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新技术(新)0.01

合集下载

药物制剂新技术

药物制剂新技术

药物制剂新技术药物制剂新技术是药学领域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研究内容和应用涉及到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生物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从药物制剂新技术的意义、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意义药物制剂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控制释放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对于新药的研发、已有药物的改良、治疗手段的创新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药物制剂新技术还可以为生物大分子药开发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发展现状1. 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纳米技术是当前药物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包括纳米粒子、纳米载体等。

纳米技术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增加药物在体内的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等优点,已在抗癌药物、生物大分子药物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2. 微流控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微流控技术可以实现对药物的微观操控,包括微小尺寸的药物载体制备、微流控芯片的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这一技术可以实现对微观尺度的药物携带和释放,有望在药物快速筛选、个性化用药以及药物的微量运输等方面得到应用。

3. 3D打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已经在医疗器械制造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而在药物制剂方面也开始得到应用。

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个体需求设计和制备药物,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

三、未来趋势1. 个性化药物治疗随着基因检测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发展,个性化药物治疗将成为药物制剂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药物制剂将向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治疗需求。

2. 可穿戴药物制剂系统随着可穿戴技术的不断进步,可穿戴药物制剂系统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这一系统可以实现对药物的长效控释、即时监测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药物治疗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3. 绿色环保制剂技术在药学领域,绿色环保技术也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未来的药物制剂技术将更多地关注节能减排、可降解材料等方面,以实现对环境的友好和持续发展。

发展中药制剂的新技术、新设备

发展中药制剂的新技术、新设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中药制剂研发和生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效能,需要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

以下是几个发展中药制剂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例子: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常见的是二氧化碳)作为提取介质,能够高效地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高选择性、无残留溶剂等优点。

2. 纳米粒子技术:通过纳米技术将中药有效成分转化为纳米颗粒,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并改善药物释放速度和效果。

3. 电化学技术:通过电化学方法调控中药制剂的成分和结构,实现药效的增强、毒副作用的降低,例如电化学纳米处理、电化学合成等。

4. 3D打印技术: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精确控制中药制剂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实现个性化定制和释放控制,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适应性。

5. 远红外干燥技术:利用远红外辐射进行中药烘干,可以快速、均匀地脱水,减少活性成分的损失和氧化反应。

6. 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HPLC技术能够精确分离和定量中药
制剂中的成分,有助于质量控制和指导配方设计。

7. 自动化生产设备: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如自动包装机、自动灌装机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操作风险,确保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入将有助于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性和效能,并推动中药现代化。

在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时,需要充分考虑其适用性、可行性以及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的影响,并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中药制剂的合规性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研发和技术交流,促进中药制剂领域的创新和协作。

兽药制剂新技术

兽药制剂新技术

兽药制剂新技术
兽药制剂的新技术包括:
1. 微胶囊技术:利用微胶囊将活性成分包裹在固体或液体中,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和可控释放性,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并减少了副作用。

2. 纳米技术:利用纳米颗粒将药物包裹在纳米尺度的材料中,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渗透性,增强了药物的吸收和作用效果。

3. 生物制造技术: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通过对动物细胞进行遗传工程,生产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例如产生特定抗体或生物活性物质,用于兽药制剂中。

4. 脂质体技术:利用脂质体将药物包裹在脂质双层结构中,增加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药效。

5. 改性释放系统:通过改变制剂的释放机制,延长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时间,减少给药频率,提高治疗效果。

制剂新技术

制剂新技术

2)根据主体分子几何形状可分:

管状
笼状 层状包合物
二、包合材料(环糊精、胆酸盐、蛋白质、核酸、
淀粉和纤维素衍生物等)
1.环糊精
环糊精 ( CD,CYD ) 含葡萄糖分子数 溶解度(%) 空穴内径(nm) α 6 14.5 0.45~0.6 β 7 1.85 0.7~0.8 γ 8 23.2 0.85~1.0
包合有竞争性(平衡时,药物、溶剂等)
三、常用包合技术
1)饱和水溶液法(大生产)

加热→冷却 pH调节(弱酸、弱碱药物)
复合溶剂法 一般制备工艺:溶液包合(>30h~一周)→沉淀 →洗涤→干燥(挥发油、消炎痛等)
2)研磨法(小试) 如:维A酸、尼莫地平等
一般制备工艺:β-CD+水+药物(溶解)→研磨
冷却→粉碎过筛(即得)

中(称:溶剂—熔融法)

特点:适合热稳定药物,工艺简便、经济
2.溶剂法(适合高mp载体,如PVP)

基本工艺:载体+药物+溶剂(乙醇)→加热溶解→ 若除去溶剂采用喷雾(冷冻)法,则称溶剂—喷雾 特点:适合热不稳定药物,工艺较烦琐、成本高、
(除去溶剂)干燥→粉碎过筛(即得)

(至糊状)→低温干燥→洗涤→干燥
3)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法
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洗涤→干燥

