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本剧教学模式的实施

合集下载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摘要:我们在组织学生参与编演课本剧的整个过程当中,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改写、扩写、联想、想象及整合利用资料等的能力,加强了他们的诵读、理解、写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感悟能力、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充分表现自我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更好地发挥,最终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此,对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课本剧;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引言《义务教学语言标准》规定,小学初等教育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剧本的学习形式不仅符合良好教育的要求,而且符合学生的能力。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面向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剧本,积极推进剧本的情节,做好文化修养、正确价值理念、深厚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加深理解记忆,提升语文素养编演课本剧,对学生理解课文、加深记忆有很大的帮助。

要编演好课本剧,学生就必须对课文进行认真阅读,理解内容,思索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应该如何塑造,从而选取对应的表演技巧突显人物性格特点。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模仿表演。

老师经常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鼓励他们模仿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强化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把握。

如《一块奶酪》中有一段描写蚂蚁队长发号施令的过程,“生气”“突然下令”“大叫”“突然一跺脚”等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很好地凸显了蚂蚁队长和小蚂蚁们当时的心理活动及性格特征。

老师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表演这个片段。

他们兴趣浓厚,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上台表演也毫不逊色,将蚂蚁队长的神态、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

小学教材中,可供学生模仿体验的片段俯拾皆是,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课本剧的应用促进了学生的深入阅读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通常根据教学要求规定学生阅读要求,来进行阅读理解。

浅论“课本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论“课本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 一

化 的课 堂教 学 把 英 语 中 的 词 汇 和 句 型 通 过 生 动 的 情 节 教 给 学 生, 在情节中使用语 言 , 能 使 抽 象 的 语 言具 体 化 、 情 景 化 和 形 象化 。 学 生 在 倾 听 短 剧 的过 程 中能 模 仿 准 确 、 流 利 和 优 美 的 英 语 发音 , 这 样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语 感 。短 剧 教 学 语 言 简单 , 重 复率高 . 有利于学生学 会运用所学语 言 . 在表演短剧 、 创 编 短 剧 的 过 程 中提 高 口语 表 达 能 力 。 三、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合 作 和创 新 精 神 教 师在 引导 学 生 表 演 课 本 剧 的 过 程 中 .让 学 生 学 会 了 交 流和倾 听, 学 会 了互 相 关 心 、 互相帮助 , 一 出 表 演 成 功 的课 本 剧 展 现 的是 集 体 的 力 量 。 在 小 组 合 作 排 演课 本剧 中 . 学 生 人 人 都是“ 演员 ” , 每 个 学 生 都 在 尽 心 尽 责地 演好 角 色 。 积 极 参 与 整 个 剧情 和 表 演 的设 计 ,从 中 获 取 喜 悦 。 如 我 在 教 七 年 级 英 语 S h o p p i n g 时, 把学生分成八组 , 每组学生团团围坐, 在 围 绕 日常 交际用语C a n I h e l p y o u ? Wh a t c o l o r ? Ho w mu c h i s i t ? 的基础上 . 生 生 之 间 经 过 多 次 模 拟 购 物 演 练 .每 个 小 组 拿 出各 自准 备 好 的服装 、 文具 、 道具等 , 布 置 成 一 个mi n i — s h o p ma l l , 一 半 学 生 扮 演 营 业 员 .另一 半 学 生 扮 演 顾 客 .表 演 活 动 进 行 三 到 五 分 钟 后, 交 换 角 色 。在 一 连 串 的模 拟 购 物 活 动 中 , 学生不但学会 了 丰 富 的 英语 知识 , 还 密切 了合 作 关 系 。 在课 本剧 课 堂 教学 中 . 学 生 通 过猜 想剧 情 , 感知语言 , 模仿动作 , 合 作表 演 , 续 编 创 编 等 过 程 激 活 了思 维 , 提 高 了综 合 语 言运 用 能 力 、 表 演 能 力 和 创 造力。 四、 有 利 于 开 发 学 生 的 多 元 智 能 在课本剧教学 中 , 学生通过 观察图画 、 听短剧 、 演 短 剧 和 编短剧等活动 , 提高听 、 说、 读、 写的能力 , 通 过运 用 语 言智 能 、 视觉智能 、 身 体 运 动智 能 、 人际交往智 能等 . 促 进 多 元 智 能 的 发展 , 同时 也 培 养 艺 术 、 文化等方面的能力。 多年来 。 我 校 一 直 积 极 推 广 课本 剧 在英 语课 堂 教 学 中 的 运 用 .形 成 了独 特 的 英 语 教 学模 式 , 并 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 效 . 英 语 成 为 我 校 甚 至 全 区 的 特 色课 程 . 每 学 期 我 们 都 举 办 与之 相 关 的一 系列 活动 . 全 校 性 大 型 的课 本 剧 或 情 景 剧 舞 台表 演 比赛 尤 受 学生 喜 爱 。 五、 有 利 于 陶 冶 学 生 的情 操 。 丰 富 他 们 的 生 活 阅历 在 许 多 课 本 剧 中 ,其 中 的 寓 意 使 学 生 在 学 习 短 剧 的 过 程 中 理解 了一 些 简 单 的生 活哲 理 , 懂 得 了一 些 人 生 的道 理 . 陶 冶 了情操 , 提 高 了文 化 修 养 , 丰富了生活 阅历 , 学 生 在 潜 移 默 化 中受 到道 德 情 操 方 面 的熏 陶 , 素 质 教 育 就 自然 而 然 落 到 实 处 。 如在 学 习九 年 级 下 册 T h e T o r t o i s e a n d t h e Ha r e 后 .我 通 过 让 学 生 编演 课 本 剧 “ 龟兔赛跑” , 使 他 们 明 白 当 中 的寓 意 : 虚 心使 人 进步 , 骄 傲 使 人 落后 ; 稳 扎 稳 打 才 能赢 得 比赛 。 托尔斯泰曾说: “ 成 功 的 教 育所 需 要 的 不是 强 制 , 而 是 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性 。 ” 采 用 课 本剧 教学 是 遵 循 反 映论 的原 理 . 充 分 利 用形象 、 具体、 生 动 的排 演 , 将 学 生 引 入 妙 趣 横 生 的英 语 世 界 . 让 学 生 充 分 享 受 到 学 习 英 语 的兴 趣 , 由“ 学会 ” 变为“ 会学 ” . 由 “ 要我学” 变为“ 我要 学 ” , 使师生的教与学相得益彰 . 变 苦 教 为 巧教 , 变苦 学 为乐 学 。在 初 中阶 段 . 这 方 面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论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建议

