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第六章体(血液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血液与运动课件
原因
运动性蛋白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到损伤,蛋白质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中。
症状
运动性蛋白尿的症状包括尿液浑浊、尿中泡沫增多等,有时还可能出现腰部酸痛、尿频、尿急等症状。
预防与治疗
预防运动性蛋白尿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剧烈运动。出现症状时应多休息,减少运动量,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提高运动员表现
通过更深入地了解血液与运动的关系,我们可以开发更有效的训练和恢复策略,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预防和治疗运动相关疾病
通过研究血液在运动中的变化,我们可能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与运动有关的疾病和伤害。
展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预防与治疗
预防运动性血尿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剧烈运动。出现症状时应多休息,减少运动量,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原因
运动性血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到损伤,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进入尿液中。
运动性血尿
定义
运动性蛋白尿是指在运动后出现尿中蛋白质含量升高的现象。
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
运动训练可以使红细胞膜的流变性增强,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利于通过毛细血管,提高氧的输送能力。
红细胞抗氧化能力增强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会损伤红细胞,而长期运动可以使红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减少氧化应激对红细胞的损伤。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
运动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的免疫防御能力。
白细胞能够识别和对抗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有助于止血。
运动生理学-血液课件
血友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同时注意保护关节和避免受伤。
注意事项
血友病的运动康复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3
02
CHAPTER
血液的生理特性
总结词
血液的粘稠度是指血液的流动性,即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难易程度。
总结词
血液粘稠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详细描述
血液粘稠度过低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发贫血、疲劳等症状;血液粘稠度过高则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详细描述
血液粘稠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含量、血脂水平等。正常的血液粘稠度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确保身体各器官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02
运动性贫血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可能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血液丢失过多,如过度出汗、呕吐、腹泻等,或者身体对铁的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如长期低铁饮食或胃肠吸收不良。
处理方法
03
对于运动性贫血,首先应调整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同时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肝、豆类等,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贫血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疲劳和不适;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注意事项
贫血的运动康复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白细胞异常增生导致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
白血病概述
白血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和康复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运动康复方案
详细描述
总结词
03
CHAPTER
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红细胞数量增加
运动生理学血液与运动PPT教案
含有葡萄糖、乳酸和脂类等有机物
血液
水和电解质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一)血浆
水的功能:①维持渗透压;②维持体温恒定;③ 参与物质运输。
电解质的功能: ①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②维持血液酸碱度;③参与组织兴奋性活动。
血浆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
功能:①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②构 成缓冲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③多种物质的 载体;④参与免疫反应;⑤参与血液凝固。
意义:碱贮备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 它能反映身体在运动时的缓冲能力,从而了解机 体代谢情况。有人测定运动员的碱贮备量比未受 过训练的人高10%。经常锻炼的人可使血液的缓 冲能力提高,碳酸肝酶的活性增强。
血液的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液的防御和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血液中 的白细胞通过吞噬和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血液中的缓冲对 可以保持内环境PH值相对恒定。三个重要的缓冲对: NN定aa的H2HCP作OO3/4用/HN2。CaOH32、 PO钠4;—血蛋液白对质人/体H—体蛋温白的质恒、定也具有一
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 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还有一部分血量潴留在 肝、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 脉丛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 少,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 称为贮存血量。由于这些器官 起到贮存血液的作用,故称为 贮血库。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尿素、
血浆 尿酸、肌酐、氨基酸和多肽等。还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健康成年人空 腹时,血糖浓度4.4--6.6mmol/L,血乳酸浓度1-2mmol/L。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六章血液与运动
HHb、KHbO2/HHbO2、KHCO3/H2CO3、K2HPO4/KH2PO4等,故具有
一定的缓冲酸碱度的能力。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8
白细胞功能
➢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有很强的吞噬活性,可吞噬和消化侵
入微生物和机体本身的各种坏死细胞,包括衰老、受 损的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是机体防御功能 重要组成部分。 ➢ 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6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缓冲系统由缓冲对组成。血浆中的缓冲对有: NaHCO3/H2CO3、Na-蛋白质/H-蛋白质、Na2HPO4 /NaH2PO4等,以NaHCO3/H2CO3的缓冲效率最高。 由于血浆中的NaHCO3是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物质,习 惯上将血浆中的NaHCO3称为碱贮备 (alkaline reserve), 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 备量。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机体红细胞 生成的主要调节物,是促进红细胞增殖与释放的关键 物质。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Hb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HCT 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称为贫血。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3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1、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红细胞数量因运动而发生变 化,其变化量受运动类型、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 的影响。 同样时间的运动中,运动量 越大,红细胞增加越多。 运动中红细胞的暂时性增加, 在运动停止后便开始恢复, 1~2h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不含氮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还有乳酸、脂类等
