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洱花灯歌舞中采茶歌的艺术特点——以《倒采茶》与《状元采茶》为例

合集下载

浅析采茶歌舞戏中的音乐特色

浅析采茶歌舞戏中的音乐特色

浅析采茶歌舞戏中的音乐特色作者:杨小良来源:《卷宗》2020年第15期摘要:采茶歌舞戏,融“歌、舞、戏”三者于一体,主要表现了客家茶农日常生活和劳作,展示了客家人热情好客、勤劳朴实、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品质,是中国戏曲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关键词:采茶歌舞戏;音乐特色采茶戏,源于南方茶农劳作时的即兴创作,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生活与劳动息息相关。

随着文化的交融和渗透,采茶歌舞戏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戏曲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地变革和创新,形成了民族色彩鲜明、风格独树一帜的采茶歌舞戏。

1 曲调变化多样,富有乡土化采茶歌舞戏,大多描写茶山风光和茶农劳动生活情景和男女爱情,其音乐曲牌名常以茶冠名,唱腔旋律与客家语系一脉相承,曲调变化多样,源于本地山歌小调、民间说唱以及风俗音乐,富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地域性,既朴实又亲切,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具体包括:1)采茶调,有南、北两路之分,“南路”侧重商调、微调,曲调明快活泼,衬字衬腔较多,常用于表现轻松、喜悦、欢快的情绪;“北路”侧重牡丹调、长歌调,曲调丰富,唱法多变,男女多腔,可以用于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

2)彩调,由说唱衍化而成的一种“对子调”,分为板、腔、调三种形式,形式活泼,有“调多共用,板腔细分”之说。

板,以“诉板、哭板、骂板”为主;调,以“比古调、走马调”为主;腔,按照脚色行当、人物身份职业、日常生活动作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小生腔、旦角腔、丑角腔、相公腔、挑担腔、划船腔等,多用来表现踩台、送礼、奉茶等场面。

3)灯调,源于“花灯”、“春灯”“狮子灯”等民间歌舞,节奏鲜明,曲调粗犷浑厚,热烈而不失含蓄,多用于表现渲染炽热氛围,营造喜庆、欢欣场面;路调,曲调轻松活泼、诙谐风趣,多用于行路或对唱;杂调,曲调轻柔甜美、婉转悠扬,常穿插使用,可以起到很好的点缀作用。

2 舞蹈别具一格,富有民间性采茶歌舞戏,最为突出的一个音乐特点就是,唱、念、舞融为一体,不管是搬凳、倒茶、让座,还是走路、挑担、割草、推车、绣花等动作表演,都会载歌载舞,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特色。

论采茶歌曲声乐演唱的特点及审美特性

论采茶歌曲声乐演唱的特点及审美特性

2019年第01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郭鑫(1980-),女,辽宁盘锦人,双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声、民族声乐教学。

收稿日期:2018年8月19日。

整体来看,在声乐演唱艺术发展推动下,采茶歌艺术能够展现和表达更为多样、更加生动的综合审美特性。

所以,加强对采茶歌曲的美学理念与人文内涵、情感色彩等等进行综合研究,并且从艺术传承的视角出发,分析该演唱活动中所诠释的审美内涵,发挥该演唱艺术所具有的美学价值与影响力。

1采茶歌曲的文化内涵认知采茶歌曲是茶文化艺术诠释与精神展示的根源所在,这一艺术形式正是茶文化发展的生动呈现,其中不仅全面诠释了茶文化发展的价值规律,同时也为大众,甚至是文化发展构建了科学完善的发展机制与价值共知。

采茶歌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机制,更是一种大众认同,其中所诠释的精神理念和艺术因素,恰恰是当前我们看待茶文化的重要素材。

对于采茶歌曲的声乐演唱艺术来说,其中所诠释的情感内涵,乃至独立的人文思维,正是当前我们对该演唱活动形成客观认知的关键。

通过对采茶歌曲的表达方式,乃至演唱特征进行挖掘与研究,我们能够感受到独特的情感理念与人文内涵,这是一种生动的文化传承,乃至大众情感的合理融入。

采茶歌曲声乐演唱,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也是当前茶文化机制,始终保持自身价值和影响力的关键本源。

在茶文化影响不断推进的今天,把握采茶歌曲背后的情感内涵和人文思维,不仅能够有效推广茶文化的影响力与内涵,更是彰显和发挥采茶歌曲的文化价值所在。

采茶歌曲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融入声乐演唱和采茶歌曲的艺术表达活动,更是一项时代性强、创新性足、且内容深厚的艺术体系,恰恰是现阶段我们对茶文化发展与传承机制,形成全面合理认知的思想底蕴与价值支撑。

采茶歌曲艺术是在茶文化不断变化进程中所形成的艺术形式,在该艺术发展进程中,通过与各个地域、民族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思想理念。

实践证明,采茶歌曲艺术中所诠释的精神理论、人文观念和美学思维等等,依旧是一种优势呈现。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赣南采茶舞是一种流行于江西赣南地区的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针对这一文化现象,本文将对赣南采茶舞的舞蹈风格和审美特征进行探讨。

一、舞蹈风格赣南采茶舞的舞蹈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舞姿优美赣南采茶舞的舞姿优美、纯净、自然,形态流畅,富有韵律美。

舞者的脚步、手臂和身体动作都呈现出统一的节奏和律动感,使整个舞蹈形成了一种美妙的画面感。

2. 舞蹈技巧赣南采茶舞的舞蹈技巧讲究人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强调动作的协同和统一性。

