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讲练】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学案4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学案4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常识·速览]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1.《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时年苏轼已近50岁。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

此时,苏轼深感自己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尤其政治上的挫折,更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由于内心十分苦闷,苏轼便常游于江湖之间,其间他写出了一些著名的散文、诗词,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由于作者无法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便有了“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的流露,情调显得低沉。

但其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2.《定风波》这首词也写于1082年。

苏轼与同伴到黄州城东南30里处的沙湖去看新买的农田,途中遇雨,随身又未携带雨具,同行人皆狼狈不堪。

苏轼通过生活中这样一件平常的事,即事抒怀,表现了他乐观旷达的襟怀,以及在人生艰苦旅程中泰然前行的洒脱而带有几分倔强的性格。

它艺术地反映了苏轼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Ⅰ.文学常识豪放派及其特点豪放派与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的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汪洋恣肆,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而且更喜欢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代表作家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Ⅱ.文化常识1.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址。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1、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2、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3、立体全面地认识苏轼教学重点: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教学难点: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2、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苏轼一、导入:宋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问自己的幕僚说:“我的词跟柳永的词这么样?”对方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为什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女孩才能把那种韵味唱出来,而苏轼“大江东去”就必须找关西大汉唱呢?不同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诵读时就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趟关西大汉,通过诵读来学习苏轼的另一佳作《定风波》。

希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跟苏轼达到心灵相通。

二、请同学们看教材注释一以及题记,了解〈定风波〉的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

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苏轼这个人真是……大家带者省略号,放声朗读〈定风波〉四、首先要读准字音,有哪些字音和词义无法把握的,请同学们提出来徐行:慢慢地走芒鞋:草鞋胜:胜过、超过(尽、完刑人如恐不胜)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遇雨的处所)向来:方才、刚才竹杖芒鞋轻胜马:穿着草鞋走泥泞之路,怎么比马还要快呢?一蓑烟雨任平生:蓑衣,不是说雨具先去了吗?为什么这里还用“一蓑”呢?“轻”和“蓑”有疑问?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

五、请旁边的同学来点评,你同桌读得怎样?声音洪亮,字音清晰,有感情,但在节奏处理上有些欠缺。

那节奏应该如何处理呢?同桌交换意见,如何划分节奏,我请一些同学把最有把握的一、两句读给大家听听。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讲)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讲)新人教版必修4

【讲】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词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

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为豪放派代表。

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

课文所选的这两首词都是他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所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他游赤壁的感慨,同时的作品还有前后《赤壁赋》。

词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作,铿锵有力,表现作者对英雄的景仰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显得旷达洒脱。

《定风波》是诗人前往沙湖,欲“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

词描写大雨之中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

学习这两首词,建议采用如下方法:1.抓特征。

《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喻今,借周喻的功业辉煌反衬自己功名无望,抒写“人生如梦”的感慨。

《定风波》托物寄志,表面写自然界的风雨,实则写政治上的风雨,言在此而意在彼。

把握上述特征,体会诗词内旨。

2.抓词眼。

“多情”(梦)是《念奴娇》中的词眼,因为它指的是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也有人认为是发思古之幽情),提挈全词;“风雨”(或“烟雨”)是《定风波》中的词眼,诗人抒发如何对待政治中的风雨。

3.抓名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都是名句,细加分析,深入词中境界。

课文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③风流人物④。

(广无际涯的江流,裹沙带泥,浩浩荡荡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大浪淘沙,历史的长河吞吐了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①大江:长江。

②淘:冲洗。

③千古:遥远的古代。

④风流人物: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起头二句,即景抒情,词人登高眺远,抒发他面对长江的感受。

[最新]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练含解析人教版必修4

[最新]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练含解析人教版必修4

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练】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课内巩固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垒.(lěi)吟啸.(xiào) 衰.落(shuāi) 怀瑾握瑜.(yú)B.华.山(huá) 涤纶.(lún) 谪.居(zhé) 羽扇纶.巾C.间.隔(jiàn) 蓑.衣(suō) 应和.(hè) 狼狈.为奸(bèi)D.萧瑟.(sè) 刹.那(chà) 书卷.(juàn) 料峭.春风(qiào)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放荡不羁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D.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5.从词的风格特点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D.杨柳岸晓风残月。

6.下列各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词人自感苍老,同年方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恰成对照。

