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13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附答案(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附答案(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和答案第一章哲学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A、宿命论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5.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7.哲学上的二元论()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自然唯物主义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A、否认世界可知性B、机械性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人的主观意识B、人的主观感觉C、人的心D、宇宙精神E、绝对观念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律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逻辑推理的方法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对立统一规律B、实事求是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为人民服务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9.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A、黑格尔B、尼采、叔本华C、萨特D、费尔巴哈10.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周恩来二、多项选择题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E、非理性主义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A、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E、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4.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影响有()A、证实、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未发生任何变化5.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A、唯意志主义B、实证主义C、马赫主义D、存在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6.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B、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C、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E、一般与个别的关系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A、揭露其错误的本质B、揭示其产生的根源C、全盘抛弃D、批判的吸取其合理的因素E、与其融为一体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它()A、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B、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E、是高居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第三章辩正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答: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人的主观性,即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

5、什么是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精神或思想是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它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精神或思想是世界的本原。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或者是思想的。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指的是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既不同于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用纯粹的自然科学来代替哲学上讲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且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2、请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丝瓜俯视着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

”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结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微微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哲理一致的是(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近些年来,每当遇到流行性疾病发生,医学专家都会表示可防、可控、可治,不必惊慌。

这是因为( )。

A.追求真理是认识活动的归宿B.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C.人类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造福自身D.人类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3.“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之所以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获得成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这一伟大构想( )。

①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②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原则的③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④体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反对的趋势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4.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

这一方面表明了唯心主义哲学在一定历中时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唯心主义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即( )A.把物质看作是感觉或概念的本原B.夸大了运动变化,否定了相对静止C.夸大了感性认识,否定了理性认识D.把感觉或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并且派生物质的本原5.皑皑白雪在中国东北地区,是众多滑雪基地得以开办的自然条件。

而在南方地区,连续的降雪低温却造成了损失巨大的灾害。

这表明,同一现象在不同条件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这后发我们注意( )。

A.联系的普遍性和统一性B.联系的客观性和主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D.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6、生产力范畴所反映的关系是( )。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7.在很多竞技体育项目中,运动员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是取得胜利的基础,只要顽强地拼搏,即使失败,也会赢得人们的尊敬。

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选择题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选择题13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指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既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D.实事求是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4.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就是具体的物质形态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相同,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前者辩证法,后者是形而上学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辩证法B. 源泉和动力C.形式和状态D.道路和趋势7.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旦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A.说明一种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扩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D.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8.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9.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A.折中主义B.辩证法C.诡辩论D.形而上学10.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A.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D.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11.“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13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13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13(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的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措施不包括( )。

(分数:2.00)A.壮大海洋经济B.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C.维护海洋权益D.建设主体功能区√解析:解析:“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拓展蓝色经济,要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具体措施包括壮大海洋经济、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维护海洋权益。

故本题答案选D。

2.《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我国国土面临的严峻挑战有( )。

①资源约束不断加剧②生态环境压力加大③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亟需优化④国土开发质量有待提升(分数:2.00)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解析:《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我国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面临的严峻挑战有:资源约束不断加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亟需优化;国土开发质量有待提升。

故本题答案选D。

3.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 ),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分数:2.00)A.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B.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C.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D.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解析:解析: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故本题答案选B。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措施不包括( )。

《马原》试卷

《马原》试卷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就是()A、理论联系实际B、研读经典著作C、熟记基本原理D、深入实际调查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问题C、关于人的现实本质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发展的实质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矛盾的性质B、既克服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C、根本矛盾规定着事物的性质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B、律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普遍联系规律6、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

矛盾的斗争性原理7. 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A 实践B正确的理论C客观事物D对人是否有用8.中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说明规律的根本特点是A、客观性B、历史性C、辩证性D、能动性9.上层建筑是指( )A 社会的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社会生产关系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C、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D、一切思想关系的总和11、西方有个故事:一位将军因为缺了个钉马掌的钉子,后来因此掉了马掌,掉了马掌的战马在战场上跌倒了,这种情况下将军被敌方杀死,而这个将军的去世又影响了整个战局,最后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灭亡。

