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高校后勤管理
论儒家思想对高校管理的启发
乃至 平常百姓 生活 的方 方 面 面 , 深 刻 地 影 响 了 每 一 个 中 国 的 理 解 、 尊 重 与 宽 容 。在 教 育 教 学 中 , 把别 人 的孩子 当成 自
人的处 世原则 和 行为 方 式 。然 而 , 随着 社会 经 济 与科 学 技 己 的 孩 子 , 耐心 、 细心地教 养 、 呵护; 同时 由 于大学生 绝大部
之 应用 于高等 学校 的学生教 育和教 师管理 , 是 完善 高校 管理 的有效途 径之 一 。
关键 词 : 儒 家思 想; 高校 管理
中图 分 类 号 :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O 1 3 ) 1 6 — 0 1 3 3 — 0 1
现 代商贸 工业
No.1 6, 2 01 3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年第 1 6期
论儒家思想对高 校管理的 启发
高媛 媛
( 广 州工商职业技 术学 院, 广 东 广州 5 1 0 8 5 0 ) 摘 要 :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与 科 学技 术 的 快 速 发 展 , 功 利主义 、 享 乐主义、 金 钱 至 上 等 浮 躁 风 气 的 抬 头 不仅 造 成 了部 分 普 通 民众的道德败 坏 , 甚至腐蚀 了 . 教 育 界 少数 为 人 师 者 的 思 想 追 求 。挖 掘 以儒 家为 代 表 的 中 国 古 代 传 统 哲 学 中 的 思 想精 华 , 将
哲 学 均 表 现 为 鲜 活 的 生命 哲 学 , 取 自生 活 又 还 原 为 生 活 , 注
来 的 。在 论 及 与 他 人 交 往 时 , 儒 家 讲求 “ 推 己及人” 。“ 推 己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社会和教育制度的影响深远。
在教育管理中,儒家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被广泛地应用,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其对学校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儒家文化的理念融入到学校管理中,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儒家文化对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儒家文化强调“仁”的理念,即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关注社会公共利益。
这一理念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学校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合作,注重公共利益。
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儒家文化还强调“礼”的重要性,即遵循社会规范,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
在学校管理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使学生懂得尊重师长,尊重他人,提高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儒家文化还强调“孝”的理念,即尊敬父母,关爱家庭。
在学校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孝道之心,使学生懂得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1. 强化师生关系在学校管理中,可以通过儒家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强化师生关系。
学校可以注重对师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尊师重道之心,使学生懂得尊重师长,听从老师的指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校还可以注重对师资队伍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关心关爱教师,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育人。
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2. 开展礼仪教育3. 加强课外活动在学校管理中,可以通过加强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关爱困境中的人群,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以2000字阐述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一、教育目标的确定儒家文化强调人格修养和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学校管理中,应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目标作为校园管理的核心。
通过设立优秀学生标兵、撰写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管理方式的改进儒家文化主张以德治校,即通过德育引领学生行为规范。
在学校管理中,应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观念。
对违纪学生进行严肃处理的也要注重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激发他们的自觉改正的意识。
可以设置学生社区,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加强学生的参与管理,提高管理的切实性和效果性。
三、师生关系的构建儒家文化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尊重,认为教育是一种人际关系。
在学校管理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个体差异,理解学生的需求,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儒家文化注重修身养性和智慧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学校管理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倡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校园文化的塑造与传播儒家文化重视礼仪和仪式,注重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学校管理中,应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仪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精神。
通过校园宣传、文化展示和课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应用广泛。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和思维方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强调“仁”的重要性,注重人际关系、敬老尊师、和谐共处。
这些理念对学校管理具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探讨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强调“仁”的重要性,倡导以人为本。
在学校管理中,这一理念可以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上。
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推崇儒家文化中的“仁爱”理念,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互信、沟通和理解。
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校管理人员在管理中也应该体现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爱与尊重,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儒家文化强调敬老尊师的传统观念。
在学校管理中,这一理念可以体现在师德建设和师资培养上。
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培养教师的儒家传统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引导他们坚守教育事业的初心和使命。
