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上 第二章_声现象总结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①B.②③C.③④D.①②④答案:B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减小,铃声减弱;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振动产生声音,故②符合题意;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振动停止,声音停止,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③符合题意;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②③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
故选B。
2、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了()A.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碎纸振动使喇叭发声C.空气可以传播声音D.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答案:D将小纸片放在喇叭上,小纸片“跳舞”,是由于喇叭振动导致的,所以这个现象能够说明发生的喇叭正在振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答案:D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随着空气的质量变小,介质变少,声音变小,故B错误;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身体疾病信息,故D正确。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物理现象。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的。
以下是初中物理中关于声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振动,形成了密度的周期性变化,从而产生了声音波。
声音的产生需要有进行振动的物体,振动物体越快,产生的声音频率越高。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的,一般来说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40米。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和音调:频率是声音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1Hz代表每秒振动一个周期。
2.声量和音量:声音的强弱程度被称为声量,也称为音量。
声音的声量与声音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声音的声量的单位是分贝(dB)。
3.回声:回声是指当声音遇到一个障碍物后,一部分声音被反射回来形成的现象。
回声的产生需要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回响时间。
4.声音的直接传播和空气中的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传播方式不同。
在固体和液体中,声音通过分子振动传播;在气体中,声音通过分子的碰撞和压缩传播。
5.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衰减的程度取决于传播介质和距离。
声音的衰减是因为振动物体的能量逐渐被介质吸收和散射。
三、声音的利用2.舞台上的声音:舞台上的声音利用了声音的传播和干涉原理。
舞台中的声音设备如音箱、麦克风等可以放大和调节声音的强度和方向,使演员的声音可以传到听众的耳朵中。
3.声纳:声纳是利用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原理来判断目标位置的装置。
它广泛应用于水下探测和导航领域。
4.音乐乐器:音乐乐器利用振动产生声音,包括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
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和音色不同。
5.声波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遇到不同介质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这种现象在声学中被广泛应用,比如声纳、雷达等。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乐器的弦琴弓振动、声带的震动等。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是空气。
空气中的分子被声源振动使得分子间产生压缩和稀薄,形成了声波。
3.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传播。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
4.声音的传播可通过实验验证。
例如用钟表计算声音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需要的时间,或者用手机录音来确认声音的到达。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高低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2.声音的强弱由声音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3.声音的清晰度受到干扰的影响。
例如,有多个声源同时发出声音会使听到的声音变得模糊不清。
4.声音的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高频率的声音听起来尖锐,低频率的声音听起来低沉。
声音的传导:1.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导。
在固体中传导最好,液体次之,气体传导能力最差。
2.固体中声音的传导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的,分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传导越好。
所以,坚硬的物体能够更好地传导声音,而软物体则相对较差。
3.液体中的声音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液体的密度越大,声音传导越好。
4.气体中的声音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气体的压力越大,声音传导越好。
声音的衍射和反射:1.声音的衍射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传播现象。
当声波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声音沿着障碍物的缝隙或边缘传播到障碍物后面。
2.声音的反射是指声音遇到平滑表面时的反弹现象。
当声波遇到平坦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声音以与入射角相等且反方向的角度反射。
3.声音的反射经常用于声纳,回声测距仪等技术。
利用声音的反射可以测量距离或者探测物体。
声音的吸收和共鸣:1.声音的吸收是指声音能量被介质吸收,导致声音传播的减弱。
各种材料对声音的吸收程度有所不同,例如软绵绵的材料对声音的吸收能力较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八上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 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不过很多物体的振动难以直接观察到。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
但物体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在传播。
例如,发令枪响后,过一会儿终点计时员才能听到枪声。
说明虽然声源的振动停止了,但是声音仍然在空气中传播,并没有消失。
4.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5.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2)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做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二、声音的传播——声波1. 传播形式:波的形式——声波。
2.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3.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1.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3.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的关系为:V固>V液>V气。
(2)介质的温度。
在空气中声速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答案:DA.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振幅就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有关,与声音的振幅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钢琴琴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钢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B.手指弹奏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C.使用不同的力量弹同一个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音调高答案:B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钢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手指弹奏不同的琴键是为了琴弦的振动快慢来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符合题意;C.使用不同的力量弹同一个琴键是为了通过改变琴弦振动的幅度,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说明D调“1(do)”的频率高于中音C 调“1(do)”的频率,因此D调“1”比C调“1”的音调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答案:BA.古筝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B.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时,因为罩内空气稀薄,所以闹钟铃声的音量会越来越小,故C错误;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中国空间站天河核心舱,从核心舱传来:“太空探索,永无止境。
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舟十号任务进入了空间站时代。
欢迎来到天空课堂!”小华兴奋地喊道:“那是航天员王亚平老师的声音”。
