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永济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A.实行分封制B.实行宗法制C.实行禅让制D.实行礼乐制度3.山西曲沃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
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C.随从作战D.交纳贡赋4.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士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维系周王朝的统治B.隐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C.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D.是一种行政制度的创新5.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井田制6.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反映出的中国历史变化是()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7.《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8.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归纳整理大臣们的奏章外,还得对中央官员进行暗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访、调查,看其是否有违法乱纪行为。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国一些省份的简称有悠久的历史。
其中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这源于()A.地理特征B.西周分封制C.甲骨文记载D.风俗习惯2.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3.一位美国史学家曾评论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位美国史学家所称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系指()A.王位世袭制确立B.分封制的实施C.宗法制的创立D.中央集权制的形成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监察体制的建立,旨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贪污腐败。
汉武帝时期,设立监督郡国长官的专职官员是()A.丞相B.内阁大臣C.刺史D.军机大臣6.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
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
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
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A .中央集权的强化B .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C .君主专制的加强D .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7.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导致明朝中后期内阁和司礼监太监一同把持朝政的乱象,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B.封建统治后期政治充满朝气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D.宦官专权有利于朝政清明8.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A.门第B.财产C.血缘D.美德9.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山西省永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考试题(含解析)
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共100分,时间90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 实行分封制B. 进行封建改革C. 实行宗法制D. 任人唯亲【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藩屏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中的含义不同,排除;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故C项排除;分封制与“任人唯亲”无关,故D项排除。
2.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追捧。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 郡县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科举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珍惜亲情、渴望相相聚情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强调的是家国一体,强调家国情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是秦朝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C选项是西周管理全国的政治制度;D选项是选官用官制度。
点睛:解答本题可以从宗法制的特点入手。
宗法制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3.“秦承周制,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皇帝)为号”这说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A. 旨在强化君主的至高权力B. 延续了周朝末年的政治体制C. 是为了彰显个人的丰功伟绩D. 意在纠正王权衰落的弊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皇帝制度。
依据材料“德兼三皇,功包五帝”可知,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的目的是宣扬个人的功绩,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秦始皇以皇帝称号宣扬自己的功绩,并未体现其旨在强化君主的至高权力;B选项错误,周代并未实行皇帝制度,秦代的皇帝制度并非继承于周代;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秦始皇对王权衰落的纠正。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评考试 历史(I) Word版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高一历史(I)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诸侯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勤于王事、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唐代中后期的科举考试,重点看考生能否运用儒家理论、结合历代统治教训,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这体现了当时科举A.注重门第高低B.侧重以诗赋取士C.强调品德优劣D.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平民迎来了他们的首度胜利,那就是罗马基本法律《十二铜表法》的编纂和颁布。
在这部法律中,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承认。
此后A.罗马公民实现了权利平等B.公民依据成文法维护权利C.罗马法剥夺了贵族的特权D.平民获得制定法律的权力4.“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这一法令出自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5.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费,应由中英双方商定。
这一规定A.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B.损害了中国司法主权C.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D.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6.《资政新篇》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舆论监督政府、选举政府官员,具有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
这反映出A.太平天国指导思想发生转变B.中国人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C.近代中国出现了民主制度D.太平天国性质发生了转变7.某史学家说:“中国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修建铁路,设立工厂,划分势力范围。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22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井田制
D. 礼乐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从材料中的“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等信息来看,材料反映的是父系家长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和礼乐制,排除A、D项;材料没有反映土地制度,排除C项。
16.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说道,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以司礼监太监对其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这种现象表明
A.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B. 君权至上出现问题
C. 集权遭到破坏
D. 内阁权力至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内阁是辅助皇帝的侍从机构,服从于皇权,从皇帝30年不上朝,更能说明皇权的强化,万历皇帝的近30年不上朝则表明君权至上带来了问题,故B项正确;内阁不能制约君权,材料现象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故A项错误;集权是指控制地方,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内阁虽有票拟权,但受司礼监节制,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故D项错误。
A. 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官吏选拔制度
