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点: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点: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点: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
基于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和检查手段,能够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反之,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则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但明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需首先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目前认为,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5%~10%,但随着医学发展水平和检查手段的.不断进展,继发性高血压的比例将不断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比例会不断下降。
1.肝阳上亢证
证候:头晕头痛,口干口苦,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湿内盛证
证候:头晕头痛,头重如裹,困倦乏力,胸闷,腹胀痞满,少食多寐,呕吐痰涎,肢体沉重,舌胖苔腻,脉濡滑。
治法:祛痰降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瘀血内停证
证候:头痛经久不愈,固定不移,头晕阵作,偏身麻木,胸闷,时有心前区痛,口唇发绀,脉弦细涩,舌紫。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4.肝肾阴虚证
证候:头晕耳鸣,目涩,咽干,五心烦热,盗汗,不寐多梦,腰膝酸软,大便干涩,小便热赤,脉细数或细弦,舌质红少苔。
治法:滋补肝肾,平潜肝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5.肾阳虚衰证
证候:头晕眼花,头痛耳鸣,形寒肢冷,心悸气短,腰膝酸软,遗精阳痿,夜尿频多,大便溏薄,脉沉弱,舌淡胖。
治法:温补肾阳。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H型高血压从中西医结合来理解,防治不是那么难!
H型高血压从中西医结合来理解,防治不是那么难!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H型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症状与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西医结合治疗H型高血压,可以综合运用中西医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强调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调节机体代谢紊乱,西医则注重高血压病因及控制血压,两者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H型高血压的防治方法,希望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H型高血压的基本概念与病因H型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伴有血浆HCY(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大于或等于10umol/l)。
HCY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危险因素,是一种有害氨基酸,有人称为21世纪的胆固醇。
当高HCY与高血压并存时,患心脑血管的风险是单纯高血压的4-5倍,是正常人的28倍。
H型高血压,其名称强调高血压和高HCY的双重危害,称为双高型血压,具有中风的双重危险。
“H型高血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动物蛋白摄入过多;维生素B6、B12、叶酸摄入不足,肾功能不全导致含硫氨基酸排泄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遗传与代谢等,其中动脉蛋白摄入过多与叶酸摄入不足起主要作用。
总之,H型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其症状与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控制高HCY、控制血压,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二、H型高血压的中医与西医治疗中医认为H型高血压是由于先天不足、七情郁结、肝风内动、郁而化火、内伤虚损、嗜食肥厚、痰湿化热等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化升降失常,破坏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本病病变在肝,病源在肾,阴虚为本,阳亢为标。
早期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晚期已虚证为主。
H型高血压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中医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
症状:视物模糊,头昏、耳鸣,腰痛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活细弦。
中西医如何调理高血压
中西医如何调理高血压随着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方面的更新和改变,加之当前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作为中老年群体常见疾病的高血压病在当前的发生风险也在不断的提高。
高血压病易影响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也相对更高。
因此,对于高血压病人,需及时接受治疗干预以避免持续高血压引发的不良后果。
在当前,临床上针对于本病病人注意采取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和西医。
那么对于高血压病人,该如何通过中西医疗法去调理呢?本科普文将总结一些针对高血压的中西医疗法。
一、高血压疾病特点随着年龄不断增加,其身体内的各部分器官组织机能相应的也在不断降低。
对于步入中、老年人群,其血管内平滑肌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其主动脉也无法较好地扩张,从而导致高血压病人心脏的供血能力下降,收缩压呈线性增长趋势。
同时,高血压病人身体当中主动脉、弹性动脉中膜弹性纤维的含量水平也逐渐降低,而病人体内胶原纤维含量则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
且因病人机体内的钙质沉淀,网膜纤维块增多也导致其弹性降低,动脉硬化逐渐加重。
