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1浙教版
《愚公移山》ppt课件(23页)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 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 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
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 苦于大山的堵塞,出入要绕远路, 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 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 (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达到汉 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 同。
出自列子的成语:夸父逐日、齐人攫金、
歧路亡羊、响遏行云
《列子》: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 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 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东晋人 搜集整理而成,储存了不少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朗诵,解决读音问题。
文章结构: 一〔1〕交代故事背景 方七百里,高万仞——极言移之不易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被移设伏 二〔2—4)表达故事 2、情节开端发展:决心移山,全家支持,排除疑难, 付诸行动。 3、驳斥智叟〔故事高潮,全文核心〕 4、愚公愿望实现,神话结尾——移山结果
2、移山的任务艰巨吗?你从文 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务的艰巨?
3、愚公保持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4、分析愚公形象
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 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敢于斗争 的老人形象。
5、你从愚公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
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 我国古代劳作人民改造自然 的伟大气势和坚强毅力,也 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需下 定决心,保持不懈奋斗的道 理。
6、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 谁聪慧谁愚蠢呢?
愚公:“不愚〞,是大智大勇;智叟: “不智〞,鼠目寸光。
7、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 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 呢?有何用意?
23《愚公移山》优秀课件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 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 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 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 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 无匮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 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
(3)之
(4)焉 始一反焉 语气助词无实义
跳往助之 代词:他们
无陇断焉 语气助词:了
整体把握
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愚公不畏艰难,带领家人挖山不 止,最终感动天帝,得到天神的帮助 将山移走。
合作探究
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什么作用?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作用: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移山、负山作 铺垫,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衬托愚 公形象的高大,突出他的毅力和气魄。
长叹
顽固
改变 不如 小孩
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 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气力,连山 上的一点草木都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 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 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翻译课文
陇断( lǒng )
美文听读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 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 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PPT课件
朗读正音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 北。
rèn
朗sè读正音 yū
chéng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 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 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 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再
愁
穷尽
通“无”,没有
难句翻译 甚矣,汝之不惠!
• “汝之不惠甚矣”倒装。 • 倒装,是为了加强语气:
• 你太不聪明了!
译文4
黄河弯曲的地方的聪明的老头嘲笑着阻止他 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剩下的年纪和衰 弱的体力,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又 能把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 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 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不如!即使我死了, 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 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何愁挖不平 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了。
kuì wú
朗读正音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 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cuò yōng
注释
方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七尺或 八尺
黄河 山之南 水之北
蓝天下的太行山风光
译文1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 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 南面,河阳的北面。
归纳总结
《愚公移山》PPT优秀课件
(二)古今异义
部分来自《点拨》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古义:方圆。今义: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或
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竟,却。今义: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3.何苦而不平
古义:担心什么。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
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部分来自《点拨》
4.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今义:处罚。
关键词: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移山
处事观点
导思2:愚公和智叟 对待困难,分别、 持有怎样的观点?
美好愿望
导思4.文章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美好愿 望?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愚公移山》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22 愚公移山
寓 言
-.
