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哲学生活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9届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知识体系——定内容
把脉高考——定方向
考查 内容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近五 年的高频考点,全国卷曾对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有
过关注
多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贴近生活的实 例或自然科学成就、诗词古语等为背景考查对运动 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理解
材料
设置
题型 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以选择题居多,以体现类设问 设计 为主
解析:恩格斯的观点说明了物质与物质形态的关系, 物质 是从千千万万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而来的, 具体 物质形态都是物质的表现, 从而揭示了物质的外延;列宁 的观点指出了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与可知性, 从内涵上揭 示了物质的特点, A 项符合题意;B、 C 两项割裂了物质 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材料未涉及 运动, D 项不当选。
答案:A
3.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 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就可以防灾减灾 A.①② C.②③ )
②地质气候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B.③④ D.①④
③人在极端天气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的,其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只要人们尊重自然规律,就可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①错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极端天气,③错 误;俄罗斯当地的狂风暴雨天气导致的灾害,体现了自然界 的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②④正确,故选 D 项。
1
学案一 世界的物质性
2
3
学案二
运动与规律
课时达标检测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探究世界的本质》精品PPT课件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探究世界的本质》精品PPT课件

(5)误区:规律有好坏之分。 提醒: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6)误区: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办事情就能成功。 提醒:办事情能否成功,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尊重规律只是必要条 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7)误区: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是对规律的必要尊重。 提醒:对规律的尊重要建立在活动中对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是指做到 按规律办事。放弃主观能动性就不能按规律办事甚至违背规律,也谈不 上对规律的尊重。 (8)误区: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不可分割。 提醒:客观规律是事物固有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存在。但人要发 挥主观能动性,则必须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脱离客观规律。
须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 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 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三、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认识 和把握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利用 规律,改造 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易错点拨 (1)规律不等于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 废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被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 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2)规律具有客观性,任何“改造”“消灭”“创造”规律等说法都是 错误的。 (3)规律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事物自身属性的变化,事物运动的规 律也是变化的。
(2)静止及其特点: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 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 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因此,静止是⑨ 有条件的 、暂时的和相对的。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方法论:坚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同时 也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大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大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政 治
人 教 版
区别
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 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意识现象
返回导航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哲学的运动概念
(1)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第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 根本属性 承担者 。 __________和存在方式。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_
人 教 版
实践和 认识 考向6 真理、 认识过程
2017·课标全国卷Ⅱ·21 2017·课标全国卷Ⅲ·23 2016·课标全国卷Ⅰ·23 2014·课标全国卷Ⅰ·22
政 治
返回导航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命题点
考向扫描
真题举例
命题方向
人 教 版
智慧备考:本命题点是高考考查重点。备战2019年高考考生要注 意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最新科学实验活动,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分类、实践 实践和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等知识。 认识 (2)依托科学新发现、科学理论的与时俱进等。考查真理的客观 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考查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3)依托国家经济、社会等政策的调整,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 性和上升性。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 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 客观性和普遍性;尊 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 观能动性
术语必背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 1.一个特征:客 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观实在性 2.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求 2.两对关系:运 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动与物质、运 3.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动与静止的关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 系 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四个概念:物 4.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 质、运动、静 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客观规律又是可 止、规律 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我们要遵循客观 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共计103张PPT)

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共计103张PPT)

核心考点一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 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核心考点一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命 题 探 究
动态发布 2011· 江苏高考,24 2010· 海南高考,18 2009· 海南高考,20 命题特点 结合古诗词或者具体材料围绕物质 的概念和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进行测 试,难度中等。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 题,也有主观题测试。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展示]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 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 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 遍性。
主干构建 错题诊断 热点聚焦 练出高分
核心考点一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核 心 突 破
1.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
核心考点一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1)“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 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 在地存在着。“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 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 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2)“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 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 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 神、意识现象。比如,他人的思想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客 观存在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承认他人的思想是“客观 存在”的,就是承认了他人的思想是“物质”的。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课件:2.4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课件:2.4探究世界的本质

2.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 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 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 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②本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 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和生 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 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图示:
结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 的物质性。 特别提醒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 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 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知识拓展
全面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 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无生
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有条件的, ②错误; 规律的表现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③错误; 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选 B。
高考实训 命题点 1 自然界的客观性 1.[2012· 浙江高考]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 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 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 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新)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新)

