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学期马克思主义笔记大全
马原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世界观,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世界观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它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
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3、唯物主义思想的历史发展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唯物主义经历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
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笔记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
类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和总规律。
2019/9/8
19
二、认识和真理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次飞跃的目的, 首先在于探索真理和获得真理。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就是同客观对象相一致的认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
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生产实践:生活活动,是处理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实践形式。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社会实践:是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实践形式。生
(一)《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 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序、速度以及构成要
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 性。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数量的界限。度的
权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
3、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五)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反对否认实践决定认识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又要反对否认认识对实
践具有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认识论。
(六)认识的过程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
马哲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概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阶级属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广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广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狭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的生平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前提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看强烈的需求。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3.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从中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①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黑格尔、费尔巴哈黑格尔观点优点: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的“合理内核”)缺点:唯心主义,不彻底费尔巴哈观点优点: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提出自然界是客观的缺点: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优点: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对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他们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
马哲笔记整理
马哲笔记整理绪论:1.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章: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具体内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的问题。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6.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7.物质的含义: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8.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9.时间:(1)含义: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2)特点: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1)含义: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2)特点:三维性。
1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1.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含义: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中;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联系具有多样性:(主要方式有):直接与间接联系、内部与外部联系、本质与非本质联系、必然与偶然联系。
事物普遍性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么苦涩的哲学,你得边读边看人家做的笔记了。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篇一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挂在嘴边,说的顺溜,但是具体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怎么学习运用我很茫然,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我对此有了基本的认识,为了能更深的理解其精髓,便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读了一番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把人民的解放做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抽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深动的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应当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含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为一个龙的传人,华夏儿女,全面发展小康社会责无旁贷. 为此,我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全面的发展自己.一旦选择,便风雨无阻风雨兼程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现代实践理论相结合,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群众和单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和凝聚全体员工,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走科学办厂的道路.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具有人性化的科学的规章制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发展自己,让自己与时俱进.其次,要坚持要认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走科学办厂的道路.再次,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绪论1.马克思主义狭义上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上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建构的起点和基础,它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归宿,它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经济社会根源: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科学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发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马概笔记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哲学基本功用在于为人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引了正确的基本方向,并提供正确的基本方法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基础和本源,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基础和本源,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4.正确认识和遵从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前提。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和遵从客观规律的重要条件5.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基础和本源,唯意智论和想必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两种常见的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独立于任何自然界之外的所谓客观精神是世界的基础和本源,有神论和宿命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两种常见的形式6.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且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7.运动绝对性原理: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世界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8.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互相渗透9.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间隔性,持续性。
