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转接流程

合集下载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5篇)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5篇)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病房、手术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2)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

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附: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1、病房与手术室交接程序医生开出手术通知单→护士收到并确认→通知病人办理入院手续→佩戴腕带→与医生确认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整理病历→等待通知→与手术室护士详细交班。

2、手术室与病房交接的程序与内容术后手术室护士通知病人回病房时的准备事项→送病人至病房→评估病人后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第二篇:关键科室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关键科室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等)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特制定患着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____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

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5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5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患者身份确认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床头牌、手腕带、双向核对)。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右手",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内镜、放射治疗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12.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确认核对程序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2)患者身份确认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床头牌、手腕带、双向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与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与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与程序一、患者身份识别流程1.患者预约挂号2.提交证件3.注册信息4.绑定就诊号码医疗机构会为每位患者绑定一个就诊号码,该号码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会使用该号码作为身份识别。

5.身份验证6.信息核对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开具处方、进行手术等过程中会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操作针对该患者。

在开具处方时,医生会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

二、患者身份识别程序1.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并明确相关的流程和程序。

2.培训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培训,包括制度的内容、流程和程序,以及如何正确核对患者身份信息。

3.设立登记注册窗口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登记注册窗口,患者在就诊时需在该窗口进行身份识别和信息登记。

4.建立身份验证机制医疗机构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如询问患者相关信息、验光验尿、录制患者声音等。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医疗机构制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进行验证。

5.信息保密医疗机构应当严格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6.系统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用于记录和管理患者的身份信息。

系统应当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设有权限控制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或篡改患者身份信息。

7.监督与检查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总结: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流程与程序包括患者预约挂号、提交证件、注册信息、绑定就诊号码、身份验证和信息核对等环节。

在制度方面,医疗机构应建立制度、培训医务人员、设立登记注册窗口、建立身份验证机制、保护信息安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进行监督与检查。

这些措施能够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准确识别并管理患者身份,提高医疗安全。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篇1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需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详细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兰色纸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糊涂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力量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粉红色塑料“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4、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使用“腕带”识别标识制度与措施一、各病区对手术、神志不清、无自主力量的重症患者应使用“腕带”做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标志。

二、急诊科、icu在与病区交接时,护士对上述病人应仔细核对腕带标识是否与病历相符(包括床号、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并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与签名。

三、外科系统各病区责任护士对医嘱备手术患者,查对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无误后,进行术前预备,并在患者手腕上戴上腕带,标明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双侧手术部位应注明左、右。

手术当日,手术室人员应与送手术者共同核对标识上的内容,并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方能送入手术间,并做好记录与签名。

术后手术室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无误后方能离开,手术病人回病房,于次日上午晨交班后由责任护士核对取下(前提是患者麻醉糊涂后)。

四、产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儿科病房,针对无自主力量的婴儿应给腕带标识,内容包括婴幼儿姓名、性别、床号、科别、父母姓名。

转科时应仔细核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并签名。

五、病危患者用深红,手术患者用粉红,小儿用蓝色。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四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四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措施与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措施与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措施与交接登记制度为确保患者安全,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按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一、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一)关键流程指:急诊、病房、手术室、ICU 、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流程。

(二)患者识别措施:急诊、病房、手术室、ICU 、产房、新生儿室患者必须佩带腕带、同时建立患者病历相关信息等。

二、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一)重点患者指:妇产、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

(二)身份识别方法:患者腕带信息及病历资料、开放式提问,(三)交接流程:在进行转科交接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交接双方除了要同时查看患者腕带及病历相关信息,还必须主动邀请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

尤其是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四)无名患者严格执行《无名患者身份身份识别方法和核对流程》。

(五)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

三、转科(转院)交接登记(一)危重病人转科时,责任护士遵医嘱通知患者转科,协助整理物品,做好宣教。

(二)按照医嘱准备相关药品、急救物品、仪器以备转运途中应用。

(三)做好相关记录,整理完善病历,护士进行微机结算、转病区,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准备。

(四)转出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认真填写交接(单)本上相关内容,由医务人员护送。

(五)协助转入科室安置患者,取合适卧位,与新病区护士双人按照交接(单)本上内容认真进行共同检查核对交接,核对无误双签名后,转出科护士方可离开。

(六)如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采取就地、就近原则,积极抢救。

并将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重点交接双签字。

(七)手术室接送危重病人均按照术前术后交接单中项目,与科室实行双人双核。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本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本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本一、患者识别流程1.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前的识别患者在到达医疗机构之前有可能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疾病诊断或治疗,这时需要将之前的病历、诊断报告或者检查结果带到医疗机构,以便医生对患者有更全面的了解。

2.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的识别当患者到达医疗机构时,首先要确定其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可以通过患者主动向前台工作人员提供相关信息,或者要求患者出示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

3.患者识别标识的贴附为了避免患者信息混淆或错误,需要为每位患者贴附识别标识,一般为患者佩戴的手环或者挂在床头的患者识别牌。

识别标识上包含了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医疗机构信息等。

4.患者信息录入将患者的身份信息录入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或者患者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后续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查找和更新患者信息。

