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终板Modic的改变:生化组织学特点
腰椎Modic改变病因学研究进展
脊柱退变患者MRI检查中常见有椎体终板和软骨 下骨的信号改变。Modic于1988年总结了这些改变并把 它们分为3种类型。此后,“Modic改变”被广泛应用于脊 柱退变疾病的相关研究。既往多项研究表明,Modic改变 与腰痛、腰椎不稳等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进行临床干 预,明确Modic改变发生的机制十分必要。本文就近年 来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1分型和组织学改变 Modic将退变终板的MRI信号改变分为以下3种类
箜!!鲞蔓!塑!璺!!Q!!坠£!墅211里!!!!!!!塑!!!!!:!!:丝!:!
作者单位:241001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戈矶山医院骨二科
通讯作者:徐宏光Email;xuhg@medmaiL眦m
万方数据
垦匪量塾堂苤查!!!!堡!旦
蔓!!鲞笙!塑!翌!』Q!!堑2 1塞堕!婴堕!!!:!!!!!Y!!:!!!塑!:!
・315・
重体力劳动可能使终板或椎骨易于受损,吸烟和超重则 一种病变机制可能涉及厌氧菌的低 毒感染。椎间盘突出伴外层纤维环破裂后很短时间内, 被挤出的椎间盘物质周围会发生新的血管化作用,并出 现巨噬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厌氧 菌可通过裂口进入椎问盘(其组织无血管,是厌氧菌生长 的理想环境),引发慢性低毒感染。这种感染会导致局部 组织炎症水肿,同时产生影响骨质的细胞因子,逐渐形成 椎体终板和软骨下骨髓的Modic[型改变。有研究口51发现 终板改变和骨髓水肿也可见于椎间盘炎,但低毒性厌氧 菌感染所致炎症反应和侵蚀改变不如侵袭力更强的细菌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者更易引起椎间盘炎。椎间盘 低毒性厌氧菌感染因组织反应缓慢,破坏性低,其MRI表 现也较轻微,很少被诊断为椎间盘炎。毒力不足可能是感 染不向椎骨之类需氧组织扩散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厌氧 菌在椎体内高需氧环境中生存非常困难,尤其在发生 ModicL型改变区域(高度血管化的组织)。Adams等旧。随访 一组坐骨神经痛患者,发现Modic改变不发生于椎间盘外 形正常的患者,而只发生于椎间盘环状损伤的患者;椎间盘 病损较大可导致M0dic压!改变发生率较高。 Stirling等[163无菌下经腰椎间盘突出术获取髓核组 织,发现53%患者存在低毒性厌氧菌(痤疮丙酸杆菌和丙 酸棒杆菌),经其他脊柱手术患者则无此发现;因此假设:坐 骨神经痛患者椎间盘整体结构中可能存在一个微小创伤裂 口,为低毒微生物侵入提供了通道。Coscia等n力抽取颈椎 和腰椎疝出组织,发现疝出物最常受痤疮丙酸杆菌和葡萄 球菌感染,颈椎和腰椎的感染率分别为59%和71%。这些 低毒性厌氧菌在人体皮肤和口腔中都能发现,它们可通过 皮肤小破口进入循环系统,也常常在刷牙时侵入。由于血 液的有氧环境,它们通常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可是对于特 殊患者(如体内有人工假体)则成为危险因子。疝出物被挤 出的炎性髓核物质中存有大量巨噬细胞,通常携带活的厌 氧菌并在死亡时,将存活厌氧菌释放至髓核组织。 有两项研究显示对Modic改变行抗菌治疗的阳性结 果。Modic等[1田对5例可疑椎问盘和终板感染患者行抗菌 治疗4周并再行MRI检查,发现椎间盘中央区域信号出现 改变,提示椎间盘出现了愈合或退变过程。Albert等‘嘲研 究治疗32例腰椎间盘突出1年伴ModicJl型改变的腰痛患 者,结果发现患者在治疗结束和长期随访时的各项临床疗 效评定均有明显改善。然而,也有部分研究结果并不支持 此细菌学机制。Wedderkopp等D叩在一项研究中取24例
椎体终板炎分型、分级、诊断和治疗策略
椎体终板炎分型分级、临床分级、诊断和治疗策略椎体终板炎也称之为Modic 改变或终板退变,是指软骨终板下骨性终板和相邻骨髓在磁共振上的信号强度变化。
常成对出现,在腰椎多发生于 L4- 5 和 L5- S1,在颈椎多发生于 C5- 6,胸椎鲜有研究。
1、Modic 改变的分型和临床分级目前最常用的 Modic 改变分型经典分型:Ⅰ型代表急性炎症和水肿改变,在T1WI呈低信号而T2WI 呈高信号;Ⅱ 型代表骨髓的脂肪变性,在 T1WI、 T2WI 均呈高信号;Ⅲ 型代表终板下骨硬化,在 T1WI、 T2WI 均呈低信号。
临床上,Modic 改变以Ⅱ 型最多见,Ⅲ 型少见。
混合型的分型:Modic I-2 型:混合性水肿和脂肪改变,以水肿为主Modic II-1 型:混合性水肿和脂肪改变以脂肪变性为主。
提示大多数Ⅱ 型 Modic 改变存在局部水肿性病变。
Ⅱ型 Modic 改变在脂肪抑制像上的不同表现。
一例 33 岁女性 (A,B) 的II 型 Modic 改变。
在脂肪抑制像上,II 型 Modic 改变区域的信号被抑制 (C)。
另一例 54 岁女性 II 型 Modic 改变 (D,E)。
在脂肪抑制像上,II 型 Modic 改变区域的信号不受抑制 (F)Ⅱ型Modic改变区域的CT值明显高于非病变区域,且相邻椎间盘退变越重,病变区域的CT值则越高。
提示Ⅱ 型 Modic 改变也存在骨硬化,且相邻椎间盘退变越重,骨硬化则越严重。
Modic 改变是一个动态的病理过程,Ⅰ型和Ⅱ 型Modic 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相互转换。
MRI 纵向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Ⅰ型 Modic 改变要么转化为Ⅱ 型,要么变得更广泛。
