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教案
8上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堂教学实录
课案(学生用)第二课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数学思考: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用操作,归纳得出数量结论的过程。
3.解决问题:会运用边边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全等4.情感态度: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培养我们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我们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难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前延伸1.已知△ABC ≌△A ′B ′C ′,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2.全等三角形是( )A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B .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C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课内探究一、导入新课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①三角形一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②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50°.③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 cm 、6 cm .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归纳,最后以组为单位出示结果作补充交流.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cm 、8cm 、10cm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1.作图方法:先画一线段AB ,使得AB =6cm ,再分别以A 、B 为圆心,8cm 、10cm 为半径画弧,A´C´CB•两弧交点记作C ,连结线段AC 、BC ,就可以得到△ABC ,使得它们的边长分别为 AB =6cm ,AC =8cm ,BC =10cm .2.以小组为单位,把剪下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都能够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都是全等的.3.特殊的三角形有这样的规律,要是任意画一个△ABC ,根据前面作法,同样可以作出一个△A′B′C ′,使AB=A′B′、AC=A′C′、BC=B′C ′.将△A′B′C ′剪下,发现两三角形重合.这反映了一个规律: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例]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 求证:△ABD ≌△ACD .2.已知∠AOB ,求作:∠A’O’B’,使∠A’O’B ’=∠AOB随堂练习1.已知AC=FE 、BC=DE ,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要用“边边边”证明△ABC ≌△FDE ,除了已知中的AC =FE ,BC =DE 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2.课本练习。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1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的重要知识,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三角形全等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三角形的相似。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但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列举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案:教师事先准备详细的教学方案。
2.课件:教师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实例:教师准备一些三角形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3.操练(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全等三角形的学案11.2和11.3
11.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班级 姓名 学号教学目标1.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重点“边边边”的条件。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什么叫全等三角形?△ABC ≌△DEF,说出对应边及对应角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二、实践与探索三组对应角、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满足这六个条件的一部分两个三角形能否全等呢?1.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条边相等,作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作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3.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条边相等,那么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全班同学都画一个三边为4cm 、5cm 、2cm 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全等吗?你能得到什么规律? 三、归纳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四、【应用新知】例题 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 ≌△ACD .【小试牛刀】练习1、如图, C 是BF 的中点,AB = DC ,AC=DF.求证: △ABC ≌ △DCFA BC FE D BC A DFAB CD【变式练习】练习2、已知: 如图,点B 、E 、C 、F 。
在同一直线上 ,AB = DE ,AC = DF , BE = CF .求证:(1)△ABC ≌△DEF(2)【夯实基础 】练习3、已知: 如图,AC=EF,BC=BF ,BA=BE 。
求证:△ABC ≌ △EBF【能力提高】已知: 如图, AB = DE ,AC = DF , 点B 、E 、C 、F 在同一直线上,BE = CF .求证: △ABC ≌△DEF五.课时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B CA E F D A C BE F ∠A=∠DB CA EFDO DCBAE DCBA 11.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学习目标1.掌握边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探究:先任意画出一个ABC ∆,再画出一个///C B A ∆,使AB B A =//,AC C A =//,A A ∠=∠/(即使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三角形全等判定(ASA)教学设计
11.2.3 三角形全等判定(ASA)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二、教材地位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课是学生已学了SSS与SAS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认知模式。
通过本课,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合情推理的能力和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今后研究几何问题建立了一定的模式。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通过画图,验证自己的猜想,合作交流得到“角边角”定理。
再通过层层铺垫引出其推论。
通过改编例题为开放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就是本课的创新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结互助的精神和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同时,在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发现结论,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来指导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反思、小结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的获取,指导学生“善学”,让学生看到自我的价值,增强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过程,能运用已学三角形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几何推理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感悟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五、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应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2.难点:学会综合法解决几何推理问题.3.关键:把握综合分析法的思想,寻找问题的切入点.六、教学准备投影仪、直尺、圆规.七、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一张教学用的三角形硬纸板不小心被撕坏了,如图,你能制作一张与原来同样大小的新教具?能恢复原来三角形的原貌吗?【说明】: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及时鼓励,但不作评价,留下悬念,引人课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HL”、“SAS”、“ASA”三种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并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针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性,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理解并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证明过程的书写和逻辑推理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SAS、ASA),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判断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SAS、ASA)。
