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隧道逃生管道设计技术
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施工方案完整版
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施工方案完整版一、前言本文档将对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隧道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方案1. 前期准备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施工现场无遗留物。
同时工人需要进行安全培训,掌握逃生救生技能。
2. 材料准备所需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手电钻•电焊机•氧气喷灯•手动铲车3. 施工流程(1)确定逃生救生通道的位置和长度,进行标示。
(2)对逃生救生通道进行深度开挖,并进行收尘处理,以保障施工过程的环保。
(3)使用手电钻进行钻孔,布置进口道和出口道位置。
深度不得小于20cm,直径不得小于50cm。
(4)使用电焊机进行钢筋的加工和焊接,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进行铺设。
(5)使用氧气喷灯进行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得小于20cm,以保证通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进行施工现场的清理和整理,将多余的混凝土进行清理,保证通道的通畅。
4. 安全保障(1)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牌,以避免误入危险区域。
(2)工人需要全程佩戴安全帽,安全鞋和手套,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3)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业人员实时监测隧道结构,并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三、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中需要全面考虑环保问题,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不能随意改变施工方案和标准。
(3)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任何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应及时停工并处理。
(4)在通道浇筑完成后,需要养护7天以上,以保证混凝土达到最佳强度。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清晰明了地了解到了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的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规范标准,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隧道救援逃生通道(大口径钻机)施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为2人,其中1人负责操作,
1 另一人负责记录相关数据。
拆换手:负责钻杆的拆换工
作,一般2人一组。
2
起吊手:负责钻机起吊单元 的操作,一般为1人。
3
4 叉车驾驶员:负责运送钻具,
绑扎吊具等工作,一般为1人。
进场
通道 为什么要准备进场通道
·通行距离过长 ·通行高度限制
大口径水平钻机施作逃生通道的主要流程 →(1)制定救援专项方案
进场
通道 如何准备进场通道
拖车运输钻机 临时拆除吊臂
清理道路
大口径水平钻机施作逃生通道的主要流程 →(1)制定救援专项方案
提高地面 承载力
增大与 做好防渗
地面接触面积Fra bibliotek水措施沉降
优缺点
缺点:作业前准备工作较为复杂, 无法克服型钢阻断。
逃生通道的分类 →(4)钻机施作逃生管道
大口径救援钻机是以破碎或旋挖掘进,采用 套管跟进的方法建立逃生通道。按路径不同,可 以分为以下两类:
水平 钻机
垂直 钻机
3 Part
大口径水平钻机施作逃生通道的主要流程
➢ 制定救援专项方案 ➢ 施作大口径水平钻机作业平台 ➢ 钻机就位及连接 ➢ 循环钻进
3.作业平台
强度
不低于0.7Mpa
不低于1.5Mpa
大口径水平钻机施作逃生通道的主要流程 →(2)施作钻机作业平台
3.作业平台
平整度
每平方米高点与低点差不大于5厘米,尽 可能保持平整可以时地面的受力更为均匀
≤5厘米
大口径水平钻机施作逃生通道的主要流程 →(2)施作钻机作业平台
3.作业平台
角度
横向角度不大于3° 纵向可修建坡度不小于15°的缓坡平台
隧道逃生通道设计规范要求解析
隧道逃生通道设计规范要求解析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工程,其逃生通道的设计规范要求至关重要。
逃生通道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保障隧道内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逃生而设立的。
以下将对隧道逃生通道的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详细解析。
1. 通道位置和数量要求隧道逃生通道的位置应合理布置,通道数量应根据隧道的长度和使用人数进行科学计算。
通常情况下,每200米至500米的隧道段都应设立至少一条逃生通道。
2. 通道尺寸和高度要求逃生通道的宽度应根据隧道的使用人群密度而定,一般要求不少于2米。
通道高度一般要求不低于2.5米,以保障逃生人员的站立和行走空间。
3. 通道结构要求逃生通道的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通道墙壁和地面应采用耐火材料,能够有效阻止火势的蔓延。
通道内部应安装紧急照明设备,并装备有防滑、防跌落的设施。
4. 通道出口要求逃生通道的出口应明确标识,并配备安全出口指示灯。
出口通道应畅通无阻,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逃离。
出口门的开启方式应简便易行,即使在停电情况下也能用手动开启。
5. 通道通风要求逃生通道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人员在通道内逃生时不会因缺氧而产生危险。
通风系统应能够迅速排除通道内的烟雾和有害气体。
6. 通道安全设施要求逃生通道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应急电话、急救箱等。
通道出口处应设置避难点,供人员休息和等待救援。
7. 通道修缮与维护要求逃生通道应定期进行修缮和维护工作,确保其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通道内的应急设备和指示标识应清晰可见,不得出现模糊、磨损或缺失的情况。