洗涤过程作用:除去未包合药物 洗涤溶剂应合适,否则包合率下降
四、包合物确证方法(手段) 1)溶解度和溶出度测定(药剂学) 2)热分析法(峰位移或消失) 3)X-衍射(结晶性分析) 4)四大光谱测定等
第二节 固体分散技术
第一节 包合技术
一、概述
1.定义:一种主体分子(具有空穴结构)包合另一客体分子 (药物)形成包合物(分子胶囊)的技术。 2.特点:

药物制剂新技术

药物制剂新技术

药物制剂新技术药物制剂新技术固体分散体一、概述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的固态分散制剂,将药物以分子、胶态或微晶态分散在载体材料中的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分散体的特点有:(1)高度分散性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后,药物能以微晶态、胶态、高能态或分子状态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中。

(2)调整药物的溶出特性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载体材料的固体分散体可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以难溶性高分子材料为载体材料的固体分散体可延缓和控制水溶性药物的溶出和吸收,用于制备缓释、控释制剂。

如果药物以肠溶性材料为载体,可制备供肠道定位释放而吸收的制剂。

(3)增加药物的化学稳定性通过载体材料对药物分子的包蔽作用,可减缓药物在生产、贮存过程中的水解和氧化作用。

(4)液体药物固体化,将液体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后可制得固态的固体分散体。

根据临床需要,可将固体分散体进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栓剂、软膏剂、丸剂等普通剂型。

(5)老化特性固体分散体系发生凝聚的过程称为老化。

固体分散体的高度分散性使其具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属热力学不稳定性体系。

药物分子可能自发聚集成晶核,微晶逐渐生长成大的晶粒,亚稳定晶型可转化成稳定性晶型。

老化现象往往在长期贮荐过程中发生。

二、固体分散体的分类固体分散可按下列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一)按释药特征分类 1、速释型用亲水性载体材料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的用量较大,通常以增加难溶性药物浓度为主要目的。

在载体中形成药物的高度分散的分散体,药物具有良好的润湿性,有的药物可被增溶。

该类型固体分散体的药物溶解度高,溶出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2、缓释、控释型以水不溶性或脂溶性载体材料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药物分子或微晶分散于由载体材料形成的网状骨架结构中,药物从网状结构中缓慢的扩散溶出,其机制与缓控释制剂相类似,服从一级方程、Higuchi方程或零级方程。

3、肠溶型肠溶型为迟释制剂,是以肠溶性材料为载体,制备的药物能定位于小肠溶解、释放。

制剂新技术

制剂新技术

第十六章制剂新技术制剂新技术涉及范围广,内容多,本章仅对目前在制剂中应用较成熟、且能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或释放性能的新技术进行讨论。

内容主要有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纳米乳与亚纳米乳,微囊与微球,纳米囊与纳米球,脂质体的制备技术。

第一节包合物包合物(inclusion compound)系指一种分子(客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主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复合物。

主分子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molecule capsule)。

包合物可使药物溶解度增大,稳定性提高;将液体药物粉末化,可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味道,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调节释药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

一、包合物的形成制剂中最常见的主分子物质为环糊精(cyclodextrin,CYD)及其衍生物。

环糊精系淀粉用嗜碱性芽胞杆菌经培养得到的环糊精葡萄糖转位酶作用后形成的产物,是由6~12个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为水溶性白色结晶状粉末。

CYD对酸较不稳定,但比淀粉和非环状小分子糖类耐酸;对碱、热和机械作用都相当稳定。

CYD与某些有机溶剂能形成复合物而沉淀,可以利用各种CYD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环糊精衍生物。

常见的环糊精是由6、7、8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化合物,分别称之为α-CYD、β-CYD和γ-CYD。

其中以β-CYD 的空洞大小为适中,因此最为常用。

CYD的立体结构是上窄下宽两端开口环状中空圆筒形状,空洞外部分和入口处为椅式构象的葡萄糖分子上的伯醇羟基,具有亲水性,空洞内部由碳—氢键和醚键构成,呈疏水性,故具有某些特殊性质,能与一些小分子药物形成包合物(见图11-1)。