2.难点: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和证明过程的书写。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运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直角三角形的模型或挂图。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模型或挂图,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三种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SAS、ASA),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判定方法的条件。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判定方法,运用判定方法判断给出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了SSS、SAS、ASA、AAS四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边的相关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数学概念和定理的学习逐渐从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转变。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SSS、SAS、ASA、AAS四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SSS、SAS、ASA、AAS四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难点: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三角形图形,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拼图、制作风筝等,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 教案
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角边角(平行班)【设计与执教者】:增城市福和中学赖房泊netlai@【教学时间】:45分钟【学生分析】:学生学习了“边边边”、“边角边”,已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了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对于定理内容的掌握和证明,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应该就能较顺利的进行探索解决。
但学习的内容多了,要注意加于区别。
【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探究掌握“角边角”定理内容并应用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 数学思考学生通过画图、实验、思考,形成正确的结论。
3 解决问题能熟练应用边角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4 情感态度通过实验探讨并形成结论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全面、严谨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角边角的条件和应用【教学难点】: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突破点】:模仿前面几个探究活动的方法,通过画图验证。
【教法、学法设计】:学生为主,互相交流探讨,形成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环节1.复习引入1、如图,AB ∥CD,且AB =CD,AE=DF,则△ABF 和△DCE ( B )A 、不可能全等B 、全等C 、有可能全等 D 、可能全等,也可能不全等2、如图1,AB=AC,BD=CD.△ABD 与△ACD全等吗?为什么?[全等,AB=AC,BD=CD ,AD=AD 公共边] 图1 图23、如图2,△ABC 中,AB=AC,AD 为角平分线。
△ABD ≌△ACD 吗?[全等,AB=AC,∠BAD =∠CAD ,AD=AD (公共边)]让学生经历运用已知知识(如SSS 、SAS )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形成对问题的合理解释。
同时了解学习效果,调整教学。
2、问题与探究1、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AB,∠A'=∠A,∠B'=∠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本探究可以采取和前面的探究活动相同的方法,可先介绍已知两角和它们的夹边画三角形的方法,再让学生画图和实验。
全等三角形教案(精选3篇)
全等三角形教案(精选3篇)全等三角形教案1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最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投影显示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窗户破碎了,要去配一块新的,你最少要对窗框测量哪几个数据?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证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吗?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
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三条边。
2、公理的获得问: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
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
(这里用尺规画图法)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略)强调说明:(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
(3)、此公理与前面学过的公理区别与联系。
(4)、三角形的稳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在演示中,其实可以去掉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条,以显示三角形条件不可减少,这也为下面总结“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独立的条件”做好了准备,进行了沟通。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2。3。4)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教学目标:1、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3、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教具准备:圆规、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复习过程,引入新知多媒体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三、建立模型,探索发现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让学生按照下面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条边为3cm.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A'B'C',并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A B DAB C D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给出例l,如下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例2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你能把四边形ABCD分成两个相互全等的三角形吗?你有几种方法?你能证明你的方法吗?试一试.五、巩固练习书第8页练习.六、小结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七、布置作业:P15习题11.2 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3、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重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具准备:圆规、三角尺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探究3: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ABCDE教帅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再让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 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根据操作,总结规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补充强调: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边.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例2,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 =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 =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 分析: 要想证AB =DE , 只需证△ABC ≌△DEC △ABC 与△DEC 全等的条件现有……还需要……)明确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练习题: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 求证: △ABD ≌△ACE 证明:∵∠BAC=∠DAE (已知)∠ BAC+ ∠ CAD= ∠DAE+ ∠ CAD ∴∠BAD=∠CAE 在△ABD 与△ACEAB=AC (已知) ∠BAD= ∠CAE (已证) AD=AE (已知) ∴△ABD ≌△ACE (SAS)思考:求证:(1).BD=CE (2). ∠B= ∠C (3). ∠ADB= ∠AEC 四、再次探究,释解疑惑出示探究4,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让学生模仿前面的探究方法,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师演示:方法(一)教科书10页图11.2-7. 方法(二)通过画图,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结论.五、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六、小结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自由表述,其他学生补充,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七、布置作业P15习题11.2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并能应用它们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并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教学难点:探究出“ASA”“AAS”以及它们的应用.