在一次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往往由原发性的主灾诱 发其他灾害。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 以间接或直接诱发自然灾害,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 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谈谈人类怎样才能处理好与自然的 关系。 ①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改造自然界,必须遵循自 然物的属性和规律,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②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 看问题,不能人为地破坏自然界中的联系。 ③必须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 办事,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要 重视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三十三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最新考纲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
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 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 普遍性。
学科网
世界的 物质性
1.哲学的物质概念 2.世界的物质性 3.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4.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典例1】 答案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 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 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 观实际相符合,这一考点往往联系哲学的其他 考点,如“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事”“事 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矛盾是普遍的,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价 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必修4)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 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 区别又有联系
哲学上的物质 区 别 联 系 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 ——客观实在性 物质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表现
①物质是从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 结出来的。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 殊性的关系,而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 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 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 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 ②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 人 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 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 质性。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绝对)运动 运动是指宇宙 含 区 别 性 质 义 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运动是绝对 的、永恒的和 无条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联系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 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 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 (相对)静止 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 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 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 运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 从物质本质上讲的,它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 而言的;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是从物质存在 的状态上讲的。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4-2-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共20张PPT)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4-2-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共20张PPT)
什么叫静止?
张三的一生
运动,一刻不停 的运动变化过程。 静止,相对静止, 几十年内他是张三, 不是李四,也不是 泥土、空气。 死亡,腐烂、分解、 化入空气泥土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含义不同
记一记 背一背
(1)区别: 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 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 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统一。 两种错误观点
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相对主义、诡辩论
讲解点5
规律的概念 规律就是事物 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注意: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 的、现象的、偶然 的、多变的联系。
规律的概念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规律是什 在相应的序号打“ √”号。 么呢?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阶级斗争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 国家衰败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2、水往低处流 3、苹果落地 4、万有引力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讲解点2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 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世界的 真正统一性就 在于它的物质 性。
讲解点3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必记必背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 的。
复习提问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以及发展过程和基 本观点?
主观试题分析
• 2015年安徽省立足全省居民文化消费需求,采取 多项改革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产业 结构的优化。对经营性文化单位有计划、有步骤 地推动转企改制,转变经营模式,提高服务水平 。安排建设专项资金,为专职文化单位和新办文 化企业实施补贴,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文化产 业。开展文化创新实践活动,培养文化体制改革 创新人才。积极推动文化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加 强出口平台和海外营销渠道的建设。 •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总结安徽 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突破 命题探究 跟踪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观念
知识梳理 深度思考 命题探究 思维建模
(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中的物 内容 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科学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 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本质,即客 观实在性。
考点突破 命题探究
跟踪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观念
知识梳理 深度思考 命题探究 思维建模
命题点
世界的物质性
答案
解析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 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的。 下列要素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 的有 ( A ) 内容 ①地理环境 ②人口因素 资料的生产方式 ④人类思维 A.①②③ C.①③④
考点突破 命题探究
跟踪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观念
知识梳理 深度思考 命题探究 思维建模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规律 形成和发展的,都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_____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是统一的_________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内容 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 (1)人类社会是_________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 生产方式。这三 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________ 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者都是客观的_____ 物质性 。 人类社会的_______
考点突破 命题探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哲学生活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哲学生活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考向3:物质运动的规律
真题引路
(2014· 山东卷,4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 、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 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 系的。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与唯心主义划 清了界线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 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 清了界线
考点精讲
2.进行一种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存在 状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具体的物质形态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有生有灭
考点精讲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 固有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 理解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 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 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强调 侧重强调 物质离不 开运动 误区 离开运动谈物 质会导致形而 上学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 者叫载体。脱离物质载体的运 动是不存在的
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 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 联系 就看不到世界的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 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对点训练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D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 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 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 缩小它的面积,这说明事物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 、 B 两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 旨; C 项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 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全国通用版)课件:第45讲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全国通用版)课件:第45讲探究世界的本质

命题趋势
本讲试题立足于世界的本质 这一主线,选择题往往以名 人名言、诗词典故、漫画等 为载体,考查对物质、运 动、静止、规律的理解;启 示类、措施类非选择题以考 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为 主。 在备考过程中应结合生态文 明建设分析说明自然界的客 观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依 据;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和政 治体制改革说明人类社会的
•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 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 提示:世界的物质性图示
• [例2] (全国卷Ⅱ)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 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 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 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 B 的能量源 ——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 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 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 可能。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 )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 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 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 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
• 解析 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 和本质——物质,①符合题意;材料说明无生 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 的,④符合题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 转变是有条件的,②错误;③中“具有同样 的表现形式”的说法错误。故选B项。
• 1.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坚持“物质是 永恒的”,另一位同学坚持“一切事物都是 A 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 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 •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 解析 “物质”与“事物”,指的是物质与具 体的物质形态,它们都是客观的,③不选;