舞者在表演中需要运用身体、手、足等多种动作,还需要配合音乐进行跳跃、旋转、翻滚等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以展现出舞蹈的魅力和观赏性。

3. 声音表现赣南采茶舞一般会选择与音乐相配套的表演,其中演唱《采茶歌》的嗓音则为舞蹈注入了独到的韵味。

在演唱中,演员表现出绵长又婉转的音乐旋律,深情绵绵地吟唱了茶人采茶的劳动生活和美好梦想,使得舞蹈气氛更加浓郁。

二、审美特征1. 天然朴实赣南采茶舞表现了一种天然朴实的美学理念,它的舞蹈形式流畅自然、自由舒展,展示了一种平凡而不失生动的美感。

它所表达的是山区民众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跳起来生动、欢快,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重要性。

2. 草根风范赣南采茶舞突显了草根风范,将劳动、生活、文化相融成了一体。

它以采茶作为主题,展现了一个茶农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无论是衣着、姿态、动作或演唱,都展现了一种自然风范和民间文化魅力。

3. 民间文化的传承与颂扬赣南采茶舞是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它不仅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劳动风情和生活习俗,同时也传递了文化信息,而且使人们认识到这种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赣南采茶舞的舞蹈表现方式和美学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向大众传递和展示了道德、艺术和思想的价值观。

总之,赣南采茶舞作为江西赣南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它的舞蹈风格和审美特征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它蕴含的民间色彩和社会意义,以及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

谈民间舞蹈的当代艺术价值——以采茶舞为例

谈民间舞蹈的当代艺术价值——以采茶舞为例
280 2021 年 第 05 期
当一种艺术形式成为某个艺术体系、艺术教育模 式的代名词,其必然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流传开来,然 后被更多的群众接受。采茶舞明显位于此列:在保留 民间舞蹈艺术特点的同时,还向舞蹈中加入了地方生 产技术与民俗文化,让舞蹈自身发挥出更强的艺术价 值。在艺术形式的推动下,观者与表演者成为民间舞 蹈的忠实拥护者,其将舞蹈中的情感与艺术元素传遍 各地,促使采茶舞中的艺术形式与地方艺术元素互相 交融,从而进一步开发民间舞蹈的艺术价值。
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和谐共生,使得采茶舞的艺 术感染力以更为直白的方式表现出来。相关地区及民 间艺术团体应该重视采茶舞的艺术价值在教育活动中 的表现,将这种艺术价值转化为教育价值,从而对学 生的情感、价值观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在教学活动 中,要积极构建以采茶舞为核心的教学指导项目,让 采茶舞中包含的敬畏自然、热爱劳动、天人合一等思 想进入到教育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情感上、内涵上接 受采茶舞的教育价值,了解采茶舞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而进一步开发采茶舞的创造力和艺术教育功能。作 为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艺术体系,采茶舞中所包含的 艺术认同价值同样不容忽视,只有做好采茶舞的教学 工作,才能够让下一代更了解民间舞蹈艺术中所包含 的民族智慧。在自身所拥有的艺术价值的影响下,采 茶舞开始在育人、教育等工作中发挥作用,促使群众 得以理解采茶舞的内涵与价值。可以说,艺术价值是 影响采茶舞发展、传承的重要因素。 2.3 因艺术形式而产生的宣传价值
采茶舞的艺术价值被不断强调,则必然要被赋予 更为出色的宣传价值。对外,它是与其他地区的文化、 艺术体系建立沟通的重要载体,是帮助群众掌握民间艺 术形式的的重要手段。对内,它属于地方与民族所形成 的独特文艺术格局的重要任务。有关单位应尝试对采茶舞的 宣传价值进行发挥,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艺术宣传模 式。一方面,要加强现代化宣传手段、宣传技术的应用 力度,在应用网络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打开采茶舞宣传新 格局,提高采茶舞的传播速度,让民间舞蹈在更大的范 围、更长的周期内进一步发挥作用。借助宣传模式的创 新去展现民间舞蹈的艺术形态,让群众了解采茶舞的艺 术魅力,并适当拓展宣传范围,形成持续宣传、大范围 宣传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将地方产业与采茶舞的艺 术价值结合起来,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拓展采 茶舞的宣传格局,在产业中展现采茶舞的艺术地位。如 旅游业、民间娱乐项目中的采茶舞,让当地群众、外来 游客自发的团结起来,成为采茶舞的宣传者,欣赏采茶 舞的价值,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产业建设与艺术形式相 互配合,能够让采茶舞萌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能够为民 间舞蹈的传承、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

浅谈采茶戏中的音乐和舞蹈艺术特征

浅谈采茶戏中的音乐和舞蹈艺术特征

戏剧众论张作努:浅谈采茶戏中的音乐和舞蹈艺术特征浅谈采茶戏中的音乐和舞蹈艺术特征张作努(江西省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江西吉安343000)【摘要】采茶戏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戏剧舞蹈,来源于民间采茶时的动作以及采茶后庆祝的肢体活动。

因此可以说,采茶戏实质上是茶文化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滲透与发展。

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采茶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然后分别从采茶戏的音乐和采茶戏舞蹈两方面内容,探讨了采茶戏的艺术特征和民俗文化内涵。

【关键词】采茶戏;民俗文化;音乐和舞蹈;特征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037-01一、 采茶戏的发展采茶戏指的是与采茶活动相关的戏曲种类。

我国茶叶主 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因此采茶戏也是从我国长江以南的赣、鄂、湘、闽、粤、桂等地区兴起的。

