生活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并掌握的一门学科之一。
本文将从经济生活的定义、影响经济生活的因素、宏观经济管理、市场调节与市场失灵、个人行为与消费选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来探讨高考《经济生活》对知识点。
1.经济生活的定义经济生活是指人们在生产、消费和分配过程中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它涉及到了人们如何获得资源、如何分配资源、如何进行交换以及将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等。
经济生活对于现代社会高度繁荣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影响经济生活的因素经济生活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政治、社会、自然等因素,而经济生活本身又会对这些因素产生反响。
总的来说,影响经济生活的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政策、法规等对经济的调节和管理作用,政治稳定程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成就和影响等。
社会因素: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社会成本等因素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自然因素: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3.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是指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对经济的整体调节和管理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旨在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
常见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经济结构政策等。
在考试中,宏观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考生需要掌握各种政策的具体实施、目的和影响等。
4.市场调节与市场失灵市场调节是指市场在自由竞争的情况下对物价、量和质的均衡达成来进行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过程。
市场失灵则表示市场并不完美,因而出现资源过度寡头垄断等问题。
这时政府就需要利用政策来进行调节以保持市场活跃,从而推动经济稳步发展。
近年来大家对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政府调控的相互配合的研究程度逐渐加深,以期更好地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
5.个人行为与消费选择个人消费行为与选择是经济生活中重要的方面,它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决策。
经济生活中货币的时间价值、个人资本的投资、个人预算和个人福利等都与个人选择行为有关。
高考《经济生活》必背基本知识点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价值决定价格。
由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导致价值量增大,这是造成物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纸币发行量。
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对物价上涨起了助推作用).(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有不同影响。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影响人们消费选择:替代品比较多的商品,其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
在互补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不仅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反之,也是这样。
)(1)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拓展延伸】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以及稳定物价的措施原因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以人为本。
措施提示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市场监管+宏观调控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作为高中政治必修一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到经济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们的经济观念的建立和培养,以及对国家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关于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的总结。
一、经济基本概念1.经济:指人类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进行生产、交换和分配活动的总和。
2.经济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的问题、价值创造的问题和收入分配的问题。
3.经济发展的基本要义:增长、平衡、效益和可持续。
二、经济制度1.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资源配置方式、经济主体和经济组织形态。
2.市场经济制度: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市场自由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混合所有制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4.计划经济制度:以国家计划为主导,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和组织的经济制度。
三、价格与市场1.价格的功能:价值尺度、分配信号、激励机制和调节工具。
2.市场的概念和特点:指供求双方进行交换的场所或环境,具有竞争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3.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创新激励等。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1.经济增长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体现经济规模和强度的增长。
2.经济增长的动力:劳动生产率提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
3.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
五、供给与需求1.供给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受价格、生产成本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2.需求的概念和类型: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受价格、消费者收入和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3.供需关系和市场均衡: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市场均衡指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态。
六、经济周期1.经济周期的内涵和特征:经济波动的周期性、扩张和收缩的交替性、以及周期性变动的不规则性。
2.经济周期的原因:投资周期波动、消费波动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3.经济周期的影响:就业和失业问题、物价和通货膨胀、民众生活水平等。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高三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高三在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经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了解一些经济生活的知识点,对于我们高三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还可以为我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本文将对一些经济生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经济运行的核心。
供给是指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的总量,需求是指市场上对产品或服务的总需求量。
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了均衡状态;当供大于求时,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商品价格下跌;而当需大于供时,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商品价格上涨。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
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和流通速度等来影响经济活动。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政府可以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而当经济增长缓慢时,政府可以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3.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岗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失业率的上升意味着经济活动减缓或衰退,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有不利的影响。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和物价的普遍上涨。
通常由货币供应量过多、需求过强或供给不足等因素引起。
通货膨胀会导致人们的购买力下降,生活成本上升,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不利影响。
5.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调控经济和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税收征收和使用,政府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不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福利。
税收制度通常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6.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和有效资源配置来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买卖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帮助各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扩大市场规模,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国际贸易也带来了国际经济关系和贸易争端等问题,需要各国通过协商和合作加以解决。
高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版)2023
高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
版)2023
1. 宏观经济指标
-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国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
-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居民消费物价变动的指标。
-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衡量生产者采购价格变动的指标。
- 就业率:衡量劳动力就业情况的指标。
- 外汇储备:记录一国持有的外汇资产量。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 市场经济:基于供需关系自由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 计划经济:由中央政府计划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 经济发展:更广泛地指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包括经济、社
会等各个方面。
4. 资源配置方式
-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自由供求关系决定资源配置。
- 计划配置:由政府制定计划来调配资源。
- 混合配置: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
5. 劳动力市场
- 人力资本: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可产生收益的能力。
-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 弹性工资:工资根据供求关系而发生变动的情况。
6. 国际贸易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情况。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的情况。
- 关税: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费。
- 关税壁垒: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而设置的各类贸易限制措施。
以上是高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的简洁归纳,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
2022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重点知识
2022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重点知识一、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经济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经济活动和个人的经济行为。
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生产活动:经济生活是基于生产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是经济生活的起点和基础。
2.分配活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和财富需要经过分配,包括个人间的分配和社会间的分配。
3.交换活动:人们通过交换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交换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
4.消费活动: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欲望,消费是经济生活的终点。
二、经济生活的基本关系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多个基本关系,这些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生活状况。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和消费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两个环节,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分配与再生产的关系:分配是再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再生产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进而影响分配机制。
3.生产与交换的关系:生产为交换提供了物质基础,交换又刺激了生产和创新。
4.分配与交换的关系:分配和交换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分配方式直接影响交换活动的开展,而交换活动又会影响分配机制的调整。
三、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概念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变化,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变革和完善,以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波动变化。
4.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供求关系为调节机制的一种经济模式。
5.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由国家计划和指导下的经济活动,以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为导向。
四、经济生活的调控与管理为了保证经济生活的平稳运行和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控与管理措施。
1.宏观调控:政府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对整个经济体进行调整和管理。
2.产业政策: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梳理与分析
关于《经济生活》知识点的整理、梳理与分析
注:整理、梳理与分析的立足点:立足于经济学专业人士的视角;立足于
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立足于应用能力的提升(解释能力与解决实
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对《经济生活》的整理基本上是基于经济学的逻辑,而
非严格按照教材顺序。
一、货币理论1.货币职能理论(第一课第一框第二目)。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货币在其中充当的作用或职能(如刷卡体现了货币的什幺职能)。
2.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课第一框第二、第三目)。
该理论是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货币流通规律针对非金属货币也是
适用的,它只是用来计算货币需求量,应把这些理论与宏观调控理论放在一
起复习);能够运用该理论及宏观调控理论分析有关通货膨胀等问题(我国去
年年末以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与2009年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有关)。
3.货币形态与信用工具理论(第一课第一框第三目,第一课第二框第一目)。
能够初
步了解不同形态的货币及信用工具所具有的典型特征、优点;初步了解各种
信用工具在使用方面的要求及其功能。
(如纸币容易导致通货膨胀;信用卡的
发放对象,使用支票的前提条件)二、价格理论1.商品需求变化对商品价格
的影响;商品供给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第二课第一框第一目)。
要能够运
用这些理论解决生活实践中商品价格的干预问题,以实现政府的干预目标(如
何通过影响供给与需求来影响价格,能够识别哪些政策措施能够增加或减少
供给,能够增加或减少需求)。
2.商品价值理论(第二课第一框第二目)。
要掌握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影响。
3.商品价格变化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课第二框第一目),即需求法则;
商品价格变化与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课第二框第二目),即供给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