学校管理者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师德考核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学校管理者还可以引进儒家文化经典,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激励他们以儒家为指导,从而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文化流派,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在学校管理中,儒家文化的应用能够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就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仁爱”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儒家文化中提倡“仁爱”理念,即对他人保持爱心和同情心,为利益大众而尽力,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他人。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就应该用“仁爱”理念对待学生,用爱心和关怀去照顾每个学生的成长。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要以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应该在学生心情不好时,发现他们的问题与与之交流,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推崇“大公无私”的精神儒家文化中弘扬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是学校管理中必须强调的核心价值。
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和管理人员都应该以“大公无私”的精神,对待学校的所有师生,确保所有人都受到平等合理的待遇。
如果有学生认为不公平对待,教师和管理人员都应该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尽力解决问题。
同时,师生都应该遵循“大公无私”的原则,为学校的发展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三、宣扬“以德行人”的美德在儒家文化中,“以德行人”是非常重要的准则。
学校管理人员应该传递和宣扬这种美德,对于师生的德育教育也要有所借鉴。
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将这种美德传承下来,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通过德育教育,也可以唤起学生对身边环境和人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推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推动教育改革、教学创新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还可以推动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
传统的儒家文化注重推崇知识、修身政治和人伦关系,这些都是当今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所需要的元素。
学校管理人员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可以激发他们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将儒家文化的精神运用到现代教育中,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社会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了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并探讨如何将儒家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体现在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处理上。
儒家思想强调师生之间的师德和师道,提倡师生相互尊重、关爱和理解。
在学校管理中,应该重视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
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严格要求教师言行举止,提高师生相处的质量,建立师生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儒家文化还体现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引导。
儒家思想强调对学生的爱护和教育引导,强调教育要注重启发学生的人性、道德和情感。
在学校管理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关怀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礼貌、谨慎、自律和敬业精神。
管理者可以通过制定学生成长规划,引导学生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全面培养学生的智、情、意等多方面素养。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也体现在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上。
儒家思想强调礼仪之邦、礼让为先,注重培育良好社会公德和道德素养。
在学校管理中,应该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创造和谐、团结、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规范学校管理行为,加强校风校纪建设,促进校内师生的和睦相处,为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条件。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还需体现在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关注和落实上。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勤学苦练、尊师爱徒。
在学校管理中,应该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完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保证学校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儒家文化强调礼仪、孝道、忠诚、仁爱等价值观,它的应用能够帮助学校建立积极健康的管理环境,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提升,塑造良好的师道关系。
儒家文化注重礼仪。
在学校管理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礼仪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
学校可以制定校园礼仪手册,规范学生的日常礼仪行为。
教师们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为学生树立榜样。
通过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学校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儒家文化强调孝道。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和家庭要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孝道观念。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孝道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校要加强学生对家庭的尊重和关爱,帮助学生培养孝敬父母、关心家庭的品质。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需要,通过实际行动体现孝道观念。
儒家文化倡导忠诚和仁爱。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忠诚于学校的使命。
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和激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让学生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儒家文化注重师道关系。