而由于不同地方的语言 文化差异性,采茶戏根据地域又分为粤北(广东)、阳新(湖 北)、黄梅(湖北)等许多细目。

值得一提的是,采茶戏脱 胎于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四句小调“采茶歌”,其曲调婉转 清丽,久而久之在融入了舞蹈表演元素之后,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戏曲剧目。

采茶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源自于生活,是一种集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文化承载媒介。

其 中,舞蹈和音乐是采茶戏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 采茶戏的音乐特征采茶戏脱胎于传统的“采茶歌”,因此采茶小调也是采 茶戏的音乐主体,曲牌一般包括杂曲类、小调类、茶腔类等,而茶腔是其中最为古朴和纯真的组成部分。

“茶”腔具有浓 郁的田园乡野气息和江南戏曲特色,其乐调高亢、爽朗,同时融合了抒情和甜美元素,能够形象地展现出劳动人民的日 常生活和情感。

茶腔的音乐通常都以“茶”为主题,如《摘 茶》、《炒茶》、《点茶》、《进宝茶》、《十二月采茶》等。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十二月采茶》,它是单乐段、双句式结构,在五声音阶中属于羽调,其主题是刻画劳动者 在12个月中采茶劳作的情景,体现人们收获的愉悦心情。

审美视角下采茶舞的艺术特色分析

审美视角下采茶舞的艺术特色分析

2016年10月下半月刊引言:采茶舞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它由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以及对茶乡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全面再现的艺术形式,被各专家、学者以及茶乡百姓所称道。

采茶舞在娱乐的基础上加入了体现劳动美和艺术美的内涵,不仅表演内容独特,表演风格也极具审美价值。

一、采茶舞的艺术表现形式1.矮子步矮子步是采茶舞中最为独特的步法之一,这一步法的表现者主要为男性,而这一动作的艺术来源是对赣南男子采茶动作的夸张和升华。

在采茶劳动时,男女主要采取“女采男背”的方式进行分工,即女子负责采茶,而男子负责背篓,但是由于茶树丛较为低矮,而女子的身高也有限,所谓为了方便女子将采好的茶叶装入背篓并压实,男子只能屈膝半蹲。

而这一动作融入到采茶舞中之后,虽然已经失去了其最初的方便劳作的基本功能,但是这样在采茶舞中,男子通过半蹲、全蹲、屈膝等动作来表现舞步的滑、等的动作,则充分体现了艺术舞者之间的默契与情感。

2.单袖筒舞蹈演员的袖子在我国舞蹈艺术形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戏曲中的水袖,以及采茶舞中的单袖筒就是典型的例子。

与水袖不同,采茶舞中的单袖筒的重点在“单”上,即舞蹈演员的服饰只有在左边臂膀上有水袖,而在表演时,演员则通过舞动单袖,并配以独特的舞蹈动作,形成一种灵活多变的舞蹈形式。

单袖筒的表演不仅对演员的手、腕、肘、臂、肩的力量要求非常高,而且要求这几个部位的统一配合,同时在表演时,还要根据舞蹈内容融入艺术情感,而只有这样,整套动作才能如行云流水般优美、流畅。

3.扇子花扇子是采茶舞中不可或缺的道具,而利用扇子所表现出来的舞蹈形式则成为了采茶舞中独特的动作———扇子花。

前面提到的矮子步与单袖筒通常都是由男演员完成,而扇子花则不同,男女演员均可以表演。

在表演时,演员们根据剧情的变化以及舞蹈动作的需要,不断地舞动扇子,使其像花儿一样不断绽放,而这种艺术形式极大地提高了采茶舞的艺术美感。

二、采茶舞的艺术特色1.采茶舞极具中华民族特色采茶舞凭借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变化多样的表现形式,成为我国民族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探析

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探析

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探析采茶戏是一种融合了舞蹈、音乐和戏剧元素的传统戏曲形式,起源于中国江南地区。

它以茶文化为题材,以茶园采茶为背景,展现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生动形象。

而在采茶戏中,舞蹈与音乐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舞蹈和音乐元素的内涵入手,探析采茶戏中舞蹈与音乐的表现特点及文化内涵。

一、采茶戏中的舞蹈元素1. 舞蹈的动作特点在采茶戏中,舞蹈动作以轻盈、柔美为主要特点。

这与茶文化所倡导的“淡雅清幽”、“静谧清高”的精神内涵不谋而合,同时也与采茶的“采、摘、拾、选”等动作相契合,能够生动地表现采茶的整个过程。

2. 舞蹈的造型风格采茶戏中的舞蹈造型风格明快、流畅,舞者的动作优美、姿态优雅,这与茶文化所追求的身心合一、雅致高洁的境界相契合。

舞蹈中的旋转、起起落落,也表现了采茶过程中的勤劳与神韵。

3. 舞蹈的意境表现在采茶戏中,舞蹈不仅表现了采茶的场景,更多地通过舞者的动作、表情、身姿等来展现出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如恬静、优雅、静谧、清雅等,从而使观众在观赏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1. 音乐的曲调特点采茶戏中的音乐曲调轻快、明快,充满了田园风趣,这与采茶的季节性、活泼性、朴实性相应。

音乐中的旋律舒缓、优美,具有一定的南方风情特色,能够充分表现出江南地区特有的生活气息。

2. 音乐的演奏形式在采茶戏中,音乐的演奏形式多样,有器乐、琴曲和歌舞等形式。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采茶戏在艺术表现上的丰富多彩性,同时也能够使观众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采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舞蹈与音乐在采茶戏中的文化内涵1. 体现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采茶戏中的舞蹈和音乐通过表现采茶活动,追溯了茶文化的根源,同时也立足于当下,寓意了人们追求心灵净化和情感愉悦的愿望。