B.“羽扇纶巾”,“羽扇”代指诸葛亮,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C.“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D.“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预)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预)新人教版必修4

【预】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一、认识作者姓名苏轼字号籍贯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朝代北宋荣誉成就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生平简介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执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他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主要作品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赠刘景文》《题西林壁》等词:《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二、文本知识1.乌台诗案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

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

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

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

苏轼是被告。

原告是: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

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要求处置苏轼。

原来,苏轼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变法之时。

朝廷上革新派和守旧派两军对峙,斗争激烈。

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上,多次上书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并请求尽快制止变法。

请求未果,于是希望离开政治斗争的旋涡,故上书请求外任。

获准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第5课 苏轼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第5课 苏轼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苏轼词两首1.作者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轼的文学作品代表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方面,题材丰富,开创了豪放词风,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著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

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等。

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画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注重提携后人,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2.文题解读(1)“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原是唐代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因其善歌且声调高亢,能掩盖住钟鼓笙竽等乐器的嘈杂音响,故用作词牌名。

“赤壁怀古”是词题,表明该词书写的内容是游览赤壁、追念古人。

“赤壁”即赤鼻矶,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北临长江。

“怀古”即追念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常用作有关古迹的诗题、词题。

本词作者在传说中的赤壁之战古营垒边,面对浩渺无穷的长江水,怀念周瑜等英雄豪杰,抒发了自己韶华已逝、功业未成的忧愤之情。

(2)“定风波”,词牌名。

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

这首词通过写野外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作者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作者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3.背景探寻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抓进监狱,关押一百余天,从肉体到精神上受尽侮辱和折磨,几近死亡边缘。

经多方面竭力营救,幸免一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0年以罪人身份到达黄州。

谪居黄州时期,是苏轼忧患深重的时期,他形容自己当时的处境是“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在暴风雨过后的相对宁静中,苏轼开始深入思考社会、人生与理想等的关系问题,从而达到澄明的境界,使精神得到升华,进而从苦难中奋起,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2)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2)

《苏轼词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散文堪称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

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

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苏轼擅长书画,善写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注重提携后人,有出自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柔靡纤细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欧阳修、苏东坡与扬州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欧阳修、苏东坡与扬州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欧阳修、苏东坡与扬州
宋代的扬州,饱受战火的侵扰,经济社会事业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不过在北宋时期,由于一些文化名人先后到扬州担任太守,他们的到来为扬州城增添了一抹文化亮色。

今天的城市故事,我们就给您说说文章太守欧阳修和他的学生苏东坡与扬州的故事。

北宋庆历二年,欧阳修在任谏官时参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为滁州太守,随后来到扬州担任知府,他在任内兴利去弊,体恤民情,留下了极好的口碑。

在任期间,欧阳修选蜀冈中峰大明寺西侧修建了平山堂,站在堂前,每逢天晴云净,不但江南的群山可以看到,并且诸山都好似压缩了高度,一起向蜀冈拱手作揖,正所谓“远山来与此堂平”。

公务之余,欧阳修常邀请一帮文人雅士,在这里饮酒赋诗,击鼓传花,互相唱和。

由于时局动荡,欧阳修在扬州仅仅呆了一年,就辗转去了安徽颖州。

北宋元佑七年,欧阳修的学生苏轼也来到扬州担任太守,当时欧阳修已经去世了20年,为纪念老师,他在平山堂后面修建了谷林堂,并填词《西江月》一首,缅怀恩师。

词中的“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脍炙人口,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在政治上,苏东坡也沿袭了老师宽简政治的作风。

南宋末年,元兵占据平山堂,名将李庭芝赶走元兵,加筑城垣,将平山堂包入了城内,使得我们今天仍然可以欣赏到这座古风流溢的风景名胜。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

【优化指导】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4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纶.巾(lún)酹.酒(lèi)樵.悴(qiáo)卷.起(juǎn)B.华发.(fà) 故垒.(lěi) 毫.杰(háo) 樯橹.(lú)C.狼狈.(bèi) 雨具.(jù) 吟啸.(xiào) 蓑.衣(suō)D.料峭.(qiào) 箫.瑟(xiāo) 泠.然(lénɡ) 贬谪.(zhé)解析:A项,“纶”应读ɡuān,“樵”应写作“憔”;B项,“毫”应写作“豪”,“橹”应读lǔ;D项,“箫”应写作“萧”,“泠”应读línɡ。

