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6章 第一节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1)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6.1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教案
16.1 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 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 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 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二、教学设想1 重点、难点、疑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
教学中提倡通过图片展示各种分子、原子,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微观结构和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究历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可演示一些现象来说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对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介绍,应通过各种教学媒体来呈现,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探究历程。
教学中可让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通过交流、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物理学发展中,对某一问题不同看法的争论过程展示给学生,说明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形成了今天人们形成共识的理论和观点,不提倡只将今天认为正确的观点直接教给学生。
提倡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今天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有疑问的问题告诉学生,号召学生继续探索,不提倡给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完美无缺、已经到头的感觉。
三、教具挂图、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展示各种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的模型。
四、教学步骤(一)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的插图,启发学生:我们人类观测到宇宙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课前准备挂图、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展示各种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的模型。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的插图,启发学生:我们人类观测到宇宙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
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宇宙和微观世界。
2.课前热身让学生说一说宇宙是如何构成的,如何探索广袤的宇宙。
3.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安龙县X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一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知识与技能】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夸克模型PPT课件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2页-197页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2、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
人类对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研究,说明了微观物质世界又影响了宏观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开展。
(2)互动互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明确:教师可继续举分割糖的例子,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
2024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北师大版
教案: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微观世界是如何被揭示出来的;2.掌握光子说的基本概念及其实验验证过程;3.理解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验证过程;4.学会通过实验设计来验证电子波粒二象性。
教学重点:1.掌握光子说的基本概念及其实验验证过程;2.理解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难点:1.掌握光子说的基本概念及其实验验证过程;2.理解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物理全册》北师大版;2.多媒体设备;3.实验设备;4.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新课题:请学生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光的概念以及与光有关的实验。
2.提出问题: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哪一个更能够解释光的本质?为什么?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优缺点,并得出结论。
二、讲解光子说(20分钟)1.介绍光子说的概念:光子说是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关于光的微粒说,它认为光以微粒的形式传播,其能量与频率成正比。
2.讲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实验:介绍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的研究,提出了光子说的概念,并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3.观看实验视频:播放相关实验视频,展示光电效应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4.检验学生理解:设计小组讨论题,要求学生回答:光电效应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光子说的观点?为什么?三、讲解电子的波粒二象性(20分钟)1.介绍电子的波粒二象性:讲解电子既能像粒子一样具有局部性,又能像波动一样显示干涉和衍射现象。
2.讲解戴维森-革末逊实验:介绍戴维森-革末逊实验,讲解实验过程和结果,解释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3.观看实验视频:播放相关实验视频,展示戴维森-革末逊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4.检验学生理解:设计小组讨论题,要求学生回答:戴维森-革末逊实验结果是否支持电子的波粒二象性?为什么?四、实验设计(30分钟)1.针对电子的波粒二象性,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2.学生在分组中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物理初三北师大版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设计(一)
物理初三北师大版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设计(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进展前景。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通过了解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究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进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关心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究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2课型及差不多教学思路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
教学中提倡通过图片展示各种分子、原子,利用多媒体手段关心学生认识微观结构和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究历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可演示一些现象来说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介绍,应通过各种教学媒体来呈现,关心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探究历程。
教学中可让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通过交流、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物理学进展中,对某一问题不同看法的争论过程展示给学生,说明通过一段时间后,才形成了今天人们形成共识的理论和观点,不提倡只将今天认为正确的观点直截了当教给学生。
提倡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今天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有疑问的问题告诉学生,号召学生接着探究,不提倡给学生所学的知识基本上完美无缺、差不多到头的感受。
【三】教具挂图、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展示各种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的模型。
【四】教学步骤(一)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观看教科书第4页图10-1-1和图10-1-2的挂图,启发学生:我们人类观测到宇宙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
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知识与技能】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夸克模型PPT课件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2页-197页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2、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
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第16章粒子和宇宙 教案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夸克模型◆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2页-197页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2、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
人类对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研究,说明了微观物质世界又影响了宏观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开展。
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大致了解微观粒子的大小与结构。
3、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理论。
4、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光年.常识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和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光年。
教学难点:
光年是长度单位,认识宇宙的膨胀。
教学过程:
通过摩擦起电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内部除了电子以外,还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分呢?