药物与CYD所形成的包合物通常都是单分子包合物,药物在单分子空穴内包入,而不是在材料晶格中嵌入。

大多数CYD与药物可以达到摩尔比1∶1包合。

无机药物大多不宜用CYD包合,分子量在100~400之间的有机药物则宜用CYD包合。

药物制剂新技术

药物制剂新技术

基因药物制剂
基因药物制剂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药物制剂,旨在通过调控基 因的表达来治疗疾病。
基因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基因治疗载体、基因表达调控剂等,这些 方法能够将治疗基因导入到病变细胞中,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基因药物制剂在遗传性疾病、癌症、病毒感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 景,为药物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手段。
和减少副作用。
免疫细胞制剂
利用免疫细胞制剂技术将免疫细胞 输送到病变部位,增强免疫反应和 治疗效果。
新型给药系统
通过新型给药系统实现药物的精确 给药和释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的依从性。
04
药物制剂新技术面临的 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挑战
技术成熟度
新制剂技术需要经过充分的验证 和测试,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
药物制剂新技术
目 录
• 药物制剂新技术概述 • 药物制剂新技术种类 • 药物制剂新技术应用 • 药物制剂新技术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未来药物制剂新技术展望
01
药物制剂新技术概述
药物制剂新技术定义
药物制剂新技术是指在药物制剂领域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药物进 行制备、加工、成型等方面的技术革新。这些技术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从而更好地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纳米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纳米结晶、 纳米药物制剂在癌症治疗、神经系统疾
纳米囊泡、纳米乳剂等,这些方法能够 病、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将药物包裹在纳米载体中,通过控制药 前景,为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
物的释放速度和部位,实现药物的靶向
段。
输送和长效作用。
靶向药物制剂
靶向药物制剂是指利用特定的载体将药物定向传递到病变部位,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 作用的药物制剂。

制剂新技术

制剂新技术

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一节固体分散技术一、概述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系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等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所采用的制剂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

主要特点:1. 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 控制药物释放;或控制药物于小肠释放3. 其次是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4. 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和刺激性;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等。

主要缺点:药物分散状态的稳定性不高,久贮易产生老化现象。

二、载体材料固体分散体所用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载体材料、难溶性载体材料、肠溶性载体材料三大类。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常用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以及糖类等。

1.聚乙二醇类最适宜用于固体分散体的分子量在1000到20000,熔点较低(55~65℃),毒性小。

化学性质稳定(但180℃以上分解),能与多种药物配伍。

不干扰药物的含量分析。

主要用于增加某些药物的溶出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例子);也可PEG也可作为缓释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例子)。

溶出速度影响因素:主要受PEG分子量影响,一般随PEG分子量增大,药物溶出速度降低。

注意:药物为油类时,宜用分子量更高的PEG类作载体。

2.聚维酮类PVP对许多药物有较强的抑晶作用,作为载体材料具有普遍意义。

特点:用PVP制成固体分散体,其体外溶出度有明显提高,在体内起效快,生物利用度也有显著改善(例子)。

缺点:易吸湿,制成的固体分散物对湿的稳定性差,贮存过程中易吸湿而析出药物结晶(例子)。

3.表面活性剂类作为载体材料的表面活性剂大多含聚氧乙烯基,其特点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载药量大,在蒸发过程中可阻滞药物产生结晶,是较理想的速效载体材料。

常用的有泊洛沙姆188(poloxamer188),可大大提高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例子)。

4.有机酸类枸橼酸、琥珀酸、酒石酸、胆酸、去氧胆酸等。

药剂学 第16章 制剂新技术

药剂学 第16章 制剂新技术

几种环糊精的理化性质
性质
α-CD β-CD
葡萄糖个数
6
7
Mr
973
1135
空洞内径(nm) 0.45~0.6 0.7~0.8
溶解度(g/L) 145
18.5
结晶形状(水) 针状 棱柱状
碘显色

黄褐
γ-CD 8
1298 0.85~1.0
232 棱柱状
紫褐
第二节 包合技术
1. 环糊精(cyclodextrin, CD)
包合物的组成 对药物有选择性 具有竞争性
第二节 包合技术
四、包合物的制备
第二节 包合技术
饱和水溶液法 研磨法 冷冻干燥法 溶液-搅拌法 喷雾干燥法 超声波法
第二节 包合技术
饱和水溶液法
CYD饱和水溶液 搅拌混合 过滤 即得
客分子药物 30min以上 洗净
研磨法
β-CYD 2~5倍量水
混合
研磨
加药物
品种:4000、6000、20000 性质:熔点低、溶解性好、可阻止药物聚集,
毒性小,化学性质稳定 特点:可使药物以分子状态存在
第一节 固体分散体
(2)聚维酮(PVP)
品种:PVPk15,PVPk30,PVPk90
性质:无毒,熔点高,对热稳定,溶解性好, 抑晶性强
特点:无定形物质,易形成共沉淀物,对湿 度敏感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液体药物的微粉化 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 掩盖不良气味、降低刺激性 减慢水溶性药物的释放,调节释 药速度,起缓控释作用
第一节 固体分散体
2. 难溶性载体材料
多数具有缓释作用 (1)乙基纤维素(EC)
性质:无毒,无活性,易成氢键,溶液粘性大, 载药量大,稳定性好