针对于动脉弹性的评价指标即是脉压,因此也可见高血压病人的脉压持续上升。
二、针对高血压病人的西医干预方法(一)β-受体阻滞剂治疗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是作为上个世纪针对于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与药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减少病人心排出量、减少抑制肾素的分泌过程,及对病人突触前膜β-受体拮抗等方法从而发挥降压疗效。
因此,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当前高血压疾病病人的长期性降压药物,且临床经验显示,其在临床应用中不限于单药治疗。
(二)利尿降压药治疗利尿降压药(氢氯噻嗪、螺内酯、呋塞米、吲达帕胺等)是当前在临床上常用的一类针对高血压病人的降压药物,利尿降压药治疗过程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率相对较低,且此类药物通常无耐药性,其药性相对较温和,临床发现,利尿降压药与其他类型降压药联用治疗,也能更显著提高对病人的降压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压临床观察2023-11-06•引言•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前景展望与挑战•总结与致谢目录01引言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但相关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需要进一步探讨。
研究背景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的优劣和差异。
研究目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和方法。
为未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意义02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与肝阳上亢有密切关系,肝阳上亢会导致头痛、眩晕等症状。
中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肝阳上亢中医认为痰浊内蕴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痰浊内蕴会影响气血运行,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痰浊内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气血亏虚也是常见病因之一,气血亏虚可导致心悸、乏力等症状。
气血亏虚血管病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病变是西医学关注的重点之一,血管病变会导致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等问题。
血压调节机制西医学认为血压调节机制与神经、体液、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心脏病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病变也是西医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心脏病变会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问题。
西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综合利用中医学和西医学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协同作用全面调理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更注重全面调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03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优势020103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实践以降压药为主,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西医治疗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
高血压病中西医诊断与治疗(研究生讲稿)
中危组: 高血压II级或I~II级同时有1~2个 危险因素,该组患者10年随访发生主要 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为15%~20%。 若患者属高血压I级,存在1种危险 因素,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为 15%。
高危组: 高血压I级或II级 兼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兼患糖尿 病或靶器官损伤或高血压水平属III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 随访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 危险为20%~30%
冲任失调:
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 又因其病位在冲任,而冲任属经脉,气 血行于经脉之中,由于肾气不足致水不 涵木,心火上炎,皆为阴阳失衡,气血 失于冲和之气,冲任失调,而发为眩晕。
气阴两虚: 思虑劳倦,饮食不节,损伤正气; 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阳气虚衰;久病不 愈,耗伤气血,阴津亏损,气虚则清阳 不升,阴血亏虚则脑失所养,从而发为 眩晕。
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 诊断与治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周端
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 是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一组以动脉血压 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据统计,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平均发
病率为11%。
35~74 岁高血压患者的调查资料显示:
知晓率为44.7% 治疗率为28.2% 控制率( <140/90mmHg)仅8.1% 。
主、次症
