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5二力平衡 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5二力平衡 教案

第5节二力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3.理解二力平衡条件.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2.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2.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二力平衡条件.【难点】1.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2.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9,完成以下问题:1.物体处于状态,我们就称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处于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叫作平衡力.平衡3.如果物体只受到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作二力平衡.两【教师点拨】理解二力平衡要抓住两点:(1)两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物体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知识点二二力平衡的条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9-41,完成以下问题:大小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等,同一方向相反,且作用在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即合力为零.【合作探究】演示一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按下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实验分析纸板所受拉力关系.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1.提出问题:?2.可能与两个力的大小、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猜想与假设:上有关.3.实验步骤:如图甲所示,取一块硬纸板在相对的顶点附近各开一个小孔,用细线系住,细线的另一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50g的钩码.(1)此时纸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纸板能否静止?答:此时纸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纸板能保持静止.(2)把纸板扭转一下,使纸板的一边与桌面平行(如图乙所示).放手后纸板还能平衡吗?答:不能继续保持平衡.(3)在其中一个钩码下端再挂一个50 g的钩码,纸板还能平衡吗?答:纸板不能继续保持平衡.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归纳二力平衡所需的条件是什么?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即合力为零.【教师点拨】同体等大1.平衡的两个力的特点可总结为“八个字”:、反向.、、共线2.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状态,应该理解为: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点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0-41,完成以下问题:1.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有:(1)根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判断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2)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放在桌子上静止的花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桌面对它竖直向上的支持和力,二力平衡.竖直向下的重力和3.悬挂着的吊灯,受到吊线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二力平衡.4.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水平方向受到方向相反的牵引力和阻力,二力平衡;在竖直方向,汽车受到和路面对它竖直向上的支持竖直向下的重力力,二力平衡.【合作探究】演示二找出板状物体的重心对于形状不规则的板状物体,我们如何找出它的重心呢?答:如图甲所示是一个用细线悬挂起来的、带有重垂线的挂钩,先用挂钩挂住物体上任意一点A,把物体悬挂起来(如图乙所示).当物体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绳子的拉力与重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心一定也在这条直线上,用铅笔在板上沿重垂线画出悬线的延长线AB.换另一点D把物体悬挂起来(如图丙所示),按照上述方法画出此时悬线的延长线DE.DE与AB交于C点,则这个物体的重心就在板上C点内部.演示三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1.请举出生活中的二力平衡的例子.答:桌子上的书本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匀速下降的电梯受到重力和电梯的支持力平衡,挂在衣架上的衣服受到重力及衣架的拉力而平衡……2.想想,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答:相同点是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之处是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保持平衡,力之间没有时间关系;而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一般产生两个不同的效果,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演示四平衡力的作图1.静止放在桌面的水杯,请作出受力分析图.答:杯子受的支持力N与重力G二力平衡.【教师点拨】判断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关键是看这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平衡力若是则为,反之则是相互作用力.【跟进训练】1.下图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2.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物体处于静止,一定不受外力B.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3.一降落伞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为50 N,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直线下降,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和伞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750N,则运动员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为( C )A.750 NB.800 ND.50 NC.700 N4.如图所示,是工厂里经常使用的生产流水线示意图,工人坐在流水线旁,上一道工序完成的工件通过流水线送到下一道工序的工人面前.流水线始终在匀速移动.工件在流水线上匀速移动时,在水平方向( B )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B.不受任何力C.受到向左的摩擦力D.受到的是平衡力5.跳伞运动员及携带物品总重力为800 N,从高空竖直下落过程中,开始阶段速度越来越大,则此时他所受空气阻力800小于N;后来匀速下落,匀速下落时所受的空气阻力等于800N.(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课堂小结1.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等大、反向、同体、共线.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归纳和总结能力。

(三)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二)难点: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一)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用具细棉线、小车、钩码、带有滑轮木板等。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呢?(二)探究新知:力的平衡1、学生在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题:一个物体虽然受几个力作用,但这几个力的相互抵消,相当于,这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这时物体处于。

教室里的电风扇受到,由于电扇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电风扇处于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

2、学生分组讨论,举几个处于平衡状态物体的例子,并进行受力分析。

3、练习:下列四种情况中,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的是()A、草地上滚动的足球B、自由下落的石块C、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爬的人D、沿斜坡加速向上行使的汽车(三)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提出问题: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满足什么条件?2、猜想假设:由力的三要素想到:这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大小,方向。

