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卡舞蹈简介
波尔卡是什么意思
波尔卡是什么意思波尔卡是什么意思?目前能找到的解释有三个,分别是: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音乐、波尔卡是阿富汗的一队业余女子合唱队、波尔卡是一种蔷薇科植物。
解释一: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音乐,源于19世纪中期的波希米亚。
英文名为polka,舞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跳跃,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顿的装饰性处理。
波尔卡是从波西米亚语半字演变而来,意思是舞步比较碎,是以半步为基础的。
描述的是一只脚与另一脚之间按四分之二的拍子飞快交替。
以男女对舞为主,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其音乐特点是节奏快速,活泼,二拍子,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稍作顿挫。
它本是捷克农民舞蹈,发展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往日的东波希米亚。
尽管它应该是由捷克民间舞发展过来的,但波希米亚的史学家们却认为它是一位农家少女在星期日为了自娱而发明的。
19世纪中叶风行于全欧洲,后在欧美等地流行。
在古典音乐中,最为人熟悉的波尔卡应数老约翰斯特劳斯及其子辈们创作的。
波尔卡的节拍是两个四分之一拍,跟瑞典的普斯卡节拍是不同的。
标准的演奏乐器是手风琴,大号,及钢琴。
任何舞蹈都难免有兴有衰。
波尔卡即使是中欧舞蹈中寿命最长者,也难免终有一落。
20世纪的拉格泰姆、爵士等新型舞蹈以其崭新的活力和面貌压倒了波尔卡。
如今在波兰以外的国土上,我们只能在美国的波兰移民范围中和在一些古典芭蕾舞剧里一睹波尔卡的风采。
波尔卡已不再流行于舞厅中了。
经典舞曲:闲聊波尔卡、玫瑰波尔卡、火车波尔卡、拨弦波尔卡、安娜波尔卡、狩猎波尔卡、无忧无虑波尔卡、电闪雷鸣波尔卡、森林波尔卡、啤酒桶波尔卡、萨基雅尔维的波尔卡、微笑波尔卡、喝吧波尔卡、铁匠波尔卡、伊娃波尔卡(即网络名曲“甩葱歌”的肇始)等。
解释二:据法新社报道,阿富汗一个被称为“波尔卡组合”的业余女子合唱队把她们的歌声传到了万里之外的德国,成为德国夏季文化生活中一个独特的风景。
波尔卡
《铁匠波尔卡》
管弦乐《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 家约瑟夫· 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 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 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 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 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 器。 乐曲复三部曲式,主题轻快活泼,表 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其中在每个乐 句末尾,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打 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劳动时 的快乐心情。中间乐曲轻松跳跃,形 成舞蹈气氛,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 短的结尾中铁砧叮当叮当的造型性音 乐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束全曲。
《拨弦波尔卡》
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 斯特劳斯和其兄弟约 瑟夫· 斯特劳斯合作而成的一首杰出小品。 乐曲采用了加三角铁、钟琴为陪衬的弦乐合奏形 式。所谓拨弦,就是直接用手指拨动提琴上的弦 来演奏。 整部作品轻快活跃,因从头至尾都以短促的拨弦 来演奏,因而命名为《拨弦波尔卡》,这首乐曲 为每年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常奏曲目。
是欧洲最流行的波尔卡舞曲之一,是世界著名的 管弦乐作品,演奏形式是“铜管五重奏” 。 整首曲子旋律富有动感,节奏欢快、活泼,给人 以一种丰收后的喜悦,立即联想到节日来临时人 们脸上洋溢笑容,围在一起载歌载舞的狂欢情景。
波尔卡舞曲的特点
节拍——二拍子 速度——快速 节奏——活泼跳跃
《电闪雷鸣波尔卡》
是作者一生所作一百多首波尔卡舞曲中较
为著名的一首,1868年为狂欢节而作。
定音鼓
大钹
《闲聊波尔卡 》
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58年,管 弦波尔卡舞曲,又译为《叽叽喳喳波尔卡》,是 小约翰最有名的快速波尔卡舞曲之一,也是在维 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出次数较多的曲目。 全曲生动地表现了妇女们嚷着、笑着、愉快地闲 聊时的情景,旋律轻巧而略带诙谐,刻画了一群唧 唧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的音乐形象。
雷鸣电闪波尔卡
1 2 1 2 3
波尔卡(polka)
一种捷克民间舞蹈,起 源于波西米亚的二拍子舞曲。 这种舞蹈的舞曲也称作波尔 卡。
圆舞曲(waltz)
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 采用三四拍,强调第一拍上 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 显。
2 4
XX
|
X X
| X X | X 0X
X 0X
| X.
