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4.选择一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家,了解其生平事迹,撰写一篇介绍该革命家的传记,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字数在1000字左右。
5.结合现实问题,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知识,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挑战,并提出你的思考和建议。
2.对于难点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内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3.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研究文献,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事件进行实证研究。
4.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历史角色,如革命家、记者等,从不同角度感受和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
分组讨论时,要求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设计以下题目:
1.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线索和主要事件,并简述其意义。
2.运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强化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二是通过案例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内涵;三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使他们在探讨历史问题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此外,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力求论文和PPT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同学们要重视作业质量,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了解可能相对有限,但对于革命、战争等话题具有较强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背景和意义可能存在模糊认识,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讲解。
-利用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事件,提高他们对革命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2.教学过程设想: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革命歌曲、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过于关注表面现象,缺乏深入剖析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3.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可能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具有一定的崇敬之情,但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情感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和意义,掌握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高中历史专题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①前期:1919年5月4日,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②后期:6月初开始,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共一大(1)条件: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国际支持: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2)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秘密召开。
(3)内容:①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4)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1)内容:①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②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国民革命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背景:①必要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到严重挫折,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②可能性: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建立: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初,北伐军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3.失败: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学生已经完成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了解,掌握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方面尚需加强引导。
2.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历史事件为何会发生?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如何崛起的?
3.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简要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2.详细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等。
4.学会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7.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作业布置时,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2.作业形式多样化,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作业量适度,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拓展。
高中历史 3.3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3.3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过程;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
三、本课的基本线索: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在经历了国民革命的一系列失败后,逐渐走向成熟,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进行土地改革,进一步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四、教学设计:(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导火线:合作探究:五四运动的爆发仅仅是因为外交失败吗?(2)过程:时间、口号、运动中心的变化、参与阶层及各阶层的作用(学生、工人、商人)。
(3)结果:直接结果、最终结果。
性质:(4)影响:影响:①②合作探究:①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③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成立的条件:合作探究: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有哪些?五四运动和中共的成立有何关系?②中共成立的可能性、必要性分别是什么?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参加者、主要内容。
(2)成立:合作探究:如何评价中共一大制定的革命纲领和党的中心任务?中共二大的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如何评价这一纲领的作用?(3)合作探究: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共,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领导阶级、革命纲领、指导思想、革命前途、群众基础、革命力量)(二)国民革命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可能性。
教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困境与抉择一、教材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三课的内容,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本课上承本专题第一、二课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专题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是中国由被侵略被压迫向独立自主的转折,是中国近现代发展的重要过渡。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新民主主义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等内容,并且已经在本单元的前两课学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初中的知识遗忘较多,高中的历史教材编写又采用了专题的形式,打破了时空界限,如果没有扎实的通史基础,那在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上可能会比较欠缺。
加之高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分析材料的能力较低,所以教师在这里要注重引导。
但是此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表现欲,对历史故事和历史图片都比较有兴趣,积极性高。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素养目标】1.以唯物史观为导,探寻1921年到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
2.以中国共产党的三次困境与三次抉择为主线,运用史料,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国家利益艰苦奋斗的精神,升华家国情怀。
【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难点】1.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2.中共在困境与抉择中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四、教学立意与教学过程【教学立意】从宏大处入史,通过展现1921—1936年十五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历程的波澜壮阔,探寻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与实践的冲突中,面对的三大困境与三次新生。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中感受早期中国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追求与自我革命精神,认同并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的责任与使命。
【教学过程】五、设计反思本课的时间跨度非常大,在一节课时里,想要面面俱到几乎不可能,所以要点的取舍是本课的难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案例分析、史料分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和视频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吗?它们在我国历史上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这些事件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奠定了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教授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3.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视野,提高认识。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c.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a.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b.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的认识,引导学生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一、知识结构(利用共产党和国民党两条线索整理教材知识,对比比较明显) (一)抗日战争 中共——人民战争路线——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解放战争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中共——争取和平民主,准备应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二、课堂讨论与思考1、在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中,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各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见知识结构) 抗战初期: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相持阶段:发动百团大战;巩固根据地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准备抗战初期:散布“亡国论”和“速胜论”相持阶段:进行投降分裂活动,对根据地进行封锁 政治上:美蒋勾结抢夺胜利果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政协会议;撕毁协议发动内战;假和谈 军事上:重点进攻;全面进攻 政治上:赴重庆谈判;参加政协会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1949年北平和谈 经济上:土地改革 军事上: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6月战略反攻;1948年三大决战;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4月23日2、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抗日战争的恶劣环境中为什么会发展壮大的?解题关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策和措施。