总结:隧道逃生通道设计规范要求的解析包括通道位置和数量、尺寸和高度、结构、出口、通风、安全设施以及修缮与维护方面的要求。
这些规范要求的严格执行,将为隧道内的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逃生通道,有效应对紧急情况,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隧道施工中的逃生通道与疏散工艺研究
隧道施工中的逃生通道与疏散工艺研究随着隧道建设的不断发展,确保隧道施工期间工人的安全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其中,逃生通道与疏散工艺的研究尤为关键。
本文将对隧道施工中的逃生通道与疏散工艺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逃生通道的设计与布置隧道施工中的逃生通道旨在保障工人在发生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逃生通道的设计与布置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通道尺寸:逃生通道的尺寸应足够宽敞,以确保工人在逃生时不会发生拥挤的情况。
通道宽度不得小于2米,并且要满足逃生人数的需求。
2. 通风与照明:逃生通道应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和照明系统,以确保工人在黑暗和有限的氧气环境中亦能疏散安全。
3. 标识与指示:逃生通道应设置清晰可见的标识和指示牌,以便工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离开的路线。
4. 坡道与楼梯:逃生通道的设置应灵活多样,包括坡道、楼梯等,以应对不同情况下的逃生需求。
5. 清障与维护:逃生通道应定期进行清障和维护工作,确保其畅通无阻,随时可用。
二、疏散工艺的研究与应用除了逃生通道的设计与布置,疏散工艺的研究和应用也是隧道施工阶段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人员培训:施工方应对工人进行适当的培训,包括疏散路线的熟悉、应急处置技能的掌握等,确保工人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
2. 预警系统:在隧道施工现场设置警报系统,能够及时向工人发出警示信号,提醒他们及时疏散。
3. 群众疏散方案:隧道施工地点周边可能存在居民或其他群众,施工方还应制定相应的群众疏散方案,确保不会发生群众伤亡事故。
4. 建立紧急应急预案: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施工方应建立完善的紧急应急预案,详细规定逃生通道的使用方法、疏散路线的指示等。
5. 监控与报警系统:在隧道施工中设置监控和报警系统,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报警,以提醒工人疏散。
总结:隧道施工中的逃生通道与疏散工艺是确保工人安全的重要环节。
逃生通道的设计与布置应注意通道尺寸、通风与照明、标识与指示、坡道与楼梯、清障与维护等方面。
隧道逃生应急通道布设
隧道逃生应急通道布设
针对隧道施工中的塌方事故,进行了隧道逃生管道系统研究。
为预防隧道塌方危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在隧道施工时改置救生管道、逃生通道和急救箱试点。
救生管道为直径不小于100mm,壁厚不小于6mm的钢管,法兰连接,平常作为高压水管使用,设置于隧道掌子面和二衬之间。
留足必要的爆破和出渣机械公用距离后,随隧道掘进向前移动。
急救箱包括饮用水、面包、手电、口哨、无线对讲机和一些急救药品,固定在钻孔台车或放置在开拉作业面,随开挖面向前移动。
逃生主通道采用Φ100钢管,壁厚10mm,连接钢板连接,同救生管道一样布置于二衬到掌子面之间。
逃生主通道在洞内掌子面与下导坑之间安装铺设长度为50m,作为逃生管道,发生突发事件后可确保遇险人员顺管道脱离危险区。
万一逃生管道不能满足要求,可通过救生管道输入氧气和牛奶等流质食物,为施救争取时间,洞内通讯采用对讲机及安装程控电话的方式进行随时联系。
现场设置的救生管道和逃生通道及急救箱能够满足在出现关门塌方时的紧急情况,保证开挖面作业员工的安全,同时将对工程施工干扰减到最小。
隧道工程防灾逃生设计方案
隧道工程防灾逃生设计方案隧道是一种用于交通运输的长型地下通道,是现代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隧道工程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便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隧道工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一旦隧道发生灾害,如火灾、事故等,将给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隧道工程防灾逃生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隧道工程防灾逃生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隧道工程的防灾逃生设计应以保障人员安全为首要目标,确保在发生灾害时,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隧道。
2.科学性原则防灾逃生设计方案应基于科学合理的逃生通道布置、疏散距离、疏散时间等设计原则,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灵活性原则隧道工程防灾逃生设计方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隧道实际情况和灾害类型进行灵活应对,达到最大限度的救援效果。
4.可操作性原则设计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结合隧道工程实际情况,给予操作人员清晰明了的工作指南和操作程序。
二、隧道工程防灾逃生设计方案内容1.疏散通道设计隧道工程的疏散通道应设计为能够承载人员疏散的通道,必须具备一定的宽度和承载能力,疏散通道的布置应均匀,并且应具备明确的标识和逃生指引。
2.应急疏散标志设置隧道内应当设置应急疏散标志,标识清晰可见,指引人员疏散撤离的方向和距离。
标志应采用绿色或者鲜艳的颜色,以便人员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识别。
3.灭火设备设置对于隧道工程来说,灭火设备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在隧道内应设置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灭火设备,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扑救。
4.应急照明设计隧道内应当设置应急照明灯具,以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提供充足的照明条件,方便人员迅速疏散逃生。
5.应急广播设置隧道内应设置应急广播系统,一旦发生灾害,可通过广播系统向隧道内的人员进行紧急指引和疏散指令。
