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参考资料-上海社会科学院

合集下载

教育社会学(完整资料).doc

教育社会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教育社会学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社会学:就是运用系统社会理论对教育社会的特点、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一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以探究其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教育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科学.2.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学科化时期(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叶),学科体系化时期(新兴的教育社会学建立时期,二十世纪中叶以后)3.教育社会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A 20世纪60年代“教育爆炸”b 学校教育的急剧扩充,引发教育危机和学校危机(教育、教师和学生的质量下降,教育设施和教育经费减少,学生对学校课程的不满和厌恶)c 教育危机出现的原因:教育过分追随社会发生抗议教育过分脱离社会的运动d 20世纪70年代至今,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个显著特点:实证性,解释性e 教育社会学今后发展趋势:(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策性(2)国际间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向的比较研究加强,加强比较教育学科之间的合作(3)理论基础不断扩宽(4)全方位的研究4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概况:A 自五十年代后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断三十年:相对落后状态B 1979年恢复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C 目前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得初步发展*d 未来发展方向: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建设除了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的经验,更需要联系我国的教育实际,开展广泛的教育调查和实验研究,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特点的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并赶上世界研究水平4.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宏观方面---1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2文化与教育的问题微观方面--1-研究学校体系内部的各种关系2 研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5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p25历史比较法,实验法,资料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普查法,抽样调查法,个案法,典型调查法6学习教育社会学的意义:a使人们从社会的角度正确认识和研究教育问题b为正确的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教导c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树立明确的学科意识7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p29a结构功能主义:(1)强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关系、内聚力,团结合作,相关性以及共同的规范和价值标准,强调制度和角色的功能发挥,以及各部门对社会整体功能的积极作用。

教育社会学相关书籍

教育社会学相关书籍

教育社会学相关书籍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的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影响,探讨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

以下是一些教育社会学相关的经典书籍,这些书籍囊括了该领域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具体应用。

1.《教育,个体与社会》(Education, Individualization and Society)作者:Zygmunt Bauman该书由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撰写,探讨了当代社会中个体主义和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书中提到了个人化教育的概念,分析了个体化教育模式对社会的影响。

2.《教育社会学》(Sociology of Education)作者:Thomas J. Van Acker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它展示了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不平等、教育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3.《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与实践》(Sociology of Education: A Critical Approach)作者:Alan R. Sadovnik等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还探讨了教育不平等、教育改革、跨文化教育等主题。

它还提供了一些实践案例以及对教育政策进行批判性分析的方法。

4.《社会学的教育问题》(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 Systematic Analysis)作者:Jeanne H. Ballantine等这本书着重讨论了教育社会学中的核心问题,如社会化、教育与社会阶层、种族差异、文化冲突等。

它提供了广泛的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

5.《教育社会学:个人与社会的整合》(Sociology of Education: A Critical Reader)编者:Alan R. Sadovnik等这本书是一本教育社会学的读本,收集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论文和理论文章,通过不同视角和案例提供了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深入分析。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A.人口流动B.社会流动C.人才流动D.社会迁移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A.提高行为性成本B.提高物质性成本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A.功能主义范式B.解释论范式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D.结构主义范式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A.群体化形成阶段B.成熟阶段C.形式主义阶段D.瓦解阶段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B.文化革命C.教育革命D.经济革命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A.责任感B.环境C.人口D.国际理解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

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A.教育规范系统B.教育设备C.象征的标识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A.社会化过程说B.相互关系说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D.特殊社会现象说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A.责任感B.环境C.人口D.国际理解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A.教辅人员B.教师C.校长D.教育行政人员12.(C)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A.贝塔朗菲B.卢斯山C.韦伯D.泰勒13.1907年苏扎罗在(C)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A.斯坦福B.耶鲁C.哥伦比亚D.普林斯顿14.(C)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A.反抗行为B.嫉妒行为C.从众行为D.竞争行为15.(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16.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B)A.师生互动独占型B.师生互动主导型C.混合型D.教师主导型17.衡量人口(C)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A.质量B.文化素质C.身体素质D.心理素质18.(A)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A.意大利B.德国C.英国D.美国19.(B)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A.按控制的层次分B.按控制的手段分C.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D.按控制方式分20.(A)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A.美国B.英国C.澳大利亚D.法国二、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_。

