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软件工程》教学教案
《软件工程》教学教案一、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软件工程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2. 教学内容软件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软件工程的原则和方法。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案例分析。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软件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第二章:软件需求分析1. 教学目标掌握软件需求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过程,能够运用需求分析工具进行需求收集和分析。
2. 教学内容软件需求分析的基本概念;需求分析的方法和过程;需求分析工具的使用。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过程。
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实例分析。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实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需求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第三章:软件设计1. 教学目标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过程,能够运用设计工具进行软件架构和详细设计。
2. 教学内容软件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过程;设计工具的使用。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软件设计的方法和过程。
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实例分析。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实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软件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第四章:软件实现1. 教学目标掌握软件实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过程,能够运用编程语言进行软件编码和测试。
2. 教学内容软件实现的基本概念;实现方法和过程;编程语言和测试工具的使用。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编程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软件实现的方法和过程。
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编程环境和测试工具。
5. 教学评价通过编程实践和测试结果,评估学生对软件实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第五章:软件维护1. 教学目标掌握软件维护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过程,能够进行软件维护和优化。
2. 教学内容软件维护的基本概念;维护方法和过程;软件优化技巧。
软件开发流程图介绍
软件工程开发第一章软件工程基本观念1.1 软件工程的目标与常用模型软件工程的目标是提高软件的质量与生产率,最终实现软件的工业化生产。
对开发人员而言,如果非得在质量与生产率之间分个主次不可,那么应该是质量第一,生产率第二.软件工程的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软件开发过程一般包括可行性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测试和维护。
图1 软件工程环节常见的软件工程模型有:线性模型,渐增式模型,螺旋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形式化描述模型等等。
虽然线性模型比较简单,太理想化,但是每一个非线性的模型都能转化为一系列简单的线性模式,因此在其他模式中需要灵活运用线性模式。
1.2 软件开发的基本策略1.2。
1 复用在一个新系统中,大部分的内容是成熟的,只有小部分内容是创新的.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小比例的创新工作上,而把小部分的时间用在大比例的成熟工作中。
我们将具有一定集成度并可以重复使用的软件组成单元称为软构件。
软件复用可以表述为:直接使用已有的软构件,即可组装(或加以合理修改)成新的系统.这样可以提高生产率和质量。
图2应用软构件产生应用软件1.2。
2 分而治之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N个简单的问题,再逐个寻求解决方法.但是最终的目的是要保证单个的简单问题可以通过程序实现,组装后能够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1.2.3 优化——折衷优化是用以优化软件的各个质量因素,但不能面面俱到,应折衷,其目标就是协调各个质量因素,实现整体质量最优.而不能盲目得拆东墙,补西墙。
第二章软件开发过程各个环节介绍2.1 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2。
1。
1 可行性分析要求可行性分析是从经济、技术、市场与政策及人员方面分析这个项目做还是不做。
2。
1。
2 需求分析要求当确定做之后,我们就要与客户交流,进行需求分析,但由于客户表达不清、需求自身经常变动或分析人员理解有误,都会导致需求分析困难.因此,有必要通过请教行家或者分析同类型产品,来做进一步的分析.2.2 系统设计2.2。
软件工程第一章
1.3.2、 1.3.2、软件开发模型
• 2、螺旋模型
• 1988 年B.Boehem 提出了螺旋模型,它加入了风 险分析,通常用来指导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软件 风险分析的目标是在造成危害之前及时对风险进行 识别、分析,采取对策,进而消除或减少风险的损 害。
1.3.2、 1.3.2、软件开发模型
1.1.1、软件的定义、特点、 1.1.1、软件的定义、特点、种类和软件的发展 • 4、软件的发展:
1.1.2、 1.1.2、软件危机
• 软件危机指的是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 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 软件危机包含下述两方面的问题:如何开 发软件,怎样满足对软件的日益增长的需 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1.3.2、 1.3.2、软件开发模型
• 1、瀑布模型
• 瀑布模型即生存周期模型,由B.M.Boehm 提出, 是软件工程的基础模型。其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将问 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 其最为突出的缺点是该模型缺乏灵活性,特别是无 法解决软件需求不明确或不准确的问题。
1.3.2、 1.3.2、软件开发模型
1.1、软件 1.1、软件
• 这一节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 1.1.1、软件的定义、特点、种类和软件的 发展 • 1.1.2、软件危机
1.1.1、软件的定义、特点、 1.1.1、软件的定义、特点、种类和软件的发展 • 1、软件的定义: • ----1983 年IEEE 为计算机软件下的定义是: 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和相关的文档资 料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所必需的数据。 • ----目前对计算机软件通俗的理解为:包括 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资料的完整集合, 即软件=程序+数据+文档资料。
软件工程课程目录
软件工程课程目录第一章:导论
1.1 软件工程概述
1.2 软件工程的定义和特点
1.3 软件工程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2.1 瀑布模型
2.2 增量模型
2.3 螺旋模型
2.4 敏捷开发模型
2.5 DevOps模型
第三章:需求工程
3.1 需求获取与分析
3.2 需求规格说明
3.3 需求验证与确认
3.4 变更管理
第四章: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结构化设计
4.2 面向对象设计
4.3 软件架构设计
4.4 系统建模
4.5 设计原则和模式
第五章:软件测试与维护5.1 测试基础知识
5.2 测试设计技术
5.3 测试用例编写
5.4 软件维护流程及策略5.5 缺陷管理
第六章:软件项目管理6.1 项目启动与规划
6.2 项目进度管理
6.3 资源管理
6.4 风险管理
6.5 团队协作与沟通
第七章:软件质量保证和评估
7.1 质量保证概述
7.2 质量标准与度量
7.3 代码审查
7.4 归纳测试
7.5 质量评估与改进
第八章:软件工程伦理与职业道德
8.1 软件工程伦理概述
8.2 软件专业人员责任
8.3 知识产权保护
8.4 软件工程师的职业道德
结语:
软件工程课程目录涵盖了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软件开发的过程和要素。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学习软件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良好的软件开发习惯和职业道德意识,为将来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软件工程导论》张海潘 第五版 清华 课后答案
WATCHING
THANKS FOR
实践应用: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测试计划制定