2019年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件:14-33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9年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件:14-33 探究世界的本质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区 别 存在 不生不灭、永恒存 状态 在 特性
具体的物质形态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 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 自身的个别属性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 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 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 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 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 方法 论 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 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 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原 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
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
运动是物质 的运动,物质 是运动的承
任何运动都有自 己的承担者或者 叫载体。脱离物 质载体的运动是 不存在的
侧重强 调运动 离不开
离开物质谈 运动会导致 唯心主义
担者
物质
运动
静止
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 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 基本不变
含 宇宙间一切事物、 区 义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别 特 无条件的、永恒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点 和绝对的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联系 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 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 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 法 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 论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课件:2.4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课件:2.4探究世界的本质

3.全面理解相对静止 (1)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 顺利进行;新事物产生后,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巩固阶段,否则就不 能向更高阶段发展。 (2)由于相对静止的存在,才能使各种事物区别开来,承认事物 的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3)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特殊的运动, 并非绝对不动。 (4)相对静止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5)相对静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矛盾主次方面的 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即时校对] ①人的意识 ②客观实在 ③物质的 ④客观物质性 ⑤社会 ⑥固有的根本属性 ⑦承担者 ⑧无条件 11暂时 ○ 12人的意志 ○ 13创造 ⑨永恒 ⑩有条件 ○ 14固有的规律 ○ 15客观规律 ○ 16利用 ○
盲点排查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 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 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2.人们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人们的思想也是物质的。 ( ×) “客观存在”不等于“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唯一特性。客观存在的东西未必是物质现象。 3.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 ) 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出来的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物质 与物质具体形态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一般 与个别的关系。
4.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 心主义观点。( × )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5.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 球围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规律。( × ) 上述现象不是规律,而是规律的表现形式。 6.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向2:哲学的运动概念
真题引路
(2017· 江苏卷,26)风筝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 期逐渐转向娱乐。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使风筝成为 了一门艺术。现在,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 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③事物变化 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风筝作为一门艺术体现“普遍性”, 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 等流派体现 “ 特殊性 ” ,故①入选;风筝从 用于军事、娱乐到成为一门艺术并流传至 今,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统一,④入选;②的“规律”与③的“发展道 路曲折”均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B。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对接高考
考向1 考向2 考向3
失分误区
时效热点
对接高考
考向1:世界的物质性
真题引路
(2014· 课标Ⅱ卷,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 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 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 —— 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 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 进一步证明( B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 是无条件的、必然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 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 同的基础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选项符 合题意;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 应是有条件的,表述错误;③ “ 具有同样 的表现形式 ” 表述错误。④符合题意。故 选B。
考点精讲
1.理解一个概念:物质概念
1.什么是物质?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不以 人意志为转移;同时也说明物质具 有独立性。
考向3东卷,4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 、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 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 系的。
真题引路
审题解题:
真题引路
答案 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
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 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 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答题模版
模板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点训练
(2015· 江苏卷,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 明( A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③离开
解析 “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 是指 世间万物不住地变化,没有固定的形 态,强调物质是运动的,故①正确。 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 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思想与观念,故 ②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 学的观点,排除③。此题没有涉及矛 盾的对立统一,排除④。
考点精讲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 固有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 理解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 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 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强调 侧重强调 物质离不 开运动 误区 离开运动谈物 质会导致形而 上学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 者叫载体。脱离物质载体的运 动是不存在的
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 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 联系 就看不到世界的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 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对点训练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D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 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 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 缩小它的面积,这说明事物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 、 B 两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 旨; C 项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 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
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使人们不断深化对人与自 然关系的认识,这一问题也随之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答题模版
常见设问方式:
侧重强调 运动离不 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 动会导致唯心 主义
考点精讲
2.全面理解相对静止
(1)由于相对静止的存在,才能使各种事物区别开来,承认事物的相对静 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并非绝对不动。 (3)相对静止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4)相对静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 发生易位。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与唯心主义划 清了界线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 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 清了界线
考点精讲
2.进行一种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存在 状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具体的物质形态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有生有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