教育社会学1

教育社会学1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_。

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教育社会学概论》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_规范性研究__和_证验性研究__的区别。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和_学生群体_的结合体。

4.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__家庭_,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__集体_。

5.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__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_____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6.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__人口出生率__和__人口死亡率__的影响。

7.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8.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__政治情感_、__政治价值观_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9.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____计划_、实施和____总结___四个阶段。

100.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教科书选用权___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_评价手段使用权__。

11.“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_____教育与社会的某种联系_____”。

12.教材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_____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_____”的学科。

13.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______整体性、_____综合性、_____现实性、_____实证性。

14.依据理论或学派划分的研究范式有:_____功能范式、_____冲突范式、_____互动范式。

15.理论的建构方法有:_____演绎方法、_____归纳法、_____类比法_ _____联结方法、_____理论与经验关系。

16.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主要特点表现为:_____教师行为的道德性、_____教师行为的规范性教师行为的______抽象性和模糊性教师行为的自律性______。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

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⑵孔德的重要理念: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

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综合练习一1.“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的某种联系”。

2.教材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3.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_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证性。

4.依据理论或学派划分的研究范式有:功能范式、冲突范式、互动范式。

5.理论的建构方法有:演绎方法、归纳法、类比法_ 联结方法、理论与经验关系。

6.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主要特点表现为:教师行为的道德性、教师行为的规范性教师行为的_抽象性和模糊性教师行为的自律性_。

7.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经历阶段为:教师角色期待、教师角色领悟、教师角色实践8.社会学家韦伯提出教师权威的四个层面法定权威、传统权威、感召的权威、专业的权威9.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人口统计因素、组织因素。

10.群体规范制约个体的合群行为。

群体的一致性越高,对个体的影响力相应越大。

1.教育规范是维系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基本特点表现在:规范的历史性、规范的民族性、规范的群体性、规范的控制性。

2.在韦伯看来,一切社会行为都可以区分为四种“理想类型”:目的取向理性行为、价值取向的理性行为、情感行为、传统行为。

3.学校中的失范行为主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是越轨、违法和未成年人犯罪;教师的失范行为主要是在教师职业规范范畴内的“非正常行为”,包括教师的违法和犯罪行为4.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一是_关于课堂互动时间分配结构的研究;二是关于课堂活动类型时间分配几个的的研究;;三是_关于课堂学习内容时间分配的研究_的问题。

5.课堂角色结构的“三分类”说认为,课堂角色结构为: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6.课堂中的互动过程,主要是师生之间的_重新界定情境定义__、修改策略、进行磋商的过程中周而复始的。

7.一般来说,教师的控制手段包括:作为一种硬性控制方式的课堂纪律;作为一种软控制方式的_课堂气氛依靠教师权威;作为课堂控制保障的奖惩措施8.学校教育活动的全部内容实际是教育知识,教育知识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生活经验。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一、研究对象诸说1、社会化过程说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育社会学奠基人)2、相互关系说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二、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三、学科性质分析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二、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三、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四、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五、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补)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第二编教育的社会背景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一、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区分不同的结构对教育提出的要求)1、“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变化师范迟缓教育需求:教育不承担劳动力再生产职能,因为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好的“学校”。

2021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1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转眼收到录取通知书也有一段时间了,想想还跟做梦似的。

真的不敢相信自己能够这么顺利的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下面来分享下我的复习经验。

【英语】英语是我们的弱项了,在这上面要多些时间,多做些真题,时间充裕多做一遍英语我跟的是蛋核英语的辅导课,他们的老师很棒的,讲的是真不错,得阅读者的天下,建议先背单词,我买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这本书很适合我们记忆,我也买了《一本单词》,其他考研人买了其他资料书,我不知道这怎么样,考研真相还是比较适合英语基础不好的。