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2、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客观世界B、感觉C、实践D、思维15、“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抽象到具体B 分析与综合C归纳与演绎 D 实践到认识16、“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50 分。

)1.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 科学的世界观D. 无产阶级世界观满分:1 分2. 事物发展的源泉是()A. 事物的相对性B. 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 事物的变化D. 人的自觉能动性满分:1 分3. 根据社会意识的层次和特点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 进步意识和落后意识满分:1 分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A.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C.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D.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满分:1 分5. 从本质上看,国家是()A. 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B.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C. 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D. 调和社会矛盾的机关满分:1 分6.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生产方式B. 人口因素C. 地理环境D. 社会风气满分:1 分7.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满分:1 分8. 人们为了获得知识()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D. 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满分:1 分9.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人和世界的问题C. 人和自然的问题D.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满分:1 分10.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 人和世界的问题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满分:1 分1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D.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满分:1 分12. 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A. 质量互变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满分:1 分13. 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满分:1 分14.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根本动力B. 直接动力C. 最终动力D. 唯一动力满分:1 分1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满分:1 分16. 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满分:1 分17. 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的矛盾C. 资源贫乏和人口增长的矛盾D. 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的矛盾满分:1 分18. “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3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3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3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恩格斯指出:“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这说明( )(分数:2.00)A.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C.运动仅仅是物体位置的变化D.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关系”。

运动作为哲学范畴,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

因此哲学上讲的运动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运动和变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运动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

变化则主要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事物所发生的改变,包括事物性质、数量、结构、形态上的改变。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都既包括事物量的变化,也包括质的变化;既可以是上升、前进的运动,又可以是下降、倒退的运动,还可以是平向的运动。

而这都有最大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在阐述物质的根本属性时,往往使用运动这一概念;而在表达事物的具体运动过程、状态时,常常使用变化这一概念。

运动也并非物体位置的变化这一种形式,把机械运动看成是物质运动的唯一形式,是机械论的错误观点。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内容和基础,并非运动的形式,因此选项B和选项C都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是选项AD。

3.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商品交换论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的思想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人们的精神创造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D. 文化传承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D.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必要劳动B. 剩余劳动C. 资本家的投资D. 政府的税收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D. 全面发展经济9.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以公有制为主体B.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C.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D.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差别消失C. 按需分配D.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12.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13. 描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4. 解释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任务是:A. 批判反动的哲学体系B. 提供党和人民的思想武器C. 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本质D. 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A. 革命性B. 实践性C. 科学性D. 主观性答案:B3.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什么为核心?A. 实践B. 理论C. 无产阶级D. 党的建设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重要阶段?A. 三个阶段B. 四个阶段C. 五个阶段D. 六个阶段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观点是:A. 实践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实践C. 实践和意识相互作用D. 实践与意识无关答案:A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它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指导作用?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它指出,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与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引发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一矛盾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它与传统历史观的区别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是驱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在规律。

与传统历史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强调实践在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论述。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决定意识",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感知和理解客观世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变和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另外,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革命实践也是实践观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 (13)

.全国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D.系统的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A.精读马列原著B.深入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4.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全局和局部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A.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B.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C.正确反映客观规律D.彻底克服保守思想7.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

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

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根本质变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9.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A.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的关系B.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的关系C.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10.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A.出污泥而不染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D.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1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看()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12.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它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B.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它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D.它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13.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哪些事物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归根到底取决于()A.事物的客观属性B.事物的内在本质C.人们的兴趣和爱好D.人们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水平14.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B.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D.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15.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16.牛顿力学是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范围的真理,如果把它用于微观高速运动范围,就会变成谬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练习测试题1.名词解释(1)哲学(2)世界观(3)唯物主义(4)辩证法(5)马克思主义哲学(6)方法论(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2.不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③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④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④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