主症:眩晕、头痛、心悸、气短、乏力、自汗或 盗汗。 次症:口干心烦、肢倦、食少、面色少华、舌偏 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或结代。 主症:眩晕、头痛、月经紊乱或绝经、潮热汗出、 心烦易怒。 次症:失眠、胸闷、心悸、食少、舌红、脉弦细 或细数。 主症:眩晕、头痛、失眠、心悸、腰酸膝软、五 心烦热。 次症:胸闷、口干津少、健忘、耳鸣、舌红、脉 细数。 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神疲乏力、畏寒 肢冷。 次症:耳鸣、心悸、气短懒言、夜尿频、舌淡苔 白、脉沉细弱。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论文【关键词】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综述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
长期服用中西医降压药,仍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成分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改善高血压病症状,治疗并发症有一定优势。
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
肝阳易升,肝火易冲。
肾为一身阴液之根,肝有赖肾水以滋养,故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
主要病因:①情志所伤,长期恼怒忧思,导致肝郁气滞,损伤肝阴,下劫肾阴,阴不制阳,肝阳上亢;②内伤虚损,可导致肾精不足,阴阳失调,心肾不交,下不制上,头昏视物模糊;③饮食失节,起居失常。
嗜食肥甘,导致痰湿内生,运化无力,体胖,脉络受阻,或嗜酒,嗜烟,劳逸失度,起居无常,导致眩晕发作;④体质因素,是指先天与后天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生理功能及特性,适应社会自然诸多方面的能力;⑤瘀血内阻,络脉不通,血流受阻而致血压升。
总之,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责之“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心肾不交”等。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
由于某些因素引起强烈的、长期的刺激,导致精神、神经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②遗传因素。
据统计,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约占50%~60%,多为遗传性缺陷,患者对各种应激的血管反应性增强;③肾脏因素。
肾素分泌增多,肾素在肝中形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后者具有很强的全身细小动脉持久的收缩作用,升高血压,同时又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醛固酮储留水钠,使血压进一步增高。
此外,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2辨病治疗和辨证施治中医辨证,多从症状、体征入手,一般以“头昏”、“头痛”、“眩晕”、“肢体麻木”、“项强”或“耳鸣”,脉弦或强大,或弦细,或沉细,或细涩,舌质红或淡白,或黯,或瘀点、瘀斑,舌胖大,舌有齿痕,苔黄或厚腻或无苔等进行分析研究,多辨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虚痰浊”、“风痰上扰”等证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正文:第一章:高血压的概述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特征是血压持续升高。
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药物治疗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的发展。
第二章:高血压的中医诊断与治疗2.1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在中医角度看,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肝风上扰、气虚失宣、痰湿内蕴等病机导致。
针对不同的病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平肝熄风、益气健脾、祛痰化湿等。
2.2 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对于高血压的治疗至关重要,常见的分型包括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气虚血瘀型等。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2.3 中药治疗方案根据辨证分型和病情程度,选择适合的中药组方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天麻、黄连、川芎、丹参等,可通过煎煮、冲剂等方式进行服用。
第三章:高血压的西医诊断与治疗3.1 西医病因分析高血压的西医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肥胖、缺乏运动等。
通过分析病因,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3.2 西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是常用的高血压治疗方法,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3.3 西医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可考虑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如血管减张术、肾动脉成形术等。
手术治疗需要慎重考虑,仅适用于合适的候选患者。
第四章: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注意事项4.1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具有综合性、个体化、疗效显著等优势。
通过综合应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全面地控制高血压的病情。
4.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
同时,患者还应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报告、治疗方案等,请见附件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制不理 想 , 常 见有 以下 一些原 因 J : ① 降 压治疗方案不合理 , 采用不合理 的联 合治 疗不 能显著 地增 强降压效应 ; 采用 了对某
些 患者有明显不 良反应 的降压 药 , 导致无 法增加 剂量 提高疗效 ; 在三种降压药物 的
组单纯 西药治 疗, 时 间均 2个 月, 观 察 近
期疗效 , 测量 血压 。结果 : 治疗后 中西 医
结 合 组 明显 优 于 西 药 组 , 远 期 疗 效 以 中西
医结 合 组 优 。 结论 : 中 西 医 结合 治 疗 顽 固
联合治疗 方案 中无利 尿剂 。② 容 量超 负
荷, 饮食钠摄入 过多抵 消降 压作 用 , 肾脏 损害和慢性 肾功能不全时 , 通常有容量超
达到 目标 水 平 ( 1 4 0 m mH g / 9 0 m mH g 以
下 )。
摘
要 目的 : 中 西 医结 合 治 疗 顽 固性 高