根据软件需求和测试目标,制定详 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范围、测 试方法、测试资源以及测试进度等 方面的内容。
测试用例设计与执行
根据测试计划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 并严格按照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过程, 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缺陷管理与回归测试
建立缺陷管理机制,对测试过程中 发现的缺陷进行跟踪和管理,并进 行回归测试以确保缺陷得到修复并
软件工程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计算机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的科学。其基本原则包括强调需求分析、采用合 适的设计方法、实行严格的测试和维护等。
软件生命周期及各阶段任务
软件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分别是明确用户 需求、设计系统结构、编写程序代码、测试软件功能和修复漏洞等。
案例分析三
某移动APP产品的敏捷开发实践。该案例以 敏捷开发方法为基础,介绍了产品迭代规划、 用户故事编写、任务分解以及站会等敏捷实 践活动的应用,对于理解敏捷开发方法的精 髓和实施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实践应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项目计划制定
根据项目需求和目标,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任务分解、 资源分配、进度安排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不再出现。
质量评估与改进
通过质量评估活动对软件的质量进 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 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以提高软件
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软件⼯程复习资料软件⼯程第⼀章⼀、什么是软件?软件(Software)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部分,它是包括程序(Program),数据(Data)及其相关⽂档(Document)的完整集合。
程序是按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正常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有关的图⽂材料⼆、软件危机原因:与软件本⾝的特点有关(难于维护, 逻辑复杂)与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法不正确有关:软件≠程序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各⾃为阵⽆⽅法/学现象:1.成本⾼2.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费⽤⽐3.软件质量得不到保证4.由于软件质量问题导致失败的软件项⽬⾮常多5.进度难以控制6.维护⾮常困难办法:软件⼯程(学)三、软件⼯程软件⼯程是应⽤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程。
它借鉴传统⼯程的原则、⽅法,以提⾼质量,降低成本为⽬的。
开发、运⾏和维护软件的系统⽅法四、软件⼯程三要素软件⼯程⽅法学包含3个要素:⽅法、⼯具和过程。
五、软件⽣命周期六、软件过程模型瀑布模型瀑布模型适合于⽤户需求明确、完整、⽆重⼤变化的软件项⽬开发。
瀑布模型的成功在很⼤程度上是由于它基本上是⼀种⽂档驱动的模型。
“瀑布模型是由⽂档驱动的”这个事实也是它的⼀个主要缺点。
在项⽬开始的时候,⽤户常常难以清楚地给出所有需求;⽤户与开发⼈员对需求理解存在差异。
实际的项⽬很少按照顺序模型进⾏。
⽤户必须有耐⼼,等到系统开发完成。
缺乏灵活性:因为瀑布模型确定了需求分析的绝对重要性,但是在实践中要想获得完善的需求说明是⾮常困难的,导致“阻塞状态”。
反馈信息慢,开发周期长。
虽然存在不少缺陷,瀑布模型经常被嘲笑为“旧式的”,但是在需求被很好地理解的情况下,仍然是⼀种合理的⽅法。
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增量模型是迭代和演进的过程。
增量模型把软件产品分解成⼀系列的增量构件,在增量开发迭代中逐步加⼊。
每个构件由多个相互作⽤的模块构成,并且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
软件工程第01章
教学目的:1. 了解软件、软件危机等概念2. 掌握软件工程的定义、原理、目标和原则教学重点:软件工程的定义、原理、目标和原则教学难点:软件工程的目标和原则第一章软件与软件工程1.1 软件(Software)1.1.1 软件与软件的组成程序设计语言三种类型:1.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依赖于机器,面向机器2.高级语言:独立于机器,面向过程或面向对象3.面向问题语言:独立于机器,非过程式语言(4GL)文档(document)—一种数据媒体和其上所记录的数据。
文档记录软件开发活动和阶段成果,具有永久性,可供人或机器阅读。
文档可用于专业人员和用户之间的通信和交流;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运行阶段的维护。
1. 软件的特点软件是逻辑产品,硬件是物理产品。
特点:(1)软件开发更依赖于开发人员的业务素质、智力、人员的组织、合作和管理。
软件开发、设计几乎都是从头开始,成本和进度很难估计。
(2)软件存在潜伏错误,硬件错误一般能排除。
(3)软件开发成功后,只需对原版进行复制。
(4)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维护复杂:1)纠错性维护—改正运行期间发现的潜伏错误;2)完善性维护—提高或完善软件的性能;3)适应性维护—修改软件,以适应软硬件环境的变化;4)预防性维护—改进软件未来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5)软件不会磨损和老化。
2. 软件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软件开发处于个体化生产状态。
在这一阶段中,软件还没有系统化的开发方法。
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时空效率上。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
软件开发已进入了作坊式生产方式,即出现了“软件车间”。
软件开发开始形成产品。
到20世纪60年代末,“软件危机”变得十分严重。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
软件开发进入了产业化生产,即出现了众多大型的“软件公司”。
在这一阶段,软件开发开始采用了“工程”的方法,软件产品急剧增加,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软件工程概念
软件工程概念第一章:软件定义1.软件( Software):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Program),数据(D ata)及其相关文档( Document)的完整集合。
2.软件的特征:逻辑复杂,开发复杂,成本高,风险大,维护困难。
3.按软件功能分类: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设备驱动程序,通信处理程序等。
支撑软件:文本编辑程序,文件格式化程序,程序库系统等应用软件:商业数据处理软件,工程与科学计算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软件,系统仿真软件,智能嵌入软件,医疗、制药软件,事务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
按软件规模分类:微型,小型,中型,大型,甚大型,极大型。
按软件工作方式分:实时处理软件,分时软件,交互式软件,批处理软件4.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5.软件危机主要是两个问题:1.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的日益增长的需求?2.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5.软件危机的表现:1.成本高,开发成本估计不准确2.软件质量不高、可靠性差3.进度难以控制4.维护非常困难5.用户不满意6. 由于软件质量问题导致失败的软件项目非常多。
6.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1.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 2.与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软件工程学的目的:以较低的成本研制具有较高质量的软件软件工程技术的两个明显特点:1.强调规范化2. 强调文档化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7条):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8.软件工程方法学包含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9.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定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运行维护(持久满足用户需求)10.软件过程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
第1章-软件工程学概述1-1
• 软件用后不磨损
• 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程序
的某些部分可能会变得不再 相关(例如,需求改变时), 而需要修改
• 但是,没有备件的概念
1.1、软件的定义
硬件和软件故障率曲线
由于副作用造成 故障率的提高 原来的软件已经面目全非了!