B.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C. 形成了从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D. 出现内外朝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得知,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郡监御史隶属于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C项正确;由材料“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得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从到地方行政体制,不是官吏选拔制度;故A项错误;消除地方分裂割据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D项是西汉时期中枢机构变化。
2018-2019学年山西省高一 上 期末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山西省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西周时期,诸侯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勤于王事、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2分)唐代中后期的科举考试,重点看考生能否运用儒家理论、结合历代统治教训,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这体现了当时科举()A.注重门第高低B.侧重以诗赋取士C.强调品德优劣D.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2分)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平民迎来了他们的首度胜利,那就是罗马基本法律《十二铜表法》的编纂和颁布。
在这部法律中,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承认。
此后()A.罗马公民实现了权利平等B.公民依据成文法维护权利C.罗马法剥夺了贵族的特权D.平民获得制定法律的权力4.(2分)“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这一法令出自()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 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5 年宪法5.(2分)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费,应由中英双方商定。
这一规定()A.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B.损害了中国司法主权C.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D.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6.(2分)《资政新篇》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舆论监督政府、选举政府官员,具有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
这反映出()A.太平天国指导思想发生转变B.中国人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C.近代中国出现了民主制度D.太平天国性质发生了转变7.(2分)某史学家说:“中国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修建铁路,设立工厂,划分势力范围。
”与此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8.(2分)史家论晚清,常绕不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大变局”的高潮一节,正是帝制的终结和“共和”的开始。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
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
”这一历史现象表明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 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C. 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D. 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汉以后靠血缘世袭的越来越少,这体现了宗法血缘制度是在逐渐瓦解的,选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现象和分封制度无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到选官的问题,选项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靠血缘世袭的越来越少体现的是宗法血缘制度是的瓦解。
2.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 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 唐朝只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D. 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全球化意义【答案】B【解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A错误;“丝国”因中国很早即向西方输出蚕丝而得名,B正确;清朝只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C错误;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不具有全球化意义,D错误。
3.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
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答案】B【解析】依据题中《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可见,三代不仕者300人,父辈有官职的100多人中低等级的又占了一半以上。
山西省永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2019062002110
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政 治 试 题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原理,大家熟悉的麦当劳餐厅里只能喝到可口可乐,而肯德基餐厅里只能喝到百事可乐。
这种模式,使得喜欢麦当劳的消费者顺带消费了可口可乐,喜欢肯德基的顺带消费了百事可乐。
它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A .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B .利用替代品战略,实现产品的竞争C .利用互补品战略,实现产品的优化组合,实现经营目标D .应该取消限制,增加产品多样化供给,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2.小王有一款热门网游的游戏装备,他在某网络游戏交易平台上卖出了500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这里的( )①游戏装备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②“500元”行使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③游戏装备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④“500元”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3.2017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在我国,大力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助于( )①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③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④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实施绿色消费,形成新的节能方式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4.2018年5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为635.84;而2017年5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为689. 47。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这变化意味着( )①美元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②美元贬值,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③人民币升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下降④人民币贬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上升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5.每年的天猫“双11”交易额都会刷新纪录,中国人“双11”的狂购热情让全世界感到震惊。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 .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 .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D .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2. (2分) (2018高二下·武邑开学考) 据记载,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之前,私人冶铁工业生产的铁器,质量精良且价格不高;而在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后,“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
材料表明()A . 盐铁官营影响了百姓日常生计B . 官营经济的工匠技术水平低下C . 适度竞争有利于经济良性发展D . 盐铁官营制度无益于国计民生3. (2分) (2017高二下·容县期末)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 .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 .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 . 郡县制、行省制D . 三省六部制、内阁制4. (2分)(2019·天津模拟) 据黄佐《翰林记》载:“宣庙时,始令内阁杨士奇及尚书兼詹事蹇义、夏原吉于凡中外奏章,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上或亲书或否。
”由此可见()A . 内阁实质上是最高的行政部门B . 票拟最初并非是内阁的专职C . 票拟需要各部门分工合作完成D . 内阁的票拟就是政府的决策5. (2分)(2019·河南模拟) 古代雅典城邦主张“用体育锻炼出儿童健美的体格;用美育发展儿童的行为美、语言美;用德育剔除儿童心中的邪念,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毅力;用智育使儿童获得真正有用的学问,成为身心既美且善,和谐发展的人。
