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件药专血液.ppt

合集下载

血液病ppt课件

血液病ppt课件
心健康。
06
血液病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进展
新药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病领域的新药研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针对特定 基因突变的药物已经问世,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治疗技术进展
除了药物治疗外,血液病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例如,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型 治疗手段正在逐步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02
03
04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血液疾病的 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知
和理解。
心理疏导与支持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心 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抑郁等情绪。
应对策略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应对病情变化 和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提高应对能力。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增加社交支持和交流,促进身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早发 现血液异常指标,预防血液疾
病的发生。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增加富 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 ,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 入。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 性疾病,降低血液疾病的风险 。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
避免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放射 线等有害物质,减少对血液系
详细描述
免疫学检查可以检测自身抗体和免疫细胞功 能,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检测基因 突变和染色体异常,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制 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4
血液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靶向治疗
化学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 旨在精准打击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 胞的损害。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血液在生理系统中地位
重要性
血液是生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着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作用
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 素等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同时将代谢废 物和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
血液生成与循环路径
生成
血液主要由造血器官(如骨髓)生成,通过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各种血细胞。
循环路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通过心脏泵血作用,将血液推送至全身各部位。 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不断流动,完成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等生理功能。
凝血酶原等。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伤口 愈合、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及肿 瘤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止血功能是血小板最为人
熟知的功能之一。
止血过程及影响因素
止血过程
止血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环节。当血管受损时,首先发生血管收缩,减小血流量; 接着血小板迅速黏附于损伤部位并激活,形成血小板血栓堵住伤口;最后血液凝固系统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网 加固止血栓。
血红蛋白性质与作用机制
性质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易溶于水。 它具有氧合作用和脱氧作用,能与氧气和二氧化碳 结合或分离。
作用机制
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是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形成 氧合血红蛋白,从而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脱氧作用是指氧合血红蛋白在组织器官中释放氧气, 供组织细胞利用。同时,血红蛋白还能与二氧化碳 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将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排 出体外。
免疫调节作用
白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等调节免 疫应答,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04
血小板与止血机制
Chapter
血小板形态、结构及功能
血小板形态

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ppt课件

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ppt课件

选药 首选亚铁类,效/价比高:硫酸亚铁控释片
l 片/次/d (FeSO4-VitC)。
确诊、治疗得当:5d 网织红细胞增加,1 周后 Hb回升,1 个月基本正常。
继续口服 3-6 个月,补充储备铁量。
治疗 3 周未纠正, 重新评价诊断、病因、吸收、 制剂质量和生物利用度。
AR 消化道反应,小剂量开始, 逐渐加量, 进餐/ 餐后。
孕妇常见轻度叶酸盐缺乏,但不论足月儿或早产儿, 其脐血血清叶酸盐浓度的均值较母血高2倍以上。 足月儿生后,血清叶酸盐浓度迅速下降,至8周时 已明显降低,早产儿更甚。.体内贮存量一般可供
叶酸(Folic acid) B族维生素,食物提供
功能:维持细胞的遗传基因,调节细胞分裂,促进 红细胞的形成,增进皮肤健康、维护神经系统、性 器官的发育、防止口腔黏膜溃疡等功能。
②肠黏膜吸收功能障碍 小肠吸收不良症群、节 段 性回肠炎、小肠部分切除术后空肠室、小肠淋 巴瘤等;
2 VitB12 缺乏原因:
③寄生虫或细菌夺取维生素 VitB12 寄生绦虫、 外科手术后存留的细菌与人体竞争食物中的 VitB12从而使其吸收减少;
④药物诱发 PAS、新霉素、秋水仙碱、奥美拉 唑、苯妥英等均可影响小肠内VitB12吸收, 致可 逆性VitB12减少;
吸收过程中, 大部分叶酸转变为甲基四氢叶酸盐。 叶酸进入细胞后转变为多谷氨酸盐, 是储存和发挥 辅酶活性的必要形式。
体内的叶酸储存量约5-lOmg, 每日需要量200μg。
维生素B12 嘌呤类化合物, 又称氰钴胺, 人体所需 VitB12 来自动物内脏等。 VitB12作为辅酶参与多种酶反应, 使N5-甲基四氢 叶酸转变成四氢叶酸。体内储存量为 3-5mg, 每日 需要 2.5μg。