在学校管理中,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校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起开放、信任的沟通渠道。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还可以开展师生互动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关系。
谈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高校后勤管理.doc
谈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高校后勤管理作者:马恒通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0期[摘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等“硬件”,还需要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一“软件”。
在人文精神思想理论资源的借鉴上,中国先秦儒家人文精神具有本体的意义,对于当代高校的后勤管理者和管理对象都具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先秦儒家人文精神高校后勤管理[作者简介]马恒通(1972- ),男,河北东光人,淮海工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后勤管理。
(江苏连云港222005)[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141-02构建当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思想理论渊源,在直接层面上虽然来自于近现代高校产生之后的理论,而在更深层的隐性的角度上,无疑积淀着中国本土文化的智慧,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形态又是以人文精神为基本特征的中国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这种核心精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以先秦儒家思想为体系建立的逻辑起点,孔子更是充当了精神导师的角色。
因此,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考察构建当代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资源或思想源泉,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中国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上。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发生最早、积淀最为深厚的中国文化,在思想资源的存在历史上,是由儒道两家共同构成的,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人文精神都是其思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就儒家来说,从孔子对历史上西周时期人文精神资源的继承并开创性的发展为标志,历经孟子、荀子,终于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主流形态,并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础和精华,对于中华民族人性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塑造都具有直接的影响。
那么,何谓人文精神呢?这是需要首先解决的学理性命题。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所谓人文,最早应该追溯到《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依照王弼《周易正义》的注解,“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观天之文则时变可知也,观人之文则化成可为也”。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学校教育中,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等,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学校管理之中。
本文将探讨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校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儒家所强调的“仁”是一种对人的关爱和尊重,它要求人们对他人怀有同情和体谅之心。
在学校管理中,应用儒家文化的观念可以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感恩他人,并在学校生活中展现出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关爱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仁爱之心的力量,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弘扬学校的传统文化和礼仪儒家文化中的“礼”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它要求人们在言行举止中遵循某种规范,尊重他人、尊重传统。
在学校管理中,可以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和礼仪来树立学校的良好风气和秩序,提高师生的文明素养和自律意识。
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礼仪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
三、倡导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精神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学”和“知”是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智慧的崇尚,它要求人们具有勤奋学习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在学校管理中,可以通过倡导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创新实践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
四、强化学校管理的人文关怀儒家文化所倡导的是人本主义的思想观念,它要求在管理中注重人的尊严和发展。
在学校管理中,可以通过强化人文关怀,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需求,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人际关系。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师生关系、开展关爱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关爱学生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儒家文化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对学校管理的影响、学校管理中儒家文化的具体应用以及推进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进一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儒家文化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对学校管理的影响儒家文化强调的“仁者爱人”、“礼乐正治”、“知行合一”等核心价值观以及“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体系,对学校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校管理中,儒家文化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能够引导学校管理者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建立和谐的管理关系,构建和谐的管理制度,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儒家文化的“仁者爱人”价值观对学校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校管理者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教师和家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校家关系和同事关系。