故障率
磨损后
生命初期
修改
硬件的故障率曲线 实际曲线
软件故障率的理想曲线
1.2、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案例
3 . 软件产品的质量靠不住 [案例]:
ARIANE 5 火箭 1996 年6 月,耗资70 亿美元,发射
本章内容
1.1、软件的定义 1.2、软件危机 1.3、软件工程 1.4、软件生存期 1.5、软件过程
1.2、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
Crisis!
“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 的出现是由于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 度不断增加,软件需求量增大。而软件开 发过程是一种高密集度的脑力劳动,软件 开发的模式及技术不能适应软件发展的需 要。致使大量质量低劣的软件涌向市场, 有的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而在开发过程中 就夭折。
时间
1.1、软件的定义
硬件和软件故障率曲线的比较
软件不会用坏(wear out).
软件会退化( deteriorate)!
1.1、软件的定义
软件的特点-7
要求
软件产品不允许误差
软件产品的高质量取决于好的设计( High quality is achieved through) 依赖于人(Depend on people) 需要对产品进行构造(Requi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oduct”)
软件工程导论重点内容
软件工程导论重点内容桃园文印室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重点掌握的内容: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软件?1.满足功能要求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集合;2.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3.描述程序功能以及程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软件的特点: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因而它具有抽象性。
软件是通过人们的智力活动,把知识与技术转换成信息的一种产品,是在研制、开发中被创造出来的在软件运行和使用的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经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对计算机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软件的开发至今尚未完全摆脱手工的开发方式软件的开发费用越来越高,成本相当昂贵。
二.软件危机以及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1.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迅速普及的趋势。
软件产品“供不应求”。
2.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3.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很不充分,用户对“已完成的”的软件系统不满足的现象经常发生。
4.软件产品的质量不容易保证。
5.软件产品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6.软件产品的重用性差,同样的软件多次重复开发。
7.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可归结为两个重要的方面:软件生产本身存在的复杂性;软件开发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
三、软件危机1、软件危机定义: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2、软件危机的两个主要问题: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3、软件危机的典型表现:(1) 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 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 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 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1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工程(二)班软件工程导论复习资料2 星光二班桃园文印室(5) 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 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软件工程》教学教案
《软件工程》教学教案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软件工程的定义和目的强调软件工程的重要性1.2 软件生命周期介绍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解释每个阶段的主要活动和任务1.3 软件工程原则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解释每个原则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需求分析2.1 需求分析概述解释需求分析的定义和目的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2.2 需求收集和分析方法介绍需求收集和分析的主要方法解释每个方法的特点和应用2.3 需求规格说明书解释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定义和作用介绍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方法和技巧第三章:软件设计3.1 软件设计概述解释软件设计的定义和目的强调软件设计的重要性3.2 设计方法和工具介绍常见的设计方法和工具解释每个方法的特点和应用3.3 设计评审解释设计评审的定义和作用介绍设计评审的流程和技巧第四章:编码和实现4.1 编码规范和技巧介绍编码规范的重要性和作用强调编码技巧和最佳实践4.2 编程语言选择解释编程语言选择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编程语言的特点和应用场景4.3 代码复查和测试解释代码复查的目的和作用介绍代码测试的方法和技巧第五章:软件维护5.1 软件维护概述解释软件维护的定义和目的强调软件维护的重要性5.2 维护活动和方法介绍软件维护的主要活动和任务解释每个方法的特点和应用5.3 维护策略和计划解释维护策略和计划的重要性介绍制定维护策略和计划的方法和技巧第六章:项目管理6.1 项目管理概述解释项目管理的定义和目的强调项目管理在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性6.2 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介绍常见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解释每个方法的特点和应用6.3 项目计划和监控解释项目计划的重要性介绍项目监控的方法和技巧第七章:软件测试7.1 软件测试概述解释软件测试的定义和目的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7.2 测试方法和策略介绍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和策略解释每个方法的特点和应用7.3 自动化测试解释自动化测试的定义和优势介绍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框架第八章:软件质量保证8.1 软件质量概述解释软件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软件质量保证的作用8.2 质量标准和模型介绍常见的软件质量标准和模型解释每个标准的特点和应用8.3 质量保证过程和活动解释质量保证的过程和活动介绍实施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技巧第九章:软件工程伦理和法律9.1 软件工程伦理讨论软件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强调伦理在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性9.2 软件法律和知识产权介绍软件法律和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解释软件法律保护的重要性9.3 合规性和风险管理解释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的作用介绍实施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第十章:软件工程前沿技术10.1 和机器学习介绍和机器学习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强调这些技术对软件工程的影响10.2 云计算和大数据解释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介绍这些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场景10.3 敏捷开发和DevOps解释敏捷开发和DevOps的基本概念强调这些方法对软件工程实践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软件工程原则补充说明:软件工程原则是软件工程的基本指导思想,包括模块化、抽象化、逐步求精、局部化、一致性等原则。
第1章软件工程学概述
(3)软件经常变化 (4)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 (5.) 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 (6.) 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 开发软件的目的就是支持用户的工作,满足 用户对软件的需求 (7. )在软件工程领域中通常由具有一种文 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创 造产品
37
