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和气候教案说课稿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天气和气候》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天气和气候》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天气和气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

2.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和看懂简单天气图,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

3.能通过简单的天气图,判断某地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知道空气质量日报的基本内容,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和观看微课,加深理解,增强直观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举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对于大气环境持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卫星云图和常用天气符号。

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势和天气预报图。

教学过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课件)播放视频《天气》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最先感受到的是天气;郊游或长途旅行,你最关注程的是什么?还是天气,导入并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出示学案,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一、天气1.概念: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2.突出特点: 多变。

二、气候1.概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特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三、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1.卫星云图(1)白色:表示云区。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2)绿色:表示陆地。

(3)蓝色:表示海洋。

2.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

3.常用天气符号4.空气质量日报(1)目的:满足人们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

(2)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3)计算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合作探究探究一常用天气符号1.根据天气符号判断下图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答案:①否,②否,③否,④是。

2.风向和风力(1)星期一升国旗时,小明发现国旗向东飘展,小明说今天早上的风向是东风,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答案:不对。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天气和气候》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天气和气候》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一、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分析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本章世界气候知识是在前面学习了地球、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基础上,再来认识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大气环境,为学习人文地理和世界区域地理打基础,所以本章的学习承上启下,而本节学习又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可见其重要性的特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会非常感兴趣,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但初一学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热情、活泼有余,缜密、踏实不足,所以,我想在对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全面理解上和对问题的全面深入分析上会存在困难。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感性认识占主导,,缺乏系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大部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差。

在分析问题时易出现片面和主观的现象。

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认知地理事物的能力,知道一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思想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提问,也富于想象,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鉴于这种情况,在上课前尽量为他们提供与本课相关的网站,课上多展示一些影视片和图片资料,以便丰富他们地理知识和想象空间。

(三)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学环境,用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知识。

3.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案4.1 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学生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收看天气预报。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2)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特点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区分天气和气候。

【教学难点】识记天气符号,掌握预报天气的技能【教学方法】读图、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问:我们外出旅游一般要做哪些准备?(学生回答)师:除了必要的衣物和生活用品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了解那里的天气状况。

二、新课学习(一)天气展示不同天气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分别是什么天气(学生看图回答)提问:什么是天气?一般用哪些语言来描述天气?天气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明确: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描述天气可以用:晴、雨、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等;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展示图片:提问:你能根据图片描述当时的天气状况吗?(学生回答:晴、下雨、刮风、下雪)提问:什么是气候?气候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明确: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气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展示图片,提问:你能据图片描述那里的气候特点吗?(学生回答:沙漠地区炎热干燥;极地地区严寒)总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练习: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天气)2.海南长夏无冬(气候)3.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气候)4.昆明四季如春(气候)5.东边日出西边雨(天气)6.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8.“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天气)过渡提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天气?(学生回答)明确:手机、电脑、报纸、收音机、气象观测等播放视频:天气预报展示卫星云图,提问:在卫星云图上,白色代表什么?蓝色代表什么?绿色和黄色代表什么?(学生回答)明确:白色代表云雨区;蓝色代表海洋;绿色和黄色代表陆地。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教案:天气和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67-P70。

主要包含“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等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并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3.能够解读简单的天气预报信息,理解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天气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识别并解释天气符号。

3.运用多媒体资源,模拟天气预报播报,提升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挑战。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与应用。

•天气预报的基本解读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气候的复杂性及其对地理环境的长期影响。

•运用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信息,分析特定地区的天气状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天气符号、天气预报视频、气候类型图片等)。

•常用天气符号卡片。

•学生预习材料(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等)。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情境导入:播放一段不同天气下的生活场景视频,如晴天下的户外活动、雨天中的行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有什么不同?它们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天气的话题。

•明确目标:简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天气与气候、掌握天气符号、解读天气预报。

二、新知讲授(20分钟)1. 天气与气候(10分钟)•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强调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典型案例,如“北京的一年四季天气变化”或“南极洲的寒冷气候”,分析天气与气候对当地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常用天气符号(5分钟)•展示符号:利用多媒体展示常见的天气符号,如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阵雨等。

地理初一上湘教版4.1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地理初一上湘教版4.1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地理初一上湘教版4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天气和气候》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通过认识卫星云图,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的能力,并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天气”和“气候”两个术语。

学好这些知识,学生能对今后学习河流水文特点、物产、经济、交通等具有专门大阻碍,同时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本节教材紧密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进展有用的地理。