论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建议

论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建议黄文婧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514700摘要:将课本剧教学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是可行的,这一教学方式有助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走进文本、编演剧本”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部分教师在进行课本剧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让语文教师更好的使用课本剧来进行语文教学,本文探讨课本剧教学模式的构建,并提出实施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在常规的语文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情况依然居多,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这一情况,笔者将课本剧这一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引入语文课堂,尝试通过编演课本剧,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何为课本剧关于“课本剧”,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于根元主编的《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定义课本剧是“根据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某些内容改编成的戏剧小品。

”胡璐璐提出课本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本剧专指根据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改编排演的戏剧小品;广义的课本剧不仅包括根据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改编排演的戏剧小品,还包括课本中的课文而延伸的课外阅读文章和世界名著,以及生活这个‘活课本’中的事件而改编创作的以话剧、小品、戏曲、朗诵等多种形式演出的戏剧小品。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课本剧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语文素养,因此本研究立足于上述的狭义的课本剧。

1.课本剧教学模式的构建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可参照下图进行:图1:课本剧教学模式图1.挑选课文课本剧教学,应立足于语文课本,但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适合改编为课本剧,挑选合适的课文进行改编,是课本剧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

课本剧——绽放在语文课堂上的奇葩

课本剧——绽放在语文课堂上的奇葩

课本剧——绽放在语文课堂上的奇葩作者:林静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3期经过几年的摸索研究、亲身实践,我逐渐发现如果把某些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教学,不但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达到了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要求。

下面谈谈语文课本剧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本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突出一个“静”字。

可是,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喜欢动起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不停地讲授、灌输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静静的听,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学生肯定会搞小动作或打瞌睡,一节课时间白白浪费掉。