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容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hardware)相互依存 的另一部分,与硬件合为一体完成系统功能。 软件定义包括如下几点: (1)功能和性能的指令集(即程序); (2)程序能正常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即相关数 据); (3)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各种图文数据 (即说明文档)。
16
软件=程序+数据+相关文档
软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20世纪60年 代中期) 特点:(1)称为程序设计阶段 (2)软件生产以个体化为主 (3)编写程序的工具只有低级语言 (4)软件规模小,几乎没有系统化的 标准可循
11
(5)软件由软件使用者自己开发和编写,适 合个人应用 (6)没有“软件”概念,对于程序有关的文 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发主要围绕硬件 进行 (7)工程规模小,使用工具单一,开发者之 间没有明确分工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 称程序系统阶段
7
ENIAC诞生于二战时期,最初是作为辅助炮兵计 算炮弹轨迹的工具,在盟军登陆西欧前一年开始 制造,但直到1945年停火时还没完成。在冷战初 期军方就发现了ENIAC的大量用途,它的17468 根真空管被用来测试氢弹的早期设计的可行性。 这台计算机每秒能执行5000条指令,在当时的情 况下它的运算速度比电动式计算机快1000倍。当 然,现在iPhone 6每秒能响应250亿条指令。
软件工程第1章 软件工程综述
4. 按服务对象划分:通用软件、定制软件。
软件发展历程
1. 程序设计时代(20世纪50年代):软件发展早 期, 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或工程计算,软件则是 为某种特定型号的计算机而专门配置的程序。
2. 程序系统时代(20世纪60年代):由于软件需 求不断增长, “软件作坊”在这个时期出现了, 伴随着“软件作坊”还产生出了具有一定通用性 的软件产品。
软件工程基本原则
围绕工程设计、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已提出了 以下四条基本原则:1、选取适宜的开发模型;2、 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3、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 撑;4、重视软件工程的管理。
美国著名软件工程专家勃姆(B.W.Boehm)经过总结, 提出了以下7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即:(1) 采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2)坚 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的技术;(5)结果应能 够清楚地审查;(6)开发队伍应该少而精;(7) 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对象彼此间仅能通过发送消息互相联系。
面向对象方法学基本原则
尽量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使开发软件的 方法与过程尽可能接近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 题的方法与过程,从而使描述问题的问题空间 (也称为问题域)与实现解法的解空间(也称为求解 域)在结构上尽可能一致。
面向对象方法学
优点: 降低了软件产品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的可
采用生命周期方法学可以大大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软 件开发的生产率也能明显提高。
目前,传统方法学仍然是人们在开发软件时使用得十分广 泛的软件工程方法学。
5. 主流工程方法学
面向对象方法学则是目前的主流方法学,包括面 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设计(OOD)与 面向对象实现(OOA),可对整个软件生命周期 提供方法学支持。其以实体为基本元素,如:类 体、对象,并可使程序系统基于现实实体构建, 更加接近现实环境。
软件工程导论重点内容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重点掌握的内容: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软件1.满足功能要求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集合;2.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3.描述程序功能以及程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软件的特点: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因而它具有抽象性;软件是通过人们的智力活动,把知识与技术转换成信息的一种产品,是在研制、开发中被创造出来的在软件运行和使用的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经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对计算机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软件的开发至今尚未完全摆脱手工的开发方式软件的开发费用越来越高,成本相当昂贵;二.软件危机以及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1.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迅速普及的趋势;软件产品“供不应求”;2.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3.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很不充分,用户对“已完成的”的软件系统不满足的现象经常发生;4.软件产品的质量不容易保证;5.软件产品常常是不可维护的;6.软件产品的重用性差,同样的软件多次重复开发;7.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可归结为两个重要的方面:软件生产本身存在的复杂性;软件开发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三、软件危机1、软件危机定义: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2、软件危机的两个主要问题: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3、软件危机的典型表现: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软件工程1、软件工程定义: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高效的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准则可以概括为7条基本原则: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坚持进行阶段评审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应能清楚地审查结果合理安排软件开发小组的人员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3、软件工程方法学,三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4、软件生命周期概念、三时期,八阶段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也称为软件维护3个时期组成;软件定义时期通常进一步划分成3个阶段,即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时期分为4阶段: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五、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模型是跨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的系统开发、运作、维护实施的全部工作和任务的结构框架;1瀑布模型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特点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规范化推迟实现的观点系统化质量保证阶段评审存在问题不适合需求模糊的系统需求的迷糊性和不确定性适用于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统软件的开发快速原型模型:所谓快速原型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它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终产品能完成的功能的一个子集;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快速建立一个能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型系统,让用户在计算机上试用它,通过实践来了解目标系统的概貌3增量模型:是瀑布模型的顺序特征与快速原型法德迭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模型把软件看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增量,在看法过程的各次迭代中,每次完成其中的一个增量;4喷泉模型5微软过程六、思考:你认为“软件就是程序”这一个观点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批驳之;1.