6.逃生演练和培训为了提高人员在隧道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逃生能力,隧道工程应经常开展逃生演练和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的应急逃生意识和技能。
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施工方案完整版
工方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 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贵州省余庆至安龙高速公路望谟至安龙段第广3标段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施工方案中国中铁编制人:复核人:永詁*•审核人:坐*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贵州望安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一分部二零一四年二月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方案为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确保隧道掘进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我单位制定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级应急物资实施方案。
设置要求①隧道施工时,在IV、V级围岩地段必须预先设置逃生通道及应急物资,以保证隧道掘进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②在隧道的掌子面开挖、喷锚、支护及仰拱部位的开挖、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均必须确保逃生通道的完好,应急物资设置到位,并随着掌子面的不断掘进而向前移动。
逃生管道材质及设置要求①逃生通道所用管材直径不小于800mm,壁厚不小于10mm,管节长度为5、6ni,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通行空间,同时便于安装和动态跟进。
为保证管道承受坍塌的压力,对采用的材质管材,必须确保其承压能力和连接头的牢固,并经试验室具体试验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②施工现场应根据隧道围岩、掘进开挖方式等情况备足管道和连接材料,除整节管道外,应同时备足1米、2 米、3米短节管道、转接接头(135。
)等。
③管道须经加工后方可使用,隧道工区可结合材质及现场情况分别进行加工,要求连接简单、牢固、紧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临时固定措施,施工时关口可加临时封盖,并易于打开和封闭。
④逃生通道设置位置,起点为最新施作好的二衬端头处,距二衬端头距离为2米,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 以内的适当位置,管道沿着初期支护的一侧向掌子面铺设,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
承插钢管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钢管冲脱。
⑤逃生管道在二衬台车移动就位过程中,临时拆除时应逐节拆除,严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随时确保逃生管道的效用。
隧道逃生管技术规程
隧道逃生管技术规程1. 引言隧道作为现代交通建设中重要的部分,因其特殊的环境和潜在的风险,需要制定逃生管技术规程,以保障人员的安全。
本规程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套系统的逃生管技术标准,确保隧道逃生管的设计、建设和使用符合安全要求。
2. 逃生管的分类2.1 垂直逃生管垂直逃生管是沿着隧道纵向布置的,通常设置于每个出入口以及一定的间隔段落。
其设计要求包括合适的通风、照明和防火设施,并且应清晰标示出逃生方向。
垂直逃生管的距离和数量应根据隧道长度和规模进行合理设置。
2.2 水平逃生管水平逃生管作为垂直逃生管的补充,一般设置在隧道的两侧。
水平逃生管的长度应能够满足在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需求,并且应设有紧急出口和紧急避难点。
水平逃生管的通风、照明和防火设施也需要符合相应标准。
3. 逃生管的设计原则3.1 安全性原则逃生管的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原则,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安全地疏散。
逃生通道的宽度、高度和倾斜度应符合相关要求,通风、照明、防火等设施应满足相应的标准。
3.2 系统性原则逃生管设计应考虑整个隧道系统的特点和需求,在不同位置、不同段落进行合理设置。
垂直逃生管和水平逃生管的布置应协调统一,确保逃生通道的连贯性和通畅性。
3.3 可操作性原则逃生管的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操作性,以确保人员能够方便且迅速地使用逃生通道。
通道的开启方式、应急装置的设置等都需要进行详尽的研究和考虑。
4. 逃生管的建设要求4.1 材料质量要求逃生管的建设应使用符合标准的防火、耐磨、抗压、耐腐蚀等性能的材料。
材料的选用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并且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质检和验收。
4.2 建设施工要求逃生管的建设施工应按照相应的技术规定进行进行,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现场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5. 逃生管的使用与维护5.1 使用要求逃生管的使用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了解逃生通道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隧道工程中的安全逃生通道设计
隧道工程中的安全逃生通道设计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人们对出行安全的不断追求,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应运而生。
而在设计隧道工程时,隧道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其中,安全逃生通道的设计在保障隧道内人员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隧道工程中的安全逃生通道设计,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指导。