此外,约 20% 的病变为混合型,此混合型其实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转变阶段。
依据椎体受累程度,提出了Modic 改变临床分级:可用于所有类型 Modic 改变的临床分级评分类似于椎间盘退变可使用 Pfirrmann 分类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Modic 改变的描述也需要同时考虑骨髓改变的分型和分级。
腰椎Modic改变研究近况
腰椎Modic改变研究近况Modic改变是指腰椎终板和终板骨质在MRI中信号强度的变化。
在解剖和分型等方面学术界认识较为一致,但在发病机制、腰椎疾病的关系等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Modic改变的局部解剖、发病机制及其与腰部相关疾病的关系。
[Abstract] Modic changes refers to the signal intensity changes of MRI on lumbar endplate and sclerotin. In such aspects as anatomical features,classification,academia have consistent recognition,but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mbar disease,we need further researc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local anatomy,pathogenesis of Modic chang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waist related diseases.[Key words] Lumbar spine;Modic changesModic改变是指腰椎终板和终板下骨质在MRI中信号强度的变化。
上个世纪末由de Roos等[1]第一次提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中MRI影像近终板区椎体信号有异常变化,后又由Modic等[2]系统阐明并定义为Modic改变。
近几年,单个方面地报道Modic改变的较多,系统性研究报道的较少。
本文旨在探讨Modic 改变的局部解剖、发病机制及其与腰部相关疾病的关系。
1 Modic改变的局部解剖软骨终板是椎间盘的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椎间盘与骨性终板之间的透明软骨,在椎间盘上、下表面,大部分覆盖着骨性终板。
腰椎终板各型Modic改变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法 7 0 例腰椎 间盘退行性疾病 患者行椎 间盘 手术 ,术 中收集椎 问盘髓 核 、椎体终板 部分组织进行 病理切片 和HE 染色 , Mo d i c各型病理 学改变如 下 :Mo d i c I 型软骨下血管化 的纤维组织 ,软骨终板 出现裂隙或破 观察 病理组织结构 。结果
裂 ;Mo d i c I I 型 脂肪组织替代正 常的软骨 或骨组织 ;Mo d i c m型 :硬化 骨组 织替 代正常的软骨或骨组织 ;Mo d i c 混 合型 : 同一终板 可见 黄骨髓 和血管化 ;无Mo d i c 改变则 病理 学无上述 变化 。结论
Mo d i c 各型 的特点相联系 。
腰 椎 间】 M o d i c 改变 椎间盘 髓核 终板 病理组织学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c h r o n i c l o w b a c k p a i n a n d i t s s t r u c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i s s u e d we r e r e p l a c e d b y n o r ma l c a ti r l a g e o r b o n e t i s s u e i n Mo d i c I I I . T h e y e l l o w b o n e ma r r o w a n d b l o o d v e s s e l s we r e f o u n d i n o n e e n d p l a t e o f Mo d i c mi x d e t y p e . Th e r e wa s n o t s u c h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n g e s i n n o n — Mo d i c s u b t y p e .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进展
3 5 . An d e r s e n TE, El k l i t A, Br in k O. P T S D s y mp t o ms me d i a t e
fmodic改变在腰痛人群中出现的概率较高112a3imodici型面积改变率分别与腰痛的疼痛程度有密切关系型面积改变率与腰痛程度无明显相关性iikaapa等5i认为伴有i型modic改变的腰痛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modic改变的程度无关
3 7 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 0 1 5年第 2 5卷第 4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i n e a n d s p i n a ! c 0 r d , 2 0 1 5 , V o 1 . 2 5 , No . 4
J ,2 0 0 8 ,1 7 ( 7 ) : 9 3 0 - 9 3 5 .