血液病讲课PPT课件

血液病讲课PPT课件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液检 查,及早发现血液异常。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苯、 甲醛等,减少职业暴露和环
境污染。
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 糖尿病等,积极治疗,预防
并发症。
早期筛查与诊断方法
血液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异常指标,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 板数量及形态异常等。
骨髓检查: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血液病类型。
治疗:以化疗、 放疗和免疫治疗 等综合治疗为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定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 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以骨 髓造血功能衰竭和并发症多发为 特征。
症状:贫血、出血、感染、肝脾 肿大等,病情进展可出现骨髓纤 维化、白血病等并发症。
病因:多数患者年龄较大,病因 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和基因 突变等因素有关。
单击
常见血液病类型
血液病患者护理 与康复
血液病概述
血液病治疗方法
血液病预防与早 期筛查
定义与分类
血液病的定义: 指原发或累及血 液和造血器官的 疾病,包括红细 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等血液成分 的质和量异常引 起的疾病。
血液病的分类: 根据病因、发病 机制和病理特点, 血液病可分为红 细胞疾病、白细 胞疾病、出血性 疾病等。
定期检查与监测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血液病的迹象,提高治愈率。 监测病情变化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 早期筛查可以发现潜在的血液病风险,采取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与监测是血液病预防与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
基因治疗:利用 基因工程技术来 修复或替换病变 细胞的缺陷基因, 从而达到治疗目 的。
免疫治疗:通过 调节患者的免疫 系统来攻击病变 细胞,例如 CAR-T细胞疗 法。
心理护理与支持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2024/1/30
31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成果
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制剂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中药产业的快速发 展;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研究人才,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中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展望
未来中药现代化研究将继续深入,有望在中药新药创制、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中药产业将进一步升级和转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企业和品牌;中药学将与现代医学更 加紧密地结合,共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
中药的功效
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如解表、清热、祛湿、化痰止咳、理气活血等,用于治疗 各种疾病。
2024/1/30
9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
中药的炮制
中药在入药前需要经过炮制加工,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工序,以减毒增效、 改变药性。
中药的制剂
2024/1/30
12
清热药
石膏
知母
天花粉
栀子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024/1/30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13
祛湿药
01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02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03
藿香
化湿,止呕,解暑。
04
佩兰
化湿,解暑。
2024/1/30
• 妊娠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如斑蝥、水蛭、 虻虫、三棱等破血通经药。
• 服药食忌: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如生冷、油腻、腥膻、辛辣等 ,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禁忌症】
肝、肾功能不全、出血素质、 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 孕妇都禁用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普通肝素降解后分离得到。
作用特点: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
性, 对其他凝血因子影响小,在发挥抗 凝血作用时,较少发生出血。 常用制剂:依诺肝素,替地肝素等。
香豆素类 口服抗凝药
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因 口服有效,又称口服抗凝药。 代表药:
VitB12
四氢叶酸
甲基VitB12
四氢叶酸可以结合多种一碳单位 作为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参与 体内多种生化代谢。
【临床应用】
1、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合并应用 维生素B12效果较好。
2、甲氨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啶所 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甲酰四氢叶酸 治疗。
维生素B12
是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 的成分。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主要内容
凝血
贫血
抗凝血
缺铁性
促凝血
巨幼
第一节 促凝血药 维生素K
【分类与来源】
维生素K1:脂溶性,存在于植物中。 维生素K2:脂溶性,由肠道细菌合成。 维生素K3、维生素K4 :人工合成品,水溶性。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多见于: 1、慢性腹泻,胆汁缺乏 2、新生儿、早产儿出血 3、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4、应用口服抗凝药引起的出血
贫血的定义:循环血液中红细胞
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贫血的临床类型:
缺铁性贫血
原始红 细胞
早幼 红细 胞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网织
晚幼再红胞细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
胞 溶血性贫血
中幼 红细 胞

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2024/1/28
20
05 中药的鉴定与质 量评价
2024/1/28
21
中药的鉴定方法
基原鉴定
应用植物、动物或矿物的分类学 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 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
的中药品种准确无误。
理化鉴定
通过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色 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 、气、味等特征,对中药进行真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 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 性。
2024/1/28
细胞实验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 究中药对细胞增殖、分 化、凋亡等过程的影响 ,揭示其药理作用的细 胞机制。
分子机制研究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基因表达谱分析、蛋 白质组学等,深入探究 中药药理作用的分子机 制。
中药资源与鉴定
研究中药的资源分布、采收加 工、真伪优劣鉴定等。
6
02 中药的药性与分 类
2024/1/28
7
中药的药性
2024/1/28
四气五味
中药药性包括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 甘、辛、咸),决定中药对机体的作用方向和强度。
升降浮沉
反映中药作用的趋向性,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相对而言 。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024/1/28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 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2024/1/28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 是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小儿血液疾病》课件

