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定稿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之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
传统上,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指导者,他们主要通过讲述和演示来传授知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者,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
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被强调为自主学习和自主发现。
教师需要放弃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他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他们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的源泉,而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的导航员。
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分享知识和经验的伙伴。
他们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平台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单向的权威关系转变为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关系,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评价者。
在新课程中,评估不再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教师需要改变过去的“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方式,采用更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作品展示、项目报告和实践活动等。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指导。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必然的,它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师在转变中不仅需要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只有通过这种转变,教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第一篇: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
面对新课程,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那么,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实现哪些转变,本文作以简论。
一、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作为传统传授者角色的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他们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授受者。
教师拥有绝对控制课堂教学的权利,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方式是单向传递,即教师讲,学生听。
且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就越好;学生越“听话”、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就越好;记忆得越多越准确就越好。
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过程的评价。
由此造成的便是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授受,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
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的强制填鸭式的教学是不能产生其期望结果的。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在此意义上讲,学习是学习者的自主心理行为,教育只能影响学习并为学习服务。
教师的职能也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也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已成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
而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各种开放的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
因此,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学会如何根据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教师角色转变与新课程改革
教师角色转变与新课程改革近年来,我国教育系统推行了一系列的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在这个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谈谈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这一话题。
首先,教师的角色在传统教育中主要是传授知识和信息。
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仅仅传授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的角色也需要发生转变。
其次,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启发者。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讨。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需要通过设计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
教师还应该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的角色还需要发挥辅导者和评价者的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会活动、举办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教师的辅导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还需要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改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教师应该关注教育前沿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持续学习和研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
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访问其他学校等方式,互相交流和学习。
通过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最后,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也包括组织者和协调者。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协调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化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还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明确自身角色所承担的责任,笔者认为:一、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仅仅关注了学生的共性,由于强调统一,教师搞一刀切,结果使他们成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标准件”。
新课程的观念所倡导的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育本质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唯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
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聪明才智。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或学习差,或纪律差,或思想道德品质差的学生,我们统称为差生。
作为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我们都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差生,促其转变,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但我们有的教师在对待差生问题上却简单粗暴,这样管得了一时而管不长久,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
1.对待差生,宜亲近消除其心理隔阂大部分差生一旦自认为是差生,他们便形成一种自卑心理,更易被坏人引诱、利用。
作为教师需要耐心热情地对待学生,消除差生的心理障碍,使之认为他人并没有歧视自己,使之逐渐消除孤独、怪僻的心理,和大家一起搞好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
老师在对待差生上,一定要放下架子,多和他们交谈,接近,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缩短师生距离,消除差生的心理障碍,搞好师生关系,让学生有亲近感,有信赖感,然后正确引导,促其转化。
2.对待差生,宜多表扬少批评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觉得,在教育学生时,表扬多于训斥,鼓励多于批评,效果十分明显。
多给差生鼓励,少给差生批评,看到长处、指出短处,帮助他们改正,这是转变差生的一条好途径。
但有时难免会反复,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教师要有耐心,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其对教师产生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旧形式的教育理念使得绝大多数的教师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很不合适的角色,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本文将浅谈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在教学、思想等方面应对新课程理念应该作出的转变。
关键字:新课程理念教师观角色转变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以前是师道尊严,教师神圣不可侵犯;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因此教师的观念要有大的转变。
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教师应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一、传授知识观念(一)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传统的教学教师重视的是对知识传授,没有注意到学生是否接受。
把所有要学的知识像打针一样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就像硬邦邦钢铁一样不能接受、毫不反映。
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的实践体验,理解知识,才能吸收知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也就是要求教师从“讲师”到“导师”的转变,“讲师”与“导师”仅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就是说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情感,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并给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对话氛围。
其次,强调双边的参与,积极互动。
再次,强调师生之间理论观点的坦诚碰撞、思维方式的交流沟通。
所以说,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要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
(二)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师要教学做合一的观点,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在旧形式的课程教学中,以教师“讲”为中心,是灌输式教学,这种教法使得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影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在新课程下,教师角色正在发生转变。
