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中国电影的“贺岁化”现象
浅议电影《孔子》中的礼学思想
浅议电影《孔子》中的礼学思想——由系列片段的文化意义谈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孔子作为中华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精神象征符号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管是在遥远的春秋时代还是在当下社会,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无人能及的。
2010年由胡玫执导的电影《孔子》在一阵国学热中将孔子的生平搬上了大荧幕,这部电影再一次将孔子推向了大众的焦点。
作为商业片性质的《孔子》显然更注重影片所带来的实际价值,这无疑削弱了历史的还原度,导致片中很多情节不符合史实的叙事。
但是这种种瑕疵的背后却依旧遮挡不了孔子的人格光芒。
影片在叙事时将重头戏落于孔子在实现他的礼乐仁和的政治理想时所展现的文武兼备的技艺上,但真正抓住笔者眼球的则是电影的系列片段中所体现的孔子的礼学思想。
虽然“礼”的思想不作为主轴线来讲述,但却渗透在整部影片中,于细微处堪见孔子之“礼”。
本文主要选取影片中集中体现孔子礼学思想的系列片段进行阐释,通过对电影片段背后文化意义的抓取来达到对孔子之“礼”的现代解读。
一、“礼”的概述及孔子之“礼”(一)“礼”“礼”最初起源于尊敬和祭祀祖先,是血缘社会中敬畏天地鬼神的产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礼的概念也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礼除了保有最原初的意义之外,还有着其他的涵义。
比如:礼被引申为是对各种社会礼义的总称,徐灏的《说文解字笺》中说“礼之名,起于事神,引申为凡礼仪之称”;当政者制定的一整套国家政治制度以及有关部门推行的一些教化措施也被称为礼,《国语》记载:“教之礼,使之上下之责”、“明等级,以导之礼”;西周春秋时期,礼还有礼貌谦让之意,馈赠的物品也被称为礼等。
因而,礼的内容博大精深,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种行为和国家各种活动,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人们在长期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风俗习惯就成为礼的渊源。
(二)孔子之“礼”孔子一生服膺于周公“制礼作乐”的盛大成就,以弘扬其奠定的礼治为己任,礼乐仁和的梦想也成为他的一生所求。
当《孔子》和《阿凡达》相遇在《十月围城》
当《孔子》和《阿凡达》相遇在《十月围城》《孔子》由中国大陆导演胡玫拍摄,周润发、周迅等巨星加盟,将两千多年前中华圣人的传奇生涯搬上大银幕,展示了孔子跌宕起伏的一生,呈现出一个恢弘大气的春秋乱世。
影片以孔子在鲁国执政为开端,周游列国后回归故里为结束,以孔子的个人经历为线索,将春秋时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
孔子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为了一个理想不断前进,在困境中始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在这个层面上电影具备了应有的感染力。
周润发把孔子的“儒”演绎到了极致,气定神闲,举止有度,特别是老年孔子,更是一个白发苍苍而流离失所的仁厚长者形象;对手陈建斌饰演的季孙氏专断而不失大气,是个叫人无法恨之的反面人物;任泉饰演的颜回是个热血青年,单纯执着,是“德”的典范;周迅饰演的南子则是孔子的知己,“世人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却不能理解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
”电影重点表现四大战役,夹谷会盟的凶险、武子台平叛的火攻、堕三都的浩壮、齐鲁大战的惨烈,呈现出宏大壮观的视觉盛宴。
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情怀,也突显这个于平凡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
但作为一部反映历史人物的电影,《孔子》依然犯了很多文史方面的错误,这是目前中国这一类电影创作上的通病。
《阿凡达》是一部科幻电影,由卡梅隆执导,梦幻般的背景,包含着一个简单的反战,保护环境的故事。
电影主要讲述人类为开采潘多拉星球的矿产,与当地土著人发生的战斗。
高超的3D技术呈现出逼真的飞流瀑布,漂浮云中的山峦,似含羞草的粉红植物,夜间发光的森林,似水母般在空气中游动的树种。
人类士兵杰克与纳美公主奈特丽的感情一波三折,两个星球的冲突将两人的爱情卷入其中。
爱情是灵魂支柱,超越种族,超越一切,点亮整个潘多拉星球,唤醒灵魂之树,通过所有生物的共同努力打败了人类。
“一个人死了,必然另外一个和自己相同的人就会诞生,所以我们的精神永远不灭。
《孔子》观后感3篇800字
《孔子》观后感3篇800字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知道了2500年前和我们现在的差别很大很大。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孔子》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孔子》观后感范文1《孔子》终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
我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很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
据观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气还算不错,影迷们对电影如何展现孔圣人的一生更感兴趣,也不乏慕发哥之名来观影的粉丝。
我想从散场之后大家的反应来看,《孔子》这部电影给了怀揣这两大期待的观众一个交代,但是,没人想到,过程却是如此枯燥沉闷。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着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
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
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
如此复杂的内容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
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
平心而论,电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通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和军事上的才华。
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
但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影迷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
但我相信我们中国拍电影的手法会越来越好的!《孔子》观后感范文2电影《孔子》讲述的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就知这亲的年代生活。