自从在语文课堂上表演课本剧后,我发现学生们爱上语文课了,每节语文课学生都会提前做好学习准备,脸上写满兴奋与期待。

有一位后转学过来的女生在日记中写道:“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啊!要是天天都这样上课该多好,那我就不会讨厌语文了……”可见,在语文课堂上实施课本剧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而且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厌”学变得“爱”学。

二、课本剧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要想演好课本剧,首先要熟读课文才能编写课本剧,需要小组成员人人参与、思考,互相沟通、交流、合作,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探究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探究出演好课本剧的方法。

同时,观众(所有不上台表演的学生都是观众)需认真观看,要对某个人、某个小组进行评价,演员要反思演后的成果与不足。

每个人都全身心的投入,教师甚至不用提醒纪律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会认真观看,提出自己的想法。

三、课本剧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需要采用相应的探究方法进行学习,可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探究、对比探究、讨论探究等方法学习,着实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强化所学的知识,体会文中所体现的思想品质,逐步明白了善恶美丑,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安全课本剧实施方案

安全课本剧实施方案

安全课本剧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课本剧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提高安全意识。

因此,制定一份安全课本剧实施方案,对于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和意义。

1. 目的,通过安全课本剧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

2. 意义,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让学生深刻理解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防范能力,有效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实施方案。

1. 选题策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主题,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确保选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吸引力。

2. 剧本创作,结合选题,编写生动有趣的剧本,突出安全知识的传递和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语言简练明了,情节紧凑,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3. 角色分配,根据剧本情节和学生特点,合理分配角色,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排练演出,老师根据剧本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排练,注重细节处理,包括台词表演、动作表情等,确保演出效果生动自然。

5. 演出展示,安排演出时间,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摩,扩大安全教育的影响力,同时也是学生们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

6. 效果评估,演出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估,了解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演出效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安全课本剧实施方案。

四、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在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2. 灵活多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小品、话剧、音乐剧等,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

3. 教育引导,在演出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深刻理解安全知识。

五、总结。

通过安全课本剧的实施,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安全教育方式。

小学语文论文以课本剧促学,新语文绽放新光彩

小学语文论文以课本剧促学,新语文绽放新光彩

以课本剧促学,新语文绽放新光彩[内容摘要]: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对教材、生活的理解,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应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开发课程资源,在日常教学中引入课本剧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展现自己丰富的创造力,确立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依靠可利用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课本剧激发兴趣课程资源合作创新综合素养现如今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全面进入了“大语文”时代。

其中,语文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高雅的艺术鉴赏情趣为目的的教育。

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编入教材的课文包罗万象,但大多以叙述性的文章为主。

基于学情出发,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生动的形象在学生大脑中仍占主导地位,对于一些较长篇幅或较复杂的故事情节的课文,理解起来有些吃力。

这在无形之中启示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进而有效组织教学。

因此,以课本剧促学,能有效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关键。

何为课本剧?即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并通过戏剧形式的再创造,集创造和表演为一体的儿童戏剧。

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并且和有吸引力的文艺形式,它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独特想象力,而且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及其他综合素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实践思路

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实践思路

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实践思路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和普及,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逐渐受到重视,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成为主流。

学生天性喜欢表演,借助课本剧表现语文课文,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热情,进而提升其自学能力。

课本剧编演能够有效且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学习天赋,还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有着积极作用,需要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重视。

一、梳理字词——理解词语内涵字词梳理在课本剧创作前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与前提所在,带领其梳理字词能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并能够对词语感情色彩进行辨析,同时能够灵活遣词造句,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1]例如,在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牛郎织女》教学中,教师需要梳理课文字词,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多音字“落”,以及重点字词“稀罕”“拗不过”“恋恋不舍”“相依为命”“富丽堂皇”“一五一十”等。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稀罕’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能够给出各种答案,包括难得、很稀少、很宝贵等。

教师继续引导:“大家用我们之前理解词语的常用方法,能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它的吗?”有学生回答:“我是将这两个字分别拆开,其中‘罕’是‘罕见’,‘稀’是‘稀有’,组词后再进行理解。