①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④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4)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④唯物辩证法(5)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①朴素辩证法②唯心主义辩证法③唯物辩证法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

①历史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主观唯心主义④先验唯心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①科学之科学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具体科学的综合④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⑤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8)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

①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④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⑤真理多元化的表现(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①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②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④理论联系实际⑤急用先学,立竿见影(10)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

①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②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④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⑤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11)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a.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b. 个人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c. 社会发展是不可逆转的d. 私有制是社会进步的动力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的经济观点是:a. 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b.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充满竞争和危机的c.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本来源d. 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是社会主义的基础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发展的看法是:a. 历史是无目的的,客观的过程b. 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c. 革命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关键力量d. 历史发展存在阶级斗争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意识的看法是:a. 意识来自于人们的社会实践b. 意识对人们社会存在的反映有限制c. 知识是经验和理性的结合体d. 意识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结果5.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观点是:a.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制度b. 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低级的资本主义阶段c.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d. 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是共产主义举例说明:1. 关于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活动,通过劳动,人类能够改变自然和满足自身物质需求。

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物质财富,也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智慧和能力。

例如,一个农民通过劳动种植庄稼,不仅可以获得粮食,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农业技能。

因此,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2. 关于私有制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导致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根源,社会进步的动力在于消除私有制。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富人拥有大量生产资料和财富,而穷人则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资源分配。

只有通过彻底消除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3. 关于历史发展存在阶级斗争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导致社会动荡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第【1】题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正确答案:C第【2】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第【3】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D第【4】题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正确答案:A第【5】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6】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第【7】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的体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D第【8】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和灵魂正确答案:B第【9】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正确答案:B第【10】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正确答案B第【11】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3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3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3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恩格斯指出:“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这说明( )(分数:2.00)A.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C.运动仅仅是物体位置的变化D.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关系”。

运动作为哲学范畴,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

因此哲学上讲的运动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运动和变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运动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

变化则主要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事物所发生的改变,包括事物性质、数量、结构、形态上的改变。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都既包括事物量的变化,也包括质的变化;既可以是上升、前进的运动,又可以是下降、倒退的运动,还可以是平向的运动。

而这都有最大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在阐述物质的根本属性时,往往使用运动这一概念;而在表达事物的具体运动过程、状态时,常常使用变化这一概念。

运动也并非物体位置的变化这一种形式,把机械运动看成是物质运动的唯一形式,是机械论的错误观点。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内容和基础,并非运动的形式,因此选项B和选项C都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是选项AD。

3.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每小题2分,合计100分)第一大题: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 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B.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C.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3、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A. 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 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 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 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5、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

A. 可变性B. 无限性C. 不可逆性D. 连续性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7、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地空洞的观念、抽象。

”这段话是说:()。

A. 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概念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8、客观实在性是()。

A. 运动的唯一特性B. 物质的唯一特性C. 存在的唯一特性D. 意识的唯一特性9、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C. 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 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10、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因为()。

