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总结整理笔记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重点--马哲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流派和形式I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的历史阶段)三大哲学渊源:中国古代哲学、印度古代哲学和古希腊哲学。

1.哲学的研究对象:整个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即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的理论体系.2.哲学是善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1)马哲首次对哲学的研究对象做出了这样的科学界定,从而终结了哲学作为科学的时代。

2)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普遍的和个别的。

a.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哲学在具体科学的研究中起着指导作用3)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注:如果说概括和总和是错误的说法)3.哲学即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应是一致的.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1)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先谁后,谁决定谁,何者是世界的本原问题.2)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阵营的唯一标准。

2)对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不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a.一切唯物评议者都是可知论者.绝大多数(彻底的唯心主义也都是可知论者.b、不可知论是一种起源于古希腊的怀疑论者,它形成于现代欧洲,其代表是:(英国)休谟,(德国)康德。

3.基本哲学流派的主要形式1)唯心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精神.其主要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a.主观唯心主义即把主观精神(人类精神)看成世界本原.如:”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物是感觉的复合”(马赫)“心外无物”.“我心即宇宙”b、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即人类之外的精神)视为世界的本源,如:“超前理性”(朱子)、“绝对精神”(黑格尔)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式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以为有一种”原初物质”(其中以”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论”为最高成就).b、现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1)主要缺陷:形而上学机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论体系。

它的来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上出发,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在近代哲学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哪一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和思维是否能够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对思维和存在哪一个是第一性的问题上的回答。

同时,哲学也可以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有两种历史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我”,而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绝对理念是世界的主宰。

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即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能为人为意识所反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其次,它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最后,它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事物发展过程中,质量变化引起事物性质、状态和形态的相应变化。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但新事物又会在发展过程中被更加先进的事物所否定,这是事物发展的无限循环。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说。

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历史条件、思想发展条件和革命实践条件的共同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物质与意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是主观的,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2、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规律。

主要观点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3、实践与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是价值的体现。

2、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支配着商品生产和交换,使商品按照价值进行交换。

3、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也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动因。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与工人的工资相抵消,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激化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5、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公正、更公平、更先进、更科学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需要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同时发挥计划的控制作用。

操作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便利的操作界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资料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

3.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基本派别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哲学史和材料分析来了解。

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一个派别,它包括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感性物质形态,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是具有直观性、简单化倾向,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猜测。

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唯物主义用近代物理学对物质的理解来解释世界,造成学说的片面性、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最高形态,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另一个派别,它包括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虚构的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体,而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万物的本原。

唯心主义的问题在于把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而物质世界是精神的派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则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哲学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哲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标准。

不可知论则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绝大多数的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只有极少数的哲学家是不可知论者。

最后,哲学的一元论与二元论也是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或精神。

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笔记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笔记总结

马克思基本原理笔记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认识、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第一节物质世界第二节事物的联系与发展第三节客观规律与意识第四节真理与价值第五节认识与实践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四章资本主义及其发展(与经济学放在一起,此处略)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四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及趋势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概念1、马克思主义的内容(1)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各方面。

(2)马克思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方面。

(1)从狭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广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也包括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它不断地继承、丰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内容: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等人对其的继承和发展,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二、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及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注:1、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第一次起义;1838年英国宪章运动,是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长达十余年的工人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这三大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均以失败告终,这表明无产阶级迫切地需要一套科学的世界观系统的理论,马克思顺应了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重点考点_重点笔记_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重点考点_重点笔记_知识点汇总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渊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狭义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实践不同于动物本能的被动的适应环境的活动,也不同于人的认识的活动,不论什么形式的实践都具有某些共同性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个范围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普遍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

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矛盾的转化:矛盾转化,是指矛盾双方走向自己的对立面,是事物具体矛盾的解决,是新矛盾代替旧矛盾。

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矛盾转化的形式: 1、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如优胜劣汰; 2、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取代,如奴隶社会矛盾的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被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与资本家的矛盾所取代; 3、矛盾双方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而融合成一个新事物,如城乡矛盾、脑体矛盾的最终解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它是指导马克思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

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包括实事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原则的体现,是党的行动指南。

3.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景,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

4. 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和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等基本原理,它关注的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教材,共分为十章,下面是每章的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对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观等的分析和阐述。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理,以及对物质世界、意识世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总结整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总结整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章重点:划清两个界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⑵、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⑶、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⑷、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⑵、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6、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⑴、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⑵、现实社会的表象和概念中能不能正确的反应现实。

7、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8、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⑴、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思、思维是第二性的;⑵、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⑶、物质决定意识。

9、唯物主义的主要三种形态: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始的自发,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始物质。

古代唯物朴素论和朴素辩证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例如"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体现了它们的统一。

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⑶、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0、唯心主义的根源:⑴、社会根源;⑵、阶级根源;⑶、认识论根源。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的;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物质内在的矛盾性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基础。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实践的反映。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4. 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这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社会形态的更替等规律。

5.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阶级是根本的社会政治实体。

资本主义社会是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产生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社会。

6.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内在矛盾推动而产生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它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等内容。

2.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包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过程、规律、方法和哲学基本原理的阐述。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对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规律、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研究。

4.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包括对道德、价值、人的本质、人的自由等问题的阐述。

5.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对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规律等问题的阐述。

马原笔记期末总结

马原笔记期末总结

马原笔记期末总结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原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深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认识现实、改造现实、建设现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不仅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那么,我将从三个方面总结我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这一学期的马原课堂上,我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懂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赋予了我们深入分析现实、洞察问题的能力,使我们能够站在历史和理论的高度来审视现实,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通过学习,我逐渐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革命理论,它具有深刻的历史分析力和矛盾分析力。

