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静止和运动》
第9课《静止和运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第9课《静止和运动》【课标要求】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说出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通过小组讨论,做模拟实验,探究那些物体运动,哪些物体静止,提升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物体的静止与运动,总结出,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的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评价任务】1.任务一: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检测目标1)2.任务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怎样变化的?(检测目标2)3.任务三:同步卫星是怎样运行的?(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等一系列问题都感到陌生。
本课就针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物体的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
课前准备:运动与静止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过山车(模拟实验用)。
2.学习过程:首先,让学生找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哪些物体是运动的?接着探究为什么有的物体它又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最后探究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
3.本课学习重点是:知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难点是:认识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
【学习过程】课前探究任务一: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检测目标1)一、情境聚焦1.观看:播放运动与静止的相关视频,(校园内学生活动录像和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录像)2.判断:该情景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是静止也是运动的?是怎么判断物体的静止和运动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静止和运动。
板书课题:9.静止和运动任务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怎样变化的?(检测目标2)二、方案探究:(一)基础活动静止和运动实验1.实验要求:在课桌上缓缓推动书本,书本上放上一块橡皮,使橡皮与书本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按如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参照物。
2.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能够按照自己的认知,斗胆提出问题,斗胆想象,并提出探讨活动的大致思路,主动探讨,享受其中的乐趣。
4.自觉运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充满活泼、和谐与愉悦。
二、教学准备1.学生:每人一本科学讲义(五年级的就行)、笔、橡皮等。
2.教师:课件、玩具汽车、模型小人、黑板擦、橡皮等。
三、教学进程(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米高空飞行,突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意儿在游动,他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就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
令这位飞行员惊诧的是,他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
飞行员为何能轻松地用手就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讨学习以后,咱们就可以够解释这个问题了。
(二)熟悉静止和运动1.播放图片:仔细观察,图上的物体各是什么状态?2.教师故意走动,问:老师此刻在干什么?(走动)为何说老师动了?(位置发生了转变)板书:运动那么同窗们呢?(没动)同窗们的位置没有转变,这就是静止。
板书:静止这节课咱们就来探讨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板书完整课题:静止和运动)3.那么什么是运动和静止呢?出示:正在行驶的车中,谁是静止的?谁的位置发生了转变?4.播放一幅照片:校园内景物、正在活动的学生请同窗们仔细观察,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为何这样说?咱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讲,它的位置发生了转变。
(强调:位置)(三)模拟实验,理解运动和静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边做边说谁相对于谁是运动的,谁相对于谁是静止的。
实验器材:讲义、橡皮、笔袋等。
实验步骤:1.将讲义平放在课桌上,橡皮、笔袋等放在讲义上。
2.轻轻地拉动讲义,观察并思考:谁相对于谁是运动的?谁相对于谁是静止的?交流实验记录单:()相对于()是()(四)参照物适才咱们知道了什么是运动和静止,那么咱们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教师演示:小汽车上载着一个人在跑。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修改后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修改后精品版《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法国的飞行员正在高空飞行,突然感觉耳边有一只小虫在飞。
他就顺手将它抓住,仔细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很吃惊吧,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对呀,如果子弹是不动的,也就是静止的,我们要抓住它很容易。
可子弹是运动着的呀。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之后,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了。
二、探究新知1.运动的普遍性(1)教师播放视频动画。
(2)师生思考生活中看似不动的物体是否也在运动,从而得出“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参照物的概念(1)教师播放“乘客动与不动”视频,提出问题。
(2)学生讨论。
(3)师生交流,得出参照物的定义。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4)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活动: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5)师生交流,总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教师由学生实验,分析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第九课静止和运动教学目的:科学探究1、可以运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2、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尊重证据;2、引导学生自觉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3、引导学生培养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科学知识1、理解参照物的含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适宜的参照物;2、学会描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参照物的含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适宜的参照物;难点: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学会描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方法: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老师:运动和静止的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运动与静止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再现,提出问题播放一组录像:校园内景物、正在活动的学生们。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学生答复后板书课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生活总,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2.学生讨论交流。
3.老师小结: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4.学生模拟实验。
5.师生交流并小结。
6.描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三〕拓展活动查阅资料,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板书设计:9、静止和运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令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参照物:描绘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叫参照物如何描绘物体的静止与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教学反思:本课对于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假如单纯地从理论方面讲解,将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使学消费生一定的厌学情绪,所以理解此概念要需要利用一些生动的情景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历其中,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进展效果。
【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法国的飞行员正在高空飞行,突然感觉耳边有一只小虫在飞。
他就顺手将它抓住,仔细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很吃惊吧,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对呀,如果子弹是不动的,也就是静止的,我们要抓住它很容易。
可子弹是运动着的呀。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之后,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了。
二、探究新知1.运动的普遍性(1)教师播放视频动画。
(2)师生思考生活中看似不动的物体是否也在运动,从而得出“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参照物的概念(1)教师播放“乘客动与不动”视频,提出问题。
(2)学生讨论。
(3)师生交流,得出参照物的定义。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4)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活动: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5)师生交流,总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教师由学生实验,分析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小组代表发言(3)学生设计场景、表演,解释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教案:静止和运动年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材: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目标:1. 知道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概念。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特点。
