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案(含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政治教案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内容上看:本框题由两个目构成: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有规律的。

其主要内容是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

从地位上看,本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

【学生分析】经过1-3课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从思想上坚信世界是物质的,对哲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增加,其抽象思维逐步占据了思维的优势地位,具备了运用观察、实践、讨论、阅读等方法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这些都为本框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5)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分析: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地震的发生、神八的发射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教学重点】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运动绝对性的前提下又肯定静止存在的意义。

【教学方法】(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使用多媒体(主要是电脑)辅助教学【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板书)导入:展示图片(包括宇宙运动、分子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等图片)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1、运动的概念——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板书)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高中政治】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

第二框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十八课时)◇课堂探究:(1)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

(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探究提示:(1)《易传》这句话揭示了自然界运动的规律性。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课堂探究:(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探究提示:设置这一探究栏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弄清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不能。

(2)没有。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教材引用恩格斯的名言深刻揭示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离开运动谈物质,或者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课堂练习: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与运动关系的理解。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实际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第四课主要是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第四课第二框上接第一框的物质概念,下接第五课意识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和本课第一框已经初步了解“物质”的概念,本框内容看似简单,却比较抽象,学习时需要认真仔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①通过自主预习,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②通过互动探究,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通过互动探究,懂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通过学习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增强在实践中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2、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懂得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反对避免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或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公共参与: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增强在实践中认识规律,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政治认同:认同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实践。

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知识补充属性、特性、根本属性知识准备: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教学过程【导入】展示PPT“今天你运动了吗?”设计意图:学生的运动多半指的是“机械运动”,由此用“生活中的运动”和“哲学上运动”的不同导入本课。

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 有规律的,阐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从内容上看:本框题由两个目构成: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 有规律的。其主要内容是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事物的运 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 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 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从地位上看,本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 经过 1-4 课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从思想上坚信世界是物质的,对哲学学习有了 一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增加,其抽象思维逐步 占据了思维的优势地位,具备了运用观察、实践、讨论、阅读等方法进行分析、 概括、总结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些都为本框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D.想用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课 堂 小 结 课 后 作 业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静止和规律的相关知识,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希望 同学们课下结合习题加以巩固。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 5.1《意识的本质》
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 理解抽象的哲学知识。
课题 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课题 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 课时 任课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知识与技能: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相对静止含义 (4)绝对运动 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5)规律的含义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 法论 过程与方法:列举事例,结合相关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 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 相对静止的统一。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 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 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 客观规律办事。 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2.运动与静止关系 3.规律的含义和规律的客观性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方法论 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2.运动与静止关系 3.规律的含义和规律的客观性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方法论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高中政治最新教材必修四《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高中政治最新教材必修四《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必修四《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从内容上看,本节课是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内容,本框题由两个目构成: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有规律的。

其主要内容是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

从地位上看,本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

(二)教情分析1、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特拟定本案。

(1)知识与技能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把漫画、视频等课件展示给学生,通过情景剧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感悟。

①情境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③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漫画、文字材料、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直观感。

④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2熟悉运动把握规律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2熟悉运动把握规律学案含答案

熟悉运动把握规律学案班级:组别:姓名:时刻:【学习目标】——明确内容(明白本节课需要把握的知识和把握程度)1.什么是运动2.明白得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什么是静止包括哪两方面的含义。

4.什么是规律5.如何明白得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6.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要求是什么【出色回放】——旧知巩固(利用候课时刻和课首3分钟,熟记以下内容,彼其间检查)1.物质的含义2.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带着以下问题,自主阅读讲义,在教材中圈划出问题答案,试着快速经历)一、填空巩固知识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和______。

2.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维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______的____________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离开运动的物质。

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

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全然不存在的。

4.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____________。

它要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进展的一按时期和一按时期,其____________没有发生转变;二是说物体相关于某一_______来讲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说物体在必然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5.运动是________的、______的和_______的,静止是________的、_______的和_______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__________。

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统一。

6.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__________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那么致使__________和狡辩论。