2 4
小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 小提琴家。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1825-1899)
(
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1825-1899)
爆炸 )波尔卡 狩猎 )波尔卡
(
| XX | XX | XX |
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0X X | X 0X X | X 0X X | X 0X
X
X 0X X 0X X 0X X 0X
| X. | X. | X. | X.
2 4
| 76 | 76 | 76 |
76Leabharlann 4 7 3 4 3| 1 | 7 | 1 |
4 7 3 7 1
| 6 06 1 | 6 06 4 | 7 07 3 | 1 01
6 06 6 06 7 07 1 01
| 6. | 6. | 7. | 1.
a
b
4
4 3 2 1 7 6 6 ﹟ 5
b
3 2 1 7 6 6 ﹟ 5
大军鼓
是管弦乐队中 重要的打击乐器。 强奏可用以表示炮 击、雷鸣、战争、 狂热等气氛;弱奏 能表示神秘、庄严 等情绪。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七课时《拨弦波尔卡》 课件
波尔卡
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者பைடு நூலகம்美塔那最先将此种舞曲形式用 于器乐和歌剧创作。
波尔卡
• 任何舞蹈都难免有兴有衰。波尔卡即使是中欧舞蹈中 寿命最长者,也难免终有一落。20世纪的拉格泰姆、 爵士等新型舞蹈以其崭新的活力和面貌压倒了波尔卡。
波尔卡
• 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 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
课后作业
• 请同学们课下总结本节课所讲知识点 • 请同学们练习并聆听本次课上的音乐作品 • 预习下节课音乐作品知识点 • 下节课见!
波尔卡
• 《拨弦波尔卡》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 斯和其兄弟约瑟夫·斯特劳斯合作而成的一首杰出小 品。小约翰原打算在本曲中使用圆号,但其弟却主张 只用拨弦,于是乐曲最终采用了只加三角铁、钟琴为 陪衬的弦乐合奏形式。
音乐
•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歌中蕴含的情感,并分组进行练 习舞蹈初步动作,进行舞台展示。
第二单元
拨弦波尔卡
波尔卡
波尔卡
波尔卡,是一种捷克民间舞蹈。英文名为polka,舞曲大 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 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跳跃,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 常作稍微停顿的装饰性处理。
波尔卡
• 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基 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于十九世纪中 叶风行全欧。
曼舞—波尔卡
引子
A—a A—bLeabharlann B—a B—b B—a A—aA—b
尾声
B—a:音乐舒展、妩媚、轻巧。然 而在进行中却穿插了定音鼓的滚奏声和 大钹的碰击声。于是,它给人们带来了 非常有趣的想象空间。
引子 A—a A—b B—a B—b B—a A—a A—b 尾声
B—b:音乐轻巧、灵活,好像人们 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记了 周围的一切。
•认识波尔卡舞曲风格 •雷鸣电闪波尔卡 •视听舞曲风格 •分析曲式结构 •分段赏析乐曲 •完整赏析雷电
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 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 流传。这是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一般 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其典型节奏 为:
奥地利作曲家约翰· 施特劳斯于1868年 创作了《雷鸣电闪波尔卡》。作者意在表 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 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 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 却舞性正浓。
这首波尔卡舞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
复三部曲式
引子 A—a A—b B—a B—b B—a A—a A—b 尾声
各部分音乐描写了什么?
