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外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巧答作用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精选3篇)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bbcc8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5.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精选3篇)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第1篇语文阅读题快速答题方法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二、答案来源2.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一)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 看文章题目;b. 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见的有:a.从概括到具体;b.从整体到局部;c.从主要到次要;d.从现象到本质;e.从原因到结果;f.从特点到用途。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a.下定义(模式:什么是什么);b.举例子;c.作比较;d.列数字;e.打比方;f.分类别;g.列图表(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阅读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阅读答题的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51e60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c.png)
阅读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阅读理解一直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题型,分数占比大,对考试成绩影响明显。
以下是阅读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1. 整体感知。
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要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顺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前后照应,要在整体感知和把握局部的基础上进行。
2. 揣摩体味。
通过“原句理解——换词理解——置换理解”来挖掘文本中语句的深层含义;联系具体语境来揣摩、领悟和品味文本中精妙的语言,包括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鉴赏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和表达作用;要理解题目对文本中有所指向的问题或涉及对文学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的归纳整合以及推断与想象等能力的要求,自觉探究有助于增强思辨性和求异性能力的内容,探讨作品的丰富内涵,解读自己多元的阅读理解,领悟作品主旨,最后准确地根据题目要求得出相应的观点。
3. 仔细审题。
对问题进行分析,明确答题的方向和目标。
答题时,要认真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意,从题干中筛选重要信息和关键词语,理清题目的指向,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按要求选出文中的关键词句作答。
同时一定要明确问题中的问
点及分点所指。
答案来源于文本但又超越文本。
从阅读材料中选取,而不是靠主观臆造、任意拔高。
2024年高三学生语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总结
![2024年高三学生语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f78046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5.png)
2024年高三学生语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总结随着大规模阅读的推进,高中语文阅读的考查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在____年语文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下面总结了一些指导方法和技巧。
一、审题1. 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包括题目、作者和出处等。
这有助于理解文章的背景和意图。
2. 仔细阅读题干,特别是关键词,包括题目中的疑问词和答题要求。
这有助于聚焦阅读,并准确理解问题的要求。
二、整体把握1. 阅读前,可以先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通读全文之后,可以提前设想文章可能涉及的话题和结论。
2. 给文章标注关键词和段落大意,帮助记忆和整理思路。
三、分段解读1. 分段解读是阅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每读完一段,可以先简单概括该段的主题或大意。
然后再仔细分析该段的细节和包含的论证逻辑。
2.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标注出现的重要名词、术语或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是问题的关键词,也可能是答案的线索。
四、理解关联关系1. 注意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的联系。
例如,对比、因果、转折等关系。
这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态度。
2. 尤其要注意代词的指代关系。
当出现代词时,要注意找到其所指的具体事物或概念。
五、引用运用1. 当题目要求引用文章中的语句来回答问题时,可以先在文章中找到相关词语,再根据题目的要求提炼出关键句子。
2. 引用时要注意准确性和连贯性,不要歪曲原意,也不要断章取义。
六、综合运用1. 根据题目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信息搜集和筛选。
可以利用标注的关键词和整理的思维导图来帮助答题。
2. 注意综合运用不同文本信息之间的联系,可以进行摘抄或同义改写,使答案更具连贯性和准确性。
七、时间掌控1. 在考试中,时间非常有限,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分值分配时间。
2. 若遇到时间紧张的情况,可以先做易题和短篇阅读题,然后再去做长篇阅读题。
八、实战演练1. 多做语文阅读的模拟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课外阅读题答题技巧
![课外阅读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29586ee89eb172ded63b7ec.png)
课外阅读答题技巧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412点)3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然后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九、标点符号的作用1.——的作用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十、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
(比较保险)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十一、文章的写作顺序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1.并儿2.还3.或是4.转是5.假设是6.条件论7.因此1.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语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最新)
![语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0814f73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a.png)
语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最新)语文阅读理解是中考、高考和各种语文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面对复杂的文本和多变的题型时,有些同学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会望而却步。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同学们快速高效地解答阅读题。
一、熟悉题型不同的阅读题型要求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因此,在开始做阅读题之前,要先了解各种题型的要求和特征。
常见的阅读题型包括:主旨题、细节题、推理判断题、词语理解题、作者意图题和文体特点题等。
同学们需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型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二、先通读全文在开始解答阅读题时,一定要先通读全文。
这一步操作的目的是帮助同学们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思想,为后面的解答提供帮助。