电影《孔子》观后感800字5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800字5篇参考!电影《孔子》观后感800字范文一昨晚,去看了这个新年里声势造得很足的电影《孔子》.尽管明白凡动辄投资上千万的大片都是要研究票房的,既要票房就得研究观众的欣赏口味,不可能完全按照或者接近历史的真实去拍,那么编剧和导演究竟会把经过人们千百年的认识并且已经基本定型的孔夫子拍成什么样呢,的确很想明白,却又担心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但听电影《孔子》的某主创人员说,观众看电影《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如此信心满满,言之凿凿,更让人充满期待.影片从51岁的孔子作为政坛新星在鲁国崛起讲起,前半部分一开始便是残忍的活人陪葬,表现了当时周天子已无力掌控天下,而鲁国国君衰微,国家政权实际上由当时掌握军权的三桓掌控,他们嚣张跋扈,为所欲为的时代背景,之后叙述了孔子一生中最值得一提的两大政绩——夹谷之会和隳三都.后半部分则主要讲述孔子如何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包括〝子见南子〞.〝陈蔡绝粮〞.〝子路问津〞等片段,最终是鲁国大夫季氏在内忧外患中幡然醒悟,孔夫子的治国才能不可小觑,于是放下身段,诚邀孔子回国,并理解了在外颠沛流离十九年的孔子提出回国后绝政治,治教育的条件.看完影片后,感到有三点不可思议之处:一是我们只明白孔子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没想到他老先生还是一个军事家.在〝夹谷之会〞和〝隳三都〞中,设计之巧妙,布局之合理,安排之周到,仅仅凭着一腔浩然正气和对道义的坚定信念,与妄自尊大.恃强凌弱的齐国针锋相对,舌战齐国君臣,生生迫使齐国退回了侵占已久的〝汶上三城〞.这当然大快人心了,谁说孔子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做成了很多军事家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二是影片后半段的〝陈蔡绝粮〞中,孔子师徒被困陈蔡间多日,七天七夜粒米未进,而孔子却依然气定神闲地抚琴,以这种方式转移饥饿的注意力当然是能够理解的,但师徒们一人一口分食最终一碗马肉汤后,弟子们不是倒卧在地以保存体力,而是居然有力气围着老夫子和他的琴声运动起来,这不合常理的举动,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三是师徒们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冰裂,当时孔子的一车书掉入冰窟,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回像罗盛教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潜入冰下打捞竹简,孔子及其众弟子趴在冰窟边缘呼喊痛哭,但既无人和颜回一道下水捞竹简,也无人下水力阻颜回的愚蠢行为,直至颜回冻死.这个极不靠谱的煽情情节,既亵渎了孔子,又亵渎了颜回.毫不夸张地说,作为好学生,颜回肯定把这些竹简的资料深深刻在脑海里了,难道为了教师的心血,就有必要牺牲性命吗?莫非正如旁边的观众调侃道是为了抢救文化遗产?而孔子坚持万物之灵的人始终是第一位的观点在《论语·乡党十》中就十分清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颜回和竹简,孰轻孰重,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所以,看完电影《孔子》后,我没有哭.环顾四周,在这场满座的电影院中,也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哭.电影《孔子》观后感800字范文二昨晚,去看了这个新年里声势造得很足的电影《孔子》.尽管知道凡动辄投资上千万的大片都是要考虑票房的,既要票房就得考虑观众的欣赏口味,不可能完全按照或者接近历史的真实去拍,那么编剧和导演究竟会把经过人们千百年的认识而且已经基本定型的孔夫子拍成什么样呢,的确很想知道,却又担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听电影《孔子》的某主创人员说,观众看电影《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如此信心满满,言之凿凿,更让人充满期待.影片从51岁的孔子作为政坛新星在鲁国崛起讲起,前半部分一开始便是残忍的活人陪葬,表现了当时周天子已无力掌控天下,而鲁国国君衰微,国家政权实际上由当时掌握军权的三桓掌控,他们嚣张跋扈,为所欲为的时代背景,接着叙述了孔子一生中最值得一提的两大政绩——夹谷之会和隳三都.后半部分则主要讲述孔子如何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包括〝子见南子〞.〝陈蔡绝粮〞.〝子路问津〞等片段,最后是鲁国大夫季氏在内忧外患中幡然醒悟,孔夫子的治国才能不可小觑,于是放下身段,诚邀孔子回国,并接受了在外颠沛流离十九年的孔子提出回国后绝政治,治教育的条件.看完影片后,感到有三点不可思议之处:一是我们只知道孔子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没想到他老先生还是一个军事家.在〝夹谷之会〞和〝隳三都〞中,设计之巧妙,布局之合理,安排之周到,仅仅凭着一腔浩然正气和对道义的坚定信念,与妄自尊大.恃强凌弱的齐国针锋相对,舌战齐国君臣,生生迫使齐国退回了侵占已久的〝汶上三城〞.这当然大快人心了,谁说孔子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做成了很多军事家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二是影片后半段的〝陈蔡绝粮〞中,孔子师徒被困陈蔡间多日,7天7夜粒米未进,而孔子却依然气定神闲地抚琴,以这种方式转移饥饿的注意力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师徒们一人一口分食最后一碗马肉汤后,弟子们不是倒卧在地以保存体力,而是居然有力气围着老夫子和他的琴声运动起来,这不合常理的举动,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三是师徒们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冰裂,当时孔子的一车书掉入冰窟,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回象罗盛教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潜入冰下打捞竹简,孔子及其众弟子趴在冰窟边缘呼喊痛哭,但既无人和颜回一道下水捞竹简,也无人下水力阻颜回的愚蠢行为,直至颜回冻死.这个极不靠谱的煽情情节,既亵渎了孔子,又亵渎了颜回.毫不夸张地说,作为好学生,颜回肯定把这些竹简的内容深深刻在脑海里了,难道为了老师的心血,就有必要牺牲性命吗?莫非正如旁边的观众调侃道是为了抢救文化遗产?而孔子坚持万物之灵的人始终是第一位的观点在《论语·乡党十》中就非常清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颜回和竹简,孰轻孰重,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所以,看完电影《孔子》后,我没有哭.环顾四周,在这场满座的电影院中,也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哭.电影《孔子》观后感800字范文三时间飞逊,转眼间已到_年.