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视角下的新闻稿叙事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首先,新闻的叙事视角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真实地反映事实。

新闻报道的本质是把事实传递给受众,所以报道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

然而,现实中却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和中立,因为新闻报道往往涉及到人的行为和态度,而这些行为和态度往往不是客观事实,而是加入了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意见和情感因素。

因此,新闻叙事视角需要在保持事实真实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实现客观、公正的报道。

其次,新闻的叙事视角应该从多角度出发,呈现事件的多面性。

一个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不同的人或机构会有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评价这个事件。

因此,一个客观的新闻报道应该同步呈现各个角度的看法和评价,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这个事件的各个方面。

当然,这种多角度的呈现不应该只是机械的刻意平衡,也需要新闻工作者贴近实际,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展示。

第三,新闻的叙事视角应该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注重信息的传递效果。

新闻报道不仅要传递事实信息,更要做到传播知识、引导舆论、激发思考。

因此,新闻叙事视角需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和自身接受能力,通过恰当的呈现方式和语言表达,实现信息的最大程度传递。

比方说,对于一场重大事件,新闻工作者可以采用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展示,体现人物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加深读者的理解和关注;也可以从现实的历史和社会经验中引入信息,帮助读者更好的把握事件的涵义和意义。

最后,新闻的叙事视角应该注重主题的呈现和突出。

新闻报道往往面对的是一大堆信息碎片,如何从这些碎片中发掘并呈现出一个突出的主题,成为了一种挑战。

而主题的呈现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报道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事件的细节和背后的因果关系中发掘核心主题,准确传递给受众。

只有通过呈现出鲜明的主题和立场,新闻报道才能够真正引发受众的思考和共鸣。

总之,新闻的叙事视角是新闻报道成功的关键之一。

采用客观、多角度、受众导向的视角,注重主题的呈现和突出,才能够做到既真实又有说服力。

论新感觉派的陌生化叙事

论新感觉派的陌生化叙事
外 国现代 主 义的 陌生化形 式所 吸 引 , 追求 一种 “ 有 意 味 的形 式 ” 。英 国美 学 家克 乃 夫 ・ 贝 尔认 为, 有 意味 的形式 , 可 以激起 我们 的审 美 感情 , 将都市 “ 线条 、 色彩 以某 种 特殊 的方 式 组成 ” 呈
作者简介 : 杨迎平 , 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教授 。
新感 觉派 的 出现 , 可 以说是 小说 叙事 的一 次革命 。当然 , 中 国小说叙 事模 式 的转变从 晚 清
的“ 小说界革命” 就开始了, 而“ 五四” 作家虽然“ 没有小说革命之类 的代表性宣言 , 但以 1 9 1 8 年《 狂人 E l 记》 的发表为标志 , 在 主题 、 文体、 叙事方面等层面全 面突破传统小说 的藩篱 , 正式 开创 了延 续 至今 的中 国现代 小说 ” 。 ④新感 觉派 作 家是 继 “ 新小 说 ” 家、 “ 五 四” 小说 家 之后 的第 三 次小说 叙事 革命 。
《 东南学术} 2 0 1 5 年化 叙 事
杨 迎 平
摘要 : 中国新感觉派 以“ 陌生化” 的叙述 方式进行 了一次 小说 的叙事革命 , 他 们用 陌生化 的都 市呈现 、 陌
生化 的影像抒写和陌生化 的异 国情调 , 为我们呈现 出审美现代 性的深刻意义 。新感 觉派 的叙 事革命 , 不仅仅 是一种艺术 的创新 , 也是对作 品主题 的深刻彰显 , 艺术与 内容归根到底 是不可分割的, 如果我们不能看到新感 觉派对现代都市 的揭示与批判 , 我们就 失去 了理解新感 觉派 艺术技 巧的价值 与意义 。 关键词 : 新感 觉派 ; 陌生化叙事 ; 审美现代性 ; 社会批判性 中图分类号 : I 2 0 7 .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1 5 6 9 ( 2 0 1 5 ) 0 6— 0 2 3 8—0 5