A.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B. 原因必然引起结果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1、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何唯物主义辩证法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C、古代原子论近代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D、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7、哲学史上,第一位全面系统阐述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是()A、赫拉克利特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8、古希腊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代表是()A、巴门尼德B、赫拉克利特C、毕达哥拉斯D、芝诺9、古希腊唯物主义最高成就者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特征是()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C、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细胞学说B、牛顿力学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星云假说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哲学史上著名的不可知论者是()A、狄德罗B、笛卡尔C、休谟D、贝克莱E、康德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汇D、认识论和辩证法E、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4、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学发展状况C、阶级斗争情况D、哲学自身的发展情况E、宗教信仰的变化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费尔巴哈唯物主义B、黑格尔的辩证法C、培根的经验论D、康德的认识论E、狄德罗的认识论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E、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C、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的问题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8、下列判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天命主宰人的一切C、人为自然界立法D、存在就是被感知E、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9、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10、一切唯心主义都()A、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B、是不可知论C、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坚持精神到物质这个认识的基本路线E、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11、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可知的B、世界是不可知的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B、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课题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新的概括材料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总结E、新技术方法可以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的作用(三)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带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带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哲学就是的世界观..A、理论化、系统化B、规范化C、理想化D、社会化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精神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3、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宗教唯心主义4、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缺陷表述错误的是 ..A、辩证性B、机械性C、形而上学性D、不彻底性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存在即合理..A、宗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B、王守仁的“心外无物”C、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D、唯我论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D、具体科学与哲学各有侧重、互不相干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的辩证法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星云假说8、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资本论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最显着的本质特征是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辩证性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多样性D、系统性11、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运动B、静止C、发展D、矛盾1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A、是否承认矛盾B、是否承认运动C、是否承认发展D、是否承认物质13、最复杂、最高级的运动形式是 ..A、社会运动B、生物运动C、化学运动D、机械运动14、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实践B、生物进化C、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1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其正确含义是 ..A、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B、意识是大脑的机能C、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世界的统一性原理认为;世界统一于 ..A、意识B、物质C、精神D、运动1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说明;事物是的..A、变化发展B、普遍联系C、运动变化D、充满矛盾1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一典故说明;事物是的..A、客观实在B、变化发展C、充满矛盾D、相对静止19、人们常说;做事要注意把握分寸;这里的分寸就是 ..A、质B、度C、量D、变化度: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20、质变的特点是 ..A、微小的变化B、飞跃C、不显着的变化D、渐进21、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质变和量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2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语告诉我们要重视 ..A、质变B、量变C、限度D、分寸23、关于辩证的否定的错误说法是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辩证的否定就是抛弃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扬弃”2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共性和个性D、主观性和客观性25、关于矛盾的同一性;正确的观点是 ..A、矛盾双方相互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相互分离26、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联系B、矛盾C、运动D、实践27、事物变化的根据是 ..A、外因B、内因C、规律D、运动事物变化的条件是:外因2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现了矛盾的 ..A、普遍性B、特殊性C、同一性D、斗争性2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A、主要矛盾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次要矛盾D、矛盾的次要方面30、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新陈代谢规律3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B、具体性C、间接性D、生动性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32、下列不属于感性认识形式的是 ..A、感觉B、知觉C、判断D、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33、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是 ..A、二者相互依赖B、二者相互渗透C、二者相互排斥D、二者辩证统一34、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A、科学实验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生产实践D、社会实践35、不属于实践的基本特点的是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客观规律性D、社会历史性36、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性表现为 ..A、二者相比较而存在B、二者相斗争而发展C、二者有本质的区别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7、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劳动者38、最典型的政治结构就是 ..A、阶级B、政权C、国家D、政党政治结构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章等制度性要素39、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政治标准B、文化标准C、经济标准D、历史标准40、下列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A、自然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思想D、生产方式4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英雄与群众的关系问题42、关于杰出人物的作用;错误的说法是 ..A、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策划者B、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C、历史发展基本趋势的决定者D、能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43、人的本质属性是 ..A、生物属性B、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D、自私属性4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对人的本质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政治关系B、法律关系C、生产关系D、伦理关系45、关于人的价值;错误的说法是 ..A、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B、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人对社会的贡献C、人的社会价值是人对社会的索取D、个人价值是社会对个人自我需要的满足46、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有其因必有其果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47、“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蕴含的哲理是 ..A、量的积累必定会引起事物的质变B、人的价值是在奉献社会中实现的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48、面对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有人说:“就算今晚一片浮云遮住了星光;谁能说明天早晨不会是满天朝霞呢”这启示我们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9、“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0、“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含义是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与特殊性之中51、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质和量相互统一的原理52、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无 ..A、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B、由实践到相对真理和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C、由否定到肯定和由肯定到否定之否定D、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认识的一个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53、“刻舟求剑”这句成语说明的哲理是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应该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D、应该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4、生产力反映的是 ..A、个人和社会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自然界中物与物的关系D、人和自然的关系55、下列与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思想相符合的是 ..A、顺天意者;必得赏B、物是观念的集合C、存在即是被感知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56、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辩证法观点5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B、事物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变化是否显着D、事物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58、“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典故反映的道理是 ..A、没有现象就没有本质B、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C、真象反映事物本质;假象不反映事物本质D、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59、“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60、“居安思危”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次要之分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二、判断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认为正确的在括号里写A;认为错误的在括号里写B1、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阵营.. B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B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4、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做世界万物的本原.. B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适应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B 无产阶级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和唯心论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7、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和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 A8、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能够被人感觉到的客观实在.. B9、世界上有些物质是运动的;有些物质是不运动的.. B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1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不同.. A1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等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条件.. A13、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A14、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A15、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16、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是无限的;它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A17、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A18、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表现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A19、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20、规律的属性包括必然性、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21、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B22、矛盾的斗争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B23、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首要原因.. B 内因24、内因和外因的地位是固定不变的.. B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5、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常说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B 普遍性26、矛盾的普遍性属于事物的个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共性;个性只能存在于共性之中.. B27、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B 对立统一28、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B 二29、真理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和主观性..30、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B 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31、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 B 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3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A3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3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A3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3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A3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A3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40、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模块13 唯物论................................................................................................................................ 模块14 辩证法................................................................................................................................ 模块15 真理观................................................................................................................................ 模块16 历史观................................................................................................................................ 模块17 资本主义批判.................................................................................................................... 模块18 共产主义理想....................................................................................................................模块13 唯物论绪论【知识要点一】马克思主义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D.一元论与二元论2.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关于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B.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科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具有()A.社会性B.民族性C.实践性D.时代性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运动变化性C.可知性D.广延性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A.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D.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7.在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上,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客观规律B.人可以改变客观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D.人可以消灭客观规律8.庄子提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他只强调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