但是,我们这些后代,需要了解前代的光荣历史.主要讲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战争,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孔子就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电影只截取了他51岁到去世,前一半讲他的政治生涯,后一半讲他周游列国.孔子名丘,字.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电影中……孔子是一个有爱心的人.鲁国季相国的葬礼上,有一个叫漆雕弓小男孩被指定陪葬,他是季相国生前最喜欢的小奴.他因为不想死,就趁看守不注意时逃跑,被发觉后派了还有很多士兵进行抓捕.逃跑的的路上,他被孔子的弟子救回了夫子家里.在一次朝会上,孔子向君上请求赦免这个小男孩,并在朝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孔子向这种惨绝人寰的殉葬制度发起了犀利的攻势,最后他战胜了世俗偏见.孔子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孔子任中都宰的一年,鲁国大治,引起邻国齐国的不安,试图通过相约会盟的方式挟制.孔子深知这是一次不可告人的政治阴谋,于是求援兵五百乘.但当和孔子到达夹谷时,兵车并没跟来.当齐国准备发动军挟制时,孔子设计的第二方案是让一百牛车在后方扬起了灰尘,让敌人以为有千军万马,硬生生收了兵,还归还了之前被抢的汶上三城.这一战充分展示了孔子的足智多谋.孔子是一个有军事指挥才能的人.鲁国一直被〝〞所把持.当孔子代理国相时,立即提出堕三都(即拆毁三家所建城堡)的举措.政令下达后,公山狃带头起兵反叛,孔子率领众弟子保护国君登上武子台.武子台下,公山狃一声令下,无数弓箭射向武子台.孔子最后以十二条熊熊火龙将叛军彻底制服.但堕三都的行动因种.种阴谋阻挠半途而废,随后鲁定公和季桓氏开始迷恋齐国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并且在郊祭时没有送给孔子祭肉,这也直接导致了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齐国再次发兵攻占鲁国.年迈的想把孔子迎回鲁国.但最终只让孔子的弟子回国.在大战中率军取得大胜.垂暮之年的季孙斯幡然悔悟,希望在临死前得到孔子的原谅.他交代儿子一定要把孔子接回鲁国.最终孔子决定启程归鲁.归鲁后的孔子不再参政,只专心讲学,一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电影《孔子》观后感800字范文四在_年度国家艺术院团展演中,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的大型舞剧《孔子》搬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全局浓缩精炼,剧终意犹未尽!这次首演原创舞剧《孔子》,可谓〝探索具有民族风格的舞剧创作之路〞又一精心尝试和挑战.舞剧《孔子》以孔子的生平事件为线索,运用舞剧艺术形式的独特表演手段和肢体语言所特有的艺术魅力,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质,来演绎历史人物中的经典故事情节,来进行完整的人物塑造.孔子扮演者胡阳是刚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年轻演员,在_年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得成年组表演一等奖.剧中,胡阳以纯熟的舞技,飘逸流畅的表演很好地表现了孔子的魅力.智慧.思想和生命力,〝以情代技,技在情中〞,不仅塑造了鲜明的人物个性,且充分体现了演员圆熟的技术技巧,深厚的艺术表现力,达到情与技的完美统一.他仅有二十几岁的年龄,塑造舞剧中孔子厚重跌宕的一生,竟然能入木三分,让人赞叹.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文化的主流.虽然其间也经历了多次的冷落.质疑.否定和批判,但一阵波澜过后,未能从根本上撼动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及行为准则上的重要地位.当前,儒家文化正在中国乃至华人世界经历一场复兴;在学界,拯救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渐成共识.此次,中国歌剧舞剧院以舞剧的形式向全球介绍孔子以及儒家文化,是从纪念历史人物的角度出发,倡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舞剧《孔子》的编剧.导演孔德辛,是第77代孔子后人.她以自己的文学观艺术观来打造孔子〝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礼为先.以忠孝为大.以智信为怀.以情义为天〞博大精深的思想者形象.《孔子》的舞台大气沉稳,运用了现代的高科技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视觉展示,给观众以强烈的冲击.演员阵容强大,灯光.舞美干净大气,造型服装色彩独特,音乐旋律优美细腻,段落起伏分明悠长,多种艺术形式的交错,营造了《孔子》的整体艺术氛围,给整个舞台增资姿添彩.舞剧《孔子》在编排上出色地演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当代艺术的创新又不失传统艺术之美,顺应时代之需又很好地保留了传统美学之精华,民族化和当代化结合得恰到好处.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儒家文化〝反求诸己〞的修身之法,可以极大地安抚人的〝心智〞;而转型社会的道德缺失与重建需求,也为儒家文化复兴提供了空间和舞台.儒家文化对秩序.和谐.均衡的重视,更为富裕起来的人们提供了哲学.道德和人生价值的引导.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林文增认为:〝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独到的思考,这种继承是没有生命力的.〞如今,在注重迎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创作者要提高关注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探讨民族文化的特异性,不断丰富舞蹈创作的文化内涵,提升舞蹈作品的文化品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艺术.电影《孔子》观后感800字范文五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家思想,为世界举世瞩目.这次我看了一部《孔子》电影,讲述的即是孔子围着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国的艰辛故事.在春秋战乱的年代,各国群雄争立,唯有领土利益最强,虽口称为周天子打赢天下,却已经开始了纷纷扬扬的战争.鲁国——孔子的母国,孔子在这儿开始了他的儒家宣传.孔子崇尚周朝礼乐,一心想借着道德礼仪来影响鲁国的子民,重振鲁国雄风.但仔细想想,便明白,在战乱纷飞的年代,君主为争地盘而谋生,丝毫不顾及国内的民生和道德.所以凭借这点,是绝对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绝对礼仪制度.然而孔子说服了鲁王,从而得以继续推行自己的仁礼政策与平民政策.我在电影中的孔子表情中看出,此时孔子丝毫未察觉出鲁王和群臣的眼光异样,和他们不坚信的心情.然而,孔子还未站好脚步,便又将鲁国内三桓的势力削减,大幅度削减三桓城墙高度.