2 9 .El l i o t t J ,J ul l G,No t e b o o m J T,e t a 1 .Fa t t y i n f i l t r a t i o n i n t h e
王 善金 , 韩应 超 , 谈爱红, 麻 彬, 赵卫 东, 吴德升 , 谭
星
( 同济 大 学 附 属 东 方 医 院脊 柱 外科 2 0 0 1 2 0 上海 市 )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4 — 4 0 6 X. 2 0 1 5 . 0 4 . 1 6
展, 而且 具 有 一 定 的 遗 传 易感 性[ 5 1 。 伴 有 Me d i c 改 变 更 容 易
腰椎终板Modic改变与腰椎退变的相关性研究
r e l e v a n c e o f Mo d i c c h a n g e s o c c u r r i n g wi t h l u mb a r d e g e n e r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L u mb a r s a g i t t l a MRI d a t a o f 3 4 8 c a s e s o f l u mb o c mr l a p a i n we r e a s s e s s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Mo d i c g r a d i n g s t a n d a r d s t o r e c o r d i f t h e r e w a s Mo d i c c h a n g e o r n o t , l u m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s p o n d y l o l i s t h e s i s ,d i s c d e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t h e X— r a y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l a h e i g h t .D a t a w a s p r o c e s s e d i n S P S S 1 8 . 0 s t a t i s t i c l a s o f t w a r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c h a n g e o f Mo d i c nd a s e x,a g e , l u b a m r s p i n e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l a d i s c b u l g i n g ,p r o t r u s i o n o f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l a d i s c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o f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 s p a c e,
腰椎滑脱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
峡部 断裂 性 滑 脱 11例 , 生 Moi 变 的有 5 发 dc改 6 3例 (17 ) 其 中 1 (. % ) 生 Moi 型 4 .% , 2例 7 9 发 dc I
改变 , 2 3例 ( 5 2 发生 M d Ⅱ型改 变 ,8例 1 . %) oi c 2
( 8 5 ) 生 M dcⅢ型 改变 。 1.% 发 oi
23 滑脱 节段 与 非 滑 脱 节 段 M dc改 变 发 生 率 的 . oi
比较
32 退变 性滑脱 与 峡部裂 性 滑脱生 物力 学特 点 . 在正 常情 况下腰 椎后 柱 与其他 结构 一起共 同维 持节段 的稳 定性 。当椎 弓峡部 裂 时 , 抗 剪切 力 和 对 维持局部平衡的主要结构为椎 间盘_ l 。滑脱 中扭 转和 剪切 力 的增 加 导 致 椎 间盘 加 速 退 变 ¨ 引。 同时
选择 18例腰 椎 滑脱伴 Moi 0 dc改变 患 者 的椎 间 盘 邻近 终 板 为 研 究 对 象 , 中 滑 脱 节 段 邻 近 终 板 其 Moi 变 的发生 率为 8 . % (6例 ) 非 滑脱 节 段 d c改 89 9 ,
邻近终板 M d 改变发生率 为 1 .% (2例 ) oi c 11 1 。滑
的节 段 为 L/ 。 7 S ( 1个 ) L/ 3 个 ) L/ 4 3 、 4L (4 、 L (
结果表明 : 椎间盘退变 、 腰椎滑脱程度、 体重指数及 劳动量均与 M d 改变存在相关关系 。 oi c
3 讨 论
个 ) 其发 生率 分别 为 2 . % 、29 、.% 。 , 6 9 1 ,% 11 22 不 同类 型腰椎 滑脱 M dc改变 分布特 点 . oi
