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两个凡是”比较

合集下载

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背景

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背景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在给华国锋、叶剑英并转党中央的信 中,极有针对性地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 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不久,邓小平在与中 央几位同志的谈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个凡是’不行”, “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 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应该像毛 泽东同志说的那样对待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 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 过‘凡是’。”邓小平的话,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无异于石破天 惊,令人振聋发聩。 1977年7月,复出后的邓小平在十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明确指 出:“我说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的意思是,要对毛 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 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在全会闭幕时,他再一次强 调要对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并指出,毛泽 东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特别 重要。
这篇文章深刻指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凡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显然,这篇文章从理 论上对“两个凡是”僵化思想路线给予了否定和批判。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文 一经发表,即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它首 先遇到的却是主张“两个凡是”的人的责难和压制。 关键时刻,邓小平挺身而出,在中央领导人中率先对这场讨论给予了态度 鲜明和坚强有力的支持。5月30日,他在同胡乔木等几位同志谈话时尖锐地指出: “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6月2日,他在全军政治工作 会议上号召人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不久,《解放军 报》就发表了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的理论文章,以鲜明的态 度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人民日报》随后进行了转载, 有力地推动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开展。7月21日,邓小平在同中宣部负责人谈话时, 针对真理标准的讨论,明确提出:不要再“下禁令”、“设禁区”了,不要再把 刚刚开始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向后拉。

新的两个凡是与国企改革新思维

新的两个凡是与国企改革新思维

编者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近日与宏观经济学者胡释之就中国改革前景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本次对话分为上下两期,在上期对话里,高尚全表示,“人们期待十八大以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有一个新的起点。

”在本期对话里,高尚全发出呐喊,“千万不能再搞阶级斗争了,千万不能再折腾了!”新两个凡是指引政府转型政府由创富主体变创造创富环境主体政府你要真能创造财富倒也行,那就让公务员去努力创造财富,老百姓就休息,政府来养活老百姓。

真正要创造财富,还得靠企业家,靠民营企业家敏锐的市场眼光去发现消费者的需求,这样才能创造财富胡释之:你刚才讲到上海1956年的那个例子,就说企业要增加防暑设备,结果几番审批下来发现夏天都已经过去了,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形象表明审批的低效的例子。

前一阵国务院又取消了一批审批项目,而且还强调了取消的原则,我总结了下,就是“新两个凡是”:凡是公民能自决的,政府都要退出;凡是市场能调节的,政府都要退出。

高尚全:上面我讲了,本来按理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老百姓和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但计划经济体制下把两个主体颠倒了,所以老百姓和企业很被动。

拿农民来说,农民过去都要听生产队长指挥,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都要听生产队长的,好像农民不会种地,为什么?农民没有自主权。

后来我们改革了,改革了以后农民有了自主权,交了集体的,交了国家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现在是农业税都免掉了。

所以农民有了这个积极性,有了这个自由来创造财富。

过去他没有这个自由,都是听生产队的,两个主体颠倒是不行的。

我觉得浙江的经济是值得我们总结的。

浙江过去因为地处沿海,国家投入少因此国有经济比重低,但是正因为国有经济比重低,老百姓的积极性起来了。

浙江人很聪明,也很勤劳,过去财富的源泉不能涌出来,让政府给管死了。

现在政府支持老百姓创业,支持老百姓创造财富,为老百姓创业提供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环境,这样主体变了以后,自由度大了,创新的能力提高了,所以财富源泉可以涌出来。

从两个凡是到四个全面中国的思想进步之路

从两个凡是到四个全面中国的思想进步之路

从两个凡是到四个全面中国的思想进步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思想进步经历了两个凡是到四个全面的历程,这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程。

其中,两个凡是指的是反对形而上学和官僚主义,而四个全面则是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以及全面从严治党。

这些理论的提出和实践的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中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蓬勃发展。

一、两个凡是:反对形而上学和官僚主义1. 反对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指把现象看做本质、将直觉判断当作科学或哲学思考的一种思想倾向。

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形而上学思想严重束缚了思想的发展,甚至延误了革命的进程。

毛泽东注意到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凡是”,即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不要脱离具体情况和群众,不要夸大事物的一面,也不要忽视事物的另一面。