药物制剂新技术概述

药物制剂新技术概述

中药生物增效技术的理论依据是;在生物酶工程技术的基础上,融合四大前沿领域,即:生 物酶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医药工程、人体科学,以天然野生的动植物作为基本的药液提取 原料,在加以结合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进行生物技术加工,从而达到增效。
举个例子:背景梵事生物技术研究所采用中草生物增效技术,对中草药的加工进行了探索, 主要应用于各类水解酶和部分工具酶的结构重组。
中草生物增效技术主要做到:百分百的利用原材料,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药剂 药效。经过中草生物增效技术的改善的药剂都具备:增强病患者的免疫调节内分泌功能、促 进病患者排泄和增进食欲、降低病患者的血脂含量、改善病患者的疲劳状态、抗肿瘤等积极 有效作用。
二、结语 综合全文几种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可以看出新技术的渗透作用很强烈,且是满满 的正能量。我国当前的医药学及医药加工制造工业要不断反思,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为 我国的药物制剂事业做出贡献。期望本文的概述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皎.药物制剂新技术与药物新剂型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2012. 【2】杨祥良.药物制剂新技术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2005. 【3】陈茂伟.药物制剂新技术概述及其药剂制作中的实例研究[J].2011. 【4】邱树毅.药物制剂新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J].2007. 【5】杜文双.药物制剂新技术展望[J].2002. 【6】吴梧桐.制剂新技术在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给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200
【摘要】新技术的发展渗透是当今医药学及医药制造工业科学发展的 必然结果。
【关键词】药物 制剂 新技术 药物制剂在医药学及药物制造工业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我国的长期医疗保健事业的发 展中,我们不断引进先进的药物制剂新技术,来促进药物制剂质量、作用的提高和完善。当 然,随着各种边缘学科甚至自然科学的渗透,药物制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是药物制剂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简单概述了几种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一、几种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以中药制剂为例 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纳米中药也获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应用于: 病理学诊断、癌症早期诊断、遗传诊断、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纳米机器人治疗疾病等。纳 米中药的含义是:粒径小于 100nm 的有效的,中药成份、部位、原药以及复方制剂。纳米 技术在中药制剂的应用解决了中药的毒副作用、时效性慢、溶解性能差、生物利用度等问题, 填补了我国药物现代化、突破性、原创性技术平台的空缺。纳米中药微囊是纳米技术应用到 中药领域的作品,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是,纳米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纳米在常温下, 由于布朗运动,使得它悬浮在液体或空间之中,进而通过人体的呼吸系统、皮肤、毛囊、甚 至五官进入到病患体内,因此,它的危害要比粉尘的危害大,所以,对待纳米技术在中药制 剂上的应用我们要一分为二,用严谨、科学的态度来解读。 中药提取浓缩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我国的中药提取应用技术的发展,呈: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元设备到多缸连续、蒸馏芳香 性成分。其中最新被推广应用的逆流缸连续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药酒恒温循环 提取技术,简称为:在近年来被许多诸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所关注并重视,并且已 经归入到其国家的食品医药工业体系之中了,在其国家得到了大力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的 提取技术一般采用:从咖啡中提取咖啡因、从啤酒花中提取啤酒花精以及从烟草中提取尼古 丁,而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提取技术采用的是:从红花中提取红花苷及脂苷、从月见草中 提取月见草油、从长春花中提取长春花碱、从沙荆中提取沙荆油,这种在临界状态下提取方 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 浓缩技术是药物制剂生产的重要工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药物生产的质量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中药制剂不断开发了高效、剂量小、毒副作用小且易被患者服用的药品, 正因如此,薄膜式、反渗透法浓缩以及离心薄膜式重要提取液技术得到大力发展且被广大患 者认可。 脂质体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脂质体属于一种靶向给药系统、定向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制剂。它能够改变被包封药物的 内在分布,因为它具有类细胞结构,主要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激活的自身免疫机能进入病患者 的体内,其给予的药物主要蓄积在肝、脾、骨髓、肺等组织器官中,从而降低药物的毒性、 减少药物用量以及提高药物治疗指数。脂质体具有生物膜特性,能够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生物物理、免疫研究、生化学、免疫诊断学等诸多领域。 脂质体技术的研究要从邓英杰说起,邓英杰等研究人士首先研究并制成了黄氏制成脂质体, 从而提高了黄氏多糖脂质体的稳定性并且增加了其免疫活性。总之,脂质体技术的应用成为 了目前药物制剂研究的新动向。 中药生物增效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发展中药制剂的新技术、新设备

发展中药制剂的新技术、新设备

发展中药制剂的新技术、新设备发展中药制剂的新技术、新设备中药制剂是中药在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剂型,通过加工和制备中药草药,使其具有适合现代药物生产和使用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对中药的重视,不断有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于中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中,为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在物质中的传播和散射特性,对中药材进行提取和破碎的一种技术。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高速运动对中药材进行了有效的破壁和破细胞处理,提高了中药材的提取率和药效成分的释放。

同时,超声波也能够破坏中药材中的微生物和酶活性,提高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超声波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如超声波制备中药微球、乳胶等,提高了中药药效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高压技术高压技术是利用高压力对中药材进行压制、包封、制粒等加工的一种技术。

通过高压技术,可以将中药材压缩成固态的剂型,降低中药的体积和质量,便于携带和服用。

同时,高压技术也可以提高中药材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增加中药的吸收效果。

高压技术在制备中药颗粒、丸剂、胶囊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中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将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相结合,对中药制剂进行改良和优化的一种技术。