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 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 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 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 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 进文本。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部分来自《点拨》
3. 愚公是怎样驳斥智叟的? 【答案】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 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愚公 在“长息”之后,先是斥,接着是驳,用顶真的修 辞格,显得气势宏大。
部分来自《点拨》
4. 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象的塑 造起着怎样的作用?试分析。 【答案】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 公形象的塑造起着衬托作用。更加突出了愚公移山的 决心、信心、恒心。
《愚公移山》优秀完美版PPT课件
阻塞 指绕远道 全家人
你们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
用尽力量 一直
汉水南岸
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赞同 提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凭借
连….都 削减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把……怎么样 况且安放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之于” 渤海的边上
哪里
译文: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 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 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 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 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 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 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 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 上,隐土的北面。”
5、翻译下列句子
探究交流
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山北(交通)阻塞、出入绕远。
2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平不 了,还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 么样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老头 表修饰
太、非常你 通“慧”聪明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残余年月 并
草木 加强反问语气 凭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长叹
思想 顽固
通 简直
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即子使;子助又词、有无子实,义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
穷尽
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
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54张PPT)
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 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
4
愚公移山
导入
大语文课件
朗读
注释
答问
归纳
探究
5
本文选自 《列子·汤问》 。
列子,名 御寇 ,战国 时人。
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原本早已散佚。今本《列子》 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 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 故事和神话传说。
17
难句翻译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 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于是带领能挑担子的三个子孙。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
18
19
起加强语
同“注慧释” 通 制止 叹息 即使 气作用
大语文课件
25
答问 深入理解
26
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7
表示愚公移山的主张得 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
•杂然相许。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 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8
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 1. 山之高:高万仞; 2. 山之大:方七百里; 3. 人之老:年且九十; 4. 人之少:子孙荷担者三夫; 5. 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kuì
wú
10
朗读正音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 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
陇断( lǒng ) 箕畚(jī běn )
汝( rǔ
) 曾不若( céng )
诸( zhū ) 亡以应( wú )
惩( chéng ) 雍( yōng )
塞( sè )
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通“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 (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 (聪明) 一厝朔东 厝:通“措” (放置) 无陇断焉 陇:通“垄”(土丘)
(固执,固)
9、虽我之死
(即使)
10、何苦而不平
(愁)
总结归纳
(一)“之”的用法
1、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结构助词,“的”
2、 出入之迂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操蛇之神闻之 指示代词,“这” “这件事”
4、跳往助之 人称代词, “他”“他们”
(二)“而”的用法
1、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 7、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细 节?
(1)与智叟形成对比;(2)说明移山得到众人的 支持;(3)为下文“曾不弱……弱子”埋下伏笔。
8、愚公面对智叟嘲笑的态度是什么?他的话运用 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什么品质?
态度:针锋相对,反唇相讥,用了顶真的修辞, 体现愚公移山的决心和信心、
9、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和感情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显示了移山工作的艰巨。 突出愚公改造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年且九十”
——愚公的年迈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
——移山人力缺乏
“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参与工作的人一年只得 回家一次,表现出大家不怕困难的精神。
《愚公移山》语文教学PPT课件(2篇)
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纷纷表示赞同
可乎?”杂然相许。
译文: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 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这两座 大山横亘面前而阻塞交通,进进出出曲折绕 远。于是愚公便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和 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向 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 纷表示赞同。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幼儿,小孩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不如,比不上
即使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尽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愁苦,这里指担心
以应。
没有话来回答
译文: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 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小孩都不如。即使我死了, 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 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 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 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智叟的嘲讽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移山的信念会永远传承下去 移山的结果: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对于愚公移山,其他人的态度如何?
其妻:支持移山,关心身体,提出实际困 难
家邻:赞同移山,齐心协力
智叟:反对移山,讥笑嘲 讽
神仙: 感动诚心,援助移 山
寓言简介
寓言: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 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 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 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愚公移山》PPT优质课件
4.以下语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答案 A B.河曲智叟/亡以应。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命夸 娥氏二子/负二山。
5.文学常识填空。
?愚公移山?选自?
?。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重点难点 1.移山是不是愚公一时头脑发热的行为呢?为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愚
公的“愚”呢?
