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C + O2 2CO
铺底色
圈画
1.氧气充足、燃烧充分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氧气不充足、燃烧不充分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注意: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要注意条件哦。如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时则生成一氧化碳等。
碳单质的新结构形态,可在室温下转化为钻石
CO2
SO2
用Q-carbon制造钻石 科学们家从蓝宝石、玻璃或者塑料聚合物等基底材料着手,在其表面涂上一层无定形碳——即没有规则晶体结构的碳单质,然后采用单激光脉冲扫描这层无定型碳约200纳秒。在扫描过程中,碳温度会升至4000 K(约3727 ℃),然后迅速冷却。该操作过程均在恒定压力(大气压)下进行。最终我们会得到薄薄的一层Q-carbon,研究人员也能控制工艺过程,得到介于20 nm到500 nm之间任意厚度的碳层。 研究人员还可通过选择不同的基底材料以及改变激光脉冲的宽度来控制冷却的速度,从而在Q-carbon内部产生钻石结构。
金刚石 石墨 C60
这些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密切,因此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
A
还原性
先撤导气管
C + CO2 2CO Nhomakorabea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2课时
01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02
03
碳的还原性
古字画
档案材料
充分燃烧:
不充分燃烧:
碳与氧气反应
2C + O2 2CO
C + O2 CO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本节课的内容是该章节的第二课时,主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异同点,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详细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的应用领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自主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2.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用途和应用领域;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用途和应用领域;3.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寻找答案;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器材:显微镜、石墨、金刚石、C60样品等;2.教学课件:PPT或者黑板;3.教学参考资料:相关的实验报告和论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5.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科特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对比法、实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和准备实验材料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科特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也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科特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也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形态和结构;
(三)学生小组讨论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
D.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3.下列实验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 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的是( D ) A.测量其密度 C.用水溶解 B.测量其熔点 D.分别燃烧验证燃烧产
物
4.活性炭或木炭能使红墨水的红色 褪去,是因为( B )
A.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碳
B.它们具有多管道的疏松结构而有 吸附作用 C.它们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很活泼 D.它们的颗粒很细小,而且是黑色 的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1.通过碳原子结构分析和碳的化学性质实 验,掌握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和 高温下化学性质的活泼性,了解稳定和活泼都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通过碳与氧气、氧化铜等反应的实验探 究,掌握碳的可燃性、还原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高温下,碳单质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1)与氧气反应(可燃性)
5.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作的字画至今 仍不褪色,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B ) A.具有可燃性 B.在常温下稳定
C.具有氧化性
D.具有还原性
6.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 因是( C )
A.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B.金刚石是单质,而石墨是化合物
C.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金刚石不含杂质,而石墨含杂质
课堂练习
1.化学物质中有一种由多个五边形和 六边形组成的形似足球的笼状分子,称为 “足球烯”,化学式为C60。关于C60的说法 A 正确的是( )
A.属于单质
B.属于混合物
C.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足球烯是实心的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 D ) A.有金属光泽的无色透明晶体
B.电的良导体
C.非常坚硬的物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优秀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碳的单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具有不同用途的探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铅笔伴你从小到大,你一定不陌生。
你们也许还见过名贵的钻石,但你知道它们其实是“一家人”吗?化学世界就是这么神奇!二、推进新课1.金刚石[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归纳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
[过渡]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庞大的碳家族成员,其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投影展示][归纳总结]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其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等。
2.石墨[过渡]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同样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
阅读教材第107页石墨的相关内容,归纳出石墨的相关性质。
[归纳总结]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
[提出问题]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它们都具有哪些主要性质呢?[演示实验]实验6-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
教
分 课 时
学 活 动
流
程
△设计意图
环 节 与时间
教
师
学 生 活 动
回答: (齐声)最外 层电子数。 回答:碳原子核内 有 6 个质子,核外 有两个电子层,最 外层上有 4 个电子。 回答:可以得到 4 个电子或失去 4 个 电子使最外层都达 到稳定结构。两种 可能对于碳原子来 讲都难于实现,所 以,碳化学性质常 温下不活泼。 回答:结构决定性 质。 叙述现象,写化学 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燃 2C+O2=====2CO
【提出问题】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碳在常温 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呢?元素的化学性质 与元素原子结构中的哪部分关系最为密 切? 【屏幕投影】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提问】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 你有哪些 发现? 【追问】 在化学反应中, 它要成为稳定结 构, 有几种途径?较最外层电子比 4 多或 少的原子, 碳原子容易达到稳定结构吗? 得出什么结论?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 从理论上理解 碳化学性质常温 下为什么稳定。 使 学生理解层次提 升。
第 一 课 时
【追问】 这也体现了上节课我们所讲的结 构和性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投影】 二、 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 稳定性、高温下的活泼性。 【提问】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写 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 式,并说出你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适时点拨】 如果氧气的量不充足, 碳燃 烧就不充分, 这时生成一氧化碳 (有毒) , 同时放出热量。 【补充】 上述两个反应, 在以煤为燃料的 煤炉里也经常发生。煤的主要成分是碳。 当空气充足、炉火很旺时,煤燃烧充分, 主要生成二氧化碳; 当空气不充足时, 煤 燃烧不充分, 生成较多量的一氧化碳。 从 上述内容的学习, 你能得到哪些重要的发 现或启示。 【投影】 ]1、 碳跟氧气的反应——碳的可 燃性。 【可燃性应用】 碳具有可燃性, 利用这点 性质它有什么用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1金刚石石墨C60(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d)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碳的同素异形体性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e)应用拓展: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金刚石、石墨和C60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f)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在观察、分析物质结构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运用模型、实物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3.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分享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注意事项:
1.作业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避免过于简单导致学生轻视,也要避免过于复杂使学生丧失兴趣。
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4.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和完成质量,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用途等方面进行讨论。
2.交流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分享,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促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3.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课标要求】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标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决定本节内容采用:自主合作学习。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和地位]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
前面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又学习了氧气、水之后,再学习碳,使本单元的高度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初中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是为学习高中的有机物做准备。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碳的几种单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有关物质的较完整的认识,而且对于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和甲烷等打下基础。
2.教材内容和特点本课题介绍碳的化学性质,该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点是图文并茂,许多内容以图代文,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可燃性与还原性。
(2)知道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金刚石与石墨元素是不同的物质但其化学性质相同。
(3)认识碳单质还原氧化铜实验中高温条件的复杂性,解释几种改进的原因。
(4)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理解的化学变化过程与方法:(1)通过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实验、勇与探索的能力。
(2)寻找有用信息,并且初步学会对信息分析、归纳。
(3)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木炭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还原性还原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教案
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 (联系生活实际讲解。 ) 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直接供人们取暧、加热, 也可以转变为电能、动能等。 小结:碳具有可燃性,但碳在不同条 件下燃烧,其产物不同。 2)还原性 实验:演示 装置:与制氧气的装置比较,巩固制氧装置。
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理:
高温
C +2CuO === 2Cu +CO2
讨论:在烧得很旺的炉子里( 产生 CO2)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 会降低?并且还容易有煤气生成?
讲解: 三、氧化还原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吸收热 量)
高温
C +2Cu O === 2Cu +CO2 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木炭得到氧变成二氧化碳,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1、氧化反 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得氧) 2、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失氧)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教学 反思
碳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还原性 碳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表明碳具有还原性 教学过程
二、碳的化学性质 讨论:我们知道,红磷、白磷都是磷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 但其化学性质是相同的。那么,金刚石、石墨、木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 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 质是否相同? 1、常温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图 6-8,说明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讲解:在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稳定。因为碳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它 要成为稳定结构,得 4 个或失 4 个电子都不容易,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2、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 1)可燃性 提问:如何证 明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讲解:可用燃烧的 方法,由此可见 ,碳具有可燃性。 提问:回忆木炭 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当碳燃烧充分时,可生成二氧化碳;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他们运用比较法,自主探究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权威。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九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化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碳的基本概念、化学性质以及一些常见碳化合物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金刚石、石墨和C60这三种碳的同素异形体产生兴趣,但可能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质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奥秘。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如石墨电极、金刚石切割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此外,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但在学习方法上,部分学生可能仍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比较法、问题驱动法等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他们关心社会问题,但可能对碳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要利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碳资源在人类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技创新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二课时)教案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碳的化学性质,能准确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能运用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
2. 过程与方法会对实验现象或展示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得出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培养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本节课以生活中实例和实验探究为主线,综合资料展示法、类比推理法,同时穿插启发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铁架台、酒精喷灯、带导管的橡皮塞、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引入】一位扮演古玩店老板的同学正在向一位扮演顾客的同学介绍:“您仔细瞧瞧,这幅水墨山水画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纸虽然已发黄破损,但墨色仍然丝毫未变,这可是我收到的宝贝,价钱低了我可是不会卖的”。
顾客反复瞅了瞅画,觉得老板说的很有道理,于是花大价钱买走了画。
你认为老板说的有道理吗?【过渡】绘画用的墨中含碳,古代字画年久不褪色跟碳的化学性质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提问】“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里面蕴含着什④实验完毕,拆卸装置时,应该先把导管从石灰水中撤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
【提问】根据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你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学生: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 +C=====高温2Cu +CO 2↑。