请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经验实例加以论述;软件就是程序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软件等于程序加文档加数据;1文档是软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在软件开发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有相应的文档;它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以及开发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之间交流的媒介3文档是软件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4程序与文档必须一致,文档才有价值;5文档质量直接决定软件质量的高低;6文档也是软件测试和维护的依据;在没有文档或文档不全的情况下对大型软件进行测试与维护是不可思议的事情;7文档是软件可重用的依据;2、有人说:软件开发时,一个错误发现得越晚,为改正它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对否请解释你的回答;答:对,第二章可行性研究重点掌握的内容:可行性研究的系统流程图一般内容: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和步骤,成本效益分析一、可行使研究:1、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一般来说,应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运行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和开发方案等方面研究可行性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在明确了所要研究问题定义之后,分析员应该在明确目标系统所有限制和约束的前提下,去确定该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或就是用最小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2、可行性研究过程:1)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4)进一步定义问题5)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6)推荐行动方针7)草拟开发计划8)书写文档提交审查3、系统流程图的定义和作用:可行性研究对现有系统做概括的物理模型描述,如用图形工具表示则更加直观简洁;系统流程图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系统里面的每个部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人工过程等;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部件的信息流程,而不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利用系统流程图来描述所建议系统的物理模型;4、数据流程图的定义和作用:数据流程图有两个特征:抽象性和概括性;抽象性指的是数据流程图把具体的组织机构、工作场所、物质流都去掉,只剩下信息和数据存储、流动、使用以及加工情况;概括性则是指数据流程图把系统对各种业务的处理过程联系起来考虑,形成一个总体5、数据流程图的组成元素数据流图可以用来抽象地表示系统或软件;它从信息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同时可以按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的方法表示内容不断增加的数据流和功能细节;因此,数据流图既提供了功能建模的机制,也提供了信息流建模的机制,从而可以建立起系统或软件的功能模型;6、数据流程图的组成:外部实体外部实体是指系统之外的人或单位,它们和本系统有信息传递关系数据流,处理、数据存储;如何绘制数据流程图1识别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画出顶层图2画系统内部的数据流、加工与文件,画出一级细化图3加工的进一步分解,画出二级细化图4其它注意事项7、数据流程图的注意点1每个处理都必须有流入的数据流和流出的数据流,如果没有,是错误的;数据守恒2每个数据存储应该有流入的数据流和流出的数据流,如果缺了一种,是Warning的;缺两种就错了;3、数据流只能在处理与处理、数据存储或者外部实体之间流动;、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外部实提到外部实体、外部实提到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流都是错误的;4、一个处理可以细分成多个子处理,分成若干个层次均匀分解5、良好命名系统流程图与数据流程图有什么区别答:1系统流程图描述系统物理模型的工具,数据流程图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2系统流程图从系统功能的角度抽象的描述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之间信息流动的情况;3数据流程图从数据传送和加工的角度抽象的描述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和数据处理的工作状况;三、数据流图:1、组成符号:4中基本图形符号正方形、圆角矩形、开口矩形2、数据流图的基本要点是描绘“做什么”,而不是考虑“怎么做”;3、一套分层的的数据流图由顶层、底层、和中间层组成;4、画分层数据流图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a.自外向内,自顶向下,逐层细化,完善求精;b.保持父图与子图的平衡;也就是说,父图中某加工的输入数据流中的数据必须与它的子图的输入数据流在数量和名字上相同;c.保持数据守恒;也就是说,一个加工所有输出数据流中的数据必须能从该加工的输入数据流中直接获得,或者是通过该加工能产生的数据;d.加工细节隐藏;根据抽象原则,在画父图时,只需画出加工和加工之间的关系,而不必画出各个加工内部的细节;e.简化加工间关系;在数据流图中,加工间的数据流越少,各加工就越相对独立,所以应尽量减少加工间输入输出数据流的数目;f.均匀分解;应该使一个数据流中的各个加工分解层次大致相同;g.适当地为数据流、加工、文件、源/宿命名,名字应反映该成分的实际意义,避免空洞的名字;h.忽略枝节;应集中精力于主要的数据流,而暂不考虑一些例外情况、出错处理等枝节性问题;i.表现的是数据流而不是控制流;j.每个加工必须既有输入数据流,又有输出数据流.在整套数据流图中,每个文件必须既有读文件的数据流又有写文件的数据流,但在某一张子图中可能只有读没有写或者只有写没有读;小结:一个软件系统,其数据流图往往有多层;如果父图有N个加工Process,则父图允许有0~N张子图,但是每张子图只能对应一张父图;在一张DFD图中,任意两个加工之间可以有0条或多条名字互不相同的数据流;在画数据流图时,应该注意父图和子图的平衡,即父图中某加工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与其输入输出流在数量和名字上相同;DFD信息流大致可分为两类:交换流和事务流;9、数据字典1.数据字典是在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进行详细的定义与描述,起到对数据流程图进行补充说明的作用;2.数据字典的内容包括:数据流、数据流分量即数据元素、数据存贮、处理逻辑和外部实体;3.数据字典的作用是什么对用户来讲,数据字典为他们提供了数据的明确定义;对系统分析员来讲,数据字典帮助他们比较容易修改已建立的系统逻辑模型;数据字典的实现:P4910、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要从经济角度分析开发一个特定的新系统是否可行,从而帮助使用部门负责人正确地做出是否投资与这项开发工程的决定;几种度量效益的方法: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纯收入第三章需求分析一、重点掌握的内容那:需求分析的方法和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二、一般掌握的内容:需求分析的任务和原则三知识点:1、为什么要做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研究阶段已经粗略的描述了用户的需求,甚至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但是,许多细节被忽略了,在最终目标系统中是不能忽略、遗漏任何一个微小细节的,所以,可行性研究不能代替需求分析;2、需求分析的方法:需求分析方法由对软件的数据域和功能域的系统分析过程及其表示方法组成,它定义了表示系统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的方式,大多数的需求分析方法是由数据驱动的,也就是说,这些方法提供了一种表示数据域的机制,分析员根据这种表示,确定软件功能及其特性,最终建立一个待开发软件的抽象模型,即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3、需求分析的任务:它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需求分析所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共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它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它有效性需求;需求分析的任务不是确定系统如何完成它的工作,而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其实现步骤如下图所示:一般说来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包括下述几方面:1)确定对系统的综合需求对系统的综合需求主要有:系统功能需求、系统性能需求、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错处理需求、接口需求、约束、逆向需求、将来可能提出的需求:2)分析系统的数据需求就是在理解当前系统“怎样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明确目标系统要“做什么”,可以导出系统的详细的逻辑模型;具体做法:首先确定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的逻辑差别;然后将变化部分看作是新的处理步骤,对功能图一般为数据流图及对象图进行调整;最后有外及里对变化的部分进行分析,推断其结构,获得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通常用数据流图、数字字典和主要的处理算法描述这个逻辑模型;3)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4)修正系统开发计划在经过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分析员对目标系统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因此可以对系统的成本和进度做出更准确地估计,在此基础上应该对开发计划进行修正;5开发原型系统:使用原型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用户通过实践获得关于未来的系统将怎样为他们工作的更直接更具体的概念,从而可以更准确地提出他们的要求;4、需求分析的步骤:1调查研究2分析与综合3书写文档4需求分析评审5、需求分析的原则:1、必须能够表达和理解问题的数据域和功能域2、按自顶向下、逐层分解问题3、要给出系统的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6、软件需求的验证: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结果是开发软件系统的重要基础,大量统计数字表明,软件系统中15%的错误起源于错误的需求;为了提高软件质量,确保软件开发成功,降低软件开发成本,一旦对目标系统提出一组要求之后,必须严格验证这些需求的正确性;一般说来,应该从下述4个方面进行验证:1一致性所有需求必须是一致的,任何一条需求不能和其他需求互相矛盾;2完整性需求必须是完整的,规格说明书应该包括用户需要的每一个功能或性能;3现实性指定的需求应该是用现有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基本上可以实现的;对硬件技术的进步可以做些预测,对软件技术的进步则很难做出预测,只能从现有技术水平出发判断需求的现实性;4有效性必须证明需求是正确有效的,确实能解决用户面对的问题;7、状态转换图:指明了作为外部事件结果的系统行为;为此,状态转换图描绘了系统的各种行为模式称为“状态”和在不同状态间转换的方式;状态转换图是行为建模的基础;思考:利用DFD图进行需求分析: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用以表达系统内数据的运动情况的工具有A;供选择的答案:A.