因此,这两个字就是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即稀奇、少有、少见,那么文章中那辆车不‘稀罕’,那么对于牛郎来说,‘稀罕’的是什么?”学生能够很快回答:“老牛!”教师对其进行总结:“是的,之前我们讨论过‘相依为命’的意思,现在大家知道老牛是牛郎真正稀罕的东西,那你们能够真正理解相依为命的意思吗?”学生通过思考后能够回答:“相依为命就是牛郎与老牛相互依靠过活,两者谁也不能离开对方。

”因为年龄较小的原因,缺乏相应的经验与历练,所以在对课本剧进行编排时,会存在一些课文理解上的问题,难以真正把握人物性格,从而影响课本剧编排效果,所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并传授相关技巧,保障学生编演“到位”,在课本剧中梳理字词不仅要让学生对字词含义产生深刻理解,同时还需要展开想象。

学校课本剧教学工作总结

学校课本剧教学工作总结

学校课本剧教学工作总结
近年来,学校课本剧教学工作在我校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

通过课本剧的
教学,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了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发现课本剧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且,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其次,课本剧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团队合作训练。

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学生
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部戏剧作品。

这样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了学生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课本剧教学中,学生们的表演能力和情感表
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有的学生在表演中缺乏自信,有的学生在情感表达上还有所保留。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和表演训练,让他们在表演中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情感,展现自己的才华。

总的来说,学校课本剧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课本剧的教学,学生们能够在表演中得到更加生动的教学体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演训练和情感培养,让学生们在课本剧的表演中得到更加全面的成长和提高。

课本剧活动方案

课本剧活动方案

课本剧活动方案1. 引言课本剧是一种将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戏剧表演的活动形式。

通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课本中的情节和知识点,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课本剧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的、实施步骤和评估方法等。

2. 活动目的本次课本剧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增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3. 活动准备在开始活动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选择适合的课本和课文:选取内容丰富、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课本和课文,确保内容有足够的戏剧性和表演空间。

- 分配角色:根据课文情节和人物特点,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或多个角色。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演。

- 分组演练: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剧本的阅读和角色的练习,确保每个角色都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把握。

4. 活动实施具体的活动步骤如下:步骤一:导入活动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课本剧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说明本次活动的安排和要求。

步骤二:剧本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剧本的内容和情节,重点解析每个角色的特点和台词。

可以借助课件或PPT辅助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步骤三:分组演练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或多个场景进行演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步骤四:整体排练每个小组完成初步的演练后,进行整体排练。

教师可以担任导演的角色,指导学生在舞台上的表演动作、台词的语调和表情的表达等方面。

步骤五:表演展示安排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场地,让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展示。

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与观看,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震撼力。

5. 活动评估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活动表现和收获,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观察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演练和表演过程中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估。

可以考察学生的角色理解、表演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

课本剧让语文课堂更美丽

课本剧让语文课堂更美丽

课本剧让语文课堂更美丽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课本剧应运而生。

课本剧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表演。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丰富。

一、课本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觉得乏味枯燥,对课文内容缺乏兴趣。

而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的方式,身临其境地体验课文内容,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兴趣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本剧也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课本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的核心在于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学生需要在表演中进行台词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这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

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表演中也可以学会更好地运用语言来构建角色形象,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活动,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课本剧能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在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表达不同的情感。

这种情感表达的过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冲突和情感碰撞,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课本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课文内容,而是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的方式主动地参与到课文内容中。

这种参与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学生也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课本剧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角色分配、台词排练、舞台表演等一系列的协作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课本剧的编排及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课本剧的编排及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课本剧的编排及实践探讨摘要:课本剧编排是语文学科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表现力和协调能力以及创造力,还让语文教学充满更多趣味性和形象性。

课本剧通过艺术化的改变课本内容,添加了美术和音乐等元素,可以创设更生动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提升审美能力,从而促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剧;实践探讨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课本剧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实践和探讨。

很多语文教师都尝试采用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辅助语文学科的教学,课本剧教学的特点概括为六点:表演性和直观性、体验性和创造性、审美性和综合性。

课本剧教学还能够发挥学生的表演天赋,锻炼学生的胆量及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一、小学语文教学采用教学课本剧的必要性(一)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课本剧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科目,课本剧编排能够开发学生的智慧,训练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同时,课本剧作为艺术和教育相融合的产物,还是美育的一种方式,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剧本知识,欣赏戏剧和话剧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二)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课本剧的编排、练习和表演,需要学生一起配合,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在编排与实践中形成多元的认知体验。