2、学情分析:天气和气候在地理教学中是个难点,但它与平常生活实际紧密相关。

依照学生特点分析,抓住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爱好,采纳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把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进展。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白“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明白简单的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从现实经历与体验动身,激发学习爱好,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组织竞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3)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4、教学重点与难点:(1)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

(2)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图。

二、教法的选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判在后”的原则,我采纳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电脑把文字、声音、视频等一体化的直观演示法、和气愤高涨的知识竞赛法,如此激发学生爱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学法的指导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采纳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区别。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特点以及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和区别,认识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关爱环境,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区别,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和影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节目,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和区别,强调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学生认真观看教师板演并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西风四级或者东南风6级。
学生完成判断。
3-4名同学模仿天气预报员播报北京、东京、纽约等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
根据教师讲解判断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和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
聆听老师讲解,思考并作出简单回答。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感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态度。
教学重点:
⑴“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⑵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现给不同学生的策略
教学
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参与能力。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率。
使学生简单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
使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入内心,从今以后付诸行动。
课堂
小结
出示“课堂小结”:教师点拨。
学生口头总结。
理清知识脉络,升华课堂主题。
板书设计
3.出示“挑战自我”,以抢答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当奖励。
4.出示“精讲风失”点拨风向、风力的判断,教师板演西北风6级的画法。找1-2名同学板演西风四级或者东南风6级。
5.出示“学以致用”找学生做出判断,并给予奖励。
过渡:通过刚才的表现,看来大家对常用天气符号都已经记住了,那么你能模仿天气预报员为大家播报天气吗?试着挑战一下自己吧!
过渡:我们的空气收到的污染这是我们对家园的伤害,你知道我们还做了哪些伤害我们家园的事吗?下面让我们共同来看看吧!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天气和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天气和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的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的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学情分析:天气气候天气预报等都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问题,平日中较为熟悉,但可能并没有认真思考,没有仔细观察其中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创设地理情景教学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创设地理情境:今天你感觉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述什么方面的问题?一般学生会回答:天气、气候。

我们常说天气和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区别?讲授新课: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特点1、让学生说一些形容词如: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阴转多云等等,让学生猜测那些形容天气?那些形容气候?2、学生朗读课文,找到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

3、师生总结:天气:短时间、具体状态、多变性气候:多年、平均状况、稳定性4、在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后,回到刚才的设问,说出答案:(书59页活动3)风和日丽(天气)暴风骤雨(天气)四季如春(气候)阴转多云(天气)(承接)天气和气候又分别研究些什么?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天气或气候?学生一般都会回答——天气预报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通过平时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引出天气预报的概念,主要内容。

1、天气预报的概念2、常用天气符号(1)利用书58页图4—1和和多媒体图片逐一讲解主要常见天气符号(2)详细讲解风力风向符号:风杆、风尾、风旗、风级、风向(风的来向)边讲边练:书58页59页活动三、卫星云图的判读1、引导学生分析卫星云图作为一种航天照片,各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事物。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4.1 《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4.1 《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

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⑴学生通过阅读P66-67“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

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这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学生在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为此,教材还安排了P70练习4加以实践。

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图。

⑷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收看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了解中国的天气情,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地理初一上湘教版4.1天气和气候说课稿2

地理初一上湘教版4.1天气和气候说课稿2

地理初一上湘教版4.1天气和气候说课稿2曲周县西马连固中学袁晓静【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

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

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听、收看当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关键:从日常生活入手,着重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二】说教法〔一〕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那么,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那么,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是本学期的重点章节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了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气候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对地理感兴趣的七年级学生。

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但大部分学生对自然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在进入本章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图阅读、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等技能,这为理解气候数据和图表提供了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气候数据图表、分析气候影响因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的影响。

2.难点: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本章内容的特点,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交流。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气候数据图表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对景观的影响,激发学生对气候知识的好奇心。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气候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形成原因。

3.气候类型的学习:通过观察气候数据图表,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气候。

5.气候变化的影响: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天气和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天气和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情感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态度。
教学重点:
⑴“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⑵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现给不同学生的策略
教学
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自主学习”给出“卫星云图”让学生读p68“卫星云图”,并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过渡:气象工作者就这样通过对卫星云图等天气资料的分析为我们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天气预报吧!
2.展示“天气预报”视频,并阅读p68第2段,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过渡:通过刚才视频的收看,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在预报天气的时候除了气温是用数字表示外,其他天气信息都用什么表示?对了,这些同学真细心。那么这些符号叫什么呢?那什么是天气符号呢?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记住p68“常用的天气符号”。
过渡:我们的空气收到的污染这是我们对家园的伤害,你知道我们还做了哪些伤害我们家园的事吗?下面让我们共同来看看吧!
2.出示“我与气候”出示触目惊心的画面。针对列举的实例教师做简单介绍。提出“我们该怎么办?”
请1名学生阅读给定材料,让学生举手进行回答。
全体学生阅读教材p67内容完成“自主学习”。
学生4人为1小组合作完成活动探究1-3。每组派出1名代表回答。
3.出示“挑战自我”,以抢答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当奖励。
4.出示“精讲风失”点拨风向、风力的判断,教师板演西北风6级的画法。找1-2名同学板演西风四级或者东南风6级。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和气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主要介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培养对天气和气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