还可能的关系是这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3、设计实验:(1)如何探究两个力的大小相等?(2)如何探究两个力的方向相反?(3)如何探究两个作用在同一物体上?(4)如何探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进行实验,合作完成。

5、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且作用在,则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6、评估交流: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力的大小是否相等时,发现两个拉力的大小始终不相等,而且总是相差相同的数值,原因可能是什么呢?(四)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如下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2、一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列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灯受到重力与灯对线的拉力B、灯受到的重力与灯线对天花板的拉力C、灯线对灯的拉力与灯受到的力量D、灯线对天花板的拉力与灯线对灯的拉力3、某同学沿水平向南的方向用20N的力推着一辆车匀速前进,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是,方向是,小车在竖直方向上还受到和的作用,它们是的。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5《二力平衡》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5《二力平衡》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如荡秋千、走钢丝等,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如荡秋千、走钢丝等,引起学生对平衡现象的关注和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够保持平衡?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力的作用?”
4.宣布本节课的主题:“二力平衡”,并简要介绍二力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利用PPT或板书,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如“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如利用力的矢量图或平衡方程等。
3.讲解二力平衡的应用,如物体在斜面上的平衡、桥梁结构的平衡等,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作业小结的布置:教师布置具有实际应用性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2.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自己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自己的数据分析是否准确?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如每个小组的实验设计是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5节二力平衡课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5节二力平衡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节:二力均衡一、教课依照北京师范大学第一版社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二、设计思想二力均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有的一个物理现象。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更为深刻的理解本课知识呢?这需要精心设置课程内容。

所以,我选择了实验加讲解的教课方法来讲解这一课。

这一节课的小研究实验,实验器械简单,所以我采纳让学生自己实验研究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着手用器械实验,并自己总结察看到现象既培育了,学生的察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着手能力。

最后学生经过剖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完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主导作用,表现“学生本位”的精神,同时还可以使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发展。

三、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① 知道均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 知道物体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受的力为均衡力,最简单的均衡状况是二力均衡。

③ 理解二力均衡条件。

④ 能利用均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均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经过察看演示实验二力均衡的条件,培育学生对信息的采集、办理能力。

②经过运用知识剖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育学生的剖析归纳能力。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均衡,初步领会自然现象中的美好与和睦,培育对大自然的亲密、热爱、和睦相处的感情。

四、教课要点知道均衡,均衡力的观点,知道二力均衡五、教课难点知道二力均衡的条件,会判断物体能否受力均衡六、教课准备硬纸板,细线,勾码,滑轮七、教课过程设计预习提示: 1、力的均衡:物体在遇到几个力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均衡。

2、二力均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向来线上)。

“()里的内容由学生学完本课后自己填写”一、新课讲解:教师提出问题1.悬挂的电灯受几个力,作用成效如何?学生回答:两个力,灯的重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电灯静止。

2.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几个力,作用成效如何?学生回答:两个力,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书静止。

《二力平衡》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二力平衡》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二力平衡》说课稿《二力平衡》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力平衡》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力平衡》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二力平衡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

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总是受到力的作用,从而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再根据初中物理由研究最简单的情况入手,转入对二力平衡的研究,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接着通过实例讲述如何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的这种编写思路,符合初中学生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其中通过实验,在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促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物理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力学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所以二力平衡条件是重中之重。

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浮力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

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

会画二力平衡时的受力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我们生存的空间探索的欲望。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策略: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第7章 第5节 二力平衡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第7章 第5节 二力平衡