2 结 果
腰椎Modic改变研究近况
Q I U X u e f e n g s WE I P g S U N B i n g w e i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S u r g e r y , t h e S e c o n d Ho s p i t a l o f S u q i a n Ci t y i n J i a n g s u Pr o v i n c e , S u q i a n 2 2 3 8 0 0 , Ch i n a ;2 . De p a r t me n t
・
综
述 ・
2 0 1 3年 1 2月第 5 1 卷第 3 6 期
腰椎 Mo d i c改变研 究近况
仇 雪 枫 魏 平 孙 炳 伟
1 . 江 苏省 宿 迁市 第二 医 院外 科 , 江 苏宿 迁
2 2 3 8 0 0 ; 2 . 江 苏大 学 附属 医 院烧 伤整 形科 , 江苏 镇 江
1 Mo d i c改 变 的 局 部 解 剖
是导致 M o d i c 改变的重要原 因1 7 1 。原因如下 : ①椎间盘退行
p e c t s a s a n a t o mi c l a f e a t u r e s ,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 a c a d e mi a h a v e c o n s i s t e n t r e c o g n i t i o n ,b u t o n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a n d t h e r e l a -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l u mb a r d i s e a s e , we n e e d 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t h i s s t u d y i s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l o c l a a n a t o my ,
最新Modic改变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定义
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MRI上信号的改变(异 常信号)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
指标: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protein gene product, PGP 9.5 目标:18例患者
Modic改变Ⅰ型4例,Ⅱ型5例 腰痛5例,脊柱侧凸2例,腰椎新鲜爆裂骨折2例 结果:Ⅰ型和Ⅱ型组TNF及PGP9.5高表达,且Ⅰ型比 Ⅱ型组表达更高,而无Modic改变组则为低表达或不 表达。
在进行椎间盘造影的152个椎间隙中,有 23个椎间盘出现Modic改变,在这23个椎 间隙中造影诱发腰痛者有21个,其余2个 未出现诱发疼痛;
而无Modic改变的129个椎间盘中,仅有 69个在造影时诱发腰痛.
Braithwaite I, White J, Saifuddin A, et al. Vertebral endplate(Modic) changes on lumbar spine MRI: correlation with pain reproduction at lumbar discography.Eur Spine J, 1998,7(5):36336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临床意义
在593个(323例)不同程度退变的椎间盘中 有137个(97例)出现Modic改变,表明在所有退 变的椎间盘中约有1/5出现Modic改变。
所有发现 Modic改变的病例均存在不同程 度的腰椎间盘退变,如椎间隙的狭窄、髓核或 整个椎间盘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椎 间盘膨出或突出等。
Modic
无 Modic 改变者64个,椎间盘退变0级7个,1级 29个,2级22个,3级6个。
Kokkonen SM, Kurunlahti M, Tervonen O,et al.Endplate degeneration observ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lumbar spine: correlation with pain provocation and disc changes observ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 diskography . Spine, 2002, 27(20):2274-2278.