2.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 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这从他们的 措辞和语气中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 力”带有关心的意味,“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 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 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而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 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直接的讥讽口气,“残 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 如土石何”则是讥笑愚公无能。 这两个人物对情节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前者的“献疑”引 起全家人讨论运土问题,移山这件事由此开始;后者的“笑而止之”,引 出愚公的反驳,由此过渡到故事结尾,这样显得自然合理。
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
一厝雍⑦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 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面,汉水的南岸, 无陇断⑧焉。 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①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抓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②惧其不 已: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已,停止。③帝:神话中的天帝。④感其诚:被 他的诚心所感动。⑤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⑥一厝(cuò)朔东:一座 放在朔方东部。厝,放置、安放。朔东,朔方东部,今山西北部一带。 ⑦雍:雍州,今陕西、甘肃一带。⑧陇断:山冈阻隔。陇,同“垄”,高地。 断,隔绝。] 评析 写愚公移山的愿望终于实现。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美版
自我挑战
0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勇于挑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
素质。
乐观心态
03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各种
挑战和机遇。
THANKS
感谢观看
故事发展
总结词
描绘愚公移山的艰Biblioteka 过程详细描述此部分通过插入愚公和家人挖山、挑土、搬石等图片,生动地展现了愚公移山的 艰辛过程。同时,结合文字说明,介绍了愚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 的毅力和决心。
故事结局
总结词
叙述故事的结局和寓意
详细描述
课件结尾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愚公移山最终成功的结果,即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被挖平,天堑变通途 。同时,通过文字阐述《愚公移山》所蕴含的寓意: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此外, 还强调了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作品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语言优美,刻画细致,富有诗意。
作品在道德教育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 屈不挠的精神。
02
《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故事开端
总结词
叙述背景,介绍主人公
详细描述
本课件开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述了《愚公移山》的背景,即太行、王屋两 座大山阻挡了愚公的出路,造成交通不便。同时,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愚 公,一个执着坚毅的老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美 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 《愚公移山》的背景与简介 • 《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 《愚公移山》中的人物形象 • 《愚公移山》的主题思想 • 《愚公移山》的艺术特色 • 《愚公移山》的影响与启示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美版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将近
表修饰
居。
阻力:智叟的讥讽
பைடு நூலகம்
甚矣,汝之不惠。
太厉害了 同“慧”,聪
以明残年余力,曾不能
凭
并
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损坏
何?
草 加强反问语气
把什么怎么样
其妻献疑是阻力吗?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连—都— 削减
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把—怎么样 况且 哪里 放
愚公及其家人如何回答其妻献疑?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同“返” (往返)
③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 (聪 明)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 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第23课 愚公移山课件(共50张PPT)
4.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老人 代指愚公 同“慧”聪明
河湾上的一个 有智慧的老人讥笑 愚公,阻止他干这 件事,说:“你也 太不聪明了!
严重 你也太不聪明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凭借 连……都 草木 难道 如……何
把……怎样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纷纷地
之于,它到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 边。”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人, 叩 石 垦壤,
用箕畚装土石 肩负,扛
敲,打
挖掘泥土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
领儿孙中能挑担
子的三个人上了
山,凿石头,挖
泥土,用簸箕运
到渤海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成语故事,如: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 牢》《猴子捞月》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 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rèn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 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 阳之北。
chéng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yū
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
有远大理想,不惧怕困难, 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有远 见卓识,令人尊敬的智者。
•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 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 二山?
•2、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 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3、本文以神话结尾,是不是封建迷信?有什么 作用?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 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 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 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 和神话传说。
部编版初中语文上册23.愚公移山-课件
移山的人数少,工具简陋,路途遥远,与山的高 大形成鲜明对比,表明移山任务之艰巨,突出愚公等 人移山意志之坚定。
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 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 增,何苦而不平?”
虽:即使。
穷匮(kuì):穷尽。 苦:愁苦。
愚公认为子孙繁衍,生生不息,只要世世代代坚 持不懈,终能将山铲平。顶真的修辞手法使驳斥更加 有力,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意志的坚定。
之 河阳之北(助词,的) 跳往助之(代词,他们) 汝心之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操蛇之神闻之(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且 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
许 杂然相许(动词,赞同)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助词,表示约数)
其 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指愚公的)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指愚公)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chéng): 苦于。
塞(sè):阻塞。
迂(yū):曲折, 绕远。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点出了人和山 的矛盾,即移山的原因。
献疑:提出 疑问。
曾:用在“不”前,加 强否定语气,可译为 “连……都……”。
3.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点拨:亡—wú。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含义。
(1)惩山北之塞
苦于
(2)毕力平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பைடு நூலகம்
(3)杂然相许
赞同
(4)寒暑易节
更替
(5)始一反焉
同“返”,往返
3.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杂然相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窥谷忘反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告之于帝 D.出入之迂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完美版课件