A—a:这是一段描写舞会盛况的 音乐。它的情绪热烈、欢快,以带休 止的“附点”节奏为特色。
引子 A—a A—b B—a B—b B—a A—a A—b 尾声
A—b:这段音乐描绘的是正当人们舞 性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 临。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
引子 尾声
A—a A—b B—a B—b B—a A—a
A—b
完整欣赏
3‘14
引子
A—a A—b B—a B—b B—a A—a
A—b
尾声
雷鸣电闪波尔卡
雷鸣电闪波尔卡雷鸣电闪波尔卡雷鸣电闪,是大自然的惊人表演,也是天空的狂欢舞会。
这一壮观景象几乎在世界各地的夜空中都会上演,给人们带来绚丽的视觉享受。
波尔卡,是一种舞曲形式,起源于欧洲的波希米亚地区,其欢快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使其成为了人们喜爱的舞曲之一。
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标题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元素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特而令人惊艳的概念。
恰如其名,这个舞曲似乎将大自然的力量和音乐的韵律融为一体,以独特的形式展示给观众。
雷鸣电闪波尔卡的编曲将传统波尔卡旋律和弦与模拟雷电和电闪交织在一起。
当伴奏中传统的波尔卡乐器奏出欢快的旋律时,模拟雷电的音效从音箱中传出,仿佛亲临雷雨的现场。
这种合成的声音效果给观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音乐家对于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演奏有着很高的要求。
他们需要准确地模仿雷电的声音,使其与传统波尔卡的乐器奏出的旋律相协调。
这要求他们要有出色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以达到声音的完美融合。
雷鸣电闪波尔卡的舞蹈演绎同样重要。
舞者们需要通过身体的舞动,配合着音乐,将雷电的力量和旋律表现出来。
他们的舞蹈动作充满力量感,舞姿灵动而又刚毅,带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震撼。
这首舞曲不仅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狂暴力量,更传递了人们对于宇宙力量的敬畏之情。
悠扬的旋律和激昂的韵律使得雷鸣电闪波尔卡成为一首能够打动人心的音乐作品,它把观众从平凡的世俗中带到一个神奇而纯净的境界。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而雷鸣电闪波尔卡通过独特的形式,向观众传达了力量、震撼和敬畏之情。
它将大自然的力量与音乐的韵律完美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幅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画面。
无论是在音乐会上还是在舞台上,雷鸣电闪波尔卡都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它给人们带来了一场充满能量和激情的视听盛宴,让每一个观众都能从中体验到大自然的力量与音乐的魅力。
雷鸣电闪波尔卡,是音乐和大自然的奇妙结合,让我们重新审视并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并珍惜这美丽的世界。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一、背景介绍波尔卡舞是一种源自波兰的传统舞蹈。
它的特点是旋转和跳跃,节奏欢快明快,常被用在婚礼、庆典和节日活动中。
而在波尔卡舞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雷鸣电闪(Thunder and Lightning)波尔卡舞,它使用更快的节奏和更多的跳跃动作,更加凸显了舞曲中闪电般的瞬间能量和快速动作的感性美。
二、教学目标1.学习雷鸣电闪波尔卡舞曲的基本节奏和跳跃动作;2.培养学生从基本的跳跃动作到更高难度的跳跃动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在节奏感和音乐感方面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精神集中度和体能。
三、教学准备1.雷鸣电闪波尔卡舞曲音乐;2.教学用的无声视频;3.教学工具:音乐播放器。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舞曲老师通过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舞曲,向学生展示舞曲的基本特点和节奏,传达舞曲所表达的愉悦和活力。
第二步:介绍基本跳跃动作老师向学生介绍雷鸣电闪波尔卡舞曲的基本跳跃动作,如左踏右跳;右踏左跳等。
老师同时引导学生跟随声音和节奏感受到跳跃动作与舞曲的精神相互呼应。
第三步:分组跳跃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5-7人,组内学生进行反复跳跃动作的训练,直至熟练掌握基本的跳跃动作。
第四步:跳跃动作加速老师通过音乐放慢播放速度,并指导学生在音乐中跳跃动作加速,逐渐提高难度,让学生明白舞曲中技巧与节奏的紧密联系。