小华能判断出是王亚平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音速不同答案:C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小华能判断出是王亚平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我市部分学校组织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型合唱比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歌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速C.男低音演员歌声的响度小D.女高音演员歌声的音调高答案:D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歌声是由歌唱者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使用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男低音演员的歌声音调低响度大,故C错误;D.女高音演员的歌声音调高响度小,故D正确。
故选D。
3、《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策划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中华优秀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说话声的响度没有改变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笛管的振动产生的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人人耳的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答案:CA.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每个人的音色是不同的,古诗中的“乡音无改”就是指此人的音色没有改变,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笛管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人听到鸟叫的声音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 正确;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产生知识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声音的传播知识点】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怎样听见声音的知识点】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声音的三项特性知识点】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与初中物理7个学习方法
20XX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与初中物理7个学习方法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XX年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 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重点归纳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纹锁”开门,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响度B.住宅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C.声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从而传递信息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答案:BA.不同的人音调和响度可能会相同,但每个人的音色都不相同,所以“声纹锁”开门,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A错误;B.住宅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音,故B正确;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波的形式在真空中传播B.物体振动的频率越低,响度越大C.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传递信息D.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答案:C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B.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B错误;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传递信息,故C正确;D.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所以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不定不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3、同学们在音乐教室上声乐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琴伴奏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同学们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弹琴时用力按压琴键可以提高琴声的音调D.上课时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BA.钢琴伴奏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的耳朵的,故B正确;C.弹琴时用力按压琴键,增大了琴弦振动的幅度,可以提高琴声的响度,故C错误;D.上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篇一」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4.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
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如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波交谈。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6.声速:即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气温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 x108m/s 。
7.回声:声音在传播中,当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形成回声。
只有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或障碍物离人至少17米人耳才能把它和原声区分开,否则将和原声混在一起,回声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
8.注意:不要认为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发出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
9.不要认为只要听到两次声音就一定是回声,听不到两次就一定没有回声。
10.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1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①空气传导; ②骨传导。
12.人耳听到声音两种途径:①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②声波-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13.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具备的条件:首先发声体振动,且是每秒振动20-20xx0次;其次一定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再次要有良好的接受声音的器官(人耳)。
1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从而能判断声源的位置的现象。
应用:正是由于双耳效应,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立体声。
初中物理-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归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种能
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
作传声的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
声波 以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返回
3.声速: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
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 ,液体次之,气体最 慢 .另
返回
2.噪声的控制 (1)在 声源 处控制噪声.主要是通过改变、减少或停止物 体的振动,来减弱噪声.比如,中、高考期间,靠近生活区 的建筑工地,晚间必须停止施工,就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2)在 传播过程中 控制噪声.比如城市道路两旁的透明板 墙,是通过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向,来避免噪声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 (3)在 人耳处 减弱噪声.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 的头盔,有人燃放鞭炮时用双手堵住耳朵,都是设法在人耳
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都是为了减小噪声
污染,故选C.
【方法点拨】题目中选择项提到的说法本身都没有错误, 在此题中选择项是否正确,要看其与题目中的措施能否对应 上.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 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生活中有
很多具体防治噪声的方法,和其他选项的内容无关. 返回
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
“胖”变“虚”了,这是因为橡
振皮动筋在
.
7.[教材拓展题]如图所示,是医
生正在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
况,这是利用了超声波 ,说明
声音可传以递信息
.
第 6 题图 第 7 题图
返回
实验强化过关
★命题角度:1.实验方法. 2.实验结论.