思路引领:始终坚持民族统一战线;制定正确的抗战方针;始终坚持敌后抗战;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提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族统一战线;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论持久战》为中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和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召开了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抗日战争结束后,针对蒋介石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态度,中共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什么中共要争取和平民主?(见知识结构)4、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怎样最终取得胜利的?答题思路: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概括:由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坚持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广大群众的支持;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最新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doc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⑴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阶段特征并能概述有关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⑵分析并能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⑶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做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要求,实事求是并果断正确的确定处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⑴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⑵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⑶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通过收集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真实体验五四运动的激情岁月,体会青年学生们为国牺牲的精神;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⑵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调整政策,扭转局面的史实。
培养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二、教材要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1、背景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背景:国内背景包括三点:一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1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的探究兴趣,提高问题驱动法的运用效果;
(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
(3)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新民主义革命的历史过程。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过程:按照时间顺序,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过程,强调革命从城市到农村、从南到北、由小到大的战略转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安排以下内容: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和目标、重大事件等问题进行讨论。
2.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国共两党合作与分裂的原因等。
4.强调团结协作、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充满好奇,但可能对革命性质、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理解尚显浅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结合历史事件,弘扬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3.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中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学习目标:本节要求学生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等。
思考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思考二: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二、预习效果检测(一)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以及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及内容。
(二)国民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简述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及意义(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简述解放战争的原因及其进程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标志是什么?三、课堂目标检测课文相关思考题。
四、配餐练习A组 1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A.发生在1919年5月4日B.前期的中心在上海C.最终取得了初步的胜利D.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2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A.是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B.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最低革命纲领不包括()A.实现共产主义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C.打倒封建军阀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4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中国国民党的诞生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5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标志()A.孙中山逝世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C.上海获得解放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6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了国民革命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D.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转入了低潮7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A.广州B.南京C.瑞金D.长沙8 下列事件发生在1935年的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长征开始D.遵义会议9 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A.1945年D.t946年C1947 D.1948年10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A.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B.三大战役胜利结束C.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组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多种杂志,专以提供过激派伪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本案例旨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掌握知识,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掌握相关历史概念、人物和事件。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汲取奋斗精神,培养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担当的品质。
4.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充分运用情景创设法,将学生带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场景中。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编排短剧、模拟情景等方式,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例如,在讲解五四运动时,可以播放相关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当时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救国救民的决心。在讲述南昌起义时,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起义的过程,使他们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
2.分析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等,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评述。
3.识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代表性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革命事迹,传承革命精神。
第14课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尊重和敬畏,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革命斗争的艰辛,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3.引导学生认识到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体现,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五、案例亮点
1.创设真实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实地考察,创设了真实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中。这种情境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问题导向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
案例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讨。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形成独立见解。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促使他们在思想碰撞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4.个性化指导与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本案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从知识掌握、思维品质、合作态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促进其不断进步。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Fra bibliotek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分析史料、解读历史。通过分工合作,完成课堂展示、研究报告等任务,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提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一中国近代史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漫漫求索路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有基本的时空观念,能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重大史实。
2、通过情境创设和材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的能力。
3、能认识到以中共为代表的领导人,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认识不断深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和材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比较分析以及历史解释的能力,从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史实形成正确认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共产党探索新民主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走新民主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培养学生为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重点:理解中共对革命道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难点: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教学过程:导入:(数字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对近代前期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的解读,使学生认识到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是五四时期的新探索。
同时通过数字故事这一形式去营造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篇章寻路(设计意图:通过此篇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化的转向“以西方为师”到“以俄为师”奠定了基础)一、五四运动依据表格分析,五四运动中哪些新因素为中国革命道路的转向奠定了基础?小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我极赞成。
因俄式系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
”——毛泽东1921年(设计意图:此环节起到总结和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篇章筑路(设计意图:此篇章是本课重点。
以材料和情景创设为主,甄选材料,精心设计设问,使学生认识到中共的探索道路由“走俄国人的路”转为“走自己的路”。
)二、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1921年,我们党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当时对马克思主义有多少,世界上的事如何办,也还不甚了了。
所谓代表,哪有同志们现在这样高明,懂得这样,懂得那样。
什么经济、文化、党务、整风等等,一样也不晓得。
……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
但是这以后24年就不得了,翻天覆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图片,如五四运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吗?这个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过程,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土地革命等阶段。
3.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导力量、革命对象、革命性质和任务,强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4.结合具体案例,如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等,讲解革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特点。