这种思想对中国的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共产党得以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 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一种依靠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组织以维护个人或特定群体利益的现象。

在中国的革命历程中,体制内的官僚主义思想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还提出了“群众路线”,即在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贯彻群众观点,以满足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地推动着中国的革命进程。

二、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再追随苏联模式,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不断发展。

其中,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是重中之重。

中国不断地加强技术、科学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中国逐步走上了一个闭环、生态、低碳的发展之路。

2.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治理现代化的同时,中国还对教育、医疗、土地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前些日子,中央办公厅两位负责同志来看我,我对他们讲,“两个凡是”不行。

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一九七六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

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毛泽东同志自己多次说过,他有些话讲错了。

他说,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

又说,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

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

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

他说:一个人能够“三七开”就很好了,很不错了,我死了,如果后人能够给我以“三七开”的估计,我就很高兴、很满意了。

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应该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对待这个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

我对那两位同志说:今年四月十日我给中央写信,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这是经过反复考虑的。

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

我和罗荣桓同志曾经同林彪作过斗争,批评他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而不是把毛泽东思想当作体系来看待。

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

(这是邓小平同志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的一部分。

)。

概论笔记整理终极版

概论笔记整理终极版

笔记中含课后问答题部分见另一份材料1、中央党校校训:“实事求是”。

2、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党的七大确定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5、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6、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确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7、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确定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8、“四位一体”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一体。

9、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10、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事实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2、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13、胡锦涛:“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4、三次思想解放:(1)邓小平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2)江泽民确定市场经济并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15、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6、邓小平:“坚持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17、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18、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1919)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9、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两个不能否定和两个凡是

两个不能否定和两个凡是

对“两个凡是”想必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但“两个不能否定”估计相对要陌生一些。

这里把二者相提并论,首先是字面上两者有些相同之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两者在思想脉络上存在相互联系,因此探究两个“两个”或许不无裨益。

所谓“两个不能否定”,亦即“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这句话如果用嘴巴念出来,好像还有点拗口,有点绕口令的感觉,但在表达一种历史判断上却是非常清晰明白和斩钉截铁。

换一句通俗的话说,即:如果以改革开放为界,不能因为改革开放取得成绩而否定之前的历史,同样,也不能因为改革开放存在的问题而用之前的历史来否定改革开放。

如果还要再作进一步的阐释,就是说,人们在面对当今改革开放出现的种种问题感到困惑,已然形成两种观点。

即,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绝对与放弃之前极左路线密切相关。

如果不是彻底否定之前的历史,那么今天我们就不可能取得改革开放的成绩。

另一种观点恰恰相反,当今改革开放出现种种社会问题难以医治,正好是放弃之前的路线所致,因此必须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

其理由很充分,如果沿用坚持之前的方针路线,那么就不会有当今社会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

不要小看这两种观点之争,这种争论也不单单是纯粹的理论之争,它涉及到我们国家今后的走向——是退回去还是继续向前走?以目前情况看,似乎向前向后都左右为难,陷入一种进退维谷境地。

向前吧,有人会说,改革开放出了这么多问题,不行,还是向后转为好;向后吧,有人会说,改革开放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岂能走回头路?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否定”应运而生。

咋一看,“两个否定”没有走极端,同时把否定改革开放前与否定改革开放后的两种认识各打五十大板,统统都给予否定。

彷佛裁判一锤定音——不论是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还是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允许的。

修正管理中的“两个凡是”

修正管理中的“两个凡是”

学校管理一六·五行政管理“凡是主义”是有识之士历来反对与批判的极端错误思想,它在本质上表现为“官僚”与“教条”。

时至今日,“凡是主义”一直未能决断,甚至在某些领域或某些单位中愈演愈烈,以致有些组织或单位管理痛失科学性、公平性,尤其是当前基层教育单位——学校,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表现为凡是上级下发的文件或口头传达的要求,下级不管其科学、合理与否,是否具有“校本性”,都会无条件地服从与执行。

比如,某县下发《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与展示活动方案》,《方案》规定被考核为第一、二名者获得“次年起两年内可直接申报高一级职称(不受学校申报名额限制)”。