血 压 临床 观 察 。 方 法 : 按 随机 、 平行 、 对 照 原 则, 将6 O例 顽 固 性 高 血 压 患 者 分 为 中
方法 : ( 1 ) 西药组 : 双氯噻 嗪 2 5 mg , 1 次/1 3口服 , 施 慧达 5 m g , 1次 日 / 口服 , 卡
性 高血压临床疗效肯 定 , 可 延 缓 靶 器 官损
害。
舌质红 , 苔 薄黄 , 脉弦 。治 法 : 平 肝潜 阳 、
顽 固性 高 血 压 中 西 医 结 合
关 键词
滋养肝肾 。方药 : 天 麻钩 藤饮 加减 : 天 麻 1 5 g , 钩藤 1 5 g , 石决明 3 0 g , 栀子 1 5 g , 杜仲 1 5 g , 桑寄生 2 0 g , 黄芩 1 5 g , 牛膝 1 5 g , 夜 交 藤 2 5 g , 益母草 1 5 g , 茯苓 2 0 g 。用 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健康科学·155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1 高血压产生的原因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发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表现为遗传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对患者的影响等,这都是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关键因素。
当患者存在高血压症状之后,前期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很多时候患者往往忽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这也使得治疗不及时的情况经常出现,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1.1 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影响现阶段,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饮食结构的改变,暴同时,中药治疗也可以对患者高血压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缓解,使得患者耳鸣、乏力、胸闷以及尿频等症状得到有效减轻,这样一来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失眠、乏力以及耳鸣等,从中医的角度对高血压症状进行理解,其主要表现为以脉细弦为主,符合中医中的阴虚阳亢的病理。
从现阶段我国高血压治疗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肾以及心脏功能的失调,从中医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想要使最终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证,就应该从长期调理的治疗方式进行入手。
我们从中医角度对高血压患者的病症进行分析,之所以患有高血压,这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有直接关系。
首先,高血压具有遗传性,中医认为这是由先天不足所导致的,如果父母的基因存在偏盛或者偏衰的情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后代,这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症状的关键因素;其次,情志失调也是导致患者患有高血压症状的关键因素,如果患者存在过度愤怒、长期忧思或者精神紧张等情况,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阴阳失调以及气血逆乱的情况;再次,饮食以及起居无常也是导致患者患高血压的关键原因。
很多人都有饮酒的习惯,但是通常情况下,每次饮酒的量应该控制在二两以内,这样并不会对身体产生明显危害,并且还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但是很多人都有过量饮酒的习惯,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常在外应酬的人来说,过量饮酒的现象会经常发生,这对其身体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有高血压的概率也会提升。
中西医结合事例
中西医结合事例
中西医结合,也称为中西医融合,是指中医与西医结合使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是一些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事例:
1.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郁气滞、热毒内盛、脾胃失调等原因所致。
而西医则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血管收缩障碍、心脏负荷过重等原因所致。
因此,在治疗高血压时,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中医可以采用针灸、穴位按摩、中药调理等方法,西医则可以采用降压药物、体育锻炼等方法。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气虚、阴虚、瘀血等原因所致,而西医则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
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中医可以采用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西医则可以采用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等方法。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控制血糖水平,缓解糖尿病症状。
3. 肿瘤
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中医认为肿瘤是由于气滞、湿热等原因所致,而西医则认为肿瘤是由于恶性细胞的异常增殖所致。
因此,在治疗肿瘤时,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中医可以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等方法,西医则可以采用手术、化疗等方法。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轻肿瘤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总之,中西医结合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高血压原来用中西医这样调理
高血压原来用中西医这样调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疾病,发病率比较高,并且它还可能引起患者肾脏、脑部、心脏等器官发生病变,并发性比较强,因此它的致残率与致死率也相对较高。