时间的根本特征是维性,即永远向前的不可逆性10.空间是物质及其运动的延性、伸张性。
空间的根本特性是三维性。
三维空间是唯一的现实空间11.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状态和分布状态的变化而变化12.世界是统一的又是物质的。
物质统一于物质,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既然一切统一于物质,那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物质的现实状态和运动规律出发,就是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有效的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我们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正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其哲学依据的13.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14.联系是指不同事物之间以及同一事物内部,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15.联系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16.整体功能是由局部属性相互连接有机结合而形成的。
马克思读书笔记大全
马克思读书笔记大全【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读书笔记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与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是互动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辨证法在各自全部历史以展成果之上的有机结合,是人类哲学思想的光辉结晶。
而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这场变革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和总结,也是当时和工业发展、科学进步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所以说唯物辨证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哲学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建构;当代形态关键字:继承与发展、矛盾、改革、创新、和谐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既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实践发展的光辉结晶,也是人类哲学思维发展的一种当代形态。
它荟萃了资本主义向社会转化时代的时代精神和精华,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它产生的一个半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实践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丰富着自己的理论内容,改变着自己的理论形态,展示着自己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哲学的最初产生意味着人类理性思维从神话思维中和一次历史性超越,标志着人类认识视野的极大拓展和思维层次的革命性跃迁,是人类智慧负着哲理层面的一革命性提升。
哲学可以说是名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与其它科知识一道构成人类和知识体系。
而哲学作为最宏观的信念、理想和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激励和向导的作用。
哲学流派中凡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是世界和本质,思维、意识、精神是物质的派生物的都是唯物主义;相反则是唯心主义。
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反映进步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唯心主义则代表保守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
人类的发展总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曲折复杂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与辨证法在各自自全部历史以展成果之上的有机结合,人们坚持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遵循认识的客观规律,而这样造行往往会得出唯物主义的结论。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肖前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重点笔记第一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节哲学及其社会功能一、什么是哲学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哲学是从总体上概括地把握时代的内容,集中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
凡是真正的哲学都是该时代人类智慧的一种理论升华。
哲学的基本内容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时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表现出来的。
哲学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供一般的、普遍的方法,并且是关于这种一般的、普遍的方法的学问,即方法论。
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经过了理论的加工和概括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只有这样,哲学才能真正成为智慧之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二、哲学的特点1、哲学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对象方面。
哲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在对象上的区别实质上就是一般与个别或特殊、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无限与有限的区别2、哲学的特点,还表现在它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黑格尔指出:“哲学的认识方式是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实质上就是对人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所创获的成果的总结、概括。
这种总结、概括就是哲学把握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它必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三、哲学的功能总体而言,哲学是关于各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它同其他各种具体科学知识一起构成人类的知识体系;哲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起构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
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
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笔记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笔记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 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构成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等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阶级斗争。
社会分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他们之间产生矛盾与斗争。
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就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阶级对立尖锐、利润追求无限、社会分工高度发展的社会形态。
5.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觉醒和组织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先锋队,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6. 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它主张取消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生产方式的社会化,消除阶级对立和剥削,使人们可以自由而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7.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无产阶级通过组织、斗争和革命来推动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任务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科学而不是教条,因此需要与实际相结合,以社会变革的实践为基础,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9.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10.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
它不仅是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深刻认识,也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指导实践。