3. 了解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教学准备:1. 课本《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2. 白板和黑板笔3. 教学PPT或图片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出示一张风景图片,向学生提问:“这张图片里的物体是静止的还是在运动中?”2. 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课本中的知识,解释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步骤二:学习1. 通过展示课本中关于静止和运动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概念。
2. 和学生一起讨论物体静止和运动的特点,比如静止时不变位置,运动时改变位置等。
步骤三:概念讲解1.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种类,并引入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
2. 通过课本中的内容,向学生解释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
3. 和学生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例子。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巩固并拓展对静止和运动的理解。
2. 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找出一些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并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2.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步骤六: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与静止和运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下一天中静止和运动的物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特点,并了解了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得到了发展。
但是,在巩固与拓展的环节,可以增加更多实际的活动或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 能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静止和运动现象,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分类;3. 增强学生对物体状态变化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特征;2. 常见的静止和运动现象;3. 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静止和运动的概念;2. 区分静止和运动的特征;3. 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现象并加以分类。
四、教学准备:1.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静止和运动现象;2. 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认识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讨论并总结两者的区别;2. 学习:讲解静止和运动的定义、特征,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理解概念;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状态变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静止和运动的认识;4. 总结: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静止和运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提高: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价: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2. 理解度:检查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是否理解,以及能否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能否准确观察并分类物体的状态变化。
七、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2. 引导学生设计小实验,让他们动手做科学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 联系实际生活,讨论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对静止和运动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够观察并分析周围环境中的现象,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成为未来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青岛版科学六上《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2)
教学反思
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像中,谁在运动?谁是静止的?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说说你们的理由。
2.汽车在向前运动,人们都坐在汽车里,因此所有的人都在运动了!
活动三:制定方案:
1.设计模拟实验,验证猜想与认识。
模拟“乘客与行人”的实验,进一步体验并描述运动与静止。
活动四:展现交流:
1. 教师谈话:生活中,你们还见过类似的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吗?
1.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看,采集数据,并作简单的记录;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重点
难点
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刻的关系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活动一:谈话导课
1、同学们,你们在往常的学习中,有没有接触过有关距离和时刻的知识?谁来说一说。
学习目标(知识、技能、情感)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明白,爱提问,喜爱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合作与交流。
3.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明白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
难点
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明白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活动二:猜想假设。
1.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教师谈话,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观看的录
生: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玩耍。公共汽车在奔驰。公路边还有树。
(汽车和人是动的,小树没有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静止和运动》
18 静止和运动一、学情分析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学生很熟悉,比如体育课上的跑步、跳远与原地集合,外出时坐车等。
但是,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等知识却是学生不熟悉的。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研究对象,形象地介绍了什么是运动、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等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与认识特点,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2、能力目标: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价,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喜欢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明确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往往就不同。
五、教学准备:课件、滑板车六、教学过程:1、(课件展示)教师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个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寻常的事情:当他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意儿在游动着,飞行员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就敏捷地把它抓了过来。
令这位飞行员惊诧的是,他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子弹!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认为可能吗(学生发表意见。
)经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之后,我们便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了。
(教师板书 18 静止和运动)2、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的身高高吗?(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情况总结一下,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也是这样的。
师:(教师走动)为什么说老师是运动的?(因为老师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师:为什么说课桌是静止的?学生说理由,根据回答情况相应引导。
(因为课桌与地面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同学们想一下:太阳公公看到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学生发言)小节:我们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要先选一个标准物体,这个标准物体就是参照物(课件板书参照物定义)师:平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还是存在的。
《静止和运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静止和运动》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观点,区分两者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
一、导入引入
1. 请同砚们看一下周围,有哪些物体是静止的,有哪些是在运动中的?
2. 请谈谈你们对静止和运动的理解。
二、观点讲解
1. 静止: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参照物体没有位置的变化。
2. 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参照物体有位置的变化。
三、案例分析
1. 请思考一下,地球是静止的还是在运动中的?为什么?