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快速浏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论;2.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和重点段落,重点记下来;3.注意文中的字幕、图标、表格等,它们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重点分析问题阅读题往往涉及到各种细节和语言表达,因此在解答时容易出现偏差。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同学们需要重点分析问题,明确题目中涉及的关键点。
对于一些类似“以下陈述错误的是哪项”、“下面选项与文中说法不符合的是哪个”等问题,同学们可以基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一一排除选项直至找到正确答案。
而对于一些“推理判断”、“作者意图”等更为抽象的问题,同学们需要仔细理解文章语言表达的含义和语言用法,寻找线索,逐步推测,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
四、化繁为简在解答阅读题时,同学们不仅要注意理解文章的含义,还要注意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
因此,一定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首先,同学们要在阅读时尽量采用标注和划线的方式,将关键句子和关键词圈出来;其次,在解答题目时,可以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一解答,最终将答案汇总;最后,在表达答案时,要注意简洁明了,用简短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让阅卷老师易于理解。
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课外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750c68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9.png)
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课外阅读答题技巧如下:
1. 抓住题目把握中心思想。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有章可循的,考生在做课外阅读时,如果抓住了文章的题目,就能抓住文章的灵魂,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整体。
2. 由略到精最少读三遍。
第一遍略读,整体把握。
第二遍精读,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
第三遍更换角度,检查试卷。
3. 画重点词句。
考生在阅读语段时,可以在重点地方(说明文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首括句、尾结句,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记叙文开头和结尾句、议论抒情的句子、景物描写的句子、人物描写的句子、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议论文中标志中心论点的词语,如“我认为”、“所以”、“总之”、“可见”、“综上所述”等)用铅笔画线,以利于了解、分析问题,同时也节省了再次整体阅读的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4. 阅读各类文章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记叙文时,首先要从分析人物、事件、景物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其次要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各语段间关系;再次要理解文中关键词和句子。
阅读议论文时,首先要准确把握论点;其次要了解议论文结构;再次掌握常用论证方法,把握文章论据;最后要把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阅读说明文时,可以先从文题入手确定说明对象和主要内容,进而通过对关键句、中心句的理解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通过剖析
说明的结构领会说明条理,最后通过辨析说明方法的运用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小说时要从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环境入手,理解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征。
5. 多读、多思、多练。
想要提高解答课外阅读题能力,考生需要学好课本,强化阅读训练,多读、多思、多练。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到你。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小妙招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小妙招](https://img.taocdn.com/s3/m/decf09f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b.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小妙招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掌握一些有效的答题小妙招,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答题技巧:1. 仔细阅读文本:在开始答题之前,务必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不要急于跳到问题部分,因为这样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
2. 标注关键信息:在阅读过程中,用笔划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句子和段落。
这些信息往往是理解文章和回答问题的关键。
3. 理解问题要求:在回答问题之前,要确保完全理解了问题的要求。
有时候问题可能会有一些陷阱,需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具体要求。
4. 寻找文中证据:在回答问题时,尽量引用文中的具体信息作为支持。
这样可以增加答案的说服力。
5. 组织答案结构: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
可以先列出答案的要点,然后再详细阐述。
6. 使用恰当的语言:在回答问题时,尽量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
避免使用口语化或者模糊不清的表达。
7. 检查答案:在提交答案之前,要仔细检查答案是否有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或者逻辑上的不连贯。
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8. 练习和反思: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每次做完阅读理解题后,都要认真分析自己的答案,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9. 学习阅读策略:了解并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概括等,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10. 保持耐心:阅读理解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过程。
在答题时,要保持冷静和耐心,不要因为时间紧迫而匆忙作答。
通过以上这些小妙招的学习和实践,相信你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题答题技巧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c3c881f767f5acfa1c7cd79.png)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题答题技巧及方法一、关于词语(一)理解词义的方法:1.拆拼法。
把词语拆开来,先解释每个字,再把每个字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整个词语的意思。
如“自勉”。
2.近义换词法。
用近义词对于要解释的词语进行解释的方法,如“推辞”的意思可以解释为“推却、拒绝”。
3.反义词否定法。
利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不”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运用时,先找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然后在这个反义词的前面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
如“模糊”的意思为不清楚。
4.联系生活法。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解释词语的方法。
如:犹豫不决。
5.联系上下文理解法。
答题范例:本义+文中的意思。
(二)体会作者用字(词)的巧妙:-1-这句话用上“**”这个字(词),能够生动、形象地写出……,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三)换成其它词行不行?为什么?不能换。
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思路去思考:1.词语意思不同。
“**”的意思是……,而“**”的意思是……,这两个词表达的意思不同,所以不能换。
2.表达的程度不同。
这两个词都表示“……”的意思,但是它们表达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表达的程度更深一些(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所以不能换。
3.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表达的情感不同。
二、关于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概括(一)概括文章主题的方法:1.内容分析法。
如《陶校长的演讲》。
2.题目入手法。