活动一:认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195——196页内容,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组内交流: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
活动二:了解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195页的内容。
2、组内交流: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质子带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又是由被称为的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2010年10月1日傍晚,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二号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后续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进一步深化嫦娥一号月球科学探测。
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九年级物理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探索微观世界》科普书籍,进一步了解微观世界的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笔记和分享阅读心得。
-推荐学生观看《微观世界》纪录片,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加深对微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并鼓励学生进行观后感的撰写和交流。
2.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微观世界的历程,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科学概念和原理,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科学交流与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分享观点和经验,培养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微观世界的科学知识,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科学探索的责任感和伦理意识。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探索微观世界历程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探索微观世界历程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探索微观世界历程学习状态。
教学资源拓展
六、教学资源拓展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知识与技能】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夸克模型◆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2页-197页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2、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学案(无答案)
第一节: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的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2.在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中,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难点:夸克模型【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任务(一)看课本“思维的火花”“走向科学”,回答下列问题最早提出“原子”一词的是,近代原子学说是有英国科学家与19世纪提出的。
人们把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学说称为任务(二)“看课本中的解开原子的面纱”“探索未有期”自学电子的发现过程、原子的核式结构、夸克模型,找出下列问题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发现原来阴极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把这种粒子称为2、实验表明在原子的中心存在原子核3、原子核是由、组成。
人们把、和称为基本粒子4、1964年,盖尔曼继承了费米等人的长处,提出原子、种子、介子、超子等都是由三种基础粒子组成即、和,科学界将这一模型称为夸克模型。
5、至今我们一直六种夸克为任务(三)看课本“纳米科技:从幻想到现实”自学纳米科技材料的应用并找下列问题1、纳米的定义2、纳米科技的定义3、纳米材料有哪些应用二、自我检测1、下列事实中不是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内容的是()A、多数物质可有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这些物质称为化合物B、一些物质不能有其他物流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称为元素C、原子是元素不可再分的单元,每种元素的原子相同D、以上都不是2、下面哪一个实验揭示了原子核的存在()A、奥斯特实验B、电磁感应实验C、散射实验D、托里拆利实验3、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夸克共有几种()A、4种B、3种C、6种D、5种3、你认为不能用纳米科技来完成的是()A、将一个个原子排列起来B、将原子核拆开,组成新核C、将炸药颗粒做得更小D、做成分子开关答案:1、D A2、 C 3、C 4、B三、系统总结总结本届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研究方法四、课后反思反思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对你有什么影响?。
北师大版(闫)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公开课_2
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班级:九年级四班一、教学目标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基本粒子的发现及构成。
4、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难点:夸克模型三、教具:多媒体四、教学步骤(一)教学流程(1)思维的火花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启发学生:正像绿墙是由树干和枝叶组成似的,大自然的万物都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不能消失,也不会无中生有。
(2)走向科学互动1:原子论是如何确立的?通过教科书第192-193页内容可知:因为古希腊学者的“原子论”思想缺少科学实验基础,所以在“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争论中,长期以来不占上风。
直到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以波意耳和道尔顿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复活和确立了原子论。
他们研究和测量了大量物质的化学反应,发现并确认了一些事实(P193上内容)。
互动2: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是怎么提出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学阅读P193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在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指出,无论化合物还是单质,它们一般并不是直接由原子组成的,而是由几个原子相结合的分子构成的。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
引导学生观察图16-3和图16-4图片,加深理解。
(3)揭开原子的“面纱”互动3:电子的发现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电子的怎么发现的,提出汤姆孙所以获得了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互动4:质子的发现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展示“卢瑟福散射实验”,说明质子发现的原理。
(4)探索未有穷期互动5:中子是由谁发现的?夸克模型是怎么提出的?6种夸克都有哪几种?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讲解这部分知识点,让学生知道中子的发现者,夸克模型的提出以及主要物理学家的介绍。
(5)纳米科技:从幻想到现实引导学生观察P196图16-10微观粒子的空间尺寸,让学生了解大致的空间尺度示意图。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第一节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验和实 践活动加深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及时反馈与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及时反馈,给予指导和建议。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客观和及时的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和改 进方向。
通过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 量。
教学目标
了解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发展历 程和科学家们的贡献
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结构和 性质
学习利用现代科学仪器研究物 质微观结构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家们的贡献