血糖水平相对恒定,健康成年人 血在空腹时,血糖浓度变动范围 介于3.89~6.11mmol/L之间,全 血比血浆低10%,临床上将空腹 血糖高于7.22~7.78mmol/L称为 高血糖,低于3.33~3.89mmol/L 称为低血糖。
主章节教师陈飞渡
继续
(二)为竞技运动训练服务
1、研究不同训练对身体素质发展的不同效果,及其生理学 机制;
2、对不同训练方法进行生理学的评定; 3、研究不同身体机能对不同训练安排所产生的不同反应与
适应; 4、建立训练效果的监控与评价标准; 5、研究运动性疲劳和恢复的机制; 6、研究运动技能的实用性; 7、研究利用不同训练内容、不同比例等不同组合安排控制
传统研究:心肺功能检测、能量代谢、血液流变学、身体 成分等
最新研究:基因与体能的遗传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运 动性心脏重塑的基因表达;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等信号的 传导途径。
引用的先进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显微操作;CT;核磁 共振技术;自旋共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聚合酶链式 反应法;基因表达检测技术;激光扫描聚集显微技术; 纳米技术;克隆技术等。
温度、光、声等。 反应:刺激所引起机体功能活动或生化过程的改变。 适应性:机体能根据外界情况而调整内部关系的生理特征。 反应与适应
继续
六、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概念: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命活动及各 种机能活动进行的调节作用。 2、神经调节的方式: 反射活动 反射: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环境变化产 生的适应性变化。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 生理学基础
第十二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锻 炼特点
第十三章 环境与运动
继续
要求: 1、不迟到;上课手机静音。 2、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 3、学会自学、查阅资料。 4、参与讨论,积极发言。 5、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6、杜绝考试作弊。
考核: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10-15%,包括作业、收集资料、 单元测验、讨论发言等。 2、期中成绩:期中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占25-30%。 3、实验成绩:实验成绩占5%,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 告等。 4、期末成绩: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占55%。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血液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血液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7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血浆蛋白浓度下降可导致组织水肿,其主要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2.一个人体重为50kg,其血量约为多少:A.4LB.2.5LC.5LD.3L3.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人体的主要作用是:A.促进铁的吸收B.促进雄激素的释放C.促进骨髓造血和红细胞成熟D.促进蛋白质的吸收4.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A.肝脏B.骨髓C.胸腺D.脾脏5.血小板含量明显减少时,皮肤下易产生瘀血,其原因是血小板:A.易粘附在血管内膜B.使血管回缩出现障碍C.聚集能力下降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6.关于红细胞、血浆和血液比重,正确的叙述是:A.红细胞>血液>血浆B.血液>血浆>红细胞C.红细胞>血浆>血液D.血液>红细胞>血浆7.在过敏反应时,哪种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加:A.嗜碱性粒细胞B.嗜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8.剧烈运动时,血浆中明显下降的成分是:A.乳酸B.非蛋白氮C.血浆蛋白D.碱贮备9.人体如输入0.6%的NaCl溶液,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A.血浆渗透压升高B.血浆渗透压下降C.红细胞体积变小D.红细胞体积增大10.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与哪一物质之比: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血细胞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粒细胞依据颗粒的嗜色性不同分为()、()和()。
12.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离心后可明显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下层是()。
13.血液的基本功能是()、()、()和()。
14.缺气或贫血时,肾脏产生的()增多,主要促进()增殖分化,从而促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15.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组成,其作用是()。
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二)参考书目1.《运动生理学》,王瑞元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2.《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孙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3.《运动生理学题解》,乔德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H)在线资源慕课,运动生理学,苏州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华南师范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湖南师范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江西师范大学(四)学术期刊1.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体育科学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用运动生理学的理论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
从人体运动的角度,了解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
在实验基础上,理解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通过学习运动对各系统机能的影响,探讨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与身体脏器变化间关系。
让学生将刻苦奋斗、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勇攀高峰等体育精神转化为自身提升的驱动力,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民族的目标、祖国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和奋斗。
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掌握了不同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基于这些生理学基础,完成学生体质测试和身体机能评定,并能够将这些规律和生理基础应用在以后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指导中。
【毕业要求2专业学科知识2.1】课程目标2:掌握运动过程中机体各阶段生理变化的特点及其机制,能对运动过程中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可以对运动参与者不同阶段进行生理指标检测,不断修订康复方案,为科学指导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磷酸酶只存在于肝脏,其他组织缺乏这种磷 酸酶,故其他组织中的糖元如肌糖元,就不能直 接分解为葡萄糖.