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导师,严格管理者转变为合作伙伴,评判者转变为激励者,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信息输出者转变为思维引导者。
这种转变不仅重要,还充满挑战与机遇。
教师需要适应新的角色定位,引领学生更好地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这种转变也给教师带来启示,让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创新性和合作性,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机会和挑战。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知识传授者、学生导师、严格管理者、合作伙伴、评判者、激励者、课堂主导者、学习引导者、信息输出者、思维引导者、重要性、挑战、机遇、启示。
1. 引言1.1 新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
新课程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意味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师角色都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不再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养的培养。
教育目标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去构建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相应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导师和引导者;不再是严格的管理者,而是合作伙伴;不再是评判者,而是激励者;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不再是信息的输出者,而是思维的引导者。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的角色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需求,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1.2 教师角色转变重要性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性在新课程下变得愈发明显和必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需要扮演更多元化的角色,如学生导师、合作伙伴、激励者、学习引导者以及思维引导者。
新课改教师角色
新课改教师角色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变革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新课改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教育的新路径,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将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我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问题导向学习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我会尽量避免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深入思考。
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改提倡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我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我将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素养和艺术修养,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同时,我也会注重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将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和不断学习。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因此,我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也会关注教育前沿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教育的新路径,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通过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新课改将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界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它意味着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具体的变化?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将更加注重引导和服务。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和主导地位,教师是知识和规则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新课程下,教师将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特长,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展开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将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和跨学科整合。
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们局限于自己的学科领域,缺乏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新课程下,教师将更多地参与到跨学科整合的教学中,协助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和应用。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发挥各自的专长,进行跨学科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也将加强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老师们可以相互借鉴、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心理辅导。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而在新课程下,教师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也应扮演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中心稿)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中心稿)
、完善自我、拓展知识面的强烈愿望。
因而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2、教师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
教师的职责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一代。
教师要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要通过对班集体的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他们成长、成熟、成才。
3、教师是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
21世纪将把全面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有
创新型教师。
未来的教师应当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开拓者。
只有亲身经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题研究,才能使教育教学水平发生质变,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从而脱离教书匠成为教育专业化人才。
目前我国进行的课程改革实验,更需要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一线努力探索,大胆实践,不断优化课程。
面对生机勃勃的课程改革实验,我将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
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求、不断思索、不断改进,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长为21世纪开拓创新型教师。
新课改下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下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第一篇:新课改下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下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和以前相比有了变化。
教师对于课程的“控制”,对于学生的“权威”,不是一种机器式的力量而是属于首要的解释者类型,是“平等中的首席”。
“平等中的首席”很好地界定了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化为与这一情景共存。
权威也转入情景之中。
现将自己对于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的角色的转变谈几点体会:一、数学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承,在多数情况下,非但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某种程度上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与学习期望。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培养数学教学素养。
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练和自做的机会。
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主题学习活动不是科学家的探索活动,而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借鉴前人在探索、发现问题中的多方面经验,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并在整个过程中的反思总结和最后的归纳提炼分析表达发面,都需要其他人的帮助。
在课程的认识、实施、评价等许多方面,教师和学生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教师毕竟在本学科知识方面基础扎实,比学生领先,他们是学习内在情境的领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数学教师由教学的“独奏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伴奏者”: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要求教师做“伴奏者”,教师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主要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塑造他们。
“伴奏者”是信息时代的新的教育前景,也就是教师的新职能。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转变。
传统的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而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此,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就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转变进行浅谈。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在传统教育中的变化就是告别了一成不变的课堂模式,不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灌输者,而是更像一个引导者和激发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也要求教师更加注重跨学科教育。
传统的学科教育是以学科为主导,学科之间缺乏联系,而新课程下,教师需要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善于整合各种资源,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跨学科教育目标。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也要求教师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