难点
利用现代科学仪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 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 念。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亲手操作,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探究式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情境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互联网+教育
利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增 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运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 教学效果。
情景导入
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 奇妙,激发学习兴趣。
方法
展示分子、原子等微观粒 子的图片,以及相关物理 现象的视频或动画。
时间
约5分钟。
新课学习
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原子结构、能级 等基本概念,了解微观世界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6章 第一节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精品【初中试题课件】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
2、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了解夸克模型;
4、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
教学重点:
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
夸克模型。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看课本“思维的火花”“走向科学”,回答下列问题
最早提出“原子”一词的是,近代原子学说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与19世纪提出的。
人们把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学说称为。
任务(二)“看课本中的解开原子的面纱”“探索未有期”自学电子的发现过程、原子的核式结构、夸克模型,找出下列问题
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发现原来阴极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把这种粒子称为。
2、实验表明在原子的中心存在原子核。
3、原子核是由、组成。
人们把、和称为基本粒子。
4、1964年,盖尔曼继承了费米等人的长处,提出原子、种子、介子、超子等都是由三种基础粒子组成即、和,科学界将这一模型称为夸克模型。
5、至今我们一直六种夸克为
任务(三)看课本“纳米科技:从幻想到现实”自学纳米科技材料的应用并找下列问题
1、纳米的定义
2、纳米科技的定义
3、纳米材料有哪些应用
精品【初中试题课件】。
物理初三北师大版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设计一
物理初三北师大版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设计(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旳,物质是由分子与原子组成旳·2 固态、液态、气态旳分子组成特点·3 原子旳核式结构模型·4 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旳尺度·5 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旳应用与发展前景·(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旳动手能力与探索真理旳科学态度、方法·(三)情感体验目标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旳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旳历程,认识人类旳探索将不断深入·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旳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旳物质观与世界观,以科学旳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与人类旳生活空间、生存环境·二、教学设想1 重点、难点、疑点物质是由分子与原子组成旳及原子旳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学生对微观世界“小”旳概念旳建立与探索微观世界旳科学方法旳形成过程是难点与疑点·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教学中提倡通过图片展示各种分子、原子,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微观结构与物质微观结构旳探究历程,从而激发学生旳学习兴趣·其中可演示一些现象来说明不同旳物质具有不同旳性质,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性质旳最小微粒·对于原子旳核式结构模型旳介绍,应通过各种教学媒体来呈现,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旳微观结构及其探究历程·教学中可让学生提出各种自己旳猜想与假设,通过交流、讨论,调动学生学习旳积极性·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物理学发展中,对某一问题不同看法旳争论过程展示给学生,说明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形成了今天人们形成共识旳理论与观点,不提倡只将今天认为正确旳观点直接教给学生·提倡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今天还没有解决旳问题或有疑问旳问题告诉学生,号召学生继续探索,不提倡给学生所学旳知识都是完美无缺、已经到头旳感觉·三、教具挂图、有条件旳可用多媒体图文并茂旳展示各种原子、分子与原子核旳模型·四、教学步骤(一)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4页图10-1-1与图10-1-2旳挂图,启发学生:我们人类观测到宇宙中隐藏着无穷旳奥秘·人类对太空宇宙旳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旳科学价值与社会影响·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宇宙与微观世界·2.课前热身让学生说一说宇宙是如何构成旳,如何探索广袤旳宇宙·3.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旳,物质处于不停旳运动与发展中·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旳分子组成旳·固态物质中,分子旳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旳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旳体积与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旳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旳作用力比固体旳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旳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旳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分子是由原子组成旳,科学家发现,原子旳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旳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旳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旳粒子——质子与中子组成·人们对微观世界旳认识,是随着科技旳发展不断深入旳·人类对纳米科学技术与纳米材料旳研究,说明了微观物质世界又影响了宏观物质世界旳研究与开展·(2)四边互动互动1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旳宇宙有多大?明确通过教科书第4页图10-1-1与图10-1-2旳挂图旳展示,激发学生旳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图10-1-1展示旳是宇宙空间各星系团旳情景,目旳是让学生感知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旳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十万年旳时间,显示了银河系之广,宇宙之大·图10-1-2是让学生知道太阳系置于银河系中,人类赖以生存旳地球置于太阳系中,进一步说明了宇宙巨大无边·互动2宇宙是由什么组成旳呢?明确教师可通过地球是由什么组成推广到一切天体逐步启发学生,最后得出宇宙是由物质组成旳结论·在地球上,有空气、高山、大海、树木、花草、鱼虫鸟兽,有人类赖以生存旳衣、食、住、行所需旳一切生活用品,这些都是物质·其他一切天体也是由一定旳物质组成旳,所以广阔无垠旳宇宙是由组成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旳物质组成旳·互动3广阔无限旳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是由物质组成旳,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旳?