这种考核方案使得学校考核只注重结果,而忽视或不重视教师平时的工作表现。

有些教师虽获得了第一名或第二名,但平时工作业绩却并不令人信服,甚至有些获得奖项的教师,上课态度极不端正,不备课就上课。

这种方案或文件并不具合理性与科学性,学校理应结合实情予以实施,但校长却仍本着“两个凡是”的思想与理念,予以无条件地服从与执行,即凡是上级文件就得严格执行。

第二个方面,表现为凡是骨干教师就是优秀教师,凡是优秀教师就是优绩教师,待遇就应高于普通教师。

比如,职称晋升可以获得优先权,职称考核可获得免考权,年终可享受丰厚的奖金等。

所以,多数教师多会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去争得骨干、名师等头衔或表彰名额。

这种不靠实力争得的荣誉或头衔情况的存在,已致使很大一部分骨干教师或名师并不是本单位真正的优秀教师,或被表彰为优秀教师的业绩并不一定优秀。

其实,真正的骨干教师、名教师等应该得到教学一线同行内心高度而广泛的认可与推崇,而不应该通过带有“行政”色彩的方法来评选与认定大部分教师不认可的所谓的优秀教师。

他们在获得骨干、名师等头衔后,不再思考、不再研究,没有发挥带动一个学科、一支队伍或一所学校的作用。

笔者认为,凡是骨干教师就是优秀教师,凡是优秀教师就是优绩教师,凡是被表彰的教师就是优秀教师,在当前背景或环境下是个错误的命题。

新旧“两个凡是”比较

新旧“两个凡是”比较

新旧“两个凡是”比较【摘要】1978年前的“两个凡是”突出了毛泽东个人的成绩与治国的主要思想,是典型的“人治”方略;而新的“两个凡是”在正确分析了人民的需求,转变执政思维与理念的结果,是从“人治”到“人民治”的现代国家转型,突出权利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是对现代法治精神的弘扬,是依法治国。

【关键词】“两个凡是” 新旧比较内容背景意义历史方位治国方略1.从提出新旧“两个凡是”的内容来看旧的“两个凡是”源于1977年2月7日的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表述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即新的“两个凡是”。

2.从提出新旧“两个凡是”的背景来看在社会方面,无论是1978年前的中国,还是2012年的中国,整个社会都处于转型期;在国家层面,都处于要极大发展的战略期,走什么路,举什么旗,都事关国家与政党的存亡;在人民层面,人人求发展,求进步的欲望被极大激发,只不过在1978年前人民追求的层次与当今人民的欲望有较大的差别,现在人民不仅仅是在追求物质的、精神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对尊严的要求,对权利的渴望。

3.从提出新旧“两个凡是”的意义来看从正面意义来说,我们必须坚持和继承已有的民族文化的血脉。

虽然“两个凡是”对我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灾难,但是在那个时代,即使是错的理念也被人们所接受,客观的说,受到“人治”国家及体制、“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外,重要的是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同时也告诉人们虽然我们取缔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的思想及旗帜,但对毛泽东思想还是接受与始终确立的,从历史的记忆中去比较,去分析我们的国家与民族的正确走向。

从正反面来引导人民、教育人民和宣传人民,从而让人们树立正确的真理观,使我党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保持了稳定性和传承性。

回望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大争论

回望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大争论

回望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大争论作者:叶介甫来源:《红岩春秋》2014年第04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的一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史无前例,但与之伴随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自1978年以来,围绕改革主题有过三次大的争论:第一次争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第二次争论是围绕市场化改革主题展开的争论;第三次争论是始于2004年的国有企业改革所引起的新一轮争论。

回顾这三次争论,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一次大争论:“两个凡是”还是改革开放?1977年2月7日,经华国锋批准,“两报一刊”联合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

“两报一刊”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这三家报刊的联合社论是当时最高宣传权威。

社论一出来,大家就知道这是中央最新工作方针。

此次发表的社论提出这样一个号召:“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就是“两个凡是”。

而针对“两个凡是”,有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篇文章先于1978年5月10日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