课本剧编排表演可以让学生在语言运用情境中提升语言能力,激发兴趣,感受团队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团结意识。

(三)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课本剧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辅助手段,小学生对语言学习充满了新奇,对语言的探索与追求都充满了好奇,对语言的学习和研究的各种活动都有着天然的兴趣和喜爱,它以小学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给予语文课堂教学以新的生命,不仅符合小学语文的教学方针,同时也完善了学生高效学习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课本剧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课本剧教学工作计划

07
教学资源保障
教学场地与设施
专用教室
提供宽敞的专用教室,用于课本剧排练和表演,配备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
道具与服装
根据课本剧需求,购置或租赁相应的道具和服装,确保演出效果。
多媒体设备
配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剧本背景、角色形象等。
教学人员配备
专业教师
聘请具有戏剧教育背景或相关经验的教师,负责课本 剧的指导和教学工作。
通过播放课本剧的配乐、音效等音频资源,帮助 学生更好地融入剧情,提高表演效果。
3
多媒体教学课件
制作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课 件中包含丰富的图片、动画和互动环节,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05
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时间安排
第二周至第四周
分组进行台词学习和排练,教 师定期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角 色和剧情。
教师自我提升
总结教学经验,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寻求改进和提升
的途径。
家长反馈与建议
家长沟通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对课本剧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促进家校合作。
家长评价
收集家长对学生表演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以便更全面地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家长参与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课本剧教学活动,如观看表演、提供道 具和服装等支持,增强家长对教育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探究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剧本中 的主题、人物性格、情节 发展等元素,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能力。
实践性学习
通过排练和表演课本剧,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和表演课本剧,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课本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本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本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推动,各学科课堂教学均有改变。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语文授课已成为主要模块,对学生未来发展极其重要,而整个上课过程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表现为提高其学习水平。

如何选择合适而优质的讲课方式,对保障课堂效率十分重要。

而课本剧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手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可以将教材内容以多种方式进行展现,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课堂参与度,并且还能借助课本剧学习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教师在开展课本剧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同学们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以此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课本剧教学概念和意义1.课本剧教学概述。

课本剧是教育与戏剧结缘的产物,主要是将课本中的知识借助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以此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它以其趣味性,生动性备受中学生欢迎,具体来说,教师借助课本剧促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更精彩,可进一步提高学生主体地位,使得其可通过这种学习来深入理解课本知识,可以更好地保证学习效果,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促使师生共同发展。

从根本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课本剧教学意义。

(1)课本剧刺激学生生成语文学习兴趣。

传统语文教学法可能会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排斥心理,并不愿主动加入其中进行学习,而借助课本剧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本通过表演形式进行展现,从而能够更加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本剧编演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富有创新性和挑战性,比如在学习初中文言文《晏子使楚》时,教师如果一味对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进行解释,可能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鉴赏文章,导致学习效率过于缓慢。

而教师可通过课本剧将文言文中故事情景进行表演,这样可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掌握相应知识。

并且在其中需要学生进行参与,无论是道具准备还是排练,都需要同学们亲力亲为,教师可通过课本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本剧论文

小学语文课本剧论文

小学语文课本剧论文在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强调小学生基本语文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让学生藉以获得一种交往的语言工具,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教育,这样,工具性和思想性便成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因此,“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从实行了代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来,由于我们教育评价体系的不能健全,从我们的教材设计至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们现实的小学语文教育仍惯于字词句篇、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的机械式的思维模式,对其工具性内容都主要就是在这54平米的教室里以口授、拼读、抄录、诵读、题海大战等方式顺利完成;对思想教育呢,由于我们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思想建议就是先于教学活动本身而预设的,大家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变成了传输先在性的思想建议的过程。

所以我们的这种语文教育具备显著的被动性、机械性、灌输性、难的急功近利性。

它忽略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也就构成了“千校一貌”、“万生一面”。

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的,因为它扭曲了对人的整体人格的和谐发展,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另一个特性――人文性。