《小儿血液疾病》课件
总结词
需补充铁剂和调整饮食结构
巨幼细胞贫血
总结词
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 贫血
详细描述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或维生 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患儿可 能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 安、易怒、目光呆滞等。治疗巨 幼细胞贫血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 B12,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多吃 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总结词
慢性溶血性贫血
详细描述
慢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较低,骨髓造血可以代偿而引起的一组贫 血。常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临床表现包括黄疸、脾肿大、贫血等 。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感染、免疫治疗、脾切除等。
病例二: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总结词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详细描述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红细胞膜异常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红细胞变形能力差,易于在脾脏中 破坏。患者通常在幼儿期出现贫血、黄疸和脾肿大等症状。治疗原则包括脾切除、药物治疗等。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等,有助于发现血 液疾病引起的组织或器官病变

治疗方法
化学治疗
使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死异常细胞, 是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肿瘤的主要 手段。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异常细胞,如 CAR-T细胞疗法等,为某些难治常干细胞来替代异常细胞 ,重建正常的造血功能,治疗多种血 液疾病。
病程
小儿血液疾病的病程因疾病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有些疾病呈慢性过程,需要 长期治疗和管理,而有些疾病则进展迅速,需要紧急治疗。
01
常见小儿血液疾病
缺铁性贫血
总结词
由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的贫血
详细描述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小儿贫血类型,通常是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的。患儿可 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是补充铁剂,同时调整 饮食结构,增加铁的摄入。

血液检验ppt课件

血液检验ppt课件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感染、炎症等的重要指标。正常值范围为 4.0-10.0x10^9/L。
白细胞分类
通过显微镜检查白细胞形态,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 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有助于鉴别感染类型和疾病进程。
血小板计数
•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出血风险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指 标。正常值范围为100-300x10^9/L。
血液检验ppt课 件
目录
• 血液检验概述 • 血液检验的指标 • 血液检验的临床应用 • 血液检验的注意事项
01
CATALOGUE
血液检验概述
血液检验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血液检验是通过采集人体血液样本, 利用实验室技术和设备进行检测和分 析,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的过程。
目的
血液检验主要用于诊断、监测和治疗 各种疾病,如贫血、感染、糖尿病、 肝病、肾病等,同时也可以评估人体 的营养状况和生理功能。
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02
CATALOGUE
血液检验的指标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是评估贫血、红细胞 增多症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指 标。正常值范围为男性4.05.5x10^12/L,女性3.54.5x10^12/L。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负责运输氧气。正常值范围为 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检测尿素氮、肌酐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 异常结果提示肝、肾疾病可能。
肝、肾疾病的监测
定期检测相关指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PPT课件

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PPT课件
血栓; ➢ 部位:静脉血栓、动脉血栓、毛细血管血栓; 2、血栓栓塞:
栓子脱落后堵塞某些血管,造成相应器官或 系统障碍。如肺栓塞、脑栓塞
23
抗血栓治疗
抗凝治疗:抑制凝血系统,阻止纤维蛋 白的形成。
抗血小板治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 集。
溶栓治疗:激活纤溶系统,裂解已形成 的血栓中的纤维蛋白。
24
4
铁剂的吸收受许多因素影响
✓经小肠黏膜吸收,以2价铁形式吸收较好, 空腹吸收较好;
✓稀盐酸可促进可促使3价铁转变成2价铁, 胃酸缺乏者可服用;维生素C可防止2价 铁氧化成3价铁,使铁易于被吸收;
5
临床应用 治疗:缺铁性贫血。 预防:仅用于可能发生缺铁性贫血的
高危人群,如孕妇、哺乳妇女、早产 儿、发育迅速而饮食低铁的儿童以及 轻微失血的成年人
18
临床应用
➢用于维生素K缺乏症、低凝血酶原血症所致的 出血; ➢纠正香豆素类抗凝剂引起的出血;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应作适当补充维生素K。
19
不良反应
➢K3可引起新生儿、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和 溶血,K1则少见。 ➢静注K1过快可引起过敏样反应,面部潮红、 出汗、血压下降、虚脱等,故一般宜肌注。
14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为造血刺激因子,能刺激骨髓粒细胞集 落形成、分化成熟和释放入血。
用于各种血液病(如再障、骨髓移植) 及肿瘤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缺乏。
15
第三节 促凝血药
一、促凝血功能药:维生素K类 凝血因子制剂
二、纤溶抑制剂:氨基己酸、氨甲环酸
16
一、促凝血药
维生素K(vitamin K)
基本结构为甲萘醌。