一般来说,治疗高血压主要以药物为主,但是单纯地使用中药或者使用西药各有优劣,而联合使用中西医进行调理效果不错,那么中西医如何进行调理的呢?高血压产生的原因高血压属于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动脉血压升高,对肾、脑、心等器官造成损害,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身体内只要有动脉经过,高血压都会对该器官或者组织造成损伤。
高血压虽然是慢性疾病,但是它对心脑血管的影响比较严重。
中医上没有“高血压”这一称呼,中医认为人们的身体健康除受先天体质影响外,还和其阴阳、脏腑、整体等协调有关。
中医结合患者脉弦、血压升高、头痛、头晕等临床表现,把其归于眩晕、中风、肝风、头痛等范畴。
很多患者的高血压是由身体本虚标实演变而来,和“瘀”包括血瘀、瘀血,“气”包括气滞、气逆,“风”如肝风,“火”包括肝阳、肝火,“虚”如肝肾阴虚等有关,因此中医把高血压分为5种:肝气郁结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和肝阳上亢型。
中医除了降压,还对患者的情绪、体质、症状等状态非常关注,通过辩证分型,合理调理,让患者身体阴阳达到平衡,血压恢复正常。
西医上把高血压描述为胰岛素抵抗、心排血量改变、遗传基因、血管紧张素等学说,包括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绝大部分患者都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它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遗传、药物、体重、烟酒过多、精神应激、饮食和其的产生都有非常大的关系;还有一小部分患者属于继发性高血压,是由药物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一部分患者会有胸闷、颈部僵直、头部发麻、头晕等表现。
中西医联合调理的作用一般来说,饮食过咸或长期食用高脂食物、平常较少运动、长时间喝酒抽烟、过于肥胖或者体重超标、精神过于紧张、工作压力过大、年龄在40岁以上、有家族高血压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在安静状态时,如果不是同时测量时其中有3次舒张压大于90或者收缩压大于140的需要到医院让医生进行诊断,来确定高血压的类型。
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研究
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研究中西医结合诊疗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推广的一种医疗方式。
中西医各有其优势,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为病患提供治疗方案。
在常见疾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诊疗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中西医在哪些常见疾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协同作用。
一、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症,而造成高血压的原因也有很多种,如情绪、饮食不当等等。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中西医结合诊疗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在西医方面,药物控制是其中的主要手段,而中医则依靠针灸、推拿、中药等方式来缓解病情。
通过两者之间的结合,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的血压值,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二、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西医方面,药物治疗是常见的处理方式,而中医则依靠针灸、草药、膳食等手段来治疗。
相比于单一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缓解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并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三、脑卒中脑卒中是致人死亡和残疾率很高的疾病,对治疗和康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治疗中,西医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而中医主要是针灸、草药、推拿等方式。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我们可以通过中医的逐步调理和西医的手术治疗来帮助患者成功康复。
四、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症,而其治疗方法也有很多种。
中医主张通过调整身体的自然免疫力来提高身体抵抗力,而西医则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病情。
中西医结合诊疗可以更好地综合治疗,减轻病症状,提高自身免疫力,并避免由于药物长期使用而产生的副作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诊疗可以为常见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式,患者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更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体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浅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浅析高血压,俗称“高血压病”,也叫做“动脉性高血压”,是指在人体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一种常见疾病。
高血压是当前全球公认的主要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病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患者已经达到了30亿人,而我国更是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
高血压的治疗一般是通过药物治疗(西医)来进行的,但是中医疗法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此,本文将简单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
一、西医治疗高血压病1.药物治疗:目前,西医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
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压,并且也可以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率。