在英语上多研究下,英语不过关很要命啊。

另外大家也可以关注下蛋核英语、木糖英语以及一本单词的微信公众号,用起来比较方便。

再来说下政治答主作为一个理科生,对于政治这门课程其实在一开始就很重视,因为实在很怕政治单科不过线(毕竟记得当年文理还没分科时候,每次考试考政治,政治就没及格过)。

所幸自己摸索出了政治考研的一些应试技巧,两年的政治考研分数也都是还算可以,也没有花太大的精力在政治上,性价比惊人。

我觉得按目前考研的趋势,随着保研的比率上升以及经济下行,越来越多人扎堆考研,考研的难度确实不小。

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往往会轻视政治这门学科,我觉得这个是不可取的。

因为考研政治是一门性价比很高的的学科,你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抢分,短短几个月学习,可以取得70,80的成绩,这对于你的总分也是大有帮助啊。

废话不多说,讲讲我的政治考研心得。

很多人说政治可以晚点复习,这个看法我不可置否。

如果你时间实在来不及,缩短政治时间那也是无奈之举,如果你想政治拿70分以上,那么我建议你按我下面的计划来。

辅导材料:李凡《政治新时器》及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九月中旬开始必须进行政治的复习了,我没有用政治考研大纲,因为一般它出的比较晚。

我直接用李凡《政治新时器》的精讲精练来代替大纲来看(其实两者是差不多的,你之后再看一点今年大纲修改的部分就行了),看一章做一章题目,做的题目就是李凡《政治新时器》上配套的。

教育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社会学的定义
教育社会学是一门以教育为对象,以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视角为基础,对教育现象、教育制度、教育机会和教育成就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 教育制度与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 教育的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功能
- 教育机会与教育成就的社会学解释
- 教育与文化、价值观念传承和创新的社会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 实证分析方法
- 问卷调查方法
- 案例研究方法
- 历史研究方法
- 交互式访谈方法
教育社会学分支学科
- 教育文化学
- 教育经济学
- 教育法学
- 教育心理学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意义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于广泛的社会领域都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在教育领域,教育社会学可以为教育科学和教育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性指导,为改进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支持;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教育社会学可以探讨教育在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功能,为社会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结束语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社会学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教育现象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教育社会学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教育社会学》要点

《教育社会学》要点

第三节 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 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 文化传递是文化世代相接,是文化在世界
上的延续。 • 文化的传播是文化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
域的扩散,使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二、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 教育的文化选择具有两种取向,一是按
照社会的需要选择文化,二是按照教育的 需要选择文化。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变迁
①属于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或具体学科 ②属于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或具体学科 ③中介学科
学科功能及学科边界
1. 学科功能 ①描述功能 ②解释功能 ③咨询功能 2.学科边界
所谓学科边界,是指的一门学科在功能 上的限制。
研究对象
• 社会化过程说 佩恩:教育社会学是描述与解释个人如何透过
社会关系以获得并组织经验的一门科学。 涂尔干:“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
二、社会结构与教育的关系 • 经济结构与教育 • 政治结构与教育 • 文化结构与教育 • 人口结构与教育的关系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变迁、社会流动
—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 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1. 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2. 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 3. 进化的社会变迁与革命的社会变迁 4. 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19世纪生物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物有早期的孔德、斯宾塞、涂尔干以及 后来的默顿、帕森斯等人 。
所谓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 为社会人,并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 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 构得到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 教育社会学的冲突取向
3、社会流动
• 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从一 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 系 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 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 流 动。

06159教育社会学

06159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1、人类社会早期的教育社会学先哲柏拉图论述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代表著作是《理想国》.。

2、被学术界公认为教育社会学创造人的学者是:涂尔干3、首次提出了"教育社会学概念".的学者是沃德4、美国的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是1917年史密斯编写的《教育社会学导论》5、校长处理变革的领导风格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变革次数与成功率最高的类型是发动者6、在中国近代倡导并掀起了职业教育思潮的教育家是黄炎培7、从平衡范式研究教育变革的动因可以区分为四种相应的理论,即进化论、新进化论、(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