(三)糖在体内的氧化
两种形式:
A.缺氧条件下,糖元和葡萄糖 分解为HL释放能量极少.
第二节 能量代谢
有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如呼 吸循环神经活动,肌肉活动等都 要消耗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自 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1克 糖或1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 能释放4千卡热量.
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能释放出 9千卡的热量.一般说来,分解代 谢是释放能量的过程,而合成代谢 则是吸能过程.通常把物质代谢过 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 用称为能量代谢.
(二)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
蛋白质的主要功用是构成新的组织蛋白, 另一方面旧的组织蛋白又不断分解最后产 生水,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的最终产物排 出体外,那么体内蛋白质(合成占优势) 还是消减(分解占优势),要解答这得从 氮平衡来得出结果.
什么是氮平衡?(食物中的含氮物质主 要是蛋白质)蛋白氮.
而且蛋白质分子中的含氮量约为16%
1.甘油的氧化利用:A.在肝脏中甘油 可转变成磷酸丙糖,经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参加三羧循环,氧化释放能量 B.甘油 亦根据生理需要经糖元异生途径合成糖元 或葡萄糖.
2.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在 体内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全过程.
三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 动都与蛋白质联系在一起.导师恩格斯他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提出“生命是蛋白 体的存在方式”他这一科学的定义说明了 两个问题:A.蛋白体是生命最重要的物 质基础B.蛋白体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 的基本特征.
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 114003【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Flesh Physiolog)【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72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0【考核方式】理论考【开课单位】基础教育学院【适用层次】专科社会体育专业一、考试的目的、性质和任务要求考生较系统地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运动中人体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机制,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学功能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将有助于学生将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本课程的考试任务是:考核学生对能量代谢、肌肉活动、血液循环与运动、运动技能形成、身体素质、运动与身体技能变化的掌握。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是:1.知识目标记忆能量代谢、运动技能、体适能、超量恢复的基本概念,理解运动与血液、运动与内分泌、呼吸与运动;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对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考核学生掌握能量代谢、运动技能、体适能、超量恢复的概念,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分析、运动与血液、运动与呼吸,达到能用运动生理基础分析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能科学的运用生理学指导教学训练和比赛训练生理评价。
二、考核的方法及用时本课程考试方法:期末考试本课程考试形式:采用线上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三、成绩核算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提问成绩)占30%。
四、命题内容(一)考核内容:绪论:(4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1题,名词解释1题;第一章:肌肉活动(8学时)单选题6题,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问答题1题;第二章:能量代谢(8学时)单选题6题。
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问答题1题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3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2题;第四章:运动与内分泌(2学时)单选题1题,填空题1题;第五章:免疫与运动(2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2题;第六章:血液与运动(8学时)单选题6题,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问答1题;第七章:呼吸与运动(8学时)单选题6题,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问答1题;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4学时)单选题4题,填空题4题,名词解释2题;第十章:身体素质(8学时)单选题6题,填空题6题,名词解释4题,论述题1题;问答1题第十一章: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4学时)单选题4题,填空题4题,名词解释2题;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5学时)单选题4题,填空题4题,名词解释2题,论述题1题;第十四章: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4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2题,名词解释1题;第十五章:环境与运动(4学时)单选题2题,填空题2题,名词解释1题;(二)考核基本要求绪论:1、记忆生理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及研究领域2、理解运动生理学与健身、竞技的关系;3、理解运动生理学的现状和发展。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社会体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3004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学时数:72学时(含实验)学分数:4学分执笔者:石家瑾曹蔚编写时间:2005年2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运动生理学》是在《人体解剖学》之后开设的体育学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
该课程主要阐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时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变化规律,揭示各种体育活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各种体育活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各种体育活动和评价体育活动的健身效果。
同时为学生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指导打下良好的生理学基础。