舞蹈的轻盈、优美与音乐的明快、流畅,共同展现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2. 体现了南方山水之间的乡土气息采茶戏中的舞蹈和音乐充分展现了南方山水之间的田园风光和乡土气息,体现了江南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气息。

“采茶歌”在新审美下的音乐创新研究

“采茶歌”在新审美下的音乐创新研究

“采茶歌”在新审美下的音乐创新研究“采茶歌”在新审美下的音乐创新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审美价值观的不断变化,传统音乐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在这个背景下,“采茶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形式,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更新,逐渐融入了新的审美观。

本文将探讨“采茶歌”在新审美下的音乐创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采茶歌”的起源和发展。

采茶歌是一种源自中国南方地区的民歌形式,它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中。

在茶叶产地,工人采摘茶叶时会唱歌以愉悦劳动情绪,并将采茶经验和生活的感悟融入歌曲中。

正因为如此,采茶歌有着浓厚的劳动氛围和民间风情。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采茶歌形式逐渐无法满足现代人群对音乐的需求。

现代人对音乐的审美观与过去不同,他们追求个性、多样性和创新性,需要音乐具有更强的表达力和艺术性。

因此,人们开始尝试将“采茶歌”融入到新的音乐形式中,以满足新的审美要求。

在音乐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对于传统旋律的改编和创新。

采茶歌的旋律通常简单而朴素,为了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音乐创作者将其融合到了不同的曲风中,例如流行音乐、摇滚乐、爵士乐等。

通过对旋律的改编和创新,使得采茶歌在现代音乐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另一方面是对于歌词的重新创作。

传统的采茶歌歌词通常围绕劳动生产展开,表达了采茶者的辛勤劳动和生活感悟。

在新的审美观下,人们开始对歌词进行重新创作,融入更多现代人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新的歌词让“采茶歌”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更具有共鸣力。

除了改编旋律和创作歌词,音乐制作和表演形式也得到了创新。

传统的采茶歌多以简单的合唱形式出现,而现代音乐则更加注重音乐制作的专业性和表演的视觉效果。

现代的音乐制作技术和舞台表演元素为“采茶歌”的呈现增添了新的亮点,使得音乐更加多元化和具有冲击力。

“采茶歌”在新审美下的音乐创新不仅为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审美和文化变迁。

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和喜好不断变化,而传统音乐的创新和改革正是为了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群的审美观和需求。

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探析

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探析

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探析《采茶戏》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形式,主要表现了人们采茶的生活场景和情感。

这个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丰富多样,能够深入表现角色的心理活动,增强戏剧的感染力。

下面将从舞蹈和音乐两个方面来对《采茶戏》中的元素内涵进行探析。

从舞蹈元素的角度来看,《采茶戏》采用了多种舞蹈形式和技巧来表现剧情。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舞蹈的手法和动作。

舞蹈手法的多样性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戏中的女主角采茶姑娘常常会以轻盈的步伐、优美的舞姿表现出她的开朗和活泼,而剧中坏人的舞姿则常常会带有一些刻意的夸张和畸形,以突出其反面形象。

戏曲音乐在《采茶戏》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戏曲音乐通过表达和强调情感,能够更好地展示角色的心理活动。

在《采茶戏》中,音乐的元素主要体现在曲调、节奏、音色和配器上。

曲调的选取非常讲究,旋律动情且婉转,能够准确地表达角色内心的情感。

节奏的运用则能够有效地增强戏剧的节奏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剧情中去。

音色和配器的运用则可以更好地展示角色的特点和身份,在情节转折的地方能够通过音乐的烘托使得剧情更加紧张和引人入胜。

除了舞蹈和音乐元素外,《采茶戏》还借助其他戏曲元素来丰富戏剧的表现力。

其中之一就是服装和化妆的艺术设计。

在《采茶戏》中,角色的服装和妆容都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能够准确地展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剧中的舞台布景和道具也十分精美,能够有效地营造出戏剧情节的背景和氛围。

这些元素的融入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戏剧的氛围中,增加观众的参与感。

《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丰富多样,能够有效地展示角色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通过舞蹈的形式和技巧,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而戏曲音乐的运用则能够更好地强化情感的表达,使得观众更好地融入剧情中去。

除了舞蹈和音乐元素外,服装、化妆、舞台布景和道具等元素的融入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真实和丰富的戏剧体验。

浅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和音乐风格

浅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和音乐风格

文化探索80摘要:《采茶扑蝶》是刘福安先生在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的基础之上,改编了其中的内容和原有的曲调,充分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而创造的钢琴曲。

该曲描绘了茶民们采茶时愉快的场景,旋律优美,音调高昂,活泼的节奏将听众带入到欢乐的氛围当中。

为了能够带动人们更好地认识并理解中国钢琴作品,体会到中国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正能量,本文从音乐美学角度对此曲进行了分析,从民族特色和音乐风格两个角度深入挖掘该作品中存在的艺术价值,展现中国钢琴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采茶扑蝶》;民族特色;音乐风格一、钢琴曲《采茶扑蝶》创作背景钢琴曲《采茶扑蝶》当中饱含福建的民族气息,是一副优美的音诗画,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辛勤劳作的生活场景,其婉转动听的旋律音调描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体现出福建音乐婉转动听、柔和优雅的特点。