所为人文性,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自己“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与我们的基本语文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要求产生碰撞,让他们在这种自主的、亲历亲为的碰撞中去体验、感受、发掘知识的形成,从而让学生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产生喜怒哀乐,形成取向,进而又让他们在这种自我形成的喜怒哀乐中再来潜移默化地去启蒙、启迪、孕育、生成自我世界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全方位的整体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实现我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课本剧让语文教学立体化

课本剧让语文教学立体化

课本剧让语文教学立体化作者:赵艳辉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4期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各校追求的目标。

课本剧是实践自主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课本剧让语文课立体化。

我校三届课本剧的汇演,践行了我校“以趣导学,以练致用,探究拓展,互帮共赢”的教学模式。

一、以趣导学,使语文课立体化语文课本剧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是通过学生的再度创作和创造性表演,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立体的艺术形象,展现在舞台上。

课本剧使语文课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

新颖的形式使学生对语文课文产生兴趣,教师大胆的把课本剧“搬”进课堂,一改传统“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且要表演,形式翻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

新颖的内容使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产生兴趣,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以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对话语言要规范,简洁,富有个性。

这就要求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读音要准确,对话要与人物性格、身份相符合。

这些要求使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产生兴趣,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基的过程,也是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新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对创造性活动产生兴趣,从剧本的改编到上台表演,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使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产生兴趣。

课本剧走进语文课堂,既提高了审美情趣,语文素养,又寓教于乐,使学生的体能、智能、情感、社交、写作、表演等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展示与培养。

二、以练致用,使语文课立体化学好一篇课文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用得最多,最有效的方法是以练致用。

课本剧中的“练”,改变了以往的题海战术,语文课本剧培养和训练了学生读、写、说、演等多种能力。

一篇课文如果想要改编成课本剧,仅仅反复读是不够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琢磨,仔细推敲,课本剧排成了,课文也已经烂熟于胸。

课本剧在舞台上的表现形式主要以道白、对话和表演为主,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自我认知的能力,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多种智能。

课本剧教学简介

课本剧教学简介

课本剧教学简介课本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经过两个学年的教学实践,我对这一教学模式有了一点心得。

下面我将从课程简介、课堂实践、课堂案例这三个方面对我的教学实践进行介绍。

一、课程简介课本剧教学模式即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课本剧教学,指导学生按一定规范操作来完成课本剧的编演的教学过程。

学生在进行课本剧编演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深入理解文本,这就无形中促使他们更加认真的进行课文学习。

再者,课本怎么变成剧目就需要他们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在整个编演的过程也考验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我的课堂实践整个课程的实践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一)、将课文变成故事当我有了想法之后,我又想怎样才能将课本剧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建立起来呢?一次课下闲聊,学生讲自己看到的小故事,讲的手舞足蹈,兴致高亢。

我忽然想到,如果把课文设置的百转千回,像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样,学生不就有学习兴趣了吗。

我马上就在课堂上实验起来。

当时正好讲古诗《赠汪伦》,我就先把与这首诗有关的一个背景故事讲给学生听,在学生沉浸其中之时戛然而止,说:“预知后事如何,赶紧去古诗中找吧。

”这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也让我发现了可行性。

在后续的学习中,我又引导学生将这首诗改编为小故事。

虽然在刚开始改编翻译成分居多。

但经过不断的学习,后来在改编《咏柳》的时候就似模似样了。

(二)将故事编演成剧目先选故事性强、对话较多的文章进行改编学习。

比如在学习《三个儿子》一文时,先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此基础上,就知道了不同的人物在说不同的话语时的相应语气。

我就让学生试着给每一个对话前都加一加语气词,比如“骄傲的说”“惊讶的问”“微笑的说”之类的,学生先学会了如何根据人物来加不同的提示语。

再引导他们将剧本丰满起来。

比如最后老爷爷说:“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学生自然知道他的意思是赞扬那个帮妈妈提水的儿子。

这时候就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看看其他两个儿子会怎么做。

创新教学方式:探究与实践课本剧教案

创新教学方式:探究与实践课本剧教案

创新教学方式:探究与实践课本剧教案探究与实践课本剧教案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不再是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而是探究性、交互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其中一种创新教学方式就是通过课本剧来实现。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一、课本剧的实践教学模式课本剧是以课本为基础,结合戏剧艺术表现形式,深入挖掘、解读和呈现课本内容的一种形式。