b.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c. 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a. 能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b. 能够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c. 能够运用气候图谱进行气候类型的识别。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日常认知,但对于其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操作进行培养。

部分学生可能对气候图谱的阅读和分析较为陌生,需要进行引导和训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呈现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的注意和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了解?有什么区别?”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环节:概念解释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解释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两者的概念。

第三环节: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重点解释大气环流、地球倾斜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第四环节: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教师讲解并展示气候图谱,介绍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4.1天气与气候说课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4.1天气与气候说课

《天气与气候》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结构上:本节是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的起始节,对整章内容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基础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内容上:以天气的相关知识为主,同时也将天气与气候进行概念上的比较教育意义上:天气以及气候都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会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以及天气符号能为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比分析,能将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含义区分开来;通过读卫星云图,能简单的对卫星云图所表达的天气状况进行描述;能记忆常用的天气符号并且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了解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所含的指数,知道空气污染指数所含的具体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以及天气预报员等活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角色扮演知道天气影响着人类活动,同时通过课后小组探索知道人类活动对大气有着很多负面的影响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人类活动与大气之间会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人类活动与大气之间会相互影响。

二、说教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大部分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跃课堂氛围且能让更多的孩子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2、角色扮演情景法:天气影响不同行业的人;课后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上治理大气污染3、读书指导法:齐读课本关于天气与气候的概念部分内容,学生养成读书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三、说学法1、头脑风暴法:尽量多的想出获得天气预报的方式;快速记忆常用天气符号2、比较法: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比较四、说教学程序活动一【火眼金睛会分辨】1.齐读课本P67关于天气与气候的概念部分,并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总结出天气与气候各自的特点。

2.区分以下哪些词汇是形容天气,哪些词汇是形容气候的?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风和日丽、常年高温、阴转多云、电闪雷鸣活动二【角色扮演我能行】如果我是...,我要注意...天气,因为...活动三【天气预报细细听】观看天气预报视频并注意其中描述天气的词语。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3.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4.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气候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天气和气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但是真正关心、研究天气和气候相关知识的却不多。

指导学生关注天气、气候也是关注生活的一方面。

【重点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2.综合分析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一:从近几天的天气变化状况及开学后自己衣着的变化入手,贴近生活,导入课题“天气和气候”。

方案二:同学们,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是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时间,在开幕式上有绚烂的烟花燃放,因此,现场的观众最担心哪方面会影响到开幕式的顺利进行及烟花的燃放?(学生回答)天气和气候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7页第一、二两框天气、气候,解决以下问题:(1)对比分析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

(2)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描述天气和气候的成语或诗句?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阴转多云(3)“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经典故事,是利用了当地有利的天气还是气候?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教师精讲点拨】从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入手,从各自反映的大气状况的时间长短及变化大小分析,联系日常生活中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句理解。

【探究结论】天气气候区别天气:1.短时间的2.多变的气候:1.较长时间(多年的)2.变化不大(相对稳定)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2学习任务(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所符号1.自主学习:阅读P57第三框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解决以下问题:(1)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回想你观看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并读图4-2,说一说卫星云图中的白色、绿色、蓝色各有什么含义?(3)记住图4-1中的主要天气符号,绘制你最喜欢或是最难识别的天气符号。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和气候》说课稿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和气候》说课稿海口市义龙中学童方舒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天气和气候》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的开篇。

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3、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法阐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自学并且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解决地理问题。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

在本教学过程中加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片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结合起来,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案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案1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两词;能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天气预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与生产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

掌握用表格和图画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阅读地理材料,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能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初步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掌握天气符号中风和沙尘的标识符号。

三、教学难点1、综合分析天气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2、掌握天气符号中风和沙尘的标识符号。

四、教学用具:自制PPT。

五、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门的时候最关心的是什么?学生:……老师:同学们说的都对,不过老师认为天气是老师在出门时最关心的,为什么老师认为天气是我们出门是最关心的?这个问题就要在我们接下来的课堂中来寻找答案了。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7页,这节课我和大家共同学习第四章的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板书: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老师:我们来看到白板上,活动1:观察图片,贝贝在上学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天气?(这四幅图也是课本上的图4-1 不同天气状况示意图)。