如《师恩难忘》。
3.中心句或重点段提取法。
4.感悟抒情议论法。
如《滴水穿石的启示》。
-2-(二)不同文体主要内容概括范例:1.写人记事类。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在哪里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表达了……的情感。
(写人的就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2.写景类。
短文描写了什么季节(地方)的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赞美了(表达了)……的情感。
(或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或抒发对生活的热爱,或抒发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
)3.状物类。
短文从……等几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了……的什么特点,表达了……(单纯写物的基本上是表示对物的喜爱,也有借物抒情或借物言志的情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附11篇练习有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附11篇练习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660e6eaeaad1f347933f30.png)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附11篇练习有答案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
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
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
例如要求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有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后,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的句子后打上了"×"。
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二、熟读全文,整体把握。
一般来说,做题时,我们要先把文章读一遍,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开始做题。
如果没看懂,还要再读,直到弄懂为止。
当然,读第二遍前,可以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因为后面的问题中有时会隐匿着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对我们理解文章很有帮助。
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信息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从而整体把握全文,做到对解题心中有数。
要向学生强调,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
倘若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
就会导致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三、确定区域,深入思考。
在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深入思考,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
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课外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ab88c82d4d8d15abe234eb9.png)
课外阅读答题技巧最佳答案一、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716f93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1.png)
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一、充分理解文章内容1. 首先,在阅读中要做到心有所依,不断回顾文章中的主题,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揣摩文章的脉络,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全文的大意,而不是停留在表层文章的内容始终。
2. 其次,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运用的表达,比如比喻、描绘、调侃、警句、反复提示等,尝试着把握文章中重点信号,归纳出文章中作者思想。
3. 再者,要特别重视文章作者的感情色彩,即态度及预期,通过了解作者的思想,可以对考点的视角进行分析,从而使阅读更加有深度。
二、结合考点解读文章1. 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考点的重点,根据考点的要求,审慎分析文章,从文章中发现答案所在,从中进行选取。
2. 此外,应根据考点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和环境等因素进行相关评析,尽量从细节上把主题联系起来,以便于进行更好的论证推理。
三、理解全文含义1. 注意理解文章的大的思路,将文章的内容,先做梳理,以便于思维的连贯性,看清文章的完整体。
2. 同时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着重通篇一贯性和针对深入思考,才能看清文章前后逻辑关系,从而把握文章的含义。
四、加强记忆1. 阅读时要注意觉察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子,尽量在脑海里有一个活动印象,以便在后期答题时能熟记。
2. 同时,难句也需要特别注意,加强记忆,从后面的句子反推去理解前一句的全部内容。
五、实践总结1. 阅读答题有技巧性,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要让自己的思维有深度,也应更加灵活,才能在答题时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2. 学会有效地梳理思路,识记重点信息,并运用文章知识来解答具体题目,形成一定的经验总结,才能更好的解决阅读答题的问题。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cfd2d0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8.png)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1.快速浏览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在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些部分通常会给出文章的主题或主要观点。
2.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求和考查点。
对于选择题或判断题,要仔细比对原文和选项,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对于填空题或简答题,需要准确理解和组织语言,用最简练的语言回答问题。
3.注意文章中的细节和关键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隐藏在某个段落或句子中,需要仔细寻找和挖掘。
同时,要注意排除无关信息和干扰项,避免对答案造成误导。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在阅读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通过语境来推断和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注意归纳总结和推理。
在阅读时,要注意归纳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和要点,通过推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同时,要注意推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6.多做练习和反思。
通过多做练习和反思,可以发现自己在阅读理解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
总之,阅读理解需要扎实的语言基础、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只有不断积累和练习,才能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水平。
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1f6e60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c.png)
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在文章开头,一般用于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和总领下文。
在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和总结上文。