二、患者转接流程1.内部转接流程内部转接指的是患者在医疗机构内部的不同科室或部门之间进行转接。

当患者需要接受其他科室的进一步检查、治疗或手术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转接。

首先,由原科室医生编写患者转诊申请单,说明患者的病情、处理结果和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原因。

然后,转诊申请单经过科室主任或医务部门的审核,并由相关负责人进行签字。

接着,将转诊申请单交给目标科室的接诊医生,由接诊医生和原科室医生一同核对患者的病情和转接目的,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最后,目标科室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相应的检查、治疗或手术,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汇报给原科室。

2.外部转接流程外部转接指的是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转诊到另一个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外部转接需要经过以下流程:患者首先向目标医疗机构出具转诊证明,需要在转诊证明上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转出原因和目标科室。

目标医疗机构收到转诊证明后,由接诊医生和转出医生一同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确定是否接受转诊。

如果目标医疗机构同意接诊,患者需要提供相关的病历、检查报告和治疗记录等资料,以便目标医疗机构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关键流程患者转科交接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关键流程患者转科交接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关键流程患者转科交接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一、急诊与手术室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医嘱;护士收到并确认;通知病人办理入院手续;佩戴腕带;与医生确认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整理病历资料;等待通知;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详细交班。

二、急诊与ICU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信息;通知ICU护士,等待ICU通知;准备抢救用物品;与ICU护士详细交班。

三、急诊与科室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身份后;通知病区主班护士,准备物品等待通知;转运前评估病情;与接收科室护士详细交接班。

四、麻醉科/复苏室/ICU/科室术前交接和术后交接的程序与内容
(一)术前交接:科室病人术前陪送交接;核对手术交接核查表;准备病历及药物至术前准备室;科室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

(二)术后交接:术后病人移送科室/ICU/复苏室的准备事项;送病人至科室病房;评估病人后科室医生、护士与手术室医生、护士进行交接。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篇11、医护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精确识别患者身份。

2、门诊病人运用就诊卡号,住院病人运用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识。

无名氏患者的姓名用无名氏加编号代替。

3、全部住院病人、急诊科留观病人、EICU及输液室病人均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

4、查对时应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住院病人运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识别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门诊病人运用姓名、性别、就诊卡号三种识别符确认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门诊运用“无名氏+编号、性别、就诊卡号”,住院患者运用“床号、无名氏+编号、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需双人核对。

6、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应用冷静药物等病人,应让家属或伴同人员陈述患者的姓名,应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标示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篇21.医务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需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运用两项如姓名、年龄等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科以及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以及语言沟通障碍等患者需要按规定运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佩戴“腕带”标识时,运用蓝黑色圆珠笔清楚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等内容,戴“腕带”前须双人核对〔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无误后,扣带在患者左手腕或健侧手腕上。

4.运用过程中发觉“腕带”脱落丢失时,应实时补上,假设损坏需重新佩戴或信息更新时需要经两人核对,留意观测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

5.手术患者转科交接: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运用“腕带”标识,“腕带”注明患者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填写病房与手术室交接单,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预备、药物状况等,交接双方共同核对“腕带”和交接单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名。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一、患者识别制度患者识别制度是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以及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等方面。

一个健全的患者识别制度能够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有效预防医疗差错的发生。

以下是患者识别制度的关键流程:1. 识别患者身份在患者到达医疗机构时,医务人员需要通过询问或查看患者的身份证明等方式来确认患者的身份。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向患者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为后续的医疗服务做好准备。

2. 生成患者识别标识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份信息,在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中为患者生成唯一的识别标识,比如患者编号或条码等。

这样可以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能够被准确识别,避免因身份混淆导致的医疗错误。

3. 识别患者需求和风险在识别患者身份的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来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风险。

比如,对于有过敏史或临床病史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特殊的医疗服务,并在医疗服务中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或物质。

4. 核实识别信息在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随时核实患者的识别信息,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比如,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或为患者开立医嘱时,应核实患者的姓名、年龄等信息是否正确。

二、患者转接制度患者转接制度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

它涉及到患者从一个医务人员或科室转移到另一个医务人员或科室的过程。

以下是患者转接制度的关键流程:1. 制定转接计划在患者需要转接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疗需求制定转接计划。

转接计划包括转接的时间、转接的医务人员或科室以及转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2. 交接患者信息在患者转接过程中,原医务人员应向接收患者的医务人员提供详细的患者信息,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相关的医疗记录等。

这样可以确保接收患者的医务人员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医疗需求,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参考]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参考]

20XX流程汇编Process compilation患者身份辨认承认准则1.严格履行查对准则,精确辨认患者身份。

护理在进行标本收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一起运用两种患者身份辨认方法,如:名字、年纪、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

制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辨认的仅有根据。

2.对能有用沟通的患者,施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说患者名字,承认无误后方可履行。

3.对无法有用沟通的患者,如抢救、昏倒、神志不清、无自主才能的重症患者,有必要运用腕带。

在各医治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履行单以外,有必要核对腕带,以辨认患者身份。

4.填入腕带的辨认信息有必要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运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求经两人从头核对。