血液生理之红细胞PPT课件

血液生理之红细胞PPT课件

02
红细胞生成与调节
造血器官及造血过程
1 2
造血器官
骨髓、脾脏、淋巴结等
造血过程 多能造血干细胞 → 定向祖细胞 → 前体细胞 → 成熟红细胞
3
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 骨髓基质细胞提供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细胞在微 环境中增殖分化为红细胞
红细胞生成原料及影响因素
原料
铁、叶酸、维生素B12等
铁缺乏
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缺铁性贫血
骨髓微环境对红细胞生成影响
骨髓基质细胞
提供造血微环境,支持造血干细 胞的增殖和分化
细胞因子
如IL-3、GM-CSF等,促进红细胞 生成和分化
骨髓微环境的改变
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征等,可影响红细胞生成和质量
03
红细胞生理功能与 代谢
氧气运输和二氧化碳排
红细胞内含有大量血红蛋白(Hb),其主要功能是结合、运输氧气。在肺部,Hb 与吸入的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 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04
红细胞异常与疾病 关系
贫血类型及其原因
缺铁性贫血
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 障碍或丢失过多导致体 内铁储存不足,影响血
红蛋白合成。
巨幼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 缺乏,导致DNA合成障 碍,红细胞体积增大。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 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
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的活跃程度, 对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
实验诊断在贫血等疾病中应用价值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血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对贫血进行准 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抽血ppt课件