这是一种()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11.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是()A.掌握火候,适可而止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事物之间必然联系的是()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B.人口的增长速度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社会意识的变革是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D.地理环境决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和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路线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路线C.可知论的认识路线和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D.能动革命反映论的认识路线和直观被动反映论的认识路线1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15.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正确的说法是()A.多数人的意见是检验真理的标准B.统治者的意志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以往的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7.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D.科学技术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体质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来实现C.对人的生存条件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19.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这两大类型是()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B.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C.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20.从本质上说,国家是()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B.保卫社会秩序安定的机关C.保卫领土主权完整的机关D.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机关21.按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D.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22.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机械决定论观点C.辩证决定论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走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24.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

这说明改革()A.具有社会性B.具有普遍性C.具有现实性D.具有历史性2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A.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C.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26.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A.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B.继承前人创造的优秀成果C.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D.引进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2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交往属于()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C.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D.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社会经济体制的状况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社会道德的水平29.“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A.违背人性善的观点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C.违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D.违背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的观点30.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C.个人知识的多少和才能的高低D.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A.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新成就D.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E.现代西方哲学32.下列各项体现社会的物质性的有()A.物质生产是社会产生的前提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物质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D.一切社会关系都是物质关系E.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3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A.循环论B.激变论C.朴素唯物论D.庸俗进化论E.庸俗唯物论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原始森林的破坏与生物物种的减少B.工业污水的排放与水质严重污染C.彗星的出现与海啸的发生D.过度放牧与草原荒漠化E.毁林开荒与严重水土流失3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对象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6.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是因为()A.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生产方式是社会关系的总和C.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E.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3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政治上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D.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E.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3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国体和政体关系的有()A.国体和政体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B.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D.政体对国体有影响作用E.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也必定相同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表现有()A.人民群众的任何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E.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创造者40.下列各项中体现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有()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E.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41.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7分)42.简述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决定性因素。

(7分)43.简述现代科技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6分)44.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6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

每小题12分,共24分)45.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2分)46.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2分)47.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