其中也包含了刘福安先生对音乐艺术深刻的认识以及独到的见解。

在《采茶灯》所描绘的采茶盛况背景之下,采用原歌舞上的部分旋律,紧密结合原作品当中“正采”、“倒采”“扑蝶”三部分内容进行了二次创作,充分保留了歌舞原有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并赋予了该旋律新的生命,更好地表达出了《采茶灯》中原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更蕴含了钢琴作品中独特的音乐美感。

二、钢琴曲《采茶扑蝶》的音乐美学特质通过对人类文化行为方式的音乐存在为研究对象,在得到的认识理解之上逐渐演变为特有的音乐美学。

对音乐美学特质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音乐作品成功的原因以及该作品美感的分析和研究,其中特质这一词汇是对作品情感、作品情感的总结描述。

从题目中便可以看出,此曲是一首以标题来明确音乐表达主题的音乐作品,从题目开始便为听众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情景,其中呈现了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音乐风格和艺术风格。

《采茶扑蝶》采用的是典型的复杂化复三部曲式,钢琴曲的旋律活泼动听、轻快简单,作者多次再现了歌曲表达的主题,突出了对劳动人民的讴歌赞美,采用了全新的形式对《采茶灯》进行了新的诠释。

浅谈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毕业论文

浅谈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福建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舞》,明代起源于龙岩赤尾山(今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

《采茶灯》距今约一百六十多年左右。

由于采茶灯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其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近年来龙岩市活跃了280多支“采茶灯”队伍,有专业团体也有业余队伍,形成了良性的创作队伍后继有人、演出人才茁壮成长。

但是,由于现代生活的发展,采茶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流失,除了有些传统的习俗传承以外,采茶灯的发展呈下降趋势,再加上流行歌舞和外来的歌舞使民间歌舞收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作为闽西的后代,我们有责任保护本地歌舞文化的遗产,挖掘本土歌舞的精华,并使其得以弘扬光大,使其成为让闽西“采茶灯”的良性发展就是最好的实例。

关键词:表演艺术、传承、发展创新、万人采茶灯、历史责任引言:在如今发展越来越迅速的社会,有很多历史艺术瑰宝在不知不觉中消失,面对先人创造的艺术智慧,我们应该思考在传承的基础上是否能够将其更加和谐的融入社会,为更多的人所知,让更多的人了解闽西“采茶灯”,这是一种历史的思考,又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趋势,优秀的艺术我们不能够摒弃,而且优秀的艺术我们要向其学习智慧结晶,深切感受其文化精髓所在,让优秀的文化继续造福子孙后代,不断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

一、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历史和起源有据可考,明清年间采茶灯就盛行于赤尾山(美山村),后流传全县各地。

逐渐成为龙岩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

美山村至今保存着《采茶灯》的古老程式。

老前辈林宗发说:“采茶曲谱和战鼓是该村林氏十七世祖由广东传入的,距今约二百五十年左右”,著名鼓手林枝旺说:“他的祖父早在1870年左右,即由上一辈授艺,演出了《采茶灯》。

因此,采茶灯在美山到今至少已流行一百六十多年。

”蜚声海内外的福建龙岩民间艺术瑰宝——“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是蜚声海内外的福建龙岩民间艺术瑰宝。

福建龙岩采茶灯起源于勤劳的劳动人民采茶的劳动生活。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采茶灯》是中国民间小调曲目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音乐表现力。

这首小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深受听众喜爱。

本文将对《采茶灯》的音乐分析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美的小调。

我们来分析《采茶灯》的旋律。

这首小调的旋律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旋律中融入了一些当地方言的语调特点,使得整个曲子更具有生动的味道。

在旋律的构成上,《采茶灯》采用了一些典型的民间乐器的音乐特点,如箫、琴等,使整个曲子更富有民族特色和韵味。

然后,我们来分析《采茶灯》的和声。

这首小调的和声简单清晰,主要以单音和弦为主,没有太多复杂的和声处理。

但正是这种简单的和声处理,使得整个曲子更加清新明快,富有朴实的美感。

《采茶灯》在和声上也融入了一些典型的地方音乐元素,如民间舞曲的和声结构和变奏处理,使整个曲子更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我们来分析《采茶灯》的表情和情感表达。

这首小调的表情和情感表达非常丰富,既有欢快轻松的部分,也有深情缠绵的部分。

整个曲子在表情上处理得非常到位,使得听众在欣赏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采茶活动中的那种愉悦和愉快的情感。

《采茶灯》也融入了一些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的音乐元素,使得整个曲子更加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采茶灯》作为中国民间小调中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在旋律、节奏、和声还是情感表达方面,都展现出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美的小调,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中国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小调《采茶灯》是一首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传统民乐,这首曲子一经问世便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对《采茶灯》的音乐进行分析,探究其曲调、节奏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我们来分析一下《采茶灯》的曲调。

这首曲子的曲调清新婉转,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

整首乐曲采用C大调,旋律流畅优美,富有变化,突出了中华传统音乐的特色。

曲中还穿插了许多装饰音和变化音,使得曲调更加生动有趣,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茶园的春日中。

我们来分析一下《采茶灯》的节奏。

这首曲子的节奏轻快明快,给人一种愉悦轻松的感觉。

整首曲子以四分之四的拍子为主,节奏明快而有力,体现出采茶工人在清晨的茶园中劳作的场景。

在曲子中,还通过巧妙地运用了变化的节奏来表现采茶工人忙碌的画面,给人一种生动的感受。

我们来分析一下《采茶灯》的情感表达。

这首曲子以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将采茶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美好。