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尊还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示凭吊)B.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C.料峭..春风吹酒醒(非常寒冷)D.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解析:料峭,形容微寒。

答案:C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大江..人物..东去B.千古风流C.回首向来....萧瑟处D.同行皆狼狈解析:A项,古义,指长江;今义,泛指江流。

B项,古义,杰出的;今义,轻浮放荡。

C项,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

D 项,“狼狈”古今均形容“受窘的样子”。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吾得兄.事之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C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故国神游A.蚓无爪牙之利B.不拘于时,学于余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多情应笑我解析:例句与D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状语后置句;C 项,判断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解与例题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解与例题新人教版必修4

在我国文人中,苏轼是独到的一位。

他思想上力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迷;文学上诗文俱工而终以词有名,众体兼顾而以豪迈见长;宦途上满腹才干却怀才不遇,一世屡遭贬谪却宽宏大批。

他以其独到的人品魅力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女,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学习这两首词,重在理解其豪迈的艺术风格,掌握词的境界,领会词人豪迈超脱的人生态度。

苏轼是我国北宋期间有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嘉祐二年( 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

在文学上,他力主创新,开豪迈一派;在政治上,他比较守旧,全力反对王安石新政。

因作诗冒犯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都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时年45 岁。

在此以前三年,即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作诗嘲讽新法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 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好北宋期间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医生的国策和气友的相救,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此后,苏轼被贬到黄州。

此间,旅行了黄州的“赤鼻矶”,即相传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借咏史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英豪好汉的怀念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敬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穷感触。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据《东坡志林》卷一记录:“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此间,因往相田得疾”在《定风波》一词的小序中也有比较详尽的说明。

该词记述的不过出游途中遇雨一件小事,但从中表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到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历经崎岖后的旷达之情。

★苏轼( 1037— 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在文章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坛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迈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善于行书、楷书,能开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在绘画上,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词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眉山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四、朗读1、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

2、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

字词正音:⑴故垒(lěi)⑵纶巾(guān)⑶樯橹(qiáng lǔ)⑷早生华发(fà)⑸还酹(huán lèi)诵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3、教师范读,全班齐声诵读。

五、研读词作,探究情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作,具体探究。

用简单的语言概况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一)、分析上阙1、男生集体朗读。

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

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

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②.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③.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明确:赤壁景观: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浩大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

3.学生自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总结上阕内容。

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集体朗读并试背上阕。

(二)、分析下阙1、女生集体朗读。

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①.下阕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回忆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明确:前五句:所忆——周郎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才华横溢后五句:所感——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②.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明确: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苏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以上这些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补充: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

③、词人为什么只写周瑜,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明确: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

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

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补充:映衬——既是“以乙托甲”,也是“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④. 下阕后五句作者是怎样抒发人生感慨的?明确:“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热诚向往。

但想到自己头发斑白,空有才华,一事无成,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伤感,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

英雄人物与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所以最后诗人以酒酹月,表现自己的伤感。

⑤.下阕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

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

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

但从全诗主题看,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是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情绪的流露。

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诗人悲观失望的自白。

我们应该更多地体味作者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追求。

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激情,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怀。

因此“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是《赤壁怀古》的理趣所在。

3.朗读下阕,总结下阕内容。

下阕第一层描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六、探究:俞文豹《吹剑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东坡豪放词的风格可见一斑。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①.描绘壮丽之景。

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②.刻画豪迈之人。

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抒发壮志豪情。

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七、课堂小结: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

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

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八、作业设计1、背诵这首词。

2、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诗词赏析法,课外多找些苏轼的词作进行阅读品味。

九、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奇景写景咏赤壁大江气势抒情英雄风采咏史怀周瑜抒怀感慨《定风波》【教学目的】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

2、背诵本词积累名句。

3、学习词人乐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举例法、师生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播放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教学氛围。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的这首歌是哪位诗人写的词吗?对了,就是苏轼。

苏轼,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有着怎样的伟大胸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定风波》去寻找答案吧。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板书: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

苏轼生活在宋神宗时期,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变法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弊端反对变法;变法失败,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可取之处支持变法,受到了双方的排挤和打击,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

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李定等人诬告将他以“谤讪新政”“毁谤君相”之罪弹劾入狱,被囚于乌台,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