“陌生化”文学理论对新闻写作的启示

“陌生化”文学理论对新闻写作的启示

象 陌生 ,使形式变得 困难 ,增加感觉 的难度 和时间的 长度 。” “ 陌生化 ”文 论符合受众 的心理特性 ,即 接 受心理容易因反复刺激而产生 “ 衰竭 ”,使人 的心 理 感 受 能 力 下 降 ,直 至 最 终 成 为 一 种 无 意 识 , 自动 化
的状 态 。
“ 用事实说话 ”的根本原则 。在具体应用上 , “ 陌生
从 而 使 艺 术 的 描 写 不 会 落 入 ‘ 板 反 应 ’ , 产 生 一 套
作中的语言技巧 ,例如运用细节描写 、修辞等文学语 言要素 ,并通过改变及整合这些写作要素来达到 “ 反
常 ” 。 在 效 果 上 , “ 生 化 ”通 过 视 角 变 动 ,改 变 以 陌
往新闻写作者全知全能的叙述 ,摒弃个人主观看法 ,
报道 的角度和模式 ,无 疑将会在众 多的干篇一律 中脱
颖而出。
段 ,以期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取消 “ 套 板 反 应 ” 。奥 莉娅 娜 ・ 拉奇 这位 被 誉 为二 十世 纪 法 “ 闻采 访女王 ”的意大利女记者多次谈到她总是在 新 “ 文学 写作 新闻” ,并且倡导在新闻写作 中借鉴文 用
学化手法 。我 国新闻界前 辈,著名 记者 穆青 也提 倡用 散 文 化 的 笔 法 写新 闻报 道 。 目前 ,借 鉴 “ 陌生 化 ”手法 写作 的新 闻作 品已 是 屡 见 不 鲜 。而 相 关 的理 论 研 究 却 明 显滞 后 。本 文拟
对 这 一 领 域 进 行 初 步 的探 讨 和 尝 试 :本 质 上 说 , “ 陌 生 化 ”作 为 一 种 方 式 和 手 法 ,在 新 闻写 作 中 不会 动 摇
能 更 加 客 观地 再 现 新 闻 事 件 的 原 貌 ,并 且 通 过 悬 念 设 置等手段吸引受众的阅读兴趣 ,改变 以往千篇一律的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新闻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报道事件和事实,传递信息给公众。

不同的新闻媒体在报道同一件事件时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叙事视角,这种视角差异可能导致公众对事件的理解产生偏差。

本文将探讨新闻的叙事视角,分析其对公众理解事件的影响,并就如何理解和应对不同的叙事视角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叙事视角。

简单来说,叙事视角是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呈现同一事件的报道方式。

不同的媒体、记者、编辑和评论者会根据自身的立场和观点来选择角度,突出或隐藏某些方面的事件。

这种选择和加工过程可能导致报道的内容和效果产生巨大差异。

新闻的叙事视角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是媒体所处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

不同国家、地区的新闻媒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政治控制和舆论压力,这必然会影响它们的叙事视角。

其次是新闻从业者个体的意识形态和利益诉求。

记者、编辑、评论者等人员在报道新闻时会受到自身的观点、信仰和利益的影响,这也会影响他们的叙事角度。

最后是受众期望和市场需求。

新闻行业是市场化的产业,受众的需求和期望也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叙事视角。

针对不同的叙事视角,我们有必要做到理性对待,客观分析。

我们需要多方获取新闻信息,尝试从不同的媒体和角度获取信息,形成一个相对全面的认知。

我们需要学会对新闻进行批判性思考,不盲目接受某种叙事视角的报道,而是要审慎思考和分析,理性判断。

我们需要关注多元声音,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充分听取不同的声音,做出自己的判断。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事件,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新闻叙事视角的探索中,媒体从业者也需要有所作为。

媒体从业者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地报道事件。

他们需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感,不以市场需求和政治压力为借口,做到对事件的报道不偏不倚。

他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公众对新闻报道的反馈,积极改进和完善报道的叙事方式,让公众更好地理解事件。

“新闻反转”中的“陌生化”运用

“新闻反转”中的“陌生化”运用

“新闻反转”中的“陌生化”运用作者:王保超任佳雨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2期摘要:在文学中的形式主义是以“陌生化”,为核心概念,是文学中的一种“反常化”、“奇特化”现象。

由于“陌生化”追求新奇,使读者超越了“期待视野”,不断地感到惊艳。

后真相语境环境下的新闻反转是指由于一些片面的、片段的图像成为所谓“有图有真相”的新闻来源,加之一些媒体不加取证就评头论足甚至口诛笔伐,导致“反转新闻”屡屡发生,可以说“陌生化”和“反转新闻”的产生都是对于某种效果的追求。

本文试图从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效果”和后真相时代“新闻反转”所产生的原因、特点及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得出二者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新闻反转;形式主义;陌生化一、“陌生化”意义下的“新闻反转”什克洛夫斯基在提出“陌生化”的理论时,他主张描写某件事物,就要写得象第一次见到它那样新鲜;描述某桩事情,就要写得象是第一次发生那样生动。