曲子中还通过变化的音符和运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作者对茶园生活的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悠闲的田园生活之中。

我们来分析一下《采茶灯》的演奏特点。

这首曲子的演奏特点主要体现在乐器的运用和演奏技巧上。

一般来说,这首曲子由二胡、箫、笛子、古筝等乐器演奏,通过这些乐器的巧妙运用表现出了江南茶园的生活场景。

演奏者还需要具备优美婉转的演奏技巧,将曲子中的变化音和装饰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采茶灯》是一首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传统民乐,其曲调清新婉转,节奏轻快明快,情感表达丰富动人,演奏特点突出。

这首曲子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将采茶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愉悦轻松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悠闲的田园生活之中。

正是这些特点使得《采茶灯》成为了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乐,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欣赏。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小调《采茶灯》是一首经典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它源自于中国南方的茶文化,描绘了采茶的场景和茶文化的魅力。

这首小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同时也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经典代表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首小调进行音乐分析,探寻其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

我们从曲调和旋律来分析《采茶灯》这首小调。

这首小调的曲调优美动人,流畅婉转,在歌唱中展现出了南方山水的特有韵味和茶文化的情趣。

曲调以悠扬的起承转合引入,旋律清新自然,舒缓悠扬,让人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采茶灯》灵活的曲调变化富有层次感,通过旋律的起伏扬抑,再现了采茶过程中的欢乐与忙碌,使得整个曲子生动鲜活,仿佛在形象地描绘着采茶的情景。

我们可以从乐器使用和编曲手法来分析《采茶灯》的音乐特点。

在演奏中,通常会使用具有南方地域特色的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箫等,这些乐器的独特音色给予了这首小调浓厚的地域风情。

编曲上也充分展现了茶文化的韵味,通过细腻的音符运用和韵律交错,呈现出茶文化的独特魅力,给人以视听上的愉悦。

歌词也是《采茶灯》这首小调的重要组成部分,歌词所表达的内容紧扣主题,贴合旋律气势,加深了音乐的表现力。

歌词经过精心编写,用词贴切、富有想象力,深刻地勾勒了采茶的情景和茶文化的内涵,使得这首小调更加饱满和丰富。

我们还可以从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来分析《采茶灯》这首小调。

这首小调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一种赞美和传承。

曲中所体现的情感深邃,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又有对采茶人勤劳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通过音乐,将茶文化与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使得这首小调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气息。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小调《采茶灯》是一首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音乐,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部分。

这首小调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歌颂了中国古代茶文化和茶叶采摘的生活场景。

在《采茶灯》这首小调中,旋律轻快流畅,节奏简单明快,歌词朴实自然,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独特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采茶灯》的音乐特点值得探讨。

它的旋律简单朴实,易于传唱。

整首小调以四分之四的拍子为基础,由简单而流畅的音符组成。

旋律富有变化,从欢快的开头到抒情的中间部分,再到欢乐的结尾,曲调跌宕起伏,富有生动的色彩。

在伴奏方面,采用了简单的打击乐器和弦乐器,为歌曲增添了舞蹈的气息。

整首曲子以响亮,清晰的节拍为基础,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国古代茶园中的采茶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

歌词是小调《采茶灯》最具古朴魅力的部分。

它以直白而深刻的语言描述了古代茶园中劳作的场景,表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歌词中描绘了采茶人在寂静的夜晚拿着灯笼采摘茶叶的场景,这一情景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歌词唱出了茶民的辛勤劳作,也传达着对茶文化的热爱之情。

这些真实生活场景和真挚情感赋予了这首小调更为深厚的情感内涵。

小调《采茶灯》的演唱形式也非常有特点。

它通常由一位主唱和一位或多位合唱者演唱,用以表现出茶园中的生活场景和民间工作的团结合作。

在表演时,演唱者通常会结合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以增加现场观众的参与感。

在演绎时,演唱者需要借助生动的动作和表情来诠释歌词中的场景与情感,将观众带入那个古老的茶园中感受采茶人的劳动和情感。

小调《采茶灯》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民间音乐,旋律优美、歌词真挚、演唱形式独特,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茶文化和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

它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劳动的敬意。

相信在未来,它依然会被人们传唱和演绎,传承下去。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
《采茶灯》是一首小调,由作曲家陈逸飞创作,以丰富的音乐元素和琅琅上口的旋律,为人们展现了我国采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对《采茶灯》的音乐进行分析。