通过生物工程的手段,可以提高中药制剂的纯度和药效,减少中药制剂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生物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基于基因工程的中药提取工艺和药效成分的合成,如通过转基因工程提高中药的产量和质量,通过代谢工程调控和合成中药的活性成分等。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中药制剂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四、微流控技术微流控技术是将微小尺度的流体操作与控制技术结合起来,对中药的制剂过程进行微观的调控和优化的一种技术。

微流控技术可以精确控制中药药剂的质量和成分,提高中药制剂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通过微流控技术,可以制备出微观尺度的中药复方制剂,将中药的药效成分封装在微小载体中,提高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中药制剂新技术

中药制剂新技术

中药制剂新技术2篇中药制剂新技术(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不断深入,中药制剂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本文将介绍两种中药制剂新技术,分别是微胶囊悬浮剂和肠溶胶囊,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新的认识和启发。

微胶囊悬浮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制剂技术,它采用了微胶囊化技术,能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传统的中药制剂往往容易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药物沉淀,导致药效降低。

而微胶囊悬浮剂则能够将药物封装在微胶囊内,有效地防止药物的分解和沉淀,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微胶囊悬浮剂还具有更好的质地和口感,更易于患者接受和使用。

肠溶胶囊是另一种中药制剂新技术,它主要用于改进中药的口服吸收性能。

传统的中药制剂在经过胃酸的作用后,往往容易被破坏,导致药效下降。

而肠溶胶囊则采用了肠溶材料包裹药物,使药物能够在胃酸的作用下不被破坏。

当肠溶胶囊进入小肠后,肠溶材料会被溶解,释放出中药,使其能够被有效吸收。

肠溶胶囊的研发成功,大大提高了中药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了药效的持久性和疗效。

通过上述两种中药制剂新技术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中药制剂科技的进步为传统中医药的开发和应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微胶囊悬浮剂和肠溶胶囊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药效,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体验。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药制剂新技术(二)在上一篇中,我们介绍了微胶囊悬浮剂和肠溶胶囊两种中药制剂新技术,本文将继续介绍另外两种中药制剂新技术,分别是纳米化技术和生物靶向技术。

纳米化技术是一种将中药制剂颗粒尺寸控制在纳米级范围内的技术。

通过将中药制剂颗粒分散成纳米级颗粒,纳米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中药的溶解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传统的中药制剂往往存在颗粒过大,溶解速度较慢的问题,导致药物的吸收率低。

而纳米化技术通过缩小颗粒尺寸,增大中药与生物组织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中药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纳米化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中药的药效,为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提供更好的效果。

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

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

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中药制剂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进行剂型设计,利用药物辅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中成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医药的发展,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

新技术的引入,为中药制剂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了中药品种和剂型,提高了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微胶囊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药物包裹在微小胶囊中的制剂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成分,在胃酸等环境下避免被破坏,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减轻药物的刺激性,提高药效。

微胶囊技术可以应用于中药制剂中,比如用于制备中药颗粒剂、中药胶囊、中药软胶囊等。

通过微胶囊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中药的有效成分,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目前市场上就有一些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的中药制剂。

比如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的参芪颗粒剂。

这种制剂采用了高分子材料将药材粉末包裹在微小胶囊中,增加了中药的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延长了保质期,减少了药物的降解和损失。

采用微胶囊技术的中药制剂还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更适合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

纳米技术是指将物质制备成纳米级别的技术。

纳米级颗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颗粒大小,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性,降低药物的肝代谢率,延长血药浓度时间,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技术成为了一种十分理想的制剂技术。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中药纳米颗粒剂、纳米乳剂等制剂,其包裹着纳米级的中药颗粒,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纳米级颗粒可以更好地渗透细胞膜,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和吸收性。

特别是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中药乳剂可以提高药物在水溶液中的分散度,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中药的口服制剂更加易用和方便。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
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等多 种途径,尤其适用于一些 不稳定的药物。
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的定义
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
将药物以分子、离子或非晶体状态分 散在固体载体上。
口服给药途径,如片剂、胶囊剂等。
固体分散技术的优势
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提高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03
新剂型与新技术的优势 与挑战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靶向性
新剂型与技术可以使药物更准确 地到达病变部位,减少不必要的 全身暴露,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
缓释控释
通过新剂型与技术,药物可以在体 内缓慢释放,减少服药次数,提高 患者的依从性。
增强渗透性
对于一些难以穿透细胞膜的药物, 新剂型与技术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渗 透到靶组织中。
降低副作用
降低药物剂量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通过特定技术使药物在预定时间内缓慢释 放,以维持药物在体内较长时间的治疗浓 度。
缓释剂型能够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患者的 依从性。常见的缓释剂型包括口服缓释片 、缓释胶囊和缓释颗粒等。
控释剂型
总结词
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使药物在体内维持恒定的治疗 浓度。
总结词
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使药物在体内维持恒定的治疗 浓度。
微囊与微球的作用
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保护 药物免受破坏、提高药物 的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
微囊与微球的应用
口服给药、注射给药、肺 部给药等多种途径。
包合技术
包合技术的定义
利用一种分子将另一种分 子包裹起来,形成包合物。
包合技术的优势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低 药物的副作用、掩盖不良 气味或味道。
包合技术的应用
减少服药次数