在教学中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初步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0.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及任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点。
(二)教学内容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难点: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
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
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1、生理学的来源和发展;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
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
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
3、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5、反馈的概念。
6、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肌肉的兴奋与收缩(3.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兴奋的产生、传导和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上传递的生理学基础;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电生理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肌肉的收缩机理和收缩形式有较清晰的了解;掌握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了解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运动生理学内容简要
科)课程大纲
考点
1.1.1.1生理学概念 1.1.2.1人体生理学概念 1.1.3.1运动生理学概念 1.2.1.1运动生理学与健身 1.2.2.1运动生理学与竞技运动 1.3.1.1运动生理学的现状 1.3.2.1运动生理学的发展 2.1.1 兴奋、兴奋性、阈强度、时值的概念 2.1.2 引起兴奋的三个刺激条件 2.1.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概念
考试类型
记忆 记忆 记忆 理解 理解 理解 理解 记忆 记忆 记忆
2.2.1 肌肉的微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肌肉的物 理及生理特性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理解
2.2.2 肌丝滑行理论
记忆
2.2.3单收缩、强直收缩;缩短收缩、拉长收缩、 等长收缩的概念及特点
记忆
2.2.4 人类肌纤维的类型;两类肌纤维的形态、 生理和代谢特征
3.2.1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3.2.2 三个能量系统的供能特点 3.3.1 能量连续统一体的概念及分区
3.3.2 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规律
4.1.1神经元
4.1.2神经胶质细胞
4.2.1感受器的概念及生理特性 4.2.2感觉的形成;眼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耳在听觉 形成中的作用;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前庭反射及前 庭功能稳定性;肌梭及腱器官的适宜刺激 4.2.3躯体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脊髓运动神经元
理解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理解 记忆 记忆
4.50%
1.00%
0.10%
0.10%
0.10%
0.2% 0.2% 0.2% 0.2% 0.2%
1.0%
3.00%
1.0%
0.80% 0.20% 0.40% 0.60% 0.40% 0.20% 0.40%
运动生理学 第六章呼吸与运动
第六章呼吸与运动一、名词解释:1、呼吸2、外呼吸3、肺通气4、肺换气5、内呼吸6、呼吸运动7、肺活量8、时间肺活量9、每分最大通气量;10、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11、每分通气量12、肺泡通气量13、氧通气当量;14、通气/血流比值呼吸;二、是非题:()1、运动时如憋气时间过长可引起胸内负压过大,造成血液回流困难,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晕眩。
()2、每分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无效腔×呼吸频率。
()3、正常人第1、2、3秒时间肺活量值中第二秒时间意义最大。
()4、运动前的肺通气量增加是条件反射性的。
()5、从气体交换的角度来说,进入肺泡的气体量才是真正的有效气体量。
()6、氧通气当量不与每分通气量成正比,而是与肺泡通气量成正比。
()7、平静呼吸时,肋间内肌和腹肌等呼吸肌并不收缩。
()8、无论怎样用力呼气,肺内的气体也是呼不完的。
()9、在血液中,98%以上的O2和94%以上的CO2是以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的,物理性溶解形式很少,但不可少。
()10、O2与Hb的结合或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分压的高低,同时也取决于有关酶的促助。
()11、动脉血中,氧含量为20ml%时,其饱和度可视为100%,静脉血中,氧含量为15ml%,其饱和度也可视为100%。
()12、由于血浆内有大量的碳酸酐酶的促助,所以组织内大量的CO2进入血液后,就在血浆内与水结合,形成H2CO3并解离成H+和HCO3-而被运输至肺部。
()13、缺O2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只引起非常微小的兴奋作用,因此,缺O2对呼吸的影响,完全依靠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发动的反射而实现的。
()14、剧烈运动时由于心输出量的增加,可使通气/血流比值下降。
二、选择题:()1、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为A:外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肺通气。
()2、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部位是A:肺泡;B:呼吸道;C:肺泡、组织;D:组织。
()3、肺通气的动力来自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B:肺的弹性回缩力 C:呼吸肌的舒缩; D: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
绪论一、生命活动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生殖。
二、“反应”的定义:机体或细胞受到刺激后所发生的功能活动的变化,称为反应。
三、“兴奋”的定义:生物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称为兴奋。
四、“兴奋性”的定义: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五、“内环境”的定义:细胞外液就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又称内环境。
六、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生调节。
第一章:肌肉活动一、“静息电位”的定义:静息电位就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二、“动作电位”的定义:动作电位就是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三、肌肉三种收缩形式的比较: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一)张力--速度关系:当前负荷不变,改变后负荷时,张力与速度成反比关系。
(二)长度--张力关系:初长度过长与过短都会使张力减小,只有达到最适初长度,张力才最大。