8、多伊尔和庞德认为教师对变革的态度主要受“实用规则”的支配,这个规则包括和谐性、工具性和(成本)三个方面。

.9、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按照人类社会教育的方式分为“前塑文化”、“同塑文化”和(“后塑文化”)。

10、现在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的普遍观点认为,教育社会学属于一门(综合学科),其他学科的成果也可以为教育社会学所用。

11、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二个反应模式是戊戌维新运动12、中华职教社成立于1917年13、教育社会学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三种研究途径,其中“历史及体制的研究途径”产生于欧洲14、社会学理论对全球化的分析与研究存在争论,出现了三种理论观点,其中持有“全球化与文明的冲突会同时存在”观点的理论多极化理论15、教育社会学者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充满争论,持教育社会学属于或主要属于教育学观点的学者有苏扎洛、史密斯16、最早将教育社会学予以制度化美国17、根据研究视角的宽广度,可以将教育社会学理论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大理论类型,下列理论中属于微观社会学理论的是符号互动论18、功能主义在20世纪中叶的显著发展是结构功能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19、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布迪厄20、米尔斯的社会分层理论把工人分成蓝领和白领21、与人力资本理论一样主张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积极功能的是结构功能主义22、社会排斥理论认为,中产阶级的产生与维持有两个机制:一个是基于财产的拥有;另一个则是基于学术和专业的资格23、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文化多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24、根据人们在职业、工资收入与身份声望等方面的具体而细致的差别,把社会成员划分成连续排列的多个小层的社会分层法叫续谱排列说25、校长处理变革的领导风格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响应者、管理者和发动者,其中变革次数与成功概述最低的类型是响应者26、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四个反应模式是新文化运动27.1917年出版了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教育社会学导论》的学者是史密斯28.一直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中观层次的是学校29.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社会学出现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及体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0.在社会学理论中,最早进行宏观与微观理论整合的理论家是墨顿31.提出“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是布迪厄32.符号互动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是米德33.在教育社会学领域,“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两个派系属于冲突理论34.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是现代性35.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36、晏阳初领导的全国平民识字运动总机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于1923年37、当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舒尔茨38.1883年在《动态社会学》中首次提出“教育社会学”概念的社会学家是沃德39.1913年在他主编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工具书中,撰写了《教育社会学》词条的美国教育家是孟禄40.伯恩斯坦认为从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存在精密型代码和封闭型代码41.20世纪60年代提出“全球村”概念的学者是麦克卢汉42.将校长的行为分为响应者、管理者和发动者三种类型的学者是哈尔43.中国职业教育思潮的主要倡导者是黄炎培44.1883年社会学家沃德在其书中首次提出“教育社会学”概念,该书是《动态社会学》45.在解释学范式下研究教育变革的理论主要有交换与合理选择理论、社会行为生态学、符号互动理论、民俗方法论(常人方法学)、戏剧理论、标签理论等。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社会学之“父”孔德。

( × )2.在教育的诸多社会职能中它的经济职能最重要。

( √ )3.教育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两个环境圈层。

( × )4.我们通常所说的“解剖麻雀”指的是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典型法。

( √ )5.社区教育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区教育的实践也始于此。

( × )6.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被称为文化传播,指文化在世代相接。

( × )7.学校不是强制性组织,不等于学校教育不带强制性。

( √ )8.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著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是班级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作。

( √ )9.教育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教育。

( × )10.教师社会化过程即教师继续社会化阶段。

( × )二、选择题1.( 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A. 人口流动B. 社会流动C. 人才流动D. 社会迁移2. 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 D)A. 提高行为性成本B. 提高物质性成本C. 提高心理惩处成本D. 树立新的德育观念3.(A )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A. 功能主义范式B. 解释论范式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D. 结构主义范式4. 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 群体化形成阶段B. 成熟阶段C. 形式主义阶段D. 瓦解阶段5.(A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 社会剧变B. 文化革命C. 教育革命D. 经济革命6.( 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 调查法B. 现场法C. 隐蔽法D. 人种学研究7.( 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A. 责任感B. 环境C. 人口D. 国际理解8.( C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