传统的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而新课程下,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促进学生的人格修养和社会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要做学生的知识导师,还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使命。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转变是一个全面的提升和深化,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跨学科教育和社会责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教师的多元化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综合目标。
希望新课程下的教师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成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既要保持传统教育的优点,又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扮演着不同于以往的角色。
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许多转变。
首先,教师要由传递者转变为引导者。
作为传递者,教师通常是课堂的主导者,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
然而在新课程下,作为引导者,教师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为学生构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其次,教师要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知识组织者。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讲解者,因此教师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是在新课程中,教师需要更注重知识的组织能力。
教师应该关注学科知识的整合,构建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方法。
再次,教师要由制定者转变为策划者。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通常是课堂教学的制定者,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实现传递知识为主的目的。
但在新课程下,教师需要是策划者,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既要开展合适的课堂活动,又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提高。
最后,教师要由评价者转变为引导者。
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评价者,而是需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同时,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自主化,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而非依靠老师的评价而获得成功。
总之,在新课程下,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师的角色也需要随之发生转变。
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成为了学生的合理引导者和知识组织者。
只有根据新课程需求,转变教师的角色,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化发展,才能在新时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谈谈新课改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2)
谈谈新课改中的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新课改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应该是一个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
师生之间缺乏交往与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改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亲和性的关系,学生就能相信老师、亲近老师,教师也就成为学生心目中被模仿的对象。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的人格和老师的人格是平等的。
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才会与老师平等对话,交流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中,对同一问题,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的答案言之有里,就应该予以认可。
不能用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式。
如:我在讲如何调解情绪一课时,我出示一段事例,引起学生情绪波动,然后让学生都说一说是如何调解情绪的,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只要符合情理,我都予以肯定.作为老师要大胆地转变观念,要允许学生讲,允许学生做,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行为,在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中,进行师生交往,学生会有一个自由、宽松、愉快、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会是和谐、真实的。
二、要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珍惜学生的时间,语言应当简明、准确、生动、合乎逻辑,多为学生创设些情境,让他们去思考去体验,去领悟。
我们爱学生,不仅要从生活上体验他们,而且要尊重他们,要爱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对毛病比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热忱地关怀他们,让他们学会自信,扬起自信的风帆。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演自己的颗余生活,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上台表演。
我分明看到全班毛病最多的李凯同学也举器起了手他正用自信、渴望、祈求的目光望着我。
我楞了一下,心想:你可别给我捣乱,这可是公开课,可看着他的眼睛,我改变了主意:相信他,给他一次机会,他会表演的很好!没想到他上台用彩纸剪了一个漂亮的蝴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新课改理念下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理念下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摘要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理念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关键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新课改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影响,并提出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教师角色转变、教育改革、策略与方法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而教师作为教育的中坚力量,其角色和职责也在不断演变。
新课改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本的教育模式,对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通过分析新课改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影响,探讨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与方法。
1. 新课改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影响1.1 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不再仅仅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1.2 教育目标的转变传统的教育目标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新课改理念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这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
1.3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教师是权威的代表,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上帝,而是尊重学生、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权。
2. 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与方法2.1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为了适应新课改理念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提供丰富的专业发展机会,包括培训、研讨会和交流活动等,帮助教师增强专业能力和教育理论的理解。
2.2 改革教师评价制度传统的教师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忽视了教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为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更加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了新常态。
与传统教育相比,新课改要求教师发挥更多的创造性、创新性和领导性,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扮演更多的角色。
首先,教师需要更多的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依赖于教师的课堂主权,教育静止、教学流于形式的不可避免。
但是,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创造性,以更多元化、自由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需要更多的创新性。
新课改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创造教学方式,还要求其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方面具备创新性。
教师需要持续的更新其课程,尽可能多利用现代技术来辅助教学,并根据学科不同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改革。
第三,教师需要更多的领导性。
新课改强调整个教学过程的合作性质,课堂不再以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展开,而是以互动和协作为核心,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建立共同性、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团队中共同交流、合作创新,归纳总结、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最后,教师需要把握整个学生学习的进程和结果。
如今,课程评价要求以地地道道的学生考试和考核结果来评价教学效果,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耐心关切也将对教学成果产生极大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进程和结果,及时与学生互相沟通、指导、进行教学,监督及时改善教育教学效果,将学生从教育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学习价值。
总之,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变仍在继续深入。
对教师而言,面对的新课程变革中其需要调整、变化以及成长是不可避免的。
而对于学生而言,更需要拥有探究、挑战和参与的机会,为今后成为具备能力的人做好准备,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与变化。