第五步:教学视频辅助训练老师通过播放无声视频用于训练学生,检查学生的动作姿势是否正确和实时调整指导方向和方法。
第六步:总结和提高老师鼓励学生集体合作,互相鼓励提高舞蹈技能,同时通过分析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不断学习和提升教学方法,让这个教案达成更好的效果。
五、教学注意事项1.在跳跃过程中要注意身体平衡和周围环境安全;2.不要过度跳跃,防止对身体造成损伤;3.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难度,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逐渐提高难度;4.老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吸收各种有效反馈意见并进行调整。
六、教案总结这是一个基于波尔卡舞曲的教学案例,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学生的热情参与,让学生在活跃的舞台上练习技巧和锻炼身体。
波尔卡 Polka
19 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 2 / 4 拍子的对舞 , 节奏 活泼、欢快 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都认为它源于自己的文化 传统。 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捷克农村的一种波尔卡节 奏的舞蹈的舞步为波尔卡提供了基础。1840年பைடு நூலகம் 波尔卡由专业舞蹈家带到巴黎,在奥德翁剧院 表演;巴黎的舞蹈大师们又把它改编成一种有 5 个花样的舞蹈,深受公众喜爱。 1844 年,巴 黎的舞蹈教师采拉里乌斯把它带到伦敦,又传 遍英国,从温莎城堡到小城镇的舞会上都在跳 波尔卡。
小约翰·施特劳斯波尔卡作品
拨弦波尔卡 当这首由“施特劳斯兄弟”共同创作的 独具特色的乐曲首演之时,曾引起不小 的轰动。本曲仅由管弦乐队中的弦乐部 分来演奏,而且所有的提琴都不像通常的 演奏那样“用弓子拉奏”,而是放下弓子, 一律采用手指拨奏,发出新奇而美妙的 音响,整个弦乐部分依然显得和谐而有 序。
休闲波尔卡
作于1858年,管弦乐舞曲。又译为《叽 叽喳喳波尔卡》或《叽叽嘎嘎波尔卡》。 全曲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妇女们嚷着、笑 着和愉快地闲聊时的情景,是作者的波 尔卡舞曲中较为流行的一首。
本曲采用复三部曲式,降A大调,快板,2/4拍。 在三小节引子之后,用顿音奏法呈示出跳跃的主 题。 这一用倚音构成的主题旋律轻巧而略带诙谐, 生动而逼真地刻画了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 快乐妇女形象。之后乐曲以这一主题为基调,频 繁地采用了倚音、波音、颤音等装饰音技巧,维 妙维肖地描绘了妇女们快活的说笑声。最后,乐 曲在欢快而幽默的气氛中结束。 休闲波尔卡 农民波尔卡 啤酒波尔卡
全曲为“ABA”三部曲式,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 的气氛。 A段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 预示,气氛生动活泼;在第二主题中可以清地听到“ 雷鸣电闪”的音响,仿佛真的出现了雷电交加、大雨 倾盆的景象,这里是全曲的华彩部分 B段主题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时地穿插着 “雷 鸣电闪” 般的场面, 色彩交织、生动无比。 全曲的总时间并不长,但足以给听众留下难以磨 灭的印象。 电闪雷鸣波尔卡
波尔卡拉可夫简介
波尔卡拉可夫简介
波尔卡拉可夫是一位俄罗斯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欢快、直率而单纯的特点著称。
他的《波尔卡》是一首二拍子的舞曲,常用于东欧节庆时的跳舞晚会。
拉可夫波尔卡是一种起源于18世纪的俄罗斯民间舞蹈,其特点是快速、热烈、富有表现力,通常以二拍子或三拍子进行。
拉可夫波尔卡的舞步独特,既有跳跃、旋转等技巧动作,也有行进、滑步等基本动作。
右手在舞蹈中经常需要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如快速切换舞步、大幅度的手臂摆动等,这些动作要求舞者具备较高的技巧水平,同时也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此外,右手在拉可夫波尔卡中的表现力也十分突出。
通过手臂的摆动、手腕的转动等动作,右手能够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强烈的个性。
综上所述,拉可夫波尔卡既是一种典型的民间舞蹈,又是一种富有技巧性和表现力的舞曲,而波尔卡拉可夫则是创作这种舞蹈音乐的著名作曲家。
知识链接:波尔卡舞蹈
知识链接:波尔卡舞蹈
波尔卡舞曲,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音乐。
这种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
舞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
常用三部曲式写成。
速度较快,音乐性格轻快活泼,优美生动。