教具准备:圆规、三角尺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创设情境一、复习: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有哪些?“SSS”“SAS”那除了这两个条件,满足另一些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也可能全等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些条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经过翻转、平移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而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全等三角形指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它们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以下是整理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领会“只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探究过程,探究两个三角形具备三个条件的四种可能,即三边对应相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两角一边对应相等、三角对应相等,渗透分类讨论思想.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2.2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测试1 .已知在△ABC和△DEF中,∠A=∠D=90°,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和△DEF全等的是( )A.AB=D E,AC=DF-B.AC=EF,BC=DFC.AB=DE,BC=EF-D.∠C=∠F,BC=EF2. 如图,AB∥EF∥DC,∠ABC=90°,AB=DC,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A.5对; B.4对; C.3对; D.2对3. 要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有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②有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③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④有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相等; ⑤有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⑥有两条边相等.A.6个-B.5个-C.4个-D.3个《12.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同步测试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有两边和它们的对应夹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上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及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节内容提出的教学要求是:1掌握基本事实: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证明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在“角边角”的处理上,教科书是让学生先作图实验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总结探究出的规律,直接以基本事实的方式给出判定方法,“角角边”则是用“角边角”来证明得到的,所以,“角角边”是“角边角”的推论。
二、教材解析: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第三课时。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认识三角形、图形的全等、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以及探究出另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边边边公理和边角边公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方面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角边角公理,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运用“角边角公理”探索“角角边定理”,并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边边边和边角边判定之后,继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他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探究的思路,也经历过一些探究的过程:动手实践、观察猜想、归纳总结、巩固应用等.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类比前面的研究方法.另外,学生在在讨论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讨论交流的友好氛围,让学生更有机会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四、重难点:理解两种判定方法,并掌握用这两种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五、学习目标:1.探索并正确理解“ASA”和“AAS”判定方法.2.会用“ASA”和“AAS”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六、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交警叔叔的一块三角形的警示牌不小心被摔碎了,碎成了三块,如图所示,交警叔叔想去买一块完全一样的警示牌,你能告诉他们只带其中哪一块去,就可以买到一块完全一样的警示牌吗?【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引出新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教案
1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掌握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1.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1.3.能用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1.4 运用多种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全等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HL”的过程,学会用操作确认、归纳发现问题结论的方法。
运用多种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解决简单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通过操作确认、归纳发现结论,感知实验操作在发现问题结论中的重要作用。
3.2.运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发散思维,掌握构造三角形的技巧、舔辅助线。
学情介绍: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
由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巩固本章节的内容。
内容分析:教材首先提出了已经学习的四种判定在角形全等的方法外,对于直角三角形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问题,然后通过操作发现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另外一种特殊方法“HL”,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加以巩固这种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二.教学过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1、情境探究,引入新课2.11. 本单元学习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SSS 2) SAS 3) ASA 4) AAS思考:对于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之外,还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预设回答:一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或者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提问:如果满足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2.2、动手实践,探索规律活动一:作图任意画一个,使得,一条直角边**C B BC =,斜边**B A AB =。
再把画好的***C B RtA 剪下,放到RtABC 上,两个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形状、大小方面)让同学展示作品,并给出画图步骤:其他同学是不是这样字画的,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预设回答:两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3 江西师大附中张璀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活动2」课堂探究与应用11、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1.画线段取B′C′=BC;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3.连接线段A′B′、A′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2、例题讲解例1如课本图11.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分析:要证明△ABD教师展示问题情境,学生独立作图并验证.对于学生难动手操作的,教师适当对个别学生进行点拨或画出示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与交流全等三角形三边的特征.对所作图像及其结果,引导学生结合内容推导判定方法.教师在学生指导环节中,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尺规作图加以说明。
符号“∵”表示“因图,同时让学生体会这一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规范证明题的书写过程。
≌△ACD ,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D 是BC 的中点, ∴BD=CD在△ABD 和△ACD 中,,.AB AC BD CD AD AD =⎧⎪=⎨⎪=⎩∴△ABD ≌△ACD (SSS ). 【评析】3、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 已知AC=FE ,BC=DE ,点A 、D 、B 、F 在直线上,AD=FB (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C ≌△FDE ,除了已知中的AC=FE ,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活动3」课堂探究与应用2 1、组织学生画图:要求画一个三角形使两边长分别为2cm 、3cm 其夹角为60°,同桌之间将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看是否全等。