首先,为了保障逃生通道的顺利使用,设计者应该考虑逃生通道的位置和布局。
在隧道工程中,逃生通道应尽量设置在离隧道入口较近的位置,这样可以缩短逃生时间,提高逃生效率。
此外,逃生通道的布局应合理,避免设置过多的弯道和斜坡,以免造成人员的迷失和滑倒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而且,设计者还需要考虑逃生通道的宽度和高度,确保人员可以舒适地通过,并预留足够的空间携带逃生装备和应急工具。
其次,在设计逃生通道时,安全设施的设置也非常重要。
首先,应在通道两侧设置紧急开启按钮,当发生火灾、恶劣天气或其他危险情况时,人们可以迅速开启通道门。
此外,应随时保持通道内的照明设施正常工作,以便人员在黑暗中也能看清前进的方向。
通道内还应安装紧急广播系统,保证人员能够及时获得逃生指示和相关安全信息。
此外,通道内的防火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灭火器、消防栓等,以确保人员在逃生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抵御火灾等危险。
其次,在隧道工程中,设计者还应考虑人员疏散的问题。
为了保证人员能够快速有效地撤离隧道,应在逃生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指示标识,并保持通道畅通无阻,避免堵塞。
如果隧道过长,设计者可以考虑在通道中设置安全岛,方便较长的逃生距离中的人员休息,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另外,逃生通道的出口也必须明确标识,并设置合适的报警装置,以吸引人员离开隧道。
最后,隧道工程中的安全逃生通道设计还必须与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充分的考虑。
在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频发的地区,设计者应该考虑设置可以承受地震影响的逃生通道。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使用抗震材料和构造、加固逃生通道结构,以及考虑灾后救援等因素。
隧道逃生管道安全技术交底
隧道逃生管道安全技术交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隧道逐渐成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程。
然而,隧道内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隧道的逃生问题凸显出来。
为了保障隧道内人员的安全,建设隧道逃生管道成为一种必要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介绍隧道逃生管道的安全技术交底,让您了解隧道逃生管道的相关知识和安全技术。
隧道逃生管道的概述隧道逃生管道是根据城市地下隧道的实际需要,在设计、建造或运营管理中,为实现隧道内人员安全撤离或救援而设立的一种设施。
隧道逃生管道从隧道内部经过,通向地面或其他安全场所。
其主要作用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提供逃生通道,为被困人员提供安全撤离和救援通道。
隧道逃生管道通常由下列结构组成:•入口口门•通道•消防设施•出口隧道逃生管道与消防设施隧道逃生管道的安全性与隧道的消防设施密不可分。
隧道内的火灾风险很高,因此隧道的消防设施必须与隧道逃生管道的设计紧密联系。
隧道内的消防设施包含了自动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和喷淋系统等,它们都是确保隧道内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
同时,隧道逃生管道还需要配备灭火器、呼吸器等消防设备,以增强隧道内逃生通道的安全性。
隧道逃生管道的设计要求1.通道尺寸设计:隧道逃生管道需要考虑到隧道内人员的逃生需求,通道的尺寸要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通道宽度一般不小于1.2米,高度一般不小于2米,以保证人员的顺畅和舒适。
2.通道顺畅度设计:隧道逃生管道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通道的顺畅度,以确保人员能够受到最少的干扰自由地前进。
通道经过曲线处时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因为它们可能降低通道壁的高度。
在这种情况下,通道壁厚度应相应增加,以避免通道壁倒塌的风险。
3.防火设计:隧道逃生管道是为了应对隧道内火灾而设计的,因此防火设计至关重要。
管道壁应采用防火构造,如在钢管中灌注水泥混凝土或使用钢筋混凝土,以确保逃生管道对火灾的抵抗能力。
4.出口设计:逃生管道的出口应该位于隧道外的安全区域。
隧道施工逃生管道标准
隧道施工逃生管道标准
隧道施工逃生管道标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逃生管道的设置长度:应根据车辆和行人的疏散安全需要来确定。
一般来说,车辆疏散距离不应小于500m,行人疏散距离不应小于300m。
2. 逃生管道的直径:应足够大,以保证人员可以轻松通过逃生管道。
标准规定,隧道逃生管道的直径应不小于2m。
3. 逃生管道的材料:应选择耐火、防腐、抗震等环保材料。
4. 逃生管道的设置位置:应远离隧道出入口,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逃生,并且不受到头顶坍塌等风险。
5. 逃生管道的通风标准:隧道逃生管道设置应具备一定的通风标准,保证人员逃生时氧气的充足供应。
根据标准规定,隧道逃生管道内应有/s的风速,同时还需将氧气含量控制在21%以上。
6. 逃生管道的照明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清晰地看到逃生通道。
7. 逃生管道的标识:应在逃生管道的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识,以便人员能够快速找到逃生通道。
8. 逃生管道的维护保养:应定期对逃生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总的来说,隧道施工逃生管道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人员。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规范文件或咨询隧道施工方面的专家。
隧道逃生管道设置
香丽高速工程第06标段隧道逃生管设置一、适用范围1.本方案适用于香丽高速06标隧道掘进施工,要求隧道施工时在Ⅳ、Ⅴ级及以上围岩地段必须预先设置逃生管道及救生管道,以确保隧道掘进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2.在隧道的掌子面开挖、喷锚、支护及仰拱部位的开挖、浇筑砼的过程中,均必须确保逃生管道的完好,救生管道设置到位,并随着掌子面的不断掘进而向前移动。
二、材料及设置要求隧道逃生管道布设应该符合如下要求:1.逃生通道所用管材采用φ900mm的承插钢管或热扩无缝钢管,管节长度为6m,壁厚不小于10mm,管节间可采用直径大于逃生管道10cm的套管连接,每端连接1m,采用橡胶圈或木楔临时固定。