数据流图B.数据词典C.结构化英语D.判定表与判定树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用状态―迁移图表达系统或对象的行为;在状态―迁移图中,由一个状态和一个事件所决定的下一状态可能会有A个;供选择的答案:多个D.不确定五、总体设计概要设计重点掌握的内容:概要设计的过程和方法一般掌握的内容:概要设计的文档和评审考核知识点:一、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的目的:总体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回答“概括地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这个问题,因此,总体设计又称为概要设计或初步设计;1、面向结构设计SD2、面向对象设计OOD2、总体设计的任务:1系统分析员审查软件计划、软件需求分析提供的文档、提出最佳推荐方案,用系统流程图,组成物理元素清单,成本效益分析,系统的进度计划,供专家沈顶峰,审定后进入设计2去顶模块结构,划分功能模块,将软件功能需求分配给所划分的最小单元模块;确定模块之间的联系,确定数据结构、文件结构、数据库模式,确定测试方法与策略;3编写概要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测试计划,选用相关的软件工具来描述软件结构,结构图是经常使用的软件描述工具;选择分解功能与划分模块的设计原则,例如模块划分独立性原则,信息隐蔽原则等3、总体设计过程通常由两个主要阶段组成: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确定软件结构;4、典型的总体设计过程包括下述9个步骤:1、设想功选择的方案2、选取合理的方案3、推荐最佳方案4、功能分解5、设计软件6、设计数据库7制定测试计划8、书写文档:系统说明、用户手册、测试计划、详细的实现计划、数据库设计结果;9、审查和复审二、设计原理分析模块化,在模块化程序设计中,按功能划分模块的原则是,模块化和软件成本关系:模块具有输入和输出参数传递、功能、内部数据结构局部变量和程序代码四个特性1、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划分成独立命名且可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2、模块化的根据: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许多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原来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模块化和软件成本关系:根据总成本曲线,每个程序都相应地有一个最适当的模块数目M,,使得系统的开发成本最小.3、模块设计的准则:1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在对初步模块进行合并、分解和移动的分析、精化过程中力求提高模块的内聚,降低藕合;2模块大小要适中:大约50行语句的代码,过大的模块应分解以提高理解性和可维护性;过小的模块,合并到上级模块中;3软件结构图的深度、宽度、扇入和扇出要适当;一般模块的调用个数不要超过5个;4尽量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5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6模块的作用域应在控制域之内;4、抽象的概念:抽出事务的本质特性而暂时不考虑它们的细节.5、信息隐蔽:模块中所包括的信息不允许其它不需这些信息的模块调用信息局部化:是把一些关系密切的软件元素物理地放得彼此靠近6、什么是模块独立性答:模块独立性概括了把软件划分为模块时要遵守的准则,也是判断模块构造是不是合理的标准;7、模块独立性:是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只涉及软件要求的具体子功能,而和软件系统中的其它的模块接口是简单的;模块独立的概念是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直接结果;8、为什么模块的独立性很重要答:1有效的模块化的软件比较容易开发出来2独立的模块比较容易测试和维护;总之,模块独立是好设计的关键,而设计又是决定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9、衡量模块独立的两个标准是什么它们各表示什么含义10、答:衡量模块的独立性的标准是两个定性的度量标准:耦合性和内聚性;1耦合性;也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则越差;模块间耦合高低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调用的方式及传递的信息;2内聚性;又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若一个模块内各元素语句之间、程序段之间联系得越紧密,则它的内聚性就越高;耦合性与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标准,将软件系统划分模块时,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提高模块的独立性,为设计高质量的软件结构奠定基础;模块的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称为模块独立原则,也称为模块设计的原则;10、启发规则:1)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2)模块规模应该适中3)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都应适当深度表示软件结构中控制的层数,它往往能粗略地标志一个系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宽度是软件结构内同一个层次上的模块总数的最大值;一般来说,宽度越大系统越复杂;对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模块的扇出;一个模块的扇入是指直接调用该模块的上级模块的个数;一个模块的扇出是指该模块直接调用的下级模块的个数;设计原则:低扇出、高扇入;4)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内5)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6)设计单入口和单出口的模块7)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三、概要设计的方法:1、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把信息流映射成软件结构,信息流的类型决定了映射的方法;面向数据流的设计要解决的任务,就是上述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DFD图映射为软件系统的结构;2、数据流图的类型:交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交换型结构:由3部分组成,传入路径,变换中心,输出路径系统的传入流经过变换中心的处理,变换为系统的传出流;事务型结构:有至少一条接受路径,一个事务中心与若干条动作路径组成;当外部信息沿着接受路径进入系统后,经过事务中心获得某个特定值,就能据此启动某一条动作路径的操作;四、结构化设计1、结构化设计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中心任务就是把用DFD图表示的系统分析模型转换为软件结构的设计模型,确定软件的体系结构域接口;2、结构化方法的步骤:1复审DFD图,必要时刻再次进行修改或细化:2鉴别DFD图所表示的软件系统的结构特征,确定它所代表的软件结构是属于变换型还是事务型;3按照SD方法规定的一组规则,吧DFD图转换为初始的SC图;变换型DFD图初始SC图事务型DFD图初始SC图3、结构设计的优化规则:1对模块分割、合并和变动调用关系的指导规则:以提高模块独立性为首要标准,除此之外,适当考虑模块的大小;2保持高扇/入低扇出原则3作用域/控制域规则:作用域不要超出控制域的范围;软件系统的判定,其位置离受它控制的模块越近越好;六、详细设计重点掌握的内容:详细设计的任务和方法一般掌握的内容:详细设计的原则和详细设计的规格与评审。
第1章 软件工程概述
因而软件成本相当昂贵;
(6)相当多的软件开发涉及到社会因素。
2017/10/26 第4页 软件工程
3、软件的分类:
(1)按功能分类 a、系统软件:支持计算机系统各个部件、相关的软件
和数据协调、高效地工作的软件。如:OS、DBMS、
DRIVER、COMMUNICATION-SYSTEM。 b、支撑软件:协助用户开发软件的工具性软件,文本 编辑软件。如:PSL/PSA(问题描述语言、问题描述分析 器)、图形软件包、预编译程序、静态分析程序。
是批处理还是人机交互,信息存储是采用文件系统还是数据库?),方案的级
别有:低、中、高等级,每种方案都用系统流程图或其它工具加以描述。推荐 一种方案。最后确定一种方案。 (4)完成的任务:可能的解法(每种解法的系统流程图和成本效益分析),推 荐的系统结构(层次图或结构图)。 总体设计结束的标志是提交总体设计说明书、数据库或数据结构说明书和 集成测试计划等文件。
软件工程
2017/10/26
第1页
软件工程
第一章 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 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
2017/10/26
第2页
软件工程
1.1 软
1、什么叫软件?