【提问】根据氧化铜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CuO 转变为Cu 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学生:讨论回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word教案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word教案2导学目标1. 明白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能以进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3. 通过碳与氧气的反应,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学习重点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学习难点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计策备习知识性预备:碳燃烧的知识物质性预备:多媒体课件技能性预备:依照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算复习提出问题: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专门大差别,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是也有专门大差别呢?引导学生回忆碳燃烧的相关知识。
积极摸索,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学生的关于碳燃烧象描述不准确。
预习一、常温稳固性二、高温爽朗三、氧化还原反应1、常温稳固2、可燃性3、还原性4、氧化还原反应点拨碳单质常温下稳固相同的反应物不同的质量比可能会生成不同的物质演示实验点拨氧化剂、还原剂观看周围的碳单质,感受常温稳固明白碳燃烧的两种情形观看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分析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会依照老师的讲授判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学生会关于质量比在和3:4之间的生成物好观看现象的时候会出来铜的产生可不能判定氧化剂原剂,能够借助高中法判定精习知识梳理:利用知识树总结知识点。
(见学案)巡视了解学生知识梳理情形,对个别出错的同学进行纠正。
独立完成学案知识梳理部分,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
完成知识运用,组内交流后全学生容易忽视将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应加以强调,达到学板书设计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常温稳固性 2、还原性二、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三、氧化还原反应1、可燃性教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
失氧”),是
还原 剂。
(3)反应中氧化铜使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而氧化铜本身 失氧 。 (填“得氧”或“失氧”),是 氧化 剂。
2O34Fe+3CO2↑ 4.试写出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3C+2Fe ,
2C+Fe3O43Fe+2CO2↑ 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 。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5.各小组讨论应该怎样帮助戴维完成验证钻石组成成分的 实验。整理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写在下面空白处。比较各 小组的方法,看哪种方法最好。
2.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前应先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时应注意
先预热等 ,实验后要先 再 将导管移出液面 。 熄灭酒精灯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3.通过得氧或失氧找出还原剂和氧化剂。 (1)写出碳在高温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CuO2Cu+CO 。 2↑
(2)反应中碳使氧化铜被还原成铜,而碳本身 得氧 (填“得氧”或“
因为古代画家用墨来绘画,墨是由炭黑制成的,在常温下,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具有稳定性,所以古画能保存很久都不 变色。
2.利用上面得出的结论分析下面两个现象的原因: ①铁路上的枕木铺轨前,将其表面烧焦。 ②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均是因为在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探究问题二:改变温度,碳与氧气反应 碳和氧气反应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质量比有关: (1)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8时,生成物是 (2)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3∶ 4,生成物是 时 二氧化碳 ; ; 一氧化碳
伯爵就问戴维钻石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能否做实验给他看。 戴维最擅长做化学实验,他指着伯爵戒指上的钻石问:“您能贡 献出这颗钻石让我来做实验给您看吗?”伯爵表示愿意,但要求 实验必须令人心悦诚服,否则要戴维折价赔偿。如果你是戴维, 你会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碳单质新的形态的发现及其简单介绍,学生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认识科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碳的 性
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第一层有__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2.碳的 性
(1)氧气充足时: ;(请写化学方程式)
(2)氧气不充足时: 。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
3.碳的 性
(1)实验现象
(2)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 。
(3)在此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 ,被氧化的物质是 。
说明木炭具有 性,可用作 。
(4)化学方程式 ,所以,这类反应可表示为:C + 金属氧化物=== + 。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 碳的化学性质
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思考:古代书画家用墨写的字画,为什么能完好的保存至今不褪色呢?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1.稳定性: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最外层有4个电子,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时比较
困难,所以常温下碳单质很稳定,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所以古代用墨写的字经久不褪色。
2.可燃性: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
(1)O 2充足时,完全燃烧:C +O 2
CO 2
(2)O 2不充时,不完全燃烧:2C +O 2
2CO
由此证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产物也不同。
点燃
点燃
3.还原性
课本实验6-2]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
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并分析。
[学生实验]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粉末中有红色物质。
分析:产物为二氧化碳、铜。
结论:化学方程式:2CuO+C高温2Cu+CO2↑
[分析]从分子组成上看CuO转变为Cu,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
[回答]CuO转变为Cu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中的氧。
[小结]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能夺得氧的物质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碳、氢气都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以用于冶金工业的还原剂,例如高炉炼铁反应。
[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2Fe2O3+3C高温4Fe+3CO2,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回答]此反应是还原反应,其中碳具有还原性。
[拓展延伸]①单质碳不但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还能夺取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例如C+CO2高温2CO。
②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它和还原反应存在于同一个反应中,例如在2CuO+C高温2Cu+CO2↑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
原反应,碳与氧化铜中的氧结合,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氧化铜被还原了,氧化铜属于氧化剂,碳被氧化了,碳属于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碳的化学性质,大家课后一定要熟练识记。
1.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稳定性
B.吸附性
C.可燃性
D.还原性
2.下面关于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的说法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黑色粉末无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黑色粉逐渐变红色,石灰水无变化
C、黑色粉逐渐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黑色粉末和澄清石灰水都变红色
3.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因为写字绘画时使用的是()
A 蓝墨水
B 红墨水
C 蓝黑墨水
D 墨汁
4.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 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到9nm,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纳米泡沫”是碳单质
B.“碳纳米泡沫”是混合物
C.“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碳化合物
D.“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