上海市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学理论重点总结

上海市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学理论重点总结

上海市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学理论重点总结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机构的学科。

作为考研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学理论是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上海市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中的社会学理论重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是社会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社会机构和行为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目的。

以爱米尔·德尔库姆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学派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社会机构相互协作而构成的,每个社会机构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价值,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冲突理论冲突理论是社会学中另一重要的理论,它强调社会中存在不同阶级和群体之间的冲突与斗争。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冲突理论的奠基人,他们认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来自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不是和谐稳定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动和斗争中的。

三、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是一种以微观个体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它关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对于符号、语言和文化的意义的理解。

该理论强调人们通过符号的使用来赋予事物以特定的意义,并通过其它人的反应来理解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四、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各种社会现象和实践是由人们共同建构的,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来形成观念和行为。

该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对个体的塑造作用,强调人的主体性和社会的动态性。

五、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是考研社会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容。

在社会学研究中,我们可以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以深入的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为手段,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社会实例,从而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

而定量研究方法则以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为手段,通过大规模的样本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从而给出更客观的社会问题分析和结论。

六、社会学的研究领域除了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考生还需要了解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上海市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学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解析

上海市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学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解析

上海市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学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解析上海市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学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解析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涉及到广泛的理论和方法。

在上海市考研社会学的准备过程中,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社会学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它提供了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框架和视角。

在考研过程中,掌握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和主要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1.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部分相互依存的系统,每个部分都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稳定起着一定的功能。

在考研复习中,重点了解功能主义理论的代表性思想家、核心观点以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的影响。

2.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所驱动的。

在考研准备中,理解冲突理论的核心观点、代表性思想家以及其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是很关键的。

3.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意义构建和理解。

在考研复习中,掌握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代表性思想家以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的影响是必要的。

二、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论,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数据收集、观察和分析,来验证社会学理论和解释社会现象。

1.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社会学中最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设计问卷、面谈、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分析。

在考研中,了解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是非常必要的。

2.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社会学中验证因果关系的重要手段。

在考研准备中,了解实验方法的设计、实施和分析过程,以及其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是重要的。

3.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社会学中研究社会变迁和发展过程的方法之一。

在考研复习中,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资料来源和分析技巧是必要的。

4.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研究社会语言和符号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其中的隐含意义和社会关系。

上海市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解析

上海市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解析

上海市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解析社会学是一门探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其中包括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两个重要方面。

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它提供了思考社会问题的框架和观点。

社会学研究方法则是社会学家进行实际研究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一、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是指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的基本观点和观察框架。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变革。

社会学理论可以分为经典理论和现代理论两个阶段。

经典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韦伯社会学理论和杜尔凯姆社会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冲突和阶级斗争对社会变革的影响,韦伯社会学理论注重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之间的理性化,而杜尔凯姆社会学理论则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维持。

现代理论主要包括符号互动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

符号互动主义认为个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通过符号和意义进行交流,影响和塑造社会行为。

结构功能主义则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和互补的关系。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是指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和工具。

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会决定研究方法的选择。

常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等。

问卷调查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研究者通过编制问卷并向调查对象发放,以获取大量的数据。

问卷调查能够快速获取大量数据,但也可能因为受访者回答不准确或选择性回答而导致结果偏差。

访谈是研究者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方法,通过深入了解受访者的观点和经验,来获取细致详尽的数据。

访谈适用于深入了解个体感受和思想,但受访者的回答可能受到主观偏见或社会期望的影响。

观察是研究者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参与观察来获取数据。

观察方法适用于研究一些实际行为和社会互动情境,但观察者的主体性和观察技巧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文献研究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社会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的方法。

教育社会学参考资料-上海社会科学院

教育社会学参考资料-上海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概论》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和参照群体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构成的群体。

这种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职责分工,明确权利和义务,并且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

例如,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机关的科(处)室等都是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基于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

在正式群体中,由于人们社会交往的特殊需要,依照好恶感,心理相容与不相容等情感性关系,就会出现非正式群体。

这种群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固定的条文规范,因而往往不具有固定的形式。

由共同利益偶然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同院的伙伴、工厂或学校中存在的一些“小集团”、“小圈子”等都属于非正式群体。