1830年前后起源于捷克民间,从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风行于整个欧洲。
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均作有著名的波尔卡作品。
“波尔卡”一词在捷克语中为“半步”,描述的是一只脚与另一脚之间按2/4拍子飞快交替。
它本是捷克农民舞蹈,发展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往日的东波希米亚。
1/1。
波尔卡扬卡舞曲简介
波尔卡扬卡舞曲简介波尔卡扬卡舞曲,来自波兰的一种流行舞曲,如歌曲名所示,是一首快速、轻快的乐曲。
扬卡在波兰语中意为小提琴,因此波尔卡扬卡舞曲是以小提琴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欢快舞曲之一。
该舞曲起源于19世纪晚期,迄今为止仍受欢迎,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波尔卡扬卡舞曲的起源和流传相对复杂,有几种流行的说法。
其中一说认为,波尔卡扬卡舞曲起源于波兰的马佐维耶茨韦支部,在这个小镇上,人们在村里的庆祝活动中,用小提琴、手风琴和其它打击乐器演奏这种舞曲。
另一种说法指出,在德国的萨克森州,这种舞曲经过演变后成为一种叫做“Yenka”的流行音乐,而后为英国工人阶级所接受并演唱。
波尔卡扬卡舞曲的音乐风格受波兰和德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其节奏温和且活泼,乐曲中的旋律既听起来柔和,又让人欢快。
在演奏波尔卡扬卡舞曲时,小提琴是主要乐器之一,它弹奏出流畅的旋律和装饰性的音符。
常常还会加入手风琴、吉他、鼓等乐器,给舞曲增添动感。
波尔卡扬卡舞曲的速度通常较快,但也有慢版的版本,既适合快速的跳舞,也能作为恰当的背景音乐。
波尔卡扬卡舞曲具有明显的欢快、乐观、节奏鲜明的特点。
因此,它在欢迎会、派对等社交场合中十分受欢迎,也常在大型庆典和节日活动中演奏。
波尔卡扬卡舞曲也常常伴随着舞蹈的演出,其中表演者们通过熟练的步伐和鲜明的动作来展示乐曲的欢快和活力。
总体来说,波尔卡扬卡舞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快乐的音乐形式,能够引起人们跳舞的热情并让观众在其美妙的旋律中享受无穷的乐趣。
同时,随着波尔卡扬卡舞曲的传播和发展,它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并在全球各地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
舞会波尔卡简介
舞会波尔卡简介舞会波尔卡是一种欢快活泼的舞蹈形式,起源于中欧地区。
它是一种流行的社交舞蹈,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如舞会、聚会等。
波尔卡舞曲的特点是节奏明快、旋律欢快,常常由小号、手风琴等乐器演奏。
舞会波尔卡的舞步简单易学,一般由两人成对舞蹈。
舞者们手牵手,以快速的步伐在舞池中旋转、跳跃、转身,时而快速踏步,时而慢慢旋转,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效果。
波尔卡舞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最早出现在捷克和波兰地区。
当时,波尔卡舞曲便以其欢快的旋律和活泼的舞步,成为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尔卡舞蹈逐渐传播到欧洲各地,成为欧洲流行的社交舞蹈之一。
舞会波尔卡在舞蹈技巧上要求舞者们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舞者们需要掌握正确的姿势,保持身体的平衡,并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
同时,舞者们还需要与舞伴紧密配合,通过手牵手、转身等动作,展现出舞蹈的美感和情感。
舞会波尔卡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一种社交方式。
在舞会中,人们可以通过跳舞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舞会波尔卡既可以是一种娱乐活动,又可以是一种交际手段,让人们在欢快的音乐中享受舞蹈的乐趣,同时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值得一提的是,舞会波尔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变种。
例如,奥地利的舞会波尔卡注重优雅和舞蹈技巧,波兰的舞会波尔卡则更加活泼热情。
这些不同的风格和变种丰富了波尔卡舞蹈的多样性,也使得舞会波尔卡成为了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
舞会波尔卡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欢乐的舞蹈形式,既可以作为娱乐活动,又可以作为交际手段。
它简单易学,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群参与。
在跳舞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放松心情,享受音乐和舞蹈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不论是在舞会还是其他社交场合,舞会波尔卡都能为人们带来愉悦的体验。