在文章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和照应开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和拟人可以生动形象地描写对象的特性;排比可以加强语气和气势;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可以强调和加强语气;对比可以突出和强调对象的差异和相似;反复可以强调和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在这样的题目中,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揭示它们所指的对象,再疏通句子即可。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不能换,因为它们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对象的特性和情况。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调换,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不一致,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且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
六、XXX的概括归纳:在记叙类文章中,需要回答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他们所做的事情。
在说明类文章中,需要回答清楚说明对象的特点和内容。
在议论类文章中,需要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和作者的观点。
文章题目为“山格”,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众多山的不同性情。
南方的山灵秀不失狂野,北方的山健壮而不失妩媚,西部的山则尊严而沉默。
作者的笔意纵横,令人饱览山之情味,行文大气而稳重。
文章运用了大量拟人、比喻等修辞格,把山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赋予丰富的人格性情。
同时,选材大气,描摹了南方、北方、西部山的个性,给读者以全面的感悟。
最后,以山与人之关系升华作结,拓展了思考空间。
整篇文章大气尽显其中。
删除有问题的段落)。
阅读理解指导指导学生解答阅读题目
![阅读理解指导指导学生解答阅读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697b4e8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c.png)
阅读理解指导指导学生解答阅读题目阅读理解指导:指导学生解答阅读题目阅读理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的一种考试题型,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一段文章或者文字,理解文章内容,从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提问的问题进行答题。
在解答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答题方法,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学生参考:一、通读全文在开始解答阅读题目之前,首先要对文章进行一次整体的阅读,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要传达的思想等内容。
通读全文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章整体信息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二、分析题目要求在解答阅读题目时,学生要仔细分析题目的要求,明确需要从文章中获取哪些信息并进行回答。
可以在试卷上划出关键词,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题目,并避免偏离主题。
三、寻找关键信息在阅读文章时,学生要有意识地寻找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即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
可以通过划线、圈出关键句子等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定位所需答案的位置。
同时,要注意文章中的转折词、关联词等,它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找到正确的答案。
四、细致阅读在定位到关键信息后,学生需要进行仔细的阅读,确保对文章的细节有准确的理解。
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推理和判断,以确保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是正确的。
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等细节,这些细节也可能为问题的解答提供线索。
五、选项比对在回答选择题时,学生需要将各个选项与文章信息进行比对,筛选出与文章相符的选项。
这可以通过排除法、对照法等方法进行。
同时,要注意选项中的否定词或修饰词等,在选择时要仔细判断其对答案的影响。
六、组织语言在解答阅读题目时,学生要注意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回答问题,尽量避免出现冗余或不必要的陈述。
可以采用完整句子或简洁表述,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回答的具体形式。
同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以确保自己的回答清晰易懂。
总之,解答阅读题目是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和答题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
高效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技巧与策略
![高效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技巧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ee4407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6.png)
高效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技巧与策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阅读理解题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题型。
无论是在语文、英语等学科的考试中,还是在日常的阅读材料中,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掌握了这些技巧和策略,不仅能够提高我们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还能增强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一、阅读前的准备在开始阅读文本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冷静和专注,避免因紧张或焦虑而影响阅读效果。
其次,快速浏览题目,了解题目类型和要求,明确需要从文本中获取哪些信息。
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就能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提高阅读效率。
二、阅读中的技巧1、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浏览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和主题。
在快速阅读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而是重点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段落的首句和尾句等关键部分。
通过快速阅读,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精读打下基础。
2、精读精读是指仔细阅读文本,深入理解文章的细节和内涵。
在精读时,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和重点段落,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
同时,要注意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做笔记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做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可以在文章旁边或笔记本上记录下关键词、关键句、重要的观点和自己的疑问等。
这样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快速回顾笔记,找到相关的信息。
三、理解文章的方法1、把握文章的主旨主旨是文章的核心思想,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和意图。
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段落的主题句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重复出现的内容,这些往往是与主旨相关的重要信息。
2、分析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方式,了解文章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常见的文章结构有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
高效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技巧总结
![高效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6b1e4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e.png)
高效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技巧总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阅读理解题一直是各类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语文、英语还是其他学科,阅读理解都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然而,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阅读理解题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