医院常见药物介绍-第20章药物制剂新技术

医院常见药物介绍-第20章药物制剂新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纳米药物制剂技术、微囊和微球制备技术、脂质体制备技术、固体 分散体制备技术等。
药物制剂新技术的重要性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通过药物制剂新技术,可以改变药物 的释放速度和释放方式,从而提高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用药剂量和用 药次数,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
通过药物制剂新技术的运用,可以改 善药物的口感和用药方式,提高患者 的用药体验,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
CATALOGUE
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前景与挑战
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创新制剂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药物制剂将不 断创新,出现更多高效、便捷的 制剂形式,如纳米药物、靶向制
剂等。
提高疗效与安全性
新制剂技术能够改善药物的溶解度 、稳定性,从而提高疗效,降低副 作用和毒性。
个性化治疗
通过制剂技术实现药物的个性化给 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提高治 疗效果。
医院常见药物介绍第20章药物制剂新 技术
contents
目录
• 药物制剂新技术概述 • 药物制剂新技术种类 • 药物制剂新技术应用 • 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前景与挑战
01
CATALOGUE
药物制剂新技术概述
药物制剂新技术定义
药物制剂新技术是指在药物制剂的制备、加工、包装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采用先进 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和方 便性。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药物制剂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能够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和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靶向药物制剂能够将药物定向输送到病变部位,如心肌或血 管壁,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纳米药物制 剂能够实现药物的缓释和控释,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减少给 药次数和剂量,方便患者使用。

第19章药物制剂新技术1

第19章药物制剂新技术1

several patents have been registered concerning the encapsulation of active principles, both medicinal and non-medicinal, such as sulphamides, antibiotics, vitamins, and so on.Other industries were interested, and still are, by this technique: the food industry, the photographic industry, the i.t. industry, the fertilizer industry, the pesticide industry, and so on.Furthermore, the chemical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new polymers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icroencapsulation.
饱和水溶液法
可溶性药物 水难溶性药物 水难溶性液体
包合物为固体 包合物为水溶性
饱和水溶液法
包合过程中影响包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投料 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搅拌方式等。
客分子为油,投料比一般认为油:β -CD=1:
3~10时包合效果比较理想。 包合时混合时间30min以上。 包合温度一般定在30℃-60℃较适宜。
• 足够的载体材料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
• 对药物有抑晶性,可阻滞或延缓药物晶核的成长。
缓释原理 载体材料的网状结构
六、固体分散体的质量评定
物相鉴别
药物在固体分散体所处状态主要为分子状态、 胶体状态、微晶态高度分散状态,常用的物相 鉴定方法有: 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热 分析法(DTA、DSC)、核磁共振谱法等。

药物制剂新技术

药物制剂新技术

1.饱和水溶液法 1.4搅拌包合
1.1包合材料
加入药物后应搅拌足够时间,
1.1.1包合材料种类 促使药物被包合,30min~数h
1.1.2环糊精
药物的包合率与搅拌时的温度
1.1.3环糊精衍生物 1.2β-环糊精饱和水
有关,药物对热稳定,可在较
溶液
高温度下包合,以提高包合率
1.3加入药物
1.4搅拌包合
1.2β-环糊精饱和水 溶液
1.3加入药物 1.4搅拌包合 1.5洗涤、干燥 1.6验证
验证 X-射线衍射法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法 热分析法
2.研磨法
2.研磨法
β-环糊精糊状物 特点:
操作简单,
加入药物
研磨程度难控制,
研磨包合
包合率重复性较差。
干燥
洗涤
干燥
验证
3.冷冻干燥法
包合材料
表16-1 表16-2
1.6验证
1.饱和水溶液法 1.1.3环糊精衍生物
1.1包合材料
水溶性环糊精衍生物
1.1.1包合材料种类 1.1.2环糊精
溶解度(g/L)
1.1.3环糊精衍生物 β-CYD
18.5
1.2β-环糊精饱和水
溶液
2HP-β-CYD
750
1.3加入药物
1.4搅拌包合
DM β-CYD Gβ-CYD 2Gβ-CYD
按饱和水溶液法包合,然后喷雾干燥
喷雾干燥法
研研磨磨法法
药物
冷冷冻冻干干燥燥法法
包合材料
加水成糊状
加入药物
研磨包合
干燥
洗涤
干燥
饱和水溶液法
包合材料
饱和水溶液
加入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苯砜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测定
采用桨法。转速100 r.min-1 ,温度 (37.0±0.5)℃ ,纯化水为溶出介质。取干 燥后的固体分散体,研细过筛,精密称取相 当于氨苯砜5 mg的固体分散体,放入装有溶 出递质1000 mL烧杯中,于1、3、5、10、 15、20、30、45、60、120 min定时定位吸 取5 mL,补加空白介质5 mL。样品经孔径 0.8μm的微孔滤膜过滤,以纯化水为空白, 在293 nm波长处测A值,代入回归方程计算 药物浓度及药物溶出百分率。
Noyes-Whitney方程
Noyes-Whitney方程:

dC/dt =KS(Cs-C)
饱和层的药物浓度(溶解度);C—t时间 溶液中药物的浓度; K—溶出速度常数。
dC/dt—溶出速度;S—固体的表面积;Cs—

K =D/δV
D—药物的扩散系数;δ—扩散层厚度。 V—溶出介质的体积
3.表面活性剂类
品种:泊洛沙姆188(Pluronic F68) 性质:毒性小、刺激性小、溶解度好; 特点:载药量大,可静脉注射。
4.有机酸类
常用有枸橼酸、琥珀酸、酒石酸、胆酸、去 氧胆酸等。此类载体材料的分子量较小,易 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本类不适用于对酸敏感的药物。
5.糖类与醇类
氨苯砜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测定
标准曲线的建立:精密称取氨苯砜标准品7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一 水(1:1) 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吸 取2,3,4,5,6,7,8 mL溶液置于50 mL 容量瓶中,用前述溶液稀释至刻度,于293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值。结果回归方程 为:A=0.1083C+0.0039(r:0.999 9)。 表明氨苯砜浓度在2.8-11.2 g· -1,浓度 mL 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
特点:形成无定形物质,熔点高,对湿度敏 感,贮存过程中易吸湿而析出药物结晶。 使用注意:由于熔点高不宜采用熔融法,而 宜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物。
3.表面活性剂类
作为载体材料的表面活性剂大多含聚氧乙烯 基,其特点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载药量大, 在蒸发过程中可阻滞药物产生结晶,是较理 想的速效载体材料。常用的有泊洛沙姆188 (poloxamer188,即pluronic F68)、聚氧 乙烯(PEO)、聚羧乙烯(CP)等。
(四)其它类型的载体材料
1、吸附性载体:如二氧化硅,药物以分子或 超微状态吸附在胶态二氧化硅表面而高度分 散,增加药物溶出。
2、联合载体常用糖类如右旋糖酐,半乳糖及 蔗糖等,配合PEG类高分子材料做联合载体。 因其溶解迅速,可克服PEG溶解时形成富含 药物的表面妨碍对基质的进一步溶蚀的缺点。
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 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制剂在的吸收过程: 固体制剂──→崩解(裂碎成小颗粒)──→ 药物从小颗粒中溶出──→胃肠液中的药物溶 液──→药物从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分布于各个组织器官──→发挥治疗作 用
第一节 固体分散技术
描述药物从固体骨架中进入溶液主体中的溶
出速度
载体材料形成结晶的晶格结构
(二)固态溶液
固体溶液是一均相系统,在X-射线粉末衍射 图上,药物结晶衍射峰消失,SEM镜(扫描 电镜)下无药物结晶出现。当制成的固体溶 液为一透明物质时,称为玻璃态固体溶液。
(三)共沉淀物
是由药物与载体材料二者以恰当比例混合, 形成共沉淀无定形物,有时称玻璃态固熔体。 有如玻璃的质脆、透明、熔点不确定。 常用的载体材料为多羟基化合物,如枸橼酸、 蔗糖、PVP等。
特点:可使某些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可阻 止药物聚集。
1.聚乙二醇类
使用注意:药物为油类时,宜用分子量更高 的PEG类作载体,如PEG12000或PEG6000 与PEG20000的混合物作载体。
2.聚维酮类
品种:PVPk30(平均分子量4000)
性质:无毒、对热稳定(150℃变色) 、水 溶性好、抑晶性强。其体外溶出度有明显提 高,在体内起效快,生物利用度也有显著改 善。
易碎物,放置的 温度及时间视不同的品种而
定。
(一)熔融法
关键:迅速冷却,使结晶不容易聚集长大, 实现高度分散。
特点:药物的分散度高,简便、经济、适合 于热稳定性药物,但不耐热的药物和载体不 宜用熔融法
氨苯砜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将PEG 6000过4号筛,加热至熔融,再少量多
次的逐步加入氨苯砜,剧烈搅拌,得透明液
活性是 一理想的不溶性载体材料。EC能溶
于乙醇、苯、丙酮、CCl4 等多种有机溶剂。
载药量大、稳定性好、药物以分子或微晶的 形式分散,不易老化。
含有羟基能与药物形成氢键,有较大的粘性,
2.聚丙烯酸树脂类
此类载体材料为含季铵基的聚丙烯酸树脂。 性质:胃液中溶胀,肠液中不溶,不吸收、 此类固体分散体中加入PEG或PVP等可调节 释药速率。
(五)滴丸操作的制备要点
6. 液滴进入冷凝液中时,冷凝液的液面应保 持平静,使液滴滴落时不受任何方向的力的 影响,而保证滴丸的圆整度。
7.处方与冷凝液选择不当,会使液滴在冷凝 液中有部分溶散,也可影响滴丸的圆整度。
(二)溶剂法
载体:可选用熔点高、对热不稳定的材料, 如PVP类、半乳糖类、甘露醇类、胆酸类等。 制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共同溶解于有机溶 剂中,蒸去有机溶剂后使药物与载体材料同 时析出,即可得到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而成 的共沉淀物,经常减压干燥或者是喷雾干燥、 冷冻干燥即得。