参照群体是指个体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

通俗地说,参照群体是个体心目中向往和崇尚的群体。

2.中层理论中层理论亦称中观理论。

该理论是西方政治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有关政治研究的层次理论,也即主张政治研究应着重于发展处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中间层次的理论。

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抽象综合性理论与具体经验性命题两者之间的一种理论,其宗旨在于架设一条社会理论“实用化”的桥梁,指导人类的经验实践,特别是调查。

中层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

虽然中层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更接近于构成可验证的命题的观察资料。

(2)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单纯的检验概括更高一层。

例如,参考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等都属中层理论。

(3)中层理论可以融入到所谓的社会学理论系统中去,即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4)中层理论区分出了微观社会问题和宏观社会问题。

(5)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6)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学这门学科作为理论分析框架来研究社会学眼中的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

教育科学派:德国的克里克、罗荷纳等,反对个人本位主义教育学的思辨化、观念化、片面化;采用实证、科学的方法;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关注,寻求建立具有实证性与科学性的教育理论;AGIL图式:帕森斯,任何社会系统都履行着对外—对内及手段性—目的性,这两对功能组成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四种功能,即外部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内部整合功能及模式维持功能。

地位:这一图式不仅被用来对整个教育系统,而且被用来对教育的分支系统与分支范畴进行理论分析。

社会互动:人际或群体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有合作与对抗之分.抵制理论:即反抗理论,艾普尔,吉诺斯,威利斯。

反对直接再生产理论,认为再生产是由学生的反抗和创造性的适应学校环境而间接产生的.文化资本:个体从父母家庭那里获得的可以促进教育成就的语言文化能力.前喻文化: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专指以开拓未来为使命的文化类型。

前喻文化意味着前途未卜的晚辈,“未来就是现在”.美国文化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前喻文化特点。

前喻文化下的教育取向:开放性的“师导生”制教育模式。

后喻文化: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专指以重复过去为使命的文化类型。

后喻文化意味着学富五车的长辈,“未来就是过去"。

中国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后喻文化色彩。

全部特点是对变化缺乏认识,对现有生活方式所有方面的普遍正确性予以持久的无可置疑的认同。

后喻文化下的文化价值取向:封闭式的师授学承模式.机会:用来测量个人接受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物质条件与心理因素综合影响状况的一组变量。

具体内容有:①校外物质因素②校内物质设施③家庭心理因素④学校心理因素⑤教学条件。

教育机会:①指进入各级正规学校入学的机会,现已分化;②指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如学术性与技术性教育渠道的选择;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是结果均等论的主张,也是教育机会内涵上的突破。

上海市考研社会学基础复习资料社会学理论与社会调查方法概念总结

上海市考研社会学基础复习资料社会学理论与社会调查方法概念总结

上海市考研社会学基础复习资料社会学理论与社会调查方法概念总结社会学基础复习资料:社会学理论与社会调查方法概念总结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和内在机制。

在上海市考研中,社会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对于考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按照社会学理论和社会调查方法两个方面,对相关概念进行总结。

一、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研究中的基础和框架,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社会学理论:1.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且相互关联的系统,社会的各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通过互相配合以维持社会的稳定。

代表人物有辛格利和波尔。

2. 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冲突,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和冲突所驱动的。

代表人物有马克思和恩格斯。

3. 交互主义理论:交互主义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认为社会现象是个人行为和互动的结果。

代表人物有戈夫曼和梅德。

4.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符号互动主义认为人们通过符号和意义的交流来构建现实意义,人们的行为和观念是社会交往和互动的产物。

代表人物有米尔斯和布赖恩。

以上仅是社会学理论中的部分重要流派和代表人物,每个理论都对社会现象有其独特的解释和视角。

在考研复习中,要对这些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社会调查方法社会调查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实证观察和数据收集,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社会学理论和发现新的社会规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社会调查方法:1. 访谈法:访谈法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调查方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深入访谈,了解其观点、态度和经验等信息。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大规模数据收集的方法,通过编制问卷并广泛分发,让被调查者填写并提供信息,以获取一定的统计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和参照群体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构成的群体。