马哲笔记整理
马哲整理笔记一、马克思哲学是对以往哲学的超越1、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强调的是,它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动物,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题方面去理解。
(1)马克思并不是否认旧唯物主义,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恰恰相反,马克思在他的全部论著中都首先是坚定不移地承认外部自然界对人及其思维的优先地位,承认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思想路线,并一再声明,自己是唯物主义的。
(2)马克思批判的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和感性,而没有从实践的方面去理解,正是在这第二方面,马克思展开了对旧唯物主义的批评,并在这种批评中提出了新的理论思维方式。
2、对于唯心主义的批评,马克思突出强调的是,它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并且进一步指出,它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在对唯心主义的总体评价中也包含着2个方面的意思:(1)在与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感性相对比的意义上,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及从人的感觉或思维出发去看待思维对存在的关系。
(2)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不仅是抽象地发展能动的方面,而且它只能是抽象地发展能动的方面,因为它作为唯心主义哲学,当然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
正是在这第二方面,马克思展开了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并在这种批判中提出了新的理论思维方式。
3、马克思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点,以实践作为观察和处理一切哲学问题的出发点,全面地解决了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能动性与本源性的关系,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片面性,实现了哲学理论观点的根本变革,创立了以实践观点为其根本特征的新哲学。
二、马克思“实践观”1、道德实践观:产生和形成的根据与基础主要是道德人性论,把人仅仅理解为道德人、理性人,把德性、理性、精神性看做是人的唯一特性,割裂了人与自然性、物质性和感性,因而,他们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一种纯粹的伦理道德行为是一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教化,及仅仅具有内在价值,内在追求与内在超越的道德实践,而把具有外在利益和外在追求的客观物质活动,生产劳动都排除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外。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些学习笔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孤立地看待事物。
2、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勇于创新,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
3、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的矛盾,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推动认识的发展。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要追求真理,不断完善和发展真理。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交换的困难。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笔记2010.12.21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中期。
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发展的理论, 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理论, 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 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 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趋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 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门, 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 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4、科学性是指不带任何偏见, 根据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有创造性)◇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含义(把与时俱进规定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具有重大意义)◇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理论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 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党的思想理论上的提高, 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 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一章物质世界与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 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2)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意性问题, 主要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2.唯物主义一元论(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基本思想是: 1)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坚持一元论, 反对二元论。
马克思笔记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点和第二十,二十二,二十四以及最后一点。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标准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这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划分的标准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把人的意识当成世界的本源,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人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等的产物,没有人的主观意识就没有世界(我思故我在)客观唯心主义——虚构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成万物的创造者。
(物是感觉的集合)5.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6.唯物主义三种历史形态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比如:五行说和水是万物之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原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客观实在性7.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8.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①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包括以下两种情形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其二,矛盾的双方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上半学期马克思主义笔记大全(文星星老师版)【必须全勤每节课认真听的孩子伤不起啊……】第一讲绪论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40年代1、产生条件:a、历史条件(最重要,占主导地位)(机器大生产)欧洲三个国家(英法德)相继完成政治革命,尤其是工业革命。
b、阶级条件(经济不平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都以失败告终:缺少理论指导c、科学(自然科学)三大发现(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威廉汤姆孙)英+德: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焦耳{英};迈尔{德})英国:生物进化论(达尔文)d、理论(三个国家的理论遗产)英国:古典经济学(工业革命的理论产物)创始人:威廉·配第;斯密和李嘉诚将其推向顶峰;后演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乌托邦》;康伯内亚{意}《太阳城》18世纪:圣西门;傅里叶;欧文;后演变为科学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心→唯物;黑格尔的徒弟);后演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或称为辩证唯物主义2、创立过程1844年8月底→《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物质生产,人民群众)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家们只是这样或者那样地解释事件,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墓志铭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诞生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三个方面)a、意识成果: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后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学说。
b、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学说。