[1]这就像新闻报道中,“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2],他是关于新闻新和真的论述,而在当前后真相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真和新的追求已经退居其次,人们更加倾向于情感和个人信念。

[3]人们习惯于从“陌生化”的事件中追求新鲜感,并期待着新闻反转,将这种文学上的艺术具体化了。

二、“新闻反转”中的“陌生化”现象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创新和普及,迅速地解构原有的媒介生态环境,在信息生产中心化——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的信息流程中,网络技术悄然改变着人们观察世界和审视世界的方式。

从反转新闻的类型来看,最为常见的是“真假反转”,[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然而在网络时代,“有图未必有真相”,技术已经成为新闻叙事表达的重要元素,它将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等传播元素糅合起来再造新闻,这样的新闻既有可能是真相,也有可能是假象。

在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效果中,是把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变得陌生,是把思想和文化中熟悉的内容变得陌生,正是通过这种对传统形式上的反叛和否定,在时空的穿梭中产生重大的“位移”,打破人们原有的刻板印象,再次使文学陌生化,进行重塑。

“陌生化”理论在新闻摄影中的作用和实现

“陌生化”理论在新闻摄影中的作用和实现
“ 陌生化’理论在新闻摄影中的作用和实现 ’
焦 淑 满
( 吉林 日报社
吉林 长春
10 3 ) 3 0 3
【 摘要】 “ 陌生化”是将 熟悉的事物或景 象 ,用人 们不太 熟悉的 面孔呈现在 受众 面前 ,从 而引起 注 意和 思考 ,提 高影像 的传播 效果 。将其 用到新 闻摄影创作 中,可 以开掘 深刻 的思想性 ,诠释 准确 的选 择 性 ,把握 瞬间的形 象性 。要 合理运 用这一 理论 ,需要摄 影记者 具有较 高的职 业素养、专业精神 和人
掘深 刻 的 思想 性 。
头便可拍摄 出抓 人眼球的作 品。再次 ,要 讲究用光 。用光在 摄影创 作中也非常重要 ,它直接影 响作品的光线效果 ,决定 画面是 否具有艺术质量 。同一被摄体 在不 同光线效果 的作用 下不 同质地 、不同颜色 ,所表现 出来 的画面效果也不一样 。 如用 光根据创作意 图和被摄体特 点,画面所表现 出来 的光线 效 果就具有艺术性 。所 以说 ,摄 影用光是一种思想 、一种 理 念 。最 后 ,要选 择合 适 的景别 。这实 际上 是构 图和选 角度 的问题。构图视角和拍摄手法 的不同 ,图片效果 自然就 有不 同,给 人的感受和视觉冲击力也都会不一样 。

பைடு நூலகம்
片逐渐 失去 “ 市场 ”,让人不 屑一顾。所 以需要摄影人努力 挖 掘新 题材 ,探 索构 图模 式 ,抓 取 “ 陌生 化 ”瞬 间十分必
要。

开掘深刻的思想性
对 新闻摄 影画 面进 行 “ 生化 ”处理 时 ,首先 ,要追 陌 求创意的独特性 。在摄影 创作上既不重复别人 ,也 不重 复 自 己 ,最要紧是拍摄前 的观 察和思考 ,以及拍摄过程 中的瞬间 把握 。这就要求摄影 人在 决定拍摄一幅作 品前 ,打破惯 性思 维模式 ,进行发 散思维。比如,可 以采取逆 向思维的方式 。 再次 ,镜头选择要准 确。同样的人物 、景象完全 可 以用不 同 的方式 、不 同的角度 进行呈现 。或用广角镜 头,或只适合长 焦 。当对广 角拍摄 出的效果不满意 时,换用长 焦就可能会别 有滋味 。反 过来 ,当长焦拍摄缺乏精彩瞬 间时,改用鱼眼镜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
在新闻报道中,叙事视角是决定读者对事件理解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全面、准确地呈现事件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要考虑读者的背景、观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叙事视角来进行报道。

第一种视角是客观视角,即以事实为基础,尽量避免加入个人情感和价值判断,让读者自己进行理性判断。

这种视角在新闻报道中非常常见,尤其在大规模事件的报道中。

例如,在报道一起恐怖袭击事件时,新闻媒体通常以客观冷静的口吻,描述袭击的时间、地点、人数等基本信息,并会引用相关当局的声明和证词。

这种叙事视角的优点是能够尽量避免人为干扰,让读者自行判断,缺点则是可能会让报道显得过于苍白乏味,缺少读者情感共鸣。

第二种视角则是主观视角,即从个人的情感、态度、立场等角度出发,对事件进行评价和解读。

这种叙事视角的优点是能够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有助于增加读者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共鸣。