2. 举例说明身边的静止和运动的事物。
四、特点比照
1. 静止的特点:位置不变,速度为零。
2. 运动的特点:位置变化,速度不为零。
五、实例演练
1. 请分别描述一个静止的物体和一个在运动中的物体。
2.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静止和运动的特点。
六、知识拓展
1.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观点及特点。
2. 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外力的干系。
七、归纳总结
1. 总结静止和运动的观点及特点。
2. 总结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外力的干系。
八、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择一个平时生活中的例子,诠释其中的静止和运动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静止和运动的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诠释周围的现象。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不息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体运动状态,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材料:小车、滑轮、绳子、斜面等3.视频素材: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生活中运动现象的视频,如车辆行驶、行人走路等,引导学生关注运动。
(二)探究静止和运动1.教师出示一个静止的物体,如一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状态。
2.教师再出示一个运动的物体,如一辆小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状态。
3.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如何区分?(三)实验探究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如小车、滑轮、绳子、斜面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物体运动的原因。
(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如地球自转、公转,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3.布置作业: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节课分享。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同时,通过关注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二)探究静止和运动1.教师出示一个静止的物体,如一个苹果,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个苹果现在是什么状态吗?”学生回答:“它是静止的。
”教师继续引导:“那我们怎样定义静止呢?请你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教师再出示一个运动中的小车,问:“现在这个小车呢?它是静止的吗?”学生回答:“不是,它在运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9.静止和运动教学内容:本课属于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9课《静止和运动》,主要知识包括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会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状态,知道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1.理解参照物的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喜欢大胆想像,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尊重证据,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
教学分析:学生在生活中会经常接触一些静止和运动现象,但对于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比较陌生的,本课通过再现生活中的一些视频或动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积极展开讨论,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参照物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本环节通过视频或动画直观地展示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就有可能不同,提高了学生感性认识,突破课堂难点。
教学准备:视频、图片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听说过人能抓住子弹吗?有这样一个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名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平常的事。
他在驾驶飞机在空中高速飞行时,感觉脸旁有一只小虫在飞,就顺手将它抓住,仔细一看,大吃一惊,这竟然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这是怎么回事呢?飞行员为什么能很容易地抓住一颗子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后,我们就能解释这个问题了。
播放动画《法国飞行员抓子弹》[通过观看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飞行员抓住子弹的原因,从而将学习的注意力转入教学内容上。
]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认识运动和静止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段视频,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生回答。
3.师:为什么说电线杆、地面这些物体是静止的,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说汽车、行人等这些物体是运动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4.生小组讨论后回答5.小结:我们平常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是静止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静止和运动》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静止和运动》教案静止和运动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3.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小车、钩码、相应视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谁曾经抓住过正在飞行的蝴蝶或蜻蜓?学生交流。
师:蝴蝶和蜻蜓飞得并不快,可抓起来已经很困难了;子弹的速度比蝴蝶要快得多,可在二战期间一位法国的飞行员徒手抓住了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自己却毫发未损你,你们相信吗?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个故事。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师:同学们在惊讶的同时,也要思考一个问题,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找到答案的。
板书课题静止与运动二.认识静止和运动1.引入师:先请大家看一幅我们很熟悉的情景(出示图片)师:仔细观察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师:为什么说这三位同学是运动的?学生说理由。
小结:象这三位同学这样,相对于地面或地面上的树来说,他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科学上把这种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板书:运动)而另两位同学相对于地面或地面上的树来说,他们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这叫做静止。
(板书:静止)试一试:谁能让老师手中的粉笔运动起来?学生体验运动的概念。
师:大家思考为什么说它是运动的?学生解释。
师: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状态,现在我们举例说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三.描述运动和静止师: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似乎很好判断,但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不同的结论,现在请同学们再做一回乘客,说一说自己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出示图片)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同一个乘客自己和别人对他运动状态的判断就会不同,甚至会截然不同,所以在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标准叫什么,我们看屏幕。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精选2篇)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精选2篇)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篇1一、学情分析在前一节中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各种形式,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从而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
再提出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判断参照物,学生兴趣往往比较浓厚,但参照物的选择只要让学生有常识性了解即可,不必展开。
机械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让学生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学生接受这个概念是有困难的,主要让学生接受用这种浅近的说法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
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能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课本第51页阅读材料------《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组织同学阅读。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 什么是机械运动?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静止和运动
一、学情分析
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学生很熟悉,比如体育课上的跑步、跳远与原地集合,外出时坐车等。
但是,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等知识却是学生不熟悉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研究对象,形象地介绍了什么是运动、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等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与认识特点,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2、能力目标: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
同观点和评价,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
的求知欲;喜欢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明确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往往就不同。
五、教学准备:
课件、滑板车
六、教学过程:
1、(课件展示)教师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个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寻常的事情:当他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意儿在游动着,飞行员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就敏捷地把它抓了过来。
令这位飞行员惊诧的是,他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子弹!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认为可能吗(学生发表意见。
)
经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之后,我们便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了。
(教师板书 18 静止和运动)
2、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的身高高吗?
(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情况总结一下,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也是这样的。
师:(教师走动)为什么说老师是运动的?
(因为老师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为什么说课桌是静止的?
学生说理由,根据回答情况相应引导。
(因为课桌与地面的位置没发生变化)
同学们想一下:太阳公公看到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
(学生发言)
小节:我们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要先选一个标准物体,这个标准物体就是参照物(课件板书参照物定义)
师:平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还是存在的。
比如我们说汽车是行驶的,虽然没说以什么为参照物,但往往是以地面或路边的树为参照物的。
3、回顾一下我们坐客车时的情景好吗(课件展示)
参照物不同,描述结果不同。
师:既然说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运动,那为什么还说有些物体是运动的,有些物体是静止的呢?
学生交流。
4、回顾我们坐客车时的情景(课件展示)
5、空中加油是怎么回事?(图片)
6、手抓子弹的秘密回顾。
7、习题(课件展示)
8、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静止和运动
参照物: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
同一个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结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