如此一来,一定得罪了三桓高官贵族,然而三桓中有人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似听从孔子的布置,实则容忍或者说是卧薪尝胆.从这点看出,孔子并不能学会贯通,而只是一味的追求目的,忽视了与周边三桓的人际关系友好,进一步的导致和加深了三桓与王君和孔子的决裂.孔子在平定了三桓部分叛乱后,立马开始大幅度的削三桓的城墙活动,在电影中,季氏看见自己的城墙被削后,心情一定是十分激动和恼火,然而他却抓起一撮沙,接着闭上眼,松开手,让土随风飘扬.从这里我看出季孙斯的容忍已经无法承受,却将仇恨化为沙子一般,随风飘扬,这跟其仇视孔子的心情有密切的联系.电影中又给了一个小插曲,季孙斯走进拆城墙军营,却听到的到处是尽早拆完城墙的愿望,我看见季孙斯的脸色有些苍白.电影中的片段拍摄十分精巧:季孙斯脸色一使,托付手下人,黯然下了一计,以鲁王的名义托人给了孔子一块碎玉,口中碎念:〝孔子只要见了此物,便明白该怎么做.〞正是电影的细节拍摄,影响了我对季孙斯的很大一部分看法.从中我能够看出季孙斯的意思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此残忍的手段,逼迫着孔子离开了鲁国.我觉得孔子之所以落的如此下场,正是因为将毕生重振鲁国仁德.礼乐的希望置于鲁王身上.却换来的是王室贵族的排斥和打击.从这里我觉得,孔子正是因为过于强烈的.急功近利的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鲁国,从而让自己踏上舟车劳顿.奔走列国的旅途.孔子来到了卫国,然后先后拜访了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欲将自己的仁德理想托付于一国一君,以达到施政目的.然而事实并不尽如人意,发挥施政理想的希望一一破碎了.最后鲁国接回了孔子,便再也不过问政事,只是专心讲学.这部电影让我看见了一位为自己的仁德施政理想奋斗的孔子,也看见了暗施毒计.心狠手辣的季孙斯.也领略了春秋的战乱纷飞.加上电影的特效剪辑,更是如虎添翼.《孔子》将孔子刻画的淋漓尽致,扮演孔子的演员其心情和人物神态,十分符合.虽然孔子并不是一位很好的政治家,但是作为思想家影响中国两千年,作出了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思想家,这部电影将剧情和拍摄手段融为一体,比较精彩.我很喜欢._电影《孔子》观后感800字范文五篇。
从电影《孔子》看孔子的礼学思想
从电影《孔子》看孔子的礼学思想孔子对中华名族的影响可谓是无人能及,从孔夫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传播施以仁政,不要战争的思想到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书,再到当今人们随口所说的《论语》中的名言佳句,孔子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
2010年胡玫执导电影《孔子》更是将孔子的生平搬上了荧屏,周润发饰演的孔子仿佛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当时文武双全的孔子传奇蹉跎的一生。
这部电影再一次把孔子推向了公众的焦点,不过电影终究是电影,不是专业研究者对历史的真实再现,作为一部商业片,更多考虑到的是影片的拍摄成本和所带来的实际价值,导致片中确实也有不少不符史实的地方,但是这些瑕疵远远遮盖不了孔子人格的光辉。
看完这部影片之后,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孔子的文武技艺,而是孔子对礼的重视程度,整部影片中随处可见孔子对人行礼的场景,不论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都是一视同仁,毕恭毕敬。
《礼记》一书开篇就说:“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意思是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有不敬之心,容貌要矜庄,说话要谨慎,只有如此,才能安定天下民众。
《孝经》中还说:“礼,敬而已矣。
”所有的礼,它的核心就是表达内心的敬意。
可见,孔子对世间万物都保有敬畏之心。
电影中孔子对每个人,甚至每个场景都是如此重礼,究竟是繁琐无用的表面形式还是不可缺少的处世环节呢?《礼记仲尼燕居》中,孔子在答子张问政时也曾说道:“师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尔以为必行缀兆,兴羽,作钟鼓,然后谓之乐乎?言而履之,礼也。
行而乐之,乐也。
君子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也。
”由这段话可以看出,礼乐之道,不仅在于形式,而尤重精神,礼的精神,就是言而履之。
不仅限于空谈,尤其要实地地去做。
所以说,如果有心重视礼,就不能只说不做,只说不做,便不能算是礼。
影片中孔子的“礼”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从祭祀活动中的“礼”,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礼”。
大家可能对于在日常生活中以个人的一言一行是“礼”并不感到意外,但或许会奇怪,何以像祭祀这样涉及到天地鬼神此等难以考证的事物,且具有浓厚的宗教仪式色彩的祭祀活动也可以是“礼”呢?电影中季氏身为人臣却用了天子祭祀之礼,让孔子颇为愤怒。
电影《孔子》观后感5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电影《孔子》观后感5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电影《孔子》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探析
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进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积月累沉淀的产物。
李宗桂在《中国文化导论》中这样定义:“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
”[1]简言之,我们所弘扬的中华民族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实践又指引中华民族的发展。
不同的民族历程造就了中华民族精神区别于其他民族精神的独特内涵。
广义上,中华民族精神涵盖了人文精神、爱国主义、崇尚群体精神、贵和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等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驱动着中华民族向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前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发展至今,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精神内涵。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儒家、佛家、道家三位一体,渗透于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为当中,凝结为中华民族精神。
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民族精神定义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将民族精神凝结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2]。