第二天,《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

第三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转载。

文章发表之后,遭到不少上层人士强烈指责。

关键时刻,邓小平给予了支持。

5月30日,邓小平说:现在,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可见思想僵化。

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

会上,围绕真理标准讨论问题,又展开了长时间激烈交锋。

辩论的结果是,“两个凡是”失败了,“实践标准”获得肯定。

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他说,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题目解读
“实践”指的是实际去做,不是仅体现在理论上; “唯一”突出了“实践”这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题目明确提出了观点,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意义。
背景提示
20世纪70年代的“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 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 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的唯一标准
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重要性 的标准性
突出实践的价 值
改造我们的学习 改造我们的学 突出理论和实

际相统一
突出理论与实 践的统一性
突出实践对于 改造学习的意 义
人的正确思想是 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 只能从社会实 践中来
实践是人的正 确思想的来源
强调人们的认 识经过实践的 考验,会产生 一个飞跃
理清文章思路
导言部分:提出论题——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部分:明确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第二部分:挖掘根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 本的原则。 第三部分:举例证明——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第四部分:上升规律——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①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后,才充分证明了门捷列夫制 定的元素周期表的正确性;
②加勒依据太阳系学说发现海王星后,才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 确性。
3.第二部分中主要批驳了“四人帮”的 哪些唯心论的先验论?
①天才论; ②文艺、教育等各条战线的“黑线专政”论; ③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必然变成走资派; 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 基础”; ⑤儒法斗争还要继续。
提出话题,指明论证前提; 说明写作背景,强化针对性; 指出写作的目的意义,为下文张本。。

两个凡是的内容是什么

两个凡是的内容是什么

两个凡是的内容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决定。

有些事情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需要我们深思熟虑。

而在做出决定的过程中,有两个“凡是”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

这两个凡是分别是“凡是有得必有失”和“凡是有进必有退”。

首先,我们来谈谈“凡是有得必有失”。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做出某个选择或者决定,会得到一些好处,但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得失相伴”。

比如,一个人想要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在家庭和朋友之间产生一些隔阂。

或者一个人想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就需要放弃一些不健康的习惯和享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权衡利弊,看看得到的东西是否真的值得失去的东西。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放弃一些东西反而能够得到更多,因为“凡是有得必有失”并不意味着得到的就一定比失去的更重要。

其次,我们来谈谈“凡是有进必有退”。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前进和成长。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是付出的代价”。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付出很多努力和汗水,甚至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因为“凡是有进必有退”并不意味着退缩就是唯一的选择。

相反,我们应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只有经历了挫折和失败,我们才能更加坚强和成熟,最终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无论是“凡是有得必有失”还是“凡是有进必有退”,都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需要特别注意的两个凡是。

在做出选择和决定的时候,我们需要认真权衡利弊,不断努力前行,才能取得更多的收获和成就。

因此,让我们牢记这两个凡是,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选择,不断成长和进步。

浅论两个凡是 思想政治专业

浅论两个凡是  思想政治专业

两个凡是引言大家都知道,“两个凡是”指的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矢志不渝地遵循。

”这是根据毛泽东在他后来由左倾所引起的错误指导,我们应该放弃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因为是个人的敬拜原则,偏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本文从两个凡是的背景出发,用马克思原理说明其错误性,最终得出结论,希望可以为今后的这方面问题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运用马克思原理对两个凡是分析背景:刚解决“四人帮”等问题后,一些党员对毛泽东个人崇拜达到迷信,毛泽东的话被认为是真理。

全国还有一些“左”的思想倾向。

然而作为毛泽东的继承者,华国锋没有自己的独立理论,只能根据过去的原则来建立自己的群众基础,他希望“两个凡是”作为自己的政治宣言,来巩固其继承了中国主席的“正统地位”。

要用马克思原理来分析,我们首先要清楚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法律是客观的,而不是人的意识,因为人类主观的意识是有限的,历史不断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从事实真相,人们只能遵守法律,但不能创造和改变法律。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两个凡是的问题所在:第一,两个凡是没有事实求是,与时俱进,它僵硬不动地去处理了一切问题,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来看,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个凡是违背了这一原理,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原理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两个凡是有着个人崇拜与历史唯心主义的色彩,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四,其表现在它:1、不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2、不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3、不符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1,“两个凡是”是绝对性的。