这种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职责分工,明确权利和义务,并且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

例如,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机关的科(处)室等都是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基于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

在正式群体中,由于人们社会交往的特殊需要,依照好恶感,心理相容与不相容等情感性关系,就会出现非正式群体。

这种群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固定的条文规范,因而往往不具有固定的形式。

由共同利益偶然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同院的伙伴、工厂或学校中存在的一些“小集团”、“小圈子”等都属于非正式群体。

参照群体是指个体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

通俗地说,参照群体是个体心目中向往和崇尚的群体。

2.中层理论中层理论亦称中观理论。

该理论是西方政治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有关政治研究的层次理论,也即主张政治研究应着重于发展处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中间层次的理论。

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抽象综合性理论与具体经验性命题两者之间的一种理论,其宗旨在于架设一条社会理论“实用化”的桥梁,指导人类的经验实践,特别是调查。

中层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

虽然中层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更接近于构成可验证的命题的观察资料。

(2)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单纯的检验概括更高一层。

例如,参考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等都属中层理论。

(3)中层理论可以融入到所谓的社会学理论系统中去,即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4)中层理论区分出了微观社会问题和宏观社会问题。

(5)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6)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社会失范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对什么是适当的社会规范的理解存在本质的分歧。

关于社会失范的两种主要理论,是由迪尔克姆和默顿提出来的。

迪尔克姆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失范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而造成的。

社会分工的发展快于这种分工所要求的道德基础,于是社会的某些方面便受到不适当的控制,从而导致失范。

默顿修正了迪尔克姆的假设,他将失范的含义由无规范更改为规范冲突。

他认为,社会价值结构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分离和文化所规定的目标与意欲达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制度化的合法手段之间的分离,是造成人类不幸的原因。

当人们不能用合法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时,失范就产生了。

当然,人们也可以通过遵从、革新、仪式主义、退却主义和造反等不同方式去适应这种失范,以这些方式去抵制社会规定的目标或手段,抑或同时抵制它们两者。

4.拟剧分析框架拟剧分析框架的倡导人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

戈夫曼在其重要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中,以其个人经验观察的结果为主要资料来源,对社会互动、邂逅、聚集、小群体和异常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

他的“拟剧论”观点是:社会不是自行调整的,意义也不是行为中固有的,社会秩序或某一特定行为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是由于人们赋予其重要性。

在社会互动中,个体不仅彼此向对方表现自我,还努力进行特殊的印象处理,通过控制自己表现出来的姿态,以求在一定的社会场景中给人们留下某种印象。

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

社会成员在社会舞台上小心翼翼地扮演自己的多种角色,从而使自身的形象能恰到好处地为自己欲达的目的服务。

二、简答题1.简述杜尔凯姆关于社会分工的观点杜尔凯姆(Émile Durkheim)是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

他的《社会分工论》对文化人类学的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分工论》中,他提出了“机械关联”和“有机关联”两个概念。

前者是指一种由于彼此相似而形成的关联。

在这种关联形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例如,原始氏族和部落),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大,个体意识几乎完全相同,整个社会是协调一致的。

后者是指建立在个体分化基础上的关联,这时个体之间彼此有别,各司其职,整个社会经过个体的彼此努力和合作也会协调一致。

现代工业社会就是这种典型的“有机关联”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杜尔凯姆认为,从“机械关联”发展到“有机关联”的标志是社会分化(包括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化的原因在于“生存斗争”。

由于人们交往的扩大,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愈加激烈。

社会分化是解决生存斗争的一种方法,它使个体与群体停止竞争,变得坚持岗位,安分守己。

杜尔凯姆认为,人口的增长导致了人们之间交往密度的提高,人们之间接触的机会增加,互动的机制强化;而人们之间交往密度的增加,又导致对社会秩序可能构成重大威胁的竞争的产生,破坏社会秩序。

但是,这种竞争本身又可以产生维护社会秩序的力量和因素。

因为竞争推动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基于专业化的分工产生相互依赖的压力,促使人们更加自觉地从道德上相互约束。