c、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所构成的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
4、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列宁(贡献最大):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领到了十月革命。
理论→实践→现实。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斯大林:领导俄国进行工业化改革;二战中战胜法西斯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传播全球;使马克思主义教材化、通俗化、条理化。
弊端:使马克思主义僵化、教条化。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矛盾论》《实践论》。
弊端:建国后有主观唯心倾向。
邓小平:在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一国两治……21世纪一定会有新的接班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1、实践性(最基本,最鲜明)2、科学性(严谨)3、阶级性/革命性(工人阶级的利益)三、目的方法目的:树立正确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提高素养:思想素养(理论水平)人文素养培养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与物质运动的规律(世界是什么?)一、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四个定义)a、词源:爱·智慧(古希腊语,智慧之学)b、对象:(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思维)世界观:人类对于整个世界的观点(系统的,理论化的)经典定义: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关系(与其他具体学科的)简述(辩证关系):①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两者的对立表现在: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而科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某一个部分的特殊规律③两者的同意表现在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从关系角度的定义:哲学史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只是的概括总结d、作用: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同意(用世界观来看世界,得出方法论)2、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最大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基本问题?①这个问题是研究哲学的前提(对象;宇宙中两大基本现象的先后:物质↔意识/思维)②这个问题是划分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③这个问题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何者为第一性(区分派别)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①陆九渊{宋}号象山: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为宙。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②王守仁{明}号阳明:心外无物。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陆王心学”,与“宋明理学”相对)③乔治·贝克莱{英}主教: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宗教观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朱熹{宋}“宋明理学”②黑格尔“绝对精神”(充斥世界的一种客观精神)第二、有没有“同/统一性”(区分观点)可知论(两个有统一性)(大部分哲学家)不可知论(少数唯心主义哲学家):庄子;大卫·休谟{英};康德{德}世界处于什么状态?(都出自古希腊文)(动)辩证法(静)形而上学二、欧洲哲学史简介(马克思主义产生前)1、古希腊哲学(公元前8世纪,希腊进入奴隶社会{城邦奴隶制},哲学随之诞生)①泰勒斯(公元前624-公元前547)“预言家”;希腊七贤之首;住在米利都(临爱琴海)创立“米利都学派”;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第一条哲学问题)(只管命题,以偏概全)“磁石有灵魂”(唯物主义)②毕达哥拉斯(公元前624-公元前547)“魔术师”创立“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万物的始基”“美德即和谐”(几何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③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0-公元前470)在艾菲斯生活,创立“艾菲斯学派”,被称为“西方的老子”“爱哭的哲学家”“火是万物的始基”第一个对世间事物运行状态进行描述的哲学家提出:“人不能两次踏过同一条河流”“一切皆流,无常驻”(辩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各自都有各自的哲理”“战争是万物之父”主张“对立产生和谐”,“正义就是斗争”(包括差异)评价:赫拉克利特是古代辩证法学说的奠基人——列宁弟子:克拉底鲁提出“人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诡辩论始祖④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被称为“西方的孔子”创造“神学目的论”提出“认识你自己吧”(“至善”的境界)“美德即知识”“只有自知其无知,才能真正有知”创立“精神助产术”(辩证法)⑤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苏格拉底的学生,流亡叙拉古,创作《理想国》学园派,理念论(实物;客观唯心)理念世界;实物世界(理念世界的影子)认识论→回忆说历史观:人不过是两足禽兽国王→智慧→哲学王武士→勇敢正义平民→节制四个主要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共产主义(公妻)评论:柏拉图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理念论哲学代表了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⑥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提出原子论:唯物主义认识论→影响说人生观→宿命论评论: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原子论哲学代表了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⑦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逍遥学派“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实体哲学:第一、个别,灵魂;第二、理念四因论→质料、形式、目的、动力人生观→适度原则⑧总结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从总体上看有两大特征:直观、朴素古希腊哲学研究的主题是万物的始基问题(泰勒斯提出)哲学诞生之日就是唯物唯心分立之时2、中世纪哲学①基督教的演变过程(逾越节;知善恶树→智慧果{禁果};原罪)奴隶反抗奴隶主的精神武器→奴隶主统治的工具325年君士坦丁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后来,国王自封为教皇②教父哲学(宗教神学理论)圣·奥古斯丁推向顶峰《论上帝之城》《忏悔录》“三位一体学说”(圣父圣灵圣子)“创世纪说”理论化、“原罪学说”、“救赎说”“天堂地狱说”→教权至上说③经院哲学(烦琐哲学)唯实论(多数主流):理论比实物更重要唯心主义唯名论(少数):现有实物再有理念唯物主义圣·托马斯·阿奎那(最大的经院哲学家,意大利人)唯实论著有《神学大全》④总结:⑴在中世纪,哲学已经完全沦为神学的奴仆。
因此,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哲学发展非常缓慢。
⑵中世纪经院哲学内部唯实论与唯名论的争论既是古希腊两派哲学争论的继续,又是近代两排哲学争论的开始。
3、近代哲学①文艺复兴运动(15、16世纪,意大利开始)→人文精神但丁;伯伽丘;意大利美术三杰;莎士比亚;(以人为本;个性)为资产阶级革命做出了文化、思想、舆论准备。
②英国经验论哲学(从唯物到唯心主义)培根(西方近代哲学始祖);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培根(1561-1626)英国女王的玉玺大臣;三岛大法官(受贿)历史贡献:(批判神学)“四假学说”“重视自然科学”;奠定了英国经验论的唯物主义基础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一切只是都来源于感觉经验”(过于强调感官)乔治·贝克莱爱尔兰人,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大卫·休谟不可知论(忽视大脑存在)强调感性,否定理性;强调感官,否定大脑(弊端)③大陆唯理论哲学(从唯心到唯物)笛卡尔(与培根齐名);莱布尼茨;斯宾漠莎笛卡尔(1596-1650)法国(客死瑞士)(批判神学)倡导“怀疑精神”“我思故我在”(精神的我:唯心主义)承认“物质存在”→“二元论”创始(唯心主义)“上帝存在”(物质和精神相交了)天赋观念一切真正的知识都源于理性(批判培根)(过于强调理性)④18世纪法国哲学(之前: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狄德罗;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哈拉·美特利(1709-1751)在荷兰著书《人是机器》《人是植物》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爱尔维修(1715-1771)税官著《论人》“教育万能论”创始人“人是环境(教育)的产物”(很接近历史唯物主义了)“意见支配世界”——爱尔维修(历史唯心小结: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哲学,构成了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典型形态⑤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康德(1724-1804)哥尼斯堡“星云假说”(前批判时期处于科学前沿)“批判哲学”即“康德哲学”(后批判时期)《纯粹理性批判》人的认识、求真认识论:先验论(认识是先天就有的:唯心论)感性→知性(把握世界表象)→理性(认识世界本质)人不可逾越二律背反(两个相对的理论都成立)《实践理性批判》人的社会行为、求善人是目的;自由是自律;绝对命令(良知)→绝对善的行为;相对命令(功利)→绝对恶的行为《判断力批判》人的审美能力、求美(境界最高)美是主观的一种感觉(唯心);美是超越功利的;美给人以快感;美是形式上的,和内容无关(形式美学“形式主义”)唯心主义,但含有辩证唯物思想黑格尔(1770-1831)(佩服拿破仑,贝多芬,有种族主义倾向)1818年理论被皇室认可(同年马克思降生)概念:整体→反体→合体(三部分)《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原理》(后被马克思超越)、《小逻辑》(辩证思想)《哲学史讲演录》透过现象看本质绝对精神(客观唯心主义):逻辑学→自然精神→精神科学绝对精神自我产生自我发展(论述很差)自我完善总结:黑格尔创立了空前庞大的哲学体系,他把德国古典哲学推上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