只有通过仁爱之心,才能使学生在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教师在爱的关怀下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家长在爱的呵护下参与学校教育。
学校管理者还应该用仁爱之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建立和谐的管理团队,形成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儒家文化的“礼乐正治”价值观对学校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校管理者应该以礼为本,倡导和践行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和学校规章制度,提升教育教学秩序,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学校管理者还应该以乐为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仪式、节庆仪式,增进学校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品质。
儒家文化的“知行合一”价值观对学校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校管理者应该注重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素养和管理水平,力求实现“知之为知之,行之方知之”的管理境界。
只有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学校管理者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全校师生教育教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对学校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儒家思想对现代学校管理的启示
儒家思想对现代学校管理的启示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从制度操作的角度关注各种创新型的管理方法,很少从伦理本质上对管理进行深入的探究。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贵”的思想体系,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
儒家思想从尊重人出发,以性善论的假设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核心,建立了系统的人性管理模式,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促进现代学校和谐管理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
一、以“修身”“正身”的儒家思想定位学校管理者自身孔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学校管理者需要运用“道德正身”的内控功能和自律功能,把教师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行为导向一个共同的目标。
儒家思想认为,个人的愿望也许是合理,但是在管理过程中,放纵个人愿望,让其无限膨胀,那么必然会破坏组织内部的平衡和有序,一切管理制度都难以实施,管理目标也就流为泡影。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领导必须用“正身”的儒家思想为自己准确定位,以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带动教师。
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
孔子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说明领导要勇于替百姓、下属承担过错责任。
学校是知识分子集聚的地方,作为负有最高决策和管理责任的学校领导,其承担的责任和工作难度可能更大。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的校长,不再是计划经济下的守成式的干部,即完成执行上级命令和任务的领导,应该准确称为“学校经营家”,即首先应当是教育战略家,具有独特的办学思路,较强的成就欲望和追求开拓进取精神。
其次是作为上下级中介,应有组织和协调能力。
第三要求既要能把握学校全部复杂工作,又要能超脱对外,大胆放手给教职员工施展才华的机会,当出现问题或者风险时,领导者要敢于承担责任。
领导要坚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
学校领导要得到教师拥护、卓有成效开展领导工作,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所谓“赦小过,无求备于人,宽则得众”。
这就要求现代学校的领导必须领会儒家先管好自己,再管别人的管理准则。
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摘要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名字,他们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和教育专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如何运用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成长呢?本文通过对先秦诸子著作的整理和分析,结合当代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探讨了如何运用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一、先秦诸子教育思想概述先秦诸子包括孔子、墨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他们的教育思想各具特色。
在孔子看来,教育的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提出了“教学相长”,“教无定法”等观点。
墨子主张以爱民、爱生命为核心的兼爱思想,他关注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由。
荀子着重培养人的性情和人的道德,提出了“性恶论”等观点。
庄子则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的精神和人的自由。
韩非子则注重透过教育来强化国家的统治。
二、先秦诸子教育思想的启示1. 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孔子提出了“教学相长”这一理念,即教育过程是相互影响的,不断推动学生的成长。
在管理高校学生时,可以在教学和管理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2. 兼爱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关怀墨子的兼爱思想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关爱。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除了提供基本关怀外,应该注重个体特殊需求。
引导教育倡导心灵沟通,关注学生的特殊情况,使得教育更具有人情味和温度。
3. 注重人的性情和道德荀子的教育思想着重于培养人的性情和道德。
现代大学学生在成长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感性教育,在教育管理中应该注重创造性的精神培养,使得学生在工作中感受更多的生活体验和社会价值。
4. 强调个体独立性和人与自然和谐庄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该鼓励自我管理和自我调适,引导学生尊重自然规律,营造出和美的校园生态。
5. 强化能力的提升和教育的透明性韩非子注重透过教育来强化国家的统治。
浅析先秦儒家文化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借鉴价值
人格特征可 以为学生树立 良好示 范 , 引导学生模仿 、 学习和借 鉴, 逐 渐完 善 自我 、 发 展 自我 。从 完善 自我到 榜样 引 领 , 这 样一 条路 径可 以为高 校学 生管 理提供 合适 借鉴 。
综上所述 , 借鉴先 秦儒 家思想 . 可以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
道 德 理 想 逐 步 递 升 ] 。儒 家 文 化 在 人 格 发 展 目标 的设 定 上 ,
确 立循 序渐 进 的管理 目标 作 为引 领 , 采 用 中庸管 理 策 略把