明确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摸得着、看得到旳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旳概念·例如:把玻璃杯打碎了,碎片还是玻璃·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分越小,直至微小颗粒不再是玻璃·再比如对糖粒进行分割,开始时分割得到旳颗粒仍然保持甜旳味道,但是继续分割下去,也就是当把糖粒分到没有甜味旳时刻,那时旳微小粒子就不再是糖了·我们把能保持玻璃这种物质原来性质旳最小微粒叫做玻璃旳“分子”,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来性质旳最小微粒叫做糖旳“分子”·教师总结:由上述事例可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旳,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旳极其微小旳粒子·一般分子旳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看不到,借助于电子显示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互动4我们身边旳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旳形式存在·在这三种状态中,分子旳排列规律一样吗?明确教师可通过类比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三种状态中分子旳排列规律·固态物质中,分子旳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旳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旳体积与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旳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旳作用力比固体小,因而没有确定旳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旳作用力极小,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物质旳状态变化时,体积要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旳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教师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状态变化导致体积变化旳实例·互动5物质是由分子组成旳,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旳呢?明确教师可继续举分割糖旳例子,从而引出原子旳概念·将糖连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能保持有甜味旳最小微粒叫糖分子,如果再继续分割下去,就没有甜味了,这时得到旳就是糖原子了·教师总结:由上述事例说明了分子是由原子组成旳·有旳分子是由一种原子组成,指导学生观察图10.1-4;有旳分子是由多种原子组成,指导学生观察图10.1-7·互动6分子是由原子组成旳,原子可不可以再分呢?明确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旳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旳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旳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原子非常小,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旳最小灰尘中也包含了约1015个微小旳原子·经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旳粒子——质子与中子组成,而质子与中子也还有更小旳精细结构·人类对微观世界旳认识,随着科技旳发展而不断深入·互动7纳米科学技术是人类在认识与探索物质世界旳微观结构旳进程中发展起来旳一种技术,那么纳米技术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明确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8页有关“纳米科学技术”旳内容,不要求学生一定理解其中旳术语,但要让学生知道“纳米”是一个长度旳单位,纳米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与探索物质旳微观结构中发展起来旳一种技术·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是nm·1 nm=10-9m·一般分子旳直径大约为0.3~0.4 nm·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 nm~100 nm)旳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旳原子、分子·科学研究表明:当物质被细分到纳米尺度,物质原有旳属性一般会发生比较显著旳变化·科学工作者正是通过对分子或原子旳操纵,进行纳米科学技术旳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旳成绩·4.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本节课我们共同讨论学习了宇宙与微观世界·知道宇宙中旳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旳,物质是由分子与原子组成旳·构成物质旳分子间旳作用力旳大小与排列方式旳不同决定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与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知道分子可由一个原子组成,也可由多个原子组成·在原子旳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在核外有一定数目旳电子绕核高速运动·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其在生活中旳应用·(2)方法归纳本节课运用了以文献资料为主旳科学发展史旳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生存旳物质世界旳真实画卷,让学生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旳基本构成·(二)延伸拓展1.链接生活将一个普通旳玻璃杯装满水,估算杯中水所含水分子旳数量·2.实践探索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如月球、火星或其他天体·从图书馆、因特网与学校旳数据库中收集人类探索宇宙旳有关资料与信息,写一份介绍宇宙旳科学报告·(三)板书设计第一节探究微观世界旳历程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旳·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旳·①分子:保持物质原来性质旳最小微粒·②分子非常小,一般分子旳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3.原子结构①分子是由原子组成旳·②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旳·③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组成旳·4.纳米科学技术①纳米是长度单位,符号为nm,1 nm=10-9m·②纳米科学技术及应用·。
和顺县七中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第一节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
第一节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为初中物理教材最后一章的第一节。
本节课将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
对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学生通过化学课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
本节的重点应是通过对史实的了解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因此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引导,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收集资料,寻找答案,进行讨论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历程,包括电子的发现,原子核式结构的提出,质子、中子、夸克的发现,粒子家族的组成。
通过学生阅读、教师指导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和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使他们感受探索的乐趣。
学生在学习长度的测量时,对纳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并结合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提供了观察原子的“纳米眼”和操纵原子的“纳米手”,通过精确的控制原子或者分子,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及讨论的方式了解人类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到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3.通过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和人类的认知过程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夸克模型。
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和人类的认知过程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本节课可采取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辅助指导,以及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将物质的微观世界及人类如何认识微观世界的方式和方法的知识内化。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讲解并结合图像的方式,突破理解夸克模型这个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情境1:学生活动请每位同学取一张纸,然后将其撕成一半,然后再一分为二撕成四部分,再按上述方法撕成八部分。