返回
返回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声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任何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通过空气传播出来的触听现象。
声音是由振动体产生压力波,并通过介质传播而形成的。
它的特性包括频率、幅度和持续时间(持续时间可以是短暂的,可以是长时间的),也可以根据它的频率、形状、持续时间和幅度来分类。
声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个物理现象,它是通过空气甚至水来传播的,人们可以听到的声音就是声现象的表现。
声现象是一个物理现象,它可以从振动体、介质以及声音传播等三个要素探讨。
振动体指的是发出声音的物体,它可以是自然界中的风、水、火、地声和机械设备等,也可以是人工制造的乐器或其它装置产生的声音;介质指的是声音的传播媒介,声音的传播最常出现的媒介是空气,如声音所在的介质量越大,传播距离也越长;声音传播指的是对声音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力,声音传播是指当振动体产生的振动作用于介质之中时,介质就会释放出声波,这种声波又会在介质中传播出去。
声现象可以用声频和声强两个参数描述。
声频指的是声音的频率,一般性而言,声频越高,人听到的声音越尖锐,距离也越远;声强指的是声音的幅度,声音的幅度越大,传播距离越远,人们所听到的声音也越响亮。
声现象很复杂,理解声现象还需要了解声音的发生、传播、散射和干扰等方面的知识。
当振动力量大于某一特定的大小时,振动就会转化为向外传播的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受到空气密度、温度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衰减等现象。
声学中还探讨了共振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包含多种频率信号的混频现象等复杂现象。
声现象可以广泛应用在视听、通讯、测量、诊断和其他方面。
比如,在视听方面,声现象可以用来播放音乐、广播、录音、录像等;在测量方面,声技术可以使用声频测量各种噪声、振动、触摸等;在诊断方面,声技术可以检测出肺部结构确诊、妇女做病孕检查等。
随着技术的改进,声现象还可以用于虚拟现实模拟、声场处理系统等,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声现象的物理本质,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伴随着童声合唱《奥林匹克颂》的歌声,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了,从声学角度分析,合唱歌声一定比其中任意一个小朋友歌声的()A.音调高B.响度大C.音色好D.声速大答案: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合唱的歌声一定比其中任意一个小朋友唱歌声的响度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吹笛时,按压不同气孔是改变声音的响度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将听到闹钟铃声逐渐减弱,这表明真空不能传声答案:C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处理,故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吹笛时,按压不同气孔,改变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是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C符合题意;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将听到闹钟铃声逐渐减弱,介质慢慢变少,直至罩内接近真空,接近真空时,听不到铃声,故表明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笛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分为南笛和北笛。
二者相比,南笛的管身长且粗,北笛的管身短且细。
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
以上关于南笛和北笛声音的描述,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答案:B根据题意的描述,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都是指对于音色的描述。
故选B。
4、如图,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答案:A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C.响度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地砖的振动幅度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而不是能量,故D错误。
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重点知识梳理
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重点知识梳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但由于受人的听觉、声音的响度等因素影响,有些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人们听不到;人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振动发声;(2)有介质传播声音;(3)声波能够引起人耳鼓膜振动。
重要提醒:人的听觉还受到声音的频率的限制,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范围内的声波。
总结1. 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⑵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
⑶固体、液体、气体振动均可发声;⑷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 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⑵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
⑶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v固>v 液>v气常识: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
3、声速的利用:超声测距,计算公式距离s=½vt.4、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聪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Hz。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 HZ 。
人们把高于20000 HZ 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波;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波。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声现象§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2.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 记录声音的方式,由机械唱片发展至磁带、激光唱片、存储卡等。
二、声音的传播1. 传播形式:波的形式——声波。
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答:发声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3.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1.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取v=340m/s 。
为什么雷雨天我们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间才听到雷声?答:因为光速c=s m /100.38 远大于声速v=340m/s ,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2)介质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例:敲击装满水的钢管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 3 次声音,依次从 钢管、水、空气 中传播。
4. 有关回声(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2)当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 7m ..时,就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
§2.2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1. 频率:物理学中,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符号:Hz. ☆计算公式:Tnf.其中f ——频率,n ——振动次数,T ——振动时间。
☆物理意义: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声音的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不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一致。
3. 声——次声波、声音、超声波。
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类能听见的范围(20~20000Hz)叫做声音。
☆为什么蚊子从耳旁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提示: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10HZ ,而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为500——600HZ 。
二、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1. 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物理量。
2. 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3. 声音的响度还与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距离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
三、音色1. 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结构、材料)决定。
1)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依据音色辨别;2.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典型例题1. 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蚊子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2.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男低音的音调低、响度大;女高音的音调高、响度小。