握力 度和强度 , 按 照修 己安人 的管理路 径逐步 实施 ; 理念、 目 标、 策略 和路径之间相互关联 , 协同发展 。 共 同解决当前高校学 生 管理 过程 中 的问题 , 使 高 校学 生 管理 同时 满 足社 会发 展 需要 和学生个 人发 展需要 ,在学校统一要求和学生多样化发
针 对 性 地 吸 收 和挖 掘 儒 家 文 化 中 的 管 理 价 值 ,具 体 问 题 具
度, 一 步一步地 实现管理 目标 。
_ . ) 制 定 中 庸 的 管理 策 略
体分 析 , 借鉴到 高校学 生管理 工作 中 , 提高 学生 管理工 作 的
针对 性和有效 性 。 参考文献 :
提 供 有 效 指 导 。逐 渐 梳理 出儒 家 文 化 视 野 中 的 高 校 学 生 管 理
高校学 生管理 目标 。当前高校 学格 建设者 和可靠 接班人 , 这 个 目标 注重 方 向性 , 但 缺 乏
层次性 . 尚未 贴 近 学 生 的个 人 发 展 实 际 . 在 一定 程度 上导致
模型 。即在高校管理过程 中, 用 以人 为本 的理 念作统领全局 ,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
在现代社会,儒家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学校管理中。
本文主要探讨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力求为学校管理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一、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这些价值观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代表。
其中,仁被认为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以人为本的精神,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注重师德建设儒家文化强调以身作则,注重教师师德建设。
学校管理者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督促教师遵循教育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样,学生也应该认真遵守学生纪律,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
2、重视人文关怀儒家文化强调关爱和关心他人,学校管理者应该注重人的因素,在学校管理中增强人文关怀,推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在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3、倡导团队合作儒家文化强调团队合作,集思广益,学校管理者应该注重团队建设,在学校管理中让教师团队发挥其优势,搭建良好的协作平台,共同规划教育教学的方向,加强教学管理的协同性,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4、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儒家文化强调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学校管理者应该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学业和全面素质发展,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质量监测,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服务。
5、推崇诚信文化儒家文化强调诚信文化,学校管理者应该注重推崇诚信文化,在学校管理中倡导诚实守信、自律自循、尊重他人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从而建立一个诚信和谐的校园文化。
儒家思想对中国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启迪
儒家思想对中国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启迪作者:宋光海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03期摘要: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未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因其历史传承的特性必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而儒家思想向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脉,它对中国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 儒家思想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启迪一、高校企业文化的概念文化一词来源于古拉丁文Cultura,本意是“耕作”、“培养”、“教习”、“开化”。
在中国最早把“文”和“化”两个字联系起来的是《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指圣人在考察人类社会的文明时,用诗书礼乐来教化天下,以构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使社会变得文明而有秩序。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后勤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并且为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取向、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具有高校特色的一种企业文化,是维系高校后勤企业的一种精神力量。
二、高校后勤企业从儒家思想中当汲取什么儒家思想的基本观念,诸如仁爱、诚信、人本、和谐、太和、中庸等,是经历几千年文化变迁和社会实践而被证明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及社会进步的精神财富,是儒学体系中最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念。
儒家的这些基本价值观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其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性,可以在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中发挥提升道德、裨益世道人心的实际作用。
当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学习借鉴儒家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合理扬弃,必须建立起适应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发展所需要的新体新用的新型价值观。
1.应以“以仁为本”视为高校企业文化的理论核心“以仁为本”在中国早就根深蒂固。
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特别是儒家的“仁”的理念,可以说“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也是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先秦诸子是华夏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其教育观念深刻影响着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本文将以孔子、荀子、墨子、韩非子为代表,探讨其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一、孔子的教育观念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人,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缔造者。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即把人作为教育的核心。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技能等多方面的素质,强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孔子提出了“三种人不可教”——“有志于道而不逮者、有逮而不忠者、有忠而不勤者”,即不要培养不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不勤奋的人和不忠诚的人。