该乐曲以D大调为基调,音乐中采用了多种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竹笛等。

这些乐器的组合使得音乐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茶园中采茶
的景象。

乐曲的开头由古筝独奏,古筝悠扬的琴音打开了音乐的大门,引出了整个乐曲的主题。

接着,各种乐器逐渐加入,交替进行演奏,营造出热闹而欢快的氛围。

乐曲中还穿插了一
些模仿茶农采茶的动作的音乐效果,使得音乐更加生动。

乐曲采用了一些特殊的音乐技巧来表达采茶的场景。

通过音符的轻重和音乐的速度变化,成功地表现了采茶时茶叶在手中的颤动和茶农的忙碌。

乐曲在编曲上也进行了一定的
变化,用不同的乐器和音色来描绘茶园的风景和茶农的情感,使得音乐更加富于层次感。

除了音乐技巧上的变化,乐曲的旋律也丰富多样,灵动动人。

旋律的起伏变化,仿佛
茶叶在茶园中上下跳跃,使得乐曲更具活力和张力。

而乐曲的结尾则以主旋律的高潮为结束,使得整个乐曲收束明快。

最后一点附加要点:由于茶叶的采摘是一个古老而神圣的过程,在乐曲中也渗透出了
一种庄重和和谐的感觉。

这种庄重和和谐的感觉也代表了中国人对待茶文化的态度,茶园
中采茶的景象也成为当代中国茶园文化的一种象征。

通过音乐的表现,使得乐曲更加有力
地传递了这种文化的内涵。

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和表演审美探究

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和表演审美探究

关键词:茶歌;音乐艺术;审美价值茶歌是由我国劳动人民自发创造的口头艺术形式,群众基础广泛,表现出地域性、文化性与民族性特征。

部分特色茶歌被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

关于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及表演审美价值分析,可使大众对茶歌的认识更为深入,体会茶歌的魅力,自觉传承茶歌文化。

一、茶歌的发展历程茶歌的起源有三类,其一是由诗歌发展而来,以古代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为基础,将其转变为民间茶歌的歌词;其二是由歌谣发展而来,文人将民谣重新配曲,由茶农进行口口相传;其三是茶农自身创作的山歌或民歌。

结合茶歌的起源可以发现,在茶歌艺术体系中,文化和音乐是核心要素,使茶歌表现出独有的音乐特征。

在开展茶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前,需认识到茶歌的时代性特征。

从本质角度而言,茶歌是茶文化的艺术层面和大众生活结合的成果,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在历史发展的影响下,不同地域的茶歌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音乐特点,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特征。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歌艺术文化得到传承与弘扬,茶歌的音乐价值显著提升。

就此,在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及表演审美价值分析前,应对茶歌的发展历程有全面认识,从文化角度分析茶歌艺术,为茶歌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弘扬奠定基础。

细化来说,茶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茶歌形成初期,茶歌的歌词、语言、曲调等组成部分表现出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受地理条件与区域影响较大。

在该阶段,大部分茶歌均在区域小范围内传播,传播形式以民谣或旋律为主,传播语言以当地方言为主,音乐艺术呈现方式和传唱方式相对单一,并未在茶歌表演中加入肢体动作,尚未与其他艺术元素融合;第二阶段,在茶叶种植行业的迅猛发展背景下,我国茶农和茶工的规模不断扩大,茶歌的创作队伍壮大,拓展了茶歌的表现形式,使茶歌的演唱形式更为多样。

由此可见,在茶歌音乐艺术发展过程中,茶农是茶歌音乐传承与弘扬的关键,在茶文化发展相对成熟的当下,茶农会通过合唱或对唱等方式表达生产生活的情感,使茶歌的音乐价值更为显著。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采茶灯》是一首以茶采摘为题材的小调,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旋律和悠扬的调子使人们在听到它时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以下是对《采茶灯》的音乐分析。

可以从乐曲的调式上进行分析。

《采茶灯》采用了G大调,这是一种明亮、开放、欢快的调式,与采茶这一活动的氛围相呼应。

该曲还使用了一些属于G大调调性的和弦进行,如G大三和弦、D大三和弦等,形成了一个音乐上的“家”。

调式的选择使得整个乐曲在音乐表达上更加生动、活泼。

乐曲的速度和节奏也是音乐分析的重要一部分。

《采茶灯》的速度为中快板,而且节奏明快,富有活力。

整个乐曲的节奏感强烈,尤其是在乐曲的高潮部分,音符的延长和短促交替出现,增加了乐曲的变化和层次感,使整个乐曲更有动感。

乐曲的旋律也是《采茶灯》的特点之一。

整个乐曲的旋律简单而富有韵律感,以单音符序列为主,尤其是在“傍晚采茶归”和“好去采野茶”这两个部分。

旋律在不断变化中展示出丰富的情感和传递了采茶工人的劳动欢乐和豪情。

乐曲中还穿插了一些乐句的装饰音,如颤音、琶音和滑音等,增加了旋律的变化和层次感。

乐器的运用也是该乐曲的重要特点之一。

《采茶灯》使用了传统的民族乐器,如二胡、板鼓等,这些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乐曲的主题和情感。

小调《采茶灯》以其明亮的调性、欢快的节奏、富有韵律感的旋律和传统民族乐器的运用,在音乐表达上成功地展现了采茶的景象和劳作的欢愉,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原始的生活情趣。

通过对《采茶灯》的音乐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秀的小调,并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ULTURE AND EXPLORATION
文化与探索
-136-
浅谈普洱花灯歌舞中采茶歌的艺术特点
———以《倒采茶》与《状元采茶》为例
袁梦璠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云南普洱是个有着丰富茶文化的地区,普洱花灯歌舞的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在普洱花灯歌舞中采茶曲调在传统花灯
剧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普洱花灯歌舞并通过分析《倒采茶》与《状元采茶》两首茶歌的艺术特色进而对普洱花灯歌舞中采茶歌的进行分析。

关键词:普洱;花灯歌舞;采茶歌中图分类号:J72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4-0136-01
1普洱地区花灯歌舞采茶歌的产生背景1.1外来音乐文化的传入
在明代之前,普洱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自公元1730年后,明朝政府在此地区设立景东卫之后,大量汉族人随着军队驻扎在这里,由此带来了汉族的音乐文化,云南花灯戏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所以普洱最早的花灯也是在景东地区开始的。