腰椎Modic改变的研究进展
髓在组织 学上发 生改变 ; ( ) 复的力学负荷 2反 终板及终 板下骨 显微 骨折 ; 3 椎 间盘重复性创伤 () 髓 核 内部 炎 性 物 质( 肿瘤 坏 死 因 子 /PGP/ 白细
胞 介 素 ) 生 通 过 终 板 扩 散 导 致 局 部 炎 症 ; 】4) 产 [( 低 毒 力感 染等 因素 。
慢 性 受 损 的 终 板 及 终 板 下 区 域 ,大 量 脂 肪 细 胞 沉 积 ; Ⅲ型 改 变 表现 为 终 板 及 终 板 下 硬 化 骨 替 代 [ 。 2 —1
相比有统计 学差异(<0 0 0 P .0 1o表明 Mo i 改变 多 dc 见 于 L / 、L / 节 段 及 椎体 前 1 。 4 5 5 S1 /3 5 Mo i dc改变与腰痛的关联性研究
入椎 体 内部 的作 用外 ,同时兼 有吸 收 脊柱 负荷 产 生 静 水 压 的 功 能 【1 4。终 板 的 病 理 、 生 理 变 化 均 会
腰 椎 M Od C改变 是 指 腰 椎 终 板 及 终 板 下 骨 质 i 影 响 椎 问盘 的 功 能 , 之 亦 然 。 因此 研 究 终 板 退 变 反
【文 献标 识 码 】A
论 临 床 还 是 基 础 研 究 , 其 在 力 学 研 究 中 , 软 骨 尤
【 文章 编 号 】1 0— 2 7( 0 )0— 0 0 9 3 2 9 2 05 - 4 0 5 0 0
终板 与骨性 终板 常被 视 为一个 整体终 板除 具有在
椎 体 和 椎 问 盘 之 间起 组 织 转 换 和 阻 止 含 水 髓 核 突
综 述
Re iw ve
腰椎 Mo d i c改变的研 究进展
镪 锋
安 徽省 马鞍 山 市市 立 医疗 集 团, 安 徽 马鞍 山 2 0 400 3
成人腰椎软骨终板的组织学特征
成人腰椎软骨终板的组织学特征孙毅;梁彦超;武峰;蒋安龙;闫景龙【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hist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healthy adult lumbar vertebral cartilage endplate. Methods Eighteen fresh adult cadaveric lumbar spine specimens were selected. The causes of death were traffic accidents or accidents, no lumbar spine injury or diabetes mellitus. Cartilage endplate samples were prepared from 8 different regions. The thickness of the cartilage endplate was measured by a highly sensitive altimeter. The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dplate were observed under microscope after HE staining.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ickness of the cartilage endplate in different region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 The thickness range of the endplate was 0.696-1.045 mm, the thickest was at the lower part in the posterior region, and the thinnest at the upper part in the central region. HE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cell density of the cartilage endplate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ucleus pulposus or annulus fibrosus. The collagen fibers in the cartilage endplate from central and lateral regions were more compact than those in the nucleus pulposus and annulus fibrosus tissue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thickness of the cartilage endplate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lumbar spine, and its histological features are related to the nutritional supply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腰椎软骨终板组织学特征.方法选取18具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 死亡原因为车祸伤或意外, 无腰椎外伤和糖尿病.从8个不同区域取材, 制备软骨终板样本, 利用高敏感测高仪测量软骨终板厚度, 通过显微镜观察经HE染色后终板的组织学特征.结果不同区域软骨终板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终板厚度为0.696~1.045 mm, 后区下部终板最厚, 中央区上部最薄.HE染色结果显示, 软骨终板的细胞密度比髓核和纤维环的细胞密度高, 软骨终板中央区和侧区的胶原纤维分别比髓核和纤维环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更加紧密.结论腰椎不同区域软骨终板厚度不同, 其组织学特征与椎间盘的营养供应相关.【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17)001【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组织学【作者】孙毅;梁彦超;武峰;蒋安龙;闫景龙【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哈尔滨 1500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哈尔滨1500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哈尔滨 1500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哈尔滨 15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是腰椎椎间盘突出、退行性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和椎间盘源性腰痛等一系列下腰痛疾病的主要病因及始动因素。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Modic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
1 Mo i dc改 变 分 型 及 组 织 学 表 现 l ’ 、
个, :、 卜终 板 及 终 板 骨 质 的发 率 壤 本
・ ( > .5) 致 P O0 ( 共
Mo i 变 可 分 为 3型 :I型 ( 称 为 炎 症 期 或 水 肿 dc改 又
同 时 作 者 将 每 个 终 板 及 终 板 卜肖质 分 成 l 5个 域
黄 师 . 铁 胜 侯
( 海 医 院 骨 科 21 3 上海 市 1 长 (1 3 ( 4
中图 分 类 号 : 6 I , 6 3 R 8. Q —3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4 6 20 ) 1- 7 9 0 10 - 0 x(0 6 一 0 0 8 - 3
域 . 大量 脂 肪 细 胞 沉 积 : Ⅲ型 改 变 表 现 为终 板 及 终 板 下 硬 化骨替代。
3 Mo i dc改 变 与 腰 痛 的 关 系
维普资讯
中 国 脊 柱 脊髓 杂志 2 0 0 6年第 l 第 1 6卷 0期 C ieeJunlf iea d ia od 2 0 , o.6 N .0 hns ora o n n n C r ,0 6 V 1 , o1 l 1
79 8
腰椎 间盘 退 变性 疾 病 中 Mo i dc改变 的相 关 研 究 进展
变 化 主 要 南 大量 脂 肪 沉积 所致 : Ⅲ型 ( 质 硬 化期 ) 在 Tl 骨 .