7.规律是事物运动进程中______的______的、必然的、______的联系。

8.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_____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______,也不能被消灭。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转变和进展的进程中,都遵循其______的规律。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二政治第二辑(人教版必修4)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二政治第二辑(人教版必修4)
(二)讲授新知
1.运动规律的概念:介绍运动规律的定义,阐述运动规律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2.运动规律的基本形式:分析运动规律的基本形式,如速度、力量、耐力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运动规律的辩证关系:讲解运动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运动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4.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在运动规律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运动规律。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形式:采用个人练习、小组讨论、抢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教师辅导: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疑惑。
(五)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强调运动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如播放一段奥运会比赛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引发他们对运动规律的思考。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运用运动规律?”“运动规律对运动员的成绩有何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在生活中观察到运动规律的应用,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讨论主题:围绕运动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3.讨论过程: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运动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4.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本组对运动规律应用的见解。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提示:可以从季节变化、交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探讨运动与规律的关系。
2.小组合作,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
a.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b.我们如何运用规律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每组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问题分析、观点阐述和结论,字数不限。
3.完成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理论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对现实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关注欲望。然而,由于运动与规律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接触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可能对运动与规律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提示:练习题将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旨在检验学生对运动与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4.阅读拓展资料,了解运动与规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少于300字。
提示:可以选择科普书籍、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关注运动与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5.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观察并记录运动与规律在展品中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图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与规律的概念及其关系。
3.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运动与规律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运动与规律的现实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教学语言: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分析以下案例:为什么夏天会下雨,冬天会下雪?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什么?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重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
难点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教学
思路
要点
课时
1
教法
学法
教学
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教学内容
教和学反馈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
1、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板书)
设疑:这里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还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虽然从空间位置来看,我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地球时时刻刻在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静止不是绝对的不运动,不是完全的景致,而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的稳定和平衡状态。所以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提问:各种具体运动形式的主体到底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机械运动的主体是宏观物体,物理运动的主体是电荷、光子等,化学运动的主体是原子、离子等,生命运动的主体是生命体,社会运动的主体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脑。这说明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2)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板书)
刚才故事中的张三和李四,尽管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但他们一直是张三和李四,没有变成王五和赵六,即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保持不变,他们的理由完全是诡辩。
材料: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上面写道:“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100生丁等于1法郎)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学设计: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学设计: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与规律这一重要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动与规律的内涵、特征及其关系,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运动与规律问题。
2.难点:理解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以及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推荐阅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概论》,加深对运动与规律理论的理解。
5.课后讨论:
-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探讨运动与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记录讨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学生在理解本章节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运动与变化的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但往往缺乏从理论层面去分析、归纳和总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生动、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适当拓展运动与规律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运动与规律的理解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提供个别辅导。
3.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方法。
2.讲解新课:
(1)运动与变化: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分析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高中政治专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专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专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专题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任何具体的只有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②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

静止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没有进行某种的运动。

②运动是的、永恒的和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的和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①客观性:规律是,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消灭。

②普遍性:、和人的,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的规律。

没有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方法论要求①必须规律,按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改造,造福人类。

【答案】1.(1)现象过程(2)①物质形态运动存在方式运动②物质承担者物质(3)①特殊状态一定阶段根本性质某一参照系范围内特殊②无条件绝对暂时相对③相对静止不变论诡辩论2.(1)固有的必然的(2)①客观的人的意志创造②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固有规律(3)①尊重客观规律②无能为力把握利用客观世界1.在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原理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事物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

高中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 识记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

2.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掌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

借助具体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 培养科学精神,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提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自主赖习初探新知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 •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_2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_•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想一想]运动是物质唯一特性吗?提示:不是。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意识也是运动的。

3 .运动与静止的区别与联系(1)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2)运动与静止的区别与联系①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________②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_③错误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_对主义和诡辩论。

[连一连]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_2 .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4.2【教学设计】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4.2【教学设计】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1、课标标准与指导意见:《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是《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的第二框题,共分为两目。

第一目论证分析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第二目分析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和利用的。

本课是在学习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之后,继续回答我们所面对的物质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同时,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课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内容结构:本框题包括两目内容,“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有规律的”,其重点在于让学生懂得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同时,也要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3、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