《愚公移山》优秀完美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该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寓言故事”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愚公为移山所做的努力、与智叟的辩论,以及山被移走的故事情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寓意,认识到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学会运用故事中的道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愚公移山的过程和寓意,以及文章中的古汉语表达。
教学重点:分析愚公、智叟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一个人能不能把一座山移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同时讲解生僻字词。
3. 例题讲解:分析愚公与智叟的辩论,阐述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并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六、板书设计1. 《愚公移山》2. 主要人物:愚公、智叟3. 故事情节:移山过程、辩论、山被移走4. 寓意:努力奋斗、持之以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愚公移山》的故事,谈谈你对“努力奋斗、持之以恒”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和自身经历,阐述努力奋斗、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情节和寓意,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寓言故事,了解寓意,下节课分享。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愚公移山》的寓意,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努力去实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愚公移山的过程和寓意,以及文章中的古汉语表达。
2. 例题讲解:分析愚公与智叟的辩论,阐述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渤海之尾
不能毁山之一毛
/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汝之不惠 / 虽 / 汝心之固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我之死
3)指示代词:
“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
“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而的用 法
1)表修饰:
放在主谓之 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
存在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 无穷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转折
加 增 大 高
为什 表顺 铲 么 接 平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 代词,代 叟亡以应。 停
这件事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
向
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从 这时
拐弯
表修饰
制 他,代 止 指愚公
放在主谓之 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残余的岁月, 凭借(你) 剩余的力气。 并
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把 怎么样
思想
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
放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
竟 比得上
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蠕妻弱子。虽我
凭 着 是 一 身 肝 胆
面 对 着 王 屋 与 太 行
任 凭 那 脚 板 把 木 屐 磨 穿
任 凭 那 扁 担 把 脊 背 压 弯
笑 谈
听 起 来 是 奇 闻 讲 起 来 是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 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 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4.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 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勇往直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
水的南面
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 高七八千丈,本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 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 快要到90岁了,面对着山住着。他苦于被北 面的大山所阻塞,进进出出都要绕道,就召 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 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 到达汉水的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 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 屋怎么样?再
愚公移山
《列子》
愚公村生活剪影
愚公村生活剪影
愚公村生活剪影
所 以 后 来 人 为 你 感 叹
无 路 难 啊 开 路 更 难
心 中 祈 愿
面 对 着 满 堂 儿 孙 喔 了 却 了
走 走 脚 下 一 马 平 川
望 望 头 上 天 外 天
笑 谈
想 起 来 不 是 奇 闻 谈 起 来 不 是
1)介词,“到”:达于汉阴
1.通假字 亡以应:
“亡”通“无”
(没有)
始一反焉: “反”通“返” (往返) 汝之不惠: “惠”通“慧” (聪明)
一厝朔东: “厝”通“措” (放置)
无陇断焉
“陇”通“垄” (高地)
二、一词多义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以君之力
隐土之北 / 京城氏之孀妻 /
1.“之”字的用 1)结构助词,“的”: 法
作者作品简介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 汤问》,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 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 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 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há ng 太行 rè n 万仞 ché ng 惩 jīběn 箕畚 kuì 匮 sè 塞 hè 荷 cuò 厝 rǔ 汝 shuāng 孀 yōng 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的人 北面的 高山。 放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 表修饰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表顺接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我 和
竭尽
险峻的 大山。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互 可乎 ?的样子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 相 凭借 的 …… 他的
2)表顺承:
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3)表转折: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其”的用法 1)代词,“他的”:“他”:
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其如土石何?
4.“且”的用法
1)副词,“将”: 年且 九十
2)连词,“况且”: 且焉置土石?
5.“于”的用法
说,往哪儿放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众人说: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部。”于是 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 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 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们。冬夏变换季节,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 事,说:“你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 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有能 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 “你的思想顽固,顽固的无法开窍,连孤儿寡 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活着;儿
zēng zhū 曾 诸 chè n sǒu 龀 叟
把握节奏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欣 赏 动 画 片 《 愚 公 移 山 》
字词解释
古代七尺或 八尺为一仞。
面积 古代谓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高度
之 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
且置土石 (于)焉 众人纷 纷的说
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
于 是
率 领
……的
成年 男子
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敲凿 挖 土 用箕畚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
蹦蹦跳跳 去 他们
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冬夏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子又生孙子
,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 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 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 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 地 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 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 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 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 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