古典音樂史上最真挚酣畅的波尔卡(Polka)
古典音樂史上最真挚酣畅的波尔卡(Polka)古典音樂史上最真挚酣畅的波尔卡(Polka)制作人:雪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人生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波尔卡是一种捷克民间舞蹈。
英文名为polka。
波尔卡舞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跳跃,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顿的装饰性处理。
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者斯美塔那最先将此种舞曲形式用于器乐和歌剧创作。
波尔卡Polka 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子的对舞。
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都认为它源于自己的文化传统。
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捷克农村的一种波尔卡节奏的舞蹈的舞步为波尔卡提供了基础。
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地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
主要的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以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
1840年,波尔卡由专业舞蹈家带到巴黎,在奥德翁剧院表演;巴黎的舞蹈大师们又把它改编成一种有5个花样的乡村舞蹈,深受公众喜爱。
1844年,巴黎的舞蹈教师采拉里乌斯把它带到伦敦,又传遍英国,从温莎城堡到小城镇的舞会上都在跳波尔卡。
与此同时,巴黎和伦敦的剧院中陆续出现了一些表演性的变体。
F.切里托和A.圣-莱昂所创作的一种3/4拍子的变体称雷多瓦舞,也很有名。
作曲家B.斯美塔纳的《被出卖的新娘》和J.魏恩贝格尔的《风笛手什万达》等歌剧中也都运用了波尔卡舞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
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
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
单簧管波尔卡简介
单簧管波尔卡简介单簧管波尔卡是一种流行的舞曲类型,起源于波兰。
它以其欢快的节奏和活泼的旋律而闻名,常常在舞厅、酒吧和庆祝活动中演奏。
本文将介绍单簧管波尔卡的起源、特点以及它在音乐界的影响。
单簧管波尔卡起源于19世纪的波兰,当时波兰正处于不稳定的政治时期。
这种舞曲很快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并在19世纪中叶成为流行的舞曲类型。
单簧管波尔卡的特点是快节奏、强烈的节拍和欢快的旋律。
它通常由单簧管、小提琴、钢琴和敲击乐器组成,其中单簧管是主要的乐器。
单簧管波尔卡的演奏技巧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灵活的指法。
演奏者需要掌握快速的音阶运动和精准的指法转换,以呈现出波尔卡音乐的活力和充满活力的特点。
此外,演奏者还需要准确把握波尔卡独特的节奏感和强烈的节拍,使得音乐更加动感和有吸引力。
单簧管波尔卡的旋律通常欢快、明快,给人以欢乐和愉悦的感觉。
它常常被用作舞曲,人们在舞厅中跳着单簧管波尔卡的节奏,享受着欢乐的氛围。
此外,单簧管波尔卡也经常出现在庆祝活动中,如婚礼、生日派对等,为活动增添欢乐的气氛。
单簧管波尔卡在音乐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在欧洲流行,也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
波尔卡音乐的欢快节奏和活泼旋律吸引了许多人的喜爱,成为很多音乐家和乐团演奏的曲目。
此外,波尔卡音乐也对后来的流行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迪斯科音乐和流行舞曲等,这些音乐类型都继承了波尔卡音乐快节奏和欢快旋律的特点。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种欢快的舞曲类型,起源于波兰,并在19世纪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它以其快节奏、活泼旋律和强烈的节拍而闻名,常常在舞厅、酒吧和庆祝活动中演奏。
单簧管波尔卡的演奏技巧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灵活的指法,以呈现出波尔卡音乐的活力和充满活力的特点。
它在音乐界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在欧洲流行,也对后来的流行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无论是演奏还是欣赏,单簧管波尔卡都能带给人们欢乐和愉悦的体验。
施特劳斯《拨弦波尔卡》,左右开弓,双手拨奏,技艺精湛,叹为观止!