从地位上看,本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实例,印证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把握客观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通过分析哲学家的重要思想和言论,理解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在对生活现象的解析中,加深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通过学习人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规律,如何利用规律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教学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教师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积累视频和图片2、学生准备①课前预习;②课前了解有关规律和运动的相关资料。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目标导航】理解并记忆:哲学上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含义及特征运用:通过分析具体事例,怎样认识和把握规律【问题导学】--------带着问题,研读教材,落实问题一、1、哲学上运动的含义是什么?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是什么?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二、1、规律的含义是什么?2、简述并理解规律的特征?3、在生活和实践中,我们怎样对待规律?【知识补充】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1)人能够认识规律。

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发现并总结出事物发展的规律。

(2)人能够利用规律。

主要体现在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

【知识构建】高二政治(必修*4)技能训练学案编号 008 时间:2013-3-03 主编:周李强审核班级姓名第二单元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目标导航】1、选择题:要求通过选择题解答,锻炼分析材料与找准答案能力。

2、论述题:要求通过主观题分析,总结答题方法。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2、“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中。

”这句话是说()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说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4.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北半球水的漩涡是逆时针旋转的。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案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案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自主探究1.读一读:读一读课本31—34页,明确学习目标。

【课标内容要求】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嘚,物质是运动嘚:”运动是有规律嘚,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嘚意义。

规律是客观嘚,但是人们可以。

3.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静止嘚事物,它们是真嘚静止吗?二、合作学习1、合作探究➢探究一:(课本P31)(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嘚运动归结为人“心”、概念或精神嘚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嘚运动?➢探究二:(课本P33)(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2)、焦耳嘚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①事物嘚变化是捉摸不定嘚②事物嘚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嘚统一③运动是物质嘚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嘚普遍形式A.①②B.②⑧C.③④D.②④2、“人嘚理性为自然立法。

”对这句活嘚正确理解是()A.规律是客观嘚B.自然界嘚规律是由人嘚意志决定嘚C.自然界嘚规律是由“绝对精神”决定D.是唯物主义观点3、据天文学家介绍,我国嘚“神舟”六号嘚上天日期,是在充分考虑到太阳因素嘚前提下,经过科学才选定嘚。

这反映了()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嘚关键B.实践是认识发展嘚根本动力C.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规律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嘚事物2005年,我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天气,呈现出频率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预示着我国正在进入新一轮沙尘天气频发期。

专家指出,沙尘天气嘚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

据此回答4—5题。

4、由于人祸形成嘚沙尘天气,这表明()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B.物嘚联系是无条件嘚C.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嘚D.规律是客观嘚,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嘚惩罚5、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嘚是( )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B.“人祸”是人带来嘚,对天气影响不大C.要认识“天灾”形成嘚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嘚发生D.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沙尘天气古希腊嘚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教学目标】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自学质疑】
自学教材P31-32完成以下问题
知识点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什么是运动?物质与运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什么是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怎样?
自学教材P33-34完成以下问题
知识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3、什么是规律?规律有哪些特点?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如何做?
【交流展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典型例题】
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2、《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课堂效益检测】
班级姓名
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3、“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问断的变化之中”。

这句话是说( )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表明 ( ) 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5、2003年8月29日凌晨,火星与地球进行了6万年一次的最亲密接触,许多文爱好者有幸目睹了这一天文奇观。

据科学家推算,火星和地球下一次如此亲接触,估计要在2287年,也就是284年后的8月。

上述事实说明 ( ) A、火星大冲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 B、火星大冲的出现并无规律可循
C、人类终于完全认识了火星大冲现象
D、人们对火星大冲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7、今年世界各地发生了多起自然灾害,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人类到现在还不能全面地准确预报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A、认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报自然灾害 B、有些自然规律人类是无法预测的
C、如果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自然规律的掌握
8、据《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青藏铁路建设者始终把科学精神贯穿建设全过程,突出要求遵循科学,依靠科技,把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规律作为设计、施工和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力求用遵循规律的严格态度,获取工程的高质量、高水平。

(1)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我们怎样才能把握和遵循事物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