尽管中华民族精神包含了如此诸多的美好品质,尽管电影《孔子》只有短短两个小时并不能完摘要: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沉淀下形成的民族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精神产物,是中国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思想支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源泉。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复杂、庞大的思想体系,其内涵包含诸多方面。
而在电影《孔子》中,选取孔子一生中部分重大事件,运用多个场景描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情怀、和谐思想、自强不息、德治和天下为公的追求。
关键词:爱国情怀;和谐思想;自强不息;天下为公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84(2023)03-0093-08电影《孔子》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探析崔雪茹,郑莉娟,陈丽娟(西南财经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1130)基金项目:西南财经大学2023年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门项目“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中国家认同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3YJG058)阶段性成果。
浅论电影《孔子》中故事的思想表达问题
浅论电影《孔子》中故事的思想表达问题作者:金典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7期孔子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非常重要又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通过艺术形式再现这一历史形象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此,对电影《孔子》等表现手法、表达的思想、运用的商业模式等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进行评说,并出现见仁见智的看法是极为正常的。
文章仅就《孔子》中故事的思想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孔子》用故事表达孔子的思想一般來讲,电影是用独特的视听语汇为观众讲述一个或者一系列的戏剧性故事,传递某种思想或精神。
故事是电影的基础,是思想或精神的载体。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仁者爱人的道德主张、对无道暴政的批判立场等,对儒家学派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他的这两个身份恰恰是不好表现的,导演胡玫说:“思想家老想,教育家老说,都是电影最忌讳的,没动作又说教,这是这个电影最大的难题,要克服这个,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展现电影戏剧性上。
”通过故事和电影语言表现和传达孔子思想和精神,电影做了很大的努力。
影片大致讲述了孔子后半生从得到鲁君重用仕途得意,再到遭受排挤仕途失意,而后周游列国历经坎坷,最后回到鲁国一心讲学,传播儒家思想的过程。
正如学者们所言,《孔子》把《论语》的重要思想穿插进来,使孔子思想通过故事来展现,让观众了解到许多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孔子》用故事表达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电影基本反映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截取了废除活祭、齐鲁会盟、力隳三都、等待祭肉、会见南子、陈蔡被困、痛失弟子、重返故里一系列故事,并把人们熟悉的论语中的段落语句融入到不同的故事场景中去,这无疑是可贵的探索。
但就用故事表达思想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故事表达的思想概念化和标签化电影需要有属于人物的合理又有新意的桥段,作为“孔圣人”,有很多隽永的、哲理的、智慧的、幽默的故事和事件,可作为电影的故事来源,经过艺术加工成为独一无二的桥段。
电影《孔子》的大众文化传播策略
“ 怀敬畏之心” —电影 《 子》 心 — 孔 恰
当 地 表 达 了 对 中 国 历 史 文 化 传 统 和 人 物
的 审 慎 态 度
电 影 《 L 》 大 众 文 化 传 播 运 用 了 哪 些 孑子 的
有效策略呢? 中华 文 化 的 “ 象代 言 人 ” “ 形 与 华语 梦
子》 的进 展 。 影《 子 ) 20 年5 正 式 电 孔  ̄ 09 月
题 . 是 影 响其 大 众 文 化 传 播 效 果 的 至 关 也 重要的因素之一。可喜的是 , 影《 子 》 电 孔
恰 当地 表 达 了 对 中 国历 史 文 化 传 统 和 人 物 的 审 慎 态 度— — “ 怀 敬 畏 之 心 ” 从 而 心 ,
而 是传 统 文 化 现 代 化 的一 个 重 要 标 志 。
《 后 的 晚 餐 》 异 曲 同工 之 妙 , 而 笑 言 最 有 从
“ 子是 不是 和耶 稣 相 当 ” 影 片 出品 人 刘 孔 。
艺 术价 值 . 取 得 了 较好 的社 会 效 益 和 经 也 济效 益 。 电影 《 子 》 得这 些 成 绩 与 其 大 孔 获 众 文化 传播 的成 功 运 用 直 接 相 关 ( 影 就 电
周 列 同 志》 。 我 特 别 高 兴 , 我 们 的 国学 ” “ 给
的 单 人 孑 子 剧 照 所 打 动 , 中一 张 是 孑 子 L 其 L
斫 简 著 书 。 然 回 首 , 然 是 白发 苍 苍 的 蓦 虽
贝 的特 大 规 模 投 向 市 场 , 为 中 国 当代 电 成
影 史 、 化 史 上 的 一 次 标 志 性 事 件 。 因 为 文 电 影 题 材 的 特 殊 性 和 文 化 意 义 上 的 重 要 性, 自电影 《 子 》 拍 以来 一 直 成 为 海 内 孔 开 外 媒体 及 公 众 注 意力 的焦 点 。
中国电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孔子》为例
2016年第07期中国电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孔子》为例张楠楠 杨梦溪2010年史诗大片《孔子》热映,成为中国当代电影史和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电影《孔子》自从开拍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影迷的关注,也因为电影题材的特殊性和文化意义而被国内外的媒体广泛关注。
电影《孔子》自上映以来,在电影市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有助于大众文化的传播和电影中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播。