第5节二力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3.理解二力平衡条件.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2.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2.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二力平衡条件.【难点】1.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2.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9,完成以下问题: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称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叫作平衡力.3.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作二力平衡.【教师点拨】理解二力平衡要抓住两点:(1)两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物体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知识点二二力平衡的条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9-41,完成以下问题: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即合力为零.【合作探究】演示一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按下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实验分析纸板所受拉力关系.1.提出问题: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2.猜想与假设:可能与两个力的大小、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有关.3.实验步骤:如图甲所示,取一块硬纸板在相对的顶点附近各开一个小孔,用细线系住,细线的另一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50g的钩码.(1)此时纸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纸板能否静止?答:此时纸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纸板能保持静止.(2)把纸板扭转一下,使纸板的一边与桌面平行(如图乙所示).放手后纸板还能平衡吗?答:不能继续保持平衡.(3)在其中一个钩码下端再挂一个50 g的钩码,纸板还能平衡吗?答:纸板不能继续保持平衡.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归纳二力平衡所需的条件是什么?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即合力为零.【教师点拨】1.平衡的两个力的特点可总结为“八个字”:等大、同体、共线、反向.2.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应该理解为: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点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0-41,完成以下问题:1.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有:(1)根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判断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2)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放在桌子上静止的花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3.悬挂着的吊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吊线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二力平衡.4.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水平方向受到方向相反的牵引力和阻力,二力平衡;在竖直方向,汽车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路面对它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合作探究】演示二找出板状物体的重心对于形状不规则的板状物体,我们如何找出它的重心呢?答:如图甲所示是一个用细线悬挂起来的、带有重垂线的挂钩,先用挂钩挂住物体上任意一点A,把物体悬挂起来(如图乙所示).当物体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绳子的拉力与重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心一定也在这条直线上,用铅笔在板上沿重垂线画出悬线的延长线AB.换另一点D把物体悬挂起来(如图丙所示),按照上述方法画出此时悬线的延长线DE.DE与AB交于C点,则这个物体的重心就在板上C点内部.演示三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1.请举出生活中的二力平衡的例子.答:桌子上的书本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匀速下降的电梯受到重力和电梯的支持力平衡,挂在衣架上的衣服受到重力及衣架的拉力而平衡……2.想想,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答:相同点是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之处是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保持平衡,力之间没有时间关系;而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一般产生两个不同的效果,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演示四平衡力的作图1.静止放在桌面的水杯,请作出受力分析图.答:杯子受的支持力N与重力G二力平衡.【教师点拨】判断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关键是看这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若是则为平衡力,反之则是相互作用力.【跟进训练】1.下图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2.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物体处于静止,一定不受外力B.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3.一降落伞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为50 N,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直线下降,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和伞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750 N,则运动员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为(C)A.750 N B.800 NC.700 N D.50 N4.如图所示,是工厂里经常使用的生产流水线示意图,工人坐在流水线旁,上一道工序完成的工件通过流水线送到下一道工序的工人面前.流水线始终在匀速移动.工件在流水线上匀速移动时,在水平方向(B)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B.不受任何力C.受到向左的摩擦力D.受到的是平衡力5.跳伞运动员及携带物品总重力为800 N,从高空竖直下落过程中,开始阶段速度越来越大,则此时他所受空气阻力小于800 N;后来匀速下落,匀速下落时所受的空气阻力等于800 N.(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课堂小结1.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等大、反向、同体、共线.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3篇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3篇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3篇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教法建议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二力平衡 教案(北师大版)

二力平衡 教案(北师大版)

第五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四、教具:两端有滑轮的木板(学生自制)、钩码、细绳、纸板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力的概念,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举例:左手拍右手。

2、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并让学生举例3、投影:静止在桌面上的苹果和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提出问题:它们的状态改变了吗?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状态、二力平衡,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1、平衡状态投影出平衡状态、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概念,并对静止的物体速度为零,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静止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过渡: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物体保持平衡呢?2、二力平衡条件(1)活动形式:学生分组实验(2)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纸板静止?(3)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细线系住纸板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木板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4)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①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②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③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④用剪刀将纸板剪成两半,还能保持平衡吗?(5)选出一组同学边讲边实验,教师引导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二力平衡教案1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二力平衡教案1

《二力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2、过程与方法:学习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就能知道这几个力就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讲解,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教学难点:1、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2、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滑轮、钩码、细绳、纸板。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提问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就一定不受力呢?放在桌上的书是静止的,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

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

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为什么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

也就是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二、新课教学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提问: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2、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小车放在木板上。

在挂钩1、2上拴好细绳并跨过滑轮,绳下端各挂若干钩码如图2所示。

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

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2)二力大小相等.左、右两端各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保持静止。

小结: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力要想互相平衡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在同一直线上。