l 0 0个 域 ) 受 累 域 分 布 为 Il 9个 ( 9 l 0 0, 50 . / 2 2 2 /5 0
0 1 % ) L / 8 个 .9 . 23 7 ( .8 ) L / 8 个 05 % . 34 4 ( .2 ) 1 / 03 % ., 5 4
下腰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腰椎上的分布特点
下腰痛 患者终板 Modic改变在腰椎上 的分布特 点
倪 婷 ,徐 磊 ,高 畅 ,邹 月 芬
(南 京 医科 大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放 射 科 ,江 苏 南 京 210029)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下 腰 痛 患 者 腰 椎 终 板 Modic改 变 的分 布 情 况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在 我 院 行 腰 椎 MRI检 查 ,且 合 并 Modic 改 变 的 下 腰 痛 患 者 l18例 (1 180个 终 板 ),统 计 并 分 析 影 像 学 上 Modic改 变 在 不 同 腰 椎 节 段 、同一 椎 问 盘 上 下 终 板 及 同 一 终 板 不 同 区域 的 分布 情 况 。结 果 :l18例 1 180个 腰 椎 终 板 中 ,514个 (43.56%)发 生 Modic改 变 。 Modic改 变 发 生 在 终 板 正 中层 面 454 个 (88.33%),多 于 硬 膜 囊 两 侧 (P<0.05),而硬 膜 囊 两 侧 Modic改 变 的数 量 未 见 明显 差 异 (P>0.05)。终 板 正 中 层 面 及 硬膜 囊 两侧 对 Modic改 变 的 程 度 并 无 影 响 (P>0.05)。464个 (90.27%)终 板 前 部 受 累 ,175个 (34.05%)中部 受 累 ,282个 (54.86%)后 部 受 累 ,三 者 Modic分 布 可 见 明显 差 异 (P<0.05)。Modic改 变 常 同时 累及 邻 近椎 问 盘上 下 终 板 ,在 k~S 水 平 下终 板 显 著 多 于 上终 板 (P<0.05)。 下 腰 段 (L4~ 及 L5~S。节 段 )Modic改 变 的 发 生 率 高 于 上 腰 段 (L1一。~k~ 节 段 )(P<O.05)。 II型 为 主要 改 变 ,共 341个 (66.34% )。 结 论 :下 腰痛 患者 中 Modic改 变更 易 累及 终 板 正 中层 面 及 终 板 前 部 ,其 次 为后 部 。同一 终 板 的 不 同 区域 埘 Modic改 变 程 度 无 明 显 影 响 。Modic改 变 好 发 于下 腰 段 ,常 同时 累及 邻 近椎 间 盘 上 下 终 板 ,但 在 L5~S。水 平 下 终板 明 显 多 于 上 终 板 。Modic改 变 以 Ⅱ型 为 主 。
下腰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腰椎上的分布特点
下腰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腰椎上的分布特点倪婷;徐磊;高畅;邹月芬【摘要】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腰椎MRI检查,且合并Modic改变的下腰痛患者118例(1180个终板),统计并分析影像学上Modic改变在不同腰椎节段、同一椎间盘上下终板及同一终板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结果:118例1180个腰椎终板中,514个(43.56%)发生Modic改变.Modic改变发生在终板正中层面454个(88.33%),多于硬膜囊两侧(P<0.05),而硬膜囊两侧Modic改变的数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终板正中层面及硬膜囊两侧对Modic改变的程度并无影响(P>0.05).464个(90.27%)终板前部受累,175个(34.05%)中部受累,282个(54.86%)后部受累,三者Modic分布可见明显差异(P<0.05).Modic改变常同时累及邻近椎间盘上下终板,在L5~S1水平下终板显著多于上终板(P<0.05).下腰段(L4~5及L5~S1节段)Modic改变的发生率高于上腰段(L1~2~L3~4节段)(P<0.05).Ⅱ型为主要改变,共341个(66.34%).结论:下腰痛患者中Modic改变更易累及终板正中层面及终板前部,其次为后部.同一终板的不同区域对Modic改变程度无明显影响.Modic改变好发于下腰段,常同时累及邻近椎间盘上下终板,但在L5~S1水平下终板明显多于上终板.Modic改变以Ⅱ型为主.【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8(016)006【总页数】4页(P570-573)【关键词】腰椎;Modic改变;腰痛;磁共振成像【作者】倪婷;徐磊;高畅;邹月芬【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腰椎终板改变即Modic改变,是指MRI上可见的邻近椎体终板退变引起的骨髓信号改变。
腰椎终板退变Modic分型及其临床意义(可编辑)
腰椎终板退变Modic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腰椎终板退变Modic 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椎体终板解剖椎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椎体上下面的骨骺板骨化停止后形成了骨板,呈轻度凹陷,即为骨性终板。
椎体终板的中央仍为一薄层透明软骨覆盖,并终生存在,即软骨终板,软骨终板与髓核和纤维环连接共同构成椎间盘。
平均17 岁时骨性终板初步形成,25 岁时终止发育。
椎体终板解剖椎体终板大体形态为中央区域较薄,周边增厚隆起,形成环状骨突(骺环),呈圆形或肾性。
多数学者认为椎体终板并不是真正的皮质骨,而是融合骨小梁形成的层状多孔结构。
椎体血窦部分通过骨性终板的孔状结构与软骨终板直接接触,部分血窦与软骨终板仅隔以薄层并有相当大通透性的骨板。
椎体终板的这种结构,即为椎间盘营养供应的解剖学基础。
椎体终板解剖终板的厚度一般采用CT 扫描和直接测量法。
终板在脊柱的不同部位厚度不同,并受测量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骨性终板约0.5mm ,软骨终板也约0.5mm 厚。
终板营养功能椎间盘的营养成分的获得依靠纤维环途径和终板途径。
纤维环外层的毛细血管作用较小。
营养成分通过椎体终板毛细血管到达软骨终板后通过扩散,对流运输等方式进入髓核。