为保证管道承受坍塌体的压力,对采用的材质管材,必须确保其承压能力和连接头的牢固,并经试验室具体试验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2.施工现场应根据隧道围岩、掘进开挖方式等情况备足管道和连接材料,除整节管道外,应同时备足1米、2米、3米短节管道、转接接头(135°)等。
3.管道须经加工方可使用,各单位可结合材质及现场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加工,要求连接简单、牢固、紧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临时固定措施,施工时管口可加临时封盖,并易于打开和封闭。
管道连接横断面如下图:4.逃生通道设置位置如下图所示,管道采用φ900mm 的承插钢管,设置起点为最新施作好的二衬端头处,距二衬端头距离不得大于5米,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 以内的适当位置,管道沿着初期支护的一侧向掌子面铺设,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
承插钢管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钢管冲脱。
逃生管道位置图5.逃生管道在二衬台车移动就位过程中,临时拆移时应逐节拆除,严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随时确保逃生管道的效用。
6.逃生管作为紧急救生管道,应紧跟掌子面,末端距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5m ,且在管口附近配备醒目的工具箱,箱内存放应急电筒、活动扳手、锤子、钢钎等应急工具,便于遇紧急情况时打开逃生管法兰盘,开通救生管道,及时输送水和食物。
隧道逃生管道设置
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工程(仰义至阁巷)第06标段K23+800~K29+650隧道逃生管道设置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第6标段项目部二○一四年九月一、适用范围1.本方案适用于温州绕城西南线06标隧道掘进施工,要求隧道施工时在Ⅳ、Ⅴ级及以上围岩地段必须预先设置逃生管道及救生管道,以确保隧道掘进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2.在隧道的掌子面开挖、喷锚、支护及仰拱部位的开挖、浇筑砼的过程中,均必须确保逃生管道的完好,救生管道设置到位,并随着掌子面的不断掘进而向前移动。
二、材料及设置要求隧道逃生管道布设应该符合如下要求:1.逃生通道所用管材采用φ800mm 的承插钢管或热扩无缝钢管,管节长度为6m ,壁厚不小于10mm ,管节间可采用直径大于逃生管道10cm 的套管连接,每端连接1m,采用橡胶圈或木楔临时固定。
为保证管道承受坍塌体的压力,对采用的材质管材,必须确保其承压能力和连接头的牢固,并经试验室具体试验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2.施工现场应根据隧道围岩、掘进开挖方式等情况备足管道和连接材料,除整节管道外,应同时备足1米、2米、3米短节管道、转接接头(135°)等。
3.管道须经加工方可使用,各单位可结合材质及现场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加工,要求连接简单、牢固、紧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临时固定措施,施工时管口可加临时封盖,并易于打开和封闭。
管道连接横断面如下图:50或60型角钢600c m80c m 80c m4.逃生通道设置位置如下图所示,管道采用φ800mm的承插钢管,设置起点为最新施作好的二衬端头处,距二衬端头距离不得大于5米,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管道沿着初期支护的一侧向掌子面铺设,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
承插钢管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钢管冲脱。
逃生管道位置图5.逃生管道在二衬台车移动就位过程中,临时拆移时应逐节拆除,严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随时确保逃生管道的效用。
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施工方案完整版
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施工方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贵州省余庆至安龙高速公路望谟至安龙段第1~3标段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施工方案中国中铁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贵州望安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一分部二零一四年二月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方案为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确保隧道掘进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我单位制定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级应急物资实施方案。
设置要求①隧道施工时,在Ⅳ、Ⅴ级围岩地段必须预先设置逃生通道及应急物资,以保证隧道掘进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②在隧道的掌子面开挖、喷锚、支护及仰拱部位的开挖、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均必须确保逃生通道的完好,应急物资设置到位,并随着掌子面的不断掘进而向前移动。
逃生管道材质及设置要求①逃生通道所用管材直径不小于800mm,壁厚不小于10mm,管节长度为5~6m,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通行空间,同时便于安装和动态跟进。
为保证管道承受坍塌的压力,对采用的材质管材,必须确保其承压能力和连接头的牢固,并经试验室具体试验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②施工现场应根据隧道围岩、掘进开挖方式等情况备足管道和连接材料,除整节管道外,应同时备足1米、2米、3米短节管道、转接接头(135°)等。
③管道须经加工后方可使用,隧道工区可结合材质及现场情况分别进行加工,要求连接简单、牢固、紧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临时固定措施,施工时关口可加临时封盖,并易于打开和封闭。