这些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在学生管理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和勤奋精神,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最后,我们要注意选拔素质好、有志向、有才华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荀子的教育观念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他的教育观念主张“群贤治国”,即让社会中的优秀人才来管理国家。
他提出了“三种人”,即“先王之才、今之士人才、学者之才”,并认为这些人都具有治理国家的潜力,应该得到培养和运用。
荀子的教育观念告诉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优先培养有能力、有潜力、有责任心的领袖型学生,从中选拔出一批具有管理、组织、领导能力的学生干部,为学校的各项事业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优秀学生的发掘和培养,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墨子的教育观念墨子是中国古代名士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强调“兼爱”,主张用道德思想来引导实践行动。
他认为人的道德问题是社会问题的重要来源,因此纠正人的道德错误是教育的核心。
墨子的教育观念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从道德教育入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扬“诚信、友善、尊重、责任”的道德风尚,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摘要】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全面培养,与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相呼应。
高校学生管理需要注重德育,塑造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注重智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注重体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注重美育,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注重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
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优秀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撑。
结合古代智慧与现代需求,将这些教育理念融入到高校学生管理中,有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关键词:先秦诸子、教育观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品德、综合能力、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启示。
1. 引言1.1 介绍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在中国古代,先秦诸子是指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墨子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们对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观念,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诸子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人的品德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修养个人品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礼仪和道德规范。
先秦诸子注重智育,认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他们主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墨子提倡“兼爱”、“非攻”,注重实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包含了以德育为先、注重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当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1.2 介绍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学生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的培养。
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摘要】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他们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深远的启示。
在文章中,我们将分别探讨孔子、墨子、荀子、孟子和韩非子的教育理念,从不同角度思考教育的重要性及对学生的影响。
孔子注重道德修养和人的全面发展,墨子强调兼爱和平等教育,荀子则注重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孟子重视教育的过程和实践,而韩非子着眼于教育的目的与效果。
通过对这些思想家的教育观点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如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倡导兼爱平等教育、重视教育的方法和实践、关注教育的目的与效果等。
这些启示对于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帮助学校更好地培养学生,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先秦诸子、教育观念、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启示、孔子、墨子、荀子、孟子、韩非子、背景介绍、问题提出、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诸子百家各抒己见,形成了多元的教育观念。
孔子提倡教育以德为先,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强调普及教育,平等教育;荀子注重教学相长,提倡教育由儒释道,由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出发;孟子强调教育的人本性,提倡教育以人为本,注重教育的个性化;韩非子则主张法治教育,倡导严格的规章制度,强调教育的规范性和效率性。
这些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启示意义,可以从不同角度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1.2 问题提出在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的改革,如何更好地引导和管理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便成为我们可以借鉴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通过对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进行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教育理念、墨子的教育观念、荀子的教育思想、孟子的教育观点、韩非子的教育观念等方面,找到一些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价值的启示和借鉴,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xx年前的先秦时期,我国就有了自成独立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流派,他们体现着其时代的精神面貌,并且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教育史。时代变迁,但是先贤的思想精华却对当今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很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引导他们正确的自我定位,鼓励自尊、自立、自强、自信,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教育,引导他们确立合理的需要和远大的理想,教导他们学会疏导不良情绪,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同时,学校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许多模糊认识,使大学生能正视由现实困境而引起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摘要】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他们注重个性化教育与培养,强调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倡导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提倡全面发展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目的的追求。