在课本剧的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充分合作,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对学生知识的单向灌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空间,让他们在不断试错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有三个关键步骤:设计脚本、排练和演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和课本内容设计出脚本,让学生在剧本中感受到课本所述内容,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要在指导下进行排演和练习,学习表演技巧,同时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学生要在全校范围内演出,让学生在表演中尽情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二、课本剧的创新教学模式的优势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非常单调,学生很难被包容,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很难保持精力。

然而,课本剧将学术领域与表演艺术相结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设定脚本时,要求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与剧本设计和排练的学生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3.提高学生的演讲技巧学生在课本剧中需要表演,因此他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演讲技巧,同时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这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社交领域奠定基础。

4.塑造学生的性格特点在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这将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性格特点。

尤其是在学生扮演剧中的角色时,他们会非常认真地生活在这个角色的情境中,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各种人物性格,并且懂得从多个角度探究问题。

谈小学语文课本剧的教学

谈小学语文课本剧的教学

谈小学语文课本剧的教学发表时间:2014-04-18T13:45:32.670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3期供稿作者:王伟校[导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的编排更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多样性、趣味性和广泛性。

王伟校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韩中小学262705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的编排更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多样性、趣味性和广泛性。

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加广阔的施展舞台。

小学的教学内容十分有趣,许多课文都有着十分生动的故事情节,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从很有趣味的故事中体验到快乐与有趣,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果将课本内容编排成一个个简单的小品故事,让学生表演,那么这些难题就更加容易解决了,而且还能培养语文素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肢体展演能力。

这将是我们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

因些,变学语文为演语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课本剧的编排在我们山区比较少,更不用说课本剧表演了。

笔者曾大胆尝试过小学生低段的课本剧表演,收到了奇效。

如我在上《小蝌蚪找妈妈》、《乌鸦喝水》、《小猫钓鱼》等一些课文时,我为学生编排了课本剧,学生对那些课非常熟悉,而且终生难忘,更不用说理解课文内容了。

有选择的开展课本剧教学,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剧的编演,重要一点是要按一定规范操作,同时又要灵活掌握,注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老师要做好指导,一定要教会学生自主地进行编排,让学生自导自演,教师一定要给予一定的建议,但不是代办,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合作参与来完成,这样以来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表演能力,这才是课本剧最初的价值。

课本剧教学,既要有明确的目标,详细的过程,还要进行针对性的反思。

教学的程序如何,学生态度怎样,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等等。

并不是为了一时的热闹,而是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以及文章的主旨,更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经过反思,让学生之间提出不同的看法,进一步提高对课文深层次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课本剧教学模式的实施
作者:窦建芳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11期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而课本剧的教学形式能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写作力、表演力、协作精神及竞争意识,有效发挥师生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实践性;课本剧;生命活力
从教多年,一次我问几个已毕业的学生:“你对这两年的哪一堂语文课印象最深刻?”学生竟不约而同地回答说《项链》。

问其原因,答曰:那堂课通过排演剧本,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一回答让我既欣慰又汗颜,欣慰的是他们对我的语文课还留有印象;汗颜的是教他们两年,我自认为其中不乏精心设计的、精彩的课,怎么只记得《项链》?而我们一直在声称“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学生对语文课都没有印象,何谈终身服务?
我也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课文已分析得很细了,学生还是听不懂,没兴趣听。

”也经常听到一些学生问我:“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有一些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优异,可遇到使用语文知识技能的实际场合就束手无策。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相悖的。

有人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就说明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老师一个人满堂灌,把一家之言强加给学生。

鉴于这种情况,我就在具体教学中尝试“课本剧”的教学,以演促读,以读促写,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何为课本剧
据《新华词典》解释,戏剧是一种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故事情节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

根据以上内容,我给课本剧的定义就是:以表演为中心,以课本故事作为情节、辅以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一种教学方式。

简言之,就是把课文中有情节的文章,改编成剧本。

运用的好,它会帮助同学们,全面理解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新版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语文教材五册书,共二十七个单元,其中小说单元两个,戏剧单元一个,文言文单元六个。

对这些单元的教学,绝不能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作者简介、背景介绍、情节了解、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点等。