请一位同学归纳、总结一下要使塑料板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塑料板上的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总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6《二力平衡》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6《二力平衡》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北师大版《7.6 二力平衡》探究活动方案探究课题一:在竖直面上二力平衡条件【目的和要求】认识力的平衡现象,知道二力的平衡条件.【仪器和器材】称量为5牛的弹簧秤二只,泡沫塑料块,细铁丝和铁架台等.【实验方法】1.用泡沫塑料块制一个轻小圆板(直径可取3-4厘米,厚1-2厘米).将一小段细铁丝沿中心平行于圆板面穿过泡沫块后,把两端弯曲成挂钩状.然后,把两个弹簧秤的挂钩挂在泡沫块的上、下两挂钩上,如图1.11-2.下面的弹簧秤应倒着用,使它的挂钩挂在泡沫块的挂钩上.从两个弹簧秤可读出两示数相等(泡沫块重不计,下面的弹簧秤的读数应注意由于倒着用而产生的误差).2.手拿着下面的弹簧秤往下拉,两秤示数同步增加.当泡沫块静止时,两秤示数总是相同.可见,平衡的条件跟上一个实验得到的结果相同.结论:不论是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只要处于平衡状态,它所受到的两个力,总是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注意事项】如果只演示了水平方向上的二力平衡就去分析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拉力(或支持力)的平衡问题,似嫌过急,很多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建议有条件时,可增加竖直方向上二力平衡的演示.探究课题二:用手指移动的方法找重心取一把直尺(或粗细均匀的木棒)水平地搁在左、右食指上,然后使左右食指向中间方向移动,你会发现直尺(或木捧)将在你的左右食指上交替滑动.这是由于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越大,它们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如果左(或右)食指和直尺之间的摩擦力较小,那么尺就在左(或右)食指上滑动.随着左(或右)食指向重心方向靠拢,左(或右)食指承受直尺的重力逐渐增大.当这个摩擦力增大到比右(或左)食指和尺之间的摩擦力大的时候,尺就转变为左右(或左)食指上滑动.最后当两食指接触时,两食指中间的一点,就是直尺的重心.只要用一个指头托在重心下,直尺就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用丁字尺做这一个实验,就会发现重心不在尺的中点,而是偏向尺重的一端,丁字尺头部越重,重心距头部越近.[:学|科|网]探究课题三:小实验:找出板状物体的重心1.活动目的:(1)确定板状物体的重心位置.(通过物体上的任一点悬挂物体,并通过该点吊一根重垂线,当物体静止时,重心在悬挂线上,再另选一点重复一次,两悬挂线的交点就是重心.) (2)学习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仪器材料: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平板状物体(厚度均匀,并分别剪成如图1·8-1所示的五种图形备用),小钉(或大头针),细线,小砝码(或是小的重物),木板,刻度尺.,用细线悬挂起来的、带有重垂线的挂钩,一只铅笔.3.活动指导:(1)物体上任意一点A挂在挂钩上,把物体悬挂起来;(2)当物体静止时,用铅笔在板上沿重垂线画出悬线的延长线AC;(3)换另一点B把物体悬挂起来,如上方法画出此时悬线的延长线DB.BD与AC的交点E就是这个物体的重心.4.交流讨论:(1)你能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释C点就是板状物体的重心吗?(2)你能否再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C点是否是物体的重心?请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实际做一做,并在下面写出来.【注意事项】1.用L形硬纸板实验肘,两条线交点不在纸板上,这说明有些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有可能在物体外.2.纸板应竖直悬挂,孔不能太大,能使纸板自由转动即可.[:学,科,网Z,X,X,K]不均匀物体的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部质量的分布有关.用本节实验中悬挂的方法可以找到物体的重心.探究课题四:重心板的制作方法1.取各种形状不规则的薄木板或厚纸板,在板边的某一点系一细绳将板悬挂起来.再在悬挂点拴一重垂线,沿重垂线用铅笔在薄板上画一直线.在板边的另一点,以同样的方法在薄板上画一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重心.如图2.7-1(a)所示.2.做一个适当大小的支座,中间立一根粗铁丝为支柱.支柱的顶端要锉尖.【使用方法】如图2.7-1(b)所示,将找出重心的不规则形状木板或硬纸板的重心放在支柱的顶尖上,可见不规则形状木板保持水平静止.探究课题五:筋斗人【制作方法】1.取两根长28厘米的粗铁丝,弯成如图2.7-3所示的形状,端都锉尖,固定在15×10×0.5厘米3的底板上.两者相距5厘米.2.用刨平的木板照图锯一人体形,边缘用木锉锉光,在其重心处穿一长7厘米的铁丝.将穿有木人的铁丝放在铁丝架上(木人翻动时不能接触底板).【使用方法】用手轻轻拨动木人的一端,木人即来回翻动久久不息.*。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教学设计-二力平衡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教学设计-二力平衡