类型:速释、缓/控释、肠溶
(二)固体分散体的特点
1.药物高度分散,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
2.制备速释、缓/控释、肠溶制剂;
3.提高药物稳定性;
4.掩盖不良气味、减少刺激性;
5.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6.固体分散体的老化和载药有限。
二、载体材料
载体材料应具备的条件: ①无毒、无致癌性、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变化 ②不影响主药的稳定性;
(一)熔融法
为了缩短药物的加热时间,亦可将载体材料 先加热熔融后,再加入已粉碎的药物 (60~80目筛)。
也可将熔融物滴入冷凝液中使之迅速收缩、 凝固成滴丸,常用冷凝液有液体石蜡、植物 油、甲基硅油以及水等。在滴制过程中能否 成丸,取决于丸滴的内聚力是否大于丸滴与 冷凝液的粘附力。
(五)滴丸操作的制备要点
品种:Eudragit(包括E、RL和RS等几种)。
无毒,广泛用于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的材料。
3. 脂质类
品种:胆固醇、β-谷甾醇、棕榈酸甘油酯、 胆固醇硬脂酸酯、蜂蜡、巴西棕榈蜡及氢化 蓖麻油、蓖麻油蜡等脂质材料。
特点:熔点低,脂溶性强。
制法:这类固体分散体溶点低常采用熔融法 制备。可加入表面活性剂、糖类、PVP等水 溶性材料,以适当提高其释放速率,达到满 意的缓释效果。
6.纤维素衍生物
如羟丙纤维素(HPC)、羟丙基甲纤维素 (HPMC)等,它们与药物制成的固体分散 体难以研磨,需加入适量乳糖、微晶纤维素 等加以改善。
(二)难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 2.聚丙烯酸树脂类 3.其他类 注意
多数具有缓/控释作用
1.纤维素类
常用的如乙基纤维素(EC),无毒,无药理
③不影响药物的疗效与含量检测;
④能使药物得到最佳分散状态或缓释效果; ⑤廉价易得; ⑥水溶性载体应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
二、载体材料
常用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难溶性和肠溶 性三大类。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
水溶性载体: 主要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
物利用度,难溶性药物在其中以超微粒子态、
体,迅速置预冷的玻璃板上,于-10℃冰箱中
放置24h冷冻固化。固化后产品置真空干燥器
中,待脆化取出粉碎,过8O目筛,即得.
药典筛
工业筛
氨苯砜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测定
测定波长的确定:以乙醇-水(1:1)为溶剂, 配制氨苯砜溶液和PEG 6000溶液,在紫外分 光光度计上于180-32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 扫描。结果氨苯砜在293 nm处有最大吸收, 所用载体(PEG 6000)在此波长处无干扰, 所以选择该波长为测定波长。
三、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一)简单低共熔混合物 (eutectic mixture) (二)固态溶液(solid solution) (三)共沉淀物(也称共蒸发物)
(一)简单低共熔混合物
当药物与载体熔融成完全混溶的液体后,搅 拌均匀,冷却固化而形成的物质称为低共熔 混合物。在低共溶混和物中,药物是以微晶 状态分散于固体载体中,是一种物理混合物, 在X—射线粉末衍射图上,药物衍射峰仍然 存在,在SEM镜下可见药物结晶
(三)肠溶性载体材料
可以溶于不同pH的肠液中。 种类: 1.纤维素类 2.聚丙烯酸树脂类
1.纤维素类
常用的有CAP、HPMCP,其商品有两种规
格,分别为HP50、HP55以及羧甲乙纤维素
(CMEC)等,均能溶于肠液中,可用于制
备胃中不稳定的药物在肠道释放和吸收、生
物利用度高的固体分散体。
1.滴管口与冷凝面距离宜控制在15cm以内, 2.选择表面张力小的冷凝液有利于成丸; 3.增加冷凝液的相对密度,控制液滴在冷凝 液中的移动速度. 4.冷凝液上部的温度应在40~60℃左右。 5.小丸的圆整度比大丸好; 6. 冷凝液的液面应保持平静; 7. 选择适当的冷凝液;
四、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一)熔融法 (二)溶剂法 (三)溶剂熔融法 (四)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 (五)研磨法 (六)双螺旋挤压法
(一)熔融法
载体:PEG、有机酸等
制法: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加热至熔融,在
剧烈搅拌下迅速冷却成固体,或将熔融物倾 到在不锈钢板上成薄层,用冷空气使骤冷成 固体。再将此it L-100及 Eudragit S-10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