然而,这种视角也容易引发争议和分歧,因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第三种视角则是第三人称叙述,即采用旁观者的视角,对事件进行观察和描述,同时尽量避免受个人情感和立场的影响。

这种视角的优点是能够保持客观性和中立性,减少受到主观情感的影响。

缺点则是可能会显得较为冷漠和缺乏共鸣。

在选择叙事视角时,新闻媒体需要根据事件的性质、背景和读者的特点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加以平衡。

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保障读者的知情权和表达权,才能让新闻报道真正起到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

新闻写作中文学性与陌生化的交融

新闻写作中文学性与陌生化的交融

写作 中的表现和种种关系 ,有利 于我们
认 识 二 者 之 间 的 内在 联 系 ,对 于研 究 和 进 行 新 闻创 作 , 有 着 十 分 积 极 的意 义 。
却更能清晰地将事件传达 给读者 。
“ 文学 性 ”其 次 体 现 在 艺 术 形 式 之 中, 同时 , 新 闻写 作本 身也 呈 现 出一 种 语 言 应 用 的艺 术 之 美 。 当然 ,文 学 性 体 现
会生活 和政治生 活的距离 中 , 文 学创作
源 自于 生 活 而 又 高 于 生 活 ,新 闻报 道 与
物和东西。 通过解析新的事件 , 以新 的观 点、 新 的角度 、 新 的语 言表达切 入 问题 、
传 达 事 件 ,从 而 使人 们 对 于 已经 认 识 的
的 主题 不 是 笼 统 的文 学 , 而是文学性 , 即
完全适用于所有 的艺术创作。研究创作
的文 学 性 与 陌 生 化 的 交融 ,及 其 在 新 闻
统 。”而 比喻本身就是文学 的语言学应
用, 并不是客观地描述 , 而 这 一 报 道 方 式
和事物的质感 , 强调艺术的具 体形式 , 使
读 者 恢 复那 种 业 已失 去 的获 得 新 鲜 感 受 的 能 力 。 并不 是刻 意 的认 识 完 全 陌 生 而
经济、 军事、 新 闻等 其他 艺术 的根 本特 征, 是使文学 成为文学之 于文学性 的研 究, 如 同心理 学研 究精 神性 、 历史 学研
究 历 史 性 、新 闻 学 研 究 新 闻 性 一 样 , 作 为独 自成 性 的研 究 。然 而 ,新 闻 写作 作 为语 言 文 字 的表 达 ,在 写 作 过 程 之 中不
使一部作 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 在俄

_陌生化_理论视角下的新闻同质化探析

_陌生化_理论视角下的新闻同质化探析

第16卷 第3期2008年9月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 U RN AL O F CH EN G DU U N IV ER SI T Y O F T ECH N OL OG Y(Social Sciences) V ol.16 N o.3Sep.,2008收稿日期:2008-01-20作者简介:徐瑞(1984-),女,湖北钟祥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出版编辑。

/陌生化0理论视角下的新闻同质化探析徐 瑞(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79)摘 要:目前各大媒体的新闻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新闻的品味和质量日益下降,其内容愈加庸俗、无聊。

新闻同质化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并使受众对媒体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下降,也使一部分人对媒体报道的相关内容产生了逆反心理。

因此,应从传播者对新闻报道的手段和策略方面,用/陌生化0理论来破解新闻同质化的困境。

关键词:/陌生化0理论;新闻报道;同质化;反思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08)03-051-04一、新闻同质化的内涵及表现新闻同质化是指新闻产品在传播过程中被大量复制、加工所产生的新闻内容重复、单一的现象。

新闻同质化的特征及其表现是:1.主题材料雷同,新闻来源单一首先,新闻报道只满足于简单的事实堆砌,缺乏深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美国学者罗恩#史密斯在他的书中写到:/那个时代(50年代)的记者就是这样报道新闻的:他们在飓风中呼叫自己的报纸,报道风暴来临的消息,可编辑却要求他们与消防署署长或警察局长联系,请他们确认风正在劲吹。

0[1]这种观念似乎在今天很有市场。

例如,2007年11月26日5武汉晚报6报道了5沈阳亿万豪富结婚摆阔动用38辆悍马6,而5武汉晨报6、5楚天都市报611月17日也仿效此文章以大量的篇幅进行报道。

另外,不少报纸在版面上设置/读者热线0,依据报料线索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对/线人0进行奖励。

例如,5楚天都市报6设置的奖金分别为500元、200元、100元、50元不等,这种高额奖励措施的实施,无形中鼓励了一些新闻线人为了物质和金钱利益而从事这项活动,这就造成新闻来源的严重/同质化0。