件
(1)广义软件:相对于有形物理实体,把技术条件、管理法
规以及人员素质等无形因素称为软件。 (2)计算机软件:是与计算机硬件相对应的计算机组成部分, 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Boehm:“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的所有
2017/10/26
第6页
软件工程
(4)按功能软件服务对象分类 a、项目软件:受特定客户委托由一个或多个软件 开发机构在合同的约束下开发出来的软件。 b、产品软件:提供给市场的商品。
初软件工程正文
初软件工程正文引言软件工程是涉及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和职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软件工程师负责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软件系统,以满足用户需求。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践,以及软件工程师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
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一种通过系统性、可度量的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和实践。
软件工程包括多个阶段,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提高软件质量、降低开发成本,并确保软件能够按时交付。
软件工程的方法和实践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的第一阶段,它主要是确定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任务。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软件工程师与客户进行密切合作,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并将其记录成需求文档。
需求分析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分析能力,以确保准确理解用户需求。
设计设计阶段是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设计方案。
软件工程师需要设计软件的整体架构、模块划分和数据结构等。
设计阶段还包括确定开发环境和选择适合的开发工具。
良好的设计能够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编码编码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源代码的过程。
软件工程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编程工具,并按照设计要求开发功能模块。
编码需要熟悉编程语言和算法,以保证代码的质量和性能。
测试测试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缺陷。
软件工程师需要设计和执行各种测试用例,以确保软件的功能正确性和稳定性。
测试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部署和维护部署和维护是软件工程的最后两个阶段。
部署是将已经开发完毕的软件安装在目标环境中,使用户可以正常使用。
维护是指在软件发布后,及时修复软件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软件进行持续改进。
良好的部署和维护能够提供持续的用户支持和满意度。
软件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技能编程技能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Java、C++、Python等。
第1章初识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李宁
Questions
❖ 什么是软件工程? ❖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软件工程? ❖ 我们该如何学习和应用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什么?
❖ 用来指导软件开发的好的经验、方法和技术 ❖ 用工程化的东西来规范和指导软件企业的活动和
过程
我们自己做的网站
我们自己做的网站(2010级)
软件危机的典型表现(特征):
软件规模越来越大
Windows 95有1000万行代码 Windows 2000有5000万行代码 其中,Windows 2000开发人员结构
项目经理 开发人员 测试人员
约250人 约1700人 约3200人
软件危机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应用发展
软件数量多 软件成本高、
规模大
❖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 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正常、不正常运行软 件都具有这种问题) 。
2011年,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2011年7月23日20时30 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 温州市境内D301次列 车与D3115次列车发生 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 造成40人死亡、172人 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 35分,直接经济损失 19371.65万元。
高校在每个学期考试结束后,要求教师在网上登 录成绩管理系统,输入本学期任教的课程的成绩 到系统中; 学生可以在线查询成绩;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线统计分析成绩、在线 生成班级成绩报表等;
项目启动会
小组讨论,形成:
❖开发目标 ❖开发时间 ❖小组分工(任务) ❖实施步骤和思路 ❖其他要考虑的问题
对项目的思考
发生“软件危机”最突出的案例
IBM公司在1963年至1966年开发的IBM 360操 作系统。该项目花了5000人/年的工作量,得到的结 果却非常糟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1)1.1 计算机发展简史 (1)1.2 软件危机 (2)1.软件 (2)2. 什么是软件危机 (3)3.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3)4. 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 (5)1.3 软件生存周期 (5)1.4 软件开发模型与方法 (6)1.瀑布开发模型 (6)2.原型模型(Prototyping Model) (7)3.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 (8)4.螺旋模型 (9)第一章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在计算机系统发展的早期阶段, 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 对计算机软件产生了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认识, 使计算机软件发展几经挫折, 走了不少弯路, 遭受到了"软件危机"的困扰。
为了推进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 摆脱"软件危机"的困扰, 从6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一门旨在研究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普遍管理和技术的新兴学科---软件工程学, •简称软件工程。
1.1 计算机发展简史按照计算机硬件的演变来划分计算机系统发展的时期, 可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期。
但为了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演变的过程, 我们按照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演变而不是仅仅根据硬件特点的演变来划分计算机系统的发展时期,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中计算机系统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1. •从世界上出现第一台计算机到六十年代中期是计算机系统发展的早期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 人们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研究和发展计算机硬件上, 经历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计算机的变革。
为了控制硬件的成本, 管理者建立了正式的控制和工艺标准,•以在开发产品之前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设计。
但是人们对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和发展却不够重视, 认为软件开发是事后考虑的问题。
那时的软件开发就是根据应用的需要写出能够运行的程序,因此, 基本上没有系统化的软件开发方法。
由于硬件价格昂贵, 运算速度低, 内存容量少, 当时的程序员非常强调"程序设计技巧", 把缩短每一微秒CPU时间和节省每一个二进制存储单元作为程序设计•(当时的软件开发)的重要目标。
在计算机系统发展的早期时期, 大多数系统采用批处理方式工作。
当时通用硬件相当普遍, 软件却是为了每个具体应用而专门设计的, 而且大多数软件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是同一个(或一组)人。
编写程序的人要设法使程序在机器上运行起来, 并且负责使用这个程序解决预定的问题, 发生什么错误也是由这个人设法修改, 这样的软件设计通常是人们头脑中进行的一个隐含过程, 而且除了程序清单外, 一般没有其他文档资料保存下来。
2. 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是计算机系统发展的第二代。