[1]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对外交流中跨文化传播十分频繁,中国的电影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在跨文化交流中找到中国电影发展的契合点,在对外交流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走出国门,被更多的国外友人所熟知,让国外的影迷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电影的对外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一、 电影《孔子》2010年,由胡玫导演,周润发主演的贺岁电影《孔子》公映,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孔子51岁到73岁周游列国的生活历程,并挑选了这样一段具有代表性、戏剧性的历史事迹进行改编。
在整部影片中讲述了孔子仕途的变化过程,在孔子的前期有入仕的渴望,直到孔子在51岁凭着自己的能力担任鲁国的大司寇,自此孔子在鲁国实施他的以礼治国的政治理想。
孔子在鲁定公统治时期得到了重用,并且在齐国的盛会中控制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致使齐景公不得不放弃了争夺鲁国城池的欲望,孔子也因此而成为鲁国的代国相。
但在执政期间,孔子救下了季桓子陪葬的家奴而与三桓政权之间矛盾重重,当时鲁国就就由三桓政权控制,因此孔子在鲁国的治国之法受到三桓政权的阻碍,从而断送了孔子的仕途。
[2]而后孔子带着自己的主要弟子颜回、子路等周游列国,在卫国得到卫灵公的赏识,但未被重用后孔子又带着自己的弟子继续周游列国。
在电影中,孔子一直生活在四处漂泊的生活中,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对儒家的传统文化利用现代视角进行阐释,并且使得这部电影作品具有文化和社会传播价值。
[3]二、 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的异质性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尽管以画面和影像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以便于更多的人加深对电影的理解,但与文化传播相同,其重要的突出特点是传播方与接受方实现对文化的共享性。
电影孔子观后感300
电影孔子观后感300电影孔子观后感300篇一:电影《孔子》的观后感关于孔子的论文影评最近在大学语文课上看了一部历史古装大剧叫做《孔子》,看后我思绪万千,感慨颇深。
看完这部电影我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三人成虎”,写这段文字前我又想到的另外一个词就是“众口铄金”,不幸的是这两个词因为某些原因都被强加到了《孔子》身上。
之所以说这些话,是因为《孔子》不但超出了我的意料,而且感动了我,尽管片中有不少史实上的谬误与台词的不足,但是我还是坚定地认为这是一部优异之作,它有应该被批评的地方,但是不应该被贬低到一个很低的地步。
我首先理解本片的编导们对一些学者针对影片中出现的文史错误进行挑刺的反应,因为整个观影过程使我感到编导们已经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力了,在商业目的的前提下的确是想把本片做得足够好,这在影片的整体制作水准上是能体现出来的,因此当被人诟病时,免不了觉得委屈,问题在于反应历史问题方式上有过激之嫌,当然这不排除是在故意炒作。
坦率地讲,作为一部反映历史人物的电影,除了一些可以接受的艺术加工和改编之外,《孔子》居然犯了很多文史方面的错误,这似乎成了国内目前这一类电影创作上的通病,这也反映了制作方的急功近利,这才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些学者出于文史研究的严谨态度,对本片提出批评挑出毛病,这个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挑刺者”的存在是有积极意义的,他们对一些容易误导观众的常识问题提出修正,这是一件好事。
只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这二者之间无法形成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的趋势,这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电影的情节是从孔子在鲁国为官开始,是孔子一生比较顺风顺水的时候,一系列的从政治到军事的作为可以看出孔子确实有才干,胆识过人、政绩突出,被鲁定公非常赏识,却因触犯了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权势季孙斯的政治利益而被排挤驱逐。
孔子在一番政治作为之后终于成了悲剧,但这段在鲁国的戏因为符合剧情冲突的的要素,说白了就是有正派有反派,所以十分引人关注,也十分精彩。
经典电影《孔子》观后感
经典电影《孔子》观后感虽然《孔子》在单个画面上特别夸张和奢华,但事实上这还是一部缺乏视觉感的电影。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经典电影《孔子》观后感(七篇),诚心希望能为您供应帮助!经典电影《孔子》观后感篇1昨天,我听妈妈说银谷影城正在热播电影《孔子》,我马上载歌载舞起来。
妈妈见我这么兴致勃勃,便答应带我去看这个电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诞生于公元前五世纪。
他学问渊博,是一个宏大的思想家和教化家。
整个电影讲解并描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先后去过卫国、蔡国、齐国、郑国等国家。
孔子原来在他的家乡鲁国享有很高的官职—司寇,他提倡用礼仪治国,让国家富强,不同意连绵的战乱,耗费钱粮,这样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过上安家立业的美妙生活。
但是他这种理念当时并没有被鲁国国君接受。
即使这样,孔子还是在鲁国废除了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殉葬”。
古代,每个有钱的主子,手下都会有一些奴隶,而主子去世后,他的奴隶就会一个不剩的拉去陪葬,望见这残忍的一幕,令人心惊胆颤。
有一次,一个大臣的父亲死了,他的一个小奴逃到了孔子的家中,哆哆嗦嗦地说了实情。
其次天上朝,孔子带来了了这个小奴,国君愤愤地说:“你怎么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这个小奴呢?”这时,一位朝中大臣对孔子说:“奴隶陪葬是一种礼节,你是不能收留的。
”孔子不慌不忙地说:“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挚友,那你为什么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说得这位大臣张口结舌。
但孔子最终还是被鲁君赶出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后,先后周游了很多的国家,都没有得到重用。
这时,鲁君派人请孔子回国,孔子经三思后同意了。
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
当他们的马车行驶在冰冻的河面上时,冰面突然崩裂了,书简掉到了河水里,孔子最喜爱的学生颜回知道这些书简是孔子的全部心血,因此不顾自身安危跳进冰水,救出了这些书,而他却被冰冷的河水冻死了。
望见这时,我差点眼泪夺眶而出。
孔子周游列国14年,最终在68岁时回到了鲁国,用心讲学,最终在73岁时因病去世。
电影《孔子》中的文化现象研究