④逃生通道设置位置,起点为最新施作好的二衬端头处,距二衬端头距离为2米,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管道沿着初期支护的一侧向掌子面铺设,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
承插钢管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钢管冲脱。
⑤逃生管道在二衬台车移动就位过程中,临时拆除时应逐节拆除,严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随时确保逃生管道的效用。
新型隧道逃生管道设计技术
新型隧道逃生管道设计技术作者:杨飚庄富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2期摘要本文提出了更新隧道逃生管道选材,把送风管与逃生管串连连接的隧道逃生管道设计技术。
分别以钢带PE波纹管和钢管作为逃生管道进行抗冲击试验,经仿真模拟和现场试验,获得了钢带PE波纹管和钢管的最大凹陷变形值,证明了两种材料均能满足应急逃生的需求,但钢带PE波纹管作为隧道逃生管道具有造价低、连接方便等优点,相比更有优势。
通过对试件抗冲击试验的系统分析,为隧道逃生管道的安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隧道塌方;逃生管道;PE波纹管;冲击分析Key WordsTunnel collapse;Escape pipes;PE corrugated pipe;Impact analysis中图分类号: 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经过山区普遍采用隧道穿越,由于地质复杂和施工方式不当,隧道施工期间经常发生塌方事故,其中关门塌方事故的后果最为严重,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掌子面附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针对隧道施工中的塌方事故,进行隧道逃生管道的系统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在逃生管道设计中,目前管材选用最常用的是钢管,经长期现场考察发现,施工现场使用的钢管存在造价高、接口多、不密封、耐腐蚀性差等缺点,施工时经常搁置在洞室外,起不到防止关门塌方时应急逃生的作用,对隧道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更新逃生管选材。
在隧道施工设计时我们提议更换逃生管道材料,把送风管与逃生管串连连接使用,洞室外新鲜空气经送风管到达初支与二衬交界处,再经逃生管道(钢带PE波纹管)输送到掌子面区域。
与钢管相比,钢带PE波纹管具有适当的挠曲度、连接方便、造价低、使用寿命长、耐腐蚀及耐环境应力开裂的优越性。
因此,选用钢带PE波纹管作为逃生管,参照规范管内径选用Φ0.8m,须要验证的是钢带PE波纹管的抗冲击能力是否到达要求。
隧道逃生设计的4种方法
隧道逃生的4种方法:
服务隧道,横通道,车道板下逃生通道,竖井。
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服务隧道:
优点:地理适应能力强,发生事故逃离快,
缺点:造价高,结构复杂;
横通道:
优点:效率高,快速疏散,保持良好的通风
缺点:在软土地基中难修建,荷载承受能力差
车道板下逃生通道:
优点:容易建设,低造价,内置于隧道中;
缺点:通风差,容量受到隧道直径的影响
竖井:
优点:适用于浅埋的城市隧道,可以作为竖直通风井使用。
缺点:逃生速度差,通过容量下。
下面是4种方法的比较:
使用案例:
(1)深圳地铁5号线使用的横通道的逃生方法;
(2)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使用的是服务隧道的逃生方法;(3)上海长江隧道使用车道板下的逃生方法;。
隧道逃生通道施工方案
重庆三环高速公路南川至涪陵高速公路隧道逃生通道设置及注意事项编制:李小红审核:文华锋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则为加强南涪高速公路LJ9施工段陈家湾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确保隧道据进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适用范围1、本方案适用于陈家湾左右幅隧道掘进、初支施工,要求隧道施工时在整个V级围岩地段必须预先设置逃生通道及救生管道,以确保隧道掘进初支及初支沉降段处治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
2、在隧道的掌子面开挖、喷锚、支护及仰拱部位的开挖,浇注砼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处治沉降段处治地方,均必须确保逃生通道的完好,救生管道设置到位,并随着掌子面的不断掘进向前移动。
三、材质及设置要求1、逃生通道所用管材可采用800 mm的承插钢管(或800 mm耐压波纹塑料管),管节长度为6-8M ,壁厚不小于10mm,管节间可采用直径大于逃生管道10cm的套管连接,每端连接1m,采用橡胶圈或木楔临时固定。
为保证管道承受坍塌体的压力,对采用的材质管材,必须确保其承压能力和连接处的牢固,并经实验室具体实验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2、施工现场应根据隧道围岩,掘进开挖方式等情况备足管道和连接材料,除整节管道外,应同时备足1米、2米、3米短节管道、转接接头(135 °)等。
3、管道须经加工方可使用,各单位可结合材质及现场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加工,要求连接简单、牢固、紧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临时固定措施,施工时管口可加临时圭寸道,并易于打开和圭寸闭。
4、逃生通道设置位置如下图所示,设置起点为最新施作好的二衬端头处,距二衬端头距离不得大于5米,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管道沿着初期支护的一侧向掌子面铺设,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药品,承插钢管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钢管冲脱。
逃生管道安装示意图5 、逃生通道在二衬台车移动就位过程中,临时拆移时应逐节拆除,严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随时确保逃生管道的使用。
隧道逃生管道设置
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工程(仰义至阁巷)第06标段K23+800~K29+650隧道逃生管道设置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第6标段项目部二○一四年九月一、适用范围1.本方案适用于温州绕城西南线06标隧道掘进施工,要求隧道施工时在Ⅳ、Ⅴ级及以上围岩地段必须预先设置逃生管道及救生管道,以确保隧道掘进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2.在隧道的掌子面开挖、喷锚、支护及仰拱部位的开挖、浇筑砼的过程中,均必须确保逃生管道的完好,救生管道设置到位,并随着掌子面的不断掘进而向前移动。