五、人类肌纤维的类型及比较: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第二章:能量代谢一、合成ATP的三种途径及比较:二、“基础代谢”的定义:基础代谢就是指人体在清晨极其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三、“基础代谢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一、“前庭器官”的定义:前庭器官就是人体对自身姿势、运动状态及空间位置感知的感受器,对保持身体平衡起重要作用。
二、“前庭反应”的定义:当人体前庭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时,反射性的引起骨骼肌紧张性的改变以及自主功能的反应,这些反应称为前庭反应。
三、“前庭稳定性”的定义:过度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稳定性。
四、“牵张反射”的定义: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拉肌肉反射性缩短,该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包括:腱反射、肌紧张)五、“状态反射”的定义: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体(血液与运动)
碱储备:血浆中的NaHCO2(碳酸氢钠)
运动性贫血: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Hb(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或HCT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暂时性现象低血糖休克:当血糖的水平过低时就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从而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
血液的组成
⑴血浆
⑵血细胞
①红细胞
②白细胞
③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
⑴血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承担着运输物质和沟通各部分组织液的作用,并通过呼吸、消化、排泄等器官保持整个机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
其功能主要运输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防御功能和生理止血。
①运输作用,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其他物质的运输,从消化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肺部吸入的氧气都是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供其利用。
各组织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及二氧化碳等也需要通过血液运送到肾脏、肺脏、皮肤及肠道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②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内环境稳态、调节温度,血液作为一个缓冲系统,不但可以维持血浆与血细胞之间的酸碱平衡,而且在血管内外体液平衡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③防御作用,白细胞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生理止血功能,在生理性止血的过程中,受损血管局部及附近的小血管收缩后,有利于受损血管的修复。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⑴对血浆:增加循环血量,增加血浆容量,同时,降低血液的黏滞性,减少外周阻力,有利于体温调节和物质运输。
长时间耐力运动,长时间的运动训练能够增加血浆容量,是因为机体适应性反应的表现。
⑵对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因运动而变化,其数量变化与运动的种类、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有关。
进行短时间大强度快速运动比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红细胞增加越明显。
在同样时间的运动中,运动量越大,红细胞增加越多。
经过长期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尤其是耐力性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量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
⑶对白细胞:安静状态运动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与非运动员无明显差异。
白细胞的增加幅度主要与运动负荷有关,而与运动持续时间的关系很小。
运动后的白细胞恢复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⑷运动性贫血:是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Hb(血红蛋白)浓度和/或红细胞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暂时性现象。
血红蛋白和运动能力的关系
⑴血红蛋白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血红蛋白的数量也是影响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运动训练中,可利用这一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训练水平和预测运动能力。
⑵运动员血红蛋白的理想值男性为160-170g/L、女性为150-160g/L,此时,氧的运输能力达到最佳,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即出现贫血,造成机体氧气供给不足,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甚至影响机体健康水平。
⑶如果血红蛋白值过高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压积也必然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导致组织供氧减少,运动能力也会下降。
⑷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开始时,易出现血红蛋白下降。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身体对运动量适应时,血红蛋白浓度又会回升,这是机能改善和运动能力提高的表现,此时运动员参加比赛,成绩一般较好。
⑸血红蛋白的数量必须保持在一个最佳范围,适量的血红蛋白有益于运动。
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⑴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的产生各种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这些物质首先进入血液被血液中的缓冲对所缓冲,因此,正常人体内环境pH值能保持相对恒定,血液起着调节作用。
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包括碳酸氢纳和碳酸、钠-蛋白质和氢-蛋白质、磷酸氢纳和磷酸二氢纳,其中以碳酸氢纳和碳酸最为重要。
⑵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由于无氧代谢占优势,肌肉内产生大量的乳酸,血浆中的碳酸氢钠立即与其产生中和反应,形成碳酸,碳酸进一步分解,生成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肺排出体外,水被机体重新利用或由肾脏排出,从而缓冲了酸性物质,使pH值保持正常范围内。
当主要来自于食物的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碳酸则
与之产生反应,过多的碳酸根可由肾脏排出,从而缓解了体内的碱性变化。
⑶另外,血液对人体体温调节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血液在全身不不断的循环流动,可将各器官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运送到身体各处,同时,也将部分热量运送到体表,促进机体热量的散失,以调节机体温度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