3.结合历史事件、人物的具体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特点。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时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特点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情感教育,树立价值观: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多元评价,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各个阶级、阶层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在革命进程中的变化。
5.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学习,培养史料实证、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B、北伐取得了巨大成功
C、革命阵营内隐藏关重要危机
D、彻底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井冈山的斗争( )
A、打响了中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1931 年在井冈山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肖婷婷
【课标要求】 (2003 版)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2017 版)认识“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
革命的历史作用;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军长征的意义。了解日 本的侵华罪行;通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 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的 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材分析】
体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以及革命精神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
第1页 共4页
【教学过程】
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微课,提问:新民主主义革 观看微课,做好记录, 用“释题法”导入,开直指主题,
命新在哪里?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 运用微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4_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通过对五四运动等史实的分析,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认识和掌握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结论,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2、方法与能力以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和情景再现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共和许多仁人志士百折不挠苦苦追求的结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历史责任感。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两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学们,想必大家都是共青团团员了吧?会唱团歌不?在这首团歌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爆发,会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呢?这件发生在86年前的历史事件它是怎么发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请大家打开课本第48页,先阅读相关的内容。
【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1919年5月4日爆发,中心在 ,主力是。
6月,中心转移到 ,主力是。
工人罢工, 罢市、学生罢课的浪潮波及全国。
3、口号: “ , 。
” ;“废除” ;“在和约上签字”4、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1释放。
2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3拒绝在上签字。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日益结合;陈独秀和酝酿成立共产党; 的帮助。
2、成立标志: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中共一大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决定党的中心工作是 ;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为书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自治县银川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教学设计:33新民主主义革命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式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三节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核心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解它的关键是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含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国民大革命、红军长征,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和解放战争。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本节课所涉及的诸多知识点进行了初步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政治学科联系紧密,所以本节内容是本册书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对五四运动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通过讲解中共的成立‘土地革命、国民大革命、红军长征,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和解放战争使学生掌握中国的成熟历程。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史实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掌握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
2、目标解析: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史实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就是要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国民大革命、红军长征,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和解放战争的基本概况。
掌握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就是要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国民大革命、红军长征,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和解放战争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作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给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问题与诊断分析
本课内容多且知识跨度大,同时有许多的理论性的知识要分析,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东西不多,因此对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形成一条主线索,多花时间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问题二:五四爱国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相关的知识。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1:五四运动兴起的原因。
问题2:五四运动的过程
问题3:五四运动的意义
例题一: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B )
A.袁世凯接收“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变式练习:下列口号能全面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问题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的知识。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问题2、中共一大的内容和意义
问题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如何?
问题4:中共二大和民主革命纲领
例题二: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 B )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问题四:国民革命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国民革命相关的知识。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
问题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失败
问题3: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和失败的原因
例题三: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变式练习:下列对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基本上摧毁了军阀统治的基础
B.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为人们所接收
C.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扩大
D.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问题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土地革命和红军长征相关的知识。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形成的背景及概况
问题2: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问题3:红军长征的过程及意义
例题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于巩固( A )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变式练习: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经过“红三角”地区北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六年后中央红军长征再次经过此地。
期间的变化是( C )
A.国共两党有对峙走向合作
B.中国革命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
C.中日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革命形势低潮走向持续高潮
变式练习2: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C )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军事指挥的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问题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相关的知识。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1、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大致过程和影响
问题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意义
例题五: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D )
A.抗战胜利雪洗百年耻辱
B.半殖民地别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变式练习:在中国人们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她的民主个人主义终于会再显身手,中国终于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这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我认为应当得到我们的鼓励。
”这段话表明( B )
A.美国转变了对中国的根本立场
B.美国队中国革命的胜利感到无可奈何
C.美国准备笼络新生政权
D.美国要帮助蒋介石恢复其在大陆的统治
五、目标检测
1.“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 )
A.爱国主义
B.追求科学
C.追求真理
D.勇于解放
2.中共一大确立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之一是( B )
A.制定革命纲领
B.领导工人运动
C.领导农民运动
D.与国民党合作
3.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第一次合作,最主要是因为 ( B )
A.共产国际的帮助
B.“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需要
C.二七大罢工的教训
D.国民党的革命性
4.贾庆林指出,台湾同胞英勇的抗日斗争是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段话体现的最主要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C )。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C.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
D.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纭。
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 A )
A.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成者王败者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六、课堂总结:
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阶段。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而失败。
由此,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
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加上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失败。
中国共产党发动旨在攻打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力量强大而失败。
在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并在遵义会议中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的问题。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进一步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并且最终取得了新年主主义革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