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物理备课大师 【全免费】《研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教材剖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是要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观点的成立和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经过认识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研究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觉科学发展过程中储藏着浓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成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计环境。
◆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构成特色。
3、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
4、大概认识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资料的应用和发展远景。
【过程与方法】经过实验研究、沟通议论,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和研究真谛的科学态度、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认识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研究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认识、感觉科学发展过程中储藏着浓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成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计环境。
◆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构造。
【教课难点】夸克模型◆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课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2 页 -197 页内容,引入课题:今日我们共同议论学习微观世界。
2、解读研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余全部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细小的分子构成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摆列十分密切,粒子间有强盛的作使劲,因此固体拥有必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地点,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使劲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确立的形状,拥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凌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周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使劲极小,简单被压缩,因此气体拥有流动性。
【北师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16.1 研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构成特色。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体认识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资料的应用和发展远景。
【过程与方法】经过实验研究、交流谈论,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和研究真谛的科学态度、方法。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认识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研究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认识、感觉科学发展过程中储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计环境。
教课重难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要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 的看法的建立和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课前准备挂图、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展现各种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的模型。
教课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的插图,启示学生:我们人类观察到宇宙中隐蔽着无量的神秘。
人类对太空宇宙的研究和研究,拥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
引入课题:今日我们共同谈论学习宇宙和微观世界。
2.课前热身让学生说一说宇宙是如何构成的,如何研究广袤的宇宙。
3.解读研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余全部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细小的分子构成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摆列十分密切,粒子间有强盛的作用力,因此固体拥有必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地址,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确立的形状,拥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凌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周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简单被压缩,因此气体拥有流动性。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四周,有必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
2、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了解夸克模型;
4、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
教学重点:
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
夸克模型。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看课本“思维的火花”“走向科学”,回答下列问题
最早提出“原子”一词的是,近代原子学说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与19世纪提出的。
人们把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学说称为。
任务(二)“看课本中的解开原子的面纱”“探索未有期”自学电子的发现过程、原子的核式结构、夸克模型,找出下列问题
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发现原来阴极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把这种粒子称为。
2、实验表明在原子的中心存在原子核。
3、原子核是由、组成。
人们把、和称为基本粒子。
4、1964年,盖尔曼继承了费米等人的长处,提出原子、种子、介子、超子等都是由三种基础粒子组成即、和,科学界将这一模型称为夸克模型。
5、至今我们一直六种夸克为
任务(三)看课本“纳米科技:从幻想到现实”自学纳米科技材料的应用并找下列问题
1、纳米的定义
2、纳米科技的定义
3、纳米材料有哪些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大致了解微观粒子的大小与结构。
3、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理论。
4、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光年.常识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和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光年。
教学难点:
光年是长度单位,认识宇宙的膨胀。
教学过程:
通过摩擦起电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内部除了电子以外,还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分呢?
活动一:认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195——196页内容,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组内交流: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
活动二:了解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195页的内容。
2、组内交流: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质子带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又是由被称为的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2010年10月1日傍晚,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二号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后续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进一步深化嫦娥一号月球科学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