11.2.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11.2.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情况?”(如测量窗户玻璃的斜边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奥秘。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不足。因此,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入更多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提高对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理解;
5.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探索直角三角形在历史、文化及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提升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1.2.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是一种有一个角为直角(即90°)的三角形。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11.2.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方面普遍较为顺利,但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判定方法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对定理证明过程的掌握,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掌握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通过边长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斜边长度、角度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说明一、本课数学内容的本质、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只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有关内容,并且能灵活的加以运用,才能学好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内容,同时为今后研究轴对称、旋转等全等变换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也由于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全等三角形,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之一.本章是在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出现证明和证明格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推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定理内容的规范化书写,并在例习题中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几种判定方法,是作为基本事实提出来的,通过画图和实验,让学生确信其正确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全章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第三课时,主要探究利用“角边角”和“角角边”两种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以及简单应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仅是“全等三角形”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探索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方法,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感悟三角形全等的数学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运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几何图形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角边角和角角边两个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目标1.掌握角边角、角角边判定方法的内容.2.学会分析法、综合法解决问题.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4.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二)目标解析1.使学生掌握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会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问题.2.通过有关的证明及应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找论证思路,学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生探究特殊角度、特殊边长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再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数学事实,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习题变式,从中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探究本课的两个判定方法,使学生经历“实践——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在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和合情推理方面还存在欠缺.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边边边和边角边判定之后,继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他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探究的思路,也经历过一些探究的过程:动手实践、观察猜想、归纳总结、巩固应用等.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类比前面的研究方法.另外,由于本节课所探究的两种方法,其图形不易辨别,那么,学生如何分析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清晰地表达数学思考的过程,也是教师应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教学难点是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法的应用及规范化书写.四、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以观察发现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组织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系列例题变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软件,结合操作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为加强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一个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可以为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服务.在学生推理能力培养方面,本节课首先通过几个证明线段长度相等的例习题,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决,体会合情推理的作用. 接着通过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让学生理解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在遇到问题时能快速找出有效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最后通过开放题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C A B
F E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积极投入,激情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三、合作探究 1、复习思考 (1).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又分成哪两种呢? 2、探究一: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动手试一试。
已知:△ABC
求作:△'''A B C ,使'B ∠=∠B, 'C ∠=∠C ,''B C =BC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 把△'''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三):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4)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三) 在△ABC 和'''A B C ∆中,
∵'B B BC C ∠=∠⎧⎪
=⎨⎪∠=⎩
∴△ABC ≌ 3、探究二。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是否全等
(1)如图,在△ABC 和△DEF 中,∠A=∠D ,∠B=∠E ,BC=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前面学过的判定方法来证明你的结论吗?
(2)归纳;由上面的证明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四):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3)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四)
C '
B 'A '
C B A
E
O
D
C
B
A
在△ABC 和'''A B C ∆中,
∵'A A B BC ∠=∠⎧⎪
∠=⎨⎪=⎩
∴△ABC ≌
四、精讲精练 1、精讲
例1、如下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AB=AC ,∠B=∠C . 求证:AD=AE .
例2、已知: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BAO=∠CAO ,BE ⊥AC, CD ⊥AB,相交于点O ,AB=AC , 求证:BD=CE
2、精练
1、课本第13页第1题
2、如图,在△ABC 中,∠C=2∠B 、,AD 是△ABC 的角 平分线,∠1=∠B,求证AB=AC+CD
五、课堂小结
SSS 、SAS 、ASA 、AAS
会根据已知两角及一边画三角形
六、作业:第15页习题11.2 5-6 第16页第11-12题
D C
A
B
E C '
B '
A '
C B A
A B
C
D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