如何能够高效地解答阅读理解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呢?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通读全文,把握主旨在拿到一篇阅读理解文章后,不要急于看问题和选项,首先要进行通读。
通读的目的是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在通读的过程中,可以留意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以及每段的首句,这些地方往往能够提供关键的信息。
同时,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关键词通常是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词汇,而关键句则可能是对主题的概括或者对重要观点的阐述。
通过抓住这些关键元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在通读全文之后,接下来要仔细审题。
认真阅读每个问题,理解问题的含义和要求。
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例如“原因”“结果”“主要内容”“观点”等等,这些关键词能够帮助我们明确答题的方向。
同时,要注意问题的提问方式。
有些问题是直接提问,需要我们直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而有些问题则是需要我们进行推理、总结或者分析。
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我们要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
三、带着问题,回读文章在明确了问题的要求之后,我们要带着问题回读文章。
在回读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与问题相关的段落和语句。
可以在文章中标记出关键的信息,以便在答题时能够快速找到。
对于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要仔细对比文章中的相关内容,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对于需要推理和总结的问题,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进行思考,不要孤立地看待某个段落或语句。
四、筛选信息,组织答案在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之后,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
去除无关的内容,提取出关键的信息点,并按照问题的要求进行组织和回答。
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
同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保证答案的规范性。
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
![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a71494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c.png)
考点一:以×××为题有何作用?答: 1.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新颖独特,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运用比喻 or 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有时也运用象征的手法);4.揭示文章主旨;5.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6.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7.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考点二:概括全文内容及具体事件答: 1.本文叙述了×××人在×××地方做了×××事,结果如何; 2.具体事件,根据得分点,通读全文,一一列出(答题时如果找不到具体语句,就用自己的话概括) 。
考点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答:文中的人物是一个×××的人,从文中的×××事件可以看出来他是怎样的人;从文中的×××情节可以看出来他是怎样的人。
先总后分,先概括人物特征,再结合文章分析。
考点四:重点语句在结构与内容上有何作用?答: 1.结构:总领全文 or 引起下文 or 承上启下 or 为下文做铺垫 or 首尾呼应 or 总结全文; 2.内容:a. 概括语段内容;b.揭示作者的思想感情;c.表明作者某种观点;d. 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考点五:自然环境及景物描写的作用答: 1.交代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2.渲染气氛; 3.衬托人物的心情; 4.烘托人物的品质,表现人物形象;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6.深化文章主旨。
考点六:赏析划线句子或词语的内容答:写法(首先考虑修辞,其次表现手法,然后描写,词性,感觉器官) +内容(词语 or 句子的表层义) +情感,性格,主旨(词语 or 句子的深层义)。
考点七:引用诗句,名言 or 诗歌作用答: 1.丰富文章内容;2.增强文章的诗意 or 美感; 3.点明文章中心,深化作者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
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 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 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 跃起。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顶碗少年的高超技艺。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 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
运用语言描写,写了观众的不信任、不耐烦,突出顶碗 少年的信心与勇气以及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精神。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等 。
人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方式: 正面描写:本段运用了……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形象( 精神品质),表现了……性 格,体现了…… 感情。
侧面描写:本段运用了……的描写手法,+ 写了……+突出(烘托)……
课外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巧答作 用
题型
1、课文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课文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 作用? 3、课文第x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 什么作用? 4、文章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分析其表达效果)? 5、文中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 么作用?
描写方法的作用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 数你的刀数。”
运用外貌、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刘伯承坚强、刚 毅的性格。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时间季节 2.渲染气氛 3.为下文埋下伏笔。 4. 表现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5.推动情节发展 6.烘托人物心情
请你说说文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15)段中划线句子运 用什么描写方法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老先生个子不高,头发灰白,脸上长满了老年斑。 这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写了老人已经年事已高,乘车
应该坐着,而他却给少年让座,表现了他对少年的关爱。
车门关上了。站在路边的少年如梦初醒般冲着发动 的车子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是对少年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年对老先生感激和 敬重之情。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4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 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
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沃克医生手术时的担心、紧 张,突出了刘伯承坚强、刚毅的性格。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 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 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刘伯承坚强、刚毅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