9.1二力平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2.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资源两端带有滑轮的木板、小车或卡片、细绳、钩码(3或4个相同的)五课后反思9.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认识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过程与方法:乐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2.教学难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三、教学资源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小车四、教学设计五课后反思9.3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并能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2) 初步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2.过程与方法:(1) 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观察实验中的现象,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分析、猜想、推理总结。

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 在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过程中,进行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

(2) 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2.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三、教学资源重物、纸条、水杯、水、鸡蛋、硬纸片、木块、棋子、木尺、空塑料瓶数只。

五课后反思第九章力与运动复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理解二力平衡。

(2)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二力的平衡》word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二力的平衡》word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二力的平衡》word教案【学习目标】1.明白物体在什么运动状态下所受到的几个力相互平稳.2.复述二力平稳的条件,会判定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是否相互平稳.3.能运用二力平稳的知识分析物体受力的关系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主体知识归纳】1.力的平稳: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稳.平稳力的合力为零.2.二力平稳的条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简称“同物、等大、反向、共线”.3.二力平稳条件的应用:求物体受的力、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基础知识精讲】1.正确明白得力的平稳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平稳力的概念是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稳.因此,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物体所受的力一定是平稳的;反过来,受平稳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全面把握二力平稳的条件判定两个力是不是一对平稳力,要看两个力是否同时满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线”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例1]挂在树枝上的苹果静止不动,下列哪对力是平稳力()A.苹果受到的重力G和苹果对树枝的拉力F1B.苹果受到的重力G和树枝对苹果的拉力F2C.苹果对树枝的拉力F1和树枝对苹果的拉力F21两个条件.选项C中的F1和F2是苹果和树枝之间发生的一对“相互作用力”,不符合“同物”这一条件,不是平稳力.选项B中的G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苹果)上,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是一对平稳力.故选B.二力平稳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有许多应用,例如,研究滑动摩擦(课本109页)、连通器的原理(课本123页)、物体的浮沉条件(课本141页)时都要用到它.概括说来,它要紧有两方面的重要应用:(1)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求力:若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二力为一对平稳力,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2)由力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若明白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或多个力为平稳力,则可判定物体或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例如,依照空气对物体的阻力随物体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的道理,我们能够判定降落伞接近着地时是匀速直线下降的.因降落伞下降速度达到一定数值时,空气对降落伞的阻力跟降落伞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稳力,故降落伞匀速直线着地.[例2]某人用30 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200 N的木箱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画出木箱在水平方向所受力的图示.解析:因木箱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在水平方向上必有另一个力与推力F相平稳,那个力确实是地面对木箱的阻力f.依照二力平稳的条件知f =F,且f与F方向相反.按力的图示法解答如图9-7.图9-7又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稳.假如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假如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假如牵引力等于阻力,水平方向上二力平稳,火车会(匀速直线运动).【同步达纲练习】1.作用在_____的两个力,大小_____,方向_____,且在_____上,这两个力就一定平稳.2.起重机吊着4 t的物资,当物资静止时,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 N,受到的拉力是_____ N;当物资匀速上升时,它受到的拉力_____于它的重力;当物资匀速下降时,它受到的拉力_____于它的重力;当物资加速下降时,它受到的拉力_____于它的重力.3.马拉着重104N的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前进,马的拉力是100 N,则车受到的合力是__ N.4.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稳力的是()A.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B.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一定不受外力作用C.马拉车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平稳力D.物体受到所有力的合力为零时,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6.图9-8中,属于平稳力的是()图9-87.甲、乙两组同学举行拔河竞赛,在竞赛过程的某段时刻中,看到绳子被甲组同学匀速拉过去,则现在关于甲、乙两组同学对绳子拉力大小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组同学对绳子拉力大于乙组同学对绳子拉力B.甲组同学对绳子拉力等于乙组同学对绳子拉力C.甲组同学对绳子拉力小于乙组同学对绳子拉力D.以上三种情形均可能8.一木块受到大小均为12 N的一对平稳力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假如这对平稳力突然同时减小到10 N,则木块()A.速度将会减小到原先的一半B.按减小后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仍按原先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停止运动,处于静止9.小车受到向东的600 N的拉力,在水平道路上匀速向东前进.当拉力减小100 N时,小车()A.向西倒退 B.仍向东运动 C.掉头向西前进 D.赶忙停下10.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两个力作用,一是重力20 N,二是水平面的支持力20 N,则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状态是()A.静止状态B.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随时刻增加,逐步减慢,最后静止D.可能是静止状态,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思路拓展题】想一想1.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它后面的拖车(图9-9)受到几对平稳力的作用?其中重力与哪个力平稳?2.“不倒翁”的上部是极轻的外壳,底部填充密度较大的物质(如砂),它的重量集中在底部,重心专门低.图9-10乙会平稳吗?“他”什么缘故老爱站立不愿倒下?图9-9图9-103.我们把一个物体(如西瓜)从地上拿起要比再把它放回地面费劲,想想什么缘故?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物体上相等相反同一直线2.3.92×104 3.92×104等等小3.04.C 5.D 6.A 7.B 8.C 9.B 10.D【思路拓展题】想一想1.拖车受两对平稳力作用:汽车的牵引力和地面对拖车的摩擦力;拖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拖车的支持力.重力与支持力平稳.2.你可先在乙、丙图中分别画出它受到的支持力,会发觉“歪倒”(图乙)时二力不平稳,只有“站立”(图丙)时受到的二力才平稳.3.在拿起或放下物体的过程中,物体的运动状态都会发生改变.依照运动和力的关系,可知物体受到的二力是不平稳的.拿起时由于需要物体加速向上运动,因此手对物体向上的拉力必须大于物体所受向下的重力,放下时刚好和以上相反,因此拿起物体比放下物体费劲.。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5《二力平衡》课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5《二力平衡》课程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二力平衡》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是分析物体受力研究的需要与补充,是物体受力的一种特殊情况,也是物理中分析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在现实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经常使用,故本节教学内容是力学中的一个重点和关键。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3)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法指导:研究物理问题,常从最简单的事物入手,逐渐对复杂事物进行研究,本节是从多力平衡中最简单的二力平衡入手进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平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四、【教学工具】木板、硬纸片、滑轮、细绳、钩码若干。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合力的概念?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两个分力求合力。