陌生化诗学理论对新闻创作的启示及实践举隅雷鹏程

陌生化诗学理论对新闻创作的启示及实践举隅雷鹏程

第9卷第5期2012年5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May.2012Vol.9No.5在当今社会,为了最大程度地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闻创作者不可谓不“卖力”:语言修辞上考究刁钻,形式上追求多样化,创意上力争标新立异。

从本质上讲,新闻活动的创新乃至异化都是陌生化诗学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隐性运用,新闻作品中的“陌生化”受益和借鉴于文学中的“陌生化”。

目前,陌生化手法已在戏剧、雕塑、媒介等诸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陌生化的新闻创作也是屡见不鲜,重大新闻奖项的折桂作品大多是运用陌生化的成功案例,然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却严重滞后。

本文拟从陌生化的诗学内涵出发,探究其对新闻创作的借鉴意义、应用诉求,及陌生化新闻的负面社会影响等问题,旨在为新闻创作提供多维视角和新的见解。

一、陌生化理论的诗学内涵“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核心概念。

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即手法》一文中说:“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1]P6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什克洛夫斯基对于艺术本质、艺术目的及研究方法的看法。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诗歌等艺术表现形式均不是对现实的严格模仿或反映,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拓展、偏离,甚至异化,旨在展示新奇的、与日常现实截然不同的面貌。

雅各布逊学派认为,与日常生活语言不同,诗性语言无论是从语音还是从语义讲都是解构性的,普遍代表一种语意的转移和错位。

经过陌生化处理的语言,通过应用语境的变换,从其惯常所处的语义联想中解脱出来,使受体在惊奇之余,重新感知语言的含义。

语言陌生化的第二层含义是诗性本质的复位或还原,其过程是多维和多元的,既可以寓义于形、蕴意于术,也可以俗雅联袂、古今结合,还可以由上而下,由此及彼,但其终极目的是恒定的:艺术的审美质感。

新闻报道中的叙事技巧与效果分析

新闻报道中的叙事技巧与效果分析

新闻报道中的叙事技巧与效果分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如同海洋中的波浪,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着人们的视野。

如何让一则新闻报道在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其中,叙事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报道的叙事技巧,简单来说,就是讲述新闻故事的方法和策略。

它涵盖了从选题、采访、写作到编辑的整个过程,是新闻工作者展现新闻价值、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首先,选题是新闻报道的起点,一个好的选题往往能决定一篇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好的选题通常具有新颖性、重要性和接近性。

新颖性意味着能够带给读者新鲜的视角和未曾了解的信息;重要性则体现在与社会发展、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接近性则是指与读者的生活、工作、兴趣等方面较为贴近。

比如,有关医疗改革的政策变化,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就是一个重要且接近性强的选题。

在采访环节,新闻工作者需要运用各种技巧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提问的技巧尤为关键,要做到清晰、准确、有针对性,同时还要善于倾听和观察,捕捉被采访者的表情、语气、动作等细节,这些都可能成为丰富报道的重要元素。

此外,采访的深度和广度也直接影响着报道的质量。

通过对多个相关方的采访,能够从不同角度呈现事件的全貌,使报道更加全面、客观。

当进入写作阶段,叙事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就显得格外重要。

常见的叙事结构有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悬念式结构等。

倒金字塔结构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随后依次递减重要性,这种结构适合时效性强、需要快速传递关键信息的新闻;时间顺序结构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悬念式结构则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继续阅读下去。

在语言风格方面,新闻报道应追求简洁明了、准确客观。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晦涩的词汇和句子,同时要减少主观色彩的表述,以确保信息的可信度。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闻报道要枯燥乏味,适当运用生动形象的词汇和描写手法,可以增强报道的可读性。

比如,在描述一场火灾时,可以用“熊熊大火吞噬了整个建筑”这样的语句,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现场的紧张和危险。

新闻传播中的故事叙事方式分析

新闻传播中的故事叙事方式分析

新闻传播中的故事叙事方式分析在新闻传播领域,故事叙事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

它通过将新闻事件融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吸引读者或观众的注意力,并有效地传达信息。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中的故事叙事方式,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首先,故事叙事方式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比于仅仅罗列事实和数据的传统新闻报道,故事叙事方式更能够引发读者或观众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通过将新闻事件置于一个有情感冲突和发展的故事背景中,读者或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内容,从而更有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故事叙事方式在新闻传播中的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故事叙事方式常常以人物为核心,通过塑造新闻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让读者或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事件发展。

此外,故事叙事方式还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发展性,通过引入冲突和转折点,吸引读者或观众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阅读或观看的兴趣。