因此,劳动分工对恢复被无限制的竞争所破坏的社会秩序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分工,才解决了所谓个体越来越独立,却又越来越依赖社会的矛盾现象。

2.简述社会控制的基本形式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

社会控制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社会控制的基本形式有:第一,习俗、道德和宗教。

(1)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

习俗对人们的行为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社会控制作用。

这表现为违背习俗的人常常会受到周围人的嘲笑、攻击和孤立。

(2)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和非正义、正当和不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

它包含了对一个人的人格进行优劣评价的因素。

道德对人的行为具有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具有控制作用。

(3)宗教是一种和神或神圣物相联系的信仰和规范体系。

作为社会规范的宗教,主要表现为教规和宗教仪式。

宗教通过教育和制裁两种手段来约束和控制其信徒的活动。

在政教合一的情况下,宗教发挥着极强的控制作用。

第二,政权、法律和纪律。

(1)政权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是国家一切权力的基础。

统治阶级通过建立行政体系,设置各级政府和委任政府官员来实现对内的管理,并凭借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专政工具来对破坏国家利益、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制裁。

(2)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它以国家规定的形式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不能作什么,并靠国家政权控制力量来推行,是最严厉、最权威、最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

(3)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为其成员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他们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成员,促使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它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一定程度的强制性。

第三,社会舆论和群体意识。

社会舆论是社会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它包含了对于此事件或现象的是非曲直之评价。

由于社会舆论是一种公意,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因此它对少数人的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导、约束及社会控制作用。

社会舆论作为一种评价性意见,会对少数人的、与众人意见不同的言行产生环境压力,少数人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会改变或放弃原来的言行,与众人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

社会舆论可以产生两种控制效果,当它代表社会正义时是一种正确意见,有积极的社会控制作用。

但是,社会舆论未必总能对社会现象给予正确评价,特别是对于新生事物,革新者因为畏于人言,可能改变或放弃自己的观点,这时它的社会控制作用就是消极控制。

3.简述“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的涵义洛伦兹曲线研究的是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

它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M.O. Lorenz)提出的。

通过络伦兹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平等或不平等的状况。

洛伦兹曲线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底边即横轴代表收入获得者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正方形的左边(即纵轴)显示的是各个百分比人口所获得的收入的百分比。

从坐标原点到正方形相应另一个顶点的对角线为均等线,即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线,这一般是不存在的。

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即洛伦兹曲线)都在均等线的右下方。

洛伦兹曲线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该曲线越弯曲,收入分配就越不平等。

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C.Gini)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也叫洛伦兹系数。

它是衡量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指标。

以纵轴表示不同收入水平者由低到高的收入份额累计值I(由0到100%),以横轴表示不同收入水平者由低到高人口份额累计值P(也由0到100%)。

若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则I=P,得到一夹角为45度的绝对平均斜线;若收入绝对不平均,一人拥有全部收入,所有其他人均无收入,则得到夹角为0度的绝对不平均水平线;若收入不是绝对平均,有高低收入之分,则I=1。

基尼系数反映的是收入分布的“均匀”程度或差异(差距)程度,而不是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或“公正”程度。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由于基尼系数给出了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克服了其他方法的不足,所以,这种衡量贫富差距的可行方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和普遍采用。

我国当然也不例外。

目前,我国共计算三种基尼系数,即: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和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标准在我国基本适用。

4.简述托尔斯顿·胡森(Torsten Husén)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托尔斯顿·胡森(Torsten Husén)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教育研究所荣誉教授,对现代教育学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胡森分别对“平等”和“机会”进行界说,从而对教育面前机会均等概念加以分析。

在论述教育机会均等历史的演变中,以胡森的三阶段论较具代表。

胡森将西方教育平等的概念划分为三个阶段:保守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和教育机会均等的新概念阶段。

梳理教育机会均等的三个阶段实际上贯穿了一条获取受教育机会资格方式的演变。

对受教育资格方式的确定,在三个阶段都提出了以能力为依据,但各自对能力的解释却十分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