这些教育理念为当代高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应在管理学生过程中注重个性化教育与培养,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德育教育。
这些观念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应该借鉴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个性化发展与道德修养,实现高质量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关键词:先秦诸子、教育观念、当代高校、学生管理、个性化教育、师德师风、德育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目的、启示。
1. 引言1.1 介绍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的代表,他们对教育有着独特的观念和理念。
在先秦时期,教育被看作是文化传承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手段,而先秦诸子们也在教育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念。
孔子是先秦诸子中最重要的一位,他强调“教育无疆界”,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贫富。
他倡导“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育与培养,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才能和特长,应该根据个体特点制定教育方案。
墨子则主张“兼爱”,提倡平等教育,不分贵贱男女。
他强调“民贵君教”,认为教育应以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老子则强调“无为而治”,倡导放手让学生自我发展,强调引导和启发,而非强加。
这些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1.2 阐述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未来。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培养社会栋梁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高校后勤管理[摘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等“硬件”,还需要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一“软件”。
在人文精神思想理论资源的借鉴上,中国先秦儒家人文精神具有本体的意义,对于当代高校的后勤管理者和管理对象都具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先秦儒家人文精神高校后勤管理构建当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思想理论渊源,在直接层面上虽然来自于近现代高校产生之后的理论,而在更深层的隐性的角度上,无疑积淀着中国本土文化的智慧,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形态又是以人文精神为基本特征的中国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这种核心精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以先秦儒家思想为体系建立的逻辑起点,孔子更是充当了精神导师的角色。
因此,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考察构建当代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资源或思想源泉,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中国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上。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发生最早、积淀最为深厚的中国文化,在思想资源的存在历史上,是由儒道两家共同构成的,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人文精神都是其思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就儒家来说,从孔子对历史上西周时期人文精神资源的继承并开创性的发展为标志,历经孟子、荀子,终于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主流形态,并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础和精华,对于中华民族人性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塑造都具有直接的影响。
那么,何谓人文精神呢?这是需要首先解决的学理性命题。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所谓人文,最早应该追溯到《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依照王弼《周易正义》的注解,“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观天之文则时变可知也,观人之文则化成可为也”。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一思想由此构成了中国“道德元典精神”的另一基本内涵,这种“人之道”的人文与自然之道的天文不同,它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体人的主观精神的因素,又与没有后天环境教化下的非道德性精神的野蛮相区别,也与西方的神本文化语境下的道德神圣化不同,它是一种强调“有文明而各得其分”的人伦关系和道德秩序。
但是,这种道德秩序的建立是依靠人的自我调节,而不是社会强制约束力或者神的某种谕旨,这是中国道德的独特性。
按照《辞源》的解释,人文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礼教文化”,就是《周易》中所言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简言之,人文即人之文,是人类的文化创造,就儒家来说,就是礼教文化。
二是指“人事”,这是对自然而言的。
即相对于自然之天来说,与客观规律性发展的天之文相对应的是人之文,简称人文。
当代学者万俊人先生曾经对这两种意义进行过颇为有启发性的阐释,他说,就与自然天象相对的人类文明或文化的意义而言,由于在人类文明初期,人之文明化的基本标志首在文化学识,且最初的文化学识主要集于语言、文学、历史和哲学等科目,故所谓“人文”者主要指包括上述科目在内的“人文学科”。
而与自然物事定数相对的人事人理而言,因为天人关系或人自关系是人类早期认识的最基本的主题,“人文”一词因之获得于“物理”“天道”相对应的“人性”“人道”意义①。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则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理解人文精神,把人文精神称为人文主义,其意义包括“第一,对人生目的的确切认识;第二,为实现这一目的而行动;第三,实现的方式是心平气和,即中庸之道”,对于其思想源头则说,“中国人生理想的这种现实主义,这种对世俗生活恋恋不舍的感情,来源于儒家学说。
儒家不同于基督教,它是脚踏实地的学说,是有关尘世生活的学说。
耶稣是浪漫主义者,孔子是现实主义者;耶稣是神秘主义者,孔子是实证主义者;耶稣是博爱主义者,孔子是人本主义者”。
②林语堂先生对于中国人文精神的理解实质上等同于人本主义。
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从精神文明本体上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本体上的差异,尤其是“物本”和“神本”,这就是郑德坤先生所说的,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期性中心的,所以可以超脱神、物而自行发展。