另外,故事叙事方式对于新闻传播机构和媒体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故事叙事方式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从而增加媒体的影响力和读者或观众的数量。

同时,故事叙事方式也有助于传播媒体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培养读者或观众对媒体的忠诚度。

因此,对于新闻传播机构和媒体来说,掌握故事叙事方式是提高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故事叙事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故事叙事方式往往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和改编,以使其符合故事情节的需要。

这可能导致新闻事实的失真和不准确,影响读者或观众对事件的正确理解。

其次,故事叙事方式过度追求情节的吸引力,可能导致新闻报道的浮华化和娱乐化,从而削弱其权威性和可信度。

此外,故事叙事方式还可能引发读者或观众的情绪化反应,导致对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削弱。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新闻传播机构和媒体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故事叙事方式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首先,应该提高编辑和记者的专业素养,培养其准确把握新闻事实和故事情节之间的平衡能力。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新闻的叙事视角可以通过选择、排序和解读事实来产生。

新闻媒体通常从众多事件中选择一部分报道,这往往会导致某些事件被忽视或被放大。

在选择报道事件时,新闻媒体应该考虑事件的重要性、影响力和代表性,以维护公众利益和满足大众对信息的需求。

新闻媒体也需要注意报道事件的时效性,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新闻的叙事视角在排序上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调整事件的顺序来给观众传递特定的信息和观点。

在报道一系列事件时,新闻媒体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地域顺序或重要性顺序来安排报道的顺序。

这种排序方式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生过程和演变趋势,从而得出自己的判断和看法。

新闻的叙事视角还需要通过解读事件来向观众传递信息和意义。

解读事件时,新闻媒体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以便于观众全面理解事件所涉及的方面。

在解读事件时,新闻媒体应该做到客观、公正、中立,避免片面或过度解读。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新闻的叙事视角还可以通过选取报道的主体、采访的对象和报道手法来展现。

新闻媒体可以选择不同的主体来报道同一事件,如政府、民众、科学家、环保组织等,从而给观众呈现不同的视角和声音。

在采访对象选择上,新闻媒体可以选择权威人士、专业人士以及直接受影响的人群,以便于获取更全面、权威和真实的信息。

新闻媒体还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报道手法,如新闻报道、评论、专题报道、人物专访等,来传递信息和引导观众思考。

新闻的叙事视角对于新闻报道的多样性和传播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闻媒体在选择、排序和解读事实时,应该坚持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同时注重报道的时效性和全面性。

通过选取不同的报道主体、采访对象和报道手法,新闻媒体可以呈现多样的视角和声音,以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和期待。

这样做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影响力,提高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和认同。

“陌生化”理论在电视节目形式创新中的运用

“陌生化”理论在电视节目形式创新中的运用

摘要:俄国形式主义流派的陌生化理论被广泛应用到电视节目当中,使得电视节目对信息组织配置的形式更有创新性。

电视与报纸的结合,电视与评论的结合,电视与杂志的结合等都是“陌生化”理论在电视节目形式创新中的具体运用,这也是一种对传统理念的挑战,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陌生化”理论;电视节目;形式创新作者简介:王红燕(1983.6-),汉族,河南鹤壁人,安阳师范学院助教,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2近年来,随着俄国形式主义流派的陌生化理论被广泛应用到电视节目当中,电视节目出现了许多全新的形式:电视与报纸的结合,如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电视与评论的结合,如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电视与杂志的结合,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还具有中国特色的真人秀节目《超级女生》、《梦想中国》等,这些节目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具有较高的收视率。

一、从“陌生化”理论到电视节目创新“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一面重要旗帜,俄国形式主义者试图变革语言,在语言中回复对事物的感觉。

罗曼?罗兰德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但事实是我们面对生活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司空见惯的事物,就会熟视无睹。

心理学讲,“动作一旦成为习惯性的就会成为自动的动作”,没有人能回忆起第一次和第一百次做同样的事情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布克洛夫斯基认为,第一次是“视觉的”,随着视觉的不断出现,感觉逐渐麻木,这时候已经没有感觉,只剩下“识别”。

这样的感觉原因是习惯和无意识,在习惯中感觉力量会得到最大限度地节约。

所以为了恢复对事物的感觉,就必须增加感觉的强度,延长感觉的时间,为感觉制造障碍,这就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手法。

陌生化就是把生活中熟悉的变得陌生,它强调新鲜的感受、事物的质感、艺术的具体形式。

概言之就是主要打破普通的语言叙说的模式,使日常认知的世界变得陌生,使读者恢复原来已经失去的那种新鲜感。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新闻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时事信息,传递着社会动向,影响着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新闻的叙事视角却常常被忽略,导致信息的传递不够全面和客观。