在外来音乐文化中,不乏有江浙地区的采茶歌的流入,同样是茶文化比较丰富的地区,普洱镇沅县的“倒采茶”与浙江建德民歌“顺采茶”的结构很相似。

由此推说,普洱地区花灯歌舞的采茶歌的形成是与外来音乐中采茶歌的流入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时间的变迁与少数民族的融合,普洱地区的花灯歌舞曲调也形成严格的规格,采茶调在不同的剧目中出现的顺序也不同,在普洱不同地区的花灯歌舞曲调中也存在着差异。

1.2本土深厚的茶文化的影响
作为我国最早发展茶叶的地区之一,普洱的茶文化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延续着,吃茶,品茶,茶道,茶艺一直是云南地区各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现象,也是人们在大数据时代,连接情感和友谊的见证。

普洱作为云南的产茶重地,自古就是产贡茶的区域,在《蛮书》与《华阳国志》中均有记载。

茶歌的形成,就是随着采茶者劳作过程中产生的,在茶农闲暇之时,伴以歌舞并与当地的民俗相结合,逐步形成花灯曲调。

采茶调根据不同的内容,旋律也分为抒情平稳与活跃灵动两种不同风格。

本文分析的两首采茶歌就是抒情与活泼两种风格的曲调。

2普洱花灯歌舞采茶歌的艺术特色2.1《倒采茶》的艺术特点
花灯歌舞的曲调一般是按严格的规定程序的,就拿这首歌来说,在镇沅县花灯的《出灯》中是在第三首才能够演唱。

从歌词内容来看,是根据一年12个月气候的变化,结合种茶、采茶、卖茶、吃茶为主体进行展开,并与生活中的事物相融合。

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词汇对照平整,又贴近歌舞曲调演唱的特色,虽源于生活但又具有专业歌舞戏表演的特质。

歌词中还涉及到年轻男女之间的情爱,是一首表达儿女情长的采茶情歌。

从曲式结构来看为E 宫调式。

这首歌曲是一部曲式,共三乐段构成,第一乐段是全曲主题部分,从宫音开始的长线条旋律线,旋律平缓,小节中存在连线与附点音符的结合,这种结合使得旋律的色彩性增强,抒情性较强。

之后的第二乐段和第三乐段在第一乐段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将旋律拉长,围绕第一乐段的主体进行变化。

从演唱风格来看,本曲在镇沅县花灯《出灯》中是第三首演唱的曲目是由第二首《小散花》的众舞者共同演唱,属于众唱的演绎方式,在表演上,各位表演者在声音上是区别于独唱的,独唱要求声音的鲜明性,个性要突出,而众唱更追求的是声音的融合,结合动作的表演使得歌曲更加生动形象。

偶尔在主音上使用滑腔,使整体抒情性的情绪里增添了韵味。

2.2《状元采茶》的艺术特点从歌词内容上看,与之前的《倒采茶》有相似的地方,都是以12个月每个月的气候的变换结合主题词状“状元”进行展开,内容夹杂着每个月中自然界花草树木的变化和周围事物变动,虽然也是用采茶作为每个乐句的连接相对《倒采茶》来说,与采茶相关的内容较少。

从曲式结构来看,是A 徵调式的4乐句单乐段结构,在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的节奏变换,节拍是以八分音符为主,伴以十六分音符和切分,旋律欢快喜庆,加之偶尔出现的倚音,为旋律的进行增添的灵动性。

第四乐句是对第三乐句的扩充,将旋律线拉长再回到主音上,目的是强调歌词内容。

结尾处大切分节奏的运用同样也是为歌词“点状元”服务,强化主题。

从演唱风格来看,在景东县的《出灯》中
,《状元采茶》是第一首演唱的曲目,是以众唱的形式演绎,通过一些语气助词,例如,呀,哇,啰,嚜,哎咳呦等,为旋律进行做铺垫和修饰。

无论是从歌词、旋律还是唱腔,在演绎的过程中都展现了欢庆活泼的情绪。

2.3小结
通过对两首采茶歌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首歌的调式调性特别的鲜明而且单一,都是在首段或首句就能体现,在整体旋律的进行中都是围绕主题词进行展开与变化,在唱腔上有着汉族润腔的特色,抒情性和活泼性的特点在这两首曲目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样是众唱的演唱方式,呈现的效果是不同的,具有多段歌词连续性紧密的特点,有着很强的叙事性,贴近生活和当时的文化大背景,为整部花灯歌舞《出灯》的演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是普洱地区茶文化与花灯歌舞戏相结合的产物。

3普洱花灯歌舞曲调采茶歌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使用已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人们之间情感的联系相对比较淡薄,虽然在茶馆和社会团体中还是存在着花灯表演,但观众多为中老年人,青壮年关注的甚少。

在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花灯歌舞虽然对外产生了一定的传播,但由于商业利润等原因,表演的内容是不完整的,一般是表演经典曲目,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发展。

在这片茶文化深厚的土地,采茶歌可能以不同的音乐形式存在于民间的音乐中,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并没有保存下来,或者变为文字材料,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建议在旅游业发展带动茶文化推进的过程中,将花灯歌舞采茶歌的部分单独进行排演,形成普洱地区茶文化的一种标志,这样会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这方面的内容,不仅可以收集更多相关的谱例,又能够让花灯歌舞戏的热爱者编演新的采茶曲目,由此丰富了这一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1]杨伟.思茅地区戏曲音乐.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12.[2]蒋云刚,周娴婷.我国茶歌的起源与发展.福建茶叶,2016.11.[3]许讲真.汉族民歌润腔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9.[4]李明.浅析云南民族茶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茶业通报,
2010.32(1):37-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