终板钙化,终板血管硬化等情况将导致椎间盘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Modic 退变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的MRI 检查中,常可发现与椎间盘相连的终板及终板下骨的信号改变。
1988 年Modic 等首先对其定义描述(Modic 退变)。
Modic 退变分型Ⅰ型退变:T1WI 上终板及终板下骨表现为低信号,而T2WI 上为高信号。
病理改变为水肿,并与终板裂缝和软骨下骨骨髓血管化增加有关,同时合并显微骨折现象。
Ⅱ型退变:T1WI 上信号明显增高,T2WI 上信号与正常骨髓信号相等或略高,病理改变为骨髓脂肪变性或骨髓缺血坏死。
Ⅲ型退变:T1WI 及T2WI 均表现为低信号,并与平片上致密骨硬化一致,病理改变为骨硬化。
Modic 退变分级Miller 分级0 级:正常,无退变;1 级:相当于ModicⅠ型2 级:相当于ModicⅡ型3 级:相当于Modic Ⅲ型Dominik 分级根据MRI 脊柱正中矢位上,终板异常累及椎体的高度。
《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及下腰痛相关性分析》
《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及下腰痛相关性分析》一、引言Modic改变是一种在脊柱MRI(磁共振成像)中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椎体骨髓信号的异常变化。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而下腰痛则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
这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及下腰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Modic改变概述Modic改变是指MRI上观察到的椎体骨髓信号异常变化,主要分为三型:I型、II型和III型。
其中,I型表现为低信号强度,II型表现为高信号强度,III型则表现为混合信号。
Modic改变多见于腰椎,与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等病变密切相关。
三、骨质疏松与下腰痛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脊柱后凸、骨折等。
下腰痛是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生与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微骨折、椎间盘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
四、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及下腰痛的相关性分析1. 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表明,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骨质疏松患者中,Modic改变的发生率较高,且多为I型和II型改变。
这可能与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微环境改变、骨髓水肿等因素有关。
2. Modic改变与下腰痛的相关性Modic改变是导致下腰痛的一个重要因素。
MRI检查发现,下腰痛患者中Modic改变的发生率较高。
其中,I型和II型Modic改变与下腰痛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与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微骨折等因素有关。
3. Modic改变在骨质疏松性下腰痛中的作用在骨质疏松性下腰痛中,Modic改变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方面,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微骨折、椎间盘退行性变等病变可能引发Modic改变;另一方面,Modic改变本身也可能导致椎体稳定性下降、神经根受压等,从而引起下腰痛。
Modic改变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Modic改变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刘少强;齐强;陈仲强
【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2(33)6
【摘要】Modic改变是椎体终板和终板下骨质MRI的异常信号改变,被认为是反映椎体炎症反应并引起疼痛的脊柱病理状态.目前关于Modic改变仍存在很多争议,尤其是在确切的发病机制和相关成分改变方面,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解决这些争议提供了有利条件.该文就Modic改变的分型和转归,以及Modic改变在生化成分改变、炎症改变和基因多态性等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概述.【总页数】4页(P354-357)
【作者】刘少强;齐强;陈仲强
【作者单位】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
科;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颈椎Modic改变的研究进展 [J], 李崟坤;谢鑫荟;戚天旭;吴小涛
2.腰椎疾病中Modic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 [J], 胡博
3.颈椎Modic改变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J], 马昱堃;俞兴;王逢贤
4.颈椎Modic改变与颈椎间盘退变、颈肩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周青松;陈骞;冯俊飞;杨洋;刘凯鑫;何江涛
5.椎间融合术后Modic改变对预后的影响及其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 [J], 李琛;孙崇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滑脱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