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入手,探索新闻报道中的问题和改进之道。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指新闻报道所采用的叙述方式和角度。

在新闻报道中,不同的叙事视角能够呈现出不同的信息,影响读者对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由于新闻报道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叙事视角往往受到一定的束缚,导致报道不够客观和全面。

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叙事视角包括审视者视角、参与者视角和旁观者视角。

审视者视角是指新闻报道者根据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判。

参与者视角是指新闻报道者通过采访和调查为读者呈现事件的多维度,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内在含义。

旁观者视角则是在报道事件时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尽可能地展现事件的真相。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新闻报道往往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报道的叙事视角不够客观和公正。

有些新闻报道者会根据自身的主观立场对事件进行评判和解读,使报道呈现出明显的倾向性;有些新闻报道者为了吸引读者和增加点击率,会夸大事件的影响和意义,使报道脱离了事实的本质;有些新闻报道者则因为局限于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无法全面展现事件的多维度,导致报道缺乏深度和广度。

要改善新闻报道的叙事视角,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新闻报道者应该尽可能客观和中立地对待事件,不受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新闻报道者应该尽可能多地采取参与者视角,展现事件的多维度,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内在含义;新闻报道者应该加强对事件的调查和采访,确保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新闻报道者应该加强对叙事视角的探索和思考,以实现新闻报道的公正和客观。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

新闻的叙事视角探索新闻是一种主要传播信息的媒介,它以客观、准确、及时的报道,为公众提供最新的社会信息和事件,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新闻叙事视角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方面,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对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有重要影响。

新闻的叙事视角有很多种,比如事件叙事视角、人物叙事视角、问题叙事视角、趋势叙事视角等等,每种叙事视角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报道同一件事情,呈现出不同的报道效果。

事件叙事视角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的叙事方式,它包括了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等方面的叙述,可以全面客观地呈现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介绍事件的发展过程。

因为事件叙事视角通常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因此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事件的发展轨迹,掌握事件的全貌。

人物叙事视角则是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介绍或采访相关的人物,呈现事件所涉及到的人物的性格、动机、行为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内在原因和动因。

人物叙事视角的报道通常采用生动有趣的描写和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表达,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问题叙事视角主要是从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介绍事件背后隐藏着的问题或矛盾,并探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问题根源的深层次原因。

这种报道方式侧重于分析、评论和解读事件,对于公众理解和认识事件的本质非常有帮助。

趋势叙事视角则是从大局的角度出发,介绍事件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社会变革趋势和技术进步趋势等方面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发展方向,并展示事件的历史意义和未来价值。

综上所述,新闻叙事视角的多样性,实现了新闻报道的多重功能,不仅可以呈现具体事件的事实,也可以深入挖掘事件的原因和内在含义,并为读者提供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洞察。

不同的叙事视角之间相互交织,互为补充,让新闻报道更加丰富多彩,展现出更为真实、深入的报道效果。

用“陌生化”艺术手法写新闻

用“陌生化”艺术手法写新闻

用“陌生化”艺术手法写新闻
佚名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军事记者》2004第1期发表江永红的文章《'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总页数】1页(P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2
【相关文献】
1.乐景写哀倍增其哀--浅谈《红楼梦》中乐景写哀的艺术手法 [J], 刘玉力
2.试论作为艺术手法的"陌生化"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 [J], 霍明杰
3.论废名诗歌的陌生化艺术手法 [J], 祝学剑
4.借鉴陌生化艺术手法,增添政治课教学活力 [J], 李伟雄
5.论《爸爸爸》陌生化的艺术手法 [J], 胡燕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陌生化视角下的新闻稿叙事方法研究
作者:乔丹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4期
摘要:所谓“陌生化”,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

它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打破形式逻辑却又合乎情感逻辑,使读者不但不觉得别扭,反而感到新颖别致,于不经意中把人引入一个奇美的艺术之境通俗地说,“陌生化”即推陳出新、化腐朽为神奇。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新闻写作的难度也发生了改变,新闻工作当中对于叙事视角的要求越发严格。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表达新闻事件,从而使新闻事件更加引人注目,陌生化的创作手法不仅在各大文学作品中显现,同时也在新闻特稿中被新闻工作者频频使用。

关键词:陌生化;新闻稿;写作手法
一、陌生化写作手法的相关涵义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

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

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心理学纲要》指出,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而那些“完全确实的情境(无新奇、无惊奇、无挑战)是极少引起兴趣或维持兴趣的”。