毛主席所作的一切决定都得到坚决保护。

如果毛主席在作决定时犯了一个错误,他在一生中没有时间纠正,或者当时的条件和现在已经改变,那么我们在作出决定的时候就要补充和修订。

两个凡是是谁说的两凡事说明什么

两个凡是是谁说的两凡事说明什么

两个凡是是谁说的两凡事说明什么“两个凡是”是指在阶级社会条件下,以及在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用来分析和判断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和原则。

具体而言,这两个凡是分别是:凡是社会存在和凡是意识形态不一致的情况,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

首先,凡是社会存在。

这个凡是强调了社会存在对于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社会的总和观念和观点,它包括宗教、哲学、政治、法律、道德、文艺等各种意识形态因素。

然而,这些意识形态并非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是由人们对于社会存在的理解与反映而来。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分工的状况以及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的相互关系等现实条件的总和。

这些现实条件决定了人们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进而决定了人们的意识形态。

因此,社会存在决定了意识形态。

其次,凡是意识形态不一致的情况。

这个凡是指出,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拥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所以也就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

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常常相互对立和冲突。

例如,资产阶级宣扬私有制、市场竞争和个人主义等思想观念,而无产阶级则主张公有制、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由于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和斗争,不同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对立的整体。

因此,在评价和研究一个社会问题时,我们不能只看到意识形态的表面,更需要深入研究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根本决定因素。

通过对这两个凡是的理解,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启示:第一,意识形态并非超越社会存在独立存在的东西,它是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产物。

因此,我们在分析社会问题时,要深入研究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意识形态现象上。

第二,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常常相互对立和冲突。

因此,我们在选择和追求其中一种意识形态时,要有明确的阶级立场,以及对于社会利益的正确认识。

第三,通过观察意识形态的变化和转变,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演变。

因此,研究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两个凡是”到新的“两个凡是”——浅谈党的“人民利益观”

从“两个凡是”到新的“两个凡是”——浅谈党的“人民利益观”

The "two whatevers" to the New "two whatevers "--Talking about the party's "People Profits"作者: 邬焱兰[1];台德志[2]
作者机构: [1]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肥230000;[2]叶集试验区平岗初级中学,安徽
六安237431
出版物刊名: 红河学院学报
页码: 5-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两个凡是” 新“两个凡是” 人民利益观 发展
摘要:30多年前,邓小平领导和支持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成功否定了华国锋的"两个凡是",今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的"两个凡是",赋予两个凡是新内涵,简忆华国锋当年提出的"两个凡是",微探新的"两个凡是",体会新的"两个凡是"蕴含的重大意义,驻足今日,回首过去,从"两
个凡是"到新的"两个凡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党在理论上不断
发展其"人民利益观",在实践中也无时无刻不践行其"人民利益观"。

两个凡事是指什么意思啊

两个凡事是指什么意思啊

两个凡事是指什么意思啊
两个凡是指的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十八大报告提出新“两个凡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新“两个凡是”让人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所提对象不是“敌人”,而是“群众”。

究其深度,主要有二。

一是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地位。

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

一直在努力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的实际问题,不断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二是体现宗旨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新定位,科学发展观是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提醒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毛概

毛概

第一章一、判断题1.毛泽东思想萌芽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2.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革命任务不同。

正确答案:×3.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

正确答案:√5. 发展是人类改善自身生存状态的努力,社会进步就是人类生存状态在改善方向上的变化。

正确答案:√一、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正确答案:×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正确答案:√3.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正确答案√ 4.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正确答案:×5.发展观是关于发展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正确答案:√第二章一、判断题1.“实事求是”这句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只是对求实治学态度和方法的赞扬。

答案×2.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正确答案:√3.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的统一,体现了党的政治路线和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正确答案×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束缚,深刻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的成果。

正确答案:×5.胡锦涛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特别强调与时俱进。

正确答案:×一、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2.“两个凡是”是1997年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的,所以,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3.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思想解放。

正确答案:√4.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1978年,最早站出来反对“两个凡是”的三个省委书记都是谁?

1978年,最早站出来反对“两个凡是”的三个省委书记都是谁?