(大小,方向)3、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分力求合力。

今天,我们就分析一种同直线两力的一种特殊情况。

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么他们的合力是多少呢?(二)进行新课1、二力平衡的概念。

分析讨论:(1)悬挂的电灯(2)匀速提升物体的起重机这些物体分别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平衡力,什么是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二力平衡:物体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2、二力平衡的条件。

提出问题:二力平衡应满足哪些条件?猜想: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猜想。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1篇)《二力平衡》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计说明]二力平衡是力一章中的重点之一,也是今后力学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中,为了体现以同学为主体、重在培育同学可持续进展的教学策略,将课堂演示试验改为同学的自主探究试验,将课堂练习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也使同学感悟物理学问的价值所在。

[教学目标]学问技能。

使同学知道二力平衡、平衡力的概念及物体的平衡状态;使同学把握二力平衡的条件,领悟二力平衡时的合力为零。

过程与力量。

通过探究试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培育同学发觉问题、自主探究、总结归纳的力量;通过二力平衡概念及条件的应用,培育同学运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情感与态度。

通过试验、争论,培育同学合作、沟通意识;通过师生活动,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熟悉物理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门科学。

感悟物理学问在科学技术进展中的价值。

产生学好物理,为将来进展我国科技事业打好基础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同学们,随着科技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玩具也越来越高档。

这里有一部遥控ae86小汽车,请一位同学操从汽车在教室里转一圈,其他同学观看小汽车的运动状态。

同学活动:一同学操从汽车,其他同学观看。

师:请同学们分析小汽车的运动状态有哪些?同学:沟通。

师:我们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其他运动状态称为非平衡状态。

同学活动:分析物体处于两种平衡状态时的受力状况。

师:假如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假如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离平衡,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屏幕展现:*二力平衡。