新课改教师角色转变定稿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合水肖咀初中张彦彦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充实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教学;教师;角色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如何定位呢?概括起来为:一、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第一,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那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怎样去做呢?(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换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换新课程改革推进了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我校带领教师不断学习全国各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措施,但到今天,仍听到有老教师说:“越教越不知怎么教,怎么越改越迷茫呢?”其实,改革是好的,只是有些人还没有彻底改变一些老的观念和做法,跟不上新形势,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不能把握新课程提出后教师角色转换。
一、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长久以来,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工作是备课、上课、改作业。
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
这样,理论、实践两条道上走,教师在上級研究机构的指导要求下,被动甚至不假思索地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致使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不能有机融合,最后出力甚大,收效甚微。
因此,不能再做“解说型”教师,而应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更上一个层次,以学习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能够透过表象深入实质,并进行反思、探究、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
这是有目的深入实际的研究,是边实践边研究。
二、团队精神的引领者如今,我们时常听到“团队精神”一词,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强调的就是集体力量的作用。
一个班集体更需要凝聚的、团结的、向上的力量,“班风正,学风浓”,教师工作起来就轻松、愉快,学生在集体精神感召下,快乐健康成长。
我校在各年级组织下,各班课前唱班歌,诵读班级誓词;运动会时各班打出精神文明旗帜,如:“信心”“恒心”“决心”;“勇气”“志气”“骨气”等,彰显各班集体的精神力量。
而不论是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都应教书先育人,时刻关心学生思想、心态,实施恰当地引领、激发。
如学生对明星较关注,但他们往往只看到明星们表面的光鲜、亮丽,不了解其付出的努力,成长的艰辛。
因此,当我听到学生在谈论影视明星时,我将周迅的一篇《十年后我将干什么》读给学生,告诉他们人要提早树立人生目标,并不懈努力。
同时召开以“理想、目标”为主题的班会,进一步深化其思想认识,经过半年努力,班级成绩名列二十四个班的第一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合水肖咀初中张彦彦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充实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教学;教师;角色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如何定位呢?概括起来为:一、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第一,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那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怎样去做呢?(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而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教师就必须变课堂上的传授者为学习上的引路人。
二、教师将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是教师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就会有很多教师为学生成绩提高不上去而苦恼。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就不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参与所教内容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变单一主体为双主体,在当好导演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
引导的价值是无穷的,因为“给”只是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
很可能,经过教师的努力引导,学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
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作为引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1)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以学习者代替无所不能者。
“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成长的一面明镜。
(3)鼓励学生培养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
(4)以情绪教育代替惟智教育。
重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部应付考试的工具。
(5)以个别创造性代替团体一致性。
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与创造才能,激发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
三、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是被动的、学习的奴隶。
课程改革中,就要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教师:(1)建立起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师生伦理关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自由充分发展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并且还要不断地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同时更要努力加强本身的师德修养,纯化师生关系。
(2)创造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要建立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首先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
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四、教师将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教师一旦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
而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由于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并且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政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
基于这种现状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需要怎样去做呢?(1)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
只有对教材烂熟于心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具备教材开发能力。
(2)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不同层次的课程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采取有效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最快的发展。
(3)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哪一个学科,如果仅仅是教那么几本教材,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让学生有更快发展的,那些优秀教师都要自己去开发一部分教材,以此来弥补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锻炼和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4)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教材的开发,是需要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作基础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五、教师将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创新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无法摆脱一些固定教学模式的束缚,结果是教师成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陈腐观念和制度的忠实执行者,所以有的时候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结果还是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痛苦,难以出现师生都很愉悦的教学情境。
而课程改革以后,不管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桎梏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与教学观念的变化而创新我们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所以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了。
教师的创新要从哪几方面着手呢?(1)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创新。
六、教师将由知识的保管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想开创出教育教学新领域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为一名教师。
要想成为科优秀教师,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按教学进程进程可以把反思划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仔细斟酌一个问题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老师的意思,这种对提问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地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后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从教育的角度讲,反思性教学能够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可以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教师。
树立反思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一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永不满足的意识,不断唤醒自己的内驱力,这样才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
(2)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仅仅做到以上几方面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做一名善于总结经验的“有心人”。
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你的教学生涯中都会积累下若干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关键是你会是否把它们整理了出来,你是否把它作为自己资源库里的宝贵资源了,如果还没有,请你马上行动。
教师角色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教学行为方式:做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做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做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做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发展的知心朋友。
总之,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同时有助于我们努力地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1]课程教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