二、材料及设置要求隧道逃生管道布设应该符合如下要求:1.逃生通道所用管材采用φ800mm 的承插钢管或热扩无缝钢管,管节长度为6m ,壁厚不小于10mm ,管节间可采用直径大于逃生管道10cm 的套管连接,每端连接1m,采用橡胶圈或木楔临时固定。
为保证管道承受坍塌体的压力,对采用的材质管材,必须确保其承压能力和连接头的牢固,并经试验室具体试验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2.施工现场应根据隧道围岩、掘进开挖方式等情况备足管道和连接材料,除整节管道外,应同时备足1米、2米、3米短节管道、转接接头(135°)等。
3.管道须经加工方可使用,各单位可结合材质及现场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加工,要求连接简单、牢固、紧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临时固定措施,施工时管口可加临时封盖,并易于打开和封闭。
管道连接横断面如下图:50或60型角钢600c m80c m 80c m4.逃生通道设置位置如下图所示,管道采用φ800mm的承插钢管,设置起点为最新施作好的二衬端头处,距二衬端头距离不得大于5米,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管道沿着初期支护的一侧向掌子面铺设,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
承插钢管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钢管冲脱。
逃生管道位置图5.逃生管道在二衬台车移动就位过程中,临时拆移时应逐节拆除,严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随时确保逃生管道的效用。
新型逃生管道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新型逃生管道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徐智随着公路隧道施工工艺的不断提升,公路工程线路经过山区时普遍采用隧道的穿越方式。
隧道施工中,当地质条件复杂或开挖工法不当时易出现塌方,严重危及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发生塌方事故后,逃生通道是被困人员自救以及外部救援的生命通道,因此,在隧道施工中设置逃生管道非常重要。
目前,隧道施工逃生管道大部分采用钢质管道,实践表明,钢质管道抗冲击性差,塑性变形大,同时由于管道过重,在运输、安装、移动过程中不便于操作,实用性较差。
镂空型复合材料管壁结构逃生管道具有抗冲击能力强、塑性变形小,搬运、拼接方便、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在云南省蒙自至文山至砚山段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隧道内设置逃生管道的必要性在隧道施工中遇到塌方,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步扩大,隧道塌方事故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此类事故风险威胁越发严重,引起了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当隧道掌子面附近发生塌方等事故时,极易出现施工人员被困现象。
为保证被困人员安全、快速、有效地得到救援,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隧道内逃生管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阶段,设计单位均已将逃生管道纳入公路、铁路隧道设计范围中。
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联合部分高等院校也组织开展了逃生管道分析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用以指导工程实践。
二、新型管道材料性能特点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对钢管和铝箔-玻璃纤维复合管道的比强度、比重、管道节段连接密封性、抗冲击性及管道弹塑性进行对比试验,根据管道材料的各项指标得到新型管材和钢管性能差异如下:1.比强度高,新型逃生管道密度为1.5~1.7g/cm3,抗拉强度为1000MPa,比强度为0.65;钢管密度为7.5~8.0g/cm3,抗拉强度为1010MPa,比强度为0.13,新型逃生管道的比强度是钢管的5倍。
2.新型管道韧性好,塑性变形小,受冲击荷载回弹率高。
隧道施工中的疏散与应急通道设计研究
隧道施工中的疏散与应急通道设计研究隧道作为现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中的疏散与应急通道设计是确保隧道安全运营的关键。
在面临各种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时,能够有效疏散和救援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讨论隧道施工中疏散与应急通道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点。
一、疏散通道设计原则1. 满足疏散需求:疏散通道应设计足够宽度和高度,以容纳最大可能的疏散人员数量,确保其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
根据隧道长度、交通流量等因素确定疏散通道的数量,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2. 连通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直接通往安全出口,避免出口位置的盲区和堵塞。
安全出口应布置在自然透光区域,或者通过紧急照明系统提供充足的照明,以方便疏散人员快速判断和行动。
3. 防止道路交叉:隧道疏散通道和车辆通行区域应分隔开,避免交叉和碰撞。
应采用合适的物理隔离措施,如护栏或者分区划线,确保疏散通道的行人不受车辆的干扰。
4. 耐火材料和防火设施:疏散通道内部应使用耐火材料,以防止火灾蔓延造成人员伤亡。
此外,应设置灭火器或自动灭火系统等防火设施,以及疏散指示标识,提供必要的防火和疏散指导。
5. 疏散通道设施完备:疏散通道应配置紧急通信设备、洗眼器、急救箱、避难所等设施,以方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提供互助和救援。
此外,通道应保持通畅,避免设置障碍物或储存危险品。
二、应急通道设计要点1. 排水系统:应急通道设计应考虑排水系统的设计,以确保通道内没有积水,避免因积水导致滑倒或溺水事故的发生。
2. 易燃材料使用限制:应急通道内的内饰装修及材料选择,应避免使用易燃材料,以减少火灾发生或扩散的风险。
3. 紧急照明系统:应急通道应设计紧急照明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依然有足够的照明,方便人员的疏散和救援操作。