1978年,最早站出来反对“两个凡是”的三个省委书记都是谁?1976年,华国锋与叶剑英等领导人雷霆出击,粉碎了“四人帮”。

粉碎“四人帮”之后,华国锋与叶剑英又前往西山叶剑英的住处,在那里召开了会议,这次会议上,华国锋首先提出以后由叶剑英主持中央工作,不过,叶剑英明确表示自己年纪大了,不适合主持工作,并提出请第一副主席华国锋主持工作,最终会议一致通过了这个决议。

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后,提出了“两个凡是”,不过,伴随着持续揭批“四人帮”,很多干部发现“两个凡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弊端,阻碍了解放干部思想的进程,在这种背景下,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评论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初期,有三个省委书记主动站了出来,明确表态反对“两个凡是”,这三个省委书记分别是时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时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的宋平以及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杨易辰。

第一,任仲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期间,任仲夷担任了辽宁省委第一书记,是主政辽宁的“一把手”。

当任仲夷看到《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非常高兴,亲自写了一篇与拨乱反正有关的文章,名叫《理论上根本的拨乱反正》。

这篇文章发表在辽宁省委的内部刊物《理论与实践》上,《光明日报》全篇转载了这篇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篇文章的原因,任仲夷成为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两个凡是”的省委书记。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任仲夷此举是冒着极大政治风险的,很可能被扣上反革命的罪名,但任仲夷没有犹豫,也没有胆怯,更没有彷徨,以捍卫真理、坚持真理的高尚品质站出来反对“两个凡是”,促进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第二,宋平“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时,宋平担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后,宋平召集了甘肃省委的主要领导同志召开了座谈会,讨论“真理标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两个凡是”比较
【摘要】1978年前的“两个凡是”突出了毛泽东个人的成绩与治国的主要思想,是典型的“人治”方略;而新的“两个凡是”在正确分析了人民的需求,转变执政思维与理念的结果,是从“人治”到“人民治”的现代国家转型,突出权利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是对现代法治精神的弘扬,是依法治国。

【关键词】“两个凡是” 新旧比较内容背景意义历史方位治国方略
1.从提出新旧“两个凡是”的内容来看
旧的“两个凡是”源于1977年2月7日的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表述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即新的“两个凡是”。

2.从提出新旧“两个凡是”的背景来看
在社会方面,无论是1978年前的中国,还是2012年的中国,整个社会都处于转型期;在国家层面,都处于要极大发展的战略期,走什么路,举什么旗,都事关国家与政党的存亡;在人民层面,人人求发展,求进步的欲望被极大激发,只不过在1978年前人民追求的层次与当今人民的欲望有较大的差别,现在人民不仅仅是在追求物质的、精神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对尊严的要求,对权利的渴望。

3.从提出新旧“两个凡是”的意义来看
从正面意义来说,我们必须坚持和继承已有的民族文化的血脉。

虽然“两个凡是”对我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灾难,但是在那个时代,即使是错的理念也被人们所接受,客观的说,受到“人治”国家及体制、“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外,重要的是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同时也告诉人们虽然我们取缔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的思想及旗帜,但对毛泽东思想还是接受与始终确立的,从历史的记忆中去比较,去分析我们的国家与民族的正确走向。

从正反面来引导人民、教育人民和宣传人民,从而让人们树立正确的真理观,使我党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保持了稳定性和传承性。

4.从提出新旧“两个凡是”的历史方位来看
当今我党已成为开放的执政党,较30多年前的封闭的执政党来说,无论从理念、执政方式和社会影响来说,都有很大的转变。

1978年前,我们国家属于转型期,主要是指导思想的转型。

面对复杂的社会局面,是坚持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改移旗帜,走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那套邪路。

而今天,我们国家也属于转型期,这个不再是指导思想的转型,而是改革的转型,是思维及治理方式的转型。

5.新旧“两个凡是”的所坚守的治国方略来看
1978年前的“两个凡是”突出了毛泽东个人的成绩与治国的主要思想,是典型的“人治”方略;而新的“两个凡是”在正确分析了人民的需求,转变执政思维与理念的结果,是从“人治”到“人民治”的现代国家转型,突出权利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是对现代法治精神的弘扬,是依法治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