3. 楼道里挂牌常写着“慢步轻声”,“轻声”是指减小声带振动的_幅度_。
4.(1)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 响度大 ;(2) 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 音调高 。
§2.3 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1. 声能传递信息。
2. 回声定位的利用(1)超声导盲仪;(2)倒车雷达;(3)(仿生学)声呐——探测海深、绘制海底地形图、探测鱼群 ☆海底深度t v s h 海水声2121==3. 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汽车修理师傅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4.检测方面:(1)B 超;(2)超声探伤仪——可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缝,并可测出有多大多深。
☆某汽车以54km/h 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司机想侧汽车到大山的距离,按响喇叭后,继续以原速度前进,经3s 后听到回声。
求汽车发声处距大山有多远?(请求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大山有多远) m m s s 5.532)102045(21)(2121=+=+=二、声与能量1. 声是一种波动,声能传递能量。
(1)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烈振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
2. 声.波.具有能量....。
Ⅰ.超声波雾化(超声波具有高能量);Ⅱ.晚上拍手,走廊的灯自动亮了; 思考:超声波为什么应用那么广泛?1)超声波的穿透力强;2)超声波方向性好;3)超声波易获得集中的声能。
★巧计:辨别声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就看声有无引起其他物体变化..........,若有则传播的是能量;若无则传播的是信息。
§2.4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乐音的波形一、噪声及来源1. 乐音:发声体振动有规律...,令人愉悦的声音。
2. 噪声定义:(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休息、工作、学习的声音,以及对我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注:噪声和乐音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3. 噪声来源1)交通运输噪声:汽车排气声、喇叭声等;2)建筑噪声:修路、盖楼时;3)工业噪声:车间机械工作的声音等;4)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来自娱乐场所、家庭噪声等。
二、噪声的等级与危害1. 分贝(dB)——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注意:0dB是指刚刚引起听觉,并不是指没有声音。
2. 噪声的危害:1)长期处于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造成听力受损……2)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学习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三、噪声的控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耳外声音的响度.1. 声源处(防止声音产生):汽车的消声器、枪上的消音器等以及“保持安静”的标语;2. 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道路两旁种树、隔音板等;3. 人耳处(防止声音进入人耳):防噪声耳罩、耳塞习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把正确答案填入下表)1.如图1所示,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常常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击鼓时,会看到碎纸屑在鼓面上不断地跳动,在此实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A.使鼓的振动时间延长B.使鼓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些条件下,真空也有可能传播声音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C.小明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小王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小明能听到两次敲打声音D.在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内,中国三位航天员用无线电与地面指挥中心交流,是因为天宫一号内没有空3.图2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 他在研究声音的A .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C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D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4.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日后凭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这样就可防止物品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三者都有5.根据图3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 的声音 B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 .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 .15Hz 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6.使用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7.下列事例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蝙蝠靠超声波飞行和觅食 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8.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4,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 .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9.某同学对如图5的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发生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B .声音强弱为0dB 的声音是指听不见的声音C .上课时同学们在认真听老师讲解练习题,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D .一位女“高”音歌手在引吭“高”歌,前面的“高”指响度,后面的高指音调图3图4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1.声音由物体的产生的,它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m/s。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马蹄声让士兵知道敌人来夜袭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士兵能辨别出是马蹄声而不是狗叫声,是根据。
12.如图6,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有关。
13.如图7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嘴对着瓶口吹,可发出不同音调。
那么发声体是,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逐渐。
若用筷子敲击它们发声时,从左至右音调逐渐。
14.如图8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真空罩中,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通过推理可知:。
15.如图9所示,用扬声器对准火焰,大声播放音乐,火焰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16.如图10所示,图甲、图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理由是。
三、解析题(8分)17.某同学对着一口深6.8m的枯井的井口喊了一声,请问是否能听到回声?为什么?听到的声音大小与原声相比会有什么变化?习题二:例题、1(2012 自贡)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住宅安装双层真空玻璃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C.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D.不同人说话的响度一定不同【变式】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C.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频率不同2、(2012宜昌)成语“震耳欲聋”从物理学角度看形容声音的__________大;在狭窄的空间燃烧鞭炮比在野外燃烧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__________,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
【变式】古人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优美的琴声,用夸张的语言表达物理学上的道理,在物理学上,“余音”指__________,“三日不绝”指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B.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2.(2012 深圳)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用钢琴、小提琴和手风琴三种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B.音色C.频率D.响度3.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D.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4. 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