电影《孔子》中的文化现象研究作者:黄鹏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19年第21期黄鹏(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摘要:电影孔子向我们揭示春秋战国的社会习俗和风俗文化,我们从电影中的情节来一探究竟。
关键词:孔子;文化;精神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1-0000-001电影《孔子》中出现的器物1.1食器(1)鼎相当于如今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2)鬲(li,音历) 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3)簋(guǐ)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如今的大碗,盛饭用。
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簠(fu,音甫) 古书里写作“胡”或“瑚”。
盛食物用。
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4)竹箸:筷子。
1.2酒器(1)爵:饮酒器。
相当于后世的酒杯。
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
(2)角:饮酒器。
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
有的有盖。
(3)觚(gū):饮酒器。
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觚的形制为一具圈足的喇叭形。
(4)尊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1.3兵器(1)钺:本是王者贵族用于劈砍的兵器,也是象征权力的刑器和礼器。
形状像板斧、斧头而较大。
作为一种兵器,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很可能是由扁茎短剑发展而来。
它出现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大量使用。
(2)号角: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是用兽角做成的,故称角,由于号角发声高亢凌厉,在战场上用于发号施令或振气壮威,如“鸣角收兵”,后来角也用于帝王出行时的仪仗。
(3)盾牌:是古代作战时一种手持格挡,用以掩蔽身体,抵御敌方兵刃、矢石等兵器进攻的防御性兵械,呈长方形或圆形,其尺寸不等。
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形似龟背,内面有数根系带,称为"挽手",以便使用时抓握。
(4)弓箭:古代以弓发射的具有锋刃的一种远射兵器。
2023年孔子电影观后感
2023年孔子电影观后感2023年孔子电影观后感1这个寒假,我看了《孔子》这部电影,对此,我很是感触。
对于孔子,我们也已经对他得了解很少了,我想,我们这些后代,也正是需要去了解这些中华民族上曾经得历史。
影片中感触最深得,是理想与现实得冲撞。
孔子从政,希望实现自己得社会理想,却被现实无情地抛弃。
孔子一心只想实现自己得理想,对可能得困难估计不足,最终只能黯然离去。
孔子到了晚年,认清了理想与现实得关系。
他最能影响社会得,是教育弟子,而不是从政。
他得弟子有各种各样得才干,可以将他得思想传播到更多得地方。
孔子把精力放在讲学上,能够影响到更多得人,意义要远大于参政。
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抱怨身边得事不如自己所愿,不完善,不合理等等,还喜欢去描绘一个理想得情境。
可是,这些都于事无补。
现实摆在这里,我们也只有从思想上转变,亲自去行动,不要总依赖于别人。
不要只是替别人着急,看到自己应该做得,才最重要。
这样,把握好方向,有步骤、有计划、从实际出发,理想才会越来越近。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也能让人深受教育,人们能在这种场景中得到知识。
孔子面对贵族与恶势力不低头,面对困难不畏缩,面对孤苦不冷漠,我想,他得精神会激励我永远向上。
所以,我们这一代新世纪得幼苗,一定要铭记这位开创教育先河得人物——孔子。
2023年孔子电影观后感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电影《孔子》带我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导;听到了颜回谦和恭敬的话语;听到了子路勇敢果断的声音……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们奉为“至圣”,他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用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给后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电影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能够领悟到孔子的精神。
2023年孔子电影观后感
2023年孔子电影观后感2023年孔子电影观后感1电影业发展至今,数不尽的风云人物被搬上了银幕,在那黑白的方寸之间重领风骚;却少有人问津儒家始祖孔圣人;一则是孔子已不是单纯的一个名字或是一个人物,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和思想;再则该角色实在是难以驾驭。
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神怪仙魔。
可以凭着照片和文字去模仿伟人的风范;可对于这位孕育出了现今华夏数千年文化于思想的孔圣人这一角色;令多少影视人望而却步。
不得不承认周润发的精湛演技,不愧是在演艺界的顶尖大师,他将孔子对世间生灵的珍惜,对家人的慈爱,对知识的求索。
均展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孔子的强大智慧生出了对人世苍生的悲悯之心令人刻骨铭心,那眼神中所透出的忧伤与智慧之光,让人过目难忘。
遗憾的是,《孔子》也存在着些许瑕疵。
比如在前期宣传时力捧的南子与孔子的感情戏份反倒是枯燥乏味,饰演孔子的发哥和饰演南子的周迅只有一场对手戏,且台词只有寥寥几句。
南子乃孔子红颜知己一说根本就站不住脚,整个剧情发展下来,南子一角完全成了“鸡肋角色”可有可无。
还有片中出现了像连环弩这样的大汉朝以后才有的“高科技”武器却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多少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好看是好看了,可还是注意点尊重历史吧。
不过该片的可圈可点之处也颇多,时不时的插进一些典故如“朽木不可雕也”、“苛政猛于虎”,颇有教化人心的意思。
《孔子》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也得到了孔圣人后人的认可。
当然,跟历史较真的观众也大有人在,指出了片中各人的称谓不合情理等细枝末节的问题。
我奉劝各位,切莫计较这些,就当这又是一场豪华的商业巨片又何妨呢?2023年孔子电影观后感2今日下班后,和坤儿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电影《孔子》拍得规规矩矩的,说不上超好,但是可以看。
里面故事都有影儿,既没被捧成孔圣人,也没贬成孔老二。
不象于丹,她说话太咋呼,搁她理解的论语里走出来的孔子,象个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连着,不大可耐。