”该教育理念()A . 维护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 . 提高了雅典所有民众的文化素养C . 抑制了公民个人自由意识D . 反映了民主政治对公民素养的要求6. (2分)(2017·江苏会考)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43).doc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43)一、选择题(均为单选,每题2分,共80分)1、把夏朝作为我们第一个国家政权的主要依据是( )A.夏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B.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C.最早出现了文字D.实行重要的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2、下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 )A.功臣封国 B.姬姓封国C.商族后裔的封国 D.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3、“夏、商、周、汉封建(封建在这里的含义是‘封邦建国’)而延(长久),秦(朝)郡邑而促(短促)”的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 )A.没有看到秦统一的历史贡献 B.认为秦不是封建社会C.把秦亡原因归于郡县制 D.没有指出秦的暴政4、我们中国人向来认同“叶落归根”和“认祖归宗”。
这种情结与下列哪项有关( )A.分封制 B.宗法制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个“制”指 ( )A.禅让制 B.宗法制C.中央集权制 D.世袭制6、《晋书·段灼传》曰:“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注:当权者的亲属)也。
”这一说法表现的是古代哪一种制度( )A.世卿世禄制 B.分封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7、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行省制度8、下列官员(或机构)中,不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御史大夫B.刺史C.都察院D.明代的内阁9、“汉承秦制”也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10、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1、“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2020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A。
实行分封制B。
实行宗法制C。
实行禅让制 D.实行礼乐制度3。
山西曲沃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
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C.随从作战D.交纳贡赋4。
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士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这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维系周王朝的统治 B.隐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C。
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 D.是一种行政制度的创新5。
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 )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礼乐制D。
井田制6.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反映出的中国历史变化是( )A。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B.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
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7。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山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史记·晋世家》记载:公元前784年,晋穆侯卒,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殇叔在位第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上述史料说明了A.政治权力更迭严重削弱了晋国的实力B.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在晋国得以恢复C.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在晋国受到冲击D.晋国卿大夫集团地位日益突出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转型”的最主要表现是A.世卿世禄制取代禅让制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并行制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3.《汉仪注》记载:大祠日饮酎受金。
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
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B.打击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C.使得诸侯王国封地越分越小D.严格限制了王侯祭祖的特权4.《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
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最主要的是A.三公九卿B.御史大夫C.三省六部的长官D.二府三司官员5.某史书记载:“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材料所指的职官是A.御史大夫B.刺史C.通判D.按察使司6.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的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
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A.元朝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辖B.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C.元朝沿用了唐朝“羁縻”政策D.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7.史学家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山西省永济市永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一主张体现了A. 儒家思想的保守部分B. 儒家维护周朝的“礼”C. 儒家主张贵贱有序D. 儒家以德治民的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儒家提出“礼”的学说,主张贵贱有序,它是儒家思想的保守成分,与材料无关,排除AC;儒家宣扬“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恢复西周奴隶社会等级名分制度,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材料意思是:施行德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其位,众多的星星拱卫它,体现了儒家以德治民的思想,故选D。
2.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
下列人物中不具备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 韩非子B. 孟子C. 黄宗羲D. 荀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韩非子作为法家学派集大成者,主张严刑峻法,不主张“民本”,故选A;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荀子主张“君舟民水”,均包含有“民本”,故排除BCD。
3.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影响深远,以岳飞、文天样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价值观来自A. 儒家思想B. 法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自西汉汉武帝起,儒家思想就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以岳飞、文天祥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价值观体现了理学所倡导的忠孝思想,故选A;法家倡导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排除BCD。
【点睛】.4.下列是对“天人感应”说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A. 民本思想B. 限制王权思想C. 君权神授思想D. 阴阳五行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天人感应”说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不等于民本思想,故A错误。
“天人感应,说含有约束君主不当行为的一面,但不等于限制王权,故B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共100分,时间90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 实行分封制B. 进行封建改革C. 实行宗法制D. 任人唯亲【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藩屏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中的含义不同,排除;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故C项排除;分封制与“任人唯亲”无关,故D项排除。
2.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追捧。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 郡县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科举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珍惜亲情、渴望相相聚情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强调的是家国一体,强调家国情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是秦朝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C选项是西周管理全国的政治制度;D选项是选官用官制度。
点睛:解答本题可以从宗法制的特点入手。
宗法制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3.“秦承周制,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皇帝)为号”这说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A. 旨在强化君主的至高权力B. 延续了周朝末年的政治体制C. 是为了彰显个人的丰功伟绩D. 意在纠正王权衰落的弊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皇帝制度。