2.手术治疗:对于难治性高血压病人,或合并其他心脏病的病人,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例如,肾动脉球囊扩张术(PTA)和肾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二、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中医观念认为高血压病通常以肝郁、肾虚、痰湿三种病理情况为主要原因。
因此,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时,常常采用穴位疗法、中药疗法等综合手段进行治疗。
1.穴位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改善人体实际运行状况,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一些常用的穴位如“风池”、“合谷”、“太溪”、“大椎”等。
针刺量轻,时间短,可以达到快速舒缓的效果。
2.中药疗法:中药疗法包括中药颗粒、中药汤剂、中药片等多种形式。
常用的中药方有通脉四物汤、黄芪五子汤、防风通圣丸等。
中药能够改善人体气血运行状态、缓解血管壁紧张程度、减少心血管系统的紧张情况。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由于高血压病具有慢性病的特点,单一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手段显然难以达到完全有效的效果。
因此,中西医结合就成为了治疗高血压病的一种有效方式。
1.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在降低血压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针灸与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可以大幅减少人体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2.中药和化学药物的结合:中药和西药结合可以减轻药物副作用、降低药物毒性,并且可以在镇静、降血脂、促进循环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1 肝旺痰阻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中老年后,肾中阴精渐损,水不涵木,导致肝阳上亢;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若因长期精神紧张或情志抑郁,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风阳升动,上扰清空。
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另一方面,饮食不节,嗜烟酗酒,肥甘厚味,伤及脾胃,运化失职,酿生痰热,随风火上扰。
正是《丹溪心法.头眩》所言:“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
”正如《素问.玄机原病式》所言“风火皆属阳,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眩转。
”本病属本虚标实证,本虚是肝肾阴虚,标实为肝火、肝阳、肝风、痰热等。
临床见证以标实为主。
2 平肝潜阳,化痰熄风是治疗高血压的基本法则高血压患者临床常见的症候有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部潮红,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质红或暗,苔黄或黄腻,脉弦滑等。
史老师辨证属肝阳化风,夹痰上扰。
治以平肝潜阳,化痰熄风。
常用加减羚钩汤治疗。
加减羚钩汤是从《通俗伤寒论》的羚羊钩藤汤化裁而来。
羚羊钩藤汤原为治疗外感热病热盛动风证所设,有良好清热化痰,平肝熄风的作用,所以用于高血压病属肝阳化风夹痰所致眩晕、头痛,肢体震颤等症,切合病机。
方中羚羊角入肝经,清热平肝,熄风止痉;钩藤、桑叶、菊花平肝潜阳;鲜生地、白芍滋阴柔肝以潜阳;浙贝、竹茹清化痰热;茯神宁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平肝之力稍弱,又加生石决明以镇肝潜阳;川牛膝引血下行;车前草清肝利水;苦丁茶清热平肝。
诸药相合,共奏平肝潜阳,化痰熄风之效。
史老师应用时以羚羊角粉冲服,剂量从0.6g-1.5g不等。
他认为羚羊角实为平肝熄风之第一要药,非它药所能比拟。
对于热象不显,痰湿较重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见症为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胸闷脘痞,纳食不馨,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数等。
治以平肝潜阳,化痰利水。
方以自拟的晕可平。
晕可平由生代赭石、车前草、夏枯草、法半夏组成。
方中生代赭石归肝、心包经,平肝潜阳,重镇安神;半夏燥湿化痰;车前草清热利水;夏枯草泻火平肝;四药共奏平肝潜阳,化痰利湿之功。
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答案
1、关于高血压叙述错误的是()。
A、95%原因不清,属于原发性高血压
B、高血压指未服药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90mmHg
C、血压控制为正常就不再为高血压
D、高血压的症状为:发病缓慢,早期基本没有症状,多数人在体检时被发现
2、哪个不属于高血压老年型的表现()。
A、60岁以上好发
B、不合并靶器官损伤
C、以收缩压高为主
D、血压波动大易出现低血压表现
3、关于中西医结合叙述错误的是()。
A、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B、中药与西药相结合
C、规范化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
D、靶点明确,不用太注重整体
4、关于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错误的是()。
A、降压治疗要达标
B、尽快降压,血压控制理想可停药
C、两种药物的低剂量联合使用
D、药物服用应简便
5、理想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
A、<120mmHg <80mmHg
B、<130mmHg <85mmHg
C、140-159mmHg 90-99mmHg
D、160-179mmHg 100-109mmHg。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治疗
加框者为经临床试验证实为有益的药物。实线相连为合理的组合
联合用药的问题
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支持以下类别降压药的组合: 利尿药和阻滞剂 利尿药和ACEI或ARB 钙拮抗剂(二氢吡啶)和阻滞剂 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 钙拮抗剂和利尿剂 阻滞剂和阻滞剂 必要时也可用其他组合,包括中枢作用药如2受体激动剂、 咪哒唑啉受体调节剂,以及ACEI与ARB
⑤复方罗布麻片
贰
壹
叁
降压药物的选择
对象有否心血管危险因素;
01
对象有否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
02
对象有否受降压药影响的其他疾病;
03
与治疗其他并存疾病的药物之间有无相互作用;
04
选用的药物是否有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证据及其力度;