当物体受到二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就称这二力是平衡的。

(这二力叫平衡力)*分析。

平衡力不是一个力,一般是两个力(一对)。

师:依据二力平衡及平衡力的概念,要推断物体受到的二力是否平衡,只要看在这二力作用下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四、二力平衡-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郭玉英主编)教案

四、二力平衡-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郭玉英主编)教案

四、二力平衡-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郭玉英主编)教案1. 教学目标1.掌握二力合成的方法和原理;2.熟练掌握判断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条件;3.认知平衡器的作用和原理。

2. 教学重点1.二力合成的方法和原理;2.判断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条件。

3. 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判断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条件;2.理解平衡器的作用和原理。

4. 教学流程4.1. 导入讲师可以通过教材的相关图示或者日常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一个悬挂在挂钩上的重物,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4.2. 知识点讲解4.2.1. 二力合成的方法和原理二力合成,是指将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拆解成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分力,再将这些分力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的过程。

它的原理如下:•两个力的作用方向不同,不能直接进行合成;•将两个力分解成垂直方向上的分力,即可以进行合成。

具体的实现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其中一种。

假设物体受到两个力F1和F2,它们的方向角分别为 $\\alpha_1$ 和$\\alpha_2$,大小分别为|F1|和|F2|。

在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分力图如图所示:二力合成示意图将F1拆分成F1x和F1y,F2拆分成F2x和F2y,分别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它们的大小如下:$$ \\begin{aligned} F_{1x} & = |F_1| \\cos \\alpha_1 \\\\ F_{1y} & = |F_1|\\sin \\alpha_1 \\\\ F_{2x} & = |F_2| \\cos \\alpha_2 \\\\ F_{2y} & = |F_2| \\sin \\alpha_2 \\\\ \\end{aligned} $$那么,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 F = \\sqrt{(F_{1x} + F_{2x})^2 + (F_{1y} + F_{2y})^2} $$合力的方向角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解:$$ \\alpha = \\tan^{-1} \\frac{F_{1y} + F_{2y}}{F_{1x} + F_{2x}} $$知道了二力合成的方法和原理,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一个物体所受力的合力和方向。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二力平衡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二力平衡

物理教课方案-二力均衡八年级物理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均衡和二力均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均衡条件去剖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1.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

仔细察看什么是力的均衡及物体遇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均衡;察看物体受两力均衡时力的特色。

2.培育学生的剖析归纳能力。

经过察看实验指引学生剖析归纳物体均衡所需知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

运用二力均衡条件解说物理现象时,常常同时要用到相互作使劲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

感情目标:二力均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课过程中应注意培育学生建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谨慎的科学作风。

教课建议教材剖析教材第一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必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进而成立了均衡状态、均衡力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均衡的状况是二力平衡,随后经过实验剖析总结出二力均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均衡条件此后,利用同向来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遇到的这两个力的协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升一步,同时初步成立均衡力的协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详细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均衡条件进行剖析,培育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经过“想一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系统.二力均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课的要点,本节的要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均衡的规律,规律教课应第一经过察看提出问题,而后经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所以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要点和要点.教法建议1.本节是对牛顿第必定律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充足展现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必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别现象出发,针对已经成立的规律提出怀疑,激发学生研究自然规律的兴趣,培育学生勤思勤问的优秀质量.2.均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要点知识,不可以只重申结论,而要增强过程教学.做好二力均衡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要点.为了更简单从实验得出均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纳如图9-3-1 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沿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随意两个孔,细线的两头越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3.均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课的查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必定律进一步加以增补,使其更完好.教课方案示例教课要点:学生认知构造中成立二力均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均衡条件解说实质问题。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 教学目标
•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掌握平衡条件的表述方式;
•能够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要求
•具备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计算能力;
•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能够独立进行探究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二力平衡的概念与原理;
•力的合成与分解;
•平衡条件的表述方式;
•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与互动交流;
•实验检验与计算分析;
•讨论分享与学生自主思考。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教学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平衡天秤)引入二力平衡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二力平衡的原理和意义。

2. 拓展教学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与方法;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实验演示;
•鼓励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探索解决方法。