学生:晴天、下雪天、沙尘暴、下雨天(晴、雪、沙暴、雨)老师:同学们观察得都不错,贝贝在上学的过程中,分别经历了晴天、下雪天、沙尘暴、下雨天。

老师:我们接下来看活动2:请根据图片描述当时的天气状况,主要以冷热、晴雨来描述。

学生:左边的图片是晴天,右边的图片是雨天……老师:根据图片,我们都可以发现两幅图片的天气状况了老师:我们接着来看到活动3:阅读以下材料,归纳天气的特点,首先我们来看到材料1,这是某市10月7日的一则天气预报,10月7日,我市天气快速好转,包括主城区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天气将以阴天多云为主,偶有阳光相伴,最高气温可较6日回升8摄氏度,达到29摄氏度。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docx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docx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作者信息姓名电话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邮件单位教学设计教学主题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材分析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

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析易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和特点。

易混淆:描述天气与气候;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结合实际,更加关注身边各种地理现象。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从不同角色讨论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预报
卫星云图
天气符号
风力和风向
天气和生活
课后反思
榆次区经纬片区联片教研说稿
2014年12月12日年级七年级学科地理课题天气和气候授课人王俊林
说课标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说教材
1.教材
地位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学生成果展示后,老师把自己整理的展示给学生。
天气
气候
不同点
1.短时间的
2.多变的
1.较长时间
2.变化不大
进入下一步奏,马上让学生做练习:选择出描述天气和气候的不同语句,老师采用提问的形式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任务二:精读课本68页
1、找出天气预报的定义
2、思考卫星云图中不同颜色所代表不同地理事物
3、学习常用天气符号(图册)
讲完风力和风向后,练习识别不同的风向和风力,采用个别提问法。
给学生3分钟时间,组长出题,组员抢答,练习识别风力和风向,做到全体参与。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民主导学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检测导结
课后习题:
课件18、19页
学生自我作答,老师提问,并给出答案。
板书设计
天气和气候
天气:时间短变化多
气候:时间长变化不多
4、学会判断风向、风力
因为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给学生5—8分钟时间精读课本,独立完成任务1、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3,而后老师检测学习结果,并把一些复杂的天气符号进行补充教学。
对于风向和风力的学习,因为难度较大,采用讲授法,将风杆和风尾比喻成一个小人,风尾来表示风力的大小,一条风尾代表风力2级,一个风旗代表风力8级,风杆来指示风向,有风尾的一端是风吹来的方向,也就是风向。
课题
天气和气候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3.通过对天气预报的学习,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榆次区经纬片区联片教研讲课教学设计
学校修文中学时间12月12日授课人王俊林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民主导学
任务一:预习课本67页
(1)找出天气、气候定义;
(2)归纳两者的不同性质
给学生1—2分钟时间,在课本指定范围内找出天气和气候的定义,要求自我独立完成。
找到定义后,根据老师的提示,小组讨论,迅速总结出两者的不同性质。
说教法(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
问答法,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1.教学环节
1、组织课堂,导入新课
一段小视频,导入新课的学习
2、任务一:教师提问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并小组完成描述天气和气候的不同语句题目
3、任务二:提问天气预报定义,卫星云图的不同颜色代表的地理事物,小组学习天气符号并开展小组活动,讲授风向和风力的知识。
重点: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难点:利用教材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说学法(分析学生情况和学习方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上来,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
“课堂小组讨论法”即课堂中,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动思维,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学习方法,
“图片教学法”利用电脑课件,地理图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投身课堂。
2.教学
目标
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3.通过对天气预报的学习,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4.使用教学手段的原因
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问答法能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5.板书
设计
天气和气候
天气:时间短变化多
气候:时间长变化不多
天气预报
卫星云图
天气符号
风力和风向
天气和生活
4、课堂小结
5、课后检测
2.活动安排
1、抢答天气符号
学习小组组长出题,组员抢答。
2、小小天气预报员
给一幅天气预报图,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提问,相互展示。
3.重点难处理
天气和气候,进行对比教学,表格整理,即区分了二者不同,也简单易懂。
天气符号,图片提问和小组合作两种方法同步使用,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使得天气符号学习更加形象。
教学重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教学难点
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教学准备
视频、气象资料
教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激情导课
1.激情导课:
首先播放一段动画视频《为什么诸葛亮能借到东风》,激发学生对这节课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2.揭示目标:天气和气候的区分、天气符号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