神与物不过是供人需要的原素及促人进化的工具而已。
他不唱高调,或无条件地赞颂所谓高尚抽象的理想,如牺牲、博爱、探险之类。
他不以神的意志为意旨,因为人意就是天意,顺天命基本是顺民意。
他更不为上帝而生,因为天是为人而立。
他的生活目的是为人的,上则孝顺父母,下则慈爱子女,子子孙孙,永享安乐③。
概括地说,人文精神无非就是关怀人的精神,其核心应该是人,它是对人的关切,有对普通人、平民、小人物的命运和心灵的关切,也有对人的发展和完善、人性的优美和丰富、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关切。
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我认为可以被表述为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的观点。
金先生认为,人文学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美学,一块是伦理学,分别讲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
换句话说,作为人文学中的基本质子,所谓的人文就应该包括美学与伦理学。
按照今天越来越细的社会学科划分理论来看,对人文精神的具体阐释往往是在美学和伦理学的两个维度上展开的。
古代中国的人文传统十分发达,按照学界比较普遍的看法,其核心就是“礼”和“乐”,即用礼来生产秩序,相当于今天的法律、伦理规范等;而“乐”则用来调节情感,目的在于让人获得快乐与自由,相当于今天的审美活动或者艺术教育。
沿着这样的二维空间,我们可以在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获得重要的思想理论资源。
二、高校后勤管理对先秦儒家人文精神资源的借鉴(一)人文精神对高校后勤管理主体的影响从后勤管理工作主体来说,管理工作者应该具有一种以人为本的意识,要有为后勤职工服务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广大高校师生员工服务的可能。
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管理为核心,以激励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组织员工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组织高效率。
在学校整个结构中,后勤属于一种服务性机构,但在本机构内部,则往往因为自身的领导者地位特殊或权力的接近,从而忽视或忘记自身不仅应该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而且还应该为本机构内部广大后勤职工服务。
先秦儒家人文精神的道德自律精神在这方面的作用极大。
一方面,能够让高校后勤领导者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使自己不脱离工作职责;另一方面,这种道德的自律是完全发自内心的,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他人服务、为人民服务。
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崇高精神。
孔子说,“仁者爱人”,“仁”与“爱”不仅成为儒家美学思想体系的质子,并且成为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核心元素。
“仁”首先是一种对他人关爱宽容、对自我严格约束的崇高品德。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对自己的约束是近乎苛刻的,但严以律己并不一定导致宽以待人,相反,它更容易由自我推及他人的自私欲念把对自我的严格施加到客体身上,导致对他人的仁爱之心流失,但先哲却在告诫世人,舍己可以为人,并且应该为人而舍己。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显然,能够达到如此境界必须具备心胸宽厚、慷慨大方、关爱他人的美德,它可以形而下为日常生活中的洁身自好却不孤僻,有所不为却乐善好施,同时,又可以形而上为精神领域中的舍己为人、杀身成仁,那种睚眦必报、刻薄小气、心胸狭隘的人正因为缺少如此的美德而永远无法越过这一冥河到达君子的彼岸。
“爱人”就是“泛爱众”,与一般意义上“博爱”所不同的“仁者”之爱,是由宽厚仁慈的心胸而本能发出的参透宇宙人生的与民同乐的爱,而不是因为同情怜悯或利欲等价交换而被动实施的独自受享。
不仅如此,道德人文精神可以保持后勤管理者洁身自好,保持清廉。
众所周知,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像基本建设、食宿管理、水电运行、绿化工程、财务结算等,都属于所谓的“油水部门”。
因此,近年来在高校后勤领域中,腐败案件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当然在于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但是从反面说明了这个特殊的机构部门与物质利益的过分亲密关系。
虽然高校都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但仅仅依靠强行的约束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各种诱惑面前,人性的欲望追求往往使得这种条文规定显得苍白脆弱,这正是在后勤管理上屡屡发生腐败案件的一个内在的核心问题。
这就需要从先秦儒家的道德自律上寻找精神资源,从而达到不为物欲所困,表现出清心一片的高尚节操,正如所谓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当然,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并不是一味宽容退让、丧失原则立场的“好人主义”“好好先生”,而是爱的宽厚、憎的彻底。
就高校后勤管理者来说,就是在原则问题上应该坚持,不能搞好人主义,用国家的利益送人情,唯有坚持原则,才能够树立威信,让职工信服,把后勤工作干好。
由于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体制上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后勤部门一直是“吃皇粮”,即使到了商品化市场化的今天,竞争机制得以普遍推行,高校自身也不再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吃“大锅饭”,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或者说已经彻底改变了高校后勤对学校的依赖状况。
一部分管理者更是在学校后勤这块肥肉上打起了主意,不仅自己假公济私,而且还以各种形式变相瓜分国家资产,拿国家的财富送人情,从而为自己捞取更多的好处,部分管理者面对这样的状况“睁只眼、闭只眼”,不作为,成为所谓的“老好人”“好好先生”,这与我国先秦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二)人文精神对高校后勤职工的意义就后勤管理对象即广大后勤职工来说,人文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影响和带动后勤职工不断加强主人翁意识,增强内部团结,倡导敬业奉献精神,从而全面加强高校后勤职工队伍建设。
后勤职工的文化素质相对来说比较低,尤其在高等学校里,在学者云集的教授和博士面前,后勤人员基本上属于体力劳动者,这给后勤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如何提高职工的素质呢?引进高水平并且愿意从事后勤一线工作的人才显然不现实,进行知识培训也无法在短期内奏效。
因此,只有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上发掘内在潜力,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热爱本校后勤工作的奉献精神教育,但是仅仅通过道德说教显然不行,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那么,究竟如何让这些人乐起来呢?繁琐的工作本身以及较低的工资待遇都是巨大的障碍。
而人文精神的和谐观念、“既来之则安之”的安贫乐道思想不仅对后勤管理者有益,而且对于后勤职工同样奏效。
通过“乐教”的艺术化方式,把琐碎的工作转换为一种有激进作用的动力,例如经常在后勤职工中开展一些内部员工之间、师生之间的联谊活动、技能竞赛,全员参与,不断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干部、工人身份,实行权责明确、能者上、庸者下、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公平竞争、市场驱动等后勤管理办法,从而激发和调动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乐于从事后勤工作,热爱后勤事业。
[注释]①万俊人.儒学人文精神的传统本色与现代意义[J].浙江社会科学,1998(1):93.②林语堂.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109,113.③郑德坤.中国的传统文化[M].台北:伟文图书公司,1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