依据材料“德兼三皇,功包五帝”可知,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的目的是宣扬个人的功绩,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秦始皇以皇帝称号宣扬自己的功绩,并未体现其旨在强化君主的至高权力;B选项错误,周代并未实行皇帝制度,秦代的皇帝制度并非继承于周代;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秦始皇对王权衰落的纠正。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4.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 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B. 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C. 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D. 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答案】A【解析】“朝议”的方式能够起到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的所用,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朝议”是集思广益,为君主效力而非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朝不是民主政治,所以展现不了民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朝议”不是为了显示大臣才能而是为了减少决策失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朝议”这种方式本来就是为了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才出现的。
5.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实行三公九卿制D. 修筑长城【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反映出秦始皇认识到分封制造成了割据争霸的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秦始皇实行“废分封,立郡县”,推行郡县制,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B. 开创皇帝制度C. 建立三公九卿制D. 统一度量衡、货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虽死犹存”并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虽死犹存是指秦朝虽然灭亡了但他/她创立的政治制度却保存下来,故A项正确;BCD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
【点睛】题目中关键信息是“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7.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主要针对的是A. 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B. 汉初社会经济凋敝C. 节度使权力过重D. 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问题逐渐突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贾谊提出对此一削弱王国的实力;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点评: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
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部分权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诸侯王的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8.《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 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B.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C. 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D. 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三省六部制。
该制度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选项ABC不符合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内容。
9.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
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A. 战事立功B. 才学品德C. 门第出身D. 皇亲国戚【答案】C【解析】【详解】由“魏晋时期”,联系所学可知,魏晋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是门第出身,而不是战功,故A错误,故C正确;“魏晋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是门第出身,而不是才学品德,故B错误;“魏晋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是门第出身,九品中正制依据出身门第将人分为九等,并非都是皇亲国戚,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魏晋时期”“世代占据高官”,联系所学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分析解答。
10.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 选官须注重才学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 选官应注重品行【答案】D【解析】题中材料指出选官标准中片面注重言辞刀笔(语言、文章)的而不注重品行(道德)的弊端是害已害民,即D项所述。
11.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材料说明A. 西方国家也采用了科举制选拔人才B. 科举制是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有效制度C. 西方国家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十分推崇D. 西方学者对科举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高度的赞扬【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科举制度。
依据材料“科举制无疑是······最珍贵的知识礼物”、“为所有西方国家······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学者对科举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高度的赞扬,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学者对科举考试的态度,并未体现西方国家也实行科举制,且不符合史实;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学者对科举制的肯定和赞扬,没有反映科举制是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有效制度;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部分西方学者的态度,他们不能代表西方国家。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2.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据此思想,宋太祖所采取的措施是A. 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B. 协调参知政事削弱相权C. 挑选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D. 派遣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答案】D【解析】略13.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 尚书省B. 参知政事C. 枢密院D. 军机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审题注意“两宋”“负责筹划‘王师北定’”应该宋代负责军事的中央机构,选项中C符合。
“尚书省”的组织机构,到了隋朝定型,负责六部,北宋初,形式上还保留尚书省的组织系统,但权力既不归属,郎官又不治事,权借此以寄禄秩,别无差遣,尚书省的制度名存实亡,故A不正确;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有两种方式:一是几位参知政事并无具体分工,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政务;一是几位参知政事有了具体分工,各负责某一方面政务,所以B不正确。
军机处为清代设置所以B不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宋代中央机构点评:本题以南宋诗人陆游的诗歌考查宋代制度的变迁。
宋代制度还可以考查二府三司中的其他职能,以及宋代制度变革的影响等。
14.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 罢除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 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 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D. 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答案】C【解析】题干中“……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反映了各机构相互制约,其结果是强化了君主专制。
故选C项。
废丞相与材料所涉及现象不符,而且废丞相是具体措施,并非实质,不选A项。
各机构平等的说法没有依据,不选B项。
“彼此颉颃”说明效率并不高,不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15.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
从中可以看出A. 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 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C. 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为加强皇权,设置殿阁大学士;而康熙帝设置南书房主要是为了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强化皇权。
因此选D。
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和题意无关,排除;C和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6.“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向导’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