面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即使用尽浑身解数,也不能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更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当时似通非通,过后一窍不通。

因此,我尝试着让学生将《雷雨》《项链》《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改编成课本剧,并将其中的一些剧本排演。

尤其是文言文的改编,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字词句疏通问题,而且让学生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实施过程
1.引导
学生对编演课本剧虽有兴趣,但因编演难度大、要求高,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

所以教师可以介绍前人编演课本剧的成功经验和收获的喜悦,让学生产生过一把瘾的强烈欲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铺下思想和情感基础。

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看过的优秀小品,如平时电视台曾播过的小品;简单分析其成功之处,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编演戏剧的兴趣,更好地进入编演活动。

2.选择
选择情节性强、动作性较明显的(要你来我往)、矛盾冲突剧烈的、人物性格鲜明的、有可看性的课文。

若课文篇幅太长,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段落。

五册书中的小说单元、戏剧单元都可以选择,甚至文言文中的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静女》等都可改编。

3.阅读
要求学生把课文改编为剧本,就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及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这时需引导学生读。

一是读戏剧,明格式。

中职语文课本的第三册第五单元是戏剧单元,书后附有一些有关戏剧的文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使自己具备编演的知识基础。

如了解幕、场、人物说明、舞台说明等,体会“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动作化的戏剧语言。

阅读的时候要了解背景,熟悉内容,理解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等。

4.改编
学生在编写课本剧时,往往会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性的语句,冗长啰嗦。

应让学生明确:改编时可适当增删。

因为我一般将演出时间限制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内,所以枝节应该大刀阔斧地砍掉,保留和创作一些能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动作的内容。

时间、场景、情节均要集中。

一定要想办法集中,叙述性的东西尽量少用,尽量变成对话、行动。

当然,无论是人物对话、舞台说明还是矛盾冲突的设计,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删减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5.演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出,做好小组间的协调工作,做到资源共享。

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不能人为造成演出的难度。

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应掌握好语调、速度、节奏及停顿,最大限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

分小组表演,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实践的机会;要安排会演或竞赛,选表演较出色的学生在全班面前交流表演,注意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6.评比
可以请一些其他的老师观看,然后一起评比,公布结果。

并探讨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演出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实现语文素质水平的新的飞跃。

三、实施效果及意义
通过《项链》这样的课本剧的排演,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协作精神以及竞争意识,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这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郎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改编的都是名著名篇,演的都是著名角色,学生在深入解读作品、研究人物的同时,还可以创造性地理解和活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主人翁的感受和成功的喜悦也会使他们终生难忘。

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真正体现在“因势利导”上。

教师在课本剧的编演过程中,充当的是指导者、参与者和配合者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锻炼了才干。

具体表现在:
1.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由于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充分的自由,在课本剧编演过程中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热情,不需要往常的“威迫”“利诱”,不需要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充分表现了“我要学”的积极心态。

2.形成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

这次编演课本剧,首先各小组最佳剧本改编之争,随后就是各组剧目演出之间的比拼,充分体现了作为学习主人的精神。

3.进行戏剧教学
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戏剧教学,取得了单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巨大成效。

在整个编演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了戏剧常识,理解了戏剧特点,掌握了戏剧规律,在戏剧方面的基础知识丰富而扎实。

4.锻炼创造能力
如本剧将《项链》改编为人物形象鲜明、戏剧冲突明显、通俗晓畅的话剧,需要很强的戏剧意识和创造能力。

5.养成协作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包括学会合作,与人协作是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课本剧编演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过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演出都不会成功。

如果不能及时理出个轻重缓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排出一个精彩成功的课本剧,是非常困难的事。

总之,这样的课本剧正符合了“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课本剧这一教学手段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普及型与提高型课本剧本结合,以普及为主,着眼于大多数;二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与老师编写、指导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仅起点拨指导作用;三是采用课本剧教学手段和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以课本内容而定,灵活运用,不搞形式主义。

四是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严格的演出一学期最多只能开展一次,但可以多进行课本剧的改编活动。

因此,我们可以多尝试课本剧这一教学方式,从教育论的角度来讲,教学活动的质永远比量重要。

也许,十年二十年后,学生还记得这堂课,那就足够了。

编辑温雪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