4. 应急通风系统:在有毒气体或烟雾的情况下,应急通道应设计有效的通风系统,以确保通道内空气清新,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供人员疏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隧道逃生管道设计技术
摘要本文提出了更新隧道逃生管道选材,把送风管与逃生管串连连接的隧道逃生管道设计技术。
分别以钢带PE波纹管和钢管作为逃生管道进行抗冲击试验,经仿真模拟和现场试验,获得了钢带PE波纹管和钢管的最大凹陷变形值,证明了两种材料均能满足应急逃生的需求,但钢带PE波纹管作为隧道逃生管道具有造价低、连接方便等优点,相比更有优势。
通过对试件抗冲击试验的系统分析,为隧道逃生管道的安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隧道塌方;逃生管道;PE波纹管;冲击分析
Key WordsTunnel collapse;Escape pipes;PE corrugated pipe;Impact analysis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经过山区普遍采用隧道穿越,由于地质复杂和施工方式不当,隧道施工期间经常发生塌方事故,其中关门塌方事故的后果最为严重,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掌子面附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针对隧道施工中的塌方事故,进行隧道逃生管道的系统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在逃生管道设计中,目前管材选用最常用的是钢管,经长期现场考察发现,施工现场使用的钢管存在造价高、接口多、不密封、耐腐蚀性差等缺点,施工时经常搁置在洞室外,起不到防止关门塌方时应急逃生的作用,对隧道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更新逃生管选材。
在隧道施工设计时我们提议更换逃生管道材料,把送风管与逃生管串连连接使用,洞室外新鲜空气经送风管到达初支与二衬交界处,再经逃生管道(钢带PE波纹管)输送到掌子面区域。
与钢管相比,钢带PE波纹管具有适当的挠曲度、连接方便、造价低、使用寿命长、耐腐蚀及耐环境应力开裂的优越性。
因此,选用钢带PE波纹管作为逃生管,参照规范管内径选用Φ0.8m,须要验证的是钢带PE波纹管的抗冲击能力是否到达要求。
二、逃生管抗冲击分析
当隧道塌方时主要考虑逃生管的抗冲击能力,暨逃生管被砸部位满足人员疏散需求。
现就基于横向冲击的平铺圆管试件(钢带PE波纹管和钢管)进行现场试验,分析试件的局部凹陷与冲击能量的关系,从而得出冲击点附近的变形模态,比较端部断面与中间断面的抗冲击能力。
在此利用ANSYS LS-DYNA对试验进行仿真模拟(管道变形的时程曲线),再将钢带PE波纹管试验结果与钢管试验
结果进行比较。
1、仿真模拟
利用ANSYS LS-DYNA对上述冲击试验进行三维仿真模拟分析,仿真模型由以下三部分构成:落石、试件(分别为钢带PE波纹管和钢管)、砂垫层。
落石采用质量分别为90kg、180kg、300kg的球形刚体模型(参数详见表1);试件和砂垫层采用和试验材料完全一致的几何尺寸,其中钢带PE波纹管屈服模型是Bilinear isotropic 双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模型(ID800、SN16、层压壁厚≥12.5,具体参数详见表1),钢管同样采用双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模型(ID800、管厚8,具体参数详见表1),共划分2400个4节点壳体单元。
表1 仿真部件参数
砂垫层采用橡胶非线性弹性模型,密度为1078kg/立方米,剪切模量G=16.26MPa,共划分1078个节点实体单位,垫层底面节点定义为固端约束。
初始条件为球形落石在试件顶部1m处以初速度10.84m/s自由下落,落石与圆管、圆管与垫层之间接触均为面与面接触。
试验结果详见表2。
由表可知,钢带PE波纹管的最大凹陷变形值与钢管的最大凹陷变形值相差不大,最大凹陷值均不招过100mm,两试件的抗冲击能力都能满足应急逃生需求。
2、冲击试验
试验在加工厂内进行,试验试件分别为钢带PE波纹管和钢管,模拟岩块从隧道顶部掉落。
钢带PE波纹管试件采用单节长度L为6m、ID800、环刚度SN16;钢管试件采用单节长度L为6m、ID800、壁厚H为10mm,可见两试件尺寸规格基本一致。
冲击试件为块状孤石,重量分别为90kg、180kg和300kg三种。
试件垫层均为用平整放置的砂袋,垫层厚250mm,宽800mm。
冲击试件离圆管顶部距离主要取决于隧道断面的开挖高度,本试验均为7m,石块试件高度由龙门吊进行提升,通过调整龙门吊前后移动来控制落石的冲击部位。
除垫层对基底部产生竖向与水平摩擦约束外,试件外部不受其它方向约束。
实验时,将试件平铺于砂垫层上,用龙门吊提升石块试件至相应高度,然后空中释放石块任其自由下落并与试件发生撞击。
为比较试件两端和中间断面的抗击能力大小,试验过程分别用300kg落石对两个不同截面进行冲击。
由于隧道塌方落石的掉落可能会偏离逃生管纵轴线一定距离,因此,除模拟对顶撞击外,试验还模拟了石块与试件的斜交撞击。
试验结果详见表2。
表中分别列出了不同冲击能量的冲击部位、撞击角度以及最大凹陷变形值,从该结果可以看出,两试件的最大凹陷变形值均不招过85mm,均满足应急逃生需求。
表2试验与仿真模拟结果
由仿真模拟与现场实验比较可知,在最大冲击能量(2.06*104J)作用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撞击发生后,钢管和钢带PE波纹管被撞击部位均产生局部凹陷,而钢带PE波纹管柔性反作用力较强,两试件的局部凹陷均满足应急逃生需求。
3、关门坍塌仿真
模拟发生关门塌方时,钢带PE波纹管中间部位被洞室岩层埋盖,模拟试件采用洞内碎石(密度为2500kg/立方米,弹性模量E=40 GPa,泊松比v=0.2. 试件选用钢带PE波纹管),钢带PE波纹管屈服模型仍然选用Bilinear isotropic 双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模型(参数仍选用上述实验参数),垫层不变。
初始条件为岩石从6米高处以初速度0m/s自由下落,岩层与管件全面接触,岩层不断堆积直至距垫层7米高为止,模拟效果与关门塌方时类似。
在模拟关门塌方中,堆积的岩石将试件压成椭圆状,但钢带PE波纹管变形不大,能满足应急逃生需求。
结论:
在隧道逃生管道设计时我们提议优化逃生管选材,把送风管与逃生管串连连接使用。
作为隧道逃生管道,必须能够承受塌方荷载,从上述抗冲击实验结果可知,钢带PE波纹管与钢管均能满足要求,但两者相比,钢带PE波纹管具有更优异的抗腐蚀性、连接方便、造价低等优点。
以上研究为设计隧道逃生管道系统和降低逃生管造价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剑.隧道施工中掌子面后方塌方的预防和处理[J].铁道建筑,2005,(12):36~37
[2] 胡浩军、狄先均等.隧道逃生管道设计中的圆管冲击计算. 现代隧道技术,2008,272~274
[3] 张瑜、丁庆荣等.隧道逃生管道的冲击试验与仿真模拟.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0,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