抽血ppt课件
或淤青。
在按压过程中不要反复揉搓穿刺 点,以免加重皮下出血或淤青。
03
抽血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正确的握针方法
总结词
掌握正确的握针方法是抽血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可以提高采血效率和减轻患者疼 痛。
详细描述
在握针时,应使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注射器的中部,用拇指和食指控制针头,确 保针头稳固且易于操作。握持注射器时不宜过紧或过松,以保持适当的力度和稳 定性。
合适的血管选择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血管是抽血成功的关键,应选择明显、易固定的 血管进行采血。
详细描述
在选择血管时,应优先选择较粗、较直且容易固定的血管, 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避免选择弯曲、细小、不易固 定的血管,以免增加采血难度和导致血液样本不准确。
避免血液凝固
总结词
血液凝固是抽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应采取措施避免血液凝固,以保证血液样本的质量。
静脉炎的处理
静脉炎定义
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常见 于长期输液或静脉注射药物的患
者。
处理方法
轻度静脉炎可采用局部热敷或药 物外敷的方法缓解症状;重度静 脉炎可能需要手术切除病尽量减少静脉 注射次数和药物浓度,同时定期 更换输液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
长时间输液。
05
抽血的护理建议
一次性采血针
确保采血针未过期, 包装完整,无破损。
试管
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规 格的采血管,如红帽 管、黄帽管等。
止血带
用于固定血管,便于 穿刺。
消毒用品
如碘伏棉签或酒精棉 球,用于消毒皮肤。
手套
医护人员需佩戴无菌 手套,保持无菌操作 。
选择血管和部位
根据采血量和检验项 目选择合适的血管, 如肘正中静脉、前臂 静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液
体液:人体内的液体(占成人体重的60%)
细胞内液(体液的2/3) 细胞外液(体液的1/3)包括血浆、组织 液、脑脊液和淋巴等
二、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即细胞外液
(二)稳态: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相对恒定。
含义:一方面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不断地破坏 另一方面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又在不断地维持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20~40% 4~8%
T细胞 细胞免疫 B细胞 体液免疫
吞噬、免疫
血小板生理
数量:100-300×109个/L
<50×109/L 向>1000×109/L 栓
功能:
出血倾 易发血
①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② 参与生理止血
生理性止血
定义: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血液将
从血管流出,但几分钟后出血就自 行停止。
有机物 不含氮有机物(葡萄糖、乳酸、酮体等) 非蛋白含氮物(氨基酸、尿酸、尿素等)
2. 血浆的生理功能
1 营养 2 运输 3 缓冲
4 形成胶体渗透压 5 参与机体免疫 6 参与凝血和抗凝
血浆蛋白的功能:
白蛋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球蛋白:免疫功能
纤维蛋白原:参与血液凝固
血浆的理化特性
血浆渗透压 :313mOsm/L,由晶体 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成。
无核,双凹圆盘状 , 周边稍厚。
数量:
男 5 ×1012个/L 女 4.2×1012个/L
2. 红细胞的功能 功能物质: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1)运送O2和CO2 (2)缓冲pH 3.红细胞的生成
生成原料:铁、AA、蛋白质等 促成熟因子:内因子、VitB12、叶酸
(一)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s )
1.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数量:(4~10)x109个/L
嗜酸性粒细胞
分类: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名称
百分比
主要功能
中性粒细胞
50~70%
吞噬与消化
嗜酸性粒细胞
2~4%
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0.5~1%
参与变态反应
(二)凝血过程
X
Xa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Ⅳ+Ⅴ+PF3
(凝血酶原) II
IIa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I
Ia(纤维蛋白)
因子Ⅹ的激活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
Blood Vessel Injury
K
XII
XIIa
PK
XI
XIa
1. 内源性凝血途径 是指参与凝血的
VIII
PF3 Ca2+
IX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 1~3分钟
生理意义:反映生理性止血状态,与血小
板的数量和功能密切相关。
过程:
小血管收缩 血小板血栓 血凝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一)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粘附:血小板粘 附于血管损伤处 暴露的胶原纤维 上的现象
聚集: 血小板相互粘连的现象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当血浆蛋白减少 →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组织液增加 → 发生水肿
血浆pH值
正常值:7.35-7.45
异常: <7.35(酸中毒)
>7.45(碱中毒) 取决于:
① 血液缓冲系统 ② 肺排酸功能 ③ 肾排酸保碱功能
二、血细胞及其功能(自学)
(一)红细胞( Red Blood Cells )
1. 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形态:成熟RBC
血液
学习目标:
掌握:体液、内环境、血浆、血清、等渗液、
高渗液、低渗液的概念;血液的pH ;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正常值及作用 ; 血凝的概念与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的概 念及生理意义;ABO血型系统
熟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的形态、正常值和生理功能
了解: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与破坏;生理性止
血;抗凝和促凝的因素;Rh血型系统; 输血的原则
第五章 血液
❖ 概述 ❖ 体液与内环境 ❖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 血型和输血
概述
❖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 统中循环流动。
❖ 液的基本功能: 运输功能
缓冲功能 吸收热量 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二、内环境与稳态
IXa
Ca2+
X
Xa
全部凝血因子都来自 血液的凝血途径。
V
PF3 Ca2+

Ⅱa
Fibrinogen
Fibrin monomer
高渗溶液(如高于0.95%NaCl、5%G等): 渗透压比血浆高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
★ 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溶 血 现 象
★ 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皱 缩 现 象
(二)血浆胶体渗透压
概念:血浆中所含蛋白质产生的渗透压, 很小,不超过1.5mOsm/KgH2O。
作用: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 对于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很重要。
一、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概念:血液由液 体状态变为不流 动的胶冻状凝块 的过程。
特点:血浆中可 溶性纤维蛋白原 转变为不溶性纤 维蛋白,形成血 凝块。
(一)凝血因子
概念: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
特点: 因子Ⅲ存在于血管外组织 因子Ⅳ、PF3外,余为蛋白质 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需VK 凝血因子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a”
(一)血浆晶体渗透压
概念: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 质,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 作用:晶体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对于维持细 胞内外水平衡很重要
等渗溶液(如0.95%NaCl、5%G等): 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低渗溶液(如低于0.95%NaCl、5%G等): 渗透压比血浆低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
意义:是机体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液的组成
血浆——人体抽出 的血液放置于 有抗凝剂的试 管内,静置或离 心后,试管内 的血液可分上 下两部分:上面 淡黄色液体。
血清——血液凝固一段时间后,血凝块体积缩小 并析出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细胞在血中所 占的容积百分比
男:40-50% 女:37-48% 新生儿:55%
血细胞容积 血细胞比积 =
血液容积
×100%
一、血浆
1.血浆的化学成分:
水、无机物、有机物
水(90%~92%)
无机物
Na+ 、K + 、Ca2+、Mg2+ 等 HCO3- 、Cl- 、SO42- 、HPO42– 等 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