05
所在地区降压药物品种供应与价格状况及治疗对象的支付能力;
噻嗪类利尿剂
化学结构:由苯骈噻二嗪核和磺酰胺基组成 降压机制:减少血容量和降低外周阻力 不良反应:低钾、低钠、升高尿酸、影响糖脂代谢
常用药物: 氢氯噻嗪:12.5mg/d,规格25mg/片
噻嗪类类似物
吲达帕胺 (纳催离)
化学结构:带有甲苯吲哚基团和磺酰胺基 特点:t1/2约14-16h,作用可维持24h 对血钾影响小(失钾仅,其他噻嗪类为)。但仍可引起低血钾 对糖耐量和血脂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 部分临床实验研究发现吲达帕胺可明显降低收缩压,效果优于氢氯噻嗪和CCB
《中华内科杂志》2006.3
长效CCB在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地位 中国专家共识
受体阻滞剂
选择性阻滞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α1 受体,舒张小动脉及静脉。 长期应用改善脂代谢,对糖代谢无影响。可治疗前列腺肥大。 对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无抑制作用 常用药物: 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曲马唑嗪,酚妥拉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课前的话高血压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特点,且要求患者终身服药。
但实际在临床上预防、诊断、治疗都很不规范。
为提高本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水平,本课件从西医的流行病学、定义、症状、分型、分期、治疗原则、常用药物、中医的认识等多个方面对该病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促进高血压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更加合理而有效的诊治。
一、西医对高血压的认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高血压有“三高”和“三低”的特点。
高血压的三“高”,指的是:患病率高,如 1998 年我国患病人口 1.1 亿;致残率高,现有脑卒中患者 600 万,其中 75% 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每年有 150 万人新发脑卒中;死亡率高,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
高血压的“三低”是知晓率低;服药(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解析:上图为 1991 年全国 30 省市 95 万人调查结果。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的血压水平超过正常水平的疾病状态,是症状学的范畴.通常指未服药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³ 140mmHg ,舒张压³ 90mmHg 。
患者过去诊断为高血压,在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虽低于140/90mmHg ,亦为高血压。
其中 95 %原因不清,属于原发性高血压;5 %属于继发于其它疾病。
高血压的症状为:发病缓慢,早期基本没有症状,多数人最体检时被发现。
有时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压的高低并不一致。
解析:高血压的分类。
临床分型主要有:( 1 )缓进型,指慢慢进展为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
( 2 )特殊型。
如临界型,主要是血压值处于临界,在临界附近波动;老年型,一般发生在 60 岁以上,伴有以收缩压高为主、合并靶器官损伤、血压波动大易出现低血压表现等特点。
( 3 )重型,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等,可能会直接威胁生命。
高血压的分期: 1 期,无并发症; 2 期,至少 1 项并发症; 3 期,严重心、脑、肾等并发症。
危险因素: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年龄、性别、心血管病家族史。
临床情况:心、脑、肾、外周血管。
解析:高血压危险分层。
解析:高血压的危害示意图。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 1 )降低致残率;( 2 )降低死亡率。
解析: 2007 年 ESC/ESH 高血压防治指南:强化血压达标标准,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应实施更严格的血压控制。
如上图。
血压的理想水平:正常人为 120/80mmHg;高血压患者:140/90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138/83mmHg ;合并糖尿病患者:130/80mmHg ;合并肾脏疾病患者:125/75mmHg 。
降压实施过程为:首先进行危险评估并进行危险分层(低、中、高危)→非药物治疗(低危可以饮食控制)→确定治疗目标值,治疗→追踪随访调整方案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1 )减轻体重;( 2 )饮食调整。
减少盐的摄入:每天在 6 克左右;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脂肪( 3 )戒烟、控制饮酒;( 4 )适量运动:慢跑、太极拳等;( 5 )保持积极、豁达、轻松的心境。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1 )降压治疗要达标!( 2 )平稳降压,长期、持续治疗;( 3 )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4 )两种药物的低剂量联合使用,好于大剂量单一用药;( 5 )不可突然停药或撤药;( 6 )药物服用应简便,以利于患者坚持治疗。
解析:维持血压的主要机制。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降压药物有: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阻断剂;固定剂量复方降压药物。
利尿剂:最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如氢氯噻嗪。
利尿剂有利于肾脏排出体内的钠盐和水分,从而降低血压,也能引起血管的扩张,副作用为低钾等。
因此使用利尿剂的同时,应该补钾和使用用保钾制剂。
这类药更适用于老年人、肥胖者、有肾衰或心衰的高血压患者。
肾上腺素能阻滞剂:最常用的为 b 阻滞剂,如美多心安,通过阻断交感神经系统起作用,特别适用于年轻人、发生过心肌梗塞、有快速性心率失常、心绞痛的患者。
这类药物同时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钙拮抗剂:使血管扩张达到降压目的,适用于老年人和心绞痛患者。
此类药物降压疗效明确,但有研究显示,使用钙拮抗剂有可能增加死于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及对肾脏病患者增加蛋白尿的不良作用。