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说周润发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个有对有错,有血有肉,爱国爱家,疼老婆爱孩子的山东大汉。
论中国电影对儒家文化传统的现当代转化
中国电影评论Chinese Film Review中国电影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题的电影在世界中得到了推崇。
中国电影与儒家文化融合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电影中突显出中国传统文化,把其民族特色进行彰显,才能够让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立足。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对于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针对中国电影对儒家文化传统的现当代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中国电影对儒家文化促进作用电影作为一项外来事物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且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在其发展的100多年期间必然会受到中国本土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也让本来带有深厚西方韵味的电影在中华大地上被本土化。
其中对于中国电影影响最深的应当属中华传统的儒家文化,并且在许多的中国电影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这也正是体现出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观点,同时也是对中国电影发展方向的点评。
简单而言,中国电影需要得到发展则需要让其与儒家文化相融合。
[1]这点也可以从近年来中国电影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电影在世界上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证明,中国电影渗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思想,让其能够在中国得以生存与发展。
更早时候当人们提及中国电影时,观众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中国功夫,而且中国电影引起世界影坛的关注也正是依赖于中国功夫对国外观众的吸引力。
这样的一种发展趋势让许多影视工作人员在制作电影时,花费了更多时间来营造中国功夫的神奇,但并没有针对中国功夫所具有的内涵以及所包涵的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深入地挖掘。
随着世界电影以及与国际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许多的电影人制作人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尝试着在中国电影中融入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并且在国际上赢得了许多的赞誉,也收到了非常大的成效。
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从一开始的小丑的角色转变成为了一名稳定、多智的智者。
这一切所获得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中国电影人不断地努力,把中国儒家文化传统借助电影的表达形式进行现当代的转化,让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能够在中国电影中得到更加深入地挖掘与渗透。
《孔子》与中国电影的“贺岁化”现象
作者: 王利丽
作者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新作
页码: 5-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摘要:本世纪初,当中国签订WTO协议引进国外大片之时,中国电影界一片"狼来了"的呼喊,人们纷纷担忧中国电影的前景。
当时中国电影市场正值低迷之际,外国大片的引进对不景气的中国本土电影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
然而,令众多电影人士没有料到的是,国外大片似乎是一支强心剂,短短几年间,中国电影市场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曾经极其冷清的电影院。
电影_孔子_对孔子思想的现代解读
2010年第4期总第136期//电影《孔子》的问世,再次证明了接受美学的一般原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孔子。
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用传记的形式来展现历史人物,尤其是孔子这样的人物,本身就有两个难点,一是怕戏说,二是怕说教。
用现代的想象随意装扮万世师表的孔子,肯定不能为国人所接受,人物的生平是生动的,如果用刻板的说教方式来体现,则使当下年轻人觉得无法接近。
孔子,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精神象征符号之一,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古代,他被统治者尊为圣人,说他“前知千岁,后知万世”,“不学自知,不问自晓”。
到了近现代,他却变成了古代反动思想的集大成者,经过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判,再到“文革”中的批林批孔、批儒评法,孔子儒学被全面否定。
很显然,无论是古代的被尊崇还是近现代的被贬斥,孔子的形象均极度失真,并非其本来面目。
因此,客观真实地还原孔子的形象相当必要。
正如国学大师张岱年所说,盲目批判或盲目崇拜孔子的时代都过去了,现在是科学研究孔子的时代。
根据电影导演胡玫以及《孔子》一书作者何燕江的介绍,近10年来,学术界对孔子的研究有深入的进展,对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历史活动,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这些都成为电影《孔子》的创作底本和思想来源。
文献上的孔子是神,而影片中的孔子是人。
电影一开始就把调子定得很好,恢弘古朴的配音、高山宏宇的背景,周润发扮演的老年孔子感叹着世事变迁,思辨着伟大梦想与残酷时代之间的矛盾。
然后开始倒叙孔子的人生经历,跳过他的童年少年时期,他一出现就是一个成熟、宽容、具有大智慧的男人,在他的从政、领军、流放的过程中,穿插其著名语录,渗透其思想气度,孔子护主、重民、立国、立言、兴邦、传道、自爱、爱人等一系列细节都很有感染力。
电影不失为一种新的叙事视角和解读方式。
一、礼的解读孔子三拜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
在重礼方面,电影用的是很简洁的手法,孔子拜了三次,回国的时候是大拜:以特写方式展示了孔子见鲁国公时候的礼仪,当他大行跪拜之礼时,一旁的侍者提醒他,现在已经不兴这一套了,可孔子依然从门口一直跪拜到殿上,姿态端正,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