施特劳斯《拨弦波尔卡》,左右开弓,双手拨奏,技艺精湛,叹为观止!《拨弦波尔卡》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和其兄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合作而成的一首杰出小品。
小约翰原打算在本曲中使用圆号,但其弟却主张只用拨弦,于是乐曲最终采用了只加三角铁、钟琴为陪衬的弦乐合奏形式。
乐曲第一主题为C大调,使用弱力度演奏,活泼而轻盈。
第二主题为G大调,力度稍有变化,旋律虽然动听,但非常简短,在属七和弦的控制下又进入第一主题。
乐曲在重复完第一主题后,进入F大调第三主题,并由三角铁、钟琴陪衬,显得更为柔丽悦耳。
第三主题奏完后,乐队重复第一、第二主题,随后在弦乐强力度欢呼声中结束。
所谓拨弦,就是直接用手指拨动提琴上的弦来演奏。
整部作品轻快活跃,因从头至尾都以短促的拨弦来演奏,因而命名为《拨弦波尔卡》,这首乐曲为每年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常奏曲目。
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
以男女对舞为主。
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
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
波尔卡舞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跳跃,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顿的装饰性处理。
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者斯美塔那最先将此种舞曲形式用于器乐和歌剧创作。
任何舞蹈都难免有兴有衰。
波尔卡即使是中欧舞蹈中寿命最长者,也难免终有一落。
20世纪的拉格泰姆、爵士等新型舞蹈以其崭新的活力和面貌压倒了波尔卡。
如今在波兰以外的国土上,我们只能在美国的波兰移民范围中和在一些古典芭蕾舞剧里一睹波尔卡的风采。
波尔卡已不再流行于舞厅中了。
弦律公众平台谢谢观赏弦律与您共享弦乐旋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尔卡舞蹈简介
“波尔卡”一词是从波希米亚语中的“半”字演化而来的。
波尔卡舞曲产生于1830年左右的捷克,是一种二拍子的快速舞曲,舞者们常站成一个圆圈,舞步很小,半步半步地跳,因而得名。
1833年,波尔卡首次进入布拉格舞厅。
1840年,布拉格的舞蹈教师在巴黎表演波尔卡一举成功,从而使波尔卡一下子闯进了巴黎的沙龙和舞厅。
一场来势迅猛的波尔卡热唤起了许多与跳舞无缘的青年人。
所有的舞蹈院校一齐上阵教授波尔卡,但照样不能满足人们的学舞要求。
19世纪中叶,波尔卡传到英美,与华尔兹一道取代了乡村舞和科蒂林舞。
波尔卡热使得其它中欧舞蹈也开始流行,如舞步相对比较简单易学的加洛普、波洛奈兹、雷多瓦、玛祖卡、斯科蒂克等。
加洛普的舞步与华尔兹、波尔卡相似,但节奏与波尔卡相近,是2/4拍,舞伴们舞步迅疾,只偶尔才有些旋转。
波洛奈兹的主要牲是3/4拍,速度适中。
它是庄重雄伟的队列舞蹈,常用于化装舞会的开场。
但可能正是由于它的队列形式,所以一直没有在以对舞为主的舞厅里流行起来。
波希米亚的雷多瓦是由追赶步、普通华尔兹步和两速华尔兹步三种基本步伐构成的。
它的音乐采用的是慢速华尔兹。
玛祖卡原是波兰民间舞,使用华尔兹音乐,但第二或第三拍上常有重音。
舞步包括跳步、滑步与脚跟相击等三种基本成分,动作组合比较复杂。
斯科蒂斯克是德国民间舞,由滑步和跳步两种舞步组成,节奏为2/4和4/4拍子。
由于这些舞蹈的流行和普及,舞厅里还出现了一些由上述舞蹈按不同顺序、不同比例组合起来的舞蹈,大大丰富了舞厅舞的品种和样式。
但是任何舞蹈都难免有兴有衰。
波尔卡即使是中欧舞蹈中寿命最长者,也难免终有一落。
20世纪的拉格泰姆、爵士等新型舞蹈以其崭新的活力和面貌压倒了波尔卡。
如今在波兰以外的国土上,我们只能在美国的波兰移民范围中和在一些古典芭蕾舞剧里一睹波尔卡的风采。
波尔卡已不再流行于舞厅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