腰椎滑脱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马铮;丁文元;申勇;杨大龙;徐佳欣;王辉;谢东晓;胡彬欣【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分析峡部裂性滑脱与退变性滑脱终板Modic改变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64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类型腰椎滑脱Modic改变的类型,分析不同类型腰椎滑脱中Modic改变与腰椎滑脱程度、椎间盘退变、体重指数、劳动量的相关性.结果退变性滑脱113例,其中Modic Ⅰ型7例(6.2%),ModicⅡ型38例(33.6%);峡部断裂性滑脱151例,其中Modic Ⅰ型12例(7.9%),ModicⅡ型23例(15.2%),Modic Ⅲ型28例(18.5%).腰椎滑脱伴Modic改变的患者中,滑脱节段Modic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滑脱节段.不同类型腰椎滑脱中Modic改变与滑脱程度、椎间盘退变、体重指数、劳动量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滑脱中Modic改变与滑脱程度、椎间盘退变、体重指数、劳动量存在相关性;Modic改变在退变性滑脱中Ⅱ型较多,在峡部裂性滑脱中以Ⅲ型多见,并且Modic改变易发生在滑脱节段.%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stribution of Modic changes of endplate in lumber spondylolisthesis and its raited factors. Methods The imaging data of 264 patients with lumber spondylolisthe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05 to October 2011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and the type of Modic changes was compared between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and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dic changes and slipping degree of spondylolisthesis, disc degenerations,body mass index and physical activity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 all patients, 113 patients diagnosed to be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7 patients(6. 2% )were classified as type I and 38 patients(33. 6% ) as type II ; and 151 patients diagnosed to be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12 patients(7.9% )were classified as type I , 23 patients(15.2% ) as type II , and 28patients(18.5% )were classified as type H. In the patients with lumber spondylolisthesis and Modic changes,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Modic changes in the level of spondylolysis was more higher than the ones in the rest levels. Modic chang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lipping degree of spondylolisthesis, disc degenerations, body mass index and physical activity(P<0.05). Conclusion Modic changes correlate with slipping degree of spondylolisthesis, disc degenerations , body mass index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the most of Modic changes are type E ; and in the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Modic type HI changes predominate , and most of Modic change locate on the level of spondylolysis.【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10)003【总页数】4页(P143-146)【关键词】腰椎;椎间盘;脊椎滑脱;脊柱骨赘病【作者】马铮;丁文元;申勇;杨大龙;徐佳欣;王辉;谢东晓;胡彬欣【作者单位】050051河北,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050051河北,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050051河北,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050051河北,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050051河北,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050051河北,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050051河北,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050051河北,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自1988年以来,Modic等[1]对椎体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MRI上的信号改变进行描述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