所以新奇的东西才能唤起人们的兴趣,才能在新的视角、新的层面上发掘出自我本质力量的新的层次并进而保持它,而“陌生化”正是化熟悉为新奇的利器。

二、“陌生化”理论的发展概况
要说“陌生化”理论,我们得先知道俄国形式主义,因为“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

形式主义盛行于20世纪初的俄国,最早出现在对文学作品的探讨中。

1914年,什克洛夫斯基发表《词的复活》一文,通常认为这标志着形式主义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当时俄国的主流文学理论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导致主流文学分析多立足于作品的历史性、社会性和政治性,像形式主义这样关注作品文学性的理论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

前期的形式主义主要运用在文学作品的分析上,后期逐渐发展到对所有艺术作品的分析中。

三、新闻稿中陌生化手法的巧妙运用
(一)使用不平常的词语或运用修辞。

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

在指称上,要使那些现实生活中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化为一种具有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的语言感觉;在语言结构上,要使那些日常语言中为人们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化为一种具有新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陌生化乃是各种艺术的一个基本法则,作为一门语言艺术,修辞也对此有特别的重视。

它在语言运用中,变习见为新异,化腐朽为神奇,传递鲜活的感受,制造令人震惊的效果,是修辞艺术中的普遍现象与基本规律。

这种类型在新闻稿中并不常见,但却常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比如: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鲁鲁的声音,那种清脆的能让我联想到少女头上鲜艳的蝴蝶结的声音。

”----《在细雨中呼喊》
“呕吐物散发出来的气味使沙子眼花缭乱,于是他决定撤退了。

”----《难逃劫数》
与新闻写作语言相比,以上小说文本中的三段文字,它们更具有想象力,大胆的使用了拟人、通感的表现手法,在视觉、听觉、味觉之间巧妙地转换。

(二)使用不同的叙事视角。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新媒体不断涌现的当下,尤其是报纸媒体迫切需要在写法上创新,寻找别出心裁的视角,推陈出新。

新闻叙事的视角一方面有助于增强作者的权威性,令读者信服,这也是媒体公信力的要求所在;另一方面,这一叙事模式长期下来使新闻报道日渐单调,同质化现象严重。

新闻稿中,由外视角转向内视角,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上便由局外人转向局内人,叙事者本身参与或目击了事件,这样就必然增添了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真实感。

(三)使用故事性的语言视野。

新闻特稿采取的讲故事的形式写新闻正是一种“陌生化”的叙事策略。

众所周知,新闻的职责是传播信息,充当的是一种“告知”功能。

所以,新闻中最常见的叙事就是客观陈述新闻事实,事件、理论、数据、权威说法,这些客观之物构成了新闻一个正式、客观、严肃的形象。

这是必要的,但久而久之读者会感觉乏味。

因此,为了吸引受众眼光,新闻写作不如讲讲故事。

要想更好地影响受众,就必须改变叙事策略,用一种新奇的叙事来唤醒读者的感觉和好奇心。

而吸引人最好的方法是讲故事。

一个新奇、反常的故事会给人以反思,带领读者重新思考我们身边的现实。

(四)将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区别开来。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学语言大大区别于日常语言。

文学语言是新且鲜的,所以也更困难,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思考才能读懂。

比如陈柏龄举的“春天来了,江南岸边的草又绿了”。

这是日常的表达方式,表达的对象是“春天来了,青草绿”。

但是“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里表达的对象依然是“春天来了,青草绿了”,但是这里却成为了文学,由此可见,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不在于表达的内容,而在于表达的方式。

但文学语言不会永远是文学语言,日常语言也不见得不能成为文学语言。

四、陌生化写作手法在新闻稿中运用的现存状况
相对于传统新闻而言,新闻稿无论是在语言、叙事、篇幅段落、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其实就是“陌生化”理论,新闻稿自身也在发展、创新,有意无意中在“陌生化”自己。

新闻稿的陌生化,在语言上使新闻形象生动,在叙事技巧上让新闻文本呈现一种形式美,在表现形式上让新闻更形象可感,追根究底是在提升新闻阅读品质,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同时,语言的陌生化也给阅读带来了一种新的感官刺激和审美革命。

参考文献:
[1]谭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4)
[2]新闻美学[J]. 季水河,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新闻叙事学[J]. 何纯.长沙.岳麓书社.2006
[4]当代新闻写作学[]. 周胜林、尹德刚、梅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1)
[5]新闻学概论新编[J]. 蔡铭泽.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02)
[6]新闻学核心[M]. 李希光.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09)
作者简介:乔丹,1995年1月,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