•在这个时期中, 硬件经历了从晶体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变革。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而为计算机在众多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硬件的能力, 计算机系统普遍采用多道程序多用户的分时工作方式。
计算机与通信结合, 开辟了计算机应用的一个新领域。
当时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就是美国航空公司SABRE•订票系统的实现和成功运行。
这是第一个大型事务处理系统, 分散在遥远地点的用户可通过键盘终端与中央计算机系统进行通信。
在这个时期, 计算机应用开始普及和深化, 软件与硬件分离, 作为一种商品出现, 用户广泛使用产品软件(包括操作系统)。
因为当时用户需要的软件往往是相当庞大的, 单个用户已无力开发, 另外, 许多不同部门和企业往往需要相同的或类似的软件, 各自开发就会浪费人力物力。
因此用户大多是购买或定做软件。
但是, 软件开发的方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不断增加, 计算机软件库开始膨胀。
但在程序运行中发现错误时必须设法改正, 当用户的要求有改变进也必须修改程序, 当买进新硬件或操作系统新版本时时通常必须改变程序以适应新的环境。
这些软件的维护工作, 以令人吃惊的比例耗费资源, 更严重的是, 许多程序的个体化特性使它们最终成为不可维护的(•如人员调动或时间长而记不清当时的设计思想等)。
这就出现了"软件危机"。
3. 计算机系统发展的第三代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 •这时的硬件已从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高性能低成本的微处理器大量涌现, 发展日新月异。
计算机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化, 开辟了更多新的应用领域。
如分布式系统使用多台计算机共同解决一个问题, 各台计算机并行工作分别完成各自的子任务, 同时各台间进行必要的通信和同步。
•而人工智能系统利用计算机硬件简单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能力模拟人类复杂的思维解题过程的。
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计算机系统的复杂程度, 需要十分复杂的计算机软件才能实现。
由于软件越来越大, 越来越复杂, 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差错, 而且用户要求也会不断变化, 使软件的维护工作越来越困难(•往往一点小差错就可能导致重建整个系统), •软件维护费用占了数据处理总预算的50%以上。
同时, 软件开发生产率太低, •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对新系统的需求。
"软件危机"进一步加剧。
1.2 软件危机1.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程序是不可缺少的,相对硬件而言,程序群称为软件。
硬件和软件合成一体,完成系统的功能。
即计算机软件的实体是硬件,而程序是使实际存在的计算机动起来的指令序列。
软件的定义形式有多种,比较公认的一种定义认为软件是由以三部分组成:憗1) 在运行时能提供所希望的功能和性能的指令集,即程序;2) 使得程序能够正确运行的数据结构;3) 描述程序研制过程、方法及使用的文档。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规模也越来越大,超过100万条指令,由几百人经过几年时间才开发出来是常见的。
•如何使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相互了解,保证开发与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文档(即各种报告、说明、手册等的总称)是不可缺少的。
相对硬件来说,软件有其自身的特点:1)它是一种逻辑实体,因而具有抽象性,虽然可记录在介质上,但无法看到软件本身的形态。
2)它是在研制、开发活动中被创造出来的,研制(开发)成本远大于生产(拷贝)成本。
3)软件在长期的运行和使用过程中没有磨损、老化等问题。
4)软件的开发和运行常常受硬件的限制5)软件的开发至今尚未完全摆脱手工工艺的开发方式6)软件开发费用越来越高。
据统计,目前软件开销要占计算机系统费用的90%以上。
由于软件所表现的独有特性,使得60年代末出现了软件危机,而且尽管经过了30年的努力,软件危机至今还没有得到彻底克服。
2. 什么是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绝不仅仅是"不能正常运行"的软件才具有的, 实际上几乎所有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
概括地说, 软件危机包含以下两方面的问题:憗⑴如何开发软件, 以满足对软件的日益增长需求⑵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具体地说, 软件危机主要有下述的一些表现:(1) 对软件开发或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由于软件发展的历史短, 人们来不及积累大量的历史数据和模型作为系统开发的指南, •而计算机软件系统却越来越庞大和复杂, 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无法准确估计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
实际的成本比估计成本高出一个数量级, 实际进度比预期进度拖延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现象并不罕见。
这种现象降低了软件开发组织的信誉, 而为了赶进度和节约成本所采取的一些权宜之计又往往损害了软件产品的质量。
(2) 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软件开发人员常常在对用户要求只有模糊了解甚至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还没有确切认识的情况下, 就仓促上阵, 匆忙着手编写程序。
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不很充分, "闭门造车"必然导致最终的产品不符合用户的实际需要。
(3) 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出错率高, 可靠性差, 质量低劣)。
(4) 软件缺少必要的文档资料, 常常使软件成为不可维护。
计算机软件不仅仅是程序, 还应该有一整套的文档资料。
这些资料应该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而且应该是"最新式的"(•即资料和程序代码完全一致)。
软件开发组织的管理人员可以使用这些文档资料作为"里程碑"•来管理和评价软件开发的进展状况, 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利用它们作为通信工具, 在开发过程中准确地交流信息。
•对维护人员更是修改维护的重要依据。
缺乏必要的文档资料或文档资料不合格, 必然给软件开发和维护带来许多严重的困难和问题, 甚至使软件非常难以改正而成为不可维护的。
(5) 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软件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使人类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提供的巨大潜力。
3.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在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中存在这么多的严重问题, 一方面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 另一方面也和软件开发人员的弱点及错误认识、方法和观念有关。
(1) 软件不同于硬件, 这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
在写出程序代码并在计算机上运行之前, 它只是开发人员的一种思路, 软件开发过程的进展较难衡量, 开发的质量也难以评价, 因此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
另外, 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因为使用时间过长而被"用坏", 如果运行中发现错误,•则很可能是遇上了一个在开发时引入而没能检测发现的故障。
因此, 软件维护通常意味着要改正或修改原来的设计, 这在客观上使软件较难维护。
(2) 虽然软件本身的特点确实在客观上给开发和维护带来了一些困难, 但是人们在开发和维护软件时的模糊甚至错误认识, •使用的错误开发方法和技术, 才是使软件问题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
虽然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系统的过程中, 也积累和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 如果能坚持不懈地使用经过实践考验证明是正确的方法, 许多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在软件开发与维护的许多错误认识和做法, 可以归因于在计算机系统发展的早期时代软件开发的个体化特点。
今天这些错误认识仍然迷惑不少软件人员。
下面剖析几个典型的错误认识, 以树立正确的概念来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工作:①"有一个对目标的概括描述就足以着手编写程序了, 许多细节可以在以后再补充"事实上, 对用户要求没有完整而准确的认识就匆忙着手编写程序, 是许多软件开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只有用户才真正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 但许多用户在开始时并不能准确、具体地叙述他们的需要。
•软件开发人员必须要做大量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反复多次与用户交流信息,才能真正全面/准确、具体地了解用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