通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我明白了世界是物质的、历史是自然现象的产物,人是在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创造自己的。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教会了我看待问题的辩证方法,使我逐渐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阶段,而需要将其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探索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我明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重大意义,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参加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报告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了社会的诸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教育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反映了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实际存在,也是我们需要解决和改变的现实问题。

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我能够较好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三、思维方法和人生态度的转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学的学习,我逐渐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复习整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复习整理笔记

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世界观。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列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关于工人运动的科学,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

”恩格斯:“……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

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

……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

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2019年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精编和总结

2019年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精编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绪论课前索引学习指导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内容是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可概括为六个字:历史、含义、方法。

即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难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学习方法本章是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跨度大,涉及知识点多,全面理解有一定难度。

建议学习中要注意掌握总体的知识结构,不要被过多的知识点所困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必要的知识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法国、德国也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汇总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属于世界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是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并非人人都有,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古代中国:五行说,汉代王充的“元气说”。

古希腊:泰勒斯“水”,赫拉克利特“火”。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认为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

4、物质的科学内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本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2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3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时间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简答)○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应注意以下几点:(论述)○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7、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简答论述○1人类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是帮助人们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和斗争是哲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2.哲学的本质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哲学具有对世界和人类的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3.人类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反映在社会实践中的结果,人类价值观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二、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以及社会各方面经济关系的科学。

2.价值和价格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度,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

三、科学社会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民主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计划经济。

3.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逐步实现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揭示的哲学理论。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学生应该认真研究每一章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思想和理论,以加深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现代大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课程,它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是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方向等。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论、革命论、革命策略与手段、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等。

5.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谋取解放和幸福,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行动指南。

我们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不断运用它们指导我们的实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第一章的重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观点,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3.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这些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指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期末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期末复习)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主题)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P4①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②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本质特征) P14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④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P28①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②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论述列宁的物质定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P31列宁对物质概念的全面而科学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章重点:划清两个界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⑵、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⑶、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⑷、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⑵、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6、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⑴、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⑵、现实社会的表象和概念中能不能正确的反应现实。

7、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8、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⑴、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思、思维是第二性的;⑵、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⑶、物质决定意识。

9、唯物主义的主要三种形态: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始的自发,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始物质。

古代唯物朴素论和朴素辩证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例如"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体现了它们的统一。

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⑶、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0、唯心主义的根源:⑴、社会根源;⑵、阶级根源;⑶、认识论根源。

11、唯心主义的主要二种形态:⑴、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⑵、客观唯心主义:离开了人,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⑴、在对象上:是普遍规律的科学,正确的指出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⑵、在内容上: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⑶、在作用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三个特点。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基础;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辩证唯物主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定义:物质的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是:⑴、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⑵、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⑶、而且是客观实在的。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重要意义: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⑵、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⑶、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运动的定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⑴、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⑵、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承担者;⑶、精神的运动是人脑这种高度发展的物质的运动的表现;⑷、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脱离了物质谈运动;⑸、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设想成没有运动的物质。

5、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静止的定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况。

⑴、指一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特定的运动;⑵、指事物处于量变阶段而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⑴、对立统一关系;⑵、绝对和相对的关系;⑶、整体和局部的关系;⑷、相互渗透的关系。

7、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空的定义: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8、时空与物资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9、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10、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微观领域、宏观领域、宇观领域的物资结构层次的多样性、无限性,证明自然界是一个具有无限层次结构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有机整体。

11、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的哲学意义:证实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将进一步深化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23、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⑴、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包括人的意识的一切活动过程及其产物;⑵、客观世界:指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存在。

24、自在世界的定义:(超纲)指天然世界,是人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世界。

25、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⑴、一元论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⑵、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26、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⑴、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物质;⑵、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精神。

27、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⑴、自然界的物质性:是指自然界及其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社会存在等同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生产方式为主、及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构成。

28、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⑴、世界是多样的;⑵、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9、折中主义:调和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30、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⑴、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是物质世界;⑵、世界上存在包罗万象的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⑶、意识也不过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并不能独立的存在;⑷、物质是世界上一切变化、发展的基础。

3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2、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⑴、所有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⑵、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一般的动物的感觉和心理;⑶、一般的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

33、人的意识的产生,人的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4、意识的本质: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⒈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包括正确的反映和歪曲的反映。

⒉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⒊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Ⅰ、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Ⅱ、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5、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含义: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

36、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⑴、具有目的性、计划性;⑵、具有高度创造性,能创造出物质世界没有的东西;⑶、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与调节;⑷、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

37、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反作用于物质;⑶、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⒈主张意识决定作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⒉主张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

38、人工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是根据控制论的基本原理运用功能模拟的方法,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

39、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人工智能在功能上表现上代替甚至超过人脑的部分思维能力。

⑵、人脑和人工智能有本质区别:人脑人工智能区别1 生理的、心理的过程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区别2 有自觉性没有自觉性区别3 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只能接受人脑的指令区别4 具有社会性不具有社会性40、如何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⑴、要坚持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相统一的观点,恰当估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⑵、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⑶、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⑷、要明确认识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把观念的东西化为物质感性的活动即实践并通过实践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

4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这是因为:⑴、世界统一于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⑵、物质世界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主观符合客观并实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客观规律;⑷、这个原理的意义是既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反对思想超越实际。

42、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⑴、实事求是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来改造客观世界。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⑵、解放思想是指从过时的、僵化的、错误的思想特别是"左"的错误思想的束缚下摆脱出来,树立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相一致的新思想新观念;⑶、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两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更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⑷、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个历史性贡献,一是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⑸、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坚持在革命和建设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