常见副作用:头痛、面部潮红、踝部水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扩张动脉血管来降低血压,特别适用于年轻人、心力衰竭患者、有蛋白尿的患者、服用其他药物出现较多副作用的患者,具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
常见副作用为干咳,罕见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阻滞剂:全面阻断血管紧张素 II ,最新一类的降压药物,如科素亚。
对心力衰竭患者、糖尿病患者、肾损害患者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疗效明确,副作用少,每天一片,病人顺应性好。
最适用于老年人或心力衰竭患者、糖尿病患者、肾损害患者使用。
复方制剂:降压疗效明确 ( 血压达标率高 ),简化治疗方案,副作用少,依从性好,效价比更优越。
高血压五个治疗误区:( 1 )对高血压疾病的危害认识不深;( 2 )降压药选择受广告媒体影响,选择药物没有依据;( 3 )担心药物副作用;( 4 )不愿意长期服用降压药,血压正常就停药;( 5 )过分相信单一药物治疗的疗效。
高血压治疗新趋势: 1999 年 (WHO/ISH) 颁布的高血压指南支持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有更佳疗效。
所以目前推荐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使用小剂量固定复方降压制剂。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仅仅控制血压水平还不足以保护靶器官,还应该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 年修订版)指出:为了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 24 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持续 24 小时作用的药物,其标志之一是降压谷峰比值 >50% 。
谷/峰( T / P)= 去除安慰剂效应药物谷值降压作用/去除安慰剂效应药物峰值降压作用× 100% 。
高 T/P 比率药物临床意义为: (1) 真正每日一次用药,严格稳定控制血压;( 2 )恢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 3 )避免血压波动,进一步减少靶器官损害;( 4 )明显减少副作用,显著改善病人耐受性。
还有一个定义是平滑指数( Smoothnesss Index SI )。
指的是降压药物治疗后 24 小时内每小时血压下降值的平均值(ΔH )与其标准差( SD )的比值,即平滑指数( SI ) = ΔH/SDΔH 。
该指标:( 1 )反映药物降压的平稳性:平滑指数越高,血压的波动性越小,降压越平稳。
( 2 )评价药物的靶器官保护作用:药物治疗后左室肥厚减轻的程度、颈动脉 IMT 的变化与 SI 相关。
好的降压药物需要满足:降压效果好,降压要达标, 24 小时平稳降压,一天一次,服用方便,副作用小,易于坚持用药,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
二、降压治疗中的常见问题选择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的原则:处方中要有明确的化学成分;每个化学成分之间有协同作用;降压作用比单药治疗疗效增加;副作用要少;服用方便,最好每天一片简化治疗方案。
解析:联合用药。
临床上常见的问题:( 1 )不用药治疗。
认为血压自己控制就好了或者是药三分毒不愿意吃都是不对的。
主要取决于血压属于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的哪种?若是极高必须要吃药,轻中度就可以用中药,中重度就要用西医。
( 2 )没有症状不用治疗,高血压很多都是体检发现的,有症状的很少。
所以应该勤测血压,而且没有症状,血压控制不好也有危险,所以必须要用药。
( 3 )选择大剂量单一药物。
比如一次吃 1 片,血压控制不理想,私自加为 2 片甚至 3 片,这样副作用多,因为很多药物在肝脏、肾脏排泄,容易损坏这些脏器。
( 4 )血压正常后停止用药。
血压跟情绪、气侯等都有关。
如夏天血压可能会明显比冬天好,此时停药就不正确,可以减量,但必须要维持。
此外还有许多问题,如个体不同等,都需要注意。
选择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的原则是什么?三、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头痛”、“失眠”等范畴。
病机分实证、虚证。
虚证多为肾精不足、气血亏虚。
实证多为肝阳上亢、风痰上扰、瘀血阻络。
临床多见虚实夹杂病位心,脑,脾,肾关系密切。
辨证论治:( 1 )肝阳上亢。
症状:眩晕头胀,目痛耳鸣,头重脚轻。
治则: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构藤饮(《杂病诊治新义》)加减。
药物:天麻 10g 钩藤(后下) 15g 黄芩 10g 栀子 10g 生石决明(先煎) 20g 牛膝 15g 桑寄生 15g ;( 2 )风痰上扰证。
症状:眩晕体倦,头重昏蒙,胸脘痞闷。
治则:化痰熄风。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加减。
药物:半夏 10g 白术 10g 天麻 10g 白豆蔻 10g 陈皮 10g 茯苓 10g 蔓荆子 10g 白蒺藜 10g ;( 3 )瘀血阻络证。
症状:头痛固定,眩晕日久,面晦唇暗。
治则:活血通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桃仁 10g 红花 10g 当归 15g 赤芍 10g 川穹 10g 枳壳 10g 地龙 10g 郁金 10g 茺蔚子 10g ( 4 )肾精不足证:症状:头痛而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治则:滋肾填精。
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熟地 12g 山药 15g 山茱萸 10g 菟丝子 10g 杜仲 10g 枸杞 15g 女贞子 10g 旱莲草10g ;( 5 )气血亏虚证:症状:头痛眩晕,遇劳加重,面色无华。
治则: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党参 10g 黄芪 20g 白术 10g 茯苓 12g 当归 10g 白芍 10g 木香 6g 酸枣仁 12g 阿胶 10g 。
常用中成药:愈风宁心片、脑立清、养血清脑颗粒、天麻钩藤饮、牛黄降压丸、安脑丸、珍菊降压片、强力定眩片、天麻丸等单味药确实有独到的降压作用,包括菊花、天麻、钩藤,现在很多药理都研究它可以降压,作用也比较明确,但是不强调单味药跟西药雷同的降压作用,强调的是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2 )中药与西药相结合;( 3 )规范化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 4 )整体观念与靶点明确观念相结合,使得1+1>2。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严格控制血压至靶目标对保护心、脑、肾脏至关重要;单一用药很难将血压控制到理想水平,需要联合用药;除药物治疗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一定要长久、持续、平稳地控制血压,才能达到靶器官的保护,即选择理想降压药物,并坚持治疗;中西医结合是最合理的选择。