3. 深入教学
•讲解平衡条件的表述方式,包括力的合力为零和力的合力和力矩均为零;
•完成一些例题和练习,巩固平衡条件的掌握;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4.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平衡条件的表述方式。

•教学难点:平衡条件的应用。

5. 归纳总结
•总结二力平衡的概念、原理和意义;
•总结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总结平衡条件的表述方式和应用方法。

四、教学评估
•合理安排课堂练习和考试;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分享;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从二力平衡的角度分析、 思 考;顺序是:气球受力情况分析→此 时气球的运动状态 (是否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能否利用二力 平衡的条件解题→结果
3eud 教育网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4.二力平衡与相 互作用力的主要 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 析,总结. 问: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二个力 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二个力就是 一对平衡力,对吗?为什么?
每二个同学一组,按书上图 7-26 准 备实验器材、装置. 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并按以下问题观 察、思考、记录. ⑴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相同的钩 码,纸板受二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 系?纸板是否静止?这两个拉力的 方向如何? ⑵把纸板扭转一下,使纸板的一边与 桌面平行, (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 同一直线上)此时纸板还静止吗?最 终平衡时两个力的方向如何? ⑶在细线的两端再悬挂质量不相同 的钩码,纸板是否静止? ⑷在纸板上任选出另外两个孔系线 重复上述实验.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实验结果, 每一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上讲台 公布自己小组的结果.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 等, 方向相反, 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学生可以相互补充. 两个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教案示例
第六节 二力平衡
教学课题 授课地点 仪器材料 教学目标 第六节 二力平衡 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长木板、两个木块、砝码、细绳、纸板、玩具车、多媒体、课件 1. 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 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 最简单的平衡情况 是二力平衡; ③ 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④ 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二力 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学法指导:研究物理问题,常从最简单的事物入手,逐渐对复杂 事物进行研究,本节是从多力平衡中最简单的二力平衡入手进行研 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 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 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师活动设计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粉笔 盒、匀速运动的玩具汽车、吊在 弹簧测力计下的钩码匀速上升; 教师: 上面的物体分别受到什么力 的作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观看录像片:静止在地面上的汽 车、匀速步行的学生、在平直轨 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下落 的跳伞运动员; 上面的物体分别受到什么力的作 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教师在学生回答受力情况和上述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运动状 态之后,直接给出二力平衡和平 衡状态的概念;并指明这是最简 单的平衡情况.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回答: 物体受力情况(粉笔盒受到两个力的 作用,玩具汽车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教师要强调清楚在水平方向上受到 两个力的作用情况和竖直方向受到 的两个力的情况) ;上述物体处于静 止状态和匀速运动状态; 学生分析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二力平衡的前 提条件是两个作用力在同一物体 上.
请学生讨论、回答. 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3. 二力平衡条 件应用
教师引导:若两个力平衡,它们 的合力是多少?从而总结出平衡 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我们知道了二力平衡的条件,请同 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一热气球匀速竖直上升时, 受 2000 牛竖直向上的升力,若忽略空气阻 力,热气球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 由此题归纳二力平衡条件应用. 1. 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两个力 是否平衡; 2.利用二力平教师再问:为什 么这个示数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 大小? 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注意补充,指 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其实是物体对 测力计的拉力;它与弹簧测力计对物 体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而弹簧测力 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 是二力平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3eud 教育网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新课教学】 1. 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
3eud 教育网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实验与思考】 2. 探究二力平 衡的条件
教师提出问题:刚才的物体都处 于平衡状态且只受二个力(或在 某一方向上只受两个力的)的作 用,那么符合什么条件的两个力 才能使物体平衡呢?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和装置 自己动手做一做实验找一找两个 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巡视,帮助解决一些临时出 现的问题. 指导个别小组的同学完成实验.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教师手拿测力计问:用弹簧测力 计测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弹 簧测力计静止时,示数是多少? 教师问:为什么这个示数等于物 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在什么条件下它才等于物体受到 的重力的大小?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 作用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不 同的物体上; 1. 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或多个 力的作用而平衡时, 物体会保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前者叫二力平衡,后者 叫多力平衡.合力都为零.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 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 上,合力为零.二力平衡是多 力平衡的最简单的一种情况. 3.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两个力是 否平衡;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某 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