腕带填写的信息笔迹明晰标准,精确无误。

项目包含:科室、床号、名字、性别、年纪、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原则上佩带患者左手,佩带时,松紧适合,避免歪曲、勒伤。

调查佩带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杰出。

护理长对患者腕带运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查看。

5.在施行任何有创医治活动前,施行者应亲身与患者(或家族)沟通,作为最终承认的手法,以保证对正确的患者施行正确的操作。

6.需进行手术的患者,护理应严格履行患者身份辨认的流程,对患者名字、年纪、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承认。

手术室与科室交代中要点环节进行精确的有用核对,做好交代挂号。

7. 患者转科交代时,至少一起运用两种患者身份辨认方法,做好转科交代挂号。

患者身份辨认流程图患者来历手术患者身份辨认流程包含(干细胞采髓术、深静脉置管术、细胞成分分流术等)回病房病历、手术告诉有必要清晰写清楚手术部位包含左/右侧接患者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流程转科时要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由转送、接诊护理二人一起承认患者身份后按要求做好挂号记载,双签名腕带:患者名字、性别、年纪、住院号、床号、科别、确诊等。

由主班护理填写,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运用;调查佩带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杰出其佩带的腕带有必要标明正确的科室、床号、性别、住院号。

转科交接时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转科交接时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患者转科交接时身份识别制度1. 转科前责任护士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及腕带,填写“科间转诊单”及“患者转科交接登记表”。

2.转交接时身份核查:双人核查交接,转出科室护士持患者病历、住院预约单、科间转诊单初核,唱患者信息(患者姓名、床号、年龄、住院号),转入科室责任护士查看患者腕带,复核患者信息。

转入科室护士反向核查患者信息,姓名、年龄、住院号等至少同时使用两个以上项目。

3.交接时严格落实“部门间患者交接管理规定”,转入科室护士填写“科间转诊单”、“患者转科交接登记表”,转出科室护士在“患者转科交接登记表”相应栏内签名。

4.转入科室护士更新患者腕带,腕带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科室、住院号、床号、血型等,打印床头卡、流动牌;患者身份信息与腕带、床头卡、流动牌身份信息一致,经双人核对后佩戴。

5.腕带使用过程中发现脱落、污损或信息需要更新时,需经二名护士核对腕带信息后方可佩戴。

6.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及相关信息。

7.急诊患者就诊,接诊护士读取诊疗卡,与患者或陪同人员反向核查患者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日,确认无误后挂号就诊。

8.无名氏患者,接诊护士根据绿色通道虚拟卡填写腕带信息(无名氏、绿色通道编号、性别),双人核对后佩戴。

转科时,急诊科护士持无名氏患者病历、住院预约单、科间转诊单初核,唱无名氏患者信息(无名氏、绿色通道编号、性别等),转入科室护士查看无名氏患者腕带复核信息。

9.危重患者转入科室时,责任护士应与值班医生共同接诊,如患者病情不平稳,应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转交接身份核查。

10.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按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核查表”进行手术患者身份核查,通过反向核查、核对患者腕带等方式进行患者身份确认。

接病人时,手术室接病人者与病房护士在手术患者病床前核查;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接病人者与巡回护士核查;麻醉实施前,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核查;手术切皮前,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核查;手术患者离室前,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核查。

大南街病区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转接流程

大南街病区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转接流程

大南街病区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转接流程大南街病区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转接流程为了保障病区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大南街病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转接流程。

以下是针对此制度及流程的详细说明: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 患者登记制度:每一位患者在病区入院时,需要通过患者登记制度进行登记,并核验身份证等证件信息。

病区工作人员会在系统中录入患者信息,并颁发患者腕带,以便于后续治疗和照护的识别。

2. 识别确认制度:在病区内,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需要通过识别确认制度确认患者身份,以避免因信息混乱而导致的错误操作或失误。

医护人员通过扫描患者腕带上的二维码或手动输入患者信息进行身份确认。

3. 出院手续制度:在患者准备出院时,必须按照规定的出院手续进行办理,包括结算费用、退还押金、归还物品等。

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确认患者病情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方可出院。

二、患者转接流程1. 内部转接:在病区内,若患者需要转入其他科室或转诊到其他医院,医护人员需要按照内部转接流程进行办理。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病历和治疗计划,然后与对方医院或科室确认接诊。

最后,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转接流程和注意事项,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顺利转接。

2. 外部转接:如果患者需要转诊到外部医院,医务人员需要按照外部转接流程进行办理。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医院并与其联系。

然后,医务人员需要将患者相关病历和检查资料传送到对方医院,并安排好患者的转运。

最后,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转接流程和注意事项,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顺利转接。

总之,大南街病区的身份识别制度及转接流程旨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减少因信息混乱而导致的问题,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心、放心的医疗服务。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五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五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腕带佩戴规范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务必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务必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一)目的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贴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透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能够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取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放射科、检验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贴合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但科内务必统一,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丘